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剧情 正文

尼尔机械纪元遗言剧情

大英博物馆都珍藏了哪些中国瑰宝?几乎都能见到中国文物。外国博物馆中那些精美绝伦、数量庞大的中国文物,中国文物因为战争、盗掘、走私等不法途径流失海外,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海外博物馆。...

本篇文章主要介绍尼尔机械纪元遗言剧情,以及和尼尔机械纪元遗言剧情相关的内容!

尼尔机械纪元遗言剧情,大英博物馆都珍藏了哪些中国瑰宝?

中国的历史悠久,堪称历史大国,但中国却不是一个文物大国。据国家文物局统计,上世纪末,中国每60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而日本平均14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西欧的德国和荷兰每1.6万人就拥有一座博物馆,法国平均1万人就拥有一座博物馆。

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中,几乎都能见到中国文物。在47个国家的218家博物馆中,藏有的中国文物就多达167万余件,而民间私人收藏的中国文物数量是博物馆收藏数量的10倍之多。这些文物几乎涵盖了所有的文物种类,包括青铜器、陶瓷器、漆器、玉器、雕塑、书画、典藏等各类珍品。外国博物馆中那些精美绝伦、数量庞大的中国文物,总是令世界各地的人们感到震撼。

清朝晚期以来,东、西方的列强们趁着满清国力衰微,凭借自己的船坚炮利数度炸开大清国的大门。他们在中国的土地上,到处烧杀抢掠,数以万计的珍贵文物也不可避免地遭遇了大洗劫。百余年来,中国文物因为战争、盗掘、走私等不法途径流失海外,藏于公、私博物馆或私人收藏者手中的总数就高达1700万余件,是北京故宫博物院现藏文物总量的9倍,令人触目惊心。这些流失海外的文物中,不乏精品和孤品。

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海外博物馆,是位于英国伦敦的大英博物馆。1923年,大英博物馆建立。从建馆之初内科医生汉斯.斯隆捐赠的71000件私人藏品开始,到今天大英博物馆已拥有藏品800多万件。这些藏品涵盖了西亚、埃及、希腊罗马、印度、中国等国家。其中的中国文物多达23000余件,公开展示的只占其中的十分之一,囊括了中国文物的所有类别,从远古石器、商周青铜器,到魏晋石佛经卷、宋元书画、明清瓷器,跨越了整个中国历史。

被称为中国美术史上的开卷之图的《女史箴图》,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是目前世界上尚能见到的中国最早的专业绘画作品之一。《女史箴图》原是清宫旧藏,曾是乾隆皇帝的最爱。乾隆皇帝在这幅画作上留下了37枚收藏印章。乾隆去世后,《女史箴图》一直被收藏于北京紫禁城建福宫花园的静怡轩中。慈禧太后时期,该画被移到了京西颐和园。

庚子国变,八国联军攻入北京。驻扎在颐和园的英军第一孟加拉骑兵团的克拉伦斯.约翰逊上尉趁乱将《女史箴图》盗走,然而后来他的家人却辩称这幅画是一位被克拉伦斯.约翰逊救过的贵妇所相赠,并非偷盗。1902年,克拉伦斯.约翰逊回到英国,他并没有意识到这幅画的价值。他把《女史箴图》拿到大英博物馆,原本是为了给画轴上的翡翠套环估价。但是大英博物馆的绘画部的管理员西德尼.考尔文认出了这幅画的价值,并以25英镑的价格将其买下。至此,《女史箴图》入藏大英博物馆至今。

《女史箴图》由东晋的顾恺之所创作,原作已遗失。今传世的有两幅临摹本,一本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专家认为是南宋的临摹本,艺术性相对较差;另一本艺术性较强,更能体现顾恺之画风与《女史箴图》原貌,专家认为可能为唐人摹本,就是大英博物馆这件。

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占据了京西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英法联军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掠,被掠夺的文物数量粗略统计约有150万余件,上至中国先秦时期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后来,英国军队首领额尔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下令烧毁圆明园。3500名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如今,那些被掠夺的圆明园文物中,有李思训《青绿山水图》、巨然《茂林叠嶂图》、李公麟《华岩变相图》、范宽《携琴访友图》等一些稀世珍品收藏于大英博物馆。

中国的大门被列强用枪炮打开之后,一些所谓的外国“学者”和“探险家”纷纷来到中国,打着“文化考察”、“地理探险”的幌子,四处搜刮掠夺中国的文化瑰宝。他们甚至在没有得到中国政府允许的情况下,深入中国西北地区,对那里的石窟、壁画和古文化遗址进行的肆意盗窃和非法挖掘。

