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剧情 正文

番号剧情图解五十五式

其率领的岳家军是南宋实力最强的的军队。左军、右军、中军、游奕军、踏白军、选锋军、胜捷军、破敌军、水军和背嵬军。形容两军冲杀时“岳家军中的背嵬军是主帅岳飞的亲信部队:将领和士兵觉得能够加入背嵬军,由七八个士兵用硬弓放箭先射骑手。...

本篇文章主要介绍番号剧情图解五十五式,以及和番号剧情图解五十五式相关的内容!

番号剧情图解五十五式,岳家军下辖12个主力军?

岳飞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抗金民族英雄,当时,其率领的岳家军是南宋实力最强的的军队。

面对强大金国铁骑侵略,岳飞亲率岳家军先后取得了郾城大捷、颖昌大捷、朱仙镇大捷等一系列胜仗,大有直捣黄龙之势。

面对坚不可摧、战无不胜的岳家军,金国首领发出了“撼山易、憾岳家军难”的哀叹。

岳家军最鼎盛时约有10余万人,共分为12个军,分别是前军、后军,左军、右军、中军、游奕军、踏白军、选锋军、胜捷军、破敌军、水军和背嵬军。每军大约八九千人。

其中又以背嵬军战力最强,该军是岳飞亲自调教出来的,并由其长子岳云担任主帅,堪称是精锐中的精锐,勇将高宠、杨再兴都出自该军,让金人闻风丧胆。

可谓“背嵬”,背嵬在西夏语中是骁勇善战的战士的意思。更有《诗经》曰:“习习谷风,维山崔嵬,无草不死,无木不萎”,“嵬”的意思是山多且高大,背嵬军,形容两军冲杀时,军队像高山一样屹立不倒。

岳飞的孙子岳珂《鄂国金佗编》中同样也记载到:”背嵬军,先臣之亲军也”。

所以肯定,岳家军中的背嵬军是主帅岳飞的亲信部队,精锐中的精锐,代表岳家军巅峰战力,是岳家军的精华所在。

然而,将领和士兵觉得能够加入背嵬军,是一份至高无上的荣誉。作为主帅的亲信,军中的精英,打仗时都冲在在前面,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背嵬军主要以骑兵为主,鼎盛时期骑兵有八千多人,步兵也有数千人。主帅岳云,同时兼领步兵统制,骑兵由大将王刚统制。

背嵬军骑兵主要装备是长刀、短刀和强弩。每人配备十支强弩和二十支硬弓,身穿围盔和铁叶片革甲,正可谓装备精良。

背嵬军战术非常灵活多变,常常分成多个独立的战斗小组,相互间又紧密配合。在双方对阵时,在距离敌人一百余步时。

由七八个士兵用硬弓放箭先射骑手,另外七八个士兵再用短弩射马,分工合作,紧密配合,然后迅速向前冲锋,与敌人长刀对劈,短刀近身肉博。然后再集结,再冲锋。几轮下来,从而大量杀伤敌兵。

岳家军与金兵打的几场大战中,背嵬军都参加了,其中一场郾城战役,史书记载的郾城大捷,是背嵬军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从这一战,我们可以看到作为当时超一流军队的背嵬军,战斗力有多恐怖。

郾城战役的爆发,实际上是金军在面临岳家军强大的攻势之下,一次专门针对岳飞搞的斩首行动。在此之前,岳家军连破金军阵线,一路收复州郡,这实在是把金兀术打急了眼!

所以,这金兀术干脆就玩一招狠的!这打蛇都打七寸,金兀术就干脆集中优势兵力,直接打到岳家军的大本营。

偏偏在这个关键时刻,岳飞方突然得知,同为中兴四将的张浚突然就撤军了,因此他失去了重要的侧翼。而岳飞的部队则向北面的纵深处不断前进,离岳飞越来越远。

可以说,这是岳飞最虚弱的时候,而他的大本营位置也在此刻暴露了。

当时,岳飞驻扎在颍昌府东南端的郾城县内。而探听到岳飞位置的金兀术,立马用最快的速度集结了一万五千骑兵,从小路绕过岳飞的先头部队,直奔郾城。

岳飞是整个岳家军的灵魂,只要杀掉他,局势立即就能扭转。

一万五千铁骑昼夜赶路,距离郾城还有二十里时才被发现。岳飞面对的不仅是战力鼎盛时期的金国人,还有金军屠城灭国的两大利器——铁浮屠和拐子马。

这两支骑兵都是中国历史上不多见的重装骑兵,尤其是铁浮屠,从战马至骑士全都裹着厚重的铁甲。重装的战马每三匹用粗链连在一起,进退一致。

那么它们的冲击力是怎样的?对步兵而言,它们的威胁达到了什么程度?

它们简直就是钢铁洪流!它们冲来时,居高临下,骑士们不必动用刀枪,光是战马的重铠都能轻易地把步兵撞倒、踩死、碾碎。

而拐子马在对阵之中,通常采取游弋和两翼包抄,然后以铁浮屠阵。

想象一下,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上,全身披重甲、手执长槊的重骑兵向你冲来,再训练有素的步兵方阵也扛不住吧?即使是现代的步兵们拿着冷兵器,恐怕也不一定是对手。

况且,金国人号称“满万不可敌”,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女真骑兵会像潮水一样进攻,一浪接一浪,一浪高过一浪。一波接一波,一波猛过一波。那么,岳家军能够撑多久?岳飞能够撑多久?背嵬军又是如何克敌制胜?

别急,有绝活呢!岳飞亲自指挥背嵬军的士兵们举着大斧、提刀,还有长柄尖刃的麻扎刀,迎着金军这支钢铁洪流冲上去了。对金军而言,凡是敢于应战的人,立刻会变成战场上的一滩烂泥。

可当两军相接时,金军却被杀了个措手不及。因为这帮背嵬军士兵,并没有选择结阵自保,而是一个个冲入了铁浮屠的冲锋队型,上来就往马蹄子上凑。而这马蹄子,就是这金国版坦克的最大弱点。

金国人为了保持铁浮屠的冲击力,给每一匹马披上甲胄之外,又用铁锁相连,这直接就是连环甲马阵。而相应的,战马身上唯一没有保护的便是马蹄子!这下,直接凑到了马蹄子旁边的背嵬军士兵爽透了,照着马蹄上手就砍。

一匹马倒掉,就会带着几匹马倒掉。而马上的金国骑兵,先别说会不会被背嵬军士兵割了头换酒吃,就说这几十斤的铠甲直接掉下来不受伤,想再爬起来都是一件困难事儿。这些马儿的倒地不起,迅速变成了铁浮屠的首次失败。

金国人直接祭起法宝——骑兵冲击波,向人数不多的背嵬军发动冲击,但是金军连续冲击了数十回合,结果发现自己的队伍乱成了一团。

这时,勇将杨再兴领着几十名背嵬军骑兵冲进敌阵。这群骑兵精得很啊,哪儿人多,就往哪儿扎。而杨再兴在单兵匹马挑掉了几个金国将军后,意图找到金兀术一刀宰了他。

没想到,威名赫赫的大金国梁王、都元帅、四太子却从战场上消失了,竟然见形势不对,可耻地开溜了。直到背嵬军将这一万多的女真士兵全歼后,他们都没再出现。

这场郾城大战,全赖背嵬军一军之力和杨再兴的悍不畏死,才直接保障了岳飞的人身安全。在之后的颍昌大捷、朱仙镇大捷之中,成建制且全军回援的背嵬军形成了“彻底的拳头”,更是把金国人打的满地找牙。

从此,背嵬军名震天下。金国皇帝哀叹道:“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可最后,抗金民族英雄,一代名将岳飞,一生忠君爱国,誓死抗金,却在第四次抗金北伐中,被宋高宗一天之内连下十二道金牌召回,并在同年十一月,以“莫须有”罪名处死。一代名将,忠君爱国,最终却被昏君奸臣所害,含冤而死,令人惋惜不已。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岳飞

[梁晓一]

纵观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发展过程中,涌现出很多像背嵬军一样的军队,它们抵抗外来侵略,英勇抗战,前赴后继,这就是我们中国军队的军魂,我们要让一切外来侵略者哀叹:撼山易!撼中国军队难!

如有不同看法,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

南方集团军群最高时兵力有多少?

