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剧情黄文长篇古代,怎样评价村上春树及其作品?
起底村上春树——一个酒吧老板的写作之路
文/木木
村上春树是世界知名的作家,也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资深陪跑者。他生于1949年,29岁开始写作,处女作《且听风吟》获日本群像新人奖。1987年出版的《挪威的森林》,日文版销量突破1000万册。2009年出版的《1Q84》被誉为“新千年日本文学的里程碑”。2013年4月,《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面世,七天突破100万册,创日本文学史上的最快突破100万册的纪录。
在我国,因其冷寂的文风,深沉的孤独,再加上林少华老师富有才情的翻译,村上的作品也深受现代都市人的喜爱。以至于小清新文青们,言必称村上,似乎已然成为一种风气或时尚。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村上其实是一个怪才。
1、不专心上课的问题学生村上春树19岁的时候来到东京,进入早稻田大学,学习戏剧专业。如果一切正常的话,他大概会经历大学毕业,接着就业,隔一段时间,告一段落后再结婚成家。但是村上却不是这样的,他自嘲道,他是先结婚,随之为生活所迫开始工作,然后才最终毕业离校的。
村上19岁靠近早稻田大学进到东京的时候,正直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期。刚好赶上当时日本的“文化大革命”。(这个比较有意思,当时日本的青年学生也崇拜毛主席)大学长期被封锁,学生罢课,校方封校,几乎不用上课。再者村上本人生活也比较寡淡,不善于加入任何群体,也就没有参与学生运动中的各种派系之争。
那么,他干什么去了呢?
第一、读书。村上从初中开始就酷爱读书,据他自己说,捧起书来便心花怒放。他说自己,“从初中到高中,像我这样读了许许多多书的人,周围恐怕找不出第二个”。他说这话,应该是有几分底气的。而且,他疯狂到什么地步,日文的书都读的没意思了,直接去读英文原著。
第二、看电影。据说他在此期间曾一年看了两百多部影片,自己也写了一些剧本,但是从未面世,大概觉得自己写的还不够好吧。他的毕业论文也是与电影有关,题目是《美国电影中的旅行思想》。
第三、勤工俭学。同样是勤工俭学,村上君也要与众不同一点,他是在歌舞伎町通宵营业的地方打工。嗯,没错,就是红灯区。他应该就是在这里,以一个大学生的身份,见识和经历了校园里所看不到的那个最真实的社会。而且,他的作品中关于性的描写,也不是没有可能得益于于在这里的学习和见识。
当然,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他在这里认识了他未来的爱人。他当时只有两个朋友,而且都是女生,其中一个就是他后来的爱人——阳子。
他一边工作,一边上学,花了七年——也就是结完婚之后第四年,总算毕业了。而且这毕业证拿的,其实还看了老师的情面。最后一年他选的安堂信也老师的课,但是出勤天数不够,眼看学分又要丢了,便跑到老师办公室解释,说自己已经结婚了,每天还都在工作,很难赶到学校来上课……老师听了大吃一惊,后来还专程到他开的小店里跑了一趟,说着“你也不容易呀!”就回去了。然后村上的学分就拿到了……(都是套路0.0)
2、不好好营业的酒吧老板村上在大三的那年和阳子结了婚,原因未明。结婚之后,他由于讨厌进公司就职,夫妇二人就准备自己开一家小店。这里,之前很多人说,村上春树是富二代,一言不合就自己开店,所以他的作品里充满了“小资产阶级”的情调。
但是村上是富二代的这种说法其实是有待商榷的。首先,村上的父母都是中学的教师,供应村上过一般的生活问题不大,但还远算不上是富二代;其次,村上开店,没动用父母一分钱,而且父母反对他开店。他是向岳父大人借了些钱(要还利息的那种),加上夫妇二人打工存的钱一共250万日元,又向银行借了250万日元,才开了店得。
村上开店的准确时间,是在一九七四年,这个时候他已经是大学五年级了。当时日本的经济处于低成长时代,还处于原始的资本积累时期。所以村上自己也说,那时候开店,不像现在这样耗费巨资。所以当时的那些“不愿向体制摇尾祈怜”的年轻人,到处开起了小店,诸如咖啡馆、小饭店、杂货店或者书店。
村上开的这家店,是一家爵士吃茶店,按他自己说也就是“播放爵士唱片,提供咖啡、酒类和菜肴的小店”,店名叫“彼得猫”(Peter-cat)。开店之后,夫妇二人每天早起晚睡,省吃俭用,很快连本带利还清了向朋友借的钱。当时日子异常艰苦,家里没电视没收音机,甚至连一只闹钟也没有,更没有取暖设施,寒夜里就搂着家里养的几只猫咪睡觉。
