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剧情 正文

医院检查剧情无码番号

我们不妨以斯大林格勒战役参战主力第6集团军的作战序列。集团军群就是由两个以上集团军组成的战略级兵团”通常由2至4个野战集团军、1个坦克集团军和最高统帅部的预备兵团组成。...

本篇文章主要介绍医院检查剧情无码番号,以及和医院检查剧情无码番号相关的内容!

医院检查剧情无码番号,常说的集团军和集团军群又是怎样的存在?

二战德军的军衔体系和勋章制度确实让人懵圈,实在是过于复杂了,但是在军队编制上,德军却是非常的简洁直观,作为中欧国家,其编制体系还得算是“欧美风”。我们不妨以斯大林格勒战役参战主力第6集团军的作战序列,来说明一下德军当时的编制细节,在1942年5月“蓝色计划”发起时,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隶属于包克元帅的“B集团军群”。

(第6集团军司令)

那就先说“集团军群”,顾名思义,集团军群就是由两个以上集团军组成的战略级兵团,它是二战德军最高等级的作战单位,通常在一个战区或一个战略方向上展开,担负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军事任务。在具体的编成中,“集团军群”通常由2至4个野战集团军、1个坦克集团军和最高统帅部的预备兵团组成,一般还有一个航空队配合作战,总司令多为陆军元帅衔(战争后期才偶有大将衔)。

比如包克元帅的“B集团军群”,当时就下辖霍特的第4装甲集团军、魏克斯的第2集团军和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本来执行“蓝色计划”在苏德战场西南方向作战的应该是“南方集团军群”,也就是巴巴罗萨计划开始时的三个集团军群之一,但由于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赖歇瑙元帅意外身亡,而小胡子又一时没有特别信任的重将可以托付,遂人为地将该集团军群一拆为二。

(第4装甲集团军司令)

这就是李斯特元帅的“A集团军群”(辖两个野战集团军)和包克元帅的“B集团军群”,如果不分拆的话,恐怕将是战争史上最大的集团军群。虽然进攻目标有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两个地区,但是从后面战争进程来看,仍然是集中指挥最为有利,当然,也有可能是五个集团军的兵力(还有仆从国军队的几个集团军)超过了原来的“集团军群”规模,遂有分拆之举,这个咱也不敢说也不敢问了。

李斯特元帅的“A集团军群”由空军第4航空队负责支援,包克元帅的“B集团军群”由顿河地区航空队提供空中支持,从集团军的编成数量、总司令军衔(集团军一般只称为司令)和配属空军来看,这两个集团军群还是非常标准的配置,因为这个时期的德军还算是比较正规的,仍然保有战略主动权。补充一点,战役进行期间,两位陆军元帅均遭解职,而以克莱斯特和魏克斯暂代。

(后成立的顿河集团军群总司令)

然后再说“集团军”,它是若干军级部队所组成的、能够在战场上独当一面的战役兵团,并且属于“诸兵种合成部队”,也就是说,野战集团军可以下辖步兵军、装甲军、山地军等多兵种军级单位,这个是没有绝对定式的,完全视战场和部队情况而定。集团军一般下辖3个军9到10个师左右,由于德军编制较大兵员充实,所以早期集团军兵力多在15万人以上。

作为南线作战的主力部队,精锐的第6集团军居然下辖第8步兵军、第11步兵军、第51步兵军和第14装甲军四个军级单位,共计20多个师以及庞大的集团军直属部队,高峰时兵力突破了24万人。一方面是该集团军得到了临时加强,另一方面,第6集团军的前身“第10集团军”原本就是德军最精锐的突击力量,属于底子就好的部队。

(后任中央集团军群总司令克鲁格)

集团军之下都是我们熟悉的通用编制:军、师、团、营、连、排、班等,在战争前期,德军的步兵连编制比较“丰满”,拥有三个步兵排、反坦克组和补给及军需单位,所以连队人数达到了201人(军官和士官23人,士兵178人)。如此造成了德军的营、团、师的兵员数量逐级增大,一个步兵师可达到17200人,那么以一个军辖3师计,可知德军的军级、集团军、集团军群的官兵数量。

