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剧情番号迅雷磁力,奥匈帝国是怎样消亡的?
要知道奥匈帝国是怎样消亡的,那么我们有必要先回顾一下奥匈帝国是如何诞生的,因为事实上奥匈帝国从一诞生其实就潜伏下了导致日后消亡的种子。奥匈帝国是在1867年由奥地利帝国改组而来的,那么奥地利帝国是如何诞生的呢?又是什么原因导致奥地利帝国改组为奥匈帝国呢?今天的奥地利是中欧的一个内陆国,国土面积83878平方公里,人口在875万左右。奥地利和邻国德国一样是以日耳曼人为主体民族、以德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事实上在历史上奥地利本身就是德意志的一部分。中世纪的德意志更多的是一种文化和地理上的概念,而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政治实体——在当时的德意志境内分布着大大小小的诸侯国,而奥地利只是其中之一。奥地利这个名字最早见诸历史记录是在公元996年,是当时的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巴本堡王朝统治下的边疆领地。1156年在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奥地利边疆领地的基础上建立了奥地利公国。1192年统治奥地利公国的巴本堡王朝又获得了施蒂利亚公国。1246年奥地利的腓特烈二世死后巴本堡王朝绝嗣,奥地利遂落入波希米亚的普热米斯尔·奥托卡二世之手,但奥托卡二世在1278年的边疆领之战中败于德意志的鲁道夫一世手下,出自哈布斯堡家族的鲁道夫一世就此成为奥地利的新统治者,从此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为止奥地利一直受哈布斯堡家族统治。
哈布斯堡家族不仅成为了奥地利的统治者,后来还被选举成为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不过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这一头衔更多只具有象征性意义,因为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各诸侯国处于实际上的独立状态,哈布斯堡家族能实际控制还是自己赖以起家的奥地利。在此后的二百年间奥地利逐步吞并了斯提里亚、蒂罗尔等地,使国土面积增加了三倍,成为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境内首屈一指的大邦国。1806年称雄欧陆的法兰西皇帝拿破仑勒令奥地利君主弗朗茨二世于8月6日放弃其兼任的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尊号,仅保留奥地利帝国皇帝称号,德意志历史上的第一帝国就此灭亡,从此德意志诸邦连名义上的共主也不复存在,成为彻底独立的主体。在放弃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尊号后哈布斯堡家族开始专心经营自家的奥地利帝国——和历史上其他帝国所不同的是奥地利帝国并不是一个金戈铁马驰骋沙场打出来的帝国,奥地利皇室哈布斯堡家族有一句格言“让别人去打仗;快乐的奥地利人喜欢结婚”。奥地利通过政治联姻的手段建立起了一个囊括现在的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北意大利、罗马尼亚的特兰西瓦尼亚和波兰的加利西亚等广大地区在内的国土面积约6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120万的庞大帝国。
时光流转到19世纪后半期德意志形成了普鲁士和奥地利双雄争霸的格局:奥地利的优势在于疆域辽阔、人口众多,然而奥地利国内民族成分极其复杂并缺乏足够的凝聚力维系,内耗极其严重。普鲁士则抓住工业革命带来的历史性机遇成为德意志诸邦中工业生产能力和军事实力最强大的。与此同时夹在二者之间的诸多德意志小邦则试图缔造一个政治经济体系的德意志共主邦联。1864年普鲁士拉拢奥地利以收复德意志失地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为名对丹麦作战,以此争取德意志诸国的好感,获得师出有名的大义名分。接着又在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两地的分割问题上刻意制造同奥地利的矛盾,与此同时稳住西部的法国,拉拢德意志诸小邦以及渴望从奥地利手中收复失地的意大利撒丁王国。在普奥战争中普鲁士展示了高昂的士气和先进的技术:普鲁士在火力、后勤运输以及情报传递等各方面无不优于奥地利,最终战争以普鲁士的胜利告终。然而正当普军上下打算趁胜追击直入维也纳时普鲁士宰相俾斯麦在审时度势后坚决阻止了这一行为,因为他知道同样图谋欧陆霸权的法国不会坐视德意志的统一,如果奥地利被彻底击败,也许普鲁士的下一个目标就是法国。为了避免法国的干涉,俾斯麦当机立断决定将奥地利从德意志排挤出去,然后建立一个以普鲁士为主导的不含奥地利在内的德意志国家。尽管这样做看似是放弃了唾手可得的东西,但俾斯麦就是这样的人——绝不允许所谓的胜利果实干扰到自己的通盘计划。1871年又取得普法战争胜利的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巴黎凡尔赛宫的镜厅加冕为德意志第二帝国皇帝,由此形成了以普鲁士为核心的将奥地利排挤在外的德意志国家。
