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剧情 正文

少帅剧情少帅执政那集

最后形成了皖、直、奉三大派系军阀团伙,直系悍将曹锟、吴佩孚掌控了直系的军权。除孙中山领导的南方国民革命军与皖、直、奉三大系军阀长期对峙的战争外。段祺瑞挥师南进,段祺瑞欲利用直军进攻湖南。...

本篇文章主要介绍少帅剧情少帅执政那集,以及和少帅剧情少帅执政那集相关的内容!

少帅剧情少帅执政那集,北洋军阀的三大派系是如何退出历史舞台的?

袁世凯死后,北洋集团群龙无首,陷入了混乱状态,内部权力斗争也日趋激烈,几经博弈,最后形成了皖、直、奉三大派系军阀团伙,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虽然把持中央最高权力,并从日本借到了几笔巨款,大肆采购武器,编练军队,显示出很雄厚的实力,但无力辖制整个北洋派系。

以冯国璋为首的直系,主要控制着直隶(今河北、京畿地区)及长江中下游的湖北、江西、江苏等省。1919年,冯国璋病卒,直系悍将曹锟、吴佩孚掌控了直系的军权。

奉系首领张作霖则割据奉天(今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人称“东北王”。以唐继尧、龙云为首的滇系军阀和陆荣廷为首的旧桂系军阀盘踞南方,实力亦不容小觑。此外,还有川、粤、湘、黔、晋等割据一省或一地的小军阀。除孙中山领导的南方国民革命军与皖、直、奉三大系军阀长期对峙的战争外,各大、小军阀集团内部为争夺政权或抢夺地盘也连年混战不休。

1920年7月,直皖战争爆发。1918年,段祺瑞挥师南进,欲以武力统一中国,引发了直皖两系的疑忌及抵触情绪,使双方的矛盾愈发尖锐,并逐渐公开化。

段祺瑞欲利用直军进攻湖南,自己坐收渔人之利。而率军攻克衡阳的吴佩孚则偷偷与占据两广 的桂系军阀首领陆荣廷秘密谈判。1918年,直系通电呼吁和平,指责皖系媚日卖国。次年秋天,因皖系大张旗鼓的扩军备战,直系遂联络奉系,组成“八省同盟”。桂系陆荣廷也决定“联直击皖”,私下里秘密向吴佩孚提供了大量作战物资。

1920年5月,吴佩孚率部从衡阳北上,一路势如破竹,很快攻入保定。同年7月,段祺瑞组建“安国军” ,与直军在河北北部展开激战。双方鏖战正酣,张作霖的奉军突然入关助直,“安国军”猝不及防,损失惨重,大败亏输。此战遂以皖军惨败而告终。之后,皖系淡出了历史舞台。

之后,直奉战争爆发,直系击败了奉系,控制了北京政府。直系实力派曹锟先打着“恢复法统”的幌子,推举无权无势的黎元洪再次做总统,借此将徐世昌驱逐下台。接着花重金收买国会议员,操纵选举。1923年10月,曹锟贿选大总统成功。

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北伐的对象主要是直系军阀吴佩孚, 盘踞在京汉铁路沿线的河北南部、河南、湖北、湖南等地,有兵力20余万;奉系张作霖,控制着东三省以及津浦路北段的京、津一带 ,拥兵30余万;还有被称为“东南王 ”的直军重要首领孙传芳,占据江、浙、闽、赣、皖 五省,拥军20万。北伐军总兵力大约10万。

经艰苦征战,北伐军取得了汀泗桥、贺胜桥以及武汉之战的胜利,基本摧垮了吴佩孚的20万大军。 到11月1日,在江西战场上的第二波作战开始,按照常凯申事先拟定的计划,北伐军先肃清南昌外围之敌,孙传芳逃到南京,随后北伐军兵分三路围攻南昌,8日攻克南昌,经此一役,孙传芳部署在江西的10万主力全部被北伐军歼灭。

11月9日,驻扎汕头的何应钦东路北伐军奉命扫荡孙传芳在福建、江苏、浙江的军队。12月8日,东路军一举捣入福州。1927年2月18日攻克杭州,3月中旬进入上海。3月24日,常凯申率中路军攻入南京。这样,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北伐军便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了大半个中国,其势力由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

