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剧情 正文

扬剧僧尼下山剧情简介

古代曾经有多个皇帝对佛教进行了很严重的打击,也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三件事情的合称。为何古代统治者对佛教和道教会有如此的差别待遇,太武帝拓跋焘对北方的佛教进行驱散,唐代后期佛教大肆敛财。...

本篇文章主要介绍扬剧僧尼下山剧情简介,以及和扬剧僧尼下山剧情简介相关的内容!

扬剧僧尼下山剧情简介,为什么只听说过古时灭佛没听过灭道?

导语:佛教和道教是给中国古代影响最大的、也是最具规模的两种宗教,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在大部分的时间里,佛教的势力都大于道教,佛教的命运相比道教也有更加坎坷,我们只听说过历史上有皇帝灭佛(三武一宗),而没有听说过要灭道。

在古代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不少次的“灭佛”的事件,古代曾经有多个皇帝对佛教进行了很严重的打击,著名的比如三五灭佛,也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三件事情的合称。但是却似乎很少听说过有统治者“灭道”的说法。为何古代统治者对佛教和道教会有如此的差别待遇,背后究竟是有什么样的原因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吧。

道教可以说是古汉族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体现,其和儒家思想一起构筑了君主专制统治文化的基础。但外来的佛教就树敌众多了。

三武灭佛的事件

佛教起源印度,自东汉年间,约公元64年,在洛阳修建的中国第一所寺庙——白马寺,时至今日大约有1900多年了。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有繁盛,也有衰退。其中,在历史分别有三次大规模的灭佛事件,史称“三武灭佛”,差点让佛教在中国上灭绝。

有人会问,三次灭佛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灭佛不灭道?

三武灭佛事件跟古代三个帝王有关。这三个人因为不同的原因,对中土的佛教进行大规模的封杀和解散。

三武:

第一武——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拓跋族统一北方之后,太武帝拓跋焘对北方的佛教进行驱散,革令和尚还俗,关闭寺庙。期间,有和尚与胡人勾结叛乱,太武帝下令诛杀长安僧人。

第二武——北周武帝,周武帝励精图治,下诏,僧侣还俗,毁灭佛寺。

第三武——唐武宗,唐代后期佛教大肆敛财,占田,为了恢复民生,唐武宗下令灭佛三年,直到唐宣宗继位开始逐渐恢复。

一宗:

一宗灭佛指的就是五代第一名君主柴荣灭佛事件。

还有统治者对佛道进行同灭。这位特殊的统治者就是北周武帝宇文邕。他认为,百姓信佛,就要供养出家人,那样出家人就不会专心生产,而出家人本身没有财产,又不从事物质生产,那么就不会纳税,从而影响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一旦很多人都入了佛教,那后果将会很严重。武帝干脆佛道两教同灭。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武帝宇文邕佛道齐灭的重大事件。

三次灭佛事件的背后其实隐藏的几点原因

1、经济上,寺庙侵占田地,不用交税,不利于民生和统治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首诗直接描写了南北朝时期,寺庙占用土地,大兴土木。

在封建社会,以农业为主要经济,佛门一直处在一种不纳税、不服兵役,不服徭役的状态。 而在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和唐武宗时期,国家需要恢复民生,需要让更多老百姓有田地可耕种,国家需要收纳税收。当时僧人太多,鱼龙混杂,寺庙积财甚多,且不用缴纳税务,僧人为当时一霸,侵占田地,不劳而获,荒年还放高利贷,很多违法的人也借着出家以此躲难。佛寺扩张太大,损害国库收入。 从这经济原因上来说,三个皇帝都采取了“灭佛”。

2、军事上,僧侣不服兵役甚至谋反 佛门讲究四大皆空,所以佛门中的僧侣不需要服兵役。

而在北魏太武帝时期,为了巩固中原,全民皆兵,因为佛门不需要服兵役,很多人为了逃避纷纷躲进寺庙。起初太武帝并不反对佛教,但因僧人不守清规,在长安佛寺发现僧人和胡人盖吴起兵十万反魏。一下子让北魏太武帝大怒,下令诛杀长安僧人。次年,下令各州杀僧,毁灭佛像,禁止人民信佛。并且太武帝拓跋焘便下诏:凡是五十岁以下的僧人一律还俗服兵役。同样在北周武帝时期,僧人惠思、法秀谋反等事情,让北周武帝下令灭佛。