在奥地利帝国的扩张过程中其国内出现了比较尖锐的民族问题:奥地利本来是德意志民族的一个分支,然而通过政治联姻将中欧大量斯拉夫人国家合并到奥地利皇室的统治之下。1859年在撒丁王国发起的意大利统一战争中奥地利被从意大利北部的伦巴第地区逐出。七年后奥地利又被普鲁士打败,从而被迫放弃对德意志诸邦的领导权。在被排挤出德意志邦联后奥地利转而同境内的第二大民族匈牙利人大臣妥协——奥匈帝国这一二元制帝国由此诞生:奥地利皇帝和总理兼任奥匈帝国皇帝和总理,在军事、财政、外交三大权力的执行上由位于维也纳的帝国政府控制,除此之外在其它方面构成帝国的两大主体奥地利和匈牙利则保持高度的自治,彼此互不干涉。由奥地利帝国改组而来的奥匈帝国在国土面积上位居欧洲第三,仅次于俄罗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人口同样位居欧洲第三,仅次于俄罗斯帝国和德意志帝国;机械仪器制造业和钢铁军火工业的发达程度位居世界第四,仅次于德国、英国和美国之后;资源总储备量和所能动员的总兵力位居欧洲第四,仅次于俄国、德国和法国;农产品种类和原油产量则超过了拥有精致农业的法国和以粮食出口为导向的俄罗斯,位居全欧之冠;奥匈帝国的斯柯达兵工厂生产的重炮武器雄踞世界第一。正因为奥匈帝国的领土、人口、农业、工业、军事等各领域的实力使其被视为是与英、法、德、俄并列的欧洲五大列强。截至1913年奥匈帝国的工业产值已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4.4%,环顾当时世界其他七大列强的工业产值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数据比例分别为:美国35.8%、德国15.7%、英国13.6%、法国6.1%、沙俄8.2%、意大利2.4%、日本2.0%,奥匈帝国得以跻身为仅次于美、德、英、法、俄的世界第六大工业国。奥匈帝国不只是工业产值规模可观,其经济发展速度也是较为耀眼的:从1870年到1913年奥匈帝国人均生产率每年约提高1.45%,而同一时期其他欧洲列强的同类数据分别为:英国1.00%、法国1.06%、德国1.51%,一时间奥匈帝国成为欧洲仅次于德国的又一个高速增长的新兴经济体。从1854年到1879年奥地利地区的铁路网延长了7952千米,匈牙利地区的铁路网延长了5839千米。从1879年到1900年奥匈帝国又新建了25000千米铁路。
一战前奥匈帝国拥有62个奥地利步兵团、40个匈牙利步兵团、4个波斯尼亚-黑塞哥维纳步兵团、28个战地猎兵营、1个波黑战地猎兵营、4个蒂罗尔猎兵团、42个野战加农炮团、14个野战榴弹炮师、11个乘骑炮兵师、14个重榴弹炮师、11个山地炮兵团、6个要塞炮兵团、10个独立要塞守备炮兵营、41个骑兵团。奥匈帝国还拥有相当数量的海军:1911年6月24日奥匈帝国下水的“联合力量”号无畏舰——这是当时世界海军强国竞相建造的威力巨大的新式战舰。奥匈帝国的同级无畏舰有4艘,都在2年内下水。奥匈帝国在舰船上安装了马可尼无线电、防空炮和鱼雷发射管。1859年捷克人阿尔诺在捷克西部城市创建了一个机械工厂,1868年这个工厂被奥地利一个名叫斯柯达的伯爵买去,次年该工厂被命名为斯柯达工厂。除生产民用产品之外这家工厂还大量生产猎枪、机关枪和大炮战车等等,因此成为奥地利最著名的军事工厂之一。斯柯达兵工厂生产的大口径火炮和装甲车辆在当时可谓是独树一帜。斯柯达兵工厂最大的厂房设在捷克西部的工业重镇比尔森和维尔兹姆,一共有十万人为其工作。斯柯达兵工厂生产的重炮武器之先进被公认为世界之最。凭借欧洲第三的庞大人口基数使奥匈帝国可动员的兵源数量雄厚:一战爆发后奥匈帝国在经过初期动员后的军队规模达到了230万人,而在整个一战期间奥匈帝国累计动员了900万人。早在1911年奥匈帝国的武器设计师库克•博斯丁就设计出将装甲车和履带式拖拉机合二为一的坦克雏形,然而这一设计超出了当时奥匈帝国的工业承载能力,最终未能应用于实战,直到1916年9月15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索姆河战役中英军率先使用了这种新式武器。
然而这个看似强大的帝国也有致命的缺陷——那就是尖锐的国内民族问题:其实这点早在奥匈帝国诞生之初就表现得极为明显。奥匈帝国的诞生本身就是其前身奥地利帝国民族矛盾发展的产物,尽管随着奥地利帝国改组成为二元制结构的奥匈帝国使匈牙利这个帝国境内第二大民族的地位得到了提升,但帝国境内还有很多斯拉夫系的民族,他们的人口数量加起来超过了奥地利人和匈牙利人的总和,但却处于政治上无权的地位。在当时的奥匈帝国日耳曼人占其总人口的23%、匈牙利人占21%、捷克人12%、波兰人占11%、乌克兰人占8%、罗马尼亚人占5%、克罗地亚人占7%、斯洛伐克人占3%、塞尔维亚人占6%、斯洛文尼亚人占3%、意大利人占3%。尖锐复杂的民族问题使看似强大的奥匈帝国不仅难以形成合力,甚至从一开始就潜伏着分裂接替的风险。19世纪晚期在奥匈帝国南部的巴尔干半岛上希腊、阿尔巴尼亚、黑山、塞尔维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国纷纷摆脱原宗主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统治而独立。