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陛下大人剧情介绍,那些勤奋的人后来都怎样了?
悬梁刺股的苏秦,由于电视剧《大秦帝国》的热播,大家都比较熟悉了;我来讲个鲜为人知的的匡衡吧,匡衡“凿壁偷光”,一向是教科书里极力吹嘘的勤学故事,然而真实的匡衡,儿时偷光,大了盗名,老了窃田,着实是个很无耻的文人。
公元前33年夏,汉元帝病重,不久驾崩,六月二十二日,太子刘骜即位,是为汉成帝。
次年,大太监石显因为元帝的去世而没有了靠山,从而被成帝所疏远。丞相匡衡与御史大夫张潭本是石显一党,但见风使舵的功夫却是一流,何况三人当初沆瀣一气互相有不少把柄在手里,于是他们反戈一击,上书弹劾石显旧日恶行,石显于是被罢官逐回老家,并在半路忧愤绝食而死。
有的人视权力如爱侣,为了它可以翻脸不认人;有的人视权力为生命,失去了便生不如死。
匡衡在权力斗争中连连得逞,心中甚是得意,便又开始翻当年旧账,转身竟跑去对付以“虽远必诛”名震天下的大将陈汤。当年陈汤远征康居,全灭匈奴,斩首单于,立下大功,但之后为了奖励将士,竟将攻灭西匈奴的战利品一路给大家瓜分了,就连一丁点儿残渣也没拿回来孝敬给朝廷里这些当权者,如此不会做官,实在需要好好教训一下。
于是他纠集了一帮儒臣,向成帝上书道:“陈汤以吏二千石奉使,专命蛮夷中,不正身以先下,反盗所收康居财物,戒审查官员曰‘绝域之事,朝廷不可追究’。如此悖逆无德之人,虽先帝赦其罪,今我主决不可用之。”
连石显都被搬倒,旁人自然更加不用说了,结果匡衡一道奏书上去,陈汤立刻被免官,一生奋斗,转眼化为乌有。
陈汤心中自是一万个不服气,但是他上面没人,名声又臭,哪里斗得过掌握了舆论优势的大儒臣匡衡,最后无奈也只得闲居家中,日夜写文著书,以解愁闷。
没想到吧,匡衡,这位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大学问家,因解读《诗经》、《孝经》的本领天下第一,而被汉元帝礼聘为帝师,誉为“当世少双”的大才子;这位古今称道的读书人楷模、勤学者偶像,却原来是个甘媚权阉,妒功忌能的大奸臣。由此可见所谓饱读圣贤书,也有可能圣贤把读到狗肚子里的。
图:匡衡凿壁偷光(当他邻居也挺倒霉的,也不知有没被偷窥)
这样又过了几年,至汉成帝建始三年(公元前30年)十月,御史大夫张潭因举任私人,获罪免官;再十二月三十日,丞相匡衡偷偷将封地扩大,巧取豪夺临淮郡民田四万亩,并指使手下贪盗公家财物,被有司查处,结果也被褫夺侯爵,贬为庶民。就这样两个贪官,从前还好意思大义凛然,弹劾陈汤贪污?
儿时偷光,大了盗名,老了窃田,这就是教科书里吹嘘的勤学榜样?
所以我说这读书人要是丑陋起来,简直比地痞流氓无赖还要令人恶心。这就是挂羊头卖狗肉,挂颗圣贤头,卖的全都是腐儒肉。
狐女玉藻前主要内容?
《狐女玉藻前》,讲的是天皇也被狐狸精给迷惑了。
故事:背着行囊的小贩走在通往京都的康庄大道上。他看到一个小孩独自坐在路边。 “咦,小姑娘,”他问,“你怎么一个人待在路边啊?” “你又为什么在这里?”小孩反问,“还拄着木棍,背着行囊,连鞋子都磨破了?” “我要去京都,去天皇的宫殿,把这些华丽的饰品卖给宫廷女眷。” “哦,”小孩说,“把我也带上吧。” “你叫什么名字,小姑娘?” “我没有名字。” “你的家乡在哪儿?” “我没有家乡。” “你差不多7岁吧?” “我不知道自己几岁。” “那你为什么在这里?” “我在等你呀。” “你等了多久了?” “一百多年了。” 小贩笑了起来。 “带我去京都吧。”小孩说。 “你愿意的话就跟我走吧。”小贩说。他们就一起上路了,很快到了京都的皇宫。小孩为威严的天皇跳了一支舞。她的舞姿优美轻盈,就像海鸟在浪尖上起舞。一曲舞毕,天皇把她叫到跟前。
“小姑娘,”他说,“你想要什么赏赐?什么都行!”