1928年北伐胜利后,常凯申威望大增,遂掌握了军事实权。1928年4月,第二次北伐开始。这次讨伐的对象是奉系军阀张作霖。北伐军沿津浦路、京汉路迅猛向北推进。张作霖的“安国军”接连失利,迭遭惨败。5月3日,北伐军攻入济南 ,驻济南的日军无理进行武装干涉,悍然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济南惨案” 。北伐军不愿或不能与日军正面交锋,于是绕道北进,6月初兵锋逼近天津。张作霖屡战屡败,见势不妙,无奈退回关外。北伐军进入北平。张作霖撤退途中被日军(此案存疑)炸死于皇姑屯,由其子张学良继任“东三省保安司令”。经过半年多的谈判,张学良顺应历史潮流,于12月29日通电全国,宣布东北改旗易帜,服从南京国民政府的统辖。至此,北洋军阀集团皖、直、奉三大派系相继黯然退出了历史舞台 ,中国南北亦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

【插图源自网络】

伊拉克可以合法地拒绝战争吗?

我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一点:目前这个世界上还没有一部法律可以明确拒绝战争的。说白了就是:宣不宣战、应不应战,其实和到底会不会发生战争没有半毛钱关系。

试问一下,当年日本侵略我们宣战了吗;希特勒攻打苏联宣战了吗;日本偷袭美军珍珠港宣战了吗;历史已经清楚明白地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战争往往是需要一个理由的,可是这个理由那是可以随便编的。

2003年3月20日,美国人义无反顾地发动了伊拉克战争。这场战争的目的那是很简单:美国人一定要拔出自己在中东地区的“眼中钉、肉中刺”——萨达姆是也。

当时美国人对外宣称发动伊拉克战争的理由,主要有两个:

一是,伊拉克持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二是,伊拉克暗中支持恐怖分子。

其实仔细研究一下:第一个理由完全是一句废话而已。世界上持有最多、最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国家是谁呢?

当然是美国人自己了,难道6000多枚核弹不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十几个航母战斗群不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几千架世界上最先进的战机不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吗?

除了美国以外世界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持有最多的国家就是俄罗斯。

实话实说,即使在中东地区持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最多的也不是伊拉克,持有最多的应该是美国人的铁杆盟友——以色列是也。

至于第二个理由也非常的牵强附会了,说伊拉克支持恐怖分子。试问一下,两伊战争期间是谁支持的伊拉克呢?那是美国人自己跑去支持的伊拉克,甚至连拉登都一块支持了。

这两条美国人宣布对伊拉克实行军事打击的理由那是一条都不成立的。当年,国际上的绝大部分国家也是反对美国人出兵伊拉克的。最后的结果却是:美国人绕开联合国“非法”地发动了伊拉克战争。

那么美国人攻打伊拉克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呢?其实目的很简单,完全可以简单到用一句话来说明了——美国人需要进一步控制中东地区,大家不要忘了美元与石油是挂钩的,美国人绝对不会允许中东存在一个强力反对自己的人存在的。

以前的萨达姆必须死、现在的伊朗那也是必须要制裁的——中东的石油是美国人美元霸权的命脉所在而已。

那么对于美国人的宣战或者说攻击,伊拉克方面有什么办法来应对呢?通过法律途径肯定是不可能的了。其实方案无非有两种:

一种是,萨达姆主动的让位,宣布自己不干了,然后接受美国人的改造。这样一来,美国人估计就没有任何理由再去攻打伊拉克了。

另外一种就更加简单直接了,这就像当年斯大林对付希特勒的办法了。萨达姆应该团结伊拉克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然后跟美国人来一个血战到底,让美国人陷入伊拉克的战争深渊里面去。

但是最终的结果大家都看见了,萨达姆在貌似强硬、貌似抵抗到底的氛围中被美国人送上了绞刑架了。

不好意思,萨达姆在伊拉克实在是太不得人心了,美国人打来的时候,伊拉克群众那是义无反顾地“交出了”萨达姆。

自古以来弱国都是没有外交可言的,当年的晚清也是一样被列强们殴打、欺负、割地赔款的。但是弱国也有弱国的生存之道,我觉得弱国应该有三种生存之道:

