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剧情 正文

浴血狙击分集剧情介绍

叶挺当时担任第十一军军长,叶挺担任工农红军总司令,叶挺回国担任了新四军第一任军长,叶挺带领新四军军部在皖南遭遇第三战区重兵围攻,在国民革命北伐中担任叶挺独立团队长、营长和团参谋长。...

本篇文章主要介绍浴血狙击分集剧情介绍,以及和浴血狙击分集剧情介绍相关的内容!

浴血狙击分集剧情介绍,历史上有哪些英年早逝的人?

中国历史上又很多英年早逝的奇才,他们的经历让人扼腕叹息。最值得我们记住的是,为共和国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们。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央军委评定出为共和国开创做出卓越贡献的36位军事家,他们分别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彭德怀、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杨尚昆、李先念、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叶挺,许继慎、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左权、彭雪枫、罗炳辉、林彪、黄公略、方志敏、刘志丹。

这36位军事家中,有25位在新中国成立后担任重要职务,包含5位国家领导人,10位元帅、10位大将,另外11人,则是为革命先出了生命。这11位为革命献身的杰出军事家,十分让人惋惜的。听我给你盘点一下:

1,叶挺。

叶挺,毕业于保定军校,曾是孙中山先生的警卫营营长,和薛岳、张发奎并称为“粤军三剑客”。国民革命北伐战争中,叶挺受党中央之托,建立我党领导的军队,担任第四军独立团团长,参与了汀泗桥和贺胜桥两场血战,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称号。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叶挺当时担任第十一军军长,担任南昌起义前敌总指挥。南昌起义南下失败后,1927年12月叶挺和张太雷在广州再次发动起义,叶挺担任工农红军总司令。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叶挺回国担任了新四军第一任军长,被授予中将军衔。1941年,叶挺带领新四军军部在皖南遭遇第三战区重兵围攻,叶挺兵败后被囚禁起来。抗战胜利后,重庆谈判期间叶挺获得自由,可是返回延安飞机失事,叶挺去世,当时年仅50岁。

2,许继慎

许继慎是安徽六安人,毕业于黄埔一期,在国民革命北伐中担任叶挺独立团队长、营长和团参谋长。1930年,许继慎受命前往鄂豫皖苏区,担任红1军军长,当时副军长是徐向前元帅。在许继慎的领导和指挥下,红1军从2300人发展到5000多人,屡战屡胜。

1931年,红1军的创始人之一许继慎在河南省光山县白雀园被杀,年仅30岁。

3,蔡申熙。

蔡申熙,湖南醴陵人,黄埔一期毕业,北伐战争中先到担任了第四军(叶挺部)营长、第20军(贺龙部)团长,先后参加了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1930年,蔡申熙受命在湘赣边开展武装斗争,创建了红15军,担任军长。红15军和红1军合并为红4军,蔡申熙担任第十师师长。后来又担任红25军军长。

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斗争中,红军主力遭遇国军两个师,敌众我寡,蔡申熙顽强抗击敌人,腹部中弹躺在担架上继续作战,最后壮烈牺牲,年仅26岁。

4,段德昌

段德昌生于湖南南县南洲镇火箭村,黄埔四期毕业,曾担任贺龙所部20军三师二团党代表。段德昌和周逸群、贺龙一起创建了湘鄂西根据地,担任鄂西游击总队参谋长、独立师师长。1930年红6军成立,段德昌担任副军长兼一纵司令(军长是旷继勋),作战失利后,段德昌重整旗鼓,建立新六军,任军长。红二军团改为红三军时,段德昌担任红9师师长,曾在第三次反围剿中歼敌1万缴枪1万,有常胜将军的美誉。

段德昌曾介绍国军湖南独立第5师第1团团长彭德怀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段德昌的影响下,彭德怀发动评奖运动,建立了红五军,并且把这支队伍带上了井冈山。

1933年,黄埔四期高材生、毛主席的得意弟子、彭德怀的入党介绍人、贺龙帐下的第一名将段德昌将军在湖北巴东县金果坪江家村被杀,年仅29岁。1952年,新中国给段德昌颁布了第一号烈士证。

