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剧情 正文

问道西域剧情共有几个

几百岁的李少君把汉武帝真正引入求仙封禅的方士叫做李少君。这个李少君以懂得长生不老术求见汉武帝。他告诉汉武帝祭祀灶神就能招致神物,于是也跑过去给汉武帝献计长生不老的办法,受宠的少翁告诉汉武帝。就暗暗将神仙不来的原因写在帛书上。...

本篇文章主要介绍问道西域剧情共有几个,以及和问道西域剧情共有几个相关的内容!

问道西域剧情共有几个,汉武帝称帝后一心求仙?

历史评价汉武帝刘彻有“亡秦之失而无亡秦之祸”,就是因为他疯狂迷信神仙,祈求长生不老,为此不惜劳民伤财耗空国库,这和秦始皇寻求长生不老药极其相似,但是汉武帝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里却能幡然醒悟。

春秋战国时兴起的迷信活动,一直到秦始皇时期到达第一个高潮,到西汉初期,迷信活动大为盛行,汉武帝刘彻从小就生活在这么一种氛围中。汉武帝一生的迷信活动,自然也少不了各种方士的蛊惑和欺骗。

几百岁的李少君

把汉武帝真正引入求仙封禅的方士叫做李少君。这个李少君以懂得长生不老术求见汉武帝,汉武帝为了考考他,就拿了一件青铜器给他辨认。

这李少君估计有点古玩鉴赏的才艺,于是就对汉武帝说,这个东西是齐桓公的东西,我见过。汉武帝叫人看铭文,果不其然是齐桓公的东西。于是汉武帝就真的以为李少君活了五百岁。这个时候汉武帝才24岁,果然还是太年轻。

于是这李少君就开始他的忽悠之旅,他告诉汉武帝祭祀灶神就能招致神物,能使丹砂变成黄金,用这个黄金制造的器具吃饭喝水就能延年益寿,延年益寿就能见到海上的蓬莱仙人,见到仙人后再封禅祭祀,就能长生不死。

年轻的汉武帝于是就亲自祭祀灶神,让人从丹砂里面提炼黄金,派人去东海寻找蓬莱仙人。但是最后都是没有任何结果。后来李少君病死了,汉武帝依然以为他是化羽成仙了,依旧让人研究李少君留下的方术。

招魂少翁和自走棋栾大

少翁和栾大是同门师兄弟,都学了一点方术本事。为了追寻荣华富贵,于是也跑过去给汉武帝献计长生不老的办法。按照惯例,汉武帝也是要考考他们的本事的。

当时汉武帝的宠妃王夫人刚死,这个少翁就自称自己能同鬼神交流,能让汉武帝重新再见到王夫人。于是有天晚上,少翁就在白布后面招来了王夫人的亡魂,汉武帝看到白布上的影子,简直和王夫人一模一样,呼喊王夫人还能答应。现在看来,这少翁也就是有点影子戏的基础和腹语技巧而已。但是迷信的汉武帝却坚信不疑。

王夫人电视剧形象

于是汉武帝就封了少翁做文成将军,金银财宝赏赐自然也不在话下。

受宠的少翁告诉汉武帝,你这皇宫的装修太低端,装饰什么的都不像天上神仙的东西,所以天上神仙不来。于是汉武帝就将宫室进行重新装修,画上乘着云彩的车驾,驱恶鬼的车驾。汉武帝还专门修建了一个高大的宫殿甘泉宫,里面画满了神仙,并且摆放祭品,就希望神仙能下凡。

汉武帝是左等右等,等了一年了,这神仙还没来。少翁为了继续将戏演下去,就暗暗将神仙不来的原因写在帛书上,将帛书强塞到牛的肚子里面,然后故作很惊奇地说这个牛有古怪,于是杀了牛,拿出了帛书,但是没想到有人认出了帛书的字迹是少翁的,在逼问下少翁只好承认。

汉武帝觉得少翁伪造帛书欺骗自己,于是让人把少翁秘密地处死了。但是他对求仙长生这事的欲望却丝毫没有减退。

少翁死后,汉武帝还是有点遗憾的,后悔他死得太早了,还有些方术没有传授。直到他发现了栾大,栾大因为和少翁是师兄弟,汉武帝希望他能继续施行少翁的方术。

这栾大自称能招引神仙,依然还是老规矩,汉武帝要试他一试的。于是栾大就拿出一盘棋和汉武帝对弈,汉武帝只看到栾大手都不碰棋子,就能让棋子移动,碰撞。于是就相信了栾大有神仙暗中帮忙。

这本来也就是磁铁同性相吸异性相斥的小把戏而已,但是那个时候的人懂这些的少,就只能用迷信来解释了,也怪不得汉武帝没有科学文化知识。

栾大能言善辩,把汉武帝忽悠得团团转,他可比少翁聪明得多,知道怎么直接给自己带来好处。他对汉武帝说自己在海上见过神仙,神仙把他纳为了使者。要想见到仙人,得到长生不老药,得先让仙人的使者尊贵,让使者得到至高的荣耀和财富,要像贵客一样招待,这样仙人才有可能来。

求药心切的汉武帝当然就对栾大言听计从,短短几个月时间,就给栾大佩六个将军印,并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给他数千个奴仆,赏赐几万斤的黄金。栾大一时间风头无两,他也成为了汉武帝最尊崇,地位最高的方士。