1941年6月22日,当法西斯德军按照《巴巴罗萨计划》发动侵苏战争时,野战陆军编为北方、中央和南方三大集团军群,其中“南方集团军群”的攻击目标是富饶的乌克兰方向。至1942年夏,德军在东线的战略目标不再以莫斯科为主,而是企图夺取乌克兰的小麦和高加索的石油,大量德军纷纷调往西南战场,许多人因此认为这一时期“南方集团军群”出现了兵力最大值,其实谬也。

首任总司令龙德施泰特

理清这一点,首先要了解“南方集团军群”这个建制的组建、撤销和多次重建的过程,这个番号最早出现在波兰战役期间,首任总司令是龙德施泰特一级上将。而在1940年的法国战役中番号更改为“A集团军群”,当年7月龙德施泰特封帅,1941年3月侵苏前夕恢复番号“南方集团军群”,然而在实施“蓝色计划”(含斯大林格勒会战)之前的1942年5月,该集团军番号再次被撤销。也就是说,德军1942年夏季在西南战场发动大规模攻势之时,南方集团军群已不复存在,而是拆分成为“A集团军群”和“B集团军群”两个战略单位:一路是攻向高加索的“A集团军群”,由老将李斯特元帅指挥;另外一路是扑向斯大林格勒地区的“B集团军群”,由之前的中央集团军群总司令包克元帅指挥,既然曾经的“南方集团军群”已被一分为二建制不在,那么肯定就不算兵力峰值时期了。

次任总司令赖歇瑙

说起来这也可能是小胡子在二战期间重大的战略错误之一,他人为地把南线德军分成两个互不隶属的重兵集团,当然缺乏统一的指挥(幕后的总指挥当然是他自己)。战役进行期间,李斯特和包克两位陆军元帅先后都被解职,代之以原第1装甲集团军司令克莱斯特和第2集团军司令魏克斯两位上将分别接任。

两个集团军群的兵力也被小胡子调来调去(尤其是霍特的装甲集团军),最终哪个目标也没得逞,还丢掉了“B集团军群”精锐的第6集团军,于是德军在西南战场的形势急转直下。1943年2月只好整合重建“南方集团军群”,曼施坦因元帅终于成为南方集团军群第三任总司令,得以指挥这一方向上的全盘战事,不过显然为时过晚。

第三任总司令曼施坦因

所以南方集团军群兵力最多的时期,要么是在1941年刚刚侵苏之时,要么就在1943年曼施坦因就任总司令之后。值得注意的是,1943年库尔斯克会战是南方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群共同打的,因为南方集团军群的兵力有一个恢复的过程。这样只要比较一下1941年和1943年的“南方集团军群”作战序列和兵力的峰值,结论也就清晰了。1941年龙德施泰特手下拥有第6集团军、第11集团军、第17集团军和第1装甲集群,共辖四个集团军9个德国军42个师约57万人的兵力,其中包括25个步兵师、4个轻步兵师、1个山地师、5个装甲师、2个摩步师、1个党卫队师、3个警备师。另外,南方集团军群指挥的仆从国兵力也最多,战争爆发后隶属其指挥的有罗马尼亚第3和第4集团军(7个师又7个旅)、匈牙利快速军团3个旅、斯洛伐克“贝尔诺拉克”野战军团2个师又1个旅。

赖歇瑙1942年暴卒

不久又来了意大利远征军团的3个师,集团军群司令部还直辖罗马尼亚第2军的3师1旅,仆从国军队共计15个师又12个旅464000余人(包括罗马尼亚部队36万人、匈牙利军队4.4万人和意大利军队6万人),与德军相加两大部分共折合为63个师97万余人,堪称百万大军。龙帅被解职后,接手总司令职务的是小胡子亲信赖歇瑙元帅,1942年初暴卒,恐怕这也是将南方集团军群分拆的一个重要原因。可是要注意,苏德战争期间德军东线兵力的峰值可不是1941年,而是德国终于开始“总体战”的1943年,东线野战陆军的总数峰值在这两年分别是330余万和340余万。也就是说,经过两年多的血战和巨大的损失后,德国陆军在1943年的总兵力反而有所增加了(苏军增加的更多),具体到“南方集团军群”的作战地域,当属1943年8月打响的“第聂伯河会战”时期兵力最多。

南方集团军群的德军

德军当时在库尔斯克战役失利后,撤退至第聂伯河沿线组织防御,企图继续控制第聂伯河以东一些最重要的经济区,面对苏军五个方面军220万大军的进逼,德国人集中了空前的防御力量,作战主体就是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团集团军群”。作战序列为第6集团军、第8集团军、第1装甲集团军、第4装甲集团军和第2集团军(中央集团军群转隶),总兵力达到了124万人!

此时的南方集团军群下辖五个野战集团军,装备着火炮和迫击炮12600门、坦克和突火炮2100辆、作战飞机2100架,纸面实力大大超过1941年的编成(600余辆坦克和1400架飞机支援),即便去掉转隶来的第2集团军仍然如此。并且这一时期集团军群编成中纯德国陆军的比例更多,而不是带着那么多猪队友,所以这才是南方集团军群的兵力最高峰,不过,整体战斗力倒未必强于1941年,并且苏军实力也远非昔比。

2005年8月8日出生明星?

1、编剧玛乔丽·金南·罗林斯,1896年8月8日出生于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

2、配乐维克多·杨,1899年8月8日出生于美国。

3、导演、编剧、制片人、副导演、演员罗伯特·西奥德梅克,1900年8月8日出生于德国萨克森德累斯顿。

4、演员、编剧尼诺·马蒂尼,1905年8月8日出生于意大利。

5、演员、编剧西尔维娅·西德尼,1910年8月8日出生于美国纽约布朗克斯。

6、导演、演员丹尼尔·曼,1912年8月8日出生于美国纽约布鲁克林。

7、编剧、导演伊安·麦克莱伦·亨特,1915年8月8日出生于英国英格兰。

8、演员路易斯·巴尔维罗,1916年8月8日出生于西班牙马德里。

9、编剧、制片人马尔文·沃尔德,1917年8月8日出生于美国纽约布鲁克林。

10、演员葛香亭,1917年8月8日出生于中国台湾。

11、演员迪诺·德·劳伦提斯,1919年8月8日出生于意大利。

12、电影演员、编剧埃丝特·威廉斯,1921年8月8日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

13、制片人、编剧理查德·伯恩斯坦,1922年8月8日出生于美国纽约。

14、演员、制片人理查德·安德森,1926年8月8日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龙科。

15、演员岩井半四郎,1927年8月8日出生于日本东京。

16、编剧唐·彼得森,1927年8月8日出生于美国艾奥瓦州达文波特。

17、导演、编剧、制片人、演员、副导演何塞·路易斯·博劳,1929年8月8日出生于西班牙阿拉贡,萨拉戈萨。

18、演员、导演、制片人、编剧、音乐伊尔马兹.杜如,1933年8月8日出生于土耳其阿达纳。

19、演员基思·巴伦,1934年8月8日出生于英国英格兰约克郡梅克斯伯勒。

20、导演、编剧、演员、制片人中岛贞夫,1934年8月8日出生于日本千叶县。

21、编剧、导演、制片人、演员、副导演唐纳德·P·贝里萨里奥,1935年8月8日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科克堡。

22、导演、剪辑保罗·克拉斯尼,1935年8月8日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

23、演员、导演达斯汀·霍夫曼,1937年8月8日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

24、演员、导演、制片人、编剧康妮·史蒂文斯,1938年8月8日出生于美国纽约布鲁克林。

25、演员全元珠,1939年8月8日出生。

26、导演、编剧、演员贾斯特·杰克金,1940年8月8日出生于法国阿列维希。

27、化妆、导演、编剧、视觉特效詹内托·德·罗西,1942年8月8日出生于意大利罗马。

28、演员、配音麦人,1944年8月8日出生于日本武藏野。

29、演员、制片人、导演拉里·威尔科克斯,1947年8月8日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圣地亚哥。

30、导演、编剧、演员本·桑伯加特,1947年8月8日出生于荷兰北荷兰阿姆斯特丹。

31、编剧、导演理查德·塔格尔,1948年8月8日出生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珊瑚山墙。

32、演员前田美波里,1948年8月8日出生于澳大利亚堪培拉。

33、演员、配音、音乐、制片人基思·卡拉丹,1949年8月8日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马特奥。

34、导演、编剧、剪辑马丁·布莱斯特,1951年8月8日出生于美国。

35、制片、主持人施南生,1951年8月8日出生。

36、导演、编剧、制片人、演员、副导演押井守,1951年8月8日出生于日本东京。

37、作家乔斯坦·贾德,1952年8月8日出生于挪威奥斯陆。

38、演员池畑慎之介,1952年8月8日出生于日本。

39、演员、导演、制片人、编剧唐·莫斯特,1953年8月8日出生于美国纽约布鲁克林。

40、演员、制片人、副导演、导演布兰斯康比·里奇蒙德,1955年8月8日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