5,曾中生

曾中生,湖南资兴人,黄埔四期毕业,曾在苏联中山大学学习。在红军时期历任军委参谋科科长、中央军委委员、中共南京市委书记、中共鄂豫皖特委书记兼军委主席、红四军政委、西北军事委员会参谋长。曾中生还是红军中军事论著较多的军事家,曾写有《与川军作战要点》、《游击战争要诀》、《与“剿赤军”作战要诀》等多篇军事著作。

1935年 8月,中央红军和川陕红军会师不久后,在四川西北部的卓克基,曾中生秘密杀害,年仅35岁。

6,左权

左权,湖南醴陵人,曾在广州陆军讲武学校、黄埔军校、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军事。曾任红12军军长,红15军政委,红1军团参谋长,抗日战争中,左权担任八路军副参谋长,是八路军设在晋东南麻田总部的主要领导人。百团大战中,左权壮烈牺牲,年仅37岁。

7,彭雪枫

彭雪枫,河南南阳人,南开中学毕业,红军中曾任红三军团四师政委,十三团团长。抗日战争中,彭雪枫担任新四军六支队司令,皖南事变后担任新四军第四师师长,1944年,新四军第四师在彭雪枫带领下收复了河南江苏的8个县,战斗中不幸中弹牺牲,年仅37岁。

8,罗炳辉

罗炳辉是云南彝良人,在红军中历任团长、旅长、第六军第二纵队长、第十二军和第二十二军军长等职。抗日战争中担任新四军第五支队司令员。1946年,罗炳辉因病去世,年仅49岁。

《浴血罗霄》中从奴隶到将军的主角,就是根据罗炳辉将军真实事迹改编而成的。

9,黄公略

黄公略,湖南湘乡人,黄埔四期毕业,曾任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副军长、第三军军长。在平江起义创建红五军的活动中,黄公略是彭德怀的主要助手。在井冈山,黄公略与林彪、伍中豪被称为井冈山三骁将。

1931年9月15日 ,黄公略在吉安东固六渡坳战死,年仅33岁。

10,方志敏。

方志敏是江西上饶人,1924年入党,大革命时期他是江西农民运动的主要领导人。1928年方志敏组织了弋横暴动,建立了弋阳、横峰的苏维埃政府。红十军成立后,方志敏担任红十军政委,红十军军长。1934年方志敏粟裕带领红十军团北上,被王耀武所部包围,方志敏被俘,只有粟裕带领400人突围。

1935年,江西省南昌市下沙窝,方志敏被秘密杀害,年仅36岁。

11,刘志丹

刘志丹是山陕西保安(今志丹县)人,黄埔四期毕业, 创建陕北红军和陕甘宁根据地。1936年,刘志丹率领红28军参加东征战役,在柳林县三交镇战死,年仅33岁。

永远缅怀为新中国成立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们!

中国哪个省的民风最为强悍?

相同环境下,哪个省经济落后,哪个省发展迟缓,哪里的民风就强悍!这是其中的一个硬条件;除了这个条件外,还有一个刚性条件,就是在抗日战争中,那个省出的汉奸和“二鬼子”少,那个省民风淳朴而强悍。为什么?你懂得。

这两个条件综合起来看,竟然是广西!没有之一,我们不得不说,这个曾经被历史称为“蛮夷之地”的地方,竟然能够保存最完整的原汁原味。

最近又被一头条文章爆了眼球,21年前一广西“老汉”在49岁的时候娶了个19岁的贵州女孩,21年间狂生15孩,[捂脸]也是服气了!有时候我们常常怀疑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结婚、不愿意生孩子,一方面是生活压力太大,另一方面是生不出孩子来。

生不出来的主要原因虽然没有科学依据,但是不得不让人怀疑,这肯定与生活环境有关系,住在大山中的这个现年已经七十多岁的男人,能够保持这么强大的生命力,竟然是吃糠咽菜而来的。

从这个方面我们要给这广西老汉点赞,是你平衡了中国老龄化的数据。

闲话少说,进入正题。

“越人”或“百越”,即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通称。在广西境内的越人部族随着历史的变迁化为今天的壮、侗、京、黎、傣、仡佬……等少数民族。

