彭德怀电视剧全集剧情,大家都喜欢看抗日电视剧吗?
抗日电视剧是主流题材,其实感觉喜欢看的人不多。但是喜欢看的一般也就是其中几种,从近几年播放量及口碑方面看大概就是如下这几部。
1⃣️伪装者
《伪装者》题材相对新颖且演员选择方面实力与颜值兼备,加上山影出品必属精品,一播出就非常火爆。
《伪装者》围绕明氏三姐弟在抗日战争中的故事展开,此时处于汪伪政府成立时期,最小的弟弟明台被被军统高官王天风看中,艰苦训练之后成为一名优秀的特工。与生死搭档曼丽携手执行各项计划。机缘巧合,明台遇到共产党地下党程锦云,二人在战斗中产生了感情。姐姐明镜是红色企业家,暗中支持共产党,提供资金和药品。大哥明楼持多重身份,巧妙安排,全力抗日。明家收养的阿诚,与明楼也持汪伪政府,军统,地下党三重身份。与大哥明楼风雨与共。明台后期发现国民党发“国难财”,心灰意冷,最终程锦云发展他成为一名中共地下党潜伏工作者。为了获得前方战场的最终胜利,在王天风的安排下,明台与身份复杂的兄长明楼兄弟同心,启动“丧钟敲响”行动,成功用虚假情报迷惑了日军,为抗战最终胜利赢得了转机。姐姐明镜最终死于日本人手里。
2⃣️战长沙
战长沙同是山影制作的一部好剧,只可惜没有大火。但是绝对值得一看。故事围绕湖南长沙胡家一家人在抗日战争中的经历展开。讲述了湖南人民面对日本侵略者不怕牺牲,全力付出的壮举,深刻还原了湖南长沙的文夕大火、焦土政策等一系列历史事件。
战长沙在讲述全家人抗日的故事中,也不乏插入各种家庭琐事与其可悲可叹的一生。姐夫的粗暴与善良,父亲的胆小怕事与宁死不屈,奶奶坎坷一生却持家有方,小满泼皮惹事却与秀秀结婚转变为家庭的支柱,成长为积极的抗战人员,壮烈牺牲。姐姐被迫嫁姐夫却又受到姐夫一生的爱护,儿子死于战乱却又接纳抗战遗孤,最终奋投湘江……最终一个大家庭只剩下湘湘及表兄妹…往事回忆,最为心酸…因,亲人都已不在…
3⃣️潜伏
潜伏讲述的主要是国共斗争时期的故事。1945年,抗日战争接近尾声,国、共、日三方的矛盾日趋激烈。由于军统特务李海丰投靠南京汪伪政权,军统情报处成员余则成(孙红雷 饰)受命前往南京刺杀叛徒,却意外走上了另一条道路。经中共策反,余则成以地下党的身份重返军统,成为扎入国民党心脏的一颗铆钉。为了协助余的工作,党组织派出脾气火爆、口无遮拦的女孩翠平(姚晨 饰)担任余的冒牌夫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共的斗争愈加强烈,这对夫妻面临更大的挑战……
4⃣️亮剑
129师386旅独立团的团长李云龙是个脾气粗暴,脏话满天的愣头青。却也是因为这个臭脾气,独立团在他的带领下,也敢拼敢杀,在他面前,不可一世的坂田连队、山崎大队、山本部队接连败下阵来,李云龙名声大噪。但是却因他的性子数次次犯规而遭降职等惩罚。抗日战争时期,他与国军358团团长楚云飞惺惺相惜,却又不得不在徐蚌会战时一较高下,最终二人皆负重伤。在养病期间,李云龙喜欢上漂亮善良的护士田雨,两个革命战友从此走到一起。在随后几十年的日子里,这对夫妻以及他们的亲人、战友共同经历着这个国家的沧桑巨变……
这些抗日剧能火,有如下几大共通点:
一选材新颖
伪装者用多重身份抗日,极度烧脑。战长沙亲情抗日,温馨又心酸。潜伏着重国共矛盾,搞笑又无奈。亮剑领导者粗暴野蛮却又节节取胜。
二演员实力
伪装者和战长沙的演员属于演技与颜值并存,很吸睛。胡歌,靳东,王凯,刘敏涛,霍建华,杨紫极度在有观众缘的同时实力不凡。潜伏与亮剑,比不上前两者养眼,但演员实力却更深入人心。
三编剧与制作
与神剧和狗血剧情相比,这四部抗战剧的编写相对合理,且制作精良,细节把握前后合理。
这样的良心剧肯定会大火,让观众接受。
有哪些我们熟知的历史常识根本就是错的?
