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道士外传分集剧情,鬼吹灯里出现的盗墓神器都有哪些?
《论语》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盗墓也是如此。鬼吹灯里扥盗墓神器,更是多不胜数,下面。就简单的介绍几样。
盗墓,是进入他人坟墓,作出不问自取的行为。这样的社会文化现象,自古就没停止过。从考古资料可以看出这种墓葬破坏现象仍然遗存到现今。在春秋时期"礼坏乐崩"的社会变化之后,厚葬之风兴起,于是盗墓行为益为盛行。
现代编撰的盗墓小说《鬼吹灯》里,虚构了四个盗墓门派。分别为摸金门、搬山门、卸岭门、发丘门。又被称为摸金校尉、搬山道人、卸岭力士、发丘将军。有称"发丘有印,摸金有符,搬山有术,卸岭有甲"。
印, 符,术,甲,堪称鬼吹灯里的四门看家本事。
发丘印
发丘天官又叫做发丘中郎将.东汉末年,董卓拥兵自重,自凉州至洛阳,所过之处“先帝山陵悉行发之”;及至曹操揽权,竟公然在军中设立“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明目张胆地盗掘陵墓.范晔《后汉书·袁绍刘表列传》中记载:“操率将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掠取金宝,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又署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毁突,无骸不露。
据传,每个正统的发丘天官都拥有一枚“发丘天印”,印上刻有“天官赐福、百无禁忌”八个字。发丘印在盗墓一族看来是件不可替代的神物,号称一印在手,鬼神皆避。
不同于其他盗墓者,发丘喜欢邀请经验丰富的同门一起行动。事前制定详细的计划,对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利情况做出策应,然后按部就班的实行,将危险性降到最低。
摸金的雏形始于战国时期,精通“寻龙诀”和“分金定穴”,发丘将军到了后汉才有,又名发丘天官或者发丘灵官,其实发丘天官和摸金校尉的手段几乎完全一样,只是多了一枚铜印,印上刻有天官赐福,百无禁忌八个字,在掘丘者手中是件不可替代的神物,此印毁于明代永乐年间,已不复存于世。
摸金符
摸金符,小说《鬼吹灯》中天下霸唱杜撰的古时盗墓者所用的避邪之物。是盗坟一族摸金派摸金校尉的身份证。"摸金符"漆黑透明,在火光映照下闪着润泽的光芒,前端锋利尖锐,锥围形的下端,镶嵌着数萜金线,帛成"透地纹"的样式,符身携刻有"摸金"两个古篆字
"摸金"是倒斗中最注重技术性的一个流派,而且渊源最久,很多行内通用的唇典套口,多半都是从摸金校尉的口中流传开来的,举个例子,现今盗墓者,都说自己是"倒斗"的手艺人,但是为什么管盗墓叫做"倒斗"?恐怕很多人都说不上来,这个词最早就是来源于摸金校尉对盗墓的一种生动描绘。
摸金校尉是曹操设置的一种职员,他们是专业的盗墓人员,把金银财宝从古墓中盗出来,扩充军饷。摸金校尉盗墓是有很多规矩的,他们只盗"大斗",所谓的"大斗"是指达官贵人乃至皇亲国戚,帝王将相的墓。每次盗墓只拿走一到两件明器。目的是为给以后的同行留一些吃饭的家伙。而明器是指陪葬的值钱物品。摸金校尉在每次进入墓室后都要在东南角点一只蜡烛,然后才会打开棺椁开始摸金,在摸金时如果蜡烛熄灭就叫做"鬼吹灯"。这时,摸金校尉要把所拿的东西原封不动得放回去,然后原路离开。如果摸完金蜡烛没有灭,摸到的东西就可以拿走。
摸金校尉每人都会带一个"摸金符"。摸金符是用穿山甲最尖利的爪子为原料,然后还要经过很多特定的工艺才能完成。书上记载:"用穿山甲最锋利的抓子,先浸沟在巂腊中七七四十九曰,还要埋在龙楼百米深的地下,借取地脉灵气八百天,一寸多长,乌黑甑亮,坚硬无比,符身携刻有"摸金"两个古篆字,有护身之用。"极辟邪。
搬山术
搬山是历史上盗墓的一个流派,古代一些王陵都有大土堆封陵,或者以山为陵。搬山盗墓就是移去一部分封土露出神道,然后进行盗墓活动 搬山与其他三个一样 都有着自己的准则。
搬山道人一支,始于西域孔雀河双黑山流域,其辈皆同宗同族,平日多扮游道方士行走天下,不与外人往来相通,特立独行,能人异士辈出,盗遍世之大藏。有不知其意欲何为者,谓其:“搬山道人发古墓者,以求不死仙药也。”搬山者善独门“搬山分甲术”,此术可细分为“搬山填海术”并“分山掘子甲”两门,合称“搬山之术”,历来密不外传。其辈寻藏盗墓,无不以“搬山异术”为行事之根本,搬山术虽属异类方术,然其中所涵盖诸般方技、法门、诀语,却并非以《易》为总纲,故与摸金校尉“风水秘术”之渊源截然不同。