3、文化上,佛道相争,佛门教化不利于当时统治 北魏太武帝执政期间的宰相是崔浩,崔浩是道教中人,他善阴阳五行,深得太武帝信任。

太武帝自己信仰道教,自诩太平真君,并封寇谦之为天师。但朝野之中信仰道教者少,多数反对太武帝信道教。这让太武帝非常不舒服,加上佛门经济上,军事上也不利于国家发展于是有了灭佛之心。 在北周的时候,僧侣后朝堂议事,武帝斥责佛门不净,佛门的人竟反驳道教也不净,佛道相互挤兑揭短,武帝大怒,以此下诏,僧侣还俗,毁灭佛寺。 而唐朝本来就信奉道教,以道教定为国教,奉老子为祖先,百姓多以皇家信仰为主,佛教在此期间虽得到发展,但安史之乱后期,佛门消极避世的意识不利于国家振兴。

佛教的教化是要禁欲,要抛家弃子,还不可以生育。而对于封建农业社会来说,人口即是财富,这不利于国家人口的增加。但道教却不同,更注重人性,可以结婚生子。 所以,三个武皇帝权衡了佛道二教谁更利于统治,发现佛教不利于当时的统治于是都要灭佛打击。

“三武灭佛”在当时起到了重要的意义,恢复了农业生产,休养生息,增加了人口,扩充了军队和财政收入,巩固了国家政权。其中以北周武帝的灭佛举措最为成功,他把占到全国十分之一人口的僧人转化为农民与士兵,为国力的增强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后来北周成功灭掉北齐,继承了北周遗产的隋也顺利的灭掉了陈,完成了统一大业。

灭佛而不灭道的原因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道教毕竟是中国本土宗教。是在古代中国鬼神崇拜观念上,以黄,老道家思想为理论依据,承袭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演化而来的,道教适应封建君主专制政权需求的能力明显要比外来的佛教更强。

道教可以说是古汉族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体现,其和儒家思想一起构筑了君主专制统治文化的基础。但外来的佛教就树敌众多了。比如北魏太武帝时期道教的忠实信徒崔浩,其就大力支持了皇帝打压佛教发展道教。还有一部分就是像韩愈这样的厌恶佛教的儒家士大夫。

可以说,排外性质的佛道之争一直在发生。两者都在相互改进,吸收彼此的一些教义,从而更加符合君主统治的利益需求,因为那样才能受到支持,最终获利的还是世俗统治阶级。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佛教所谓的入世和道教的避世思想。可以很明显的发现,道教的教义更偏向于自我的修行,也就是自我的得道成仙。而佛教是宣传弃世,但实际上很多时候却发展成为大量参与经济和政治活动的实体。那么很不好意思了,宗教与政治和经济掺杂在一起是中国政治绝对不能忍受的,不可能容忍教俗合一政体的出现,更何况还是外来宗教。北宋的皇帝们喜欢给自己加上什么道君的称谓,但很明显只是精神层面上的一种体现,对世俗统治的利益没什么改变。

寺院经济是个很重要的体现,佛寺不光有大量达官贵人的香火钱,还占用了大量农田,凭借着免税特权耕作农林产品,有的时候还能使用官府分配给他们的仆役,这种情况下大规模的寺院经济会严重威胁小农阶层的生存利益,因为他们的产品市场竞争力变弱了,号称以农为本的中国自然不会任由其发展。如果是在战争时期,大量的青年人口逃兵役,躲进佛寺,又是对国家后备军事资源和土地劳作人口的一大损失。

另外就是部分大量的佛教贵金属雕塑和佛寺的建立对国家经济的浪费太严重了。如果是国家此时贵重金属短缺甚至造成货币发行量不够,那么这些大兴土木,华丽昂贵的佛教建筑和雕塑成为统治者怒火的出气筒也就不足为奇了。

最后一个原因就是佛教的原教旨了。尽管经过大量的中国化的契合,但佛教的一些思想还是和传统的忠君思想格格不入的。比如儒家提倡忠君至孝,但佛教一味提倡今生来世,轮回转世之说,对现世是淡漠消极之情绪,自然会让后者反感。道教和儒家思想明显和中国传统文化更加接近,所以更容易契合统治者。

佛教的教化是要禁欲,要抛家弃子,还不可以生育。而对于封建农业社会来说,人口即是财富,这不利于国家人口的增加。但道教却不同,更注重人性,可以结婚生子。 所以,三个武皇帝权衡了佛道二教谁更利于统治,发现佛教不利于当时统治的统治者进行了灭佛。

去阳朔玩有哪些推荐?