甘肃敦煌的莫高窟,被誉为“中国时代的百科全书”,然而莫高窟的文物在十九世纪末大量流失海外。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一个自称是“探险家”的英国人斯坦因来到甘肃敦煌,从一个乌鲁木齐的维族商人萨希伯克那里得知莫高窟有藏经洞。斯坦因来到莫高窟以自己是玄奘法师的崇拜者为由,骗取守护藏经洞的道士王圆箓的信赖,并以500两银子的价钱“买”走了藏经洞中的大量文物,包括经卷8082卷、木版印刷20卷以及其他文物共29箱9000件。

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斯坦因再次来到敦煌莫高窟,又一次从王圆箓手中购得5大箱、600多卷佛经等文物。此后,敦煌莫高窟藏经洞中的文物遭到其他列强的进一步的抢劫,被掠走的全是敦煌遗书的精华部分。据统计,敦煌莫高窟被盗文物中,敦煌遗书与绘画约12000至15000余件收藏于大英博物馆。

在大英博物馆专门陈列中国文物的33号展厅中央的墙上,有一副高4米,宽3.9米的巨幅壁画,这就是有名的《三菩萨壁画》。这幅壁画源自中国的河北省行唐县清凉寺,该寺院建于金大定二十三年(公元1183年),是佛教信众往返山西五台山朝圣途中重要的一站。这幅壁画是明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五台山寺院委派僧人到清凉寺绘制的,后来分别于明正统二年(公元1437年)、明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重新修葺过。

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英国人温伯格来到清凉寺。当时的清凉寺已经荒废,存有三座大殿,《三菩萨壁画》就绘制在第二座大殿内大型坐佛雕塑后方。精美的壁画让温伯格爱不释手,便想花钱从当地村民手中购得,但是却遭到了村民的拒绝。后来温伯格买通了当地的地方官,以极低的价格购得此壁画。由于壁画过大不便运输,温伯格便将壁画分割为12块运回英国。后来,英国的收藏家乔治•尤摩弗帕勒斯购入此壁画,并于1927年把它捐赠给大英博物馆。抗日战争时期,河北行唐县的清凉寺毁于战火。如今收藏在大英博物馆的《三菩萨壁画》,是清凉寺唯一存世的遗物。

在大英博物馆专门陈列中国文物的33号展厅的楼梯间,矗立着一尊高达六米的白石阿弥陀佛立像。中国历史上,白石造像以河北省曲阳县最为著名,这尊造于隋开皇五年(公元585年)的巨大佛造像也不例外,它就是来自于河北省曲阳县韩崔村的崇光寺。

民国四年(公元1925年),大文物贩子卢芹斋把河北曲阳崇光寺的这尊重约2吨的巨大佛像切割成3段,盗运到海外,至今佛像身上的切割痕迹仍然清晰可见。1935年,在英国伦敦举办的中国艺术世界博览会上,这尊白石阿弥陀佛立像以卢芹斋私人藏品的身份出现,引起轰动。

展览会结束后,卢芹斋通过当时的中国驻伦敦公使郭泰祺向英国方面表示,自己本着慈善的精神愿意将这尊白石阿弥陀佛立像捐赠给大英博物馆。同时,他还要求在捐赠佛像之后的介绍辞中写明“提供者:卢芹斋公司”。但这要求遭到了英方的拒绝,英方认为将古董商公司名称列入有失体统。几经周折之后,最终确定介绍辞内容为“卢芹斋先生赠送给中华民国政府,后由中华民国政府于1938年转赠大英博物馆,以纪念1935-1936年伦敦中国艺术世界博览会”。

卢芹斋

卢芹斋是欧美各大博物馆的捐赠大户,中国流失于海外的文物中,约有一半是经过卢芹斋的手售出的,其中以唐太宗昭陵六骏中的“飒露紫”和““拳毛騧”最为著名。1938年,卢芹斋代表中国政府向大英博物馆捐赠的隋代白石阿弥陀佛像,至今依然是大英博物馆中的珍藏至宝。

在大英博物馆深处有一个震撼人心的95号展厅,这是大英博物馆为大维德基金会常设的展厅,专门用来陈列斐西瓦乐·大维德收藏的中国陶瓷器。在这个布置考究的展厅内,摆满了各式各样最为珍贵精美的中国瓷器,一排排一列列,令人叹为观止。

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中国瓷器收藏家,大维德青年时期就与中国瓷器结下缘分,并为之奉献了毕生的热情。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出身于犹太富商之家的斐西瓦乐·大维德来到当时的北平,这里曾是清王朝的京都,清廷倒台之后大量的宫廷文物就流散于此。大维德在这里收获了规模惊人的瓷器收藏,包括1700多件中国瓷器和一卷清宫御制古玩图。这些自晋代到清代的瓷器中,有大量的明清宫廷精品、传世珐琅彩瓷器和极为稀有的汝窑瓷器。大维德收藏的中国瓷器丰富程度,仅次于北京故宫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