“哦,陛下,”小孩说,“我不能要……我害怕。” “说吧,别害怕。”天皇说。 小孩小声说:“让我留在您恢宏明亮的宫殿里吧。” “我准了。”天皇说,他将孩子接到他的宫里,给她取名叫玉藻前。 玉藻前能很快精通每一门技艺。她不仅歌喉动人,还能弹奏各种乐器;她的画技超过了许多画家;她绣工精湛,擅长纺织;她写的诗句能让人恸泣,也能让人开怀;她能轻松记下几千字,对艰深的哲学思想如数家珍;她通晓儒学、佛学经典和汉学精华。她出落成了世人所谓的“精致”“金玉之质”或“美玉无瑕”。
天皇很爱慕她。 他很快把为君王之责和国事政务全抛在脑后,日夜让玉藻前陪在身边。他变得粗野、暴躁、喜怒无常,随从都害怕侍奉他。渐渐地,天皇整日无精打采,倦怠无力,郁郁寡欢,病恹恹的,御医也束手无策。 “呜呼哀哉!”他们痛心疾首,“陛下这是怎么了?他是被迷了心窍。悲哀!悲哀!我们已经无力回天了。” “统统都滚出去!”天皇大喊,“全是一群废物。至于我,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他疯狂地迷恋着玉藻前。 他把她带到自己的避暑行宫,为她准备了宴会。宴会邀请了所有身居高位的人:王子、高门显贵和贵妇,悉数前来赴宴。整个夏宫推杯换盏,一片狼藉,天皇面无血色、近乎疯狂地沉湎于,玉藻前身穿霓裳羽衣坐在他身旁,她美丽绝伦,不停地用金酒壶为天皇斟倒清酒。
他望着她的双眼。 “其他所有女人在你面前都黯然失色。”他说,“她们甚至都不配触碰你的衣袖。哦,玉藻前,我多么爱你……” 天皇大声地说着,所有人都听见了,他们只有苦笑。 “陛下……陛下……”玉藻前娇嗔着。 正当众人共享盛宴之时,天空突然乌云密布,星月无光。刹那间,一阵阴风袭来,吹灭了宴会大厅里所有的灯火。紧接着暴雨倾盆。众人在一片漆黑中惶惶不安起来。侍臣慌张地跑来跑去,只听到混乱中人们惊声尖叫,宴会的桌子被掀翻了,杯盘狼藉,清酒飞洒在白色叠席上。这时,一道亮光刺破黑暗。这缕光线来自玉藻前,只见她身上蹿起了一丛丛火光。
天皇大惊,撕心裂肺地喊了三次她的名字:“玉藻前!玉藻前!玉藻前!”喊完之后当即昏厥在地上。 几天过去了,他还没有醒过来,既像在沉睡,又像是死了一般,谁也不能把他从中唤醒。 的智者和苦行僧聚集到一起向神仙祈求,找来了阴阳师安倍泰亲。他们说: “安倍泰亲,您通晓鬼神之事,可否为我们查明陛下怪疾的原因,并看看能否?为我们占卜吧,安倍泰亲。” 于是,安倍泰亲开始占卜,他走到众人身前说: “美酒虽香醇,余韵尤苦涩。 勿食金柿子,内里已堕落。 猩红百合美,不详切莫折。 何为美? 何为智? 何为爱? 色即是空,不可!” 可智者说:“说明白点,安倍泰亲,你说得太晦涩,我们听不懂。” “我还会有所行动的。”安倍泰亲说道。随后便斋戒祈祷三日,并从寺庙里拿了神圣的御币,在智者面前挥动,一一触碰他们。他们一起去了玉藻前的闺阁,安倍泰亲把御币拿在右手中。 玉藻前正坐在闺阁里梳妆打扮,侍女在一旁侍候。
“大人,”她问,“您不请自来,找我有何事?” “玉藻前夫人,”阴阳师安倍泰亲说,“我依照中国流行的调子写了一首歌。您精通诗赋,请您品评一下我这首歌。” “我没心情听歌。”她说,“陛下还躺在那里奄奄一息呢。” “可是,玉藻前夫人,我这支歌您要听听。” “为什么,如果我要……”她说。 这时安倍泰亲已经唱起来: “美酒虽香醇,余韵尤苦涩。 勿食金柿子,内里已堕落。 猩红百合美,不详切莫折。 何为美? 何为智? 何为爱? 色即是空,不可!” 阴阳师安倍泰亲唱歌的时候,走向玉藻前,用神圣的御币触碰了她。 她发出一声可怕的尖叫,转瞬之间她的身体变成了一只金色的大九尾狐。狐狸从闺阁中落荒而逃,一直跑到遥远的那须野,藏在平原上的一块黑色巨石下。
天皇的病立即痊愈了。 不久以后,关于那须巨石的奇闻在民间传得沸沸扬扬。有人说从石头下流出了毒液,所到之处百花凋零。不管是人还是,只要喝了溪水就会暴毙而亡。不仅如此,没有人能活着接近那块石头。在石头的阴凉中休憩的旅人再也无法醒来,落在石头上歇脚的小鸟会立刻死去。人们管那块石头叫“杀生石”,这个名字流传了百年。 有一位名叫玄翁的高僧背负行囊,拿着化缘钵周游各地。当他路过那须,当地居民纷纷为他送来饭食。 “哦,长老,”他们提醒道,“千万小心那须的杀生石。别在石头下面歇脚。” 可是玄翁冥思了一会儿,回答道: “知道吗,孩子,佛经有云:‘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一草一木一石,都可进入涅磐。” 他还是走向杀生石,点燃香火,用法器敲击石头,然后说:“出来吧,杀生石之灵;出来吧,我在召唤你。” 石头上顷刻间蹿起熊熊烈火,伴随着劈裂的声响,巨石崩裂。从火焰中走出了一个女子。 她停在高僧面前,说: “我是‘精致’玉藻前; 灿灿金毛九尾狐; 精通东方妖蛊术; 印度王子被我惑; 契丹之国因我灭; 智慧美貌于一身, 却是邪恶之化身。 佛法困我一百年; 泪水蹉跎我容颜。 请求高僧宽恕我, 放我平安把家还。”
“可怜的魂魄啊。”玄翁说,“拿上我的行囊和衣钵,踏上忏悔之路吧。” 玉藻前披上僧袍,一只手接过行囊,另一只手接过化缘钵。随后,从世人眼前消失了 “噢,如来佛啊!”玄翁叹道,“还有慈悲的观音菩萨,请您宽恕玉藻前,让她有一天也能进入涅盘吧!”
玉藻前,给我们的影响是美丽而强大,日本传说中的三大妖之首。她之所排第一,并不是她的力量有多强,据说是她迷惑君王,祸国殃民,带来的灾难巨大。
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集英殿气氛紧张,仁宗皇帝正襟危坐,本科殿试就要结束了。忽然,意外的一幕出现了。只见一个年轻的举子不小心打翻了砚台,刚刚写好的卷子被墨汁染得一塌糊涂。大家都心里惊叹,这下麻烦了,可惜了这小伙子了。这个举子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也很是懊恼,不过略一犹豫,看看还有时间。就对考官说:“麻烦大人再给我一张试卷,我要重新答卷。”
考官看了看龙椅上的仁宗皇帝,皇帝点了点头。于是考官对这位举子说:“现在时间不多了,你确定要重新作答吗?时间可不太够了。”
因为他们都清楚,举子的这篇文章可是经过长时间的酝酿才写出来的,即使是自己写的,可是现在要想一模一样的再写出来可没那么容易,何况此时时间紧迫,还来得及吗?