41、演员汉娜·米库克,1955年8月8日出生于波兰罗兹。

42、演员、服装塞西莉亚·罗特,1956年8月8日出生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

43、演员丝莉亚·洛芙,1956年8月8日出生于阿根廷。

44、演员、幕后制作人员土井美加,1956年8月8日出生于日本宫城仙台。

45、演员哈利·寇斯比,1958年8月8日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好莱坞。

46、制片人汤姆·奥滕伯格,1960年8月8日出生于美国纽约自由港。

47、导演李铉升,1960年8月8日出生。

48、演员安德丽娅·弗里杰里奥,1961年8月8日出生于阿根廷。

49、音乐、演员、配音、制片人边缘,1961年8月8日出生于英国埃塞克斯巴金。

50、演员施羽,1962年8月8日出生于上海。

51、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演员茅威涛,1962年8月8日出生于浙江桐乡。

52、导演、制片人、编剧乔·德特杜巴,1963年8月8日出生于美国纽约。

53、演员、配音深见梨加,1963年8月8日出生于日本琦玉。

54、演员、配音筱原惠美,1963年8月8日出生于日本长野。

55、导演、演员田中要次,1963年8月8日出生于日本长野县。

56、导演、编剧、演员、制片人、副导演许秦豪,1963年8月8日出生于韩国全罗北道全州市。

57、编剧、演员伊利亚·阿夫拉缅科,1964年8月8日出生于俄罗斯伏尔加格勒。

58、演员、配音、音乐扬·约瑟夫·利费斯,1964年8月8日出生于德国德累斯顿。

59、演员玛格丽塔·罗莎·德·弗朗西丝科,1965年8月8日出生于哥伦比亚卡利。

60、演员赵成夏,1966年8月8日出生于韩国。

61、导演、剪辑、配音、编剧、制片人李·昂克里奇,1967年8月8日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

62、演员、配音天海佑希,1967年8月8日出生于日本东京都台东区上野。

63、演员吉米·让·路易斯,1968年8月8日出生于海地。

64、演员丁志勇,1968年8月8日出生于河南郑州。

65、演员、制片人、编剧克里斯·比特姆,1969年8月8日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

66、导演、编剧、演员、剪辑、制片人尼尔·伯格曼,1969年8月8日出生于以色列海法。

67、歌手、演员王菲,1969年8月8日出生于北京市东城区。

68、演员帕斯卡·杜奎奈,1970年8月8日出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

69、演员艾克萨维尔·拉菲特,1974年8月8日出生于法国巴黎。

70、演员托妮·赛普里斯,1976年8月8日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角。愉快。

71、演员、配音、制片人J·C·查兹,1976年8月8日出生于美国马里兰州鲍伊。

72、演员德鲁·拉齐,1976年8月8日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

73、演员、配音林赛·斯隆,1977年8月8日出生于美国纽约长岛。

74、导演、编剧、演员、摄影、剪辑迪伊·奥斯汀·罗伯逊,1978年8月8日出生于美国得克萨斯州阿比林。

75、AV女优川岛和津实,1978年8月8日出生于日本东京。

76、声优桑谷夏子,1978年8月8日出生于日本东京都青梅市。

77、艺人白石美帆,1978年8月8日出生于日本Hitachiomiya。

78、演员、导演迈克尔·尤瑞,1980年8月8日出生于美国得克萨斯州达拉斯。

79、主持人方亮,1981年8月8日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

80、当代京剧演员贾华,1981年8月8日出生于中国。

81、演员罗杰·费德勒,1981年8月8日出生于瑞士巴塞尔。

82、演员、制片人梅根·古德,1981年8月8日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Panorama市。

83、演员彭博劭,1982年8月8日出生于中国台湾。

84、演员尼莎·库察尼婕,1983年8月8日出生于格鲁吉亚第比利斯。

85、演员、制片人盖·布耐特,1983年8月8日出生于英国英格兰。

86、演员薇儿塔·莫蒂亚妮,1984年8月8日出生于印度。

87、演员周晓涵,1984年8月8日出生于葡萄牙。

88、演员胡译仁,1984年8月8日出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

89、演员刘珠熙,1984年8月8日出生于韩国。

90、演员佟丽娅,1984年8月8日出生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

91、演员、模特王韬,1985年8月8日出生于安徽安庆。

92、演员高一童,1986年8月8日出生于中国。

93、演员张雨绮,1986年8月8日出生于山东省德州市。

94、男演员王峥,1986年8月8日出生于山东青岛。

95、网络红人马蓉,1986年8月8日出生于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

96、演员佩顿·利斯特,1986年8月8日出生于美国马里兰。

98、演员梁佩诗,1987年8月8日出生于英国 苏格兰 马瑟韦尔。

99、演员、编剧皮埃尔·布朗格,1987年8月8日出生于法国巴黎。

100、演员周海峰,1987年8月8日出生于安徽亳州。

101、演员劳拉·威金斯,1988年8月8日出生于美国。

102、演员、歌手、模特王澜霏,1988年8月8日出生于北京市。

103、演员张俊宥,1988年8月8日出生于韩国。

104、演员李恩承,1988年8月8日出生。

105、演员、编剧李虹影,1988年8月8日出生于云南省曲靖市。

106、演员、歌手、主持人刘品言,1988年8月8日出生于台湾省台北市。

107、演员倪妮,1988年8月8日出生于江苏南京。

108、演员肯·鲍曼,1989年8月8日出生于美国。

109、演员、导演李恒建,1989年8月8日出生于河南省商丘市。

110、演员神定真央,1992年8月8日出生于日本。

111、演员、歌手蔚雨芯,1993年8月8日出生于香港。

112、演员、歌手赵志伟,1994年8月8日出生于甘肃兰州。

113、演员许峰,1994年8月8日出生于中国。

114、演员、模特松永有纱,1998年8月8日出生于日本。

115、吕博熠,2000年8月8日出生于中国。

116、演员长岛晖实,2003年8月8日出生于日本。

8月8日出生的名人伟人

1、堀河天皇,1079年8月8日出生于平安京。

2、刘翰华,1779年8月8日出生。

3、赵之谦,1829年8月8日出生于浙江绍兴。

4、农学家、教育家、考古学家等罗振玉,1866年8月8日出生于江苏淮安。

5、军人寺内寿一,1879年8月8日出生于山口县。

6、仇鳌,1879年8月8日出生于湖南省湘阴县。

7、德国陆军元帅克莱斯特,1881年8月8日出生于德国。

8、教育总监、第1总军司令官土肥原贤二,1883年8月8日出生于冈山县。

9、农业教育家、生物学家和农史学家辛树帜,1894年8月8日出生于湖南省临澧县。

8月8日出生的体育明星

1、路易斯·范加尔,1951年8月8日出生于荷兰阿姆斯特丹。

2、自行车运动员莫克斯,1972年8月8日出生于x比利时。

3、田中诚,1975年8月8日出生于日本。

4、田径跳远运动员卡普勒,1977年8月8日出生于德国。

5、拉沙德·刘易斯,1979年8月8日出生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派恩维尔。

6、赛艇运动员阿加门诺尼,1980年8月8日出生于意大利。

7、击剑花剑运动员辛特,1980年8月8日出生于法国。

8、高尔夫球运动员龚怡萍,1981年8月8日出生于中国台湾高雄。

9、网球运动员费德勒,1981年8月8日出生于瑞士。

10、皮划艇激流回旋运动员佛洛伦斯,1982年8月8日出生于英国。

11、游泳运动员科奇雷恩,1983年8月8日出生于加拿大。

12、利利亚纳·纳西尔,1985年8月8日出生于印度尼西亚。

13、田径链球运动员沃洛达克兹克,1985年8月8日出生于波兰。

14、网球运动员K-邦达伦科,1986年8月8日出生于乌克兰。

15、曲棍球运动员许晓旭,1986年8月8日出生于北京市丰台区王佐镇。

16、毛剑卿,1986年8月8日出生于上海。

17、达尼罗·加里纳利,1988年8月8日出生于意大利圣安杰洛洛迪贾诺。

18、网球运动员徐一幡,1988年8月8日出生于天津。

19、田径运动员瓦穆尔瓦,1989年8月8日

1930年黄绍竑离开桂系真的只是投蒋吗?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一、黄绍竑的经历

黄绍竑,字季宽,广西容县人,1895 年生。家庭为容县一带的名门望族。黄绍竑7岁人私塾,1909年14岁入广西陆军第3中学学习。辛亥革命时,黄参加了“学生敢死队”开赴湖北支援。

1912年入武昌陆军军官第3预备学校第3期继续学业。1914年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3期。1916年毕业后,回广西陆军任准尉见习官。1917 年调任马晓军的模范营 3 连少尉连副。10 月参加护法之役,入湘作战,升任连长。

1921 年,马晓军部扩编为 4 个营,黄绍竑与白崇禧、夏威同升为营长。不久,广西省长马君武委任马晓军为“田南警备司令”,黄又升为统领。粤军撤回广东后,马晓军部被“自治军”看作是广西的“反骨仔”,遭到攻击。在百色城的部队,全部被刘日福缴械,黄被俘。

后经刘宁臣疏通,黄得以释放。马晓军于危难之中,见势不妙,便在部队由南宁向灵山撤退中离开了部队,其残部四五百人由黄绍竑率领。在不断遭到“自治军"的打击情况下,黄绍竑难以立足,而当时李宗仁据有玉林,以陆小同学的关系收编各路队伍,所以黄绍竑也把队伍拉到玉林,李宗仁委任他为第3支队司令。