对这一幕奥匈帝国其实是不愿看到的,尤其是其中的塞尔维亚更是被奥匈帝国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因为塞尔维亚一直试图建立一个统一的南部斯拉夫民族的国家,而这实际上是在鼓励奥匈帝国境内的斯拉夫民族争取独立地位。本来已被国内民族问题搞得焦头烂额而无意继续扩张的奥匈帝国为了在本国境内的南部斯拉夫人聚居区和塞尔维亚之间构建缓冲区而占领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而塞尔维亚将此举视为对南部斯拉夫民族的侵略行为,就这样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之间的矛盾日积月累,终于在1914年6月28日这种矛盾在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以一声枪响爆发出来——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波在这里刺杀了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由此引发了奥匈帝国于当年7月28日向塞尔维亚宣战。一直鼓吹泛斯拉夫主义的沙皇俄国立即站在自己的斯拉夫兄弟塞尔维亚一边对奥匈帝国宣战,威廉二世统治下的德意志第二帝国则作为奥匈帝国的盟友对俄宣战,同沙俄订有协约的法国也随即对德宣战,此后比利时、英国、希腊、黑山等国相继卷入战争,战火甚至从欧洲蔓延开来:美国、日本、中国、泰国等都被卷入了这场战争,后来人们管这场战争叫做第一次世界大战。
战争爆发之初奥匈帝国自信满满地以为能在短时间内搞定塞尔维亚,毕竟德奥同盟看起来是如此强大——德国是当时全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工业国,而奥匈帝国则是全世界第六大工业国。奥匈帝国总参谋长康拉德在战争爆发之初预计:只需要十天就能将进攻塞尔维亚的军队调往东线防备俄军。康拉德的这一估计不能说是毫无道理的——奥匈帝国在未进行战争动员的和平状态下就拥有49个步兵师和11个骑兵师组成的正规军,总兵力达到56万人;而塞尔维亚即使在全国总动员之后也只能组织起30万军队。然而真当战争打响之后人们才发现奥军的真实战斗力是何其糟糕:在经过3个月的苦战之后奥匈帝国才攻占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但仅仅一天之后塞军就发动反攻并在随后的科卢巴拉战役中以25万兵力击溃45万奥军,此战奥匈军队的伤亡数目甚至快赶上塞军所出动的兵力总数了。一个小小的塞尔维亚就令奥匈帝国损兵折将,而在与沙俄的东线战场上奥匈军队的表现就更糟了——在与塞尔维亚作战的南线战场上奥匈帝国尽管损兵折将,却好歹也曾一度占领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然而在与沙俄的东线战场上他们从未在没得到德军配合的情况下打过一场胜仗,反而在俄军的攻势之下后撤将近100英里,帝国第四大城市利沃夫由此被俄军占领。更为致命的是:在战争爆发后的几个月里奥匈帝国损失了100万人,战前那些经过正规军事训练的军官和士兵几乎全部阵亡,到战争后期奥匈帝国几乎完全是依靠临时征召的部队在维持局面。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奥匈帝国在一战中的表现和二战中的意大利好有一比,而事实上奥匈帝国在一战中的唯一亮点几乎就是与意大利人的战斗。1915年意大利背弃与德国、奥匈帝国缔结的”三国同盟“向德、奥宣战:从这年6月23日到1917年9月意军长期以两倍于奥军的兵力同奥军先后进行了11次伊松佐河战役,然而占据兵力优势的意军却在付出100万伤亡的代价后并未突破奥军防线。到1916年奥匈军队已完全与德军合并在一起,接受柏林的统一指挥。奥匈帝国面对越来越不利的战局曾一度试图向英、法求和,而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也并无摧毁这个古老帝国的意图,然而德国也已预感到奥匈帝国极有可能在极短不利的战局下倒向协约国,于是一再向奥匈帝国发出威胁声称:只要奥匈帝国企图与协约国单独媾和,那么就将占领奥匈全境。此时奥匈帝国实际上已沦为德国的附庸,与此同时在日耳曼人聚居的奥地利地区各族大日耳曼民族主义言论甚嚣尘上——这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出生于奥地利的希特勒死活不愿加入奥匈军队服役而是选择服役于德军。显然在奥地利甚嚣尘上的这些大日耳曼民主主义言论使奥匈帝国境内的少数民族更加与帝国离心离德。