只见这位举子从容地说:“无妨,我有把握。”
于是考官重新拿了一份空白试卷交给了这个举子,只见这小伙子拿过试卷,铺在几案上,拿起毛笔,沾满了墨汁,略一思索,就“刷刷”的写了起来,再也没有一丝的犹豫。
众人都是一脸惊讶,对小伙子刮目相看。这么看来,这篇文章已经深深印在他的脑海里了,就像平时背诵的千百篇文章一样,真是成竹在胸啊。终于,在临场结束之前,一篇洋洋洒洒的文章就写好了,时间刚刚好。见此情景,众人不禁发出了一阵阵的惊叹。
但是,这还没完,笔试结束,在礼官唱名的时候,更加令人惊讶的一幕出现了。刚刚唱到一甲第二名。一个司天监官员忽然急急忙忙地跑进大殿,跪倒在皇帝面前,惊喜地说:“启奏陛下,太阳下面出现五色祥云,此乃吉兆,预示将有贤臣护佑大宋。”
众人的目光“唰”的全部集中在这个第二名身上,他就是韩琦。他的出场就是这么神奇,这么不同寻常,这一年,他刚刚十九岁。
神奇的出身关于韩琦的出身,开始就带有一点神秘的色彩,在北宋人马永卿所著的《懒真子》和张端义所著的《贵耳集》两本书中,都记载了这样一件与韩琦有关的奇事。说韩琦的外祖父会相面,在韩琦的母亲还没嫁人的时候,就算出来自己的这个女儿会生一个宰相。于是还特意跑到京师去招女婿,找啊,找啊,就找到了当时的韩国华,非要把女儿嫁给他。于是,这一对命中注定会生出宰相的夫妻就结合了。其实这只是野史传说而已,真相其实并没有这么复杂和传奇。
大中祥符元年七月初二(1008年8月5日),韩琦出生在相州安阳县,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安阳。当时他的父亲韩国华任泉州刺史,母亲是一个婢女胡氏。就是当时的只是在四岁的时候,父亲就死了。所以韩琦是由几位兄长抚养成人的。
史书上说韩琦很早就可以自立,而且志向远大,学问特别好。人家说三岁看到老,真的是一点都不错,还真是别说,王侯将相,真的是有种的。这不,才十九岁就以全国第二名的成绩考上了进士,前途一片光明。
这里还有一件奇事,在《宋史》中有记载,说在礼官唱名的时候,刚念到韩琦的名字的时候,天上出现异象,即太阳被五色云彩托举。这被看做是吉兆,预示天下有贤臣出仕,试问这样的臣子哪个皇帝会不喜欢呢?
于是,韩琦的宦海风云开始上演了。先是被授予将作监丞、通判淄州。后来母亲胡氏去世,丁忧期满后,重新被朝廷启用,历任太子中丞、太常丞、直集贤院。明道二年(1033年)六月,监左藏库。景祐元年(1034年)九月,韩琦被调为开封府推官, 授太常博士。
i片纸落去四宰执景祐三年(1036年)八月,韩琦拜右司谏,在做谏官期间,他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当时,大宋的宰相是王随和陈尧佐,参知政事韩亿、石中立,我们来看看这四个宰执大臣。是年,王随61岁、陈尧佐73岁、韩亿64岁、石中立64岁,看看这岁数,典型的老年俱乐部,这四位老人家昏庸年迈,任人唯亲。
王随不仅提拔了自己的子孙,还给自己的亲戚都安排了肥缺,对自己人那照顾的是无微不至啊。除此之外,王随老先生还是一个佛学爱好者,不仅是佛学,什么通天教主观音菩萨太上老君之类的都是他的崇拜对象,各路神仙全部请到家里来接受香火,谁知道死了会用上哪一个呢?至于别人的议论,管它呢,就让它随风而逝吧。
陈尧佐也是如此体恤家人,自己的儿子担任左藏库史,还没任满呢,就被他火线提拔了,安排了一份随时可以公款旅游的工作。
韩亿更有意思,这一天他对皇上说,你看我现在都是参知政事了,这眼看也要退休了,皇上你看看能不能可怜下老臣,给我小儿子韩综安排一个好工作啊?皇上一看,也觉得说得有道理,于是就答应了。可是诏书下来之后,韩亿又屁颠颠地跑来找皇上了。他说,上次我说那事咱们先放一下,能不能把这个差事也安排给我的大儿子韩纲?把仁宗皇帝弄得这个无语就别提了。
石中立嘛,就不细表了,微头条专门写过这位宋代的大笑星,他闹出的笑话更是一箩筐。
到了1037年这届科考,更是有意思,当年的解元是陈尧佐的儿子。韩亿的四个子孙也是全部命中,无一落榜,全国上下真的是一片哗然,骂声连天。
可以说,这四位宰执大臣,这四个老人家已经激起了民愤了。特别是1038年的时候,天下灾祸连连,涝的涝旱的旱,出现了大批的流民,吃不饱饭就四处闹事呗。可是面对这种形势,四个老人家不管不顾,只顾着给自己捞好处。
面对此情此景,韩琦生气了。他连番上书,痛斥四个老人家尸位素餐,不干人事,以致天下糜烂。要求皇帝把四个老人家赶回家,不然大宋八十多年的基业就毁在他们手里。
仁宗皇帝一看有道理,就在同一日打发四个老人家回家养老去了。这件事情出来后,韩琦的大名就闻名京师了。
体恤民情韩琦是个爱民如子的好官,这一点特别受百姓欢迎。1039年,四川大旱,灾民流离失所。他到四川后,首先就是减免赋税,把官府常平仓内的粮食全部发放给当地的百姓。并且在各地施粥,解决群众的吃饭问题,史书记载说这一举措,救活了190万人,可谓是功德无量。
四川产蜀锦,但是当地的很多官员层层盘剥,从中取利,老百姓苦不堪言。韩琦到任后,着手清除了大批不合格的官吏,前后达到760多人,官场风气为之一清。