不过到了战争后期,随着德军节节败退和大量损失,从基层连队开始兵员就不足了,其后果就是上级作战单位也逐级兵员减少,集团军、集团军群的编制充实度严重下降,而小胡子为了虚张声势,也开始乱授集团军、集团军群的番号。举个例子,在苏德战争爆发之初,德军南方、北方和中央集团军群总共才辖有7个野战集团军和4个装甲集群(后来的装甲集团军),而截止投降之前,德国人已经搞出来33个集团军的番号。

(党卫装甲集团军司令)

至于集团军群的番号,在二战爆发的波兰战役时,德军只有南方、北方两个集团军群司令部,而在战争期间随着战场形势的变化,先后组建了19个以上的“集团军群”司令部,到后期集团军群的兵力肯定达不到标准了,并且其中若干番号是重复的,要根据具体时期加以区分,既有南方北方、也有英文字母排序的“A集团军群”,更有“维斯瓦集团军群”等以地域命名的番号。

之所以称为欧美风,是因为美英盟军的编制也跟德军类似,在师、军级作战单位之上,也是编成了更大的战役战略兵团,即集团军和集团军群,比如巴顿是第3集团军司令,而蒙哥马利则是“第12集团军群”总司令。

(第5装甲集团军司令)

用两个字证明你当过兵?

人生最美是军旅,军旅最难忘的可能就是新兵生活了,所以要我用两个证明的话,第一个字就是“到”另一个字是“到”。因为刚到部队班长教我第一件事就是服从。所以每天喊我名字就要用最大的声音喊到。这个到字也是一直伴着我军旅生涯(因为每天都会点名),同时告诉我面对问题只有是和不是。没有其他的回答,这也让我明白遇到困难要学会克服。这个是就行了,上级交代的任务要坚决完成。

69式40㎜火箭筒为何时至今日还在我军服役?

40火箭筒只是发射筒口径为40mm,而它发射的,却是超口径的85毫米火箭弹。在200米距离内,直射威力足以摧毁大多数主战坦克的侧装甲,能正面击毁所有的装甲车辆、以及二代主战坦克的正面装甲。

“40火”是我军步兵手中的“大炮”!

自从朝鲜战争我军首次运用缴获国民党军的美式“巴祖卡”火箭筒,打掉第一辆美军坦克以后,我军的步兵就对这款武器爱不释手。我军擅长的是近战,敢于刺刀见红。但是再英勇的步兵,遇上了装甲坚厚的坦克,总会力不从心。而可以在200米内摧毁坦克的火箭筒这种武器的出现,使步兵终于拥有了可与坦克一搏的能力,这对于擅长近战歼敌的解放军步兵来说,简直就是为自己量身定做的。

1956年第一型仿苏的56式40火箭筒装备部队,一直就是我军步兵连队的重要反坦克支援火力。

1969年,56式40火箭筒改进为69式,因为性能优良、好用,服役时间长达50余年。

但是,如今40火似乎正在退出现役,让火力更强且不占编制的08式单兵火箭筒、以及更大威力的98式120火箭筒取代了。因为从近两年官方军媒播出过的报道来看,已经很久没看见过这种火箭筒了。

69式40火箭筒有哪些过人之处?