当然好景也是不长的,官也封了,钱也给了,连女儿都嫁给栾大了。是该让栾大去东海求他的仙人师傅来了。汉武帝命栾大去东海寻仙,没想到栾大转而到泰山去祭祀了。汉武帝知道这件事之后,心中就觉得栾大方术用尽了,本领不灵验了。由于栾大欺骗了汉武帝,于是也被杀了。

汉武帝蓬莱求仙

少翁和栾大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投其所好,迎合汉武帝想要求仙、长生不老的心理。为自己取得尽量多的利益。

封禅成仙公孙卿

汉武帝43岁的时候,在汾阴出现了宝鼎,方士公孙卿趁机托人向武帝献书,书中编造了黄帝得宝鼎后封禅成仙的故事。武帝看后非常高兴,召见公孙卿。公孙卿又当面向武帝讲述黄帝铸鼎封禅而登天成仙的故事:得了宝鼎之后,天上有龙下凡,把胡子下垂放到地上,皇帝就沿着胡子爬上龙背。后宫跟着上龙背的官宦嫔妃有七十多人,然后龙就飞走带着皇帝他们成仙去了。

汉武帝当即表示,要是能乘龙飞升成仙,谁还管他妻儿老小啊,就我一个人成仙也可以啊。

公孙卿说自己在河南的缑氏城上发现仙人的踪迹,说是看到了仙人巨大的脚印,汉武帝在听到公孙卿绘声绘色的形容后就兴致勃勃地赶到缑氏城,想要寻找仙人。然而此次求仙却是一场空欢喜,公孙卿只是让汉武帝看来像巨人一样的脚印,但是并没有找到仙人。汉武帝本来想要杀了公孙卿,但是公孙卿凭着巧舌如兰,并且花钱让附近村民谎称也见过仙人躲过一劫。公孙卿告诉汉武帝不要急于求成,要人等神,不要神等人。这种拙劣伎俩,连汉武帝都怀疑了,但无奈汉武帝求仙的欲望太过于强大,最后还是相信了公孙卿。

汉武帝封禅图

后来公孙卿又跟汉武帝说,神仙喜欢住高楼大厦,不喜欢住低矮房子,于是汉武帝命人在长安建造飞天连廊、桂馆,在甘泉宫建造益寿、延寿馆,扩建加高其他宫室,并派公孙卿每天拿着法器等候仙人。又建通天台,摆满了祭祀用品,求神仙下凡。汉武帝大兴土木,几近耗空国库。

公孙卿和李少君都提过封禅可以成仙永生,于是汉武帝疯狂地举行封禅仪式,甚至将年号都改成了元封。本来封禅是古代帝王为了向天地报告功德,感谢神灵护佑的祭祀仪式,举行一次成本巨大,可谓是劳民伤财。汉武帝从46岁开始到去世前两年,就到泰山封禅六次,期望自己能够凭借封禅而成仙永生。

汉武帝封禅图

可以说汉武帝不放弃任何一个机会,不惜一切代价,只想要得到生命的永恒,长生不死。但是每一次的希望最后都会变成失望。

汉武帝如此痴迷于迷信、神仙、巫蛊,一方面原因是当时的社会氛围,方术横行,王公大臣都信这些,另外一方面是汉武帝自己作为君王,他比常人更希望长生不老,从而永远享受君王奢靡的生活和无上的权力。

那么汉武帝晚年为何又幡然醒悟了呢?

第一个原因是汉武帝任用李少君、齐少翁、栾大、公孙卿等方士寻求神仙、希求长生的过程中,可谓谓尝尽希望和失望交替而来的痛苦。每一次都兴致勃勃地想要求仙问道,但是每一次都失望而归,屡败屡求,屡求屡败。苦苦求仙四十余年,亲自数次海上寻仙,多次泰山封禅,大兴土木兴造宫殿。每次寻仙都规模巨大,但最终连神仙的影子都没有看到,让汉武帝对长生不老也产生了怀疑。

另一个原因是由于汉武帝迷信神仙巫蛊,导致被奸臣利用,发生了巫蛊之祸,致使汉武帝逼死自己的太子刘据,皇后卫子夫,牵连王公大臣数百人,数万人被杀。这无疑是一场皇宫政治悲剧,汉武帝在痛失爱子和迷信巫蛊之间挣扎矛盾,老年后经人提醒,终于明白亲情是真,巫蛊是假。从而幡然醒悟。

王珞丹饰演的卫子夫

“向时愚惑,为方士所欺。天下岂有仙人,尽妖妄耳!节食服药,差可少病而己”晚年的汉武帝终于明白了,长生不老是不可能的,仙人也是不存在的,都是自己傻,被方士蒙蔽欺骗了。于是他就罢免了所有的方士,并且禁止了民间的迷信活动。

汉武帝雄才大略,锐意进取,开创了西汉的盛世,但是他也愚昧无知,痴迷求仙和长生不老,造成了社会灾难和家庭惨剧。但是他晚年能够悔改,并不像秦始皇一样一条路走到黑,这也使他最后没有落得秦朝的下场。

指的是哪个要塞?