卸岭甲
此派于北宋期间经过逐步互相交流融合,吸收了摸金与崂山派两派特色,形成了具体的流派,对风水术法有自己独特的认识(但并非集两家之所长)。擅长于破坏法阵,熟悉各类风水地形的的弱点。
卸岭之辈或散布天下,或聚啸山岭,敬关帝,并尊西楚霸王为祖师,逢有古墓巨冢,便蜂拥而起,众力发掘,毁尸平丘,搜刮宝货,毫厘不剩,专效仿昔时赤眉义军的作为。
试看各朝史上,都少不了卸岭群贼倒斗发冢的秘闻。倘若说将出来,那些惊心动魄,诡异外分的行踪,实不逊于摸金校尉的事迹。
卸岭盗墓皆是聚众行事,盗取古冢,历涉险阻危厄,并非仅凭矫健身手与群盗之力。正所谓盗亦有术,卸岭之术在于器械,流传了近两千年,引出许多冠绝古今的奇事。然天下事物兴衰有数,既有其生,就自有其灭。卸岭力士始于汉代乱世,鼎盛于唐宋,没落于明清,至民国时期,终于销声匿迹,就此绝了。
发丘,摸金,搬山,卸岭,其术不外乎“望,闻,问,切”四诀,四字分八法,各有上下两道,如“望”字之上法,乃为上观天星,下审地脉;下法观泥痕,辨草色,其间高下,虽是相去甚远,却皆有道,非是寻常艺业可比。故常言道“七十二行,盗墓是王”。
三十六行,盗墓为王。掘墓倒斗,卸岭最强。后边那句是人为加的。因为在摸金、发丘、搬山、卸岭之中,卸岭是最有实可考的。摸金门、搬山门、卸岭门、发丘门,又被称为摸金校尉、搬山道人、卸岭力士、发丘将军,有称“发丘有印,摸金有符,搬山有术,卸岭有甲”
卸岭派这一派主要用鼻子闻,为了保持鼻子的灵敏程度,都忌烟酒辛辣之物。用铁钎打入地下,拔出来之后拿鼻子闻,铁钎从地下泥土中带上来的各种气味,还有凭打土时的手感,地下是空的,或者有木头,砖石,这些手感肯定是不同的。
真正的大行家对洛阳铲那些东西是不屑一顾的,因为地下土壤如果不够干燥,效果就大打折扣,特别是在江南那些富庶之地,降雨量大,好多古墓都被地下水淹没,地下的土层被冲得一塌糊涂。
卸岭派长期被蒙人追杀,门人多朝不保夕,为图自保,千百年来前辈的规矩多有变动。并演变出种种新的行规,比如从不对汉人甚至华人的陵墓出手等等。具体细节暂时不详。
在卸岭门有个很出名的人物,那就是《鬼吹灯》里的瞎子。
陈玉楼——陈瞎子,那真是太伟大的盗墓家了。
想当年在瓶山一盗,能纠集十万盗众,可见他厉害简直不是人
县医院的医生是什么水平?
这个不能完全下结论说县医院的水平不高,说县医院水平不行。因为不同县城情况不同,所以不同的县医院水平也不一样。
有的县医院水平不高,稍微难一点的病就做不了,治不了,不能对症下药。而有的县医院,相当厉害,自己就已经是三甲了,比有的大城市医院都厉害。
我以前在云南瑞丽,那是一个边境小城,那里的经济还可以,比很多地方都很好。但那里的医疗水平不行,不是我一个人这么说,而是所有在瑞丽的人都这么说,他们说,要想活命,还是去州医院。
很多人在瑞丽市医院都看不好,然后不得不去州医院,非常多的人,很多人一提起,就说瑞丽最差的就是医疗了。可想而知,瑞丽市医院的医生水平了,在瑞丽人民心中是不大高的。
在瑞丽时,我有次脑袋疼,睡觉醒来没得事情,但随着这一天活动或讲话,就开始一点疼,但只要一睡觉,即使休息十分钟就会好起来。
当时我不知道是什么,于是去医院看医生,当时很害怕,因为我们村里有伙伴得了脑瘤去世,很怕自己也是这样。
去了两次医院都没有看好,断断续续的疼,每次去医院都让你检查,一次让你检查脑部CT,然后后面还做了脑部的核磁共振,一切都是正常,他们给了药吃着没有效果。
我就半疼着,暑假回到老家县城,去医院看医生,我说了情况,以为医生也会让我去做一系列脑部检查,我准备把先前的结果给医生看。
但他没有让我去做脑部检查,而是让我去做颈部,让我做血流,检查后他说是我有颈椎病,颈椎不好,导致对大脑供血不足引起的,给我开了药,让我不要长时间低头,多锻炼,吃了几天药好了,在那3年过去了,没有什么问题。
你说嘛,同样是县级医院,差别很大,有的医院一下把你找准病因,有的医院反反复复让你做检查,都找不到病因,你说是不是各个县医院的差别很大呀。所以说你不能说县医院好或不好的。
整体来说,如果你是外地人,你还是去市或省会城市三甲医院更靠谱,如果你是本地人,你对你们县城医院比较熟悉,知道这个医院不错,或知道哪个医院还好,那么你就去县医院也挺好的。
整体来说县城医院也会越来越好的,现在越来越多的硕士博士到了县医院,县医院的机器也越来越先进了 ,水平也是在逐渐提高的,所以大家要相信,要有信心。
盛极一时的全真教为何没落了呢?