但不久,黄绍竑又感到玉林的地理形势和李宗仁的关系不能使自己有发展的机会,1923 年他假借投靠沈鸿英,把队伍开驻梧州。同时,他联络在广州养伤的白崇禧,由白崇禧以全权代表的身份晋见孙中山,表示愿意加入革命的行列。同年4月,孙中山即委任黄绍竑为广西讨贼军总指挥,白崇禧为参谋长,下辖3 个团,以俞作柏,伍廷飏、夏威分任各团团长。

白崇禧回梧州后,即与粤军李济深部合作,解决了沈鸿英镇守梧州的冯葆初部,宣布起义讨沈,树起了广西讨贼军的旗帜。同年9月,黄,白又在粤军李济深部配合下,打败了从广州回师广西的独立师陈天泰部,讨贼军的力量大为增强,下辖俞作柏、伍廷飏、夏威 3 个团及 8 个游击队共计 8000 人,统管了整个西江上游各县。

二、黄白李联合组成的桂军

黄、白要打败陆荣廷,沈鸿英两大势力,自知其讨贼军的力量不足,必须和李宗仁合作,才能有所作为。于是,黄绍竑派吕竞秋、伍廷飏到玉林与李宗仁商量合作问题。白崇禧也向李部参谋长黄旭初表示:“若李率其所部与讨贼军合作,登高一呼,四方必定归,功劳岂在广西。"

李宗仁经过考虑,为了统一广西,打败陆,沈两军,决定联合黄绍竑,白崇禧共同对敌,他将所部改为“定桂军”,自封为总指挥,以定桂军名义与讨贼军合作。

李、黄、白联合在一起,形成了一股足以与陆荣廷,沈鸿英三足鼎立的势力。根据当时的形势,李、黄、白决定先联沈灭陆,最后铲除沈鸿英,统一广西。1924 年初,黄绍竑派人向沈鸿英表示愿意与之合作,推倒陆荣廷后平分广西,沈鸿英表示同意。4月,沈鸿英与陆荣廷爆发了桂林之战,双方相持不下,并有媾和之意。李宗仁等认为,双方和议如成,则广西仍三分之局,陆,沈还会合谋对付自己,决不能坐失良机。

5 月,他们乘陆、沈和议未成之机,分水陆两路进军,袭取陆荣廷的老巢南宁及左右江各县。李宗仁在攻取了南宁等地以后,深感讨贼军和桂军虽然合作成功,但也存在较深的矛盾,担心会重蹈太平军天京事变的覆辙,于是电请坐镇梧州的黄绍竑来南宁商讨对策。

李,黄都认为,想统一广西,就要彻底消除两军间的嫌隙,而唯一的办法就是使两军合二为一,统一军令和政令。于是,他们决定成立“定桂讨贼联军司令部”,李宗仁任总指挥,黄绍竑任副总指挥,白崇禧任总参谋长兼前敌总指挥。

定桂讨贼联军成立后,兵分 3 路,进剿陆荣廷残部,迫使陆荣廷于 8月 24 日通电下野。1924 年 11 月 ,孙中山明令将“定桂讨贼联军总指挥部"取消,改组为“广西全省绥靖督办公署”,委李宗仁为督办,黄绍竑为会办,白崇禧为督办公署参谋长。下辖 2 个军,第1 军由定桂军改称,军长由李宗仁兼任;第2军由讨贼军改称,军长由黄绍竑兼任。

督办公署增编2个警卫团,团长由郭风岗、陶钧分任;第1 军增建 1 个统领,由封高英担任。第2军增编2个边防司令,由徐启明、龙得云分任;1 个游击司令,由陈先觉担任;2 个统领,由黄桂丹、岑孟达分任;1 个支队司令,由陈济桓担任。

1925 年 1 月,李宗仁率大部移驻桂平,进行讨沈准备。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病逝。这时,曾拒绝孙中山的要求,不愿充任大元帅府副统帅的滇系军阀唐继尧,趁广州群龙无首之机,忽然通电就职,准备自滇、黔两省派3 路大军,假道广西,前往广州视事,妄图占据两广。

李宗仁连夜召开军事会议,决定利用唐军尚在准备的空隙,先讨平沈鸿英,以除后患,再回师合力抵抗唐军。4月,李宗仁兵分3 路对沈鸿英发动突然袭击,经过数日激战,沈鸿英部全线崩溃,李宗仁占领桂林,沈鸿英化装逃走。

当李宗仁消灭沈鸿英之际,唐继尧已令其号称“建国军”的滇,黔两省部队约6万余人,兵分两路东指。一路由龙云为总指挥,率3万余人,1月下旬由云南广南府进发,占领广西百色县,沿江直趋南宁;一路以唐继尧弟唐继虞为总指挥,率 2.5 万余人,由贵州榕江县进人广西,占领三江县、融县、直趋柳州,第一次滇桂战争由此爆发。

由于桂军实力薄弱,李宗仁,黄绍竑便令南宁驻军退出南宁,以保存实力,待机反攻。同时,派人向广州国民政府求援,和驻粤滇军范石生部联络,广州国民政府派范石生率 2 万余滇军援桂。5 月中旬,黄绍竑与范石生合力于昆仑关击败滇军,迫使进犯的龙云部退守南宁。

随后,李宗仁等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首先以部分兵力牵制住南宁方面的滇军,然后集中兵力,在柳州北的沙浦地区与滇军激战,滇军大败。接着又在庆远、怀远之战再败滇军。柳州之唐继虞部只好退回云南。南宁之龙云部由于势孤也被迫于 7月上旬撤出南宁,经龙州、靖西退回滇境。第一次滇桂战争以滇军失败而告结束。

1925 年间,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统一了广西,成为新桂系军阀三巨头,其部队扩编为9个旅。此后,李、黄、白开始整顿内部。李、白负责整训部队,将原定桂,讨贼军及收编的旧桂系部队编成 25 个团,校正陆军教程进行训练。

1926 年初,广州国民政府派汪精卫、谭延闿到广西,在梧州与李、黄就两广统一问题交换意见。其后,李、黄亦派白崇禧到广州具体商谈。3月15日,达成军、政、财统一的三项决议。3 月 24 日,桂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 7 军,李宗仁为军长,白崇禧为参谋长,黄绍竑为党代表。

三、北伐中的桂军

1926 年 3 月 12 日,北洋军阀,湖南省长赵恒惕被湖南人民赶走,3月 25 日,唐生智接任湖南省长。4月 19 日,吴佩孚任命叶开鑫为湘军总司令,4月21日,叶开鑫率军向唐生智发起进攻,唐生智连连战败,遂致电李宗仁请求广西出兵增援,并派刘文岛赴桂请兵。李宗仁认为,与其坐视唐军败退入广西,叶军追随入桂,还不如先发制人,出兵援唐,这样一则可保全统一的局面,二则可乘此机会向外发展。

于是,先派钟祖培的第 8 旅先行援湘。7 月 9 日,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第7 军奉命入湘作战。李宗仁以第 3、第 4、第 5 、第 6、第 9 旅等由黄绍竑指挥留守广西,另以第1,第2旅编为第1路,第 7、第 8 旅编为第 2路,分别由夏威、胡宗铎指挥出师北伐。

至8月 12 日,北伐军先后攻占了株洲,醴陵、长沙等地,而后,第7 军编为中央军右纵队,李宗仁率领连续攻占了平江、岳阳后,又在汀泗桥、贺胜桥战役中大败吴佩孚部主力,9月1日攻至武昌城下。李宗仁对武昌发起三次攻势,但未能攻下。

后汉阳、汉口先后被北伐军攻占,9月14日,北伐军司令部正式封锁武昌,使敌军粮草断绝。10月10日,北伐军发起总攻,收复了武昌,吴佩孚的势力基本被消灭。

攻取武汉以后,蒋介石调李宗仁第7 军沿长江东下。1927 年1月,第 7 军隶属江左军编为第 1 纵队,向长江下游进攻。2 月,该军所辖各旅改师。其中,第1师,夏威任师长;第2师,胡宗铎任师长;第3师,钟祖培任师长。5 月,夏威升任副军长,李明瑞任第1 师师长。李宗仁挥师转战于赣皖战场,打垮了孙传芳的精锐部队,1927年 3 月初进驻安庆。

随着北伐战争的节节胜利,桂系势力也迅速扩大,除了李宗仁的第7 军外,白崇禧组建了第 13 军,白崇禧兼任军长,辖第1 师,熊式辉任师长(后该师脱离第 13 军);第2师,张定璠任师长;教导团,黄瑞华任团长。9月,第7军留守广西的部队组建中国国民革命军第 10 军,黄绍竑任军长,辖第1 师,伍廷飏任师长;第2师,黄旭初任师长;第3师,吕焕炎任师长。

3 月中下旬,蒋介石正积极准备政变,桂系集团亦参与其事,李宗仁向蒋建议,将第7 军主力从安徽调到南京附近,以监视沪宁线的“不稳”部队。4月3日,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参加了上海反共秘密会议。4月12 日,桂系集团配合蒋介石发动反共政变。