中国古代的“塞”,大多处在中原王朝和北方游牧政权的分界线上。在有文字记载的数千年中,凶猛的北方游牧民族一直是中原王朝谈之色变的心腹大患。战国时期出了一位后来被梁启超称为“黄帝之后第一伟人”的君王,他就是赵国的赵武灵王。天资聪慧的武灵王历经近二十年的摸索,才终于找到克敌良方,那就是被后人称作胡服骑射的改革。这一利器也使得武灵王成为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能够完胜北方游牧政权的绝世英主。在强悍的匈奴人不情愿地退到大青山之北后,深谋远虑的武灵王又开创性地在大青山及阴山沿线修筑起长城,想以此永绝后患,让游牧人再难踏进中原半步。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中原王朝梦想着化身为铜墙铁壁的万里长城,有时在轻装上阵游牧人的铁骑下只不过是一堆粗重的摆设,他们挥舞着马刀肆意驰聘在广阔且富庶的中原大地上,很多时候数百年积累的文明成果毁于一旦、消失怠尽,与北方游牧人的拉据过招也成为华夏军团永远挥之不去的痛,其来则凶猛去则无迹的中国最早游击战术的灵活实践更成为中原人数千年的噩梦。这当然是后话,不是我们此处讨论的重点'。自战国的赵国开始,经秦汉一直到大明,数十个王朝数千年乐此不疲地加入到修筑长城的浩繁世纪工程中。在修长城的同时,历朝历代也随山势地形在险要处修建了各式各样的关口。这些关隘及长城,也往往是中原王朝和北方游牧政权的界线。其北侧,就是人们所说的塞外。当然,长城在历史上的地理位置是不断更迭的,塞外的具体指代也随之变化。更多时候,塞外的“塞”只是一个泛称,不好说具体指哪。比如,今天的呼和浩特又叫塞北青城,你能说清楚这个塞具体是哪里吗?

王昭君之所以饮恨千里远走塞外,与中国传承数千年的和亲文化有关,"和亲”的始作俑者就是中国首位贫民皇帝刘帮。公元前201年冬,汉高祖刘邦亲率32万大军北上出征匈奴,先在铜辊(今山西沁县)告捷,后来又乘胜追击、直至楼烦(今山西宁武)一带。时值寒冬天气,天降大雪,气候十分寒冷,汉军虽然“卒之坠指者十二三”,但见匈奴只有老弱残兵,更是获胜心切,便不顾前哨探军刘敬的劝解阻拦,“宜将余勇追穷寇”,直追到平城白登山(今大同东5公里处),结果中了匈奴诱兵之计,四十万匈奴铁骑将汉军围困七天七夜。多亏谋士陈平为刘邦出谋划策,给冒顿单于之妻阏氏送了大量黄金、珠宝,才侥幸脱险躲过一劫,凶悍勇猛的匈奴骑兵给汉高祖留下了极恐怖的印象。“白登之围”后的很长时期,汉朝一直对匈奴采取守势。面对匈奴的数次入侵,汉朝的军队均无法在第一时间予以有效的应对,而当大军合集,要对匈奴军队实施打击的时候,对方却早已带着掳掠的人畜财产打道回府了。公元前166年,匈奴老上单于率军大举入侵,其侯骑甚至一度逼近西汉王朝的国都长安,整个国家惶恐不安,而最后的结果是“单于留塞内月余,乃去。汉逐出塞即还,不能有所杀”。在吕后掌握朝政大权时,冒顿单于甚至公然致书吕后,以极其侮谩的言词提出“愿游中国,娶吕后为妻”,想到中原来当皇帝。甚至到文帝十四年(前166年),匈奴仍“岁入边,杀略人民畜产甚众,云中、辽东最甚”(《汉书•匈奴列传》)。 此时的中国,上演了让人瞠目结舌却也无奈的一幕,以后的历史也无数次地重演着这一幕。那就是先进且富裕的中原王朝为了安抚北方草原上落后的游牧民族,不得不将一个个公主远嫁大漠,每年还要送给他们大量的絮、酒、米、食物。直到某日,这边关大漠缓缓地走来了一位后来名垂青史、且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说起王昭君,传说她进汉宫后,因自恃貌美,不肯贿赂画师毛延寿,毛延寿便在她的画像上点上丧夫落泪痣。昭君便被贬入冷宫三年,无缘面君。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来汉朝,汉元帝以五女赐之。王昭君入宫数年,不得见御,极其悲怨,就主动请缨。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徘徊,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后汉书 •南匈奴传》)。为了摆平这男人世界里的战火、硝烟、掳掠、杀戮、流血……这位有着“落雁”之貌的女子,身负家国命运远走戈壁大漠,以柔弱的双肩担负起金戈铁马的战乱争纷,双方化干戈为玉帛,铸刀剑为犁锄,北方边陲出现了“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的和平景象,匈汉边境相安60余年,堪称古今奇女子!王昭君也因回娘家出入鸡鹿塞而使其成为古代名塞。王昭君寿终正寝后归宿于何地,《汉书》和《后汉书》均只字未提。700年后,却为大诗人情有独钟。诗仙李白曰:“死留青冢使人嗟。”诗圣杜甫曰:“独留青冢向黄昏。”世人在李杜的诗中得知,青冢中安息的是王昭君。据考证,位于呼和浩特南部大黑河南岸的昭君墓即青冢。在其墓碑上刻有一首诗:

