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电影《奴里》剧情,印度老电影大篷车男女主角现在怎么样了?
先说个冷知识:《大篷车》女主角和导演是一对情人;莫汉的小伙伴乔尼是《流浪者》拉兹的叔叔,同属大名鼎鼎的卡普尔家族。
《大篷车》拍摄于1971年,1980年在中国正式公映。片中曼妙的歌舞、奔放的情感、跌宕的剧情,令中国观众如痴如醉、回味无穷,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
今天小编就来聊聊大家十分关心的问题——《大篷车》的男女主角们现在怎么样了?
他们过得还好吗?
一、苏妮塔终生未婚,至今仍孑然一身片尾,苏妮塔追上莫汉,动情地对他说道:“你也许不属于我们家,可我是属于你的。”
这真是一个漂亮的收官。
不过现实生活中女主演就没那么好命,她不属于任何男人,她只属于舞台和银幕。
阿莎·帕雷克1942年10月2日出生于班加罗尔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她是家中的独生女,这使得小阿莎成为父母生活的重心。
很小的时候,妈妈就为她报名了古典舞蹈课。十岁那年,正在台上演出的阿莎·帕雷克引起台下一位导演的注意,这位导演叫比麦尔·洛伊,他拍了一部电影叫《两亩地》。
在这位伯乐的指引下,阿莎·帕雷克“触电”时间很早,1957年她便出演了电影《玛亚跳舞》。
但少女阿莎并未引起注意,在大多数同行眼里,她只是一个很会跳舞的孩子。直到十七岁那年阿莎遇到了她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
这个男人即作家兼导演纳西尔·胡塞因,也就是后来的《大篷车》导演(也是老板)。
之后两人展开了长达十二年的合作,从1959年至1971年在一起拍摄了八部电影,《大篷车》则是最后一部。
纳西尔·胡塞因那时已有妻室,女方也是一个演员,但纳西尔却深深迷上了阿莎,甚至毫不掩饰对她的宠爱。纳西尔甚至糊里糊涂叫来阿莎的母亲苏达,给了她大笔酬金让她为女儿设计戏服。
而且据说纳西尔有着强烈的占有欲,嫉妒一切帅气阳刚的男主演。莫汉的扮演者吉滕德拉之所以有幸出镜《大篷车》,是因为他本人有个青梅竹马的空姐女友。
这导致阿莎·帕雷克没人敢追更没人敢娶,贻误了大好青春年华。
七十年代末期,尽管阿莎·帕雷克是当时票房贡献最多、最为富有的女星,此时也不得不退居二线担当配角。她十分不习惯,干脆退出了影坛。
但天竺奥斯卡很够意思,1979年为三十七岁的阿莎·帕雷克颁发了一座“终身成就奖”。
但中年阿莎寂寞难耐,很快又复出,这时她的身份是导演。她成立了一家演艺公司,拍摄了大量电视剧,最近几年阿莎频频出现在电视综艺上担任评委,并热衷于慈善事业。孟买一家医院是以她的名字命名的。
2017年,在她的自传《热门女孩》一书中,阿莎亲口证实——导演纳西尔·胡塞因才是“此生唯一的至爱”!
而纳西尔早于2002年3月19日去世。
二、“劳模”吉滕德拉至今仍在高歌放舞当莫汉在阳光下载歌载舞——“好姑娘,你的家乡在哪里呀?看到你我就小鹿乱撞,这是谁家的俏姑娘啊……”
我开始坚信我正在看一部世界上最好看的电影。
这样一张纯真、快乐、生气勃勃富有感染力的面孔,令人见而忘忧、乐而忘俗,是今天多少制片人砸多少银子而求之不得、再难寻觅的。
1942年4月7日,吉滕德拉出生于孟买,原名拉维·卡普尔。据说吉滕德拉自幼在一间木屋长大,因为家境贫寒,父亲是个手艺人,为各大电影公司提供仿制珠宝。
1959年,十七岁的吉滕德拉在给电影公司送货时,被一个导演拉去做替身,至此步入影坛。
吉滕德拉一生勤奋高产,在印度影坛德高望重。他总共出演了226部电影,其中121部是票房冠军!不仅如此,他重视家庭洁身自好的品性亦广受赞誉。
不过,大概感情这种事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吉滕德拉自有他未了的心愿。
十四岁那年,他结识了后来的空姐妻子莎芭,稍近成年二人订婚。不料步入演艺圈的吉滕德拉中途爱上了一个女演员希玛·玛丽妮。
希玛如今仍在“影坛最漂亮的女人”排行榜上位列第十二。
二人在电影《瓦里斯》(1969年)和《盖里·查尔》(1974年)有着长达五年的藕断丝连!