1916年11月21日已86岁高龄的奥匈帝国皇帝弗兰茨•约瑟夫在距离自己等级68周年的纪念日到来前11天溘然长逝。奥匈帝国境内的各民族之间缺乏维系统一的纽带,事实上精通国内各民族语言且长寿的皇帝本人成为了维系帝国统一的最后纽带,而随着他的死亡终于导致维系奥匈帝国的最后一条纽带也断裂了。约瑟夫皇帝的独子鲁道夫早在1889年1月30日就已死亡,随后被立为皇储的约瑟夫皇帝的侄子斐迪南大公又在萨拉热窝事件中遇刺身亡,最终十年29岁的约瑟夫皇帝的侄孙卡尔一世继位成为”奥地利皇帝与匈牙利国王“,然而这时他已完全无法力挽狂澜了:1917年奥匈帝国征召16万1900年出生的少年入伍,在这次征兵后奥匈帝国剩下的人力资源只有受伤的老兵和释放回的战俘可以上战场了。煤、铁、枪炮、弹药、粮食等物资均出现极度短缺的现象:步枪的月产量从1917年3月的11.3万支一直降到一年后的9000支;马铃薯取代面包成为奥地利人的主食;前线的数万匹战马也因缺乏草料而饿死。1918年6月奥匈军队在总参谋长康拉德指挥下发起了最后一次进攻,在经过20天的战斗后意大利人在英法军队的支持下给予奥匈军队毁灭性打击。此时奥匈帝国的死亡已进入倒计时:奥匈帝国鼓起勇气向柏林方面告知自己已无力再战的情况,随后与协约国方面接触,然而奥匈帝国的媾和要求遭到了协约国方面的拒绝,因为后者已向意大利人、捷克人、波兰人、罗马尼亚人、塞尔维亚人纷纷许下独立或领土扩张的诺言,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瓜分奥匈帝国的基础之上。1918年9月协约国军队在马其顿战线发起总攻,11天后作为同盟国成员的保加利亚退出战争,至此奥匈帝国南部门户洞开。奥匈帝国内部的民族矛盾在外部打击的刺激下进一步发酵,最终处于内外交困中的奥匈帝国走向了崩溃:1918年10月4日奥匈帝国议会的议员宣布所有帝国的民族都享有自决权。10月28日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在布拉格成立;10月29日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在从奥匈帝国独立出来后同塞尔维亚合并组建了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并于1929年更名为南斯拉夫王国;11月2日匈牙利也宣布脱离二元制帝国;而作为帝国核心区域的奥地利事实上早在10月21日就已自行成立了“独立的德意志奥地利国家临时国民议会”,可想而知这样的行为对帝国境内的非德意志民族的离心倾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除了上述独立建国的地区之外,原属奥匈帝国的蒂罗尔州并入意大利,伏伊伏丁那并入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特兰西瓦尼亚并入罗马尼亚,加利西亚并入波兰。
苏联出动150万大军击败日本70万关东军?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要搞清楚几个概念。
首先就是,国军根本没有实力进行全面的反攻。
苏德战争是1941年6月才爆发的,苏联自己苦撑到1943年,前后不过2年多。
在1943年盟军大规模在意大利登陆以后,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垮台,其实德军已经陷入两面作战,必败无疑了。
在盟军在西西里岛登陆以后,希特勒草草结束了占优势的库尔斯克会战,彻底转为战略防御。
到了1944年盟军几百万大军从诺曼底登陆以后,德军已经完全不是对手,彻底崩溃。
就苏德两国实力来说,其实本来就相差无几。
在1941年前,德国和苏联是世界排行第二和第三位的工业强国,也是军工强国。
苏联虽然军事科技相对落后,但有着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地大物博的优势,一点也不弱于德国。
如果不是战争爆发以后,斯大林的战略布局错误,德军甚至无法打到莫斯科。
双方实力差距不大,加上德军陷入两线作战完全溃败,苏军当然可以独立反击。
相反,二战中的中日两国差距巨大。
日本是世界第六工业强国,排在美德苏英法之后,同法国其实差距不大,强于意大利。
中国工业实力,则几乎为0,根本就是一个农业国。
二战中,日本生产了5000辆坦克、6万多辆汽车、13350门火炮,包括航母在内大量军舰,中国则基本是0。
以钢铁产量为例,在1937年日本的钢产量达到了635万吨,但是中国在当时的钢产量仅为4万吨。
更要命的是,中国当时还是四分五裂。
1931年九一八日本侵华时,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仅仅控制中原和沿海的几个省份,华北、西北、西南各省几乎都在军阀控制下。
即便到了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国家也没有统一。以华北和日寇对峙的省份为例,河北省和察哈尔生是军阀宋哲元控制,山西、绥远是军阀阎锡山控制,山东是军阀韩复榘控制。
所以,中日两国实力是天差地远的。
而到了1945年,中国已经独立对抗强大的日本长达13年,在1942年前根本没有得到西方大规模军事援助,战争打的非常艰苦。
到1944年,中国大部分省份已经沦陷,军队伤亡高达300万,军火物资有极大的缺口,连子弹每年都有百分之五十的缺口。
国军也不要说军火物资,连饭也吃不饱,士兵每天只有两碗小米饭,人人都是饥肠辘辘。
甚至士兵的衣服都无法配整齐,鞋子几乎都是清一色的草鞋。
这种情况下,中国遭遇了豫湘桂会战惨败,但从1945年开始局部反攻,曾在雪峰战役击败10万日军。
但你要说依靠国军自己的力量,去彻底击败120万侵华日军和60万关东军,国军是没有这个实力的。
相反,苏军则有这个实力。因为此时德国已经投降,苏联有几百万大军可以使用。
而当时日军也是三线作战,120万主力在中国战场,百万主力在太平洋、东南亚、南亚战场。
只有60万关东军在中国东北!