如果乘高铁到阳朔旅游那是非常方便,用4日3夜的时间游阳朔和兴坪已经足够。

建议将行程的重点放在阳朔兴坪镇。

阳朔高铁站实际位置就座落在兴坪镇上。 正对高铁站的右侧,有专门前往阳朔和兴坪的专线巴士,往阳朔车程约40分钟,票价20元,兴坪的票价5元,约10来分钟车程。

阳朔

阳朔的景点非常多,这里主要介绍的是那些主要出名的自然景点。

遇龙河是游阳朔必到之地,遇龙河是漓江在阳朔境内最长的一条支流,全长43.5公里,流域面积158.47平方公里,流经阳朔县的金宝、葡萄、白沙、阳朔、高田等5个乡镇、20多个村庄,人称“小漓江”。

由于遇龙河景区禁止汽车驶入,可以在景区附近租用电动单车进行游玩,租车费用每天50元,也可以乘坐竹筏游遇龙河。

一天时间基本上可以将阳朔月亮山十里画廊这几个景点走完,当晚就住在阳朔,晚上到西街逛逛,凑凑热闹,感受一下那儿的气氛,买些土特产和手信之类的。

第二天到汽车站乘坐专线车往兴坪,票价十元。提醒一下:不要乘搭外面那些非法营运的车辆,以保安全。

兴坪古镇

发源于桂林北部的漓江,自北向南贯穿整个从桂林市区,然后缓缓地流经阳朔,而游漓江的整个精华段就阳朔县兴坪镇这一段里。

早在三国吴甘露元年(公元265年),即已为熙平县治,管辖阳朔一带,隋代开皇十年(公元590年)废熙平县改置阳朔县,兴坪遂为阳朔县所辖。

黄布倒影

兴坪镇最著名的景点。关于黄布倒影的由来倒是有好几种说法,其一是说江底黄沙沉积,像块大大的黄布铺在河床上,所以叫“黄布倒影”;其二是说透过清澈的江水,可以看见江底有一块米黄色的大石板,就像一块崭新的黄布;其三是说黄色的山壁倒映在水中,好似一匹染过的黄布。不论是什么成因,都为黄布倒影的美丽增添了一丝传奇色彩。

黄布倒影是漓江精华中的精华,也是20元人民币的背面景色,游人到此,通常会拿出一张20元的人民币与其合影,滩边岸上有当年设计20元人民币时的取景处,照相的效果与纸币水印对比,一摸一样。 遇上天气好的时候,水面十分平静,山的倒影清晰地印在水面上,翠竹摇曳,这唯美的画面,谁不陶醉?

漓江第一湾

漓江之水,在阳朔东北部距25公里处的兴坪镇绕了一个大弯,这个大弯颇像一只马蹄的形状,亦被誉为"漓江第一湾"。 要欣赏到"漓江第一湾"这一壮丽的自然风光,要花点气力,兴坪镇漓江的西岸,一座名为相公山的顶峰就是最佳观赏地。 登顶远眺;黄布滩至九马画山两景点间群峰矗立漓江两岸,清澈的江水缓缓蜿蜒流淌其中。 “江水绕一湾,游船水上漂。”一幅山如水画般典雅的全景图,收于眼底,美不胜收。

这里的日出、云海迷倒了众多的摄影发烧友,他们远道而来守候山上,就是为了能够拍下日出的壮丽一刻,变幻、翻滚的云海。 从相公山景区售票处登至山顶,耗时约25分钟,门票有点儿贵,价格为每人60元。 如果要观看日出,建议在景区附近村庄招民宿住下,便于次日早起。

兴坪古镇

依山傍水的兴坪镇,还有一保存尚好的老街,粉墙乌瓦,石板小巷,行走其中,仍能感受老街长长,古巷深深的意趣。

依山傍水的兴坪镇,还有一保存尚好的老街,粉墙乌瓦,石板小巷,行走其中,仍能感受老街长长,古巷深深的意趣。

穿过这条长长、且宁静的老街是榕潭古渡码头,边上仍见到横倒在石基上的大石条,石条上浮雕着龙凤这便是古渡口的六角亭遗址。

清澈的漓江显现眼前,如镜的水面清晰地印着远处的群山倒影,清晨,笼罩的水汽慢慢散去,犹如仙境。而到了傍晚时分,几叶渔舟穿梭不停,又是另一种神奇、迷人的绝色。

秀丽的古镇风光,吸引了众多学生前来进行写生。清晨的河堤,一字型排坐写生的学生,成了古镇一道新的靓丽风景线。

河堤下,这位舞弄着鱼鹰的老人正准备以它招揽游客。堤上堤下,一静一动,各不相扰,奏响了古镇和谐的晨曲。兴坪素以山水秀丽、景甲天下而著称,是中国旅游名县阳朔县的旅游重镇。 镇内不仅有九马画山、螺蛳山、莲花岩、天水寨、灵宝阁等八大景区,还有让人叹为观止的明代建筑腾蛟庵等。