吉滕德拉有心悔婚,并与希玛约定婚期。但据说此时莎芭闻讯带一队眷属乘坐直升机赶来(这是什么家庭啊),及时阻止了未婚夫荒唐的行为。
在亲友劝说下,吉滕德拉与莎芭仓促举行了婚礼,甚至远在日本的丈母娘都没来得及参加。
婚后,认命的吉滕德拉和老婆安安心心过日子,并很快生下一对儿女,只是快乐和明媚已从他的脸上逐年挥发。
近年吉滕德拉成立了一家电影公司,儿子女儿担任导演主角,事业做得有声有色红红火火。
前几年我在央视播放的《再生缘》里看到老吉滕德拉带着儿子客串,还跳了一段舞蹈,内心真是激动啊。
三、跳舞像闪电的妮莎,如今是荧屏标准恶婆婆这个跳舞像闪电似的小姑娘是国宝级舞娘,她跟她的“小辣椒”合作过十三部电影。
小时候看《大篷车》,妮莎一出场猛地扑倒莫汉把我吓坏了,这种火辣辣的女人真是超出经验范围让人吃不消。
到了结尾我已经开始喜欢上这个女孩儿了,可惜她又死了。像头人托塔大叔所说的那样为了心爱的人挂了。
长大之后才明白这样至情至性不要求买车买房的靓妹真是好到绝版!
与我们想象不同的是,野姑娘妮莎扮演者阿鲁娜·伊拉尼出身于演艺世家,1946年8月18日生于孟买,九岁起就开始演电影。她的父母是舞台演员,叔叔是戏剧导演,哥哥是制片人,随后妹妹也步入影坛。
阿鲁娜·伊拉尼因为《大篷车》获得了一个最佳女配角奖,这是整个剧组唯一获得的表演类奖项。
从那以后小姑娘卡斯不错,跟她合作的都是一线男演员,比如拉兹的弟弟、《流浪者》小拉兹的扮演者沙希·卡普尔等等。
阿鲁娜本人性格跟妮莎如出一辙,作风泼辣大胆、事事敢为人先,在天竺影坛简直是个一脚踢似的人物,厉害、碴子、一朵带刺的玫瑰,基本没人敢惹也没人敢追。
甚至她两个亲姐姐全都嫁进了豪门,她却不为所动,勤奋拍片努力接戏最后把自己活成了豪门。
许多年后到了二十一世纪人们才得知她早已嫁给了导演库库·科利,她的闺蜜们对她的隐婚行为表示不满,善意地给她起了个外号就叫“库库·科利”。
到了九十年代,阿鲁娜开始走老旦路线,反正不是丧尽天良的后妈、就是刁钻歹毒的婆婆,每天在各大电视台忙着伤天害理。
2012年她获得了一项终身成就奖,直到2019年七十三岁的阿鲁娜才彻底退出影坛,她的“恶婆婆”美差被奴里取代,对,就是那个奴里。
四、乔尼叔叔是《流浪者》拉兹的堂叔小时候看电影最喜欢这个叔叔,幽默风趣又有正义感每每莫汉犯浑总是被他一拳打醒!
这样的朋友是宝贝可惜我没有。
乔尼扮演者拉文德拉·卡普尔来自宝莱坞第一家族,他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堂哥——《流浪者》拉贡纳特大法官。
主角拉兹则是他的侄子,《哑女》、《海誓山盟》男主角里希·卡普尔是他的侄孙子。
只是拉文德拉·卡普尔出生于1940年,比侄子拉兹还小十六岁!