而当时关东军已经今非昔比,有三分之二部队是在几个个月内临时组建的,很多部队连步枪都没有下发完毕,都是乌合之众。关东军主力,早就调到南方同盟军作战了。
看看萨沙写的文章:德国投降的1945年四五月,关东军只剩下12个师团。其中2个师团,是1944年刚刚组建的,成立不到1年。另外还有8个师团,竟然是1945年2月刚刚组建的,时间还不到2个月。不用说,这10个师团并没有战斗力,只剩下2个师团还算是传统日军部队,有一些战斗力。到了7月,苏军开始在将170万主力,东调到伪满洲国边界。
日本感到巨大威胁,临时征召了大约25万男性侨民扩充关东军。他们新编组了9个师团和10个旅团,另外还从中国关内抽掉了3个师团。然而,这9个师团和10个旅团形同民兵,一些士兵的年龄不满十八岁,另一些已超过四十。武器弹药匮乏,一些部队甚至没有领到步枪和弹药,被迫用竹枪暂时替代。所以,虽号称有70万的规模,其实都是乌合之众。真正有战斗力的只有5个师团,满打满算也就10万人左右。
但是,中国还要面对120万侵华日军,无法同60万关东军作战。
相反,苏军可以集中170万军队以泰山压顶攻击60万关东军,自然有把握打赢。
苏联也就是深知这点,才以此要挟中国,逼迫中国同意外蒙古“独立”,让出东北和新疆的很多特权,比如租界旅大地区、中东铁路等等。
为啥?因为苏军可以自行击败关东军,彻底占领东北甚至内蒙古,不交给中国,你根本毫无办法。
如果不是苏联要顾及美国和英国,他就会这么做的。
如何评价越南军队的六大主力之首308师?
在东南亚小霸王——越南军队旗下陆军中的所有主力部队中,308师就是第一主力。据说越南陆军有六大主力师包括308师,304师,316A师,312师,320师,325师。这六大主力师大都是组建于1950年前后,这些部队的战术战法完全传承于我军的作战思想体系,特别需要指出的一点是,越军当年是照葫芦画瓢,将我军看家的本领——运动战和游击战的本事学去了,而且还运用得如鱼得水。
看来中国的传统:“师傅教徒弟,留一手是正确的做法”,要不然后来师徒反目成仇,不讲武德的徒弟把从师父那里学来的绝招全招呼在师父身上了,实属痛心啊。而就比如说这个308师就是当年北越最早组建的第一个主力步兵师,所以就被称为越南陆军六大主力之首,说明这支部队还是有两把刷子的。308师自从组建之后,就一直是越南军队的第一主力部队,被称为先锋师,由此可见,308师在越军中的地位。308师又是越军六大主力部队中资格最老的部队,可以说是是越南军队起家的家底和引子。
大可观天下查阅资料越军308师正式组建于1949年,当时是抽调了越南各个部队中的精英分子组成的。308师在组建之后,就接受了国外顾问的训练,在胡志明的活动下,新组建的308师和两个团奔赴云南由我军进行武装和训练,后来学成回国。不久,由陈赓大将率领,韦国清上将等组成的军事顾问团赴往越南,开始训练与指导当时还是称北越的308师等部队进行抗法战争。
中间的是胡志明与陈赓作为越南陆军长子的308师几乎参与了在越南战场所有的大战役,应该说是属于一支战功赫赫的部队。尤其是在著名的奠边府大捷中,308师从负责从正面进攻坚守的法国军队,执行向心突击任务,而且最后也算是大获全胜了。后来越南战争正式爆发,作为先锋师的308师先后参加了五次大规模的战役,包括溪山战役、九号公路战役、广治战役等,其中在溪山和广治战役中308师遭到重创,损失惨重。而在1971年2月的进行的九号公路战役中,308师在320师等部队的配合下痛击美军和南越联军,并击毁美军上百架直升机和坦克,还击沉舰艇40余艘,此战缴获了大量的枪支弹药,还有直升机,车辆,军用物资等等,取得了自越南战争开打以来以来最大的战果。
但是从武器装备方面来说,越战中的308师装备了大量的苏制武器和美制武器,手中武器装备的性能水平远远超过了越军的其他部队。由于308师有这么好的武器装备和战术素养,308师就作为越军的总预备队,被当成万能膏药,随时支援各处的军队作战和查补漏洞。
因为308师和316A师一样,都是那种由很多打了多年仗的百战不死的老兵组成的军队,战斗经验十分丰富。到了1978年,308师被调往河内,负责首都周边的安全,似乎有点类似于我军38军万岁军驻守河北保定的拱卫京都的意味,都是起到“御林军的作用”。
越南高仿版解放军如今越军308师主力部署在首都河内近郊的章梅县春梅镇,在号称“河内屏障门户”的边境重镇谅山市也有一些作战单位驻扎。目前该师下辖3个机步团、1个坦克团、1个炮兵团、1个防空团、1个火箭炮营、1个反坦克炮营、1个工兵营、1个通信营、1个侦察营、1个修理营、1个军医营、1个运输营及化学连、警卫连各1个,总兵力达1.3万余人。
有时我就在想如果308师在没有外力的帮助下能否扛得住我军在军改过后故意保留的一个师级作战编制——112数字化合成作战实验师的全力进攻呢?这两个师在作战人数上都是1.3万余人。
我军的112师是军改过后全部换装第三代武器装备的重型数字化机步师,是一个实验师,对标美军的最先进数字机步师。112师下辖3个机步团,1个炮兵团和1个防空团,以及其他种类齐全的支援保障分队。这个师装备的主战坦克、步兵战车、自行高射炮、自行火炮、反坦克导弹发射车等均为我军陆军现役最新第三代主战装备,军迷们都称之为:地表最强陆战力量和“土豪师”。下属的3个机步团均下辖3个合成营,营内装备了99A主战坦克,ZBD-04A履带式步兵战车等,防空团装备了PGZ-07双联35自行高炮,红旗防空导弹车等,此外还有红箭-10重型多用途导弹发射车等。112师师属炮兵团装备有PLZ-05A自行榴弹炮(口径155毫米)、PLZ-07自行榴弹炮(口径122毫米)、PHZ-10火箭炮(口径122毫米)等远程火力压制武器,112师主战装备多达1000多辆,可以说是战力十分强大!