一是,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实力,然后不要激动、不要惹事情,例如:世界上很多弱国都是默默的活着的。千万不要向慈禧学习,明明不行还跑去对十一国列强宣战。

二是,既然知道自己实力不行、能力不够,那就要积极地改变自己了。这一点应该学学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那真是叫做知耻而后勇。

最后的生存之道也很简单,自己不行可以找个大哥罩着过日子,例如:韩国人就是采取这个办法的典型国家了。

最后我想说,这是一个最坏的世界、同样也是一个最好的世界,关键看你怎么活了。但是像萨达姆这样:自己明明不行,还总是没事找事的人,估计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两条路可选了:要么自己死、要么被别人打死。

在赤焰案中为什么穆府没有被牵连?

穆王府不比赤焰军弱,但是梁帝没动他们,说起来还是因为皇权

都说“伴君如伴虎”“最是无情帝王家”,这话确实一点都不假。在年少时期,梁帝还只是一位皇子、王爷,那个时候他和林燮、言阙是至交好友,他们三人情同手足。甚至梁帝还是在林燮和言阙的辅佐下才登上了皇位,梁帝登上皇位以后,林燮率领的赤焰军,更是尽心尽力的保卫大梁边境安危。而且还互相娶了对方的妹妹,真的可以说是亲上加亲。

就连梁帝最出色的儿子祁王,和林燮的儿子林殊也是情同手足,仿佛父辈的友情在下一代又有了延续。祁王也时常跟随林燮出兵作战。但是伴随着梁帝在高位上做的时间越久,心里的猜疑变得也越来越多。当他看到赤焰军越来越壮大的时候,心里不免升起了一股杀心。奸臣夏江、谢玉看透了梁帝的心思,而且林燮的争智也确实阻碍了他们的利益,于是一封伪造的密信,将七万赤焰军将士的忠魂埋葬在了梅岭。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都会有这样的疑问:赤焰军只有七万将士,而霓凰的南境有十万铁骑,为何梁帝灭了赤焰军,但是却没有动南境的铁骑呢?而且梁帝曾经说过“只知穆王,不知梁王”这样的话,可见他对南境也是非常忌惮的,这是为何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分析一下:

赤焰军在京城的名气,而且赤焰军是京城的军队,他们难免会触犯到某些人的利益,这也就引起了某些人的嫉妒和憎恨。赤焰军虽然帮助梁帝打下了江山,但是皇帝的生性多疑,在梁帝的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赤焰军驻扎在京城,这对于生性多疑的梁帝来说,就相当于在自己的身边埋了一颗定时炸弹。而且赤焰军和祁王往来密切,祁王在民间的威望甚至已经超过的梁帝,并且每次祁王和梁帝发生政见不统一的时候,祁王不仅会当面反驳梁帝,而且大多数的朝臣也都会站在祁王这边,这样的事情梁帝怎么可能会容忍呢。

而霓凰郡主虽然手握十万铁骑,而且也都是精英中的精英,但是他们毕竟远在边境,远离朝廷的政治中心,他们不会触及到朝廷的势力,也不会卷入到朝堂之争中。虽然他们有着强大的军事实力,但是并没有祁王这样的朝堂势力,所以梁帝虽然忌惮,但是也没有到非要除掉的地步。

还有南境的十万铁骑,只服从霓凰郡主的调配,甚至穆青作为小王爷都不能调动,朝廷既没有足够的势力和穆王府的铁骑对抗,也没有能力收编,所以梁帝一直想要将霓凰郡主嫁出去。再加上大梁的边境多年来并不安稳,时常会有敌军侵犯,作为大梁边境的守护神,即使梁帝对他们心有忌惮,梁帝也不会轻易下手。

而且梁帝一直认为只要将霓凰嫁出去,等穆青袭爵以后,继承了穆王府的军权,到时如果想要拿回来,就会容易很多,这样说下来,梁帝从未放弃南境的十万铁骑,只是他在等待合适的时机。只是伴随着梅长苏的到来,梁帝的一切阴谋都没有得逞。

所以说起来,梁帝之所以多年来没有动南境,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南境大军不会威胁到他的皇权,为了自己手中的权利,不顾父子亲情、兄弟友情,梁帝也真的是够冷漠无情的了。

你心目中的历史电视剧神剧是什么?