出演《大篷车》这一年他也不过三十一岁。
不过拉文德拉·卡普尔基本自力更生,尽管堂哥因为《流浪者》积累了巨大的财富、在宝莱坞根深叶茂。
拉文德拉埋头演戏,再用赚来的钱时不时入股一些电影,虽说不是大富大贵日子也过得相当富足。
晚年拉文德拉移居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市,直至2011年去世。
五、坏蛋拉詹演技太好遭人恨,最后没戏演整个剧组里最倒霉的演员就属这个拉詹了,原本盛世美颜一代型男,一开始就被义父喷,然后片尾再被莫汉打,好不容易出色完成了任务,却因为坏得深入人心遭到广大观众的记恨,导致星徒黯淡余生没戏演。
基尚·梅塔1941年2月21日出生于德里,以助理导演的身份步入影坛,1967年首次出现在电影《安妮塔》中。原本《大篷车》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他的事业有了突破性进展,万没想到成了休止符。
从《大篷车》到1990年整整二十年间他只演过八部电影,中途改行成为一家瑜伽馆老板。
2017年12月22日,基尚·梅塔于纽约奥尔巴尼去世。
到死那天他的个人波克头像都是《大篷车》,真是令人心酸呐。
六、弟弟蒙托现在是一名导演小马哈茂德进入影坛十分偶然,他的哥哥原本是一名剧务,某天他去片场玩,发现哥哥迟迟不能收工回家,是因为现场一个小童星总是NG,每次台词都背错。
小马哈茂德站在导演身后自言自语,背出了所有台词,导演大喜过望,当场签下了他。
至此这个小朋友的演艺生涯正式开挂,小马哈茂德成了七十年代最有名的童星。当时他火到什么程度,才刚我提到的“妮莎”亲妹妹进入影坛之后,艺名要取为“迷你马哈茂德”!
小马哈茂德的明星生涯一直延续到九十年代初期。
1988年与《流浪者》丽达的儿子桑杰·达特一起出演了电影《爱情与复仇》,近些年依然以导演的身份活跃于影坛。
OK,关于电影《大篷车》主演近况今天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祝各位周末愉快!
(全文完)
有哪些你一想起就怀念的旧影片?
宫崎俊的所有电影!
给我的感觉就是这样的!
只要一想起他电影中的美丽画面,我的嘴角就会上扬露出微笑!
宫崎俊的电影搭配久石让的配乐,这个神一般的组合,简直是无敌了!就像中国的伯牙和钟子期,配合默契,动人心弦。
他们一起合作的《千与千寻》斩获奥斯卡和柏林金熊奖,是21世纪评分最高的动画电影,世界电影殿堂级的作品。
我觉得无论你之前喜欢什么类型的电影,是谁的影迷粉丝,只要看了宫崎俊的电影,内心里最柔软的一部分,一定会在某个瞬间被拨动,感动。
而且他的电影,不分年龄阶段,都可以看。
小孩子可以看到人物主角的勇敢善良可爱,里面的画面梦幻又真实,颜色鲜艳美丽,童趣的元素很多,比如花草植物,动物,天空等来于大自然的素材。
少年们可以看到电影里的男女主角,有描述成长的烦恼,理想,努力和一种对未来的希望,还有青春年少时,懵懂发芽的美好初恋。
大人们可以透过人物剧情,看到背后蕴含的深刻道理:比如如何同自然和谐共处、和自己独处、和他人相处,反战争,等等。
很少有导演能够做到每一部作品,都能保证是上乘之作,不让观众失望,而且主题都特别突出。
他的作品主要有以下几个分类:
人与自然:
风之谷、龙猫、百变狸猫、幽灵公主、悬崖上金鱼姬。
人与人:魔女宅急便、侧耳倾听、千与千寻、哈尔的移动城堡。
人与战争:天空之城、红猪、起风了。
最后给大家推荐10部我最爱的作品,每次看到好的风景,吹到舒服的风,遇到喜欢的人,平常日子里的小确幸,都会让我联想到电影里那些闪光的细节。
1. 《天空之城》光是这个名字,就让人心生向往,太美了!高中时看的,到现在反复看了很多遍,小男孩和小女孩的纯净爱情让人向往。
2.《千与千寻》,宫崎骏最闻名世界的作品,看完后感叹里面的情节想象力太丰富了,千寻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画面也是美的让人想钻进去,是我刷了无数遍的好电影!