从1038年起,李元昊称帝直接和朝廷对抗,使得陕西的形势非常危急,首当其冲的就是当地的老百姓生活日益困难。1039年,朝廷任命韩琦为陕西安抚使,他到任后,首先免除的就是当地老百姓的苛捐杂税,解决老百姓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俗话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一点,韩琦做得无疑是非常出色的,他到任何一个地方,首先关注的就是当地老百姓的生活,这也是我们现在的一些官员应该学习的。
兵败好水川1041年春天,韩琦率领残兵回撤,行至途中,忽然有数千百姓拦住马头。他们拿着旧衣服、纸钱为他们死去的亲人招魂。他们痛哭道:“韩公啊,韩公,我们的亲人都跟随你出征,现在你回来了,他们却都死了,现在他们的魂魄都回不来了啊。”哭声震天,韩琦也不禁泪如雨下,掩面哭泣,无法前行,这件事情的起因就是好水川之败。
李元昊攻宋之后,在1040年的五月,朝廷任命韩琦和范仲淹为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协助夏竦对西夏用兵。当时韩琦的策略非常强硬,力主以攻势为主。而范仲淹则比较持重,认为应该采取守势。当时的安抚使夏竦一时难以决断,于是派韩琦、尹洙入朝,把攻守策略面陈仁宗,由皇帝自己决断。
在朝堂之上,韩琦遭到了巨大的挑战,因为很多大臣并不同意韩琦的攻策。这里面有个五万头驴的事情,当时有大臣问,说我们如果进攻,就要走远路啊,可是党项人的营帐随时可以迁移,这要是旷日持久的对峙,要是缺粮了我们怎么应付呢?韩琦说,我都计算好了,开封府、河东西路这些地方的五万头驴都聚集起来运粮,到时候,即便没东西吃了,也可以杀驴吃肉,不至于饿死。由此可见,韩琦已经决心要与西夏硬磕到底了。所以,他毫不让步,据理力争。同时面对西夏的威胁,仁宗也想一劳永逸地解决掉,于是采取的韩琦的主动进攻的策略。只不过,原来预想的无路出击,到了最后,就剩韩琦一路了。皇帝的意思很明显,你自己干吧,我看好你。
可是韩琦就郁闷了,原来说好的五路大军,你现在就让我一路出击,你这不是玩我吗?可是军令如山,没办法,韩琦还是毅然决定出兵,他要痛击李元昊。
其实,对侵略者给予重击是没错的,只是韩琦还是低估了李元昊这头野狼。他错误地估计西夏的兵力不过四五万,这为他的失败埋下了阴影。
1041年,二月,李元昊率十万大军进攻渭州。韩琦命大将任福率军应敌。在队伍出发前,韩琦亲笔书写了作战方案。他命令任福一路前行,要时刻隐蔽行踪,绕至敌军后方,截断敌人后路,能打就打,不能打就占据有利地形进行阻击。并且一再告诫任福,你如果违背命令,即使胜利了,也以失败论处。
其实韩琦的策略不可谓不好,只是没有实施,就不知道后果到底如何。试想,如果任福按照韩琦的策略,一路绕行,迂回到敌军后侧等待战机。这时候的李元昊肯定会围攻渭州,十有八九是拿不下渭州的,因为对西夏人来说,攻城是他们的短板。大家都清楚,西夏以骑兵为主,那是强盗来的,就是趁你不备,抢了就跑。对于攻城,他们是向来没有信心的。关于这一点,从李元昊假意投降的举动就看出来了。在出征前,李元昊曾经派使者去见韩琦,说要求和,被韩琦识破了,他把李元昊痛骂了一顿,又命令严防死守,不可懈怠。李元昊见诡计不成,这才不得不强攻。
这么说吧,李元昊久攻不下,肯定就会撤退啊。这时候,在归途中,他就会遇到以逸待劳的任福,李元昊能得到好处吗?到时候再来个前后夹击,即使李元昊不被团灭,也会吃一个大亏吧。其实这就是韩琦的算计,只是任福领会错了,或者感觉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所以他提前暴露了。
2月11日,任福到达了怀远寨,这时候,他得知了一个消息,离此不远的张家堡正在发生激战。任福一听,热血上涌,立即就把韩琦的命令忘到了脑后,想都没想,率军就赢了上去。就是这么一场普通的小战役,改变了韩琦的整个部署。没说的,任福这支队伍是主力啊,很轻松地就打赢了,杀了几百个西夏人,把其它的都打跑了。但是,也彻底暴露了。
任福一看人跑了,就下令追赶,结果这一追就是三天,连口粮都吃完了。我们不得不说任福是个战将,面对落水狗,他要赶尽杀绝。但是,你把韩琦的军令忘了吗?要你隐蔽前进啊。其实任福或许想过,但是后来他惊讶地发现,敌人逃跑的路线,和自己将要前进的路线是一致的,都是朝着杨木龙方向,那么自己边赶路边追敌,一举两得啊。而且,一路上,敌人丢下了无数的刀枪物资,任福就更高兴了。就这样,一直追到了好水川。这个地方,离着韩琦指定的位置杨木龙城只有几十里。
其实,大家也都想到了,这是西夏人的诱敌深入之计啊。在2月14日,任福的军队进入好水川,这时候,前面的士兵惊讶地发现路边有几个大木箱子,里面还传来了奇怪的声音,于是赶紧禀报任福。任福策马向前,命令士兵开箱。结果一开箱,就发现在里面飞出了几百只鸽子,鸣着鸽哨直入天际啊。
这正是西夏人的合击信号啊,一向喜欢玩谋略的宋人这下被骗惨了。士兵们正在惊讶的时候,忽然发现,四周出现了无数的西夏士兵,他们被包围了。
这是惨烈的一天啊,两万多的宋兵,被十几万的西夏兵包围了,任福啊任福,这就是你盲目追敌的结果,激战随即展开。宋军这时候经过了三天的急行军,人困马乏,面对着潮水般涌上来的敌人,就像大海中的一叶孤舟,很快就被淹没了。任福虽然带领士兵进行了激烈的抵抗,可是战争毫无悬念。