经过一千七百三十多年沧桑变化,坐拥甲天下的风光,水墨漓江最精华部分的兴坪镇,以其丰厚底蕴的文化,奇特的自然风光散出梦幻般的迷人光彩,吸引着八方的游人。

花二天时间逗留在兴坪古镇上进行游玩,而且多数的景点都是免费,无论徒步、摄影、骑行爱好者都会乐而忘返。

兴坪镇各个景点之间的距离相距不远,最便捷的旅行方式就是租借电动电车,费用也是每天50元。

去过的朋友可以告知一下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事项吗?

今年九月底去的,池州高铁站旁有直接到景区的车,50元来回。到柯村买票转车到景区大门,车票含在50里面,10/00左右到的,先去祗园寺报到。出来后去找住宿的地方。住在了上禅堂附近,下午去了地藏禅寺,拜了月身宝殿,一路等上百岁宫,从祗园寺后面下山,第二天早上换了住宿的地方到民宿居之林。早起先去化城寺,10点左右乘车 (里面的车也是免费,不能走回头路,走回头路按距离收费。)到凤凰松,徒步上山,途中有拜经台等名寺,登上花台,过栈道到天台。下午四点钟乘坐缆车下山。出口处有景区的车回住宿的地方。第二天早上,再次拜月身宝殿,过上禅堂。收拾行李到大愿景区,拜99米高地藏菩萨圣像,在柯村附近吃午饭,做车回池州,从池州做高铁回合肥。晚上合肥坐车到郑州,开启家乡之旅。

国内有没有比较适合自驾的地方?

经典还是要因人而异,每个人感兴趣的点不一样,有人喜欢山,有人喜欢湖,有人喜欢海...要说极致美景,国内首推新疆、西藏、四川、贵州,本人重点推荐新疆,横穿天山的独库公路,依昭公路都非常美,这一路开过来,雪山、湖泊、草甸、沙漠、峡谷,基本都可以一饱眼福,大呼过瘾了,当然新疆交通成本较高,很多人对时间、对费用是有顾虑的,另外带小小孩去新疆自驾还是比较折腾,因为新疆太大了,一个地方离一个地方都比较远,路上限速也比较多;所以第二个推荐的自驾区域是浙江,线路就太多了,本人就在上海,十几年间,浙江自驾了无数次,浙江近几年的乡村振兴也是搞的特别好,很多原汁原味的乡村被挖掘出来,而且配套比较齐全,路况也非常好,各种特色的酒店和民宿让你挑花眼,尤其节假日去,还免去了堵车和景区人满为患的尴尬,重点推荐浙江的临安、桐庐,绍兴,宁波、丽水等,以后逐个给大家分享,今天先发几张新疆自驾游的照片,希望对旅游们有帮助!

普陀山九华山五台山和峨眉山?

四大佛教名山我去过三座,分别是九华山、普陀山、五台山,峨眉山还没有机会去,我爸妈去过,听他们说也是非常殊胜的。

先来谈谈我对几座山的感受吧。

九华山呢是地藏王菩萨的道场,我去过三四次吧,进入九华地界呢,你就会感受到那种富丽堂皇的感觉,因为地藏王菩萨就是掌管财富的嘛,我们钱财都是来自于土地,所以很多人去九华山烧香求财的比较多,当然本人不太主张以这种目的去九华山烧香的,但是确实有很多人开着豪车去,当老板的去烧香非常多。九华山呢建议天热的时候去比较好,因为你要是开车呢,天雨路滑,特别是下雪天会比较危险,我有一次就是下雪天开着车去的,吓出半条命去。当然,你如果是要去看九华山雪景呢,那么冬天去也是非常美的,从高处往下看,云雾缭绕,下面的村镇都是被遮住了,风景非常美的。

当然,你去九华山看景是一个目的,当然还是要去拜佛的,毕竟是佛教圣地。几个景点可以重点去一下,一个肉身菩萨殿,因为是里面是地藏王菩萨的肉身之地,当然里面一半是不开放的,要进去观看就要看缘分了。另外一个是百岁宫、化城寺、祇园寺、甘露寺等都是古寺,都可以去。