青花,中国瓷器的杰出代表。元代景德镇成功烧制了独步本朝、影响后世的青花瓷器,而这一结论的断定,离不开一对著名的“大维德花瓶”。 在这对花瓶出现之前,青花瓷一直被认为是明初的发明。对这对花瓶的断代和真伪的研究,改写了中国瓷器的历史。

上世纪二十年代,北京的琉璃厂出现了一对罕见的青花云龙象耳瓶,这对瓷瓶原供奉于北京智化寺,后来被旅英华裔古玩商吴贲熙获得,这次出现在琉璃厂就是为了寻找买主。根据瓷瓶上的铭文可知,这是元代至正年间,一个叫张文进的人为全家祈福而施舍于道观的供器。不过,当时这对青花象耳瓶被琉璃厂的众多行家认为是赝品,“元代无青花” 似乎是当时的共识。几经波折,这对象耳瓶最后被英国的中国古陶瓷收藏家大维德爵士买下。

后来这对青花瓷瓶经过瓷器专家的研究比对,被认定为“至正型”元青花。这一研究发现,使得元青花瓷器成为公认的事实,并将青花瓷器的鼎盛时期提前了一个朝代。这对元至正十一年款景德镇窑青花云龙纹象耳大瓶成为鉴定元代青花的“标准器”,其上的装饰纹样也成为了专家学者们鉴定元代青花瓷的最佳参考和依据。这对花瓶是现存最重要的青花瓷样品之一,也很可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瓷瓶。因为其是大维德的私人藏品,也被称为“大维德花瓶”。

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由著名文物收藏家张伯驹之父张镇芳创办的盐业银行准备出售溥仪于1924年抵押在银行的清室珍宝。当时已有两位买家与银行沟通此事,但遭到人身威胁之后,被迫放弃。大维德决定冒险购入这批宝物,与盐业银行经过一年多的谈判,最终购得这批珍宝中的40多件清宫旧藏精品。

这40多件精品中,大部分为宋代名窑瓷器,其中官窑、哥窑的瓷器就有近20件,而且很多上面还有乾隆皇帝御题诗。除了瓷器外,这批清宫旧藏还包括了一些漆器精品。随后,这批精品瓷器在英国中国文物收藏界引起了轰动,大维德也因此获得英国收藏界的认同,从此进入了英国中国文物收藏的核心群体。

在大维德的收藏品中,他最为骄傲的部分是宋代官窑瓷器,除了从盐业银行购买的那部分清宫旧藏的精品外,他收藏的汝窑瓷器也特别值得一提。长期流行的说法是存世的北宋汝窑瓷器仅有67件,是官窑瓷器系统中传世最少的一个品种。台北故宫博物院有21件,北京故宫博物院有19件。而大维德就收藏了12件,其中包括了乾隆御题汝窑碗、刻花鱼纹洗、葵口盏托、三足奁式炉、水仙盆、浅碟、瓶等各种器型。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看,大维德收藏的汝窑瓷器仅次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汝窑收藏。

大维德在中国期间,广泛地与北京、上海等地的古玩商、收藏家及相关人士结交,从他们那里购买了大量不亚于清宫旧藏的精品文物。据记载,大维德曾一次就从上海张仲英开办的专营明清官窑瓷器的“聚珍斋”购买了3万银元的物品。唐代画家韩干创作的《照夜白图》,就是大维德从上海古董商那里购得。大收藏家张伯驹得知此画要卖往国外时,急忙给当时主政北平的宋哲元去信,谈到这张画的价值,希望他过问此事,不要使之流落国外,可惜为时已晚。

1952年,大维德将全部的收藏捐出,成立了“大维德中国艺术基金会”。大维德去世之后,基金会陷入财务困境,迫不得已于2007年底关闭。两年后,大英博物馆接手了大维德的这批旷世珍藏,并为其专门新建了展厅,作永久性展出。

除了以上的精品中国文物外,大英博物馆还收藏有新石器晚期的玉面神人像、商代青铜双羊尊、西周康侯簋、秦汉漆鞘铁刃汉剑、北齐砂岩观音菩萨立像、唐代《树下说法图》、金代三彩罗汉像、明代铜铸真武像等中国文物瑰宝。

文物流失似乎轻而易举,但文物回归却道阻且长。对于一个流失文物数量巨大、流失线索难以考证、流失时间跨度长的文物资源大国来说,文物回归是一条艰辛的漫漫长路。但中国政府从未放弃流失海外的文物,始终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以坚定的决心推进文物回归。

有哪些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震撼过你?