面对劣势,任福毫不畏惧,他看到不远处有个山包,就命令自己的儿子和桑怿率领一部分士兵占据此地,力求自保。但是,当桑怿他们刚冲上去,就看到大批的西夏士兵出现在了山头上,原来,西夏人早就埋伏好了,任福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儿子和桑怿战死。
这时候,有自己的亲兵说:“将军你还是自己逃走吧,我们全力阻击敌人,为你争取时间。”任福惨然一笑说道:“掩护我逃走?大丈夫战死疆场,死则死耳。”说罢,就带头冲入敌阵。在战斗中,任福深中数箭,最后一枪,从他的左颊刺入,咽喉刺出。此战,包括任福在内的六千多人阵亡。
在这里,还要提一下王珪,本来,他是不用战死的,因为他是附近杨木龙城的守将。但是他听到好水川发生激战之后,就不由分说带领四千多人前来支援。可是面对西夏的十万之众,又能奈何呢?他数次想冲入敌阵去救回任福,可是冲不进去啊。此时,手下的士兵有些已经开始怯战了。毕竟是人啊,面对铺天盖地的西夏人,他们确实是放弃了。可是王珪决不放弃,他大喊道:“大丈夫此刻报国,正当其时。”随即就冲入敌阵中,连自己的铁鞭都打弯了,杀敌数百,最终也是深重数箭而死。
以前只听说宋人软弱,他们不是被辽国欺负,就是被西夏欺负,一味地懦弱求和。可是,在这一战中,如此多的大宋好男人,他们死战不退,杀身成仁,你还说宋人软弱吗?自古以来,一个国家软弱与否,其实和统治者有很大的关系,看看当时的宋仁宗,其实就是一个典型的软骨头,摇摆不定。一方面想一劳永逸地彻底解决西夏问题;可是另一方面又幻想着不战屈人之兵,这是什么逻辑呢?好水川之败,大宋是败了,可是,这只是韩琦的部队败给了整个西夏的倾国之兵。
而即使大宋败了,也败的值得,因为虽然惨败,但是也给了李元昊以沉重的打击。此战过后,李元昊二话不说,收拾残兵,头也不回的就跑回西夏了,他也打怕了啊。
韩琦闻听战报,急令退军,在路途中,就遇到了那些死难士兵的家属,于是就出现了前面悲戚的那一幕。战后,韩琦把败军之责,全部承担了下来。后来夏竦命人打扫战场,在任福的怀里找到了韩琦亲笔写的将令,证明了韩琦的清白,这全是因为任福不遵号令的原因。但是无论怎么说,这一战是你韩琦亲自指挥的,你用人不当,也是责任啊。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那就全是马谡的责任吗?也是你诸葛亮不会用人的责任。
但是对韩琦来说,屈辱还没完,战后,山西落第举子汉奸张元作诗一首投掷宋境,诗中讽刺道:“夏竦何曾耸?韩琦未足奇。满川龙虎辈,犹自说兵机。”落款是“大夏国尚书兼尚书令中书令张元”。此战正是李元昊根据张元的计策实施的,这个汉奸此刻露出了得意的嘴脸。其实对这个东西,我是无话可说的,因为我怕脏了我的嘴。
庆历新政庆历三年(1043年)四月,韩琦与范仲淹一同奉调回京,同任枢密副使。当时宋夏正在议和,但是西夏人态度非常蛮横,提出了很多不合理的要求。当时朝中大臣大多厌战,所以有些屈辱性的条件他们都想一切从之。对此,韩琦给予了强烈的反对,他提出的《论备御七事奏》,和后面《陈述救弊八事》着力改变羸弱的国势,整顿吏治,选拔人才。和范仲淹提出的《答手诏条陈十事》提出的改革措施,基本一致。也是,一场有范仲淹主持,韩琦、富弼积极参与的改革轰轰烈烈的展开了,这就是著名的“庆历新政”。
那么改革的内容到底是什么呢?我们来简单地介绍一下,这十条就是“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长官、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推恩信、重命令”。这次改革就是针对官场的弊端提出的,前面的几条其实就是一个意思,就是怎么选拔官吏,任免官吏。规定官员必须要进行考核,靠政绩选官。但是,毫不意外的,受到了保守派的攻击,他们指斥新政官员结党营私,结果就是,1045年,支持新政的官员全部被逐出朝廷,短命的“新政”就此失败。在此过程中,韩琦被罢去枢密副使之职,以资政殿学士出知扬州。
经略北疆庆历七年(1047年)十二月,韩琦知真定府(今河北正定),第二年又知定州(今河北定州),并兼安抚使,正式经略北疆。自从好水川之战后,韩琦的对敌策略也发生了一些改变,特别对于范仲淹的以守待攻的策略深以为然。
对于治军,韩琦有自己的一套独特方法,那就是恩威并施,有功的,给予奖励,有过的,严厉惩罚,使得军纪肃然。同时,他还仿照唐朝李靖的兵法,创造了一种“方圆锐三阵法”,命令将士日月操练,结果定州军“精劲冠河朔”。
皇祐五年(1053年)正月,韩琦以武康军节度使徙知并州(今山西太原)。当时有个宦官廖浩然,非常贪婪,大肆敛财,而且仗着势力藐视王法,谁都不服。韩琦到任后,立即给朝廷上书,要求朝廷把他召回去。仁宗看到之后,立即就同意了,马上就下令把宦官召回去了,并且施以鞭刑。可见皇帝对韩琦是非常认同的,印象也非常好。还有一件事情,就是当年欧阳修在河北的时候,就曾经上书朝廷,要求解除边界一些地方的禁耕令,这样一来就可以增加粮食产量,也可以供应边防军需,但是没有成功。后来韩琦再次向朝廷提出建议,皇帝才批准了,开垦了良田九千六百顷。