4 月下旬,南京方面决定继续北伐。5月1日,南京军事委员会正式发布命令,将所属各部编为3路军,当时,李宗仁任第3 路军总指挥,辖:第1 纵队,叶开鑫任指挥官(辖第44军);第2纵队,夏威任指挥官(辖第7军缺第2师);第3纵队,胡宗铎任指挥官(辖第 7 军第 2 师,第 15 军第 1 师);第 15 军独立旅;第 4纵队,王天培任指挥官(辖第 10 军);第5 纵队,柏文蔚任指挥官(辖第33 军);总预备队,王普任指挥官(辖第 27 军)。

5月上旬,第3路军担任攻击任务的各部相继渡过长江,并迅速攻占了江北的巢县、含山 ,舒城。5 月中旬,第3 路军之第 2,3 纵队大破直鲁联军于杨皋。接着,又在合肥东北的梁园大败张宗昌军马济所部。5 月22日,李部攻克津浦线上的重镇蚌埠。6月2日,占领战略要地徐州,逼使孙传芳退走韩庄,张宗昌由海州转入山东。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后,蒋介石对于在北伐期间迅速崛起的桂系势力深感不安,准备加以削弱和消灭。4月底,蒋介石密令何应钦解散李宗仁的第7 军,何应钦认为不妥,拒绝执行。此事,加剧了蒋桂之间的矛盾,促使李宗仁对蒋采取不合作态度并准备逼蒋下台。

7月,武汉政府派唐生智率部东征讨蒋,李宗仁便以讨唐为名,将第7 军部署在南京以西地区,又联络浙江周凤岐将其第 26 军开到南京周围,形成对南京的包围。当武汉程潜部到达芜湖以西时,李宗仁与程潜取得联系,相约互不攻击。8月6日,蒋介石亲自指挥的徐州战役一败涂地,津浦南线尽失,这不仅使蒋介石企图以军事上的胜利对武汉方面施加压力的愿望破灭,而且使南京政府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困境。李宗仁决定利用这一时机逼蒋下台。8月12日,蒋介石采取以退为守的办法提出“辞职下野”。

蒋介石下野后,桂系控制了南京国民政府。8 月下旬,孙传芳部节节南逼,威胁南京。李宗仁、白崇禧以及何应钦等指挥部队实施抗击,在龙潭一带与孙军展开血战。8月30日,发动全线进攻,大败孙军,共缴获枪械 4 万余支,机关枪、迫击炮各数千门,俘获孙军官兵 3 万余人,使孙传芳之精锐尽丧,也扫除了威胁南京国民政府的严重障碍,保卫了南京。

龙潭之战后,李宗仁的第7军扩编为第2路军,下辖第7军、第19军、第18军。

1927年9月11日,李宗仁撮合宁汉沪三方在上海开会。会上,桂系与西山会议派联合,排斥了汪精卫“正统"地位,把国民党中央的领导大权抢到手,成立了一个由桂系控制的“中央特别委员会”。汪精卫愤而通电下野,暗中策动武汉的唐生智拥兵割据与特委会对抗,又联合张发奎在广州公开另立中央。

桂系早想夺取唐生智控制的武汉和两湖,打通与广西老巢的联系。

趁此机会,李宗仁宣布武装讨伐唐生智,爆发了李唐之战(又称宁汉战争)。1927年10月,李宗仁,白崇禧争取到了与唐生智不和的谭延闿、程潜的支持和配合,又得到冯玉祥、李济深在河南、广东的遥相呼应,率领西征军讨唐。开战不久,唐军纷纷溃败,叛唐附桂。至 11 月 11 日,武汉危急难守,唐生智被迫下野,东渡日本,所部由刘兴,李品仙、何键率部撤回湖南。

11月15日,西征军占领武汉。武汉政治分会被取消,代之以湘鄂政务委员会,程潜任主席。唐军各部相继接受改编,桂系的势力得到进一步的壮大。

此时,蒋介石为了东山再起又与汪精卫联合起来,加上冯玉祥在北方也吁请蒋介石出山,继续北伐。一时间,“拥蒋复职”的呼声四起,桂系也被迫公开表明“拥蒋"的立场。1928 年 1 月 4 日,蒋介石回到南京,1 月9日正式通电复职。2月2日,蒋介石主持召开了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蒋介石又把党政军权集于一身,桂系的发展遭到了挫折。蒋介石复职后不久,即宣布继续“北伐”,因为要借助桂系力量统一北方,所以对李宗仁等暂时采取了忍让态度。

4 月,李宗仁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 4 集团军总司令兼武汉政治分会主席,张华辅任参谋长,白崇禧任前敌总指挥。第 4 集团军由桂系部队和两湖部队所组成,共辖 16 个军和 7 个独立师。

桂系集团势力的迅速膨胀及其咄咄逼人的气势,使得蒋介石寝食难安,为消除后患,他首先向桂系开刀。1929年2月,蒋介石偷运武器给湖南省长鲁涤平,策动反桂。李宗仁闻讯后即与白崇禧、黄绍竑等密商对策,决定与蒋介石对抗。2月 19 日,李宗仁在南京指示负责武汉政府分会的部下胡宗铎,以政治分会的名义罢免鲁涤平的湖南省主席兼第18 师师长的职务,任命何键为湖南省主席,并派夏威、叶琪两军从武汉入湖南赶走鲁涤平,从而激化了蒋桂之间的矛盾。

蒋介石为打击桂系,首先拆散粤桂联盟,将广东省主席兼第 8 路军总指挥李济深“请"到南京处理“湘案”,于 3 月 21 日将李济深囚禁。3 月 22 日,蒋介石下令免去李宗仁,李济深,白崇禧本兼各职及永远开除 3 人党籍。其时白崇禧正在河北,蒋介石派唐生智去策反其旧部,李品仙、廖磊等背叛白崇禧,白崇禧即乘日轮南逃上海。蒋介石获悉后,急电上海警备司令熊式辉,令其派快轮到吴淞口截留逮捕。熊式辉秘书王又庸将此事密告从南京逃入上海法租界的李宗仁,李宗仁通过日本关东军司令宇都宫的帮助,在白崇禧到达吴淞口前将他接往日本。后白崇禧从日本经香港回到广西。

李宗仁也在 3 月 25 日夜间逃离上海法租界,经香港回到广西,与蒋介石展开蒋桂战争。

3月26日,蒋介石下达讨桂令,兵分3路,分别由江西、长江沿岸、平汉路会攻桂系控制的武汉要地。桂系李宗仁也拉开决战的架势,委任何键,叶琪、夏威、胡宗铎、陶钧分别为第1、第2、第3、第4、第5 路军司令,将部队布防在湘东和湖北黄陂一线。1929 年 3 月 30 日,蒋介石下达总攻令,蒋桂战争正式爆发。

四、军阀混战中的桂军

在蒋桂战争中,蒋介石通过离间计,分化瓦解了桂系,导致桂系在战争中失败。李、黄、白兵败后,流亡越南、香港等地,蒋介石任命俞作柏为广西省主席,李明瑞为广西区编遣主任。俞作柏主政广西后,没有执行根除桂系的命令,有使桂系东山再起的预谋,这使蒋介石甚为震怒,密令陈济棠准备发兵广西。

俞作柏感到形势不妙,决定先发制人,并于 9月 27 日通电反蒋。但一经交战,部队便于前线倒戈,俞作柏只得于 10月13日逃离南宁。这时,由于广西境内无人主政,桂系军人及民众团体便呼吁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回广西重整局面。1929年 11 月间,李、黄、白相继返回广西,组建了护党救国军。

李宗仁等人重新主政广西后,适逢粤军张发奎部起兵反蒋,是时决定联合张发奎,东下进取广东。11 月中下旬,李、黄、白的第 8 路军与张发奎的第 3 路军,分别经广东怀集、德庆到清远会合,向广州进攻。蒋介石除了布置陈济棠所属谭道源、余汉谋,蔡廷错、翰屏、李扬敬各师迎战外,还派朱绍良,毛炳文等3 个师援粤,令何键的第 4 路军由湖南进攻广西,并以何应钦为广州行营主任负责指挥。

11月26日,李宗仁到梧州设立了大本营,桂张军分别从横石,洲心圩渡过北江。12月4日,何应钦下令向张桂军反击,双方经过激烈战斗,桂张联军失败,退回广西。粤军追击至广西境内作战,形成对峙。1930年2月,黄绍竑指挥张发奎的第4 军和桂系的第 15 军与粤军主力余汉谋、香翰屏 ,蒋光鼐的 3 个师在北流一带决战,激战4昼夜,桂张联军再次失败。就在这时,粤系首领胡汉民被蒋介石扣留南京,粤桂达成休战协议,粤军撤兵。