据《金盖心灯》和《龙门传戒谱系》记载,自从龙门祖师丘处机于白云观羽化以后,即开创并私密传授龙门戒法,从第一代律师赵道坚到第六代律师赵真嵩,都是秘传戒律。且从赵道坚律师而后亦都未居住北京白云观,而于各地隐修秘炼,单传私授,鲜有名于世而弘宗阐教者。直到第七代律师王常月才来京改私传为公开传戒。方丈是对道教十方丛林最高领导者的称谓,《庄子·天下篇》中说:“方,道也。”《大戴礼记·本命》中说:“丈,长也。”即对有道长辈的尊称。方丈具有开坛传戒、普度弟子的职责,方丈的选拔也很严格,必须受过三坛大戒,德高望重、戒行精严、受全体道众拥戴,始许选为方丈。《三乘集要》中说:“方丈乃人天教主,度世宗师,演龙门之正法,撑苦海之慈航,常怀传贤之心,素无吝道之意,作全真之模范,律门之纲领,非有道之师,不可立也。”
祖师丘处机字通密,道号长春子,宋代著名全真道掌教真人以及执掌天下道教的宗教领袖。登州栖霞人士(今属山东)。十九岁出家宁海昆仑山(今牟平东面),次年拜王重阳为师。曾先后在陕西磻西和龙门苦修达十三年,道功日增。因邱处机曾隐修陇州龙门(今宝鸡市)山,故取名“龙门”。因以74岁高龄而远赴西域行程35000里,劝说成吉思汗止杀爱民而闻名世界。元太祖十九年(1224年)返归燕京,太祖赐以虎符,玺书,命其掌管天下道教,诏免道院及道众一切赋税差役,于是道侣云集。玄教日兴,遂在南京设立八教会并宫观设坛作醮。1227年(元太祖二十二年),仙化于长春宫(原名天长观),瑞香氤氲整个北京城三日。元六年(1269年)诏赠“长春演道主教真人”,武宗至大三年(1310年)加封为“长春全德神化明应真君”。在道教历史和信仰中,丘处机被奉为全真道“七真”之一,龙门派开山的祖师。第一代赵道坚(1163年—1221年)金朝檀州(今北京密云县)人。原名九古,道号虚静子。《金盖心灯》载,大定十九年(1179年)师事马丹阳,次年奉师命往龙门,拜师丘长春,乃改名道坚。后数年,往来于平凉间。二十六年(1186年)长春携道坚居终南祖庭。不久,丘长春奉诏东行,留道坚,命改师李灵阳。明昌二年(1191年)丘长春东还海上,过掖城,又命道坚拜谒刘长生。未几,刘真人又令道坚东归山东栖霞,往投丘长春处,遂充任文侍,掌管经籍典故,来往信函。金宣宗兴定三年(1219年)随长春真人赴西域,行至赛兰城,因病仙逝,享年59。元定宗五年(1250年)赠号“中贞翊教玄应真人”。道坚曾受戒律于丘长春,为全真教律宗第一代律师。第二代张德纯(?-1367年)元末洛阳人。本名珩,号碧芝。《金盖心灯》载其家世富有,喜与术士丹客交,讲学不倦。后因家破病困,乃悟以前所行皆妄想,无益身心性命,遂弃家为道士。师事赵道坚,专精龙门派元旨,时年三十余。侍师十八年,一无指授,而诚敬不移,道坚知其为道门人物,传以心法。德纯后隐华山,肩荷律教数十年。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七月羽化。为龙门派第二代律师。第三代陈通微(?-1387年)名致中,号冲夷子。元末明初山东东昌人。据《金盖心灯》载,幼时父母双亡,往来羽流间,学正一驱邪祈祷之法,后游华山,遇张德纯,受授戒律,拜师入道。德纯为改今名,自是苦志玄功,谨行妙德,阐扬道旨,爱度门人。后入青城山修道。洪武二十年(1387年)正月逝世,为龙门派第三代律师。第四代周玄朴(1340-1450?)名知生,号大拙,陕西西安人。初务农,躬耕自乐。元末大乱,不能安居,乃隐于终南山。后弃家入青城山,皈依陈通微。洪武二十年,受龙门戒法,遂与弟子数人隐居山中五十余年,不入尘世。后将戒法传与张静定,又将宗派传于沈静圆。此后,张静定一支仍称龙门律师,而沈静圆一支则称宗师。第五代张静定(?-1522年)明朝浙江余杭(今杭州市)人。原名宗仁。号无我。《金盖心灯》载其世代业儒,精通性理之学。永乐年间举明经,隐居不仕,讲学于苕溪。父母双亡后,弃家云游,参访高人达士。至天台山入道门。精八元阳经及丹诀,著述颇多,皆毁弃。后游青城山,见周元朴,慕其道德高尚,遂师事之,仍还天台隐居。景泰元年(1450年)周元朴遣徒召静定至青城,授以龙门大戒。嘉靖元年(1522年)七月逝世。是为龙门第五代律师。宗师 沈静圆号顿空氏,江苏句容人,正统十四年(1449)受教,隐浙江金盖山,成化元年(1465)以教授卫真定,后无人见之者。第六代宗师卫真定,号平阳子,浙江嘉兴人,受教后,云游各地,至于蜀,传法与第七代宗师沈常敬,传说卒于清顺治二年(1645),住世二百有五岁。第六代赵真嵩(?-1628年)原名赵得源,号复阳子。明朝山东瑯琊人。《太上律脉源流》载其年二十,精通经史,博览道释要典。年二十五岁,父母双亡,遂弃家出游武当。至茅山阅道籍。遇张静定,慕其道德,遂请皈依。静定乃改名为真嵩,授受戒旨,嘉靖二年(1523年)至王屋山,精修法要,习大定三年,嗣是六通具足。崇祯元年(1628年)传其道与王平,乃返天台,旋入王屋山而终隐。是为龙门第六代律师。宗师卫真定(1441——1645)明末清初嘉兴石门(今属浙江省)人。字元宰,号平阳子。《金盖心灯》卷一载:其先世居华亭,宋末元初,正节先生开白社书院于石泾塘,遂家石门。真定生性鲁钝,但性至孝。既长,欣慕方外之游,师事沈静圆,乃从师至南宫,命名真定,授以宗旨,自是修道愈勤,毫无倦志。