我军的69式40火,实际是前苏联制“RPG-7”火箭筒的中国仿制版。

它的过人之处就是:武器重量轻、操作简单、可靠性高、携行方便,可配用多种型号弹种,使用灵活,用途广泛,火箭弹性能好、打得准、威力大。

从轻便与携行性上讲,40火是超过120火箭筒的。40火曾经在我军步兵连队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也在战争行动中,立下过无数次赫赫战功。

1979年边境自卫还击战中,伴随我军步兵班排攻击前进的40火箭筒手们,用40火摧毁敌军的碉堡、坑道、掩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受到了参战部队的高度赞赏。

举个典型战例:

在攻打同登“法国炮台”战斗中,163师班长蒋荣伟,在战斗中连续发射了10枚69式火箭弹,摧毁了敌炮台的9个火力点,立下一等功。

而在自卫还击与后来长达近十年的两山轮战期间,40火箭筒更打出了数不胜数的辉煌战绩。

40火在步兵连队里的编制。

一般情况下,每个步兵班都配备有一个火箭筒2人小组,

1,射手配手枪,一具40火箭发射器、背三枚火箭弹。

2,副射手配自动步枪、四个弹匣,再背负三至五枚火箭弹。

40火箭筒与班用轻机枪,就是我军步兵班的攻坚与突击火力核心。在上世纪70~80年代,我军北方部队要承担“反敌坦克集群突击”任务,有些部队甚至出现过一个步兵班配2具40火箭筒的加强编制。

如上图,曾经计划取代40火的,是这种不占编制,一次性使用的89式火箭筒,毎个步枪手都可以在战时加背一具,打完就扔。

而如今更轻便的单兵火箭筒也早已装备到步兵班,如下图。

下图,120火箭筒威力大,但是重量也大,一发火箭弹更是重达6-7公斤以上,曾经计划作为营、连一级支援火力,并没有下到步兵班。如今,主要装备步兵连火力排,而合成营一级已经有更大威力的支援武器。

69式40火箭筒配备的弹种简介。

40火箭筒实际上是一个前装的无后坐力炮,发射超口径火箭增程破甲弹、穿甲弹、高爆杀伤榴弹、燃烧弹等,火箭弹重量在2~3公斤。下面列举几种:

高爆反坦克榴弹。

用于反人员和反坦克的战斗。当中包含1,500块预制碎片,杀伤散半径达20米。

高爆燃烧榴弹。

这是专为山地丛林作战环境设计的弹种,内装900颗钢珠和2000-3000颗粒状燃烧剂,爆炸杀伤半径超过15米。

钢珠杀伤弹。

1988年定型。用杀伤敌有生目标。该弹着地后通过反抛装置跳到1~1.5m高,火箭弹在空中爆炸,弹内装800颗钢珠,密集杀伤半径达20m,威力相当于105-122毫米榴弹炮,射程1500m。

这种火箭弹的装备,使得步兵分队拥有了较远距离的火力打击能力,装备部队后深受欢迎。

40-Ⅲ型火箭弹。

1988年定型装备,它是采用了双锥变壁厚的药型罩技术,火箭弹的质量、初速及最大速度与40-I火箭弹相同,射表不变,但是威力提高到180mm/65°,可以正面击穿T72坦克,侧面击毁M1A1坦克,90年代以后,部队主要装备的,基本都是40-Ⅲ型火箭弹。

此外,40火也可以发射照明弹等特种弹药。照明弹—配备迷你降落伞,有效照明范围有600米,以及1,500米二种。

下图,69式40火箭筒示意图。

40火这种武器,因为皮实、轻便、好用,被誉为“游击战神器“。我军将把它逐渐退役了,但是在中亚、中东、非洲等地,仍然很受欢迎。

美军在越南被打的最惨的部队是哪一支?

越南战争期间,美国海军陆战队(USMC)第三海军陆战师(3rd Marine Division)。

“越南战争”是美国海军陆战队(USMC)经历的、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也是越南战争期间美军伤亡人数最多的部队。根据美军的“轮换政策”,越南战争期间,在越南服役的美国海军陆战队人数比第二次世界大战还要多。

据战后统计,越战期间美国海军陆战队员共有294000人,其中阵亡14836人,受伤51392人,死亡率在美军中最高,占其总人数的5%;而美国陆军才2.7%(陆军约1407000人,死亡38179人)。