韩琦非常在意百姓的利益,所以很受百姓爱戴。在离开定州去并州的时候,定州的老百姓都不舍得他走,把路都堵上了。韩琦没办法,只能绕路离开,可见他的受欢迎程度。
相三朝,立二帝韩琦一生历三朝,一直是朝中的肱骨大臣。从1027年的那场殿试开始,就走上了自己辉煌的人生。嘉祐三年(1058年)六月,韩琦做到了宰相的位置上。首先面对的一个棘手问题,就是仁宗的立嗣问题。仁宗皇帝一生有过三个儿子,不过很不幸,都在很早就死掉了。那么,如果仁宗一旦撒手,如果没有确定继承人,那么大宋可能就会陷入混乱。
当时的仁宗皇帝也是左右摇摆,拿不定主意,他其实一直没有放弃对自己亲生儿子的渴求,可能是身体的隐疾,始终无法如愿。这时候的宋仁宗都四十多岁了,其实大家都很清楚,他不会有儿子了。于是,韩琦之前有很多大臣包括包拯、司马光等都上奏要求仁宗立嗣,但是都被拒绝了。韩琦上任后,这个人物就落在他身上了。
他对仁宗说:“汉成帝即位二十五年无嗣,立弟之子定陶王为太子。成帝,中才之主,犹能之,以陛下之圣,何难哉!太祖为太子。太祖为天下虑、福流至今。”这里有两个例子,一个是汉成帝刘骜,他是立的自己弟弟的儿子为太子;而宋太祖赵匡胤也是把帝位传给了自己的弟弟。就是这两个例子,打动了宋仁宗,促使他下定决心,立了自己的堂兄、濮王赵允让之子赵宗实为皇太子,赐名曙。不久,宋仁宗去世之后,韩琦就辅佐赵曙继位了,这就是宋英宗。
1066年,同样的一幕又上演了,这个赵曙也是个短命的,才做了三年皇帝就要归西了。但是,如同贪恋皇权的仁宗一样,他不舍得撒手啊。于是,韩琦再次出马,苦劝宋英宗。最终,宋英宗同意了,立颖王赵顼为皇太子。第二年(1067年)五月,宋英宗病逝,赵顼继位,就是宋神宗。
病逝相州自熙宁七年(1074年)秋起,韩琦就屡次上表请求致仕,但是没有被获准。熙宁八年(1075年)五月,他再度被授为永兴军节度使 ,但是这时候的韩琦已经病情严重,没办法去就职了 。六月二十四日(8月8日),一代明相韩琦在相州溘然长逝,享年六十八岁。
宋神宗非常悲痛,他不仅在禁苑为他恸哭举哀,更是因此辍朝三日。并赏赐其家白银三千两、绢三千匹。
为了表彰其特殊的贡献,神宗下诏允许韩琦配享英宗庙庭,这可是非同一般的殊荣了。并特赠尚书令,赐谥号“忠献”;随后更是派兵为其筑墓,亲撰墓碑:“两朝顾命定策元勋”。
韩琦一生历经北宋仁宗、英宗和神宗三朝,亲身经历了抵御西夏、宋辽议和、庆历新政等重要的历史事件。在朝中,他运筹帷幄,提携后辈,使“朝迁清明,天下乐业”;在地方,忠于职守,勤政爱民。
但是在迈入老年之后,韩琦的思想略显保守,神宗时期的王安石变法就遭到了韩琦的激烈反对,他认为所谓的“青苗法”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兼并问题。他从庆历年间一个倡言新政的激进改革者变成了因循守旧的保守派代表,这是十分可悲的,也是令人十分不解的。所以,改革是需要年轻人来参与的,不然,任何改革都是无法维系的。
女主持人宣布时忍不住偷笑?
感谢小秘书邀请!
不知道首相会不会用英语骂娘?TMD你也学会了幸灾乐祸!我已经在亡羊补牢了,怎么还被小小的新冠病毒首当其冲一击而中?首相还有那个倒霉的王储,本来就不是群体免疫计划目标,那些小妖怪怎么就偏偏找上了联合王国的,这两个最关键的人物?
其实鲍里斯肯定会后悔,亡羊补牢也得及时才最有用,如果在英国疫情面临的威胁不算严重,如果及时醒悟那种群体免疫理论,其实就是个冠冕堂皇的鸵鸟政策,或者是套上皇帝的新装的羞答答的缴械投降!搞那个60%国民主动感染率,就想让那个新冠乖乖就范?不列颠臣民可以听你的,它也听你的?你拿新冠肺炎当感冒,如此蔑视新冠病毒的威力,那就让他约翰逊首相和查尔斯王储先尝尝滋味。
英国在那种群体免疫政策下,基本上对新冠疫情就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意大利北部伦巴第大区疫情爆发期间,聚集在哪里玩滑雪的1千多英国游客,纷纷如漏网之鱼逃回英国,不被做任何检测不受任何限制,分散混迹于社会,随后又举办了两场半程马拉松,最后又在一片争吵中,举办一数千人参加的大型音乐会,这就已经在不列颠社会,积蓄了新冠疫情的庞大爆发力。
而被英国政府医疗顾问小看了的新冠病毒,被那种感染厚的强大伤害力,跟普通流感病毒的就不是一个量级!致死率超过普通流感数千倍,而且致病的伤害也是永久不可逆的,这那是什么物竞天择优胜劣汰?就是个地地道道的全体国民的重大伤害,而且不论轻重都会有程度不同的伤害,这将会使全体国民的健康水平严重受挫。在英当局从意大利的疫情中,察觉到这种巨大威胁后才想起亡羊补牢,但为时已晚了。
能造成查尔斯王储中招,这已经比普通民众被感染的几率小太多了仅隔一天时间,鲍里斯首相又被新冠病毒的攻势击中,在英国都是极低的概率,由此可见英国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密度多大,疫情多严重。如果首相能在看到那位女主持人的窃笑,他在骂娘抱怨之外,应该也许还会有一种痛心疾首的自责与悔恨,大概还得骂那位政府医疗惠帝的娘!
真实的山阴公主刘楚玉?