顺治二年(1645)十月逝世,时年二百零五岁,为全真教龙门第六代宗师。第七代王常月(?-1680年)为清初著名龙门派道士。俗名平,法名常月,号昆阳,山西长治人。 王常月生当明季之乱,慨然有出尘之心。中年时拜龙门派六世祖赵复阳为师。赵授以戒律,嘱之曰:“成道甚易,然亦甚难。必以苦行为先。种种外务切须扫除,依律精炼,潜心教典,体《道德》自然之奥,探《南华》活泼之真机,方为稳当。”王常月牢记其师振“宗风”之训戒,毅然以振兴龙门派为己任。(公元1656)奉旨说戒于白云观,开坛说戒凡三次,收弟子千余人。三次公开传戒,辞师后,周游诸山间。八九年间学师二十八处,印証五十余人。后隐居华山,刻苦修道。 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秋,他北上京师,挂单灵佑宫。次年奉旨说戒于白云观,开坛说戒凡三次,收弟子千余人。三次公开传戒,不仅发展了大批教徒,而且表明其已获清朝统治者的保护和支持。这对龙门派的复兴具有重大意义。他为顺治帝所器重,赐为“国师”,三次赐予紫衣。康熙三年(1663年)王常月亲率弟子南下,在南京、杭州和武当山开坛授戒。一时,南方道士纷至门下。由此,龙门派在当时整个道教日趋势衰颓的情势下,呈复兴之象,并成为全真道中势力最大、影响最深的一个支派。王常月本人也被誉为“中兴之祖”。闵一得在《金盖心灯》中称其“是我朝高士第一流人物。”康熙十九年,传衣钵于弟子谭守成而卒。后被康熙赐号“抱一高士”。宗师 沈常敬(1523年-1653)字一斋,号太和子。明末清初浙江桐乡人。《金盖心灯》载其世代业儒,家贫无隔夜粮,而常敬泰然处之。年四十,入金盖山,居蘧云观,修行道法。后游名山,路遇平阳子,遂师事之。始得太士宗旨,乃至茅山居焉。顺治十年(1653年)逝世。第八代谭守诚(字心月) (?~1689)清代道士谭守诚,号心月,湖广武陵(今湖南常德)人,性笃实,不苟言笑。为儿时,相貌不凡,嬉于庭,有绀发朱颜黄冠客,负蒲团策杖过其庐,见而异之于黄鹤楼读书,有出尘之志。刊印的《留溪外传》,卷十七有《心月道人传》,载:“心月道人者,楚之酃县人也,姓谭,名守诚,心月道号也。遍游名山胜境,求访高贤,历参名宿,颇有得。一日遇王昆阳真人,相见如故,遂契合,偕往武当山中,传秘密精义。操修二十余年,无晷刻少懈。昆阳知其有所得,遂以龙门心印付之。嘱曰:‘尔得吾道,当以度人为急。度一人证道,即积无量功德。于是守诚游行天下,以救拔为主,委曲劝化,诱人于至道。叮咛告诫,勿使堕落旁门左路也。后至江南,见江左人材济济,有根器者众,乃止于江宁(今南京)城西虎踞山之隐仙庵设教焉。诲人以忠孝为本,以诚静为用。其徒从者几千人。康熙己巳岁(1689),语诸学人曰:‘吾将逝矣,当在某月日也。’至期,沐浴更衣,朝参上帝,说谒曰:‘一心静极万缘消,独露真容月正高。自在希夷堪湛寂,龙门法律柏林操。’端坐而化。因得王常月衣钵,住持京师白云观。为龙门派第九代传戒律师。第九代 詹太林(字晋栢)(?—1712)清康熙年间湖北麻城县人。曾“屡应举子业,以多病故,栖心玄学”。潜修道法,在乾元观参玄。即昆阳王律师金陵行道之后,其嗣心月谭律师以先生为入室高弟。四十九岁,至吴门(即苏州)全真律坛受戒。詹太林得法后,北游京师,直至卢龙塞上(今河北喜峰口),阐扬教律,羽流闻风骈集其下。后来詹太林“南还,由天津历邺台(今河北邯郸市临漳县西南),以至睢阳(今河南商丘)亳土(今安徽亳州),所在皆演法谈经,宗风遐畅,康熙五十一年十二月十八日羽化。为龙门派第九代传戒律师。第十代 穆清风(字玉房)字玉房,号升阳,河南人。慕道入玄,遇詹师于茅山乾元观,康熙四十八年(1709)嗣法,受龙门第九代詹太林之传,为龙门第十代传戒律师。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始来成都梓潼宫,三次开坛传戒,收取弟子。并住持眉州(今四川眉山)重瞳观。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传法于朱一和。第十一代 朱一和(字自明) (?-1717年)字自明,号怀阳子。清康熙年间陕西扶风人。《太上律脉源流》载其自少有出家之志,父母双亡后,遂为道士。云游至成都梓潼宫,开修接待常住,建立养疾病院,十余岁坚持不懈,乡人甚重之。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律师穆清风云游至此,登坛演法。见一和道德真纯,言行卓绝,遂传之大戒。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传付大法,成为第十一代传戒律师。第十二代 袁阳举(字清举)法名阳举,号九阳,陕西凤翔人。路遇异人,遂至陕西陇县景福山出家修道,后游终南山、老君山、青城山,在成都梓潼宫从穆清风受戒。“雍正六年(1728)岁次戊申复游陕省景福山,开建律坛。至八年(1730)正月登坛三次。”雍正八年(1730)传法于王来还。第十三代 王来还(字却尘)(1667年-?)号却尘子,清初燕京(今北京市)人。幼信东王公教,长大后西游关中,住玉泉洞玄真庵。继而登华岳,开阐教法,云集道众。平日以针药济人。《太上律脉源流》载,雍正六年(1728年)于陕西景福山听讲宗法,受授大戒。