越是秦朝南下之前,广泛活跃在岭南地区的族群,拥有自身的文化特点,以及自己的生产生活方式。

其实严格地来说,南方应该保留着最原始的华夏文明状态。

中国的历史应该是“北方”的历史,各民族之间自古以来互相攻击,你方唱罢我登场,分裂、融合、攻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从有文字记录以来就没有停歇过。

而以岭南为界的地区,在此期间好像是相对静止的,虽然也有战争,可不过是风止于高墙,因此缺少交流的这一带保持着纯正的民族的东西,他们没有北方人气形于外嗜杀成性的特点,也没有中部地区左右逢源为了生活锤炼出来的活灵活现。

所以淳朴就成了广西人的特色,而以这个特色为基点的民风必然是强悍的!

冯子材与镇南关大捷

都知道清朝末年是悲催的存在,被列强摁在地上蹂躏,八个强盗在中国为所欲为,如入无人之境。

鸦片战争后,中国更是割地赔款,让西洋鬼子们以为中国软弱可欺。可就在他们在中国横行霸道的时候,遇到了一件让他们大跌眼镜的事情。

1883年,法国军队进攻越南顺化,强迫越南脱离中国藩属国的地位,改拜法国为老大。清朝廷当然不愿意,慈禧太后还是很要脸面的,自己的小弟被人暴打,自己的面子过不去。于是一场争小弟的战争开打了。

慈禧下诏向越南派兵,中法战争开始。

经过较量,年老色衰加年老体衰的清朝打不过年轻气盛的法国大力士,毕竟西洋拳的闪转腾挪还是很给力的。

12月,清军在越南北部失败,而法国则趁势占领了广西镇南关。

在这种形势下,搅屎棍子英国出面调停,在天津订立了《中法新约》,双方保证越南的独立地位,中国开放中越边境与法国通商。

这看上去似乎对中国也是有利的,毕竟开放才能发展,可闭关自守的清朝廷显然觉得受到了侮辱,就拖延时间没有执行。

驻守越南的中国银行军队没有接到朝廷命令,就不断偷袭法国驻军。这也看出广西人彪悍的性格,他们可不给你惯毛病!

这样的事件发生了11起,这让法国人很无奈,这是什么造型啊!这不是我们认识的那个软弱可欺的中国啊!

结果法国人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法国派出舰队在中国东南沿海歼灭清朝的水师,毕竟那时候他们的强项就是海军。

同时法国的陆军进攻中越边境的镇南关(现名友谊关),清朝正式向法国宣战。

清朝虽然软弱,可骨气还是有的。

1885年2月,法国集中两个旅团约一万多人向谅山清军发动进攻,广西巡抚潘鼎新不战而退。

2月23日,法军进犯文渊州,守将杨玉科力战牺牲,法军乘势侵占广门户镇南关,炸毁关门,并得意洋洋在镇南关的废墟上建立用汉字立上木牌写着“广西的门户已经不存在了”。

广西军民在法军撤走后在上面插上木桩,写上“我们将用法国人的头颅重建我们的门户!”

清朝廷革去广西巡抚职务,任命年近七十的老将冯子材帮办广西军务,领导镇南关抗击法军的斗争。

冯子材(1818年7月29日-1903年9月18日)是今广西钦州人。

冯子材自幼父母双亡,流落江湖,曾经参加反清起义,失败后接受招安。

咸丰年间随从向荣、张国梁镇压太平军。

历任广西、贵州提督。

从冯子材的资料上来看,这个广西人也是一个“狠人”,竟然年近七十还扛着大刀片子杀敌,可能与广西的水质有关系。

冯子材亲自勘察地形,构筑防御阵地。

1885年3月19日,冯子材得到密报,法军将入关攻打龙州,为了打乱法军的进犯计划,冯子材决定先发制人。

21日夜冯子材率部夜袭法军文渊,击毁法军炮台两座、毙伤法军多人,取得了胜利,打乱了法军的作战部署。

法军哪里吃过这个亏,气急败坏的法军指挥官尼格里上校不等援军到来,就于23日早晨,率一千多人趁浓雾进入镇南关。

上午9点半,大雾逐渐消散,法军分路进攻,在炮火的掩护下,攻占东岭,并猛攻长墙。

危急关头,冯子材大声疾呼:

“法再入关,有何面目见粤(当时这里归广东管辖)民?何以生为?”