3. 《偷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一个微观的世界里的温情故事。小时候看完以后,莫名喜欢观察地上的小蚂蚁小甲虫。
4.《龙猫》,超级可爱的龙猫,谁都喜欢它,现在重复看,依然会被导演的童心所打动。小时候路过树林,在山上玩,总是幻想能够出现一只龙猫。
5.《悬崖上的金鱼姬》,波妞和宗介两个小人儿,真是让人喜爱。有点像安徒生美人鱼的故事,我还专门下载了给幼儿园小朋友看,他们也超爱!
6.《哈尔的移动城堡》,这个想象力也是绝了!会移动的神奇城堡,以前也是幻想自己能够拥有一个。
7.《幽灵公主》,环保题材的电影!打满分!人类只有和自然和平共处,才能有在地球上生存下去的权利。
8. 《红猪》,讲人类和战争的电影,和平主题。红猪是一个超级厉害能开飞机的飞行员,剧情中的红猪帅气无敌,突破了人们对猪这个萌萌形象的印象。
9.《魔女宅急便》,哪个女孩不想成为拥有飞天扫帚的小魔女?啊!真是满足了我粉红色的少女心!我的账号图像用的就是小魔女骑着扫帚在天上飞的场景。
10.《侧耳倾听》,简单而美好的青春时光,像海风一样让人沉醉。很想拥有一次像动画里的高中生活,然而岁月无情……哈哈!
以上就是我的感想和推荐,其实除了这十部,宫崎俊的其他电影都是值得一看的。以后等我有了小孩子,我会和他一起坐在沙发上,重温这些经典的画面。如果你看完后,有很多的感想,欢迎来和我分享哦!
你最喜欢哪一部译制片?
DVD9 01
01.魂断蓝桥
02.红菱艳
03.傲慢与偏见
04.卡门
DVD9 02
01.雨中曲
02.蝴蝶梦
03.侠盗罗宾汉
04.乞力马扎罗的雪
DVD9 03
01.北非谍影
02.罗马假日
03.简爱
04.悲惨世界
DVD9 04
01.出水芙蓉
02.安娜·卡列尼娜
03.勇士的奇遇(又名郁金香芳芳)
04.大篷车
DVD9 05
01.战争与和平
02.王子复仇记
03.百万英镑
04.巴黎圣母院
DVD9 06
01.茜茜公主 之一-Sissi Ⅰ
02.茜茜公主 之二-Sissi Ⅱ
03.茜茜公主 之三-Sissi Ⅲ
04.红粉佳人(又名乱世忠魂,此片为附送)
DVD9 07
1.铁面人
2.望乡
3.卡桑德拉大桥
4.你好,出租车
5.复仇的火焰
DVD9 08
1.罗马,不设防的城市
2..临时工
3.沸腾的生活
4.流浪者
5.偷袭
DVD9 09
1.广岛之恋
2.乡村女教师
3.佐罗
4.古堡幽灵
5.鲜花盛开的村庄
DVD9 10
1.静静的顿河-1
2.静静的顿河-2
3.静静的顿河-3
4.静静的顿河-4
5.哑女
DVD9 11
1.汉密尔顿夫人
2.时代女人
3.一封陌生女子的来信
4.罗密欧与茱丽叶
5.大独裁者
DVD9 12
1.孤星血泪
2.郎心如铁
3.三剑客
4.原形毕露
5.呼啸山庄
DVD9 13
1.大卫柯波菲尔
2.鹿苑长春
3.奥赛罗
4.砂器
5.走向深渊
DVD9 14
1.尼罗河上的惨案
2.基督山伯爵
3.奇普里安·波隆贝斯库
4.奴里
5.远山的呼唤
DVD9 15
1.阳光下的罪恶