在粤桂战争(又称两广战争)结束的同时,北方的阎锡山与冯玉祥又联合起来对抗蒋介石。3 月间,各地反蒋派云集太原,组成了以阎锡山为中心的反蒋联盟。3月15日,由晋军将领商震和西北军将领鹿钟麟等57 人联合通电,拥戴阎锡山为中华民国海陆空军总司令,冯玉祥、李宗仁为副总司令。

4月1日,阎、冯、李分别在太原、潼关、桂平通电就职,中原大战爆发。此时,李宗仁所部桂军被编为第1 方面军,李宗仁任总司令,黄绍竑任副总司令,白崇禧任总参谋长,陈翰誉任参谋长。辖第1,第2,第3路军另4个师。第1路,张发奎任指挥官,第2路,白崇禧任指挥官,第3路,黄绍竑任指挥官。6月,第1方面军取消第1、第2、第3路,直辖 3 个军:第4 军,张发奎任军长,辖第 10 师,吴奇伟任师长,第 12师,薛岳任师长;第7军,杨腾辉任军长,辖第19 师,莫树杰任师长,第21 师,廖磊任师长;第 15 军,黄旭初任军长,辖第 43 师,梁朝玑任师长,第45师,韦云淞任师长;独立第1师,韩彩凤任师长。

5月中旬,桂军倾巢北上,李宗仁、黄绍竑、张发奎分 3 路入湘,唐生智残余湘军周斓、唐生明等纷纷响应,至6月初,桂军先后攻占长沙,岳阳。但黄绍竑部行动迟缓,此时刚进抵湖南零陵,而蒋介石命粤军蒋光鼐,蔡廷锴部已先机占领了衡阳,把桂军截成两段。为解除后顾之忧,李,白,张即放弃长沙,退回来阳,向粤军反攻。7月1日,李、白、张部与黄绍竑部,于衡阳五塘附近与粤军激战,结果被粤军打败,桂军只得退回广西。

五、脱离桂军的黄绍竑

1930年10月,中原大战以后,桂系集团发生了分化,黄绍竑因与李宗仁,白崇禧意见相左,同时,也厌倦与蒋介石打内战,遂离开广西到南京附蒋,被任命为广西军务善后督办。而李宗仁、白崇禧仍然留在广西,继续坚持反蒋活动。

1931 年2月,南京国民政府立法院院长 、广东实力派人物胡汉民因反对蒋介石集党权、军权于一身,被蒋扣留。于是,反蒋派人物纷纷南下广州。蒋粤反目再次促成粤桂联合。陈济棠停止了对广西的进攻,与李宗仁握手言和。5 月 27 日,反蒋派在广州成立国民政府,李宗仁出任国民政府委员及军事委员会常委。

此后的黄绍竑脱离桂系,一心从政。桂系三巨头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还有其后的首领之一的黄旭初,在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各自走了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黄绍竑在1949年8月13日,与刘斐、贺耀祖、龙云等44 位国民党高级军政人员发表声明,表示与国民党政府决裂,与中国共产党合作。9月,黄绍竑应邀到北平参加全国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新中国成立后,黄绍竑历任政务院政务委员 ,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常委等职。1966年8月31日,在“文化大革命”中自杀身亡。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如何评价国民党将领中的戴安澜?

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

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

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

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

——《知识青年从军歌》

戴安澜,原名戴炳阳,字衍功,1904年生于安徽省无为县。虽然出生于一个贫穷之家,但戴父却十分重视孩子的教育,宁肯自已节衣缩食也要送孩子到私塾读书。

年幼的戴安澜深知读书不易,十分刻苦,14那年他的文章被桐城派散文名家周绍峰所赏识,得以有机会拜入门下接受教导。周先生是传统的老派名士,十分重视首先气节的培养,平时常以《论语》中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来勉励弟子要一身正气,使戴安澜受益匪浅。

在周先生门下学生之后,戴安澜返回家乡,以师长们为榜样办起了私塾,一边苦读,一边传道解惑。1923年他考入陶行知先生创办的安徽公学高中部,在这里他阅读了大量古今中外的经典书籍,加上传统教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责任感,这位年满20岁的青年遂有效忠民族,献身人民的意志,他给自己改名为“安澜”,号“海鸥”,以示日后要乘长风破万里浪的大志向,即使遇到挫折,也要像与风流搏斗的海鸥一样,搏击激流,笑傲长空。

1926年,国民政府北伐,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开始了。戴安澜毅然投笔从戎,参加北伐军,他文化水平高,作战勇敢,受到上司赏识,很快升任排长,第二年又被保送进入黄埔军校,成为第三期学员。

黄埔三期生虽然不如一、四期那么将星闪耀,但也有王耀武、方先觉、戴安澜等抗日名将。由于黄埔军校前几期都是速成班,学制只有半年,所以戴安澜在毕业的时候北伐还没有结束,他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任排长,后升为连长,继续随军北伐。

1928年5月,北伐军到达济南之时,遭到城中日本驻军的无于是阻挠,中国外交人员蔡公时前去交涉,反被日军虐杀,而后丧心病狂的日军又对济南城中中国军民大肆屠杀,制造了著名的“济南惨案”。当时戴安澜的部队就在济南城外,他亲眼目睹了日寇的残暴行径,对此恨之入骨,誓言他日战场相遇,一定要与日寇拼杀到底,直至将他们赶出中国。

外侮需人御

北伐结束后,戴安澜调任国民革命军教导第2师追击连连长,参加了中原大战的陇海路方向作战,后相继晋升为营长、中校副团长,第二年又调任第4师补充团团长。1933年1月,第4师扩编为第17军,戴安澜调任该军第25师145团团长。

1933年3月,北方形势突然急转直下,面对来势汹汹的日军,热河省主席汤玉麟居然一枪不发,转身就跑,临了还不忘装了二百多车的金银财宝和鸦片一同去往天津租界享福。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他手下的几个次也是尚未交锋就投降或逃跑了,日军仅用了一百二十八名骑兵就占领承德,热河省全面沦陷。这种意外之喜连日军自己都没想到,但很快侵略者就反应对来,兵分两路扑向北平和天津这两座华北大城市,而此时挡在他们面前的,只有喜峰口和古北口这两座长城上的关塞而已。

第17军负责的是古北口的防御,因为汤玉麟的不战而逃,导致战场局面十分被动,关麟征师长不得不带着的打前锋的25师昼夜行军跟敌人抢时间,好歹在日军杀来之前将部队带到阵地。还没等喘一口气,日军的前哨就杀到,双方立即展开激战。

这是戴安澜第一次与日军交手,敌人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战斗作风凶悍,而中国士兵大多出身农民,不懂战术,有的士兵甚至连枪都没摸熟就上了战场。

双方甫一交手,中国军队就被全面压制,士兵伤亡惨重。为弄清日军机枪与步枪如何协调作战,戴安澜冒着炮火登上长城观察,却被日军侦察部队望到,用机枪对他足足封锁了两个多小时。

这种待遇也不光只给戴安澜一个人,基本上25师的高级军官都受到日军的重点照顾,带头冲锋的师长关麟征被手榴弹炸伤五处,浑身是血地退出了战斗;149团团长王润波更是在肉搏战中被日军战刀砍死。

在长官们身先士卒的激励下,25师官兵士气大振,奋力与日军搏斗,145团有七名士兵携带轻机枪据守一座小山头,多次打日军数百人规模的冲锋,日军前后伤亡百余人,而七勇士巍然屹立。

恼羞成怒的日军调来大炮、飞机反复轰击,几乎要把这山夷为平地。但这七名壮士紧握机枪,没有后退半步,直至全部牺牲。这种血战到底的精神使敌人不得不表示敬佩,最后将他们的尸骨合葬在一起,题为“七勇士之墓”。

古北口血战持续三昼夜,25师虽毙伤日军两千人,却付出了四千多将士伤亡的代价。戴安澜作为一线指挥官,清楚地看到了中国军队在对日作战及训练上存在的严重缺点和错误。1937年8月,已经升任第25师73旅旅长的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今为‘九一八’六周年,困难重重,悲愤已极!而现今军队复有多数不肯战斗和不能战斗,更令人焦急。“

师称机械化

也许正是这种对双方军队素质差距的忧虑,让戴安澜把更多的心思放到了部队训练和人才培养上,他认为长城抗战的失利,“非器之罪,乃人之罪也。要转败为胜,非有训练之指挥官,以后才有强悍之军队。”但是时不我待,这时全面抗战已经爆发,戴安澜只好把整军备武的念头先放下,带着部队抗击日军。

1938年3月,在台儿庄战役中,戴安澜指挥部队火攻陶墩,智取朱庄,激战郭里集,迫使当面之敌后撤,战后获得华胄勋章一枚。稍后又率部在鲁南中艾山与日军激战四昼夜,因战功卓著,升任第89师副师长兼第31集团军总部干训班教育长。

直到1938年底武汉会战结束,中日双方进入相持阶段,戴安澜才有时间和精力重新整军,他的计划是训练出一支兵员素质和战斗力都不逊色于日军的劲旅,让日本鬼子好好尝尝中国人铁拳的滋味。