清军在冯子材爱国情怀的感召下,奋勇出击,阻止了法军的前进。

次日法军在炮火掩护下,分三路再次发起攻击。

冯子材传令各部将领:“有退者,无论何将遇何军,皆诛之。”

后法军接近长墙,冯子材持刀大呼,率领两个儿子率先跃出长墙,冲向法军。

上阵父子兵,关键时刻要有“亮剑”精神,六十多岁的老头率先垂范是个什么样的精神头!

全军一齐出击,与法军进行交战刃格斗。

此战毙敌300,冯子材抓住有利战机,趁他病要他命,率部乘胜追击,于26日攻克文渊,29日攻克谅山,将法军残部逐至郎甲以南。取得重大胜利。

这也是清朝仅有的对西方列强的胜利,广西人办到的!

战场上士兵打完的弹匣怎么处理?

通常情况下,弹匣都会回收利用,除极少数情况下会丢弃,战后打扫战场也会回收。

首先出现丢弹匣此类现象主要源于影视作品和快速更换弹匣的出现。它有一个特定的使用群体,那就是耳熟能详的特种部队,并非所有的作战部队的都是如此处理。

此外,还有一个专门收容弹匣的弹匣袋,有些是挂在战术装具上配套使用,还有些是直接加挂在枪械上。曝光率比较高的还是特种部队在使用这一玩意。

弹匣这东西作为轻武器的子配件之一,其作用主要在于输送弹药,除了部分弹链供弹的机枪之外,几乎所有的单兵枪械都离不开弹匣。

一般情况下,士兵标配五个弹匣,其中一个装在枪上,是士兵轻武器弹药携带的主要工具,并非一次性产品,可循环使用,因此世界各国对于弹匣都有回收的习惯和相应的规章制度。一共就5个弹匣,换一个丢一个这个动作最多也就是四次而已,后续弹药补给怎么办?

难道每次补给都是以装填好的弹匣为主吗,这也忒土豪了吧。通常弹药补给都是以包装好的弹药箱为单位补给,分发到弹药后还需要士兵自己装填弹药,毕竟作战情况下不同于和平时期的打靶,事先准备妥当,装弹上膛射击就可以了。

说白了,就是一个时间的问题,有时间自然不会丢掉弹匣了。

传统战场上,单兵手中的枪械主要作用在于火力压制,尤其在各种支援火力体系饱和的大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因此无论是进攻作战还是防御作战,对于火力的运用更多的以交替射击实现火力的持续性,因此在作战运用中很少会出现连换弹匣的时间都没有的情况。

为此,国际上还出现了一种单兵战术“地狱火战术”,以三人小组为例,一人连发射击,一人点射射击,一人更换弹匣,三人按照上述顺序交替进行,既保持了火力输出的持续性,同时提高了整个小组的机动性,进可攻退可守。

特种作战环境中,这个需要细分各种环境的因素。但总体遵循一个大原则就是“弹匣回收”,对于活跃于敌后的特战分队来说,弹匣这东西轻易不可能丢弃,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

第一个原因,隐蔽性是敌后活动的先决条件。对于敌后活动的特战分队特别注重清理痕迹,对于产生的各种痕迹都需要谨慎处理,就连生活所需的单兵野战食品包装都不会留下,更不用说弹匣这种作战物资了。

举个例子,很多人知道各国狙击手都有一个习惯,将正常的身体排泄物都会用进行特殊处理,尽量避免遗留在潜伏地区;影视剧中甚至是弹壳这种小玩意都会收走,如此就不难理解了。

第二个原因,敌后物资匮乏,特别注重循环使用。一般敌后活动的特战队员除了标配的配弹弹匣之外,还会根据任务需求携带一定基数的散弹药,从而保证弹药的充足性。弹匣打完就丢,后续补给弹药就没地装了,也无法保证后续行动中火力持续性,总不能打完一个装弹再打,黄花菜都凉了。