接下来说说普陀山,普陀山是观音菩萨的道场,因为普陀山临海,景致和九华山就不一样了,当然普陀山也有山,虽然不高,不能和九华山比,但是普陀山气候宜人,夏天去呢可以享受徐徐海风,进山呢当然要度海了,要坐渡轮。普陀山呢当然是拜观音了,求子、求姻缘的比较多,当然也可以求健康发财,菩萨都会满众生愿的,也是非常灵验的。

有三座寺庙一定要去的,那就是普济禅寺(前寺)、法雨禅寺(后寺)、慧济禅寺(佛顶山寺),并称为普陀山三大禅寺。

然后呢就是南海观音,非常壮观和殊胜的。还有一个是紫竹林。无论是旅游还是参佛都是很好的去处,山上还可以买到当地特色观音饼,很好吃,有各种口味。

最后,再聊聊五台山吧,五台山呢我是最晚去的。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离我这里比较远了,交通也不是十分方便,去的话没有直接的高铁或者飞机,要转长途汽车,似乎还要转两次。反正去一次五台山挺辛苦的,但是也是非常值得的。因为五台山是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杂糅在一起的一个佛教圣地,你在这里可以看到藏传佛教的喇嘛,也可以看到汉传佛教的僧人,非常奇特。

五台山的寺庙的风格也是迥异的,藏传佛教的寺庙风格就非常多,不是一种,当然也有汉传佛教的风格,而且历史也是非常悠久,记得最早都要到唐朝时期,也有可能有历史更久远的。寺庙基本上还保留以前的风格,有些建筑都是比较破损了,一打听才知道这些建筑历史都是非常久的,直到现在都没怎么翻新过,所以,很有纪念价值。

五台山嘛,当然要去五座台咯,当然你要去的话最好是包车去,不然一天跑不下来。我十月份去的时候台上已经下雪了,非常冷,车开上去的时候非常险,就在悬崖边上开,没有点胆量劝你不要做,下面就是云海,雾蒙蒙的,什么都看不见,但是总觉得心惊胆战,能见度不足50米,也不知道司机怎么认的路,据说都是老司机了,所以能够安全的上去,基本上五个台跑下来一天就过去。

然后就是要去拜拜五爷庙,五爷据说就是文殊菩萨化身,许愿也是非常灵验的,这里应该就是五台山香火最旺的寺庙了,拜佛的当然一定要去五爷庙,求财、求智慧非常灵验,当然去求智慧更好啦。

每个佛教圣地都有各自的特色,就看你喜欢什么了,关键是你去的心态,是去玩,看山还是看海,还是礼佛。

北魏太武帝灭佛是佛道之争还是其他原因造成的?

武帝灭佛和佛道相争其实关系并不大。

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佛教占了太多的社会资源,这才是最主要的原因。还有当时佛教的思想和儒家正统思想有相违背的地方。

在中国古代包括现在从来没有任何宗教,可以凌驾于世俗统治阶级之上的,这是中国的历史传统。

出现了这种凌驾于统治阶级上层的情况,出现以后,毁灭是在所难免的。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武一宗”灭佛事件的第一桩:太武灭佛。

北魏的拓跋鲜卑对于佛教也是很接收的,认为佛教可以帮助他们的统治老百姓,造成一种思想上的统一,而当时儒学主要是汉人士族,对于鲜卑军事新贵来讲,要找一个思想来维持相互对抗。

所以大批鲜卑贵族信佛教!而此时的佛教也因为要接触世俗的东西,变得有一点离谱起来。

为了镇压卢水胡人盖吴的起义,拓跋焘进入关中,当时关中的寺庙很多。

一些将官便入佛寺游逛,长安的僧人因与官宦贵族接触很多,献殷勤成了习惯,僧人们立马请他们到寺庙里喝酒。

僧人本该谨守戒律,并且不拜俗,即所谓“不拜父母,不拜帝王”。

而这些东游西荡的将官们竟意外发现那里堆放着弓箭刀枪、盔甲盾牌等物件。回来后就到拓跋焘面前去报告,本就为反叛而头痛的拓跋焘听说后,勃然大怒道:

“这些东西非佛门之用,他们必是私下勾结盖吴,想要做乱!”