1《大决战》三部曲

本来想用海报图的,但海报上有他的题名,怕被和谐,临时又改了一张电影截图。

大决战三部长度超过600分钟,是建党七十周年献礼片。

推荐这个系列电影的原因有三个:

1.大气磅礴的战争场面。动用13万解放军官兵跑龙套,长镜头大场面实拍,实在太过震撼!好莱坞大棚里拍出来的战争跟这个比起来就像小孩子过家家。

2.电影最值得一看的地方其实是朴素的还原了历史,共产党不再是高大全的脸谱化人物,国民党也不被塑造成反派。且从政治、经济、外交多个方面展现决战前后两党的全面斗争,辅以气势恢弘的战争场面,这才是历史战争片该有的样子。

3.震撼人心的实景拍摄!

故宫午门太和殿广场是实景拍摄

连今古奇观千龙吐水都有

毛主席登万里长城是实景

中南海都是实景!!!

无论从何种角度来说,大决战系列电影都是中国战争电影的巅峰之作!但是电影也存在着十分明显的缺点,广度有余细腻不足,片中有给解放军排长抱着56冲锋的特写,这种bug实在太难看了。

和《大决战》比起来,建党九十周年的献礼片《建党伟业》显得一文不值了。

2.《战争与和平》苏联1966版

《大决战》纵然震撼了,但跟这一部比起来,那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1966苏联版的《战争与和平》耗资5.6亿美金,历时五年!这部电影可以说是空前绝后了。

我是先看的原著,当时看完小说脑子里想的都是这样波澜壮阔的史诗小说不可能改编成电影,看完小说就找了好莱坞版本的电影来看,更加证实了我的想法。事过多年无意间发现了这部苏联版的,才知道我错了。原汁原味的还原、恰到好处的调度、大气磅礴场面,拿破仑大军滚滚而来,黯然退去,我知道这就是最好的《战争与和平》。

就是七个小时的片长太费体力。

3.《珍珠港》

其实这部电影只是背靠偷袭珍珠港的历史,更多的是艺术加工,放进来是私心所致。毕竟年少的时候更喜欢凄美的爱情,不明白历史的浪漫之处。更因为《There You'll Be》和《Tennessee》多年过去仍然会在夜深时候萦绕我心。还有田纳西的麦田,港口的落日黄昏都美到不可方物。

但是,想要通过电影去了解珍珠港事件的朋友我推荐另一部电影《虎!虎!虎!》。

4.《黑鹰坠落》

电影改编自1993年的摩加迪沙巷战,美军两架黑鹰被击落,18人阵亡,此战过后,美国主导的联合国军撤出了摩加迪沙。

这里没有《拯救大兵瑞恩》的煽情回忆,也没有《现代启示录》的痛苦反思,有的只是战争,真实而残酷的战争!

《黑鹰坠落》在我看来,是现在战争电影中最经典的作品。真实改编系列第二篇的时候就想提这一部,后来还是忍着留到了这里。

5.《孤独的幸存者》

该片根据马库斯·拉特尔的同名回忆录改编,讲述了海豹突击队的四名成员潜入阿富汗刺杀恐怖组织首领,却因为一个错误的决定而遇袭,导致突击队几乎全军覆没。

主角是红翼行动的唯一生还者,这是一部属于士兵的电影。他们放过的牧羊人通风报信告知了塔利班,小队陷入危机,前战且退。高潮的40分钟的山地树林遭遇战最后,配乐、枪炮轰鸣都被压低,只能听到心跳声、呼吸和濒死的喘息,压抑又悲壮。

6.《危机13小时》

2012年9月11日,在利比亚班加西的美国领事馆前发生一起反美示威事件,入夜后数十名武装分子冲进领事馆,示威演变为暴力冲突,最终导致包括美国大使约翰·克里斯托弗·史蒂文斯在内的四人死亡,这也是33年以来第一个被恐怖分子杀害的美国大使。

《黑鹰坠落》讲巷战,《孤独的幸存者》里是山地追击,《危机13小时》则是战地防守。

这是近年来最纯粹的一部战争电影了,爆破贝遵循事件事实的基础上玩的不亦乐乎,也是他《变形金刚》跑偏后难得的佳作。

大家平时都喜欢看书吗?

我最近读了一本《中国艺术如何影响世界》,对我触动很大。我以前画油画,后来喜欢丰子恺的画。后来看了这本书之后,决定学书法和水墨画。有一次偶然在图书馆发现这本书,中国艺术如何影响世界。书里说,毕加索、梵高、马蒂斯、莫奈、塞尚都直接或间接受到中国书画的巨大影响。传统西方油画以面表现物象,而中国书画是以线表现物象,空中的云,河中的水,本来无线,但画时也都用线去表现。近现代西方画家的作品凡有新意者,大多改面为线而从事创作,这都是学习中国书画的结果。中国画是“写”出来的,以线条为主,毕加索向张大千学中国画,用毛笔画水墨画。后创作了《阿维农少女》,被称为立体派第一幅作品,是用线造型的。

以上就是尼尔机械纪元遗言剧情的详细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收藏本站!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