我就来说说那些颠覆您历史观的常识。
马谡不是诸葛亮挥泪斩的,而是病死在狱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一个经典的典故,讲的是马谡失掉了街亭,诸葛亮将其斩杀。而在其他传记中则是这样记载:
《三国志·蜀书·马良马谡传》的记载,“谡下狱物故,亮为之流涕”。
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马谡被投进监狱,最终死在大牢里,诸葛亮听后痛哭流涕。这说明马谡并未被诸葛亮杀死,而是死在牢中。
草船借箭的并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轻舟夜探曹营历史上有草船借箭这个事情,但主人公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而且时间也不是赤壁之战,而是赤壁之战5年后的濡须之战。一天孙权驾着小船到曹营侦察敌情,被曹军发现,曹军对船射箭,船的一边射满了箭,船因失去平衡歪了,孙权命令将船调头,让另一边接着受箭。后来另一边也射满了箭,孙权就命人驾着船回去了。
《魏略》曰:权乘大船来观军,公使弓弩乱发,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
华雄不是关羽杀的,而是孙坚杀的关羽温酒斩华雄的故事相信看过《三国演义》的并不陌生,然而历史上真正斩杀华雄的并不是关羽,而是孙坚。据《三国志》记载,孙坚参与讨伐董卓之役时,为徐荣击败、逃跑,后来收拾败军,在阳人进行戏剧性的大反击,大破董卓军,并将华雄击败枭首。此外《资治通鉴》里也有孙坚将华雄枭首的记载。所以华雄是孙坚杀的,而不是关羽,这个功劳自《三国演义》出版就被关羽抢了。
苏轼不是仙风道骨之人,而是一个大胖子读东坡的诗词会觉得,东坡就像李白一样,是天上的仙人,谪落人间。他写的诗词是那样动人,读起来有身临其境之感,这就给人一种错觉。这样的诗只有仙风道骨之人才能写出来吧?其实不然,苏轼苏东坡是一个大胖子,他爱吃肉,因此有一道美食就以他的名字命名“东坡肉”。
爱吃肉的人很少不是胖子,这样一说,是不是坡仙在您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呢?其实到今天没人见过东坡真正的样子,您还是可以以坡仙的形象放入您的心中。
不是什么官都被称为大人在一些影视剧中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遇到当官的(包括县令)就会称其为“张大人,李大人”什么的。其实这都是不存在的,就比如清朝的官员们,只有官至二品才被称为“大人”。一个县令知府,是没有资格叫“大人”的,顶多称他们一声“老爷”。皇帝召见几位大臣,这几位大臣分几个派系,在皇帝面前争吵皇帝突然有事召见了几位大臣,这几位大臣之间常常明争暗斗,互相不对付,在皇帝面前争吵,皇帝则听着他们争吵。其实这是不可能出现的场景,在整个奏对期间,只能皇帝问,大臣答,问一句,答一句,大臣之间是不许相互说话的,如果像电视剧中在皇帝面前争吵那有几个脑袋也不够砍。
皇帝很有雅兴,召集一群舞女奏乐跳舞,喝着酒皇帝大宴的时候,会有一群美女出来跳舞唱歌助兴。清初继承明代的教坊司,宫中还有女乐,后来撤销了教坊司,完全废除了女乐。宫中一切戏曲、音乐、舞蹈都没有了女人。 清宫戏中那些一群女子出来跳舞助兴,供皇帝和大臣们观看是不存在的。