此外,敌后弹药补给一般以空投的方式为主,投送的武器弹药讲求高度集成性,以最少的空投数量件数为最高指标,弹药也是以散弹为主,需要人工进行装填,没弹匣怎么装,又回到上述尴尬的问题上。

至于可以丢弃的情况,主要集中在遭遇战斗、脱离撤退战斗和反恐作战中。遭遇战和脱离战斗对于活跃于敌后的特战部队是最不幸的事,也是最麻烦的事,在这个过程中有所迟疑很可能会陷入到重兵重围之中,如何快速脱离将是最关键的问题,其余的都是小事。

反恐作战讲求的是快、准、猛,需要以最快的速度解决战斗,将附带损伤降到最低,同时会有较为完善的后勤作战支撑,因此没必要再纠结弹匣到底该不该扔的问题。

最后,几乎所有的战斗后都有一个短暂的打扫战场的环节,除了统计战果之外,最主要的就是收集敌我双方遗留下来的武器弹药,清点数量。这是国际上的普遍做法。

所以说,弹匣这东西一般情况不会随意丢弃,毕竟也是作战物资之一;除非是一些特定的环境下,无奈之下的选择。此外这玩意看着不起眼,但也需要钱去买。

亮剑中孔捷一个军却没全歼美军一个营?

《亮剑》中孔捷一个军却没有能全歼美军的一个营,换李云龙会怎么样?

一,首先,《亮剑》这部电视剧情不是这么说的。当时,面对交军事学院的军事论文,孔捷准备写“如何应对美军地空一体化的战术”,和李云龙,丁伟说到了在朝鲜战场,自己手下一个师,围住了美军一个营,但是未能全歼。当时,那个师利用夜里围住了那个营,利用夜战,近战,想歼灭这个营。但是,美军充分利用照明弹,呼叫炮火,空军支援,以及自动火器多的优势,在损失了三分之二以后,仍然突围而去。

这一个剧情,与我们以前听到的宣传不一样啊,说美军都是少爷兵,怕死,只要被包围就会举手投降。人家损失三分之二仍然保有战斗力,这就说明后来拍摄的《三八线》中的宣传确实非常水。《亮剑》真实性,可看性强多了。

二,如果是李云龙的军,也未必能全歼美军一个营,为什么?李云龙的原型是王近山,不过朝鲜战争他参加了,而且是兵团司令,似乎也并没有漂亮的歼灭战,否则早就宣传了。王近山最大功绩,就是利用“添油战术”“坑道战”守住了上甘岭,使得美军的“山地战大师”范弗里特中将丢掉头上光环,损失严重却没有获得战果。直到今天,美国的“西点军校”仍然把“上甘岭战役”当经典案例来教学,美军从来不把海湾战争当案例来分析,令人深思。如果李云龙来打,估计也是这个结果,但是战损可能会小,他不大会上战士用刺刀和铁锹上去和美国强大火力拼命,吃大亏的事他不会去干。

唐朝名将薛仁贵一生该如何评价?

有人说他前半生是常胜将军,后半生是“常败将军”。

常言道“艺术来源于生活”,文学艺术也来自于历史人物传奇,作为李世民的应梦贤臣,唐朝第二代将领的领军人物,关于薛仁贵的故事,千年来,一直广为流传。然而,真实的薛仁贵虽然也是一代名将,却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完美,甚至还有一些黑料。

传说中的薛仁贵

薛仁贵是唐朝初年名将,经过一千多年的流传,与他有关的故事大概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薛刚反唐》,甚至有名的薛平贵与王宝钏,其中薛平贵很大概率也是以薛仁贵为原型而创造出来的一个虚拟人物。

故事梗概

唐太宗做了一个梦,梦里他身陷险境,突然被一员身穿白袍,骑白马的小将救了,醒后记得一句谶言:“家住遥遥一点红,飘飘四下影无踪。三岁孩童千两价,保主跨海镇西东。”

经过徐茂公解梦,这句谶言结合梦境表示,大唐将要出一位名将,能为唐太宗征伐四方,而这位应梦贤臣的名字盒出身就藏在这首诗的前三句,名叫“薛仁贵”。

此时正逢唐太宗为了收复辽东而东征,薛仁贵应募从军,可是将军张世贵为了一己私欲与薛仁贵有了仇怨,于是薛仁贵化名薛礼,一直藏身于军中,为唐太宗征东立下汗马功劳,最终皇帝明朝秋毫,发现了应梦贤臣,并最终封其为一字并肩王。