而308师呢,严格起来说还是一个摩托化步兵师,其主要装备还是苏制AK系列枪族,122毫米D-30榴弹炮,T-55/62坦克,BMP-1步战车,BM13/14火箭炮,只不过这些武器性能都已老旧落后,大可观天下认为仅能应对中低烈度地区冲突,若与掌握制空权、制电磁权且拥有火力和机动优势、装备大量精确制导武器的112师交锋,308师很难有胜算,恐怕这个番号一仗就给打没了,虽然越南方面也在学着我军搞他的军改,但是从武器装备更新换代非常慢的情况来看,显然是阻力重重。话又说回来,任何时候我们都不可轻敌!在1978年12月,越南出动20多万军队,一下子就占领了周边的两个邻国。据说当时,越南陆军的六大主力中,3个主力被派到了国外作战,特别将另外3个主力驻扎在越南的北部地区。后来,邻邦实在是看不下去越南的恶行了,果断出手,教训了这个不讲武德,背叛师门,惹是生非的猴子徒弟。在之后的战争中,同样为六大主力之一的316A师奉命增援前线。与邻邦的部队只打了两次战役,结果316A师的伤亡就超过了4000多人。大家要知道,在那时候越南军队的一个步兵师总计也就是9000多人,两战就伤亡4000人以上,意味着已经是伤亡惨重,不能再战了。其实在当时,越南六大主力之首的308师就驻扎在河内郊区,就是不敢派遣这个王牌部队北上增援,原因就是怕被包了饺子,人家越南是很看重这个脸面的,怎么会主动伸过脸来,让你啪啪打脸呢?
再怎么说,308师属于人家的第一主力部队,我想战斗力应该是强于316A师,但也不会强太多。316A师被我军一顿暴打之后,我估计308师如果敢北上增援,也会是一样的命运,甚至会全军覆没。还有就是如果派遣308师北上阻击,首都河内地区的防御就会显得十分空虚。所以为了拱卫首都的绝对安全,这个308师才没有被派往北方,与我军过招。为了不至于迁都,越南就把在国外的3个主力师,先后都被调回了国内,都部署到了北部地区进行防御。由此可见,当时对于越南一方来说,拱卫河内的安全是最重要的。
综上所述,越南308师的组建,发展与我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国际上被公认为传承了我国步兵作战的精髓。这支部队从上世纪50年代的抗法战争直到1979年中越边境冲突的综合表现来看,它的优点和长处在于军内资格老,作战经验较丰富,战备等级高,战斗力比较顽强,但是我感觉它的缺点和不足也很明显的,比如说进入新世纪后,这个师虽然军事训练抓得不错,而且优先换装了部分新武器(主要是进口了一部分外国轻武器),但是无论在战术,武器装备现代化还是对现代战争的认识都停留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水平,打打丛林战还行,要是打现代化的局部战争就有的看了。
需要着重指出的一点是,这个308师成立早期之所以能够取得不错的战绩,与我国的慷慨援助并派遣了以陈赓大将为首的高级军事顾问团悉心指导与直接指挥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这就是为什么在越军在抗法和抗美的斗争中能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后来,大家不欢而散,在越军独立指挥和遂行作战时期,308师包括整个越军屡遭重创,这也说明其实越军高层的指挥水平实在不敢恭维。(除了武元甲外)。时至今天308师仍部署在河内附近,这支部队一直是越南最信赖的卫戍部队,同时也是越军素质最高、待遇最好、地位最高的部队,我想说,只要你胆敢造次,我军一定要你重新做人,打得你灰飞烟灭!
美军在越南被打的最惨的部队是哪一支?