虽然开店异常辛苦,但是当店里日益步入正轨之后,村上却又没有闲着了。他开始创作小说了。
那是在一九七八年四月一个晴朗的午后,这是村上夫妇欠下的外债也还的七七八八了。他此时也已经二十九岁,生活各方面的压力已经不在。中国人讲三十而立,这时候也村上差不多该立业了吧。那天午后,他到神宫球场看棒球赛:
第一局下半局,高桥投出第一球,希尔顿漂亮地将球击到左半场,形成二垒打。球棒击中小球时爽快清脆的声音响彻神宫球场。啪啦啪啦,四周想起了稀稀拉拉的掌声。这时,一个念头毫无征兆,也毫无根据地陡然冒了出来:“对了,没准我也能写小说。”
那时的感觉,我至今记忆犹新。似乎有什么东西慢慢地从天空飘然落下,而我摊开双手牢牢接住了它。它何以机缘凑巧落到我的掌心里,我对此一无所知。当时就不甚明白,如今仍莫名所以……这件事该怎么说好呢,就像是天启一般……“某一天,什么东西突如其来地闪现在眼前,于是万事万物为之面目一变”……以此为界,我的人生状态陡然剧变。就是在戴夫希尔顿作为第一击球手,在神宫球场打出潇洒有力的二垒打的那一瞬间。
我相信村上春树所言属实,因为按照他如今的名声和财富,实在没必要故弄玄虚了,而且——一个不诚实的作家,肯定是写不出好东西来的。就在那一个瞬间,村上的人生从此发生转折,走向了另一条道路。
3、不循规蹈矩的野路作家比赛结束之后,他立马就去买了稿纸和钢笔。当时还没有打字机或者电脑,只能手写。每天深夜,结束了店里的工作之后,他就坐在厨房的饭桌前开始写小说,除了天亮前的那几个小时,几乎没有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
就这样,花了半年多的时间,他纯手写写出了第一部小说《且听风吟》。据他自己说,第一稿写完的时候,棒球赛季也快结束了,那一年养乐多燕子队出乎大多数人的预料,摘取冠军之后,又在全日本统一冠军总决赛中击败拥有最强投手阵容的阪急勇士队。那是个奇迹般美好的赛季,也似乎预示了些其他什么。
但是,村上写的这《且听风吟》的时候,对怎么写小说完全是一窍不通。虽然他是有着俄国十九世纪小说和平装英语小说的大量阅读基础,但写出来的也只是“大概就是这么个东西吧?”写出来之后自己读了,非常沮丧。
但是后来又转念,既然写不出来好小说,不妨就丢弃所有的规则,随心所欲,自由自在地写出胸中所感,脑中所想,不就可以了吗?这样一来,他思路大开,试着用英文去写小说的开篇。因为是第二语言,自然不会有太多的词汇。但是这样反而有了很多好处。这样,两种语言就在他那里交汇,使他获得了一种“新的文体”。
村上使用这种“新文体”,重新写了《且听风吟》,小说情节大致相同,但是表现手法却迥然相异,读后的印象也全然不同。这也就成为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且听风吟》。一年后,已经度过三十岁生日的村上,凭着这本小说,获得了日本群像新人奖(含金量不太高)。在他看来,这也仅仅是一张“入场券”而已。
随后,《且听风吟》和《1973年的弹子球》均获得芥川奖(含金量较高的最佳新人奖)提名,并且也被媒体宣传为“最有力的提名作”。但遗憾的是,村上君并未获得该奖项。1981年,32岁的他将酒吧转让他人,决定专职从事创作。在之后的1985年凭借长篇小说《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拿下中坚作家以上级别才能获得的谷崎纯一郎奖(这部小说也村上的书中是我最爱的一部),这也标志着他从此再也无缘参与芥川奖的角逐。
从此村上在写小说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相继发表《挪威的森林》、《舞!舞!舞!》、《国境以南太阳以西》、《奇鸟行状录》、《海边的卡夫卡》、《1Q84》、《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以及2017年发表的《骑士团长杀人事件》,该书已由上海译文出版社获得版权,村上老牌译者林少华老师执笔翻译。有望明年和中国的读者见面。
这些著作也使得他成为世界知名的小说家,更使得他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的“资深陪跑者”。
4、不获得诺奖的资深陪跑关于村上陪跑诺奖多年的公案,已成了许多读者心中暗暗地隐痛和微微的期待。多年以来,在诺贝尔文学奖各大赔率榜单上面,村上都无一例外地处于前列位置。甚至他自己也很苦恼,倒不是苦恼没得到奖,而是苦恼每年都要被人提一次,还要被记者采访感受。他自嘲道:这又不是赛马!