越南战争期间,美军死亡总人数为58152,其中陆军38179人,海军陆战队14836人,海军2556人,空军2580人。美国海军陆战队死亡率占总死亡人数的25.5%,陆军65.6%,海军4.4%,空军4.4%。

而伤亡最惨重的当属美国海军陆战队(USMC)第三海军陆战师,共有6869人阵亡,其中包括指挥官布鲁诺·亚瑟·霍赫穆特(Bruno Arthur Hochmuth)少将。1967年11月14日,第三海军陆战师指挥官霍赫穆特将军与四名海军陆战队以及南越军队助手,乘坐的一架UH-1E休伊直升机发生爆炸坠毁在Huế(顺化市)西北5英里处。

霍赫穆特也是第一位在越战中阵亡的美国将军,虽然早在7月6日另一位美空军少将威廉·约瑟夫·克鲁姆(William Joseph Crumm)先身亡,但克鲁姆是在南海上空因为两架B-52轰炸机在空中相撞而导致的。

由于第三海军陆战师在越战期间表现出色,被授予Presidential Unit Citation (PUC)“总统集体嘉奖”。

美第三海军陆战师在越南战争中历时最长,最血腥的战斗之一“Khe Sanh”(溪山)之战。

“溪山之战”始于1968年1月21日,并于1968年4月8日左右结束。该战是美国海军陆战队在越战期间历时最长,最残酷,最有争议的一次战役。美军主要参战部队就是第三海军陆战师约6000人。

1962年,美军一个高度机密、多功能作战的特种部队“越南军事援助司令部–研究和观察小组”(MACV-SOG)在位于越南北部和南部之间的非军事区(DMZ)以南,距离9号公路老挝边界11公里处“Khe Sanh”(溪山)建立了作战基地。

美国驻越南军事援助司令部司令威廉·威斯特摩兰将军认为,该基地可以以阻止敌军从老挝渗透,并且可以侦察监测并收集关于“胡志明小道”的情报。1966年,威斯特摩兰将军考虑提升溪山基地的战略地位,下令美国海军陆战队在靠近特种部队基地附近建立一个作战基地,基地主力为第三海军陆战师。

第三海军陆战师的3000名海军陆战队员驻守作战基地,另外3000名海军陆战队士兵驻守在基地周围附近的4个山头。

1967年秋,作为“春节攻势”行动的一部分,北越人民军(PAVN)开始在“Khe Sanh”(溪山)附近地区展开一系列行动,一些小规模流血事件持续不断。美军开始担心,溪山作战基地将成为北越人民军攻击的目标。

1968年1月21日00:30,北越人民军(PAVN)开始对美军溪山基地展开大规模炮击,弹幕击中了该基地存放的主弹药堆,摧毁了90%的火炮和迫击炮弹。随后,北越人民军(PAVN)在发起主攻之前设法占领战略高地。同时,北越人民军暴风雨般的炮弹持续不断的轰炸,迫使美海军陆战队员不得不反复修筑防御工事。

1968年2月,“春节攻势”开始在整个越南南部展开,围绕美军作战基地的战斗也愈演愈烈。2月7日,美特种部队撤离营地,前往溪山市区。而美军无法通过地面向海军陆战队运送补给,只能通过C-130空投物资。

2月29日,北越第304师试图占领基地,但损失惨重。美海军陆战队约翰·P·拉尼根(John P. Lanigan)上校率领第三海军陆战师第3陆战团2营和3营加强溪山基地的防御。

围困战到了3月初,“春节攻势”战役也进行得相当激烈。美军利用空中优势不断重击北越人民军,美情报部门注意到北越人民军开始从溪山附近撤退,但炮击仍在继续。

战斗持续到4月,天气已经好转,美军开始发起“飞马行动”。美国陆军向溪山发起猛烈攻击,不久,溪山基地围困解除。

1968年6月19日,围困解除不久,美军决定放弃溪山基地。在北越军队猛烈的炮击中,海军陆战队试图尽可能多的撤离一些剩余的物资。7月5日溪山基地正式关闭之前,小规模的战斗仍在继续。海军陆战队仍驻守在689号山附近坚持战斗到7月11日,直到他们最终撤出,战斗才最终结束。

随后,北越人民军宣布取得了溪山战役的最后胜利。

楚云飞黄埔军校毕业的?