最近看《长安十二时辰》,越发觉得有些那部神剧的样子,虽无七八分相似,也有一二分的内核。倒是世事皆如棋局,万事万物都新,可偏就命运要翻云覆雨,权谋之术,也不过如此罢了。

超七万人看过的历史剧,获评9.7分的国产第一剧《大明王朝1566》可当神剧一词?

贪官与清官之说

《大明王朝1566》整个故事以“倒严”为主线,讲述的是嘉靖在位最后五年的故事,展示了嘉靖明朝一代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故事的梗概似乎很好理解,也就是太极两端,奸臣严嵩(倪大红 饰)与清官海瑞(黄志忠 饰)之间的博弈,其中还穿插着海瑞不惧强权,敢于向腐朽封建的皇权发起挑战之戏。

贪官与清官的宿命之说,向来是古代朝廷最津津乐道的故事,在《大明王朝1566》中,讲得是如此的精细与让人着迷。

清官之流“海瑞”就像是一把利剑,勇敢而彻底地去揭露封建社会的荒唐与黑暗,在长久的历史长河中,历朝历代似乎有忠臣便有奸党,有清流便有浊流。贪官与清官,到底谁对百姓有用?还是要借用《铁齿铜牙纪晓岚》中一段经典的辩论来剖析。

当日,和珅带着酒与纪晓岚在狱中一论,和珅先对纪晓岚说,

和:行行行,君忠我奸,君廉我贪,君善我恶,行了吧?天下清名被你占光,天下恶名被我占光,既然如斯,你我还不当饮上一杯吗?

而纪晓岚饮酒之后却反问和大人关于燕城府其大小官吏将赈灾粮食换成了麸料发放给灾民一事。

和珅以倍感欣慰来回答,解释说这一斤粮食可以换三斤麸料(牲畜吃的),这也就象征着,原来只能救一个人的食粮,现在可以救活三个人,还连续发问

即将饿逝世的人,已经不是人了,那就是牲畜!快饿逝世的时候,还管你什么麸糠呀,那是好东西!草根,树皮,土壤,均可以吃!你是一介书生,你只会坐在书斋里读读圣贤书、骂骂当朝者而已!你见过吃观音土活活胀逝世的人没有?你见过千里平原,所有树木的树皮都全体被啃光的情景吗?这换孩子吃呀,那就是锅里的一堆肉!

一时间,铁齿铜牙纪晓岚也哑口无言。

和珅知道,不管朝廷拨下多少赈灾食粮,永远也不够,这官字两个口,只先喂饱了上面那个口,才能去喂下面一个,所以他允许下面人贪,因为只有他们贪够了,喂饱了,才会有人卖命。

《大明王朝1566》在清官与贪官的叙述上不如这场辩论来的直白,而是将这个道理隐藏在整个剧情之中,虽整个故事以“倒严”为主线,其核心剧情,也就是“改稻为桑”的国策是如何施行,到最后又是如何失败的,这样的挫折虽然没能扳倒严党,但后加上“血经”一战,严党已苟延残喘。可严党的倒塌,并没有让国家变得富强,百姓变得富有,天下依旧民不聊生,国库依旧亏空,百官依旧如履薄冰。

贪官与清官,到底谁对百姓有用,实则无解,清官如凤毛麟角,贪官如黄河之沙。在我看来,揭示的也就是,海瑞口中的正道,理想社会,要想落到实处,还得仰仗别的人才可,而别的人断不可能如他一般,最后落的还是一地鸡毛的结局,他想要的体制改革,实际盘根错杂。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大明王朝1566》最大的优点在于,将皇帝融进了清官与贪官的辩论赛之中,这是在其他历史剧中很少有的现象,权谋一术,虽一直被人津津乐道,实际上很少有人能够把它描绘得淋漓尽致。