八年(1730年)袁清举律师授之大法,并《太上律脉源流》,来还重之,藏于石室。年六十四,应李大真人请至泾阳峨嵋山云门宫,传《道德》、《黄庭经》,以及虚无清静教。并开坛传戒,以阐玄风。为第十三代传戒律师。第十四代 白复礼(字照图)(?-1740年)字慧直,号照图子。清雍正乾隆年间陕西绥德人。十九岁,弃家东游,访道华峰,受业于应诏东,后云游关内浴水观,改名通真,遂卜居之。后至泾阳峨嵋山云门宫,参礼王来怀,听传龙门宗法,道授三大戒。王来怀付之大法,复礼惨真养性,苦志参玄,论虚无之妙道,究金丹之正理,居不数载,观宇为之改观,时人尊称「通真上人」。乾隆二年(1737年)开演百日法戒,传授弟子。五年(1740年)羽化于观中。为第十四代传戒律师。第十五代 程本焕(字香岩)号香岩,陕西龙门人。“幼栖(陕西韩城)紫云观,有学道志”,于是“卜象山修心炼己”。乾隆二年(1737)受戒,“于乾隆戊子年(1768)三月清明日登坛说戒”。付法于华山道士张本瑞。又一十五代 张本悟(字寿山)张本瑞,山西代州人。《白云观志》据白云观祠堂历代律师神位作“张本悟”,号寿山。因与程本焕同辈,故亦被尊为第十五代律师。房永谦所抄《玄都律坛威仪戒科全部》之《祖堂奉师法座》,每代只列一位律师,故无张本瑞之名。北京白云观历代律师神位,第十五代列两位律师,第十七代列三位律师,第十八代列五位律师。嘉庆十三年(1808)二月,张本瑞在北京白云观开坛传戒,得戒弟子一百二十余人。从此,北京白云观恢复了传戒活动。张本瑞传戒后,想起其师程本焕的遗嘱:“吾之戒律,将来兴化于北。”认为“今日之举,先数十年程师预知之,岂偶然哉”,遂遵程师之言,将龙门正宗法脉源流传授给张合皓。第十六代 張合皓((?-1808年)字朗然,号怡轩。清乾隆年间西安府长安县人。据《太上律脉源流》载,年三十二,父母双亡后,入终南山至鄢郿县瑶上庵,师事李本善。既而参访窑头神洞张律师,参研三教,朝夕晤对,获益良多。后又师事董赤脚、石赤脚、泾阳李赤脚,深究天人秘奥、三教同源宗旨。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至京师,居白云观,为知客。四十三年(1778年)移住御园永宁观,见知于侍讲学士图鞳布。学士特建延宁庵招住之。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复居白云观为住持。迄嘉庆十二年(1807年),四方诸友,欣然云集。后县礼币聘请张律师出华山,来白云观设坛说戒,得受戒弟子一百二十余人。并将龙门正宗戒律法脉源流,传与合皓,为第十六代传戒律师。据云:张合皓准备于该年九月九日开坛传戒,但至七月就羽化了。因此,张合皓实际上并未传戒。但因他曾任北京白云观住持,且由他恢复了该观的传戒活动,并已承继法统,故后世仍尊他为一代律师。第十七代 张教智(本字合智,一宇慧生) (?-1840)郭教仁、张教玄、孟教龄张教智清道光年间人。受戒于北京长春观。据《长春观志》载,与崔教淳同期受戒。后为北京白云观监院。平素藏拙不显,道品高尚。是中兴白云观的又一功臣。他是北京通州人,在通州文昌阁出家,度师为段真人。出外云游访道多年,后常住白云观,于嘉庆十三年(1808)从张本瑞受戒,并得张合皓传授衣钵。张教智住持白云观数十年,“前后开坛十次,度戒子一千一百余人。盖自昆阳(王常月)以来,未有如此之盛者也。” 张教智于道光十五年(1835)传法于吕永震(原名吕合震),道光二十年(1840)羽化。第十八代 吕永震(字乾初)、 孟永才(字豁一) 袁永亭、严永宽、郑永祥、字乾初,号雷鸣子,原藉山东青州府人。任白云观监院5年后,退职南游,被迎请至河南南阳玄妙观任监院。同治四年(1865),白云观道众又请他去开坛传戒。是岁冬,又回南阳玄妙观。回白云观传戒,将龙门大法传与南阳玄妙观监院张圆睿。是为第十八代传戒律师。第十九代 张园璿(字耕云)号云樵子、云樵真人。清同治、光绪年间山东登州府福山县人。生来天资聪敏,仪容端雅,志行高洁。《太上律脉源流》载其少慕玄门,后出家于即墨崂山三官庙。博览道典,普访名山,遍谒高贤,惟求玄妙之诀。后于江南天宝观常住,道众云集。因兵乱,移居南阳府玄妙观。时吕永震律师任监院,与园璿谈道数日,志气相洽。律师归主京师后,道众推举园璿为监院,自此勤理教政,夜以继日,精修妙行,严以持己,宽以待人,道众无不悦服。同治四年(1865年)吕永震召至京师白云观,传授宗门大法。六年(1867年)白云观道众请园璿来京,尊为方丈,开坛传戒。期满后,复归南阳。几年(1870年)复请进京,设坛度戒。蒙皇后慈禧恩赐紫袍玉冠,捐金助坛,开大戒场。京城内伯子公侯,接踵而来,玄风大振。光绪十年(1884年)重赴白云观,传法开戒。门下弟子近千人。遂于众弟子中选得云南蒙山高仁峒,传付大法,以承嗣宗。是为第十九代传戒律师。第二十代 高明峒(字云溪) 刘明印名仁峒,又名峒元,字云溪,号寿山子。为华山正宗十六代嗣裔,蒙山白云岩清虚古观第九代道人。世出望族,幼具慧根,至弱冠时,厌弃尘世,遂归山学道。拜华山第十五代李度师下,苦行修炼。同治(1870年)庚午年到具有“天下第一观”之称的京都白云观受戒,受戒后慧力益深,道心愈笃。凡道之所在,无不身体而力行之。至光绪初,群推为京都白云观监院,光绪中叶继任该观第二十代方丈。