圣旨并不一定都是黄色的,太监传旨的叫法也不对某某电视剧中会有这样的场景,一个太监手捧着“黄色的圣旨”后边跟着几个小太监去大臣们家里宣旨。然后大臣们一家都会跪下听这个太监念“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等宣完旨太监会说“张大人接旨吧”......其实圣旨的颜色也很有讲究:颜色越丰富说明接受封赠的官员的官衔越高。
根据明清的制度,给五品以上官员的圣旨颜色相对比较丰富,有三色、五色和七色的,五品以下的颜色一般为单一的纯白绫。所以并不是所有圣旨都是黄色的,而太监们的叫法也不对,开头的那一句应该这样念“奉天承运皇帝,其余的两个字根据圣旨的内容和昭告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三种:“诏曰”,“制曰”和“敕曰”。所以影视剧中看到的都是假的,不要把电视剧当成真历史。
清代没有太监传旨还是电视剧,在清代宫廷剧中传旨会由太监来传,其实这又是错误的历史常识。有清一代,从来没有出现过太监传旨的例子。在没有电报设施的时候,传旨给外省督抚,是由军机处交给兵部管理的驿递,属于寄信的方式,也有时交该督抚所派来的折差带回。有了电报设施以后,则改为电谕;如果十分有必要派人传旨的话,也必然派一个官员前往传旨。只有皇帝赏赐一般物品给京城内的王公大臣,可以派太监前往。
《水浒传》中众好汉大口吃牛肉是不可能的《水浒传》中各位好汉齐聚一堂,喝着美酒,大口吃着牛肉。其实这也是不太可能的。在宋朝耕牛是备案有户口的,不能私自宰杀,如果私自宰杀是违法的,即便老病要杀,需要通报官府批准后才行,随后需要给牛注销户口的,古代没有先进的机械设备,牛是重要的生产劳动力,也就是说饭店几乎没有牛肉或者不会一直有牛肉可卖的。那些好汉们天天喝酒吃着牛肉是不可能的。
古人吃饭不会扔一堆碎银子或者一个银锭古代银两是流通属性,但不是市面流通货币,市面平头老百姓们以铜钱为主。因为古代一个一品大员一年俸禄才几百两,平民百姓是没机会接触银两这个单位的,更不会像电视剧里边演的,吃顿饭就给人一锭银子。这一锭银子够普通老百姓一家生活一年。
雍正皇帝是正常即位,并未篡改诏书雍正即位问题一直是后世争论的话题,很多人认为皇帝康熙临终前是想将皇位传给十四子允禵的,结果被胤禛给改了。将“传位十四子”,改为“传位于四子”,将“十”字改为了“于”,改汉字完全有可能。但是传为诏书是两份的,分别以满文,汉文各一份。而满文“于”字完全不像“十”字,完全改不了,所以这是一个讹传。
我们所熟知的错误历史常识主要是因为电视剧的误导,看电视剧看个开心就行了,不要把电视剧中的情节以及细节当成历史。
五十军汉江阻击战多少集?
《跨过鸭绿江》50军汉江阻击战是在第24-25集。三十九和三十八两大王牌军都被调去西线作战,彭总力排众议将五十军派往东线完成速战的任务。五十军多为云南子弟,也以驻守防卫卓绝著称,彭总要求他务必顶住十天,并强调如果实在无法坚守务必要请三十八军的112师从侧翼辅助。但曾泽生坚定地告诉他,五十军三万将士誓与阵地共存亡。《跨过鸭绿江》是由董亚春执导,唐国强、丁勇岱领衔主演,孙维民、王志飞、刘之冰、姚刚、王挺、王同辉、刘涛等主演的抗美援朝战争剧。该剧讲述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彭德怀以及邓华、洪学智、韩先楚等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以派往朝鲜作战的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为代表的志愿军指战员不畏强敌、英勇斗争的战斗的故事
为什么很多现代军迷对战争的兴趣仍然停留在二战时期?