皇帝朱厚熜(陈宝国 饰)练道修玄二十载,不曾上朝,却始终把控着大明朝的军政、经济大权,维持住朝堂稳定的原因就在于,“他的道”,剧中有一段经典的台词就是在阐述这样的道。

所谓江山是名江山而非实指江山,古人称长江为江,黄河为河,长江水清,黄河水浊,长江在流,黄河也在流,长江之水灌溉了两岸数省之田地,黄河之水也灌溉了数省两岸之田地!只能不因水清而偏用,也只能不因水浊而偏废。

这也就是说,在他的心中,清官之流需要存在,贪官一派也需要存在。每个人所做的事情,都是又自己所处的位置所决定的,严嵩的位置,决定了其党羽密布,他的位置也决定了自己将成为皇帝的臂膀,成为皇室一族的隐形利益代表。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国库亏空的事,不可能从天子口中挖吃食,那就只能从百姓口中拿窝窝头。

但搜刮民脂民膏的事,当然不会是皇帝去做,清官就更不可能了,在这一层面上来说,皇帝与贪官是一脉相承,站在同一个利益场上的。但大多数的清官看不到这一层,海瑞也看不到,他们以为只要绊倒了严党,这个国家就可以好起来,殊不知,皇室利益与百姓利益才是导致所有一切的根源。

嘉靖并不是明朝皇帝一人,他的背后是隐喻了中国历史的千百帝王鬼影。封建制度的制度性肌理被描述得细致入微,在中国那么多历史剧里,只有它把封建皇权的原罪精致地描绘出来;在中国那么多写腐败的剧中,也只有它把病人的病因写得清清楚楚,实乃神剧也。

民国时期东北军将领汲金纯是怎样的一个人?

汲金纯和张作霖是同乡,他们都是海城人。

汲金纯出身贫困,年幼便给地主干活。

由于无法忍受地主的剥削和虐待,在他15岁那年,与同伴联手杀死了地主。随后,他投靠了当地最有影响力的大土匪冯德麟。

(汲金纯旧照)

汲金纯在做土匪的时候,由于为人仗义,得到冯德麟重用。

1906年,冯德麟的土匪军得到日本人保荐,被清廷收编为正规军。

冯德麟被任命为奉天左路巡防营统领,而汲金纯也被提拔为管带。

辛亥革命胜利后,袁世凯将张作霖和冯德麟的两支队伍改编为陆军27师和28师,两人分别担任师长一职。

汲金纯则被提拔为28师56旅的旅长。

在这个过程中,张作霖和冯德麟一直平起平坐,两人还结拜为兄弟,很有些兄友弟恭的和谐氛围。

不过在政治上,冯德麟的绿林习气却很快让他吃了大亏。

原来,袁世凯为了架空张作霖和冯德麟的势力,他空降了心腹段芝贵来做奉天督军。

这引起了张作霖和冯德麟的极度不满。

于是,在张作霖的建议下,两人决定一个唱红脸一个唱黑脸,把段芝贵赶回去。

由于段芝贵在奉天的时候,张作霖虽然对他不满,但表面上却依然和他一团和气,没少送礼。

冯德麟却一直对段芝贵视而不见,态度倨傲。

因此,张作霖便负责唱红脸,而冯德麟则负责唱黑脸。

这事,做久了土匪的汲金纯最拿手。在他的几番恐吓下,段芝贵果然吓得不轻。再加上张作霖连哄带骗,段芝贵不久便离开奉天了。

段芝贵回去向袁世凯复命时,难免狠狠告冯德麟一状,同时又极力夸赞了张作霖一番。

这样一来,张作霖得以掌握奉天实权,成为奉天督军。

(冯德麟旧照)

冯德麟则只做了军务帮办,成了张作霖的副手。

冯德麟原本比张作霖势力大,现在却做了张作霖的小弟,他自然百般不服。

不过,汲金纯认为两虎相争,必有一伤,所以他反对冯德麟的行为。但毕竟跟了冯德麟那么多年,他也不便明说,只能暗地里和张作霖交好。

1917年,张勋力邀冯德麟和张作霖一同进京参加入复辟。

一直在权力上处于下风的冯德麟,认为若是能复辟成功,他必被加官进爵,张作霖的位置也就由他取而代之了,所以他积极参与复辟。

谁知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只会招至人神共愤。于是复辟大戏仅上演了12天便宣告结束。而冯德麟由于背叛共和,也身陷囹圄。最后还是在汲金纯等人央求张作霖下,才得以释放。