一身归朔漠,数代靖兵戎。

若与功名论,几与卫霍同。

这首诗是对王昭君出塞和亲的最公允的论断。关于昭君出塞的具体行走线路,因史书没有记载,更因年代久远(公元前33年),目前尚难有定论。史学家们力求透过扑朔迷离的历史烟雾,钩沉发微,还原那一段尘封土积的历史事实。现在对昭君出塞的路线图主要有三种说法。其一是“西走玉门关说”。其来历大概源于李白的诗“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这一说法,清代学者顾炎武就予以否定:“按《史记》、《旧汉书》,乃知汉与匈奴往来之大道,大抵从云中、五原、朔方。明妃之行,亦必出此”(《日知录集释》卷21,李太白诗误条);其二是“向北直道说”。这也是最被认可的说法。经此道,从长安北行直抵匈奴之地路途最短,匈奴的呼韩邪单于多次前往长安便是行走此道。据有的学者考证,其具体路线是,从汉都长安出发,先过左冯翊(在长安东北),然后经北地(今甘肃庆阳县)、上郡(今陕西榆林县)、西河(今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朔方(今鄂尔多斯市杭锦旗),而至五原(今内蒙古包头市)。而后向西行进,至朔方郡临河县(今内蒙临河市东北),渡北河(今乌加河),向西北方向出高阙(今石兰计山口),越过长城,离开汉地,进入匈奴草原,直至今天蒙古国境内。其三是“长安——太原——雁门关——平城(大同),西行和林、托克托(云中郡治所驻地)”。持这一说法的人认为,汉高祖刘邦自平城白登山之役后,宫廷之内多主张和亲政策,因为汉统治者知道靠武力根本征服不了匈奴,用仁义道德的理论也说服不了匈奴,惟有和亲政策是改善民族关系、缓和矛盾的最好良药。在当时没有宣传媒体的年代,为了使更多深受战争其害的百姓安于生产耕种,实行休生养息,汉统治者肯定会大肆张扬,从而绕道太原一线。

但不管哪种说法,昭君出塞的塞都应当理解为塞外,因史书并无记载,不好定性为哪个具体哪个关塞。

历史上有哪些栽在女人手上的枭雄?

历史上存在哪些因为女人而垮台的枭雄?这个问题让人感到颇为戏剧性:因为虽然中国历史上存在西施扰乱吴国、杨玉环败坏大唐的说法,但是,这种说法在现代史观是站不住脚的:因为这种说法属于甩锅行为。毕竟,“苍蝇不叮无缝蛋”,夫差和李隆基后期已经沉迷声色,即便没有西施、没有杨玉环,也肯定存在别的女子扮演西施、杨玉环的角色。不过,如果仔细寻觅,因为女人而丧生的枭雄还真有:那就是徐海。

神奇的徐海

其实,严格来说,徐海的事迹,更应该属于世界历史的范围。

在韩国和越南的古代文学,都流传英雄徐海的事迹。并且故事细节雷同度较大。以越南版为例。在越南版的故事里,徐海的故事被收录在《金云翘传》里面。故事大概是一个叫金云翘的女子,因为遇人不淑,最终被骗,卖到了青楼(这套路和古代中国小说类似)。最终,得到了英雄徐海的帮助,得以逃脱火海。不过,后来,徐海在接受招安的过程中,被官府欺骗,以至于投海自杀。在《金云翘传》里面,徐海是一个英雄的人设。

这个英雄徐海的原型,其实是中国明朝人。并且,徐海还是倭寇头目。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徐海涉及到了中国、韩国、日本和越南四个国家的历史。所以,算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史人物。

一代枭雄

话说徐海是明朝嘉靖年间的海盗头目。明朝嘉靖年间,曾经上演过这样一幕让人哭笑不得的闹剧:那就是曾经有五十三个倭寇,在东南地区转战千里,甚至这五十三个倭寇还准备攻打大明朝的第二首都南京——你以为这群倭寇不知天高地厚?非也非也。饶是南京城内有大量明军驻扎,但是听说倭寇来了,也没考虑多少,直接关闭城门。

虽然这事件看上去十分可笑,但是可笑的背后,说明了明朝军备松弛的真相。

徐海,就是在这个时代骚扰明朝的沿海地区,并且,徐海曾经一度纠集五万多倭寇,来骚扰江南地区。

徐海是安徽人。少年时候因为生计所迫,于是在杭州做了和尚。在嘉靖三十一年(西历1552年)那会儿,大明朝廷和当时的海盗头号头目汪直的较量中,并没有占到多少便宜,于是明朝方面做出了妥协:那就是默许汪直在东南沿海和百姓贸易。徐海的叔叔原本跟着汪直当海盗,不敢和家里人联系。随着明朝方面做出妥协,徐海和叔叔取得了联系。

在叔叔的带领下,小和尚徐海到了日本。话说那时候日本人对和尚十分尊重。听说徐海来自大明国,于是徐海徐海拿到了大量的香火钱。不过,这徐海可没真把这香火钱拿去修庙,而是用来造船——其实客观来说,当和尚有超度亡灵上西天的职能,这当海盗也是超度人上西天,徐海估计是琢磨当和尚和当海盗差不多,于是,选择造船,而后招兵买马当海盗。