题主说的很多现代军迷对战争的兴趣仍然停留在二战时期,这倒是个真实的现象。
从军迷来说,二战话题
1、参与感很强,几乎每个国家都能够找到自己国家、民族在二战中的表现,都有自己的祖辈、父辈参与了那场战争。
2、二战的影像、文字、记录片最多。
3、二战军迷也多,女生也能够张口来两句,老少皆宜,有群众基础,
4、到现在依然没有摆脱二战对整个世界进程的影响,从政治到科技。
5、众多的影视作品、文字作品、游戏选材二战,(包括经常上映的抗日神剧)。
6、二战武器、战法、军服、装备等为军迷着迷。
7、国家力量的宣传,比如2015年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全世界范围内举行了纪念活动。
从二战本身来说:
1、时间跨度大,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3日。
2、参战国家多,范围大,战争范围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5万多亿美元付诸东流,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战争。
3、很多最新科技都应用在战争中,对人类的科技发展和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深刻地改变了人类历史。其影响广泛地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和科技各个层面。以军事科技的发展为中介,人类的智慧与自然界的能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被极大地释放出来,战争的破坏力空前增大、战争手段空前增多、战争样式空前丰富、战争空间空前广阔。人类的战争活动由此由盲目走向自觉、由浮躁走向理智、由幼稚走向成熟,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4、二战后很多殖民地国家或半殖民地国家走向独立,每个国家都涌现了自己的民族英雄,战士们用生命鲜血谱写了民族的复兴之路。
5、二战很多的剧情具戏剧性,比如珍珠港、斯大林格勒、伦敦空战、大西洋潜艇攻防战、太平洋航母与大舰的对决、岛屿攻防战....
6、二战中,也涌现出一些极富传奇色彩的将领和战士,比如巴顿、麦克阿瑟、艾森豪威尔、丘吉尔、蒙哥马利、闪电战之父古德里安、沙漠之狐隆美尔、赌徒山本五十六、朱可夫、尼米兹、孙立人...(恕太多不能一一列举,为什么除了德军将领其他人的名头我记不住,您能帮我一一注解上吗?)
7、二战中涌现一些为军迷津津乐道的作战思维,比如闪电战、大纵深战略、绞杀战、总体战...
8、二战的作战思维各成体系,并紧紧依托自己的国家实力,开发出相应的符合作战思维的武器装备,各具特色。
二战以后,再没有一个在如此广泛的作战范围内有如此规模的军事行动,再没有如此规模的作战人员参与其中的作战行动,再没有一个,值得全人类为之奋斗、流血牺牲。
幸甚!
我们可以娓娓道来二战的风光,而不必在炮火连天的战场祈求炮击结束。
我们可以坐下来谈论二战武器的性能,而不必泥泞中冒着交叉火力伏低身子向爬向敌人,
我们可以举杯相庆,而不必在战壕中检查残缺不全的战友,想把他呼喊起来。
我们可以在航空展观看世界顶点航空器的技能展示,而不必在扑天盖日的战略轰炸机投弹中躲无可躲,藏无可藏。
愿人类和平!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为何用20箱手榴弹和李云龙换日军指挥刀?
所谓后勤部长张万和用二十箱手榴弹跟李云龙换日本指挥刀是电视剧《亮剑》里的剧情,真实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不好说。即便有,这样的小事也不可能见诸主流史料。
张万和为什么要拿手榴弹换指挥刀所谓后勤部长张万和拿手榴弹跟李云龙换日本指挥刀,我们必须明确,这并不是张万和中饱私囊、做生意!如果是那样,这么一大批军火,恐怕不是一把日本指挥刀可以解决的……李云龙既然去找张万和要手榴弹,必然是有上面的批条的,否则就凭他上下嘴唇一碰,后勤部就给他发武器?这也太儿戏了,更加不符合八路军的纪律。
抗战时期,八路军物资严重短缺,尤其是军火,即便是质量一般的“边区造”也“不够分”!可以想象,上面批给李云龙的手榴弹数量不会太多。李云龙上来就找张万和要五十箱,很显然李云龙是借着老战友的关系“敲竹杠”来了。可李云龙毕竟是为了作战、为了工作,在这一点上张万和必须支持,他也是愿意支持的。更何况,张万和还是和李云龙一起从大别山里走出来的老战友,这个忙他必须帮。
▲李云龙“嫌弃”的“边区造”手榴弹
但后勤部的物资也有限,五十箱显然太多了,张万和能拿出来给李云龙的恐怕也就二十箱了。即便是这二十箱,在那样的环境下,也已经是“天文数字”了!张万和可不是李云龙团的后勤处长,他必须要顾全大局,不能一碗水不端平,否则以后得工作就很难开展了。谁都来要,张万和给是不给?从内心而言,张万和敬佩李云龙在一线打鬼子,也想多给他一些军火,一把给出二十箱手榴弹,张万和已经非常大方了。可他必须给其他部队一个说法,而那把指挥刀就是张万和的“说法”!这可不仅仅是一把佐官刀的问题,而是一次大战的胜利,是全歼日军大队以上建制的部队!以后要是有人来“有样学样”,张万和便很好应付了:“有本事你像李云龙一样成建制消灭日军一个大队、拿佐刀到来跟我换,否则免开尊口……”这才是张万和的目的所在,他并不只是看上了日本指挥刀,更加不是想要中饱私囊!