2.萨拉热窝谋杀案件
3.看不见的要塞
4.彼得大帝
5.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
DVD9 16
1.巴布什卡历险记
2.一个国王在纽约
3.黎明前到达
4.抗暴记
5.第十二夜
DVD9 17
1.情侣求缓
2.金姬和银姬的命运
3.美人计
4.39级台阶
5.琛姑娘的森林
DVD9 18
1.富贵浮云
2.回故乡之路
3.拿破仑在奥斯特里茨战役
4.蓬门今始为君开
5.神秘的黄玫瑰
DVD9 19
1.脖子上的安娜
2.追捕
3.靡菲斯特
4.羊脂球
5.忠诚
DVD9 20
1.英俊少年
2.骄傲的公主
3.永恒的爱情
4.冷酷的心
5.勇敢的米哈依
DVD9 21
1.偷渡者
2.纯洁
3.非凡的艾玛
4.人世间
5.除霸雪恨
DVD9 22
1.不能授勋的英雄
2.斯特凡大公
3.血海
4.一个护士的故事
5.淑女争宠记
DVD9 23
1.警察与小偷
2.白玫瑰在行动
3.印度往事
4.叛逆
5.当机立断
DVD9 24
1.人证
2.办公室的故事
3.阴谋与爱情
4.可敬的女
5.摘苹果的时候
DVD9 25
1.创伤
2.大海的女儿
3.脚印
4.叶塞尼娅
5.在阴谋者中间
好看的印度电影有哪些?
误杀瞒天记 巴霍巴利王 小萝莉的猴神大叔
未知死亡 地球上的星星 我的个神啊
三傻大闹宝莱坞 摔跤吧!爸爸 苏丹
神秘巨星 幻影车神 功夫小蝇
这里不得不说印度国宝级演员阿米尔汗,他用自己的力量,推动着印度电影的发展,呼吁社会关爱女性群体,揭露底层社会现状,被称之为“印度的良心” !
印度有三大汗分别是阿米尔汗、萨尔曼汗、沙鲁克汗。三大汗被中国观众孰知的即为阿米尔汗!俺也超级喜欢他的电影!!!
印度以一个女孩出名为故事的电影?
上世纪八十年代上映的印度电影《奴里》
为何人选是一个太监?
明成祖何止是在下西洋时重用太监,可以说明朝的宦官干政问题就是朱棣打下的基础。他不仅重用了郑和,还有如侯显、洪宝等,永乐时期就是太监集体“翻身”的时代,朱元璋立下的祖训在这个时代被打破,太监的地位就一发不可收拾。郑和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成为七下西洋的正使,主要与他的个人经历有关。
永乐时期的太监“翻身”“其在宫禁,止可使之供洒扫、给使令传命令而已,岂宜预政典兵?汉唐之祸,虽日宦官之罪,亦人主宠爱之使然。向使宦官不得典兵预政,虽欲为乱,其可得乎?”——《明太祖实录》
朱元璋开国之后,虽然内廷规模就已形成,但太监在洪武时期并没有成为一个政治集团,这是朱元璋吸取汉唐教训,提高警惕,刻意打压宦官的结果。朱元璋规定宦官不许接触军政方面事务,只将这些人作为“服务员”、“传讯员”,当皇帝的不给他们其他权力,他们就没有机会作乱。洪武时期的宦官是由吏部管理的,朱元璋曾告诫吏部:“此辈自古以来,求其善良,千百种不一二见。若用以为耳目,即耳目弊矣;以为腹心,即腹心病矣”。也就是说在朱元璋得眼里,太监里边没什么好人,当耳目都会被蒙蔽,何况拿来当心腹呢?