无巧不成书,在1938年3月到6月间,苏联援助中国的第一批抗战物资到了,其中包括83输T-26轻型坦克,以及一些BA-3/6/10型和BA-20型装甲车,为了能更好地运用这些机械化装备,国民党决定将原有的装甲兵团扩编成第200师,原装甲兵团指挥官杜聿明担任第一任师长。在长城抗战的时候他曾经接替受伤的关麟征指挥部队,也是戴安澜在17军的老长官之一。

不仅如此,时任装甲兵司令、机械化学校教育长的徐庭瑶,以前正是17军的军长,而且还与戴安澜同为安徽无为县老乡。于是1939年1月,200师进一步扩编为第5军,杜聿明高升军长的时候,200师师长的位置由戴安澜接任,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第5军作为当时中国唯一一支机械化部队,国民政府自然是宝贝异常,蒋介石不但特意给了一个独一无二的“200”打头的番号,而且在人员的挑选上也是煞费苦心,要嫡系,要有能力,还要有作战经验,最后该军下辖200师(师长戴安澜)、荣誉1师(师长郑洞国)和22师(师长邱清泉),都是国内响当当的拳头部队,各师长官也是黄埔前四期的“天子门生”。而且还特别嘱咐,第5军一年时间内无作战任务,专心整训,砥砺锋芒,务必要在出鞘时成为一柄国之利剑。

能在这样一支部队作战,自然是每个军人的梦想,戴安澜也很兴奋能有这样一个高起点的平台来实现练兵的理念。他不负众望,很快取得成效。1939年3月,第5军开赴广西参加全国军队校阅,第5军名列第一,200师为第5军第二名。

铁血昆仑关

1939年底,沉寂许久的日寇突然又有了大动作,以三万人规模的精锐部队配合军舰、飞机在广西沿海登陆,主力直扑南宁,妄图切断中国当时唯一的对外通道——南宁到龙州的补给联络路线,以达到困死、饿死中国抗日军民的目的。

打头阵的正是一年前在华北战场凶名赫赫的广岛第5师团,该师团为日本陆军第一流精锐机械化部队,号称“钢军”,参加过南口、忻口、平型关、太原、上海、台儿庄、广州等战役,屡次担任主攻。

国民政府方面沉着应对,在指挥作战的白崇禧一再要求下,蒋介石终于咬着牙把一直舍不得用的第5军拉到战场直面第5师团,一场王牌对王牌的较量即将在华南的昆仑关打响。山地攻坚,精锐对精锐,机械化对机械化,这是一场毫无技巧可言的硬碰硬的角逐,双方的将领较量的不再是华丽的战术和诡谲的兵法,而是一场意志和钢铁的比拼。

12月23和24日,仅第5军正面进攻的两个师,伤亡就达两千余人,日军伤亡也在千人以上。昆仑关日军工事非常坚固,上两层下一层碉堡,构成交叉火力,中国军队在这种枪林弹雨中攻势一再受到阻遏,乃至在桂林督战的蒋介石也急了眼,给桂林行营及各参战部队下令:“前方各部队与炮兵等,如有不积极努力进攻,或不能如限期达成任务者,应即以畏敌论罪,就此处置可也!”

200师作为最精锐的机械化师,被赋予正面强攻的任务,广西的地形地貌并不适合机械化作战的开展,所以戴安澜只好让士兵都下国,当普通步兵来用,坦克作为机动的火力点对敌进行压制射击。这也是抗日战场上中国军队为数不多的以高密度火力压倒日军的一次战斗。

在200师轻重机枪、迫击炮集中火力打击之下,日军死伤惨重,乃至后来不得不空投军官来补充作战,甚至当面之敌酋,日军第21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即是被炮火击中于24日身亡的。

在战斗白热化阶段,戴安澜亲率两个团的兵力,以大刀、工兵铲和血肉之躯,一路斩草开路,割破日军设下满山遍野的铁丝网,向昆仑关最后一道大门——界首阵地发起猛攻。

界首高地位于昆仑关北,是日军最坚固的据点。戴安澜指挥郑庭笈团,于28日晚开始攻击界首高地。尽管日军在头上扫射、轰炸,该团士气旺盛,不顾牺牲顽强进攻。中国士兵组成敢死队,不怕牺牲,以手榴弹塞进日军据点的枪眼,终于在29日上午攻克界首高地,郑庭笈团九个步兵连,其中七个连长伤亡,指挥官身边的司号长也中弹牺牲。

这时戴安澜仍然坚守在前线,冒着敌人飞机、大炮的轰击,不停地巡视检查阵地,指挥战斗。突然,日军的炮弹在他附近爆炸,弹片击中他的左背,身负重伤,不得不后送治疗。

为了奖励戴安澜的战功,国民政府颁授他四等宝鼎勋章,后来何应钦代表蒋介石召开南岳会议,检查昆仑关战役,高度赞扬他为“当代之标准青年将领”。

30日,昆仑关外围已被中国军队全面肃清,关里的日本精锐——“钢军”主力第21旅团已成瓮中之鳖,杜聿明决定集中全部兵力,一举歼灭这支顽敌。已陷入绝境的日军困兽犹斗,战斗异常艰苦,但在第5军兵力、火力和气势完全压倒日军的情况下,任何反扑只会招来更猛烈的打击。

12月31日,中国反攻部队终于扫荡了昆仑关全部残敌,板垣师团第21旅团这只凶顽的敌人被中国军队从精神和肉体上彻底粉碎,侵略者得到应有的下场。

打扫战场时,在中村正雄尸身上搜出一个日记本,该旅团长在战死前写道:“帝国皇军第5师团第21旅团之所以在日俄战争中有‘钢军’称号,那是因为皇军的顽强占用了俄国人的顽强。但是,在昆仑关,我应该承认,我遇到了一只比俄国军队更顽强的军队。“这是来自侵略者的哀叹,也是对戴安澜,对200师,对第5军官兵最大的褒扬!

浴血同古守

这次重伤让戴安澜几乎休养了一年多,伤愈归队后,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疯狂的日军偷袭了珍珠港,“二战”的范围扩大到了整个亚洲太平洋地区,此前中国人民孤立无援的艰苦抗战终于有了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支持,战争的前景一下就光明起来。

但在1942年,形势却不容乐观,美国虽然已经转入战时体制,但是让这个超级大国真正发挥实力还需要一段时间。而英军则更惨,远东的英军部队被日军打得节节败退,其东南亚殖民地的局势已摇摇欲坠。已经被希特勒打得焦头烂额的大英帝国,不得不低下一贯高昂的头颅,向中国盟友求援,请国民政府出兵帮其守卫缅甸。

缅甸是中国争取外援的最后生命线,如果滇缅公路不保,接下来源源不断的外援则无法进入中国,与日本的作战也将陷入补给不足的劣势,因此中国方面极力争取与英国间的军事同盟以保障作战酱,组建远征军也是就势在必行了。

戴安澜的200师就是计划中第一批出国远征的部队,但是英国人此时又犯了矫情,他们轻视中国军队的力量,过于高估自己,害怕中国军队进入缅甸会动摇其殖民统治,一再拖延阻挠,中国远征军只好停留在中缅边境。直到1942年1月底,英军在日军的攻势下一路溃败,眼见仰光不保,才松口放行。

1942年2月底开始,第5军军长杜聿明暂时统一指挥入缅的第5、第6两军入缅,布防战斗。但是,此时有利时机已经丧失。3月8日,缅甸首都仰光失守,战局极端恶化。尽管摊上了英军这个“坑爹”队友,但远征军本着同盟的目的,还是答应帮助英国人收拾残局。戴安澜奉命带领200师驰援战略要地同古,在那里把来势汹汹的日军堵住,给盟军争取撤退时间。

3月7日,日夜兼程的官兵终于到达战斗第一线,与侵缅日军第55师团在同古城外发生激战,双方均有较大伤亡。日军没料到会在这里遭到侵缅以来最为猛烈的抵抗,仔细一瞧才发现是中国军人来了,仓皇迎战。

大战一连打了三天,第55师团第143、144两联队伤亡惨重,攻击已呈疲软之势,不得不调另外两个联队投入战斗。此时戴安澜已经把部队开入城内,依托市区各交通要道,修好坚固的堡垒,轻重武器形成交叉火力网,只等日军来碰壁。

战斗打响后,他和参谋、后勤人员到各个阵地奔走,甚至亲自拔枪参与战斗,打退日军戟。在没有空军协同作战的情况下,同四倍于已的日军苦战十二天,战局危急时刻他甚至立下遗嘱:“如果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参谋长代之;团长战死,营长代之......以此类推,各级皆然。“

同古保卫战是缅甸防御作战期间作战规模最大、坚守时间最长、歼灭敌人最多的一次战斗。在仰光失陷的不利形势下,同古作战掩护了英军撤退,为远征军后续部队赢得了时间,更重要的是此战也极大改善了中国军队在国际上的形象,时人评价:”近代立功异域,扬大汉之声威者殆以戴安澜将军为第一人。“