张万和为什么想要日本指挥刀那么,为什么张万和提出要李云龙拿日本指挥刀来换呢?不能是别的吗?这就是张万和自己的一些“个人情节”了。作为后勤部长,张万和基本上已经没有太多上战场的机会了,想要自己缴获日本指挥刀难度相当大、几乎不可能。但张万和也是从枪林弹雨里走来的,他渴望上战场、杀鬼子!因为工作原因无法如愿,也只能请老战友李云龙帮忙,弄把日本指挥刀来聊以自慰了。这不仅不是张万和中饱私囊,反而是他英雄气概的体现。从内心而言,他也想像李云龙一样上阵杀敌,但他的战场是后勤部门,他必须坚守自己的岗位!
▲张万和想要的日本指挥刀
张万和为什么要找李云龙换刀张万和为什么要找李云龙换刀?原因不难理解。首先,他和李云龙既是大别山的老乡、又是老战友,他开了这个口,李云龙于公于私都无法拒绝。其次,李云龙的团是一等一的主力团,他有能力成建制消灭日军大队以上的部队,缴获部队最高指挥官的佐官刀。其三,张万和和李云龙关系好,开这个口不会引起误会。如果是和关系不熟的人说这个,难保不会被人误会是在“索贿”,不是吗?李云龙能够理解张万和“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心境,一定会帮他“圆梦”、弄来一把佐官刀。
看似是一盘“生意”,电视剧《亮剑》的编剧却是用了心的。后勤部长张万和拿二十箱手榴弹跟李云龙换日本指挥刀不仅不是“生意”,反而是张万和革命英雄主义的体现。虽然身处后勤系统,上阵杀敌的梦想尤在!更出彩的莫过于李云龙那句“顺带给你弄个日本娘们”了,这一句并不是可有可无的,李云龙也不可能真给张万和弄来个日本女人!说白了,这正是苦中作乐的革命乐观主义。大敌当前、条件艰苦,但李云龙、张万和却不畏艰苦、不怕牺牲,自古真正能做到苦中作乐的又有几人呢?
上甘岭为什么在范弗里特弹药量的狂轰滥炸下依旧守得住?