不过,关于村上君为何总是陪跑诺奖,我想对于这个现象,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正如他自己所说,所谓“诺奖提名”,只不过还是民间赌博机构提的,而并非官方的。那么民间机构根据什么来提名了?无非是国际知名度以及读者好评度。恰好,这两项又都是村上所具有的。
若论国际知名度,上面已经提到,村上在最开始创作时,就已经领悟了自己用英语写作所独创的“新的文体”。甚至于,《且听风吟》已发表,就有人说他的作品有“翻译腔”。这样的作品,即便经过各国语言的翻译,也不会使其原本的魅力造成多大的影响。因此,国际性的知名度嘛,起码根基就已经有了。这不像我们中国的文学,许多的句子、典故、韵味,是需要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才能够Get到的。所以我们的许多书,一经翻译,其神韵立马大打折扣。但是村上的作品是不存在这样的语言障碍的。
若论读者好评度,那就更不用说了。村上的小说,大多是纯虚构的作品。他的想象力天马行空,有很强的故事性、可读性。同时,他又能够抓住现代都市人的许多情感状态,比如孤独,比如冷漠。那是一种类似于加缪在《局外人》中所表达的冷漠,但村上要比加缪暖上许多。这样,故事性和情感共鸣都有了,自然会深受读者的喜爱。
但是,为什么他依然是资深陪跑诺奖呢?
我想,这和村上的格局有关。村上故事写得好,情感丰富,敏感性强,很有写作的天赋。但他的格局不够,他过多的拘泥于个人的情感和孤独之中,视野反而被局限了,深度不够。那些获得诺奖的文学作者及作品,大都具有着非同寻常的深度和思考,有着关于人性的拷问,而不仅仅是把故事讲的漂亮就够了的。比如莫言和他的《蛙》。
即使他曾说,“若要在坚硬的高墙与击石的鸡蛋之间作选择,我会永远选择站在鸡蛋那边”。但是这更多的可能只是一种姿态的告白,或者迫于形势的“政治正确”,而并非他真实的想法。因为他的作品中,压根没有表现出来这一点,或者表现的很无力。
当然,也许他会说,“是呀,我确实是被迫说这些话的呀!我看到鸡蛋我的心很痛,那又能怎样呢?如果能让你们开心,我就站在鸡蛋这边好了。当然我就是站在这里而已——这实在是无趣得很呀!我还是去写我的故事吧,这些鸡蛋,同我有什么关系呢?”
所以说,可以称他为“小说家”,但是他未必担得起“作家”这个称号。他过多沉湎于自己的小情小爱,以他的天赋和才华,本可以写出更加伟大的作品的,而不仅仅是有趣、好玩。某种程度上,村上骨子里透着一种冷漠。
即便如此,我们仍然要感谢这位“酒吧老板”。他起码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带我们进入了他的那个旖旎多彩的精神世界,这也许就已经够了。至于伟大不伟大,获得不获得诺奖,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喜欢他的读者,能读到好的故事,或许这就够了吧!
最后,送大家一段关于读书的话:
当我们阅读一篇文章时,我们感到又惊又喜,因为我们期待着阅读一位作家而我们却发现了一个人。反之,那些趣味高级的人阅读一本书时原以为能发现一个人,却出乎意外地发现了一位作家。——帕斯卡尔
飞卢上的小说怎么感觉很多内容删掉了?
很简单,因为涉及低俗内容,整个网站都被要求强制整改了。上次的扫文风波,浦江算是波及较大的正规网文小说站了,其次就是飞卢。内容很单调,就是因为这些网站只为了最求利益,根本不规范文字内容,整个网站里,几乎低俗、下流的风范铺满了整个网页,用打擦边球,博下线的方式去赚眼球,甚至飞卢很多长篇小说里大半部分都是黄文,连动作描述都十分详细,没把整个网站封掉就算好的了。
金瓶梅到底该不该禁?