其实起初明朝方面对徐海的兴起没太在意,毕竟当时,像徐海这样的海盗,可谓多如牛毛,而且可以用其兴也勃其败也忽来形容。哪料到这徐海是个“创业天才”,在徐海的运营下,没多久,徐海的海盗集团就成了当时海盗中的二号种子,势力直追汪直。

等到明朝重视到徐海的时候,徐海已经武装了二三万的海盗,并且,在和官军的交战中,互有胜败。

美人关

嘉靖三十五年三月,徐海整合其他海盗势力,组成了大约五六万的人马,在江南地区肆虐,并和明军交战。在交战过程中,徐海指挥海盗游刃有余,在顶住了明军进攻的同时,还包围了桐乡县的县城,大有一鼓作气攻下县城的石头。更让人值得注意的是:当时明朝的浙江巡抚,此时也在城内。如果城破,海盗俘虏巡抚,那么,这给明朝造成的影响可以用很坏来形容。

当时,负责抵御东南倭寇的官员是胡宗宪。胡宗宪的部队曾被徐海击败。因此胡宗宪觉得单独寄希望于武力打败徐海,是十分困难的。最起码成本巨大。于是胡宗宪考虑另辟蹊径。于是胡宗宪找到中间人给徐海,表示愿意和徐海谈判。

胡宗宪收到徐海的回信以后,发现这徐海还有点文采,于是惊讶之余,找来送信人打听徐海的才学情况,结果,无意中得到了这样的一个情报:原来,徐海以前曾经劫掠过一个叫王翠翘的金陵名妓。这王翠翘出身官宦,算是书香门第,后来因为家道中落,这才沦落风尘。徐海劫掠王翠翘以后,对王翠翘十分宠爱,于是王翠翘便负责徐海的文书工作。

胡宗宪顿时有了主意。于是,胡宗宪托人送给徐海不少礼物。这其中包括大量精致的首饰。而后,胡宗宪派去说客联系王翠翘,对王翠翘讲:现在徐海虽然风光,但毕竟是在海上当海盗做贼,只要做贼,那迟早就有被朝廷剿灭的一天。不如趁着如今势头强大,和朝廷谈判,而后得到朝廷的册封以后,徐海就是朝廷命官,你就是朝廷命妇,这不比当海盗有前途么?

王翠翘想起自己父亲做官的时候,家里的体面。再想想如今,虽然也是锦衣玉食,但毕竟是做贼,而且朝不保夕。并且,徐海年轻的时候,身强力壮尚且可以和朝廷周旋,等到上了年纪,那便是内忧外患不断:海盗内部的年轻人可能会渴望取代徐海。而朝廷的追杀也肯定不会停。于是,王翠翘动心了。

于是王翠翘劝说徐海归顺朝廷。徐海思前想后,最终架不住王翠翘软磨硬泡,于是,便接受了朝廷的招安。

结果,胡宗宪一方面利用招安,稳住了徐海,另一方面派人对徐海进行了突然袭击。徐海猝不及防,见大势已去,也知道被官军抓住,于是投海而死。王翠翘见此情景,知道徐海枭雄了一辈子,最终被自己误导落了个如此下场,于是,也投海而死。

王翠翘和徐海的故事,后来传播到了越南和韩国,最终,他们的故事在越南和韩国,也成为了文学名著范畴。

彭加木和罗布泊到底有什么秘密?

第一次听到罗布泊是因为上海探险家余纯顺,而吸引我关注罗布泊是因为彭加木!从家人那里听到的彭加木的故事太传奇了,让我对罗布泊这片土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原本罗布泊其实和比基尼岛一样只是一个核爆靶场,然而随着彭加木的到来以及失踪,罗布泊被赋予了太多神秘乃至玄幻的内容,让国人谈泊色变。

彭加木,何许人也?

彭佳木是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副院长,曾经15次深入新疆进行考察,并先后三次进入罗布泊地区进行科考。

彭加木是一个经验非常丰富的探险科学家,可以说是这个世界对罗布泊最熟悉的人了。只是谁也没有想到他最终把生命也奉献给了他最爱的科学探险事业!

在罗布泊,彭加木究竟遇到了什么特殊状况?

1980年6月5日,彭加木带领的九名队员完成了人类首次成功的由北向南穿越罗布泊的壮举。在休整了几天之后,他们继续向东考察。

然而在6月16日当天,彭加木意识到探险队伍的补给无法支撑下一阶段400公里的探险活动。在沙漠中缺少补给,这对于科考队伍来说是致命的。

如何脱困成为摆在彭加木他们面前的难题,是自行寻找水源,还是向驻军求助?