据《藏外道书》记载:“高仁峒在任方丈期间,为本观经营颇力,又说内监官司贵绅数为赈恤”。《清代铁闻》卷七称高仁峒“实以神仙中人兼政治中人者也”。《清代述异》卷十一说:“高仁峒通过与清总管太监刘卿的盟兄弟关系出入宫廷,与最高层统治者关系密切”。据《中华野史》载云:“峒元以神仙之术惑慈禧,时入宫数日不出。其观产富甲天下。慈禧封峒元为总道、教司,与龙虎上正一真人并行。其实正一真人远不如其势力也”。后慈禧皇太后又敕赐金冠紫袍,御前焚修等,在其羽化之后又敕赐一祭坛,号封寿山大真人。第二十一代 陈至霖(字钟乾,号毓坤) (1854—1936?)朱至和、刘至融。陈毓坤全真龙门派第二十一代传戒律师。派名明霦,律名至霦,字钟乾,号毓坤,又号玉峰子。清文宗咸丰四年(1854)生于河北顺天府宁河县,世居天津海滨。据道书《白云观方丈传戒谱》载:明霦幼而聪敏,秉性至孝,侍母素食,不茄晕酒。稍长,即有超凡出世之想。年二十四,投拜新城圣海宫陈圆岚真人为师,研究道妙,别具会心。厥后,赴关东干闾二山访道,遍历名山大川,屡遇异人,传授心法。光绪壬午年(1882年),高云溪方丈传戒白云观。他躬逢其盛,才冠群贤,云溪方丈因受之大法。彼时监戒大师张明治亦将所受张耕云老方丈之法,付与明霦,代传道脉。明霦道德名誉,夙为众所钦佩。光绪十年(1884年),云溪方丈复开戒坛,明霦被推任引礼大师。次年(1885年),被道众推任总理都管各执事。他不负众望,怨劳不辞,曾创修花园工程,襄办永久会务,置买田地等。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道众选任他为监戒大师,冬月,因积劳过甚,退隐宣武城南玉皇庙养病,并自署斋名“安乐洞天”。二十二年(1896),圣海宫陈师病笃,乃回新城侍奉。同年秋。高方丈又开坛传戒,任证盟大师。事后仍归本庙主持事务。他肩负重任,在各国联军入境中国时,坚定不移,誓守庙土,毅然与联军长官接洽,遂订保护居民之约。两载有余,秋毫无犯,使乡民财产转危为安,后将庙产香火余资竭力樽节,于壬寅(1902)正月在新城创办小学校,招邻里子弟入校读书,不收学费,功德无量。时直督北洋大臣袁世凯还赠以匠额:“德水滂仁一日行,道有福旌其功德。”宣统元年(1909年),任白云观监院。辛亥(1911)年又被道众推举任方丈。他阅历精深,虚怀若谷,待人治事素以慈善为怀。1912年,上书袁大总统,创立“中央道教会”。倡导各省道庙设立分会,以整顿道教清规,推广地方慈善事业,并发起国人道德思想爱国教育。1913年开启玄坛,宣演大法,得皈依弟子三百二十余人。1919年三月,开坛说戒百日,祈祷世界和平,庆祝欧战告终。得戒弟子432人。徐世昌颁匾“葆素涵真”。1926年,于徐世昌接洽,献白云观明版《道藏》,影印流传。1927年再次开坛受戒,三次传戒共度戒子1091人。第三次开坛传戒后,遂离观云游。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二月,陈方丈羽化归真。第二十二代王理仙(1913-1995)全真派高道,北京白云观第二十二代方丈,传戒律师。11岁时入私塾习儒业,读书六年。一兄一妹,父母劳累早逝.入道出家八年后(1943年),适逢沈阳太清宫金崇泽方丈在黑龙江双城县无量观开坛传戒,戒期一百天,他入坛受戒为“天字第一号”戒子。1989年11月10日(农历十月十三日),道教全真第一丛林——龙门祖庭北京白云观举办已中辍六十多年的传统授戒仪典。事前,1988年中国道协理事会便决议恭请王理仙道长开座为白云观第二十二代方丈。这次戒期20天,受戒弟子75人。王理仙方丈神态慈祥,细为受戒弟子说戒并发予戒牒。他成了全真道教授戒盛典的中兴者,是白云观法统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他告诫受戒弟子要“爱国爱教”、“诸恶莫作,众善奉行”。1992年3月,中国道协召开第五次代表会议,他被敦聘为名誉理事。1995年仙逝于西安八仙宫。蒋宗翰(1901-1979)字宣富,号得舒,道号清客子。浙江黄岩人,生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八月二十四日。九岁出家,1927年26岁开始闭关三年,期满赴武汉长春观受三坛大戒,得“天子第一名”。1933年开始于委羽山传戒,任委羽山大有宫方丈、律师。解放后在道观行医,1959年调入温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讲授针灸。1960年调入杭州莫干山医院工作,同年受聘浙江医科大学任副教授,参加省中医研究所科研工作和浙江省第一人民医院门诊。1962年当选为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同年升座为白云观方丈。1966年以母病乏人照顾为由,申请离京还乡,并受该县第二人民医院聘请为副院长,1979年羽化。第二十三代 傅宗天(1925-1997)师承道名傅圆天, 中国道协会长、成都市道协会长、青城山道协会长,道教全真龙门派大师。四川省简阳市九龙场人,1925年农历五月间出生于一贫苦农民家庭。父母皆信仰道教。1946年因家庭衣食艰难,且体弱多病,年及弱冠的傅圆天便投奔成都灌县水磨乡黄龙观出家,师傅张永平道长.