常言道,弱以智胜,可在实际中,我发现弱要胜强,仅仅靠智慧也是不够的,需要的还有坚强的意志,绝佳的武器以及难得的机遇。
典型的像我们引以为荣的上甘岭战役。不过,需要说明是,我们可不是在敌人狂轰滥炸下守得住上甘岭,而是以绝对的劣势拿下了上甘岭。
上甘岭(韩国语:???)只是半岛北的一个小山村,这个小山村太小了,当时只有十来户人家,也就四五十口人。可上甘岭战役,让这个位于北纬38°20′0″,东经127°28′0″,即597.9高地和537.7高地后面的山洼里小山村,名冠全球。最可爱的人的上甘岭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上甘岭象征着拼搏与智慧。
上甘岭这个小山村因为我们最可爱的人而充满了正能量,范弗里特(全名见后)这个美国大司令充满的却是负能量。一般名字带“范”字(大致是英语from【来自】的意思)的都是荷兰人,也有德国人,不过德国名字带“冯”字的多,这个荷兰后裔,非常狂妄。
美国驻韩“联合国军”司令詹姆斯·奥尔沃德·范·佛里特(James Alward Van Fleet)在“联合国军”丧失战场主动性,在谈判桌上陷入困局时,直接摊牌——狂妄地叫嚣:只要六天,牺牲也就200来人,就能拿下上甘岭这个小山村。
这个小山村不大,但战略位置极为重要,上甘岭与五圣山唇齿相依,是五圣山天然而又坚固的屏障。若上甘岭不保,那么五圣山也必丢,五圣山丢了的话后果非常严重了。彭德怀彭老总就曾手指地图向十五军军长秦基伟指示:“五圣山是半岛北中线的门户。失掉五圣山,我们将后退200公里无险可守。你要记住,谁丢了五圣山,谁要对半岛北的历史负责。”
范·弗里特又跟我们摊牌,又是让飞机大炮说话,一副咄咄逼人的凶相,他如此狂妄也并非盲目自信,而是有动力和资本的。范·弗里特的动力就是在谈判和战争中的被动,这让一向让他自信满满的心态,充满了愤怒。一副“我绝对的实力还赢不了”的不服和愤怒。范·弗里特的资本就是他的绝对的实力,就这方面而言,“联合国军”兵力多而强,并且牢牢掌握了制空权,武器精良而多样。
“联合国军”比志愿军多出一万七千余人,敌方6万余人,我方只有4.3万;对方人高马大、训练有素、后勤保障充裕;对方的侦察机可以肆意地在上头盘旋、侦察,敌方的战斗机更是在山头肆意轰炸,企图通过强大的火力,达到其邪恶的目的。对方坦克、火炮、飞机等多管齐下,企图攻占破坏我军战法。仅仅火力方面,“联合国境内”火炮口径105毫米以上达320门以上,坦克有170余辆,侦察机、战斗机100架以上。在火力上,“联合国军”仅仅发射炮弹就有190万枚,这是典型的范·佛里特弹药量。
范·佛里特弹药量是一个像创造神话的笑话,因为这个“范·佛里特弹药量”地提出,本身就是美国媒体对于范·佛里特战法的揶揄和讥讽。范·佛里特战法其实就是炮海战术。人海战术对我们那都是众所周知,也很容易理解,炮海战术其实和人海战术差不错,只不过海量不是人而是炮弹。范·佛里特在上甘岭战役中采取的打法就是轮番而又密集的狂轰滥炸,可最后却是事倍功半,得不偿失,浪费了大量的弹药,也没攻下上甘岭,神话就变成了笑话,分析来说有:
一、对付范·佛里特弹药量的三大招1.反斜面坑道战术
在上甘岭战役中,我军与“联合国军”相比,我们处于绝对的劣势。敌人以充足的物质,加上绝对的制空权,通过大量大口径的火炮、坦克、飞机,全方位、重火力地轮番轰炸。应该说如果,敌人只用火炮、坦克,我们只需要反斜面作战就可以了。然而敌人用飞机轰炸,就不得不采用反斜面坑道作战了。我们计算好反斜面的位置,然后采纳一位工兵的高见,分组分批挖掘坑道,形成了新时期独特的地道战——反斜面坑道战。
2.敌退我进的疲敌、扰敌战术
反斜面坑道战术的确很厉害,但如果您留意的话,这种战术仅仅只是防守,是对敌人炮海战术的防守。如果要拿下上甘岭,仅仅是靠严密的防守还是不够,再说了,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可在敌人从高空到陆地都拥有绝对火力优势的态势下,又该如何把我进攻的时机呢?当敌人实施炮海战术时,我军就在坑道中或其他地方炸不到的地方。如此一来,坑道除了因为冲击波激荡造成个别伤亡外,几乎没损失。等到敌人轰炸结束后,敌人休息之时,我们再对他们进行夜袭、猛袭,这是疲敌和扰敌人战术的完美结合。