彭佳木倾向于自行寻找水源,毕竟动用军队的直升飞机运送给养一次就要花费2000块,这将对国家财产造成巨大的浪费。

老一辈人爱护国家财产的朴素情操是现在的年轻人所无法体会的,他们从小就是在草原英雄小姐妹、欧阳海之歌这样的英雄事迹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

然而这次彭加木成了少数人,其他的队友都不赞同他的决断。在大家的一致要求下,彭加木还是向驻军拍了电报求援。

当地驻军对此也十分重视,在6月17日上午立即回电,拟派遣飞机运送各种补给前往营地。得到回电之后,队友来到彭加木通常独自看地图的越野车边告知他军方的回信。

可是车内空无一人,只是在地图内发现了彭加木留下的一张纸条,内容是彭加木一个人独自去东边找水。

这让大家大吃一惊,六月的沙漠,原本气温就很高,在中午时分更是能够高达50多度,一个56岁的人单枪匹马的,在罗布泊这个生命禁区里寻找水源,这是极为危险的,极为不明智的。

在紧张与焦急中等待的两个小时之后,彭佳木仍然渺无音讯,队友们当机立断立即开始了搜寻行动。

没走多远,他们发现了彭家木的脚印,又发现了一张糖纸。

就在大家认为彭佳木就在附近应该很快就能找到的时候,谁也没有料到这张糖纸是彭佳木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点痕迹。

在经过高密度的搜寻无果之后,探险队不得不向部队上报彭加木失踪的情况。此时军队开始介入!

为了营救彭加木,我国组织了三次大规模的搜寻,甚至可以用挖地三尺来形容搜寻的力度,通过拉网战术,点线面相结合,几乎达到了不漏一个沙丘,一丛芦苇,一个空白的目标,。

然而即便在这样力度的搜寻之下,仍然没有找到任何和彭佳木相关的物品。

彭佳木,何去何从,就成了一个迷,这也给了许多人想象的空间。

当时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人心思动,关于彭加木的各种谣言,满天飞。

其中最荒诞的就是所谓美国人或者苏联人把他接走了,这种说法就是一个笑话。

在当时我国的科技水平虽然落后于美国苏联,可是再怎么说我们也是掌握了卫星技术的国家,外国势力进入我国腹地接走我国公民这一连串复杂的操作,相信我国的监控卫星是绝不会放过的。

第二种说法便是双鱼玉佩的故事

这个故事就很有玄幻色彩了,完全可以拍一部科幻大片。

话说在56年到60年之间,新疆出现了许多复制人,为了解决这些复制人,国家秘密的在当地建立了原子弹基地,用强大的核爆炸,把这些人全部处理掉了。而罗布泊就是国家选择的原子弹靶场。

彭佳木机缘巧合之下,找到了一枚双鱼玉佩,这枚玉佩有一股神奇的力量,它可以对人进行复制,很不幸,彭加木被复制了。

面对一个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复制人,彭加木心情澎湃,想了很多,考虑到这件事情,如果一旦公诸于众的话,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社会影响。

出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隐姓埋名,过起了隐居的生活。

这个故事是不是很玄幻,很有成为电影剧本的潜质?但这不是最大的脑洞,国人的想象力实在太丰富了,脑洞大的还有。

第三种说法回到汉朝当皇帝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罗布泊存在一个连接时空的虫洞,而彭加木在机缘巧合的情况之下进入了虫洞,穿梭时空来到了古代。

我的天,这是穿越小说的模式啊!根据穿越小说的套路,主角穿越之后化身高富帅,在朝堂之上搞风搞雨,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彭加木也不例外,他化身成为汉朝外戚王莽,凭借一系列的炒作,他成功取代汉朝皇帝成为了天下主宰!

历史上的王莽登基之后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土地国有,计划经济,废除奴隶制!这一套政策确实超前,这就让有心人脑洞大开。

王莽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很显然不可能提前两千年拥有社会主义思维模式,但他实实在在的推出了一系列的类似社会主义的政策,那么得出结论一:王莽应该是穿越者,根据他的政策,时间锚点极有可能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而同时罗布泊有一个虫洞!加上彭加木就是八零年在罗布泊离奇失踪,所以得出结论二:王莽就是彭加木。

其实,最有可能的情况应该是,彭加木同志很有可能遭遇了大风,被流沙掩埋。因为17日那天当地有十级大风,在沙漠中的大风是很可怕的,它会推动流沙顺着风向运动,彭加木很有可能就在这时遇难了。

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甚至有人认为彭加木还健在只是没有被我们找到而已!

另外,根据新疆若县志记载,1965年十月,我国第一次核爆实验之前,空军居然意外发现了国民党马家军的一股一两百人的残军。

要知道,这时候距离解放已经过去了十五年之久,他们的存在说明一两百个人洒在偌大罗布泊里都可以那么多年不被发现,何况只是一个人呢?

最后我想说的是探险不等同于冒险,彭加木也好,后来的余纯顺也好,选择酷暑难当的六月进入罗布泊都是冒险多过探险!探险是一门精细活,需要周全的计划,各项完善的准备工作,探险绝不是光有血性之勇就行的。

一代妖僧辩机真的只是高阳公主的玩具么?

高阳公主与辩机和尚的确统通奸之实辩机和尚之时也是因为通奸之事大白天下,两人究竟是真情实感?还是肉欲欢乐?且听我细细道来!