在家时曾上过几天私塾,不过略识文字,入观学道后,始因习经而刻苦学习文化。对道教圣典《道德经》有较深研究,不仅能背诵,且能用道教义理详解全文,依旨修持。1989年11月12日至12月2日(即农历十月十五日至十一月五日),道教全真派在祖庭北京白云观举行隆重传戒受戒活动,傅圆天是这次传戒活动的主持者之一,并被授予“大师”称号。1992年3月,中国道协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会议,改选领导成员,众望所归,傅圆天被选为中国道教协会第五届理事会会长,并兼任中国道教学院院长。同时荣任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参政议政。1995年11月全真派在四川青城山举行传戒仪典,傅圆天大师被推举为青城堂方丈、第二十三代傅宗天大律师。1997年7月3日在四川青城山羽化。葛月谭道号明新,号宁静子。别号枕流道者,1854年出生于山东省邱县。1867年,葛月潭在斗姥宫出家修道。1874年拜龙门派19代律师张园璇为师。1875年,葛月潭赴北京白云观,任客堂知宾,广交天下名流,深受好评,被"能书能画更能诗,文采风流冠一时"的学者、诗人和画家。1877年,葛月潭返回沈阳,被选为太清宫监院。1914年,被龙门派诸山公推为太清宫方丈,成为龙门派第20代传戒方丈,同年七月开坛传戒,受戒300多人。葛月潭多次游历小住千山,把千山作为他的归宿。1929年,葛月潭亲自选定千山无量观聚仙台为其墓址,兴建葛公塔。1934年底,葛月潭羽化,终年80年。1935年春,其弟子将其遗体安葬在葛公塔下。王诚林道名王全林,俗名王长林,道号阴阳子。为千山五龙宫第二十四代传戒大律师。全真金山派,因受三坛大戒于傅宗天大律师,故以道名王诚林。吉林省辽源市东辽县人,1928年出生,童年因家境贫困,为了求生13岁出家为全真道士,25岁开始遍访名山大川,寻仙求道,1952年返回沈阳太清宫,1953年到千山无量观,1957年参加中国道教协会第一次代表会,1958年因形势逼迫回乡参加劳动,1979年落实党的宗教政策返回无量观,1984年受鞍山市道教协会委派主持五龙宫,先后担任沈阳市、鞍山市、吉林省辽源市、辽宁省道教协会会长,1999年当选中国道教协会副秘书长,2002年中国道教协会第三次全真派在千山五龙宫传授三坛大戒被礼请为传戒大律师。2005年当选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谢宗信北京白云观第二十三代方丈,湖北黄陂人,生于清宣统三年(辛亥)、(公元1911年),幼年出家黄陂木兰山,1951年担任国瑞庵主持,建国后担任武汉桥口“汉水医院”院长,1982年辞去院长,常住武昌长春观十方丛林,1981年担任武汉市道教协会副会长,1988年6月应加拿大安大拉省多伦多市道家太极拳社和多伦多香港蓬莱阁道观分院的邀请,同闵智亭道长代表中国道教协会前去讲学。1989年于北京白云观受方便戒,1992年3月当选中国道教协会常务副会长,1995年中国道教协会在四川青城山天师洞传授全真三坛大戒,被礼请为律坛八大师之一的证盟大师。1998年自愿退下领导岗位,被中国道教协会聘请为顾问,2000年10月15日被北京白云观礼请为第二十三代方丈。2005年春羽化于武汉长春观。岳崇岱沈阳太清宫方丈、第一届中国道协会长,道号东樵子,俗名岳云发。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生于山东省寿光县城西大化庄。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山东寿光遭灾,全家逃荒到辽宁建平县公营子,以务农为生。10岁至19岁(1898——1901年)随祖父边读书边种地。24岁前曾在建平县小东经度日。每感时世艰难,屡遭磨难,遂生脱尘绝俗之念。1912年毅然赴辽宁闾山圣清宫出家修道。曾参访东北名山宫观越两年,复返闾山圣清宫,率道众植果树,事稼穑。1920年到沈阳太清宫常住,被推选为太清宫知客,后任监院。岳崇岱力主道众自食其力,且深谙农事,曾率太清宫道众在沈阳城东张宫屯地庄子耕耘土地达14年之久。1939年曾被推选为伪满道教总会常任理事。1944年再返闾山圣清宫清修四年,后到北京白云观参访。解放前返沈阳太清宫。1958年4月岳会长被错误地打成“右派分子”,5月间离京返沈阳太清宫,同年含冤羽化。1978年中共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已为其彻底平反昭雪,恢复名誉。岳崇岱方丈一生爱国爱教、光明磊落,堪称一代杰出的全真道士,至今仍为广大道教徒所思念。吴诚真吴诚真 湖北省政协常委、湖北省道教协会会长、武汉市道教协会会长、武汉长春观住持。吴诚真是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学历,1984年3月在武汉市长春观出家,拜北京白云观第22代方丈谢宗信大师为师。2009年11月15日,武汉长春观住持吴诚真大师正式升座为方丈,成为中国道教历史上首位女方丈。这在1800余年的道教历史中也绝无仅有。武当山现任掌门?