南北朝时期的山阴公主刘楚玉,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简单来说,如果把历史上所有私生活混乱的公主,都排一个榜单的话,山阴公主绝对毫无争议的位居榜首。
至于说山阴公主的私生活到底有多乱?她曾经向自己的亲弟弟,讨要了三十个男宠。看上自己的姑父以后,还强行让自己的姑父侍奉自己。甚至据野史传闻,刘楚玉和自己的亲弟弟刘子业,还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如此荒淫无度的公主,放眼整个中国历史,也是仅此一例了。不过,刘楚玉变成这样,也不是没有原因的,这和她的家世经历有很大的关系。
公元446年,刘楚玉出生于湖北襄阳。刘楚玉出生的时候,当时正是她爷爷刘义隆在位。而她爹刘骏,此时只是一个普通王爷,怎么看未来似乎都不可能成为皇帝。
所以,刘楚玉出生的时候,也没人想过这姑娘以后会成为公主,更没想过这姑娘以后会对历史产生多大的影响。
不过,刘楚玉的出生,对于刘骏一家人来说,显然是个喜事。刘楚玉是刘骏的第一个女儿,当时也就只有17岁而已。对于这个刚刚降生的女儿,刘骏可以说是百般宠爱,恨不得把天上的星星都摘下来,给自己的闺女做礼物。
就这样,接下来的几年里,刘楚玉度过了一段相对快乐的童年时光。在这几年当中,她爹刘骏又陆续生了好几个子女。这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刘楚玉的同母弟弟,刘子业。因为是一个妈生的,所以姐弟两个从小关系也比较好。
然后,又过了几年之后,在刘楚玉七岁那年,因为一系列阴差阳错的政治斗争,刘楚玉忽然就成了公主。
说到这里,我们得简单说一下,南北朝时期这个刘宋政权的历史,要不然我们恐怕很难理解,后面刘楚玉经历的那些事情。
东晋十六国时代后期,北方的十六国经过一场混战,逐渐由北魏政权统一。而南方的东晋,则是因为开国时间越来越长,开始逐渐爆发农民起义。
就在这个时候,东晋内部有个叫刘裕的底层军官,靠着镇压农民军,逐渐爬了上来。后来在朝堂斗争当中,又几次获胜,逐渐成了东晋内部的头号权臣。此后,刘裕又率兵北伐,积累了巨大的军功,逐渐把持了东晋的大权。
这个刘裕,就是山阴公主的曾祖父。
作为一个天才将领,刘裕本想率兵统一全国之后,再篡取东晋皇位,这样听上去似乎更好听一些。但遗憾的是,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刘裕不得不先行篡位。就这样,东晋亡了,刘宋政权取而代之。
而刘裕篡位之后,因为年龄越来越大,更多的精力需要放在国内,无力再进行北伐。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刘宋政权错过了统一天下的最佳时间,中国也因此进入了南北朝时代。
做了几年皇帝之后,刘裕最终因病去世。而刘裕去世之后,一个更加尴尬的情况出现了:因为刘裕出身底层,结婚时间比较晚。所以他去世的时候,几个儿子都比较年幼,也没什么战功,根本压不住下面的大臣。
所以,刘裕去世之后,先是由他的大儿子即位。但是大儿子即位之后,整天除了玩之外,根本不愿意干活,更别提压制那些老臣了。所以最后,大臣们就直接废了这个大儿子,改立刘裕的第三个儿子刘义隆为皇帝。
这个刘义隆,就是山阴公主的爷爷。
刘义隆即位之后,和他那个只知道瞎玩的大哥不一样,非常有心机和手握。后来,刘义隆逐渐掌握了实权,将那些前朝权臣纷纷除掉,彻底坐稳了皇位。后来,刘义隆还组织军队,进行北伐。可惜因为刘义隆本人不太懂军事,最后还是让北魏打得退回了南方。
不过,除了军事之外,在治国方面,刘义隆倒是一把好手。刘义隆在位期间,刘宋政权虽然一直仅局限于南方,但国力却出现了较大增长,后世还将其称之为元嘉之治,算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好的时代之一。
大概也就是在这样一个时间点,刘楚玉出生了。
刘楚玉出生的时候,他爹刘骏因为只是老三,所以根本做不了太子。当时的太子,是作为嫡长子的刘劭。而刘骏因为不太受宠,想要在朝里捞个肥缺都做不到,成年之后,只能去边境带兵,做一些苦哈哈的工作。
但也正是因为这样,刘骏得以接触兵权,并且在此后十年当中,逐渐建功立业,拥有了一定的声望。
几年之后,就在刘楚玉七岁那年,刘家又发生了一件大事。这一年,刘楚玉的爷爷刘义隆,被刺身亡了。而这个刺杀刘义隆的人,偏偏是当时的太子,刘劭。
刘家父子的这段恩怨,说起来其实很复杂。简单来说,就是这位太子也不是什么好东西,搞了一些见不得人的事情。而为了遮掩这些丑事,这位太子不想着自己做干净后事,反倒是寄希望于巫蛊之术。
结果,事情被捅了出来以后,作为老爹的刘义隆,自然勃然大怒,当即决定要废太子。但这个消息,却提前泄露了出去,被太子刘劭得知。而刘劭得知以后,决定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发动政变,干掉了他老爹,自己做了皇帝。
这下子,刘宋政权的满朝文武,都不干了。
要知道,刘义隆之前虽然北伐失败,但在刘宋政权内部,还是很有威望的。而且,刘劭作为太子,亲手弑杀了自己的父亲,这件事也是不被当时的主流价值观所认同。再加上刘劭即位匆忙,也没来得及控制各地的军队,这就给了老三刘骏机会。
此时的刘骏,正率军在湖北那边,征讨蛮夷,手里的军队也不少。所以接下来,刘骏趁机带兵回京,砍了自己的大哥,为自己老爹报了仇。在这之后,随着刘劭身死,刘骏自然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下一任皇帝。
所以,在刘楚玉七岁这一年,她亲眼见证了自己的大伯,干掉了自己的爷爷;然后自己的父亲,又干掉了自己的大伯,最后登上了皇位。
这件事,对于年幼的刘楚玉来说,已经是一个很大的冲击了。
但是,和后来刘楚玉成长路上,耳濡目睹的一些事情相比,却又算不了什么了。
刘骏登基之后,客观来说,治国还是有点能力的。刘骏在位的十一年当中,不但强化了中央集权,削减了不少藩王的势力,而且还积极改革,强化军备。后来,刘骏还指挥军队继续北伐,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战果,逼得北魏在黄河下游一带,退回了黄河北岸。
如果单从政绩上来说,刘骏其实已经算是一位好皇帝了。
但问题是,在私生活方面,刘骏实在不是什么好玩意儿。
据史书记载,刘骏在位后期,极为好色。只要是看上了什么漂亮姑娘,甭管是在宫内还是在宫外,马上就拉过来占为己有。就算在自己生母路氏的宫里,看上了某个宫女,也丝毫没有顾忌。
最关键的是,魏书曾记载‘骏烝其母路氏’,烝这个字,在古汉语当中是不能随便用的。只有当儿子娶了父亲的妻妾时,才能用这个字来描述。
对于刘骏的这段黑历史,后世也有史学家表示怀疑,认为是魏书在抹黑刘骏。毕竟,魏书是后来的北齐人所写,具有严重的北方歧视眼光,抹黑一下南朝的皇帝,似乎也显得理所应当。不过,刘骏在其生母的寝宫内,和太后身边的宫女搞事情,这事基本上是没什么争议了。
除此之外,刘骏后来还看上了自己叔叔家的几个堂妹。为了把这几个堂妹强行纳入后宫,还给人家改了姓名。可问题是,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这种丑事,怎么可能不被外人所知呢?