令高阳厌倦的感情生活

根据《新唐书·公主传》记载,高阳公主为唐太宗第十七女,最初封号为高阳公主,后来因参与谋反赐死后追赠为合浦公主。《旧唐书》中写道:

“初,主(高阳公主)有宠于太宗,故遗爱特承恩遇,与诸主婿礼秩绝异。”

意思就是,从小高阳公主就颇得唐太宗喜爱,所以众多驸马之中,只有房遗爱的待遇最为优厚,与其他驸马受到的礼遇都不尽相同。

房遗爱,凌烟阁功臣房玄龄之次子。房家为当时的世家大族,将高阳公主下嫁房遗爱,也是唐太宗笼络朝臣的一种手段。其实高阳公主也并非吃亏,比起那些因政治联姻而远嫁塞外的公主,她算是幸运得多。

高阳公主天生活泼、性格外向,又正值及笄(15岁),正是对外绽放自己热情的岁月。然而驸马爷房遗爱似乎与他格格不入。房遗爱偏内向,不苟言笑,因为高阳公主的身份,房遗爱每次都会低声下气、毕恭毕敬,完全不像是一对夫妻应该有的样子,倒像是朝臣与君主。高阳公主在房遗爱这边也看不到什么闪光点,他不学无术,游手好闲,比起他父亲房玄龄来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整天面对着这么枯燥的一个男人,对于满怀激情的高阳公主来说实在是一种煎熬。有一次外出游猎,高阳公主认识了才高八斗的辩机和尚。

辩机和尚,玄奘法师高足,年轻却博览群书,出口成章且颇具内涵,现在主要从事合伙创作《大唐西域记》,后期被选去从事经书翻译。由于知识储备之巨,年仅二十六岁的他缺失所有人群之中翻译经文最多的。因其年轻而才能卓著,声名远扬。

水到渠成的通奸往事

认识辩机和尚是,高阳公主十五岁,辩机和尚二十一岁,都是年轻气盛,含苞待放且自制力不足的年纪,两人迅速坠入爱河,发生苟且之事。最为可笑的是,房遗爱曾经给他二人做过看门之人,供其二人行乐。或许房遗爱也的确没有对自己的妻子动过情,还是将她视为高高在上的公主。高阳公主也颇为识趣,赏给房遗爱两名宫廷的绝色女子,夫妻二人就这样做成了一笔可笑的交易。

历时五年的通奸,在高阳公主与房遗爱巧妙的掩护之下竟然丝毫没有走漏风声,说来也是,就连丈夫都是“犯罪同谋”那还能有谁去揭发这一场羞耻的案件呢?后来的辩机和尚被选取翻译经文,由于工作量之巨大,外加辩机和尚又是一个工作狂,许久时间双方都没有见到面。高阳公主曾经送给辩机和尚一块玉枕,辩机和尚见物思人,只能借此聊表相思之苦。

丑闻大白天下

一日,长安街抓住了一个窃贼,在其身上搜出一块宫廷玉枕,起初还以为小偷入宫行窃,所以将其严加审讯,结果得到的答案是他在翻译经书的和尚那里偷来的。纸包不住火,高阳公主与辩机和尚的丑闻由此事大白天下。唐太宗感到蒙羞,将翻译经文的辩机和尚当场抓获,判处腰斩极刑。一个饱读佛学之士,就这样在市井小民的喧嚣之中,用最不体面的方法被迫结束一生。

可惜的是,辩机和尚死后,高阳公主为求自保,将自己和辩机和尚的关系否定的一清二楚,她这么做也是对的,辩机和尚已经死去,再死更多的人又有什么意义?唐太宗也有刻意保全高阳公主的意思,既然如此,便顺水推舟。但是,在唐太宗心中留下的创伤已经无法平复,唐太宗开始渐渐疏远高阳公主。因为被父亲发现,高阳公主曾经一度诅咒唐太宗暴毙!

高阳公主的堕落

失去辩机和尚之后的高阳公主又回到了房遗爱身边,这所谓“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已经拥有过辩机和尚的高阳公主自然不会在对房遗爱存在半点温存。直到唐太宗死,唐高宗李治继位,虽然之前因为丑闻而疏远高阳,但是毕竟是曾经最疼爱自己的父亲,高阳公主久久沉溺于悲伤之中。

已经有过出轨经历的高阳公主,在没有父亲唐太宗的管制,加之真日的郁郁寡欢与情绪低迷,高阳公主彻底的放纵了自己。她开始明目张胆的广泛招收和尚面首,供其享乐。至于为什么要找和尚做面首,或许是她难以忘却辩机和尚给她带来的那一缕温柔。久而久之,高阳公主与面首们在唐高宗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中,逐渐胆大到要谋反,最后事件败露,参与者尽皆被处死,高阳公主被赐死。死后赠谥合浦公主。至此,高阳公主结束了混乱的一生。

孰是孰非?

辩机和尚究竟是不是高阳公主的玩具,我想应该不是。虽然事发之后,高阳公主曾经将两者的关系撇的一干二净。但爱情的目的难道是为了让男女双方纷纷赴死嘛?显然不是的。高阳公主见到辩机和尚时才是及笄之年,年少懵懂,对于爱情有着无限的渴望,这时候的辩机和尚正好充当了高阳公主的初恋角色。至于后来为何撇清关系,在我看来,蝼蚁尚且偷生,何况是活生生的人!

高阳公主的性格决定了他不是一个能够安分接受安排的人,她敢于像被束缚的命运挑战,以谋求感情上的新出口。她曾经肯定喜欢过辩机和尚,至少在以前,至少爱过!