肖品和,道号:清慧。系武当三丰派第十四代传人。现任湖北省襄樊市真武山道观主持,十堰市武术协会副主席,武当山武术协会副主席,武当山精武学校校长。
清慧道长(肖品和)出生于武术之乡湖南东安县,自幼习武,深得东安地方拳真传,先后到湖南南岳,新化练习散打武术,艺承百家。一九九二年组团参加武当第二届功理功法研讨会,第一次到武当,受武当博大道教武术文化的影响,决心皈依武当。于九三年在丹江口体委的邀请下到武当山创办精武学校,后归宗武当,拜武当三丰派第十三代掌门人王光德(原武当山道教协会会长)为师,深得武当功夫真传.在清慧道长的领导下,武当山精武学校取得了许多优异的成绩:
一九九九年十月十八日,在首届中国武当拳国际联谊大会武术散手擂台赛中荣获二金、五银、四铜团体第一名。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九日,在江西省第三届武术演武大赛中荣获七金、五银、一铜。
二○○○年四月八日,在首届武当山武术擂台争霸赛荣获四金、二银、三铜团体第一名。
二○○一年,在第二届武当山武术擂台争霸赛荣获团体第一名。
二○○一年,在第二届中国武当拳国际联谊大会中荣获武术套路团体第一名。
清慧道长(肖品和)创办武当山精武学校,以继承武当道家功夫,传承三丰绝世神功为己任,办学授徒,打破了内家功夫不外传的传统,提出了“以道显武,以武弘道”的新思路
崂山探花郎是神话故事吗?
不是
《崂山探花郎》原名《崂山道士外传》,是由青岛三冠影视传媒有限公司出品,王文杰执导,保剑锋、刘玥霏、 黄一飞、郑逸桐等主演的古装电视剧。
本剧讲述了由保剑锋饰演的崂山太清宫华凌道长与宫中权贵、地方恶绅之间斗智斗勇的故事中的故事。
有多大概率能穿过去?
答案是肯定的,概率恒等于0!因为:
首先,量子力学是在人类认识微观世界能力不足的情况下,仅凭人们对某些物理现象的片面理解与想像、猜测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并不是微观世界真实的写照与反映。就微观世界的运动规律而言,并不存在不确定性和概率或随机性。它们都是确定的,非随机的。量子力学就像瞎子摸象一样,把片面当全面,把群体性现象当个体现象。以至于并没有把握微观事物的本质特征,仅仅在某些条件下才成立。
其次,量子力学是因为把高速运动的微观粒子群表现的运动特性当成单个粒子的运动特性,或把一定时间段内微观粒子的表现当成特定时刻的表现。从而出现了所谓的统计规律或随机性。实际上,就像抛硬币过程中,每次抛出到落地的过程中虽然是不同的,致使硬币落地后的正反面会发生随机的变化,不抛的手法基本相同,抛的次数足够多时,出现正反面的次数会基本相同。但就每次抛硬币的过程中,硬币运动的任意特定时刻的状态是确定的和唯一的,并不遵循所谓的随机性和统计学规律。
再者,原子中的核外电子的运动轨迹虽然复杂多变,这是因为原子核本身需要由外部电子提供的反力来维持其相对稳定的空间位置与运动状态,原子核并不是固定不动或匀速运动的。因此,决定了核外电子的运动轨迹当然会十分复杂而多变。只是因为当原子所处环境中的外部电磁场和万有引力场变化不剧烈时,电子围绕原子核的运动轨迹就会遵循一定的统计规律。但就任意特点时刻而言,电子的空间位置是确定的,而非随机或云状分布的。
最后,建立量子力学的两大基础: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的解释都是不正确的。光电效应并不能证明光是具有与其频率成正比动能与运量的光子。因为频率高到一定程度后的光并不能产生光电效应,如X射线,r射线。这就与光为粒子的假设相矛盾了。也证明用光子解释光电效应是行不通的。康普顿效应也不能证明X射线是具有粒子性的。因为,如果X射线具有粒子性,必定会与比电子体积或截面积大得多的原子核相互碰撞,也应该会与原子中的内层电子相互碰撞,不可能只与金属原子中最外层的电子相互碰撞。那样的话,反射的X射线就应该不仅仅为单一频率成分,而是应该至少有三类:内层电子和原子核反射出来的X射线的频率基本上与入射的X射线频率相近;外层电子反射的X射线的频率会明显低于入射X射对。
黑体辐射也不能证明能量子的存在,因为物质除了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组成外,并不存在所谓的能量子。黑体辐射只是物体几乎不存在反射,其辐射仅为物质热运动过程中产生的电磁辐射。与常规电磁辐射并无二致。其产生的机理就是分子热运动过程中,因原子中的外部电子与原子核的运动不同步,从而导致原子存在电偶极矩,且其电偶极矩的大小与方向是在不断变化的,因此,处于热运动过程中的原子就成了时变电偶极矩的电偶极子了,自然就会产生与电偶极矩变化频率相同的电磁辐射了。也就是黑体辐射中的不同频率的电磁辐射是由不同热运动频率的原子产生的电偶极子场,由于原子的热运动频率是随机的但类似正态分布,从而产生的电磁辐射的强度与频率的关系也就类似于正态分布了。同时,强度峰值对应的频率与黑体的温度存在正相关性。
有兴趣进一步了解量子力学的错误及温度的本质的朋友们可查阅本人的以下文章
以上就是崂山道士外传分集剧情的详细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