不过,由冯德麟指挥的28师,也就此收归于张作霖。

这样一来,汲金纯也就成了张作霖的部下。

为了笼络28师,张作霖从28师提拔了一批干部。汲金纯由于带兵多年,再加上又有同乡之谊,也被提拔为师长。

汲金纯没想到张作霖如此大度,心里也就更加敬重他,做起事来也就愈发卖力。

(张作霖旧照)

1921年,张作霖为了控制热河,又“逼迫”北洋政府任命汲金纯做了热河都统。

这可是封疆大吏,汲金纯做梦也没想到,张作霖如此器重他。不免愈发对张作霖感激不尽,也就愈发忠心不二。

不过,汲金纯毕竟是绿林出身,又没有什么文化。在管理热河期间,汲金纯不仅没能改革地方上的弊政,还徇私枉法,做些巧取豪夺的恶事,因此名声很臭。以致郭松龄颇气愤地质问张学良,如今热河虽说由奉军执政,但与过去直军在任时,有何差异?

汲金纯不光管理地方能力不足,指挥作战上也没有可圈可点之处。

第一次直奉战争,汲金纯率28师在热河抵御直军。

结果,由于他指挥不力,导致行动迟缓,很快就被直军打得四散而逃,热河自然没能守住。

战争失败后,汲金纯本该按军规严处。可张作霖一向讲究论资排辈,他认为汲金纯也在奉军多年,又对他忠心不二。因此便以“非故意”,替他开脱了大半罪责,只是夺了他的兵权,暂且让他担任了个军事顾问的闲差。

不过,张作霖已经意识到,军中的这些老人由于都是绿林出身,没有受过多少教育,打仗全凭的是胆量和勇气,显然已经不能帮他称霸天下了,

所以,起用科班出身的军事专业人才和训练新军,已经迫在眉睫。

经过一系列的准备,到第二次直奉战争时,战争格局大有改观,很快就打败了直军,而张作霖如愿接管了北洋政府,拥有了最高权力。

得胜的张作霖没有忘记汲金纯,不久后便任命他为第9师师长,让他驻守昌黎。

(郭松龄旧照)

汲金纯万万没想到,自己又官复原职,对张作霖更是感动不已。所以当郭松龄举起反奉大旗时,他不但没被拉拢,反而坚定地站到了张作霖这一边。

当时,郭松龄率领的精锐之师实在太过强悍,汲金纯不敢硬碰,于是撤退到连山一带,和张作相联合抵抗郭松龄。然而还是只坚持了3天,就被打得溃不成军。

眼见郭松龄势如破竹,很快拿下锦州,直逼奉天。

就在张作霖都准备下野的时候,战局却发生了变化。

原来,汲金纯的部下联合与郭松龄结盟的李景林,扣下了战略物资。同时他们又以第9师的旗号,收编了不少“反正”的奉军,并积极布防,阻拦郭松龄。

为了能争取到更多兵力,汲金纯的部下给张作霖发了一份急电,声称他们已经收回了锦州。

这消息让张作霖信心大增,赶紧让呆在奉天老城里的汲金纯去前线指挥。同时他又在日本人的干预下,重整军队,发起总攻命令。

天气寒冷,缺衣少食,武器又匮乏,郭松龄战无不胜的队伍,受诸多原因的影响,很快就溃不成军。他对张作霖的威胁,也很快就得到了解除。

论功行赏,第9师自然功不可没。汲金纯虽然白拣了个功劳,但张作霖由于保存了实力,对他愈发器重。此后,他还在张作霖的提携下,担任过绥远行政区的都统。

纵观汲金纯的军队生涯,能看出张作霖在用人上的特点。

第一,不在乎能力,只在乎忠心。

第二,论资排辈,即先来先得。在权力和地盘上,张作霖先以跟随他多年的老资格们为先。哪怕到直奉战争时,这些老资格们在军事上已经毫无作为,但他绝不卸磨杀驴。

当然,张作霖的这种做法,也让奉军派系之争尖锐,这也是郭松龄反奉的一个重要原因。

尽管张作霖最终化险为夷,但是从他起用汲金纯来看,他所统领的奉军内部的确是问题很多,这也是为什么在他去世后,奉军中的汉奸和叛徒最多的原因。

(参考资料:《中国近代军系列丛书·奉军》等)

历史上重达300斤的福王?