总结:无论如何,这都是唐王朝的一桩丑闻。作为饱读诗书的僧侣,破戒与高阳公主私通,这是辩机和尚的大错。身为公主,私通和尚,这不仅仅是给皇族蒙羞,更是对自己人格的侮辱,出轨在古今中外都不受待见,更何况自己的特殊身份。最后要说的事房遗爱,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角色,一个帮助自己老婆给自己戴绿帽子的男人能有多大出息?

总而言之,辩机和尚与高阳公主的感情本来就是错误的,一个作为僧侣,一个作为有夫之妇,这种私通是绝对的耻辱而不值得洗白,爱情是美好的,但不应该是不顾大局的。爱情不应该自私,而是要追求博爱!

汉武帝时期巫蛊之祸究竟是怎么回事?

汉武帝时期巫蛊之祸根本原因:皇帝是封建社会里最高权力的拥有者,巫蛊之祸就是围绕皇位的一场权利斗争,表现形式就是皇室内部的相互残杀从而抉择出最后胜利者。

巫蛊之祸爆发前埋藏的隐患:汉武帝作为当时的最高统治者,有两个特别突出的特点:一是他非常迷恋女色;二是追求成仙长生不老。据《汉书·外戚传》记载:最初陈皇后阿娇有宠,不久在平阳公主家“幸”卫子夫,即召入宫中“尊宠”,“后色衰,赵之王夫人、中山李夫人有宠”,“后有尹婕妤、钩弋夫人更幸”。武帝后宫“内宠”如此之多,为了争宠勾心斗角必然加剧。

另一方面,汉武帝十分迷恋长生不老,据《史记·封禅书》记载:“今天子初继位,尤敬鬼神之祀”。上有好者、下必甚焉,在他的引领下,当时的社会上尤其在贵族社会中迷信之风特甚,所以也为巫蛊之祸埋下了伏笔。

巫蛊之祸前因:卫皇后随着年老色衰在武帝那里逐渐失宠,而太子刘据的舅舅也就是卫青在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就去世了,因此武帝后期,刘据虽然占据着太子之位,但其周围出现权利真空,没有死命保其上位的关键之人,加上武帝儿子又多,因此不少有野心之人均暗藏祸心,蠢蠢欲动。

巫蛊之祸开端:卫皇后之姐君孺,嫁与城乡公孙贺为妻,生子公孙敬声。公孙敬声依持与武帝特殊关系横行不法,曾盗用北军钱一千九百万,事发后被捕下狱。当时有一名全国通缉犯朱安世,公孙贺请求捕拿朱安世来赎子之罪。后来,朱安世果然被捕,但朱安世在监狱中上书,揭发公孙敬声与武帝女阳石公主私通,并在武帝经过的甘泉宫驰道下埋偶人,武帝得知后,令人搜查。征和二年正月,武帝下令处死公孙贺父子及其家族。

年老的武帝对“巫蛊”的疑心越来越重,当时,各地方士及巫师多聚于京师,这股风气刮到宫内,有些妃嫔纷纷效仿,埋偶人诅咒嫉妒的仇人,武帝得知后将后宫及有牵连大臣以“巫蛊之祸”纷纷处死,这场皇室内部的自相残杀蔓延开来。

巫蛊之祸高潮:这时有一个叫江充趁着武帝的疑心曲意奉承,逐渐得到武帝信任,随之武帝便任命江充负责搜察巫蛊。

之前,江充与太子刘据发生一些不愉快,又一次江充遇到太子据家人只准在皇帝行走的甘泉宫驰道上行走,太子据请求江充不要将此事告诉武帝,充不听,武帝也因为江充敢开罪太子据而大加赞赏。由于得罪过太子,江充恐惧太子继位后对自己不利,就利用巫蛊之机诬陷太子,先向武帝报告说宫中有蛊气,然后在后宫妃子中查起,一直查到太子宫中找到桐木人,斗争进入白热化。

巫蛊之祸结局:太子刘据得知此消息后,十分紧张,恐无法辩白,与太后商议,矫诏发兵捕杀江充,并攻入丞相刘屈氂府上,刘屈氂逃跑至甘泉宫向武帝报告,武帝派刘屈氂领兵围捕太子,结果太子兵败,皇后自杀,太子家人多数被处死,太子本人藏在贫民家中,被官府发现后自杀。

巫蛊之祸影响:江充利用武帝的多疑,在巫蛊之祸中推波助澜杀了数万人,最后在武帝继承人上开启白热化斗争,最终刘据兵败自杀,太子死后,各地纷纷上书为太子申冤,当武帝看了高寝郎田千秋的奏折后,发觉江充诬告之词多有不实之处,下令任命田千秋为丞相,将江充一家族灭,逮捕太子的官吏也一一处死。

太子之位出现空缺,征和三年武帝又下令让李广利出击匈奴,出征前,李广利与刘屈氂密谋,如果武帝一口气上不来,辅助昌邑王登基称帝,结果李广利在外与匈奴作战期间,武帝查出李广利与刘屈氂在巫蛊之祸中暗藏祸心,武帝下令诛杀刘屈氂全家,捕杀李广利妻子,在前线征战的李广利听闻这一消息,即投降匈奴,致使战争大败。

武帝在余下的儿子当中立了八岁幼子弗陵为太子,担心会出现女主专政,特将弗陵母亲钩弋夫人赐死,并托孤给辅政大臣霍光。

以上就是问道西域剧情共有几个的详细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收藏本站!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