越南战争期间,美国海军陆战队(USMC)第三海军陆战师(3rd Marine Division)。
“越南战争”是美国海军陆战队(USMC)经历的、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也是越南战争期间美军伤亡人数最多的部队。根据美军的“轮换政策”,越南战争期间,在越南服役的美国海军陆战队人数比第二次世界大战还要多。
据战后统计,越战期间美国海军陆战队员共有294000人,其中阵亡14836人,受伤51392人,死亡率在美军中最高,占其总人数的5%;而美国陆军才2.7%(陆军约1407000人,死亡38179人)。
越南战争期间,美军死亡总人数为58152,其中陆军38179人,海军陆战队14836人,海军2556人,空军2580人。美国海军陆战队死亡率占总死亡人数的25.5%,陆军65.6%,海军4.4%,空军4.4%。
而伤亡最惨重的当属美国海军陆战队(USMC)第三海军陆战师,共有6869人阵亡,其中包括指挥官布鲁诺·亚瑟·霍赫穆特(Bruno Arthur Hochmuth)少将。1967年11月14日,第三海军陆战师指挥官霍赫穆特将军与四名海军陆战队以及南越军队助手,乘坐的一架UH-1E休伊直升机发生爆炸坠毁在Huế(顺化市)西北5英里处。
霍赫穆特也是第一位在越战中阵亡的美国将军,虽然早在7月6日另一位美空军少将威廉·约瑟夫·克鲁姆(William Joseph Crumm)先身亡,但克鲁姆是在南海上空因为两架B-52轰炸机在空中相撞而导致的。
由于第三海军陆战师在越战期间表现出色,被授予Presidential Unit Citation (PUC)“总统集体嘉奖”。
美第三海军陆战师在越南战争中历时最长,最血腥的战斗之一“Khe Sanh”(溪山)之战。
“溪山之战”始于1968年1月21日,并于1968年4月8日左右结束。该战是美国海军陆战队在越战期间历时最长,最残酷,最有争议的一次战役。美军主要参战部队就是第三海军陆战师约6000人。
1962年,美军一个高度机密、多功能作战的特种部队“越南军事援助司令部–研究和观察小组”(MACV-SOG)在位于越南北部和南部之间的非军事区(DMZ)以南,距离9号公路老挝边界11公里处“Khe Sanh”(溪山)建立了作战基地。
美国驻越南军事援助司令部司令威廉·威斯特摩兰将军认为,该基地可以以阻止敌军从老挝渗透,并且可以侦察监测并收集关于“胡志明小道”的情报。1966年,威斯特摩兰将军考虑提升溪山基地的战略地位,下令美国海军陆战队在靠近特种部队基地附近建立一个作战基地,基地主力为第三海军陆战师。
第三海军陆战师的3000名海军陆战队员驻守作战基地,另外3000名海军陆战队士兵驻守在基地周围附近的4个山头。
1967年秋,作为“春节攻势”行动的一部分,北越人民军(PAVN)开始在“Khe Sanh”(溪山)附近地区展开一系列行动,一些小规模流血事件持续不断。美军开始担心,溪山作战基地将成为北越人民军攻击的目标。
1968年1月21日00:30,北越人民军(PAVN)开始对美军溪山基地展开大规模炮击,弹幕击中了该基地存放的主弹药堆,摧毁了90%的火炮和迫击炮弹。随后,北越人民军(PAVN)在发起主攻之前设法占领战略高地。同时,北越人民军暴风雨般的炮弹持续不断的轰炸,迫使美海军陆战队员不得不反复修筑防御工事。
1968年2月,“春节攻势”开始在整个越南南部展开,围绕美军作战基地的战斗也愈演愈烈。2月7日,美特种部队撤离营地,前往溪山市区。而美军无法通过地面向海军陆战队运送补给,只能通过C-130空投物资。
2月29日,北越第304师试图占领基地,但损失惨重。美海军陆战队约翰·P·拉尼根(John P. Lanigan)上校率领第三海军陆战师第3陆战团2营和3营加强溪山基地的防御。
围困战到了3月初,“春节攻势”战役也进行得相当激烈。美军利用空中优势不断重击北越人民军,美情报部门注意到北越人民军开始从溪山附近撤退,但炮击仍在继续。
战斗持续到4月,天气已经好转,美军开始发起“飞马行动”。美国陆军向溪山发起猛烈攻击,不久,溪山基地围困解除。
1968年6月19日,围困解除不久,美军决定放弃溪山基地。在北越军队猛烈的炮击中,海军陆战队试图尽可能多的撤离一些剩余的物资。7月5日溪山基地正式关闭之前,小规模的战斗仍在继续。海军陆战队仍驻守在689号山附近坚持战斗到7月11日,直到他们最终撤出,战斗才最终结束。
随后,北越人民军宣布取得了溪山战役的最后胜利。
美国国民警卫队不是正规军?
哨兵小虎第990条回答。
首先纠正一个常识性问题,美国国民警卫队是美国的正规军队,警卫队队员享受美国现役军人的待遇。那么,为什么会出现美国国民警卫队不是正规军的说法呢?主要是不了解美国宪法对于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相关规定。美国的全名是美利坚联合众国,美国的总统是联邦政府的总统,而美国的各州还有自己的州长!
而美国军队的“正规军”通常指的是联邦政府的五大军种。分别是美国陆军、美国海军、美国空军、海军陆战队和海岸警卫队。
其中美国陆军、海军、空军和海军陆战队隶属于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参联会主席指挥。而海军陆战队又可以越过参联会主席和国会,直接受总会指挥。而海岸警卫队则直接隶属于国土安全部。
再说回国民警卫队,国民警卫队是隶属于各州州长指挥的军队,是正经八百的州政府军队。在美国各州的州政府总计有44万余陆军国民警卫队,而且还有11万人的空军国民警卫队。可以说有钱的州多养一些国民警卫队,没钱的就少养一些国民警卫队。有点类似于我们民国时各地方的军阀军队。还时不时用来对抗联邦政府。
虽然国民警卫队是州政府的军队,但其军人的训练依然是按照现役军人的标准进行训练。
州政府的军队主要职责是保卫各州和美国本土的安全。通常不用在对外军事战争中,但套用电影《横空出世》里的一句话:
应该说,美国是一个美丽的国家,可他不应该像现在这样动不动就要欺负你,让你就想这样对他大喊一声,No,QNMD。美国的国民警卫队也不是一个老老实实守卫本土的军队,他也曾用来欺负别的国家,用来对外战争。
当然了,国民警卫队也是各州州长用来和联邦政府总统抗争的武装力量,当然,请记住,这也只是名义上的,大多数时候也都是政治秀。就像今年的新冠疫情和枪杀黑人事件一样,国民警卫队最终也是走上了街头,对和平游行的美国人民进行了“秩序维持”!