被误解了的千年第一禁书
如果我问你在你心里西门庆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我猜十有八九会回答淫魔、酒色之徒、纨绔子弟。除去这些标签,鲜少有人知道西门庆还是一个情商高,深谙人性的生意人。被潘金莲的支之窗杖打中后,十分恼怒的他正要破口大骂。一抬头看到对方貌美如花,他立刻喜笑颜开,关切地问对方是否闪了手,还主动把过错揽在自己身上。这一下饶是铁石心肠的人,也会对他印象很好吧。后来他明明看上了潘金莲,心里想让王婆帮忙做媒,但他没有直接开口,而是多次去王婆处做客,主动提出让王婆的儿子跟着自己做事。这是因为他深谙人际交往的真理:利益交换。果然,之后得到了好处的王婆非常卖力,成功帮他拿下了潘金莲。看到这里很多人也许会说,这不是水浒传中的故事吗?没错,但这更是金瓶梅开头的故事。
读过金瓶梅的人应该都知道金瓶梅的一些人物本就是脱胎于水浒传。一提到金瓶梅,很多人的表情总有那么一丝不自在。金瓶梅之前的作者都把人生价值加诸在帝王将相英雄人物身上,普通人的价值是忽略不计的,直到金瓶梅才第一次把价值真正赋予普通人,极尽笔墨描写普通人的人情、人性、心理生活。而这点也被曹雪芹学去用在了红楼梦中,比如晴雯,冯渊等小人物的描写。毛泽东有言,金瓶梅是红楼梦的祖宗没有金瓶梅,就写不出红楼梦。是的,一直以来,我们对金瓶梅的误解太深了,只因百万文字中不到四千字的情色描写,就说它是淫书,丝毫不知道这是一本外表极歪,骨子里极正的千古奇书。面子上是淫言糜烂的文字春宫图,里子里却是真真切切的晚明风情画。表面上是官商勾结的黑色生意,实际上却是入木三分的官场现形记,下笔百无禁忌,浮世一览无遗。怪不得古代大家,张竹坡,刘廷玑,袁宏道等,近代名家鲁迅,郑振铎,张爱玲等人都对金瓶梅推崇备至。刘廷玑在在园杂志卷二评价说,人情事故无如金瓶梅。郑振铎说,金瓶梅里所反映的是一个真实的中国的社会,这社会到了现在丝毫不曾成为过去。可以说一部金瓶梅足以让你见历史、见艺术、见人心。那天之后,在网上到处搜寻那个声音,才知道原来他是著名作家,创作的优秀作品无数,如班主任,钟鼓楼,飘窗等。但他真正为人熟知的是,在央视百家讲坛讲解红楼梦后,那时他讲解的红楼梦创下同期收视第一,全网播放量超两亿的佳绩,在中国掀起了红学热。他就是刘心武,百家讲坛十大名嘴之一。世人只知他研究红楼梦,殊不知他最有研究的其实是金瓶梅,且早于红楼梦。
2012年,他出版的《刘心武评点金瓶梅》在中国引发海啸般的关注,但误解依旧不少。有读者当面说,刘老师您怎么搞金瓶梅了?好好的一个作家,您不务正业,不好好写小说。那一刻更加坚定了他推出金瓶梅改变这一误解的意志。而他讲解的金瓶梅一经推出,竟比红楼梦的点播量还要高。研究金瓶梅近40年的刘心武说,这是一部深微体察人性之书,直入人心深不可测的部分,能够让你不断看到人心复杂之处,金瓶梅里的世界才更贴近我们的真实生活。书中复杂的故事和人物在他的讲解中变得有条有理,有滋有味,有血有肉,让人越听越上瘾。中国金瓶梅研究会会长,复旦大学特聘资深教授黄玲说,在刘心武的讲解中,您能够领会第一奇书的价值所在。文化部原部长,著名作家王蒙也高度评价刘心武对金瓶梅的解读很有意义,很多读者听完后也不无感慨地说道,固有的文化让我们耻谈金瓶梅,听了刘心武的讲解,才知道这本小说在风月之外有万千滋味,他与我们普通人息息相关。为什么刘心武讲解的金瓶梅能被众人所推崇的,因为他解读时是带着一颗怜悯之心和敬畏之心,将书中晚明时期的人事物与现代人的欲望完美结合,将人性深处的东西剖析给你看,让你清楚懂得里面的人情,人性和人生智慧。比如都说女人现实,其实男人更现实。