驱倭棠吉归

3月20日晚,在给予日军重大杀伤之后,200师主动从同古撤退。虽然这次阻击狠狠挫败了日军的势头,但是远征军将士的确一点儿也轻松不起来,因为英国盟友的表现实在太过奇葩,经常以几倍于日军的兵力被包围、击溃,连累中国军队几次作战都以虎头蛇尾告终。

这时蒋介石也坐不住了。4月5日上午,缅甸眉苗,时任中缅印战区总司令的蒋委员长,乘飞机抵达在这里的远征军前线指挥部,部署作战。蒋介石除了跟远征军高级将领商定作战方案外,还特意召见戴安澜来询问,留他一同进餐,留宿行辕,勉慰有加,甚为倚重,后几日戴安澜几乎一直不离蒋左右,备受青睐。

4月20日,史迪威和罗卓轻信英方关于在仁安羌和乔克柏当之间有敌军三千余人的情报,命令第200师长途奔袭至乔克柏当。第200师到达后,发现并没有日军,只有英军在新38师的掩护下撤退。而后又退回到棠吉,结果这一趟无用功浪费了宝贵的3天时间,使日军抢先攻占了棠吉,戴安澜只好带领部队再把棠吉打回来。

4月23日下午,200师向棠吉发起攻击,经过激烈战斗,于4月25日18时占领棠吉。一天后,在日军猛烈攻势下,第6军被迫放弃雷烈姆,日军从雷烈姆北进第5军侧翼,因此防守棠吉已无意义,第200师遂于26日主动放弃棠吉。

日军第56师团除策应下面之敌外,继续保密穿越缅泰边境1500千米的原始大森林,并神出鬼没地出现在远征军后方的腊戌、密支那等城。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有力抵抗,中国远征军返回国门的咽喉之地便一一失守,数十万忠勇子弟被继绝了回家的道路。

壮志也无违

兵败如山倒。5月10日,远征军混乱的大部队退到以环境险恶著称的胡康河谷,结果又遭到先来一步的日军第56师团阻击。在进行地面攻击的同时,大批日机还屡屡向路面俯冲而来,对着人群密集扫射。

于是,大军一哄而散,争相逃入山林,不料这里是环境复杂、能吞噬人生命的野人山,进去就出不来。负责在温佐一带掩护撤退的戴安澜第200师,也与军部失去了联系。本来第200师从棠吉出发时是计划以后沿途突破敌人的封锁线,经南盘江、梅苗、南坎以西回国,但现在后有追兵、前路不通的情形下,戴安澜毅然决定带部队进入缅甸中北部山区打游击,并寻隙退回国内。

18日,第200师兵分两路,横穿细抹公路。前卫部队突然遭到大股日军伏击,间欲逃跑的缅甸向导被士兵抓了回来。向导坚决拒绝为中国军队带路,戴安澜气极,不停用马鞭猛击自己的马靴,随后命令部队立即分散突围。

副师长郑庭笈劝阻道:“白天突围目标太大,是否改到晚上?”

戴安澜悲怆不已,说道:“关公走麦城,也不过如此。缅甸非久留之地,今天只能不是鱼死,就是网破!”

于是迎着日军用机关枪、步枪和炮火交叉组织的密集火力,数千名近乎弹尽粮绝的中国士兵悲壮地端着刺刀冲了上去,敌人以逸待劳,据险伏击,200师伤亡惨重。

激战中,一发机枪子弹射中了戴安澜胸腹部,身后将士赶紧将其救起。师长受重伤,剩余官兵便轮渡用担架抬着他,一边与日军周旋,一边艰难奔波在缅北的高山峡谷和原始密林之中。26日傍晚,200师与敌周旋至缅甸一个名叫茅邦的克钦山寨,一代抗日名将戴安澜遗恨而逝,年仅38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戴安澜过早地离去了,没能看到反攻胜利,两年后远征军的战旗重又飘扬在缅甸的那一天。

戴安澜去世后,美国政府为表彰他在二战中做出的巨大贡献,于1942年10月29日向其颁授懋绩勋章一枚,他成为反法西斯斗争中第一位获得美国勋章的中国军人。

同年12月,国民政府发布命令,追赠其为陆军中将,并批准戴安澜的英名入祀南京忠烈祠。1943年,戴安澜的灵柩由广西全州迁葬于安徽芜湖故里。

一支部队在面临什么情况时?

1940年10月29日,惨烈的关家垴攻坚战打响,第二天下午,陈赓将军发现386旅进攻受阻且伤亡较大,在电话里向彭总建议:“此处的地形对我十分不利,是否可以把敌人放下山来,另选有利地形打他的伏击”?彭总断然予以拒绝。

不久在前方指挥的刘帅也打来电话,建议部队暂时撤围另寻战机,彭总仍然态度坚决,争吵中刘帅有些发火:“你这是赌气,蛮干!这一仗,我不同意再打!”彭老总也来了犟脾气:“拿不下关家垴,就撤销第129师的番号,杀头不论大小”!

彭总当然是气话,但足以说明撤销番号对一支部队的心理冲击,尤其是战争年代。其实从理论上说,彭总还真没有撤销129师番号的权力,因为这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政部”授予的部队番号,发放和撤销的权力也自然归于军政部,而何应钦把持军政部长这个重要职务长达14年之久。那么129师的番号又是从哪来的呢?这就是番号撤销的第一种情况:部队裁撤。

话说西安事变之后,老蒋对抓他的东北军恨之入骨,扣留张学良之后,便以前的方案,最终将16万东北军缩编为六个乙种军,因此每军只辖两个师(原辖四师)。而张学良的部队原有18个师,因此缩编后空出来的第115、第120、129三个师的番号就被取消了,红军改编时何应钦选择这三个师的番号授予,多多少少有故意的成分。

还有三个师的番号哪里去了呢?原来除两个师投蒋之外,东北军第109师在早期进攻红军的直罗镇战役中,被彭总率部全歼,师长牛元峰毙命。在蒋介石的授意下,军政部非但不予补充重建,反而借机取消了该师番号,削弱杂牌军的目的昭然若揭,某种意义上,这也是导致张学良发动兵谏的因素之一。所以,这就是撤销番号的第二种情况:部队覆灭。

当然,这只是对杂牌军的处理办法,如果是嫡系部队全军覆灭,军政部会立即补充人员武器,重建部队并恢复番号。比如之前撰文提到金门战役中的敌人,从胡琏的兵团番号(第十二)到高魁元的军番号(第18军)再到师级番号(第11师)通通是重建的,番号甚至一直恢复到团,而我们知道,这个兵团的所有建制在淮海战役中跟随黄维一起,都被我人民解放军全部消灭了。

“皖南事变”爆发后,重庆政府第一时间污蔑新四军为“叛军”并撤销了番号,因此我方重建的新四军实际已并不在何应钦军政部的花名册上。同样,八路军正式称谓“第八路军”的番号,原本是属于粤系军阀“南天王”陈济棠的部队,1936年陈济棠反蒋的“两广事变”失败后,部队番号被撤销,1937年何应钦又分配给红军。因此这也就是第三种情况,只不过前述两个案例何应钦干得都不怎么地道。

真正因为“部队叛变”被取消番号的例子,其实是曾经台儿庄战役的功臣庞炳勋,他的第3军团(就13000来人)是西北军的底子,徐州会战后因功升格为第24集团军,以庞炳勋为总司令,被顶在华北前线抗日。1943年庞炳勋被俘投敌,成为可耻的汉奸部队,第24集团军的番号被当即撤销。直到1944年王耀武晋升集团军总司令,这个番号才又被重新起用。

第四种撤销番号的情况是:作战不力,比如1939年军事委员会鉴于第10军梁华盛所部在冬季攻势中攻防皆菜,明令第10军与李玉堂第8军合并重建,按道理部队应该继承第8军的番号,因为军事主官和主力师都来自第8军。不过由于这两个军的番号都是北伐时期就成军的老部队,所以李玉堂改任第10军军长,第8军的番号给了刚刚升格的郑洞国,李玉堂就此带出来一个“泰山军”。

所以里面也包含了第五种情况:部队合并,最明显的例子是原我军第54军的番号来历,它是由四野的第44军和第45军合编而成的,其中的典故和逸事想必军迷们大多知道。战争时期,差不多就是以上几种撤销部队番号的情况,至于是否重建,那要看统帅机构的宠爱程度和心情了,比如第18军就一定会重建,因为那是中央军嫡系、“土木系”起家部队,而陈诚当时正是权势薰天。

至于和平时期部队的番号撤销或改变,大多由于裁军和军改所致,比如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百万大裁军”,必然会有些部队番号被裁撤,也肯定会出现感情上的不舍,毕竟番号承载着一支部队的历史和荣誉,这方面就不展开多介绍了,见谅。

以上就是番号剧情图解五十五式的详细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收藏本站!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