我是哨兵小虎,一名退役老兵,谢谢你的阅读和支持。69式40㎜火箭筒为何时至今日还在我军服役?
相信看了这张照片后大部分军迷都知道它的历史背景,珍宝岛反击战中我军战士使用的是56–1型40毫米火箭筒(也称:老40火),仿制的是苏制RPG–2,由于它采用火药燃烧气体推进射程只有160米,而且火箭弹发射出60米之后精度严重下降,更要命的是它不要说击穿苏军T–62坦克的炮塔装甲、前装甲,就是侧面80毫米厚的装甲都有些困难,只能打击炮塔和车体之间的座圈位置...这样的反装甲能力对我军班排战斗小队来说是非常危险的,没有有效的反装甲武器怎么抗击北方的4000多辆坦克和步战车组成的突击集群?为了提高边境沿线我军的反装甲能力,我国在1969年开始研制新一代的单兵反装甲单兵火箭筒,根据研制时间将它定名为“69式反坦克火箭筒”。69式火箭筒(新40火)可以认为是RPG–7的我国制造版本,可能是我国从国外获取的实物经过测绘后,加以改进而成的,“69四零火”与上一代“56–1四零火”相比性能有了显著的提高,第一个就是安装了火箭发动机,使射程提高了三倍达到了500米,并且火箭发射出300米后精度仍然较高,这对于发射手来说提高了自身的安全,因为坦克虽然有很多观察器材,但仍然受视野狭小的影响不可能“眼观六路”,发射手距离坦克越远就越隐蔽,越不容易被发现!突矢冷箭击穿坦克侧甲,击毁坦克的概率就会越高。“69式四零火”所发射的火箭弹有七八种之多,主要弹种就是破甲弹,破甲弹是采用了弹头空心装药和药型金属片罩,当火箭弹撞击到目标后引信击发炸药,再将金属片形成定向的“狭窄金属射流”,以10000米/秒的高速打在坦克的装甲上,起到类似高压水枪打在烂泥的效果。“40火”的破甲弹当中最主要的部件,就是这个金属药性罩,通常是用黄铜合金片锻打而成。它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了破甲弹的破甲深度,“40火”使用普通破甲弹的破甲深度是120毫米60°倾角装甲厚度,击穿现役主战坦克的侧甲和发动机舱装甲不成问题!RPG–7“40火”的破甲弹,我军69–1“40火”与它性能一样。69式40毫米火箭筒还配备了爆破用的榴弹,弹头内炸药量1.5公斤,完全可以炸毁一般土木碉堡。珍宝岛反击战被我军反坦克地雷炸毁的苏军545号T–62型坦克。军事博物馆里的545号展品。
69式40毫米火箭筒研制成功之后,我军连排分队算是有了一件合格的反装甲武器,受当时紧张局势的影响“69式四零火”被大量生产,据说发射器有几百万具、各型火箭弹生产量也超过了5000万枚之多!
看着这大批量生产的“40火”是不是有一种冲动?yes!这就是RPG!69式40毫米火箭筒没有对抗过成群而来的T–62坦克,但是它却出现在了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战场上,当时我军战前给每个连配发了8具以上“69式四零火”与“82无”配合,在打击越军土木工事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反击战当中我军火箭筒手创造10枚火箭弹击毁越军9个工事火力点的纪录,超过了教材范例。RPG–7和“69式四零火”是所谓的游击战“三大神器”,在中东热点地区都能看见它的身影,并且美军对它非常头疼!不但轻而易举的消灭悍马车,就连“黑鹰直升机”也中招了,美军在索马里就有两架“黑鹰”被连续击落。虽然说有较大的意外成分在里头,但是直升机悬停被它击落的可能性太大了!“黑鹰直升机”都被击落了,悍马车更是“小菜一碟”!
69式40毫米火箭筒到现在整整有50年了,至今仍然在我军一些部队当中服役,武器装备没到爆发阶段就要继续服役下去,而我国大量库存的各型40毫米火箭弹也被外国军队看中了,随即也大量出口,即出口创汇又能减少库存积压一举两得。由于从越南战争开始的历次美国对外战争中,RPG–7和69式火箭筒就给美军造成了巨大伤害,美军对这种看似简单的武器即爱又恨,在发现它的“妙用之后”也仿制出类似的武器,美军仿制的武器当然是“高大上”,不但使用的轻合金和复合材料,皮卡提尼导轨、高档光学瞄准器材“一个都不能少”,新研制出来的“40火”配备新弹种后发射距离达到了800米,新火箭发动机型达到了2000米的惊人距离,精准度也显著提升,也使得RPG焕发了青春。
总之,RPG类火箭筒还在目前的热点地区发挥作用,我军69式火箭筒库存量大,今后十年内也不会完全退役,说不定什么时候会根据需要会研制出比69–1火箭筒更先进的反装甲/反工事火箭筒。
以上就是无码剧情番号迅雷磁力的详细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