首先强调下,这是一个虚构的历史人物。艺术来源于生活,但是又高于生活。因此,不要把小说或者电视剧,当做真实的历史。根据小说的描述呢,楚云飞是山西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五期。抗战期间,他已经是晋绥军的一个团长,佩上校军衔,麾下有四五千官兵。抗战中,这个团屡屡痛击日伪军,立下了赫赫战功。抗战结束后,他来到了陆军大学进修。随后,在邱清泉的邀请下,他来到了第5军担任少将师长。淮海战役中,这个师灰飞烟灭,他本人呢也身负重伤,昏迷不醒。来到台湾以后,他担任过金门防卫司令部的副司令长官,佩中将军衔。

再讲讲黄埔军校第五期,1926年上半年这一期的学生陆续入校,11月这些学生通过考试转为正式生。据统计,这一期的学生有3000多人,分为步兵/炮兵/工兵/政治/经理这五科。这一期出了许多名人,例如:许光达 张宗逊 宋时轮 杨至成 陶铸 谭希林 郭汝瑰 陈克非 廖运周 ......由于北伐战争和国共决裂的因素,据统计,只有不到2500人毕业。至于毕业生,许多人参加了红军,许多人留在了中央军中,也有许多人去了地方军队,也有许多人回到了老家,或者转行,退出了军界。我就主要介绍下前六期的毕业生吧,毕竟这几期最有名。

胡宗南

1毕业后,来到早期的黄埔军校教导团,后来的北伐军第一军,乃至更晚的第十一师之类的部队。这些部队是蒋介石最核心的队伍,也就是中央军嫡系部队。蒋介石重视黄埔生,这些黄埔生通常也乐意进入这类部队。毕竟,如果足够忠诚,又有能力,绝对不愁升迁和好的待遇。到了抗战爆发前,胡宗南已经升任军长,宋希濂 李延年 李玉堂 关麟征 郑洞国 等人已经升任师长。

范汉杰

2毕业后,进入北伐军第二军,第三军,第四军这样的部队,至于李宗仁的第七军,唐生智的第八军这类的部队,不欢迎黄埔生,黄埔生一般也进不去,也不愿意去。到了抗战爆发前后,第二军已经被黄埔生同化为中央军的嫡系部队,第三军也成了中央军的旁系部队。至于第四军的范汉杰,后来离开了粤军,来到了第一军,担任副军长。

郭汝瑰

3地方军阀派出一些人,来到黄埔军校学习,毕业后又回去了。 例如唐生明,他是湘军大佬唐生智的弟弟,是黄埔四期毕业生,后来回到了唐生智的部队。1930年,他已经在哥哥的部队里担任了副军长。还有郭汝瑰,他是川军大佬郭汝栋的堂弟,毕业于第五期,后来回到了川军,在堂哥麾下担任营长。傅秉勋,是川军郭汝栋的部下,毕业于第五期,后来回到川军担任过团长。

杜聿明

4曾经有一批黄埔生被派往北方,去国民军中任职。其目的是为了深化北伐军和国民军之间的合作关系,联合起来一起打北洋军阀。例如杜聿明在国民二军担任过副营长,徐向前也在国民二军担任过参谋,刘志丹也在国民军冯玉祥部工作过。不过,这些人大多回到了南方。少数人则留在了北方,在西北军的队伍里沉浮。

林彪

5许多黄埔生被分配到了叶挺独立团,或者亲近中共的部队,例如林彪 王尔琢 许继慎 周士第等人。后来,这些人参加了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黄麻暴动之类的革命活动,许多人成为红军的创始人,也是红军的高级将领。