所谓“福禄酒”、“福王被煮肉汤”的传言多半是不可信的。

之所以出现“福王被吃掉”的谣言,可能有两种原因:

百姓对明朝王爷“为富不仁”的痛恨,恨不得“拔其皮,抽其骨,食其肉”。进而演变出这样的故事。另外,还有可能是明朝遗老对李闯王农民军的故意抹黑,以此塑造农民军“残忍、暴虐”的匪贼形象。欲知详情,且听【尔朱少帅】为您分解。

福王朱常洵,明神宗朱翊钧(万历皇帝)的第三子,他母亲就是万历皇帝最为宠爱的郑贵妃。万历皇帝宠爱郑贵妃和朱常洵的后果,就是想要打破“嫡长子继承皇位”的规矩,立朱常洵为太子。

明朝的大臣文人们多倔呀,当然是拼死反对。万历皇帝罢免了四位首辅和一百多位高官,都压不住反对浪潮,东林党的同志们更是前仆后继。万历皇帝扛不住了,只好以不上朝来逃避“国本之争”。

争了20多年,万历皇帝最后还是迫于压力。把长子朱常洛立为太子,三子朱常洵立为福王。虽然没做成太子,但是福王的待遇也与众不同。福王离京就藩,万历皇帝给了福王十倍于常规的赞助——起码百十万银子的零花钱。

以上还不是所有的,《明史》记载,还有河南、山东、湖广的2万多顷耕地、江都等地的杂税、四川盐井的收益、淮盐的专卖权、抄没的张居正的财产等等... ...世人都说万历皇帝是“耗天下以肥福王”,民间都传言洛阳福王比皇帝都富有。

百姓民不聊生,福王亿万资财——万历皇帝是使劲给她宠爱的三儿子拉仇恨啊。别说李闯王的农民军,就连洛阳百姓都恨得牙痒痒。

到崇祯的时候,这位福王皇帝依然地位尊崇。但是有钱不一定是好事,尤其是在乱世。这李闯王窜到河南后,喊着“打土豪分田地”,第一件事就是灭福王。既顺应民心,又能贴补军需,何乐而不为!

《明史》中记载的是,福王朱常洵重金招募勇士,将李闯王军打退。总兵王绍禹的亲军却在夜晚引闯王军进城,福王朱常洵出逃城西迎恩寺,后来农民军抓住杀了。两个宦官说:“福王死了,我们也不想活了,只求一口棺材安葬福王”。

《明史》中并没有福王和李闯王见面,以及被煮肉汤的记载。被发现于1924年《明福王朱常洵圹志》,圹志就是墓志,记载如下:

圹志记载里面,同样也没有福王被李闯王煮肉汤的记载。那么,“福禄酒”的记录从哪里来的?我们找到的最早的记录是,明朝遗民彭孙贻的《流寇志》,记载如下:

彭孙贻的记载里,的确有割福王肉吃的情节,但这里说得仅仅是切了一些肉,混着鹿肉吃掉。福王的尸体没有被毁,也没有被煮汤,而是有两个宦官收敛于西关。

综合各种记载,福王的尸体是当时是存留下的,而且是被土葬的。我们可以推测,福王为人或许并没有那么差劲——至少所有记载里面都有自愿陪他一起死的人。这里要说的是,李闯王攻陷洛阳的时候,彭孙贻是在浙江。他的记载只能是道听途说。

“福禄酒”是民间传言的可能性很大,“福王被煮肉汤”则是完全的胡编乱造或者在“福禄酒”基础上的以讹传讹。

以上就是少帅剧情少帅执政那集的详细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收藏本站!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