西门庆家原本在清河县只有一个生药铺子,家里也只有七八间房和地,最后却通过贿赂官至理刑千户,拥有泼天富贵原始的资本。从哪来?答案很简单,除了放高利贷,娶有钱的小老婆成为他的致富秘诀。刘心武老师直言,其实西门庆非常精明,即便在男女情事上来者不拒,但他也不是谁都能娶回家的。娶不娶要看能不能帮他扩张事业版图。比如官宦小姐吴月娘能给他带来当官的机会,他娶她为正妻,孟玉楼、李瓶儿等拥有丰富的嫁妆,她也娶了。几房妻妾娶下来,宅院扩大一倍不止。绸缎庄、官印都有了。看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说潘金莲什么也没有,可西门庆不照样娶了吗?刘心武老师一针见血的点出他娶潘金莲不是真爱,是为了自保。合谋谋害武大郎之后,他自己也知道,他和潘金莲早已是一根绳上的蚂蚱,如若他放任潘金莲不管,没准哪天潘金莲心生怨怼,鱼死网破,到时候他又岂能讨的了好?人心复杂,好人有上限,坏人有下限,一部金瓶梅几乎看不见好人,而西门庆就是坏人中的坏人。他纵欲无度,荒淫无道,自私刻薄,但就是这样一个坏得彻底的人,也有真情流露的时候,那就是李瓶儿死时,李瓶儿弥留之际,西门庆为她嚎啕大哭,痛彻心扉,恨不得自己也随她而去。在她死后,还请画师作画,每日睹画思人。刘心武老师说,西门庆估计是把仅有的一丝柔情给了李瓶儿。
其实不止西门庆,金瓶梅中还有好多其他人物,有阴暗的一面,也都有真性情的一面。比如西门庆的情人之一宋惠莲,宋惠莲平时各种看不起老公来旺,后来不顾伦理道德与西门庆勾搭成奸。西门庆为了和他相守给他定制了房子,还派了丫鬟照顾他。但当她得知西门庆诬陷来旺偷了银子,并将其发配到徐州后,她没有只顾自己,而是为来旺辩解。大骂西门庆。那一刻,你能看到她人心深处的良知吗?刘心武老师说,于细微处显现出人类文明的精华,但他们会就此痛改前非么?不会。因为人性的弱点,女人要好命,得自己掌握人生主动权。金瓶梅多数女性的命运走向了自我毁灭或被毁灭之路,但有一个人例外,她就是西门庆的三房妾室孟玉楼。西门庆死后,她不仅觅得如意郎君,日子还过得很幸福。为什么她可以做到,别的女人却做不到呢?刘心武老师解读说,她的好命不是因为男人的宠爱,而是依靠自己聪明的头脑。嫁入西门府后,看着府里其他妻妾明争暗斗,她只关起门来自己过自己的日子。她知道西门庆娶她是为了她的财产,她就牢牢守住自己的财产,让西门庆不得不尊重,也为她日后改嫁提供了重要保障。与孟玉楼相反,潘金莲是个把自己命运交到别人手上的人,她没钱,她的吃喝用度处处都要靠西门庆,所以她拼了命的争宠,不惜沾染人命。
甚至她可以不顾尊严,用嘴去给西门庆接尿。每每读到这一幕,都暗骂潘金莲低贱,可刘心武老师却惋惜地说,她所有的安全感都来源于西门庆,丝毫不懂自己掌握命运。听完他的讲解,你会觉得真正深刻的洞见往往藏在亦庄亦邪的怪诞里。真正深刻的人生道理,或许就在市井小民上不了台面的故事里。不得不说,读懂了金瓶梅,你才会知道如何面对人性的欲望,如何面对充满灰度的世界。世人都说金瓶梅好,清代著名文艺理论家张竹坡称之为第一奇书,高晓松也高度评价说,金瓶梅里写的是真的生活,但就是这样一部明珠之作,真正拿起来去读时却总让人望而却步。人物繁多,线索复杂,想要理清思路并不容易,大量使用古代方言阅读障碍极大,只描述不解释,有时候人物行为读起来匪夷所思,没有一定的底蕴很难真正理解。不过遇到了刘心武先生之后,似乎这一切都变得容易了。25岁之前,你如果不懂金瓶梅,也许只是错过了一部文学经典。但三十岁后,你如果还不懂,也许你错失的就是一次次宝贵的读人性和社会的机会。比如李瓶儿死后,潘金莲为什么又得到了西门庆的宠爱?她做对了什么?吴月娘明明是正妻,却最后落得孤独终老的结局,一手好牌打的稀巴烂又有什么警示呢?
千古第一奇书,你还要错过吗?
以上就是好看剧情黄文长篇古代的详细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