他当即命令有司捉拿相关人员,并且抄检佛寺的财产,结果也颇为惊人:

佛寺中不仅私藏了武器,还藏有许多酿酒的器具,以及附近州郡的牧守和富人寄存的财物,达到数以万计;

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僧人的住处还搜出了好多间密室,里面藏匿了年轻的妇女,供僧人淫乐。

大怒的拓跋焘颁布法令,宣布佛教为邪教,焚毁所有的佛像和佛经,凡是涉及藏匿武器或奸淫妇女的僧人,一律活埋,其余僧人则罚为奴隶。

不仅在长安一地实行法令,拓跋焘又传诏到国都平城,命留守的太子拓跋晃在各地依样行事,禁止佛教的传播。

一时间,北方各地佛寺被夷为平地,大量佛经也消逝在烈火之中,僧人们更是死的死,逃的逃,惨状为数百年来所罕见。

其实此次灭佛是很多原因组成,这个事情只是一个导火索而已

灭佛一共是有三个原因。

1,当时的佛寺和佛教的人员占有大量的田地和寺院僧人是不上缴税收的,甚至不进行生产劳动。

当时南北战争不断,灾荒也不断人口也减少,战争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财力。

2,拓跋焘的头号谋臣崔浩笃信道教,对于外来的佛教的学说很厌恶,常常在拓跋焘面前诋毁佛教,说佛教虚妄之极,危害世人,应当取缔。

加上道教的寇谦之,吸取了佛教的思想和理论,建立了一套新的学说,并将其整理成经书,献给拓跋焘,宣称这是神仙所授。

拓跋焘很是信仰,并采用寇谦之经书中的一句话:“辅佐北方太平真君”,来了个新年号“太平真君”

3,佛教在比如后赵、前秦、后秦等,其君主与贵族都十分崇尚,后秦更是奉佛教为国教。

但是随着这些所谓的五胡慢慢的汉化后,以后对于佛教的“不拜父母,不拜帝王,不入世俗”和儒家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有了违和了。

作为儒家在中国统治阶级中的地位,那是牢不可破的,这些造成了佛教不进行改革的话,只有被灭

这和佛道相争其实关系并不大!

北周武帝也禁佛

北魏太武帝灭佛,不过持续了七八年,佛教便仆而复兴,比之前更为繁盛。

佛教培养僧侣、修建佛寺,与世俗政权争夺土地与人力资源,僧尼违律犯戒、干政乱法,佛事耗费大量金钱,都对社会发展形成了巨大的阻力。

佛教可以说已成了北朝的严重的社会问题

北周武帝是个儒生并不信佛!

周武帝与前任鲜卑统治者不同,他推崇儒家思想,相信的是治国平天下的那一套,当然不能容忍佛教损耗资源、危害社会。

武帝也是个很有作为并有理想的统治者,他解放官奴、简化礼仪、重组府兵,就是尽一切可能扩大国家的财源与兵源来进行统一战争。

他发动了三教的几次大辩论,最后的结果是把佛教和道教一起给禁了。

但是北周和北魏禁佛不太一样

北周禁佛并没杀僧人和破坏寺庙,并且把道教一起禁了

但是禁佛道后设立信道观,让有学识的高僧进入和有学识的道士加上大儒们,在儒家思想的基础上,会通三教,以达到儒道佛相融合的境界。

这与梁武帝的“三教同源”学说不同,周武帝的三教合一,是要以儒家学说为核心,以其他宗教学术为补充

让佛教进一步本土化,充分的为统治阶级服务!

而唐武宗李炎灭佛的会昌法难,那真的因为崇拜道士的道家占了主导地位,因为唐朝的国教本来就是道教。

但是也是因为经济上的原因为主,因为当时灭佛所得之物很是丰富,造钱所用的铜不缺了!

这只不过是打着兴道教幌子,占了佛教的钱财而已

后周世宗也打着贯彻以儒教为主的统治政策的口号,下诏禁止:

私自出家,订立严苛的出家条件,并规定必须在国家公认的戒坛受戒

不许创建寺院或兰若,违反的僧尼,课以严刑;

未受敕额的寺院,一律废毁;

民间的佛像、铜器,限五十日内交由官司铸钱,如果私藏五斤以上的,一律处死。

……

其灭佛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占有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并不是因为道教。

综上所述

所谓的灭佛不是因为思想上的斗争,主要是占领了社会资源太多了,每次灭佛都是因为要需要这些资源为战争经济服务,还有思想上的本土化。

每一个文章都是我的原创,视力有残, 文内如果有错字,请见谅!

以上就是扬剧僧尼下山剧情简介的详细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收藏本站!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 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