总之,刘骏在位期间,政绩虽然还凑合,但是在私生活方面,那真是烂得一塌糊涂。而山阴公主刘楚玉,以及那个更小的刘子业,被这样的父亲教导长大,耳濡目染之下,会长成什么样子,自然也就可想而知了。
成为公主之后,刘楚玉的生活变得更加奢靡。刘骏对这个大女儿也比较宠爱,基本上只要女儿想要的东西,刘骏都会尽力去给女儿弄来。而这种溺爱,也导致了刘楚玉的人格,开始逐渐变得扭曲和放荡。
十一年之后,就在刘楚玉十八岁这一年,刘骏因病去世。大概是因为年轻时玩得太花花,刘骏去世的也比较早,仅仅只有35岁而已。而随着刘骏去世,当时年仅15岁的刘子业,登基为帝。
而随着刘子业登基,再也没人能管这对姐弟的。接下来的两年当中,这对姐弟搞出了一系列匪夷所思的事情。
先说刘楚玉本人,刘楚玉在她爹刘骏活着的时候,就已经嫁人了,嫁给了当朝司空的儿子何戢。何戢也是一表人才,算是很出色的年轻俊杰了。不过,刘楚玉跟何戢成婚之后,却并不满足于做一个贤妻良母,反倒是总想着要勾搭其他男人。
尤其是刘子业登基之后,刘楚玉没了父亲的管束,做事更是肆无忌惮起来。后来,刘楚玉更是公然找到了弟弟刘子业,对刘子业说:我和你一样,都是先帝的子女。为什么你后宫的美女数以万计,我却只能嫁一位驸马呢?
而刘子业得知此事之后,非但没有觉得荒谬,反倒是觉得姐姐说得有道理。于是,刘子业当即下令,赐给了刘楚玉三十个美男,供刘楚玉享用。因为这些美男,大多长得好看,而且头发也很好看,所以后来还衍生出一个词,叫做面首,用来专指男宠。
堂堂公主,向自己的亲弟弟要男宠,这种事情,也算是史上头一遭了。
刘楚玉带着这些美男回家之后,身为驸马的何戢,虽然觉得气不过,但是也不好拒绝。毕竟,这是皇帝赐下来的,如果拒绝就算是违抗圣旨。所以,这位才华横溢的何驸马,最后就只能默认,自己头上多出了一堆帽子。
非但如此,随着刘子业登基日久,刘楚玉越发没了忌惮,行事也越发匪夷所思。刘楚玉看上某个美男,便直接想办法将其纳入自己的府邸。后来,刘楚玉甚至还看上了当朝的吏部郎褚渊。褚渊确实是有名的大帅哥,但问题是,当时的褚渊,早已经娶了刘楚玉的姑姑。
然而,即便如此,刘楚玉仍是不肯放弃,最后还是求到自己弟弟那里。而刘子业得知此事后,非但没有制止,反倒是下令让楚源去侍奉刘楚玉十日。
这种事情,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
除此之外,据野史传闻,刘楚玉和刘子业这对亲姐弟之间,似乎还有点什么不可言说的事情。虽然只是野史传闻,正史上并没有什么记载。但这也足以说明,这对姐弟,到底是如何的匪夷所思了。
作为公主的刘楚玉,已经是如此荒诞。而作为皇帝的刘子业,行事就更加离谱了。
刘子业即位之后,曾经强行把自己的亲姑姑,纳为自己的妃子,而且还囚禁了自己的叔叔,称呼其为‘猪王’。而他的叔祖刘义恭,见到他如此荒唐,曾想过要联合其他大臣将其废黜。但最后,却被刘子业活生生的肢解,惨不忍睹。
另外,刘子业本人的私生活,更是极为变态。刘子业不但曾经在游园的时候,让宫里的宫女开‘无遮大会’,有人不愿意便马上杀掉。后来,刘子业还曾把宫里的妃子和宫女都叫出来,排成一排,让身边的侍卫们侮辱她们。
做皇帝做到这个份上,也算是人神共愤了。放眼数千年的历史,恐怕都很难再找出另一个如此荒唐的皇帝了。而如此荒唐的皇帝,自然也不可能坐稳皇位。
就在刘子业登基两年之后,之前那位被他囚禁起来,被他称之为‘猪王’的叔叔刘彧,联合其他大臣,突然刺杀了刘子业。刘子业死后,刘彧登基称帝。而随着刘彧登基,山阴公主刘楚玉的好日子,也彻底到头了。
就在刘子业被杀后不久,刘彧便以太后的名义下令,指责刘楚玉的行为,有辱皇家的声誉,直接赐死了这位荒唐的公主。
就这样,中国历史上最荒唐的一位公主,被自己的叔叔结束了自己的一生,死时仅仅只有二十岁。
纵观刘楚玉的一生,我们不难发现:刘楚玉的荒唐,其实不光是她本人的问题,更多的其实是她家庭教育的失败。正是因为她的父母,教育得太过失败,而且父母自身也不是什么好人,给子女树立了一个坏榜样,所以才会导致刘楚玉和刘子业这对姐弟,长大之后做事肆无忌惮,变成了那个荒唐样子。
如果刘骏夫妇,稍微能够像点样,在子女的教育问题上花点心思,恐怕刘家姐弟,都不会变成这个样子了。
人们常说的徐娘半老指的是哪个年龄的女性?
人们常说的徐娘半老指的是哪个年龄的女性?
“徐娘半老”这个名词从现代汉语词典中指的是半老徐娘。辞海中也有同样的解释,多指已婚嫁娶的女子,她们的年龄是35岁至40岁,也可以指的是45岁至50岁之间的成熟女性。文学作家们总是把这个时期年龄段的成熟女性,在创作时写成风韵不减当年的半老徐娘。
这些半老徐娘们在社会面上还正是风华正茂的时机,她们有的是各单位的中层干部,业务技术特别精堪,又是单位的骨干力量,她们在本部门起着举止轻重的作用。还有少数的半老徐娘正担任着部门或者是地方的主要领导,领导着各地认真贯彻上级方针政策。比如说很多女乡镇长、女县长领导着本地很快脱贫致富、迈向小康社会。
还有很多半老徐娘们是企业家、女老板,正带领着本单位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研制出更多更新更先进的产品,销往社会以及漂洋过海,创出更多的财富,为繁荣祖国增砖添瓦。
所以综合上述半老徐娘这个年龄段还是风华正茂时期,能够继续奋斗在各条战线上,其魅力不减当年。
以上就是我的陛下大人剧情介绍的详细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