总体来说,朱元璋对太监是非常提防的,所以也就在制度上形成了打压。到了洪武末年,朱元璋还为此立下祖训,规定宦官“不得兼外臣文武衔,不得御外臣冠服,官无过四品,月米一石,衣食于内庭”;“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这里就点明了封建社会内外之分的权力架构,这种架构就是宦官形成政治集团的根源。
众所周知,明朝很好的解决了外戚问题,在明朝的后妃选拔制度中,不再重视门阀,甚至有些后妃只是小县令的闺女,这就将外戚集团彻底“消灭”了。封建权力架构中的内外之分往往需要第三方势力形成权力上的平衡,皇帝是唯一的中心,三方势力分别是外戚、宦官、士大夫,宦官属于内廷核心,士大夫则是掌控外朝的庞大集团,外戚被用来权衡内外廷。
洪武时期的权力架构企图拜托这种模式,朱元璋的方法就是君主专制无限加强,不需要任何权力制衡。所以他首先在制度上将外戚一棒打死,又规定了宦官不得参与军政,然后借着胡惟庸案彻底废除丞相制度,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看起来皇权一家独大,内外廷做好分内事务就可以了。
但与此同时,朱元璋又搞了个塞王体系,这等于说宗室取代外戚,而且是分封于地方,军政财高度自主。再加上言官体系的空前加强,又相当于外朝权力虽然削弱,但手里多了个发声的工具,而且这个工具不能随意处置,即使是指着鼻子骂皇帝,也不能随便动刑、处死。所以明朝的权力走向并没有达到预期,第二代皇帝就遭遇了塞王的反叛,皇位就此被夺;外朝的言官个个“忠言逆耳”,前期成了皇帝最讨厌的群体,后期又成了党争的工具。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还是得宦官重出江湖,形成一个三角制衡的权力架构。
建文帝朱允炆是个听话的孩子,他铭记爷爷的教导,对宦官加强了抑制,他上台后规定:内臣外出时,稍有不法行为,地方官有权力、有义务将他们绑了送往京城,交朝廷处置。朱允文的做法将太监群体“得罪”的淋漓精致,所以当塞王对皇权提出挑战时,不管外朝如何,宦官是肯定要抛弃朱允文的。朱棣靖难时,一些宦官就开始密谋投奔朱棣,很多宦官都成为朱棣的向导和内应。
朱棣虽然是藩王,但朱元璋设定九塞亲王镇边体系的时候,也对其进行了限制,主要就是征募军队的规模。所以朱棣造反的时候最却的就是人手,他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因此他身边的宦官基本上都得到了重用,一个很奇特的现象就是太监拿起兵器上战场。当朝中的宦官听闻燕王重用太监时,自然而然的是想迎来新的生机,所以就偷偷地给朱棣送情报。当燕军南下逼近江北时,朱允炆皇宫里一些宦官不再满足泄露机密当内奸了,而是乘人不备逃到朱棣的军营中,“漏朝廷虚实”,充当燕军南下的向导。所以整个靖难过程中,太监充当了很重要的角色。
“文为忠于己,而狗儿辈复以军功得幸,即位后遂多以委任。永乐元年,内管监李兴奉赦往劳暹罗国王。三年,遣太监郑和帅舟师下西洋。八年,都督谭青营有内官王安等。又命马靖镇甘肃、马骐镇交趾。”——《明史》
对朱棣而言,不仅仅是跟着他起兵的太监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建文帝宫里的太监也都是功臣,所以在当上皇帝后,他对于太监这个群体产生了好感。除了犒赏之外,还在朱元璋祖训的红线里寻求突破,将太监包装成文官或武官身份,委以重任。朱棣为了掩盖违背祖训的事实,还言到“朕一遵太祖训,无御宝文书,即一军一民,中官不敢擅调发”。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我遵守太祖的祖训,不给宦官任命,也不通过户部给宦官任职。事实上也是如此,因为宦官“至永乐始归其事于内”,内就是司礼监,也就是说宦官管理不再归户部,由内庭机构司礼监负责,所有的任命都是皇帝口谕的“借调”。