王竣

6有些黄埔生在中央军或者中央军的旁系部队,混的不如意,或者受到地方军阀的招揽,或者参加了红军又离开,想回到国军的队伍中去,来到地方军队工作。例如黄子琪,在北伐军第二军担任过连长,后来参加了秋收起义。脱离红军以后,投靠了新桂系,担任过广西省保安司令部政训处主任。王竣来到了杨虎城的部队,后来升任旅长。

刘志丹

以上就是黄埔生毕业后的主要轨迹,总结下就是:进入中央军嫡系部队 // 进入中央军旁系 // 地方军阀派人来学习,毕业后归队 // 部分黄埔生来到西北军工作 //来到亲共的部队,后来创建红军 //被动来到地方派系,或者投靠地方派系// 脱掉军装,去经商或者读书或者种地之类.............

陈赓

分析下楚云飞的轨迹,无非是:1作为山西人,恋家,毕业后回到了老家,被晋绥军吸收。2进入军校前已经是阎锡山的部下,毕业后回到了老部队工作。3在中央军或者旁系惹事了或者待不下去,投靠晋绥军或者被晋绥军招揽。4被派往山西,以团结阎锡山一起抗击北洋军阀......个人呢,更倾向于,他是阎锡山派往广州学习的。毕竟,那么多黄埔生,主动来到地方派系工作的,实在太少。何况,是楚云飞这么优秀的人。

插个题外话,黄埔四期毕业生张钟麟,毕业后一直在中央军里任职,官至第一师某团的上校团长。这个师,八个团长,六个人是黄埔前三期的,两个人是第四期的。一个是他,一个是刘超寰。张团长因为杀了老婆,被判刑,抗战爆发前后,被释放了出来。据说,是戴罪立功吧。回到老家关中以后,他一直郁郁寡欢。想回到老部队,但是老师长胡宗南一直不表态。这时,学长王竣已经在杨虎城麾下当了旅长。他写信邀请张学弟去自己的部队担任副旅长。但是呢,张钟麟看不上陕军,没有同意。后来,他投靠了中央军的王耀武,成为了第74军的一个团长。

希特勒为什么会选择保卢斯来担任强大的第6集团军司令官呢?

保卢斯也是个苦命的娃,如果不是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被俘,他的下一个职务将是“最高统帅部作战局长” ,这意味着可以跻身纳粹德军的最高战争决策层,而不用再承受东线炮火连天或者冰天雪地之苦。

(约德尔上将)

根据最新解密的史料证明,因为反对希特勒解除总参谋长哈尔德的职务,时任最高统帅部作战局长约德尔将军已不受待见,希特勒甚至拒绝与之同桌就餐,并准备在1943年1月底解除他的职务调保卢斯回来继任,“遗憾”的是,陆军元帅保卢斯已经不可能再为他效劳了。

苏德战场上德军“南方集团军群”编成内的第6集团军,是一支装备精良战功卓著的部队,也是纳粹发动二战的急先锋。1939年波兰战役时的番号为第10集团军,司令官赖歇瑙中将;在法国战役中隶属于“B集团军群”,下辖2个装甲师和14个步兵师,晋升上将的赖歇瑙指挥番号更改为第6集团军这支部队,横扫荷兰和比利时防线,战役指挥的表现极为出色,灵活并且果断,战后论功行赏赖歇瑙擢升陆军元帅。

(第6集团军原司令赖歇瑙)

赖歇瑙是德国国防军中最坚定的纳粹支持者之一,国防军内部人尽皆知,他也由此成为希特勒的宠将,1938年差一点点就成为德国陆军总司令,只是由于国防军高层的集体反对而作罢。从波兰战役到法国战役,他和第6集团军一直在龙德施泰特的指挥下作战,算是后者的老部下,而保卢斯从1939年9月1日进攻波兰开始,就担任赖歇瑙集团军的少将参谋长,1940年5月调升陆军副总参谋长,是《巴巴罗萨计划》的主要制订人,大战前夜再次调回第6集团军担任参谋长,此时已晋升中将军衔。