3.组合战术之三三制战术
除了上面的反斜面坑道战术以及敌退我进的疲敌、扰敌战术,打出了一套组合战术。
很多时候就是从山底火炮炮击在先,坑道重兵出击在后,打敌人一个出其不意,始料不及。敌人这时也不傻,立即亮出他们的老把戏——范·佛里特战法。不过,我们注意的是,敌方这时的弹药量经过前面的耗费后,就不会太充足了,但他们为了最大程度地反攻,还是不计成本地疯狂发射。
当敌人发射再而衰甚至三而竭时,我们要后发制人,同时为了防止敌人用“老招”对付我们,我们拿出了看家本领——三三制战术。这个战术我们用得得心应手,早在抗日就研究出这个战术,在抗日、内战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三三制战术,着眼一点两面,着手分批和散开,在散开却又起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具体来说就是“班”式战法,一个班分成三组,一组三人,各组组长分别由班长、副班长、组长指挥。在进攻中讲究“三角”攻势,起初是两兵在前,组长在后,随着战斗的需要,还会灵活改变队形,相互做到进攻、掩护、支援。
组内采取多采取口语沟通,组间采取手语甚至军号、无线电传播命令。各组之间保持较大的间距,可以让范·佛里特的战法起不到有效的作用。小组灵活,各组虽然间距较大,但通过口语、手语、军号、无线电也有灵活聚集,集中歼敌,还能灵活分散,让敌人防不胜防。这种战术变幻莫测,敌人虽然占尽优势,依然免不了栽个大跟头,吃了大苦头。其中还融入了“小兵群”和 “添油”等战法。
二、对付范·佛里特弹药量的硬招——坚强的意志我们不得不说的是,除了我们战术高明,让联合国军难以真正“联合”外,我们将士的意志也赛过钢铁,真正诠释了最可爱的人身上那种最强大的一面。在枪林弹雨中,我们的将士不怕困难,不怕牺牲,胆大心细性子刚,以充沛的精力,精准的枪法,冲锋在前。更涌现出像黄继光(原名黄积广)那样奋不顾身的大英雄。
那一年,黄继光才21岁,但却是一名“老兵”。新中国成立前夕,他就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民兵。1951年,他四川省中江县发财垭村村里第一个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有志青年。入朝后,勤勉工作,他认真负责,屡创佳绩,光荣加入了新青团(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新青团就是共青团的前身。
敌人盘踞在的江原道金化郡上甘岭597.9高地,负责攻占六连597.9高地损失严重,黄继光不仅随营参谋长张广生加入六连作战,而且主动请求要到最危险的地方干最危险的工作,当英雄,早入党。得到批准后,和两名战士向火力点冲去,他的目的和任务就是爆破火力点。他们勇猛作战,以钢铁般的意志奋勇向前,敌人的几个火力点被清掉。
他们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吴三羊光荣牺牲,肖登良身负重伤,黄继光多处负伤。为了掩护后面的将士,黄继光咬着牙,强忍着疼痛,张开双臂,高喊口号,扑向敌军的疯狂扫射的枪口。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这一切被后面的六连连长万福来看到眼里,他和士兵强忍悲痛,拼命冲锋,终于拿下了597.9高地,全歼美军1200多人。
三、对付范·佛里特弹药量的妙招——狠捏软柿子在对朝作战中,所谓的“联合国军”主要组成也就是美军和韩军,美军起初妄图以范·佛里特战法解决战斗,不曾想范·佛里特战法变成了美国媒体揶揄的范·佛里特弹药量。更让美军难堪的是,不仅浪费了大量的炮弹,而且美军伤亡惨重,遭到了美国民众的反对。
美军为了减少损失,给国内一个“交待”,把韩军推到了前台,他们退到了后方。这就让韩国民众尤其是韩国军人有意见,但韩军也只能硬着头皮上。韩军装备上虽然比我们好,但他们气势不行,战斗力远不如美国,这也是最终打赢战争,收复上甘岭多个高地的原因之一。
以上就是彭德怀电视剧全集剧情的详细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