解决身份问题后,朱棣再破宦官读书之禁。朱元璋要求宦官不能识字,以免宦官有文化了之后更可怕。朱棣在登基之后就遭到外朝言官的口诛笔伐,他心里明白,这就是外朝文官们利用言官讨伐自己得位不正,所以他要培养内庭太监们处理政务的能力,以此对抗外朝,“听选教官入内教习之”,这就是给太监办培训班。当太监又有文化,又贴心,而且具有合法身份的时候,朱棣就可以更加放心的授予重任,比如下西洋的郑和。
(方孝孺顶撞朱棣剧照)
郑和为何能脱颖而出郑和早期的相关记载并不多,只知道他是明军在云南抓获的俘虏,被充至军中做杂役,有人说郑和的军事才能就是被蓝玉俘虏后,在军中锻炼出来的,其实俘虏很少有人能入军籍,通过郑和后来被充入燕王府服役来看,他当时应该只是奴籍。当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郑和是立了军功的,所以当上了内官监太监,并且受命祭祀朱棣乳母冯氏,这个事情说明郑和是朱棣的亲信,类似这种祭祀活动,皇帝是不会交给外人的,一是信任,二是祭祀的油水大。
(朱棣、姚广孝)
永乐元年(1403年),郑和刊印《佛说摩利支天经》,并请姚广孝撰写题记,姚广孝是何许人也?被称为朱棣的妖僧军师,能请的动此人说明郑和早年在燕王府就进入了核心圈。但这个事情为郑和的宗教信仰打上了问号,姚广孝本就是僧人,还赐郑和法号福吉祥,郑和抄经也多记载为佛经,所以有观点认为他可能信仰佛教,并对佛家经典有一定研究。
(郑和、朱棣)
但根据《故马公墓志铭》、《泉州灵山回教先贤墓行香碑》 等资料看,郑和出洋期间多是传播伊斯兰教,回归后还曾参与西安清净寺的重建,并请求重修净觉寺,要求子孙世守之,这些又不能排除他的穆斯林身份,以及对伊斯兰教的信仰。但不论宗教信仰如何,在下西洋的路线中,伊斯兰教与佛教都会成为重要纽带,他对宗教的研究与理解,可能是朱棣选中他下西洋的重要原因。
(郑和与外国君主交谈)
上面说了朱元璋最怕太监有文化,而郑和就是个有文化的太监,据说郑和在云南接触过很多安南、印度人,因此对南亚的语言、风土人情和礼仪习俗有所了解,所以让他搞外交工作最合适不过。在燕王府期间,他又熟读汉族儒家经典,对于弘扬大明文化有所帮助。另外有一点存在争议的,就是《明史纪事本末》中提及的出使东洋,即郑和于永乐二年(1404年)出使了日本,除此之外还有出使西藏的说法。这些外交工作的经验如果能够得到印证,那么也一定是他当选下西洋正使的重要原因。
其实明朝永乐时期的外交家里不止郑和这一个太监,还有一位名叫侯显,他也是在明军征云南时抓获的俘虏。永乐元年时受命以正使身份出使西藏,他成功的将西藏诸多宗教首领带入京师,接受明朝封号,因此被朱棣提拔进了司礼监。但与郑和相比,侯显年龄要比郑和大一些,而且不具备上述的语言、文化修养,所以在郑和第二次、三次下西洋时,都给郑和当作副手。
在一系列航海经历后,侯显后来也以正使的身份为大明“出海”,如永乐十三年(1415年)独率舟师出使榜葛剌诸国(今孟加拉国)。《明史·侯显传》中评价他“劳绩与郑和亚”,至于为何资历老而不得首席,我想应该是他没有在燕王府服役的经历,由此也可以看出朱棣在下西洋的问题上是任人唯亲的。毕竟这次大型航海活动还有一个传说中的目的——寻找建文帝的下落,这种不光彩的事情当然是交给亲信,保不齐朱棣还密令郑和发现建文帝后“就地处决”。
综上,郑和作为太监有此壮举,还要感谢朱棣的栽培,他将宦官的地位陡然提升,使郑和这类人有了参与国政的机会。而郑和的种种优势建立在“自己人”的基础上,这个基础将他的宗教信仰、语言沟通、文化修养无限放大,成了最适合的人选。另有一点,郑和在靖难中的军事表现出色,这让朱棣有了更宽的余地,即宣扬国威时带着友好目的,因此他不能选择水军将领为使者,但远航他乡,没点军事指挥能力也可能有去无回,郑和就是“友好形象”与军事能力结合较好的人选。
以上就是印度电影《奴里》剧情的详细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