苏德战争爆发后,赖歇瑙和保卢斯的第六集团军仍然在龙德施泰特元帅的指挥之下投入战斗,并在基辅战役中大破苏军,战役期间,狂热效忠于希特勒的赖歇瑙对所属部队下达了《军队在东战场的行动》这一命令,在命令中要求官兵“无情地根除敌人的阴谋和暴行,彻底肃清布尔什维克思想”,其实就是下令大规模屠杀苏军政工干部。

这种暴行是国防军其他将领们尤其反感的,但充分说明了赖歇瑙的政治立场和成为希特勒爱将的原因。

(保卢斯)

1941年11月30日,赖歇瑙接替龙德施泰特成为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因为后者拒绝执行希特勒的命令,在罗斯托夫战役中擅自撤退。赖歇瑙升职之前推荐自己的参谋长保卢斯接任第六集团军司令一职,毕竟这两人在一起搭档期间非常顺手,从西欧到东线的合作甚为愉快,不可否认的是,保卢斯的确是名优秀的参谋军官,对于赖歇瑙的提名希特勒当然照准。

于是保卢斯1942年元旦成为精锐的第6集团军司令,同日晋升上将,并随后在哈尔科夫战役中大败苏军的反攻,确立了自己的地位。12天后,赖歇瑙病死。

(斯大林格勒的德军)

当然,前任赖歇瑙的推荐只是一个方面,从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保卢斯调配兵力的过程来看,他几乎不折不扣地执行了希特勒的命令,包括第6集团军被合围的时间段,如果他坚决主动向北突围,是很有可能与曼施坦因的解围部队“顿河集团军”会师并摆脱困境的,然而他再次忠实地执行了希特勒的命令:“德国士兵进攻到哪里,就要守住哪里”,坐失破围良机,也断送了德军在南线最精锐的骨干部队,彻底丧失了战略进攻能力。

因此,对希特勒的“忠诚”是保卢斯得以执掌第6集团军的另外一个主因。

(赖歇瑙元帅)

希特勒很不喜欢最高统帅部和总参谋部由独立性很强的将军来领导,而是希望由他完全可以信任、并且永远都服从于他的人担任这些职位,最高统帅部长官凯特尔当然符合这一标准,但参谋总长哈尔德由于在夏季攻势中屡屡“犯上直谏”,终于被忍无可忍的希特勒解除了职务,不久还遭到盖世太保的逮捕关进集中营;然后就轮到了最高统帅部作战局长约德尔,从继任人选是保卢斯这一层来看,作为元首信任和打算重用的少壮派将领,希特勒同意由保卢斯出任集团军司令也有历练的因素。

所以第三个原因就是,让一直从事参谋工作的保卢斯具备军事主官的履历,从而方便希特勒将其提拔到战争指导核心团队当中,比如用非常年轻的蔡茨勒将军继任总参谋长的事实,就证明了希特勒内心的想法,他已经极度不信任和讨厌国防军原有的高层班底。

然而他忽略了参谋军官优柔寡断的缺点,保卢斯毕竟不是经验丰富的赖歇瑙,并且最终葬送了第6集团军。

(保卢斯上将)

即便是保卢斯被俘后,德军还曾试图派出一营伞兵和特种部队前往苏军控制区域营救,这一阴谋因苏军内务部队及时转移俘虏而挫败,可见希特勒对这位将军的重视程度。

更由于保卢斯在苏联享受的优待和战后在纽伦堡出庭作证,让许多德国人视其为叛徒,尤其是有亲属在斯大林格勒战死的德国人都在诅咒保卢斯,指责他自己苟且偷生,却未能拯救装备精良的30万大军,这个罪名一直伴随他到生命结束,时间已是1957年2月1日。

以上就是医院检查剧情无码番号的详细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收藏本站!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