在这个故事中,薛仁贵因为是白虎星降世,很小就克死父母,出征之前,他的妻子就怀孕在身,出征归来,路上发现一头白虎,薛仁贵引弓射虎,没想到白虎突然变成了他从未见过面的儿子,于是他与儿子薛丁山之间有了难解死结,多年以后,薛丁山射虎反而将自己薛仁贵射死。

薛丁山后来娶了樊梨花,又三休樊梨花,上演了一出薛丁山与樊梨花的爱情故事,樊梨花挂帅,平定西凉。

薛刚是薛丁山的儿子,薛仁贵的孙子,因为醉酒打死了皇子,惊死高宗,薛丁山被武则天处死,而薛刚长大之后就带兵打回长安,为家族昭雪。

民间故事虽然流传甚广,连薛仁贵的子孙都有详细描述,但是故事毕竟是故事,与真实情况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历史上的薛仁贵,一生大概可以分为四大阶段:少年时期崭露头角、高潮时期三箭定天山、巅峰时刻降服高丽、兵败之后晚年失意。

崭露头角

《薛仁贵征东》里面,之所以李世民会一直搜索自己的应梦贤臣,实在是因为此时开创大唐基业的名将大部分都先后去世,活着的也已经年老体衰,帝国需要一批新的将领,来为李世民开疆拓土。

薛仁贵刚好符合李世民对猛将的期望,因此才有了崭露头角的机会。

薛仁贵,名礼、字仁贵,出身于河东薛氏,虽然因为父亲早亡而家道中落,可是他并非普通百姓,他祖上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的蜀汉,南北朝到隋朝一直在朝中做官,他的爷爷、父亲都是做官的,只是死得早了,他少年时期,家里才以种田为业。

公元645年,李世民亲征高丽,薛仁贵在妻子柳氏的建议下,准备从军、建功立业,而他从军的第一步就是面见将军张世贵,张世贵也是大唐开国名将,并非小说里的那么自私自利的小人。

在辽东战场上,郎将刘君邛被高丽军队围困,薛仁贵单枪匹马挺身而出,直取一员高丽将领,并将其首级悬挂在马上,高丽军为之胆寒,唐朝军队士气大盛,薛仁贵初次在军中扬名。

后来,高丽莫离支渊盖苏文派军队25万依山驻守,抵抗唐军,李世民命诸将分头进击,这一战中,只是普通士卒的薛仁贵身穿白衣,手持大戟,所向披靡。

驻跸山大战之后,李世民特意召见了还只是普通士卒的学仍,并将其升为游击将军。征东结束,班师回朝的途中,李世民对薛仁贵说了一句话,改变了他一生。

“朕旧的将领都老了,不能承受战地只会的繁重工作,朕每次都想提拔骁勇雄健的将领,没有人能比得上你。朕不高兴得到辽东,真正值得高兴的是得到了你啊!”

及军还,太宗谓曰:“朕旧将并老,不堪受阃外之寄,每欲抽擢骁雄,莫如卿者。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寻迁右领军郎将,依旧北门长上。——《旧唐书》

公元658年,唐高宗李治再征高丽,以程名振为主帅,薛仁贵为副将,薛仁贵再展神威。

薛仁贵从唐太宗亲征高丽开始入伍,因个人勇武而迅速扬名军中,直到被李世民赏识,李世民驾崩之后,唐高宗李治重用薛仁贵,任命其为东征副将,从此开始了他传奇的一生。

三箭定天山

提起薛仁贵,无论是正史、还是演义,都不得不提他三箭定天山的故事,此时的薛仁贵虽然没有达到人生巅峰,但是却是他最耀眼的时刻。

大唐有很多名将,有的以统帅出名,比如李靖,有的以勇武出名,薛仁贵就是其中的代表。

薛仁贵在随着唐太宗征东的时候,最为显著的装备就是一身白衣,手握大戟,腰挎双弓。

戟是矛的变种,比起戈和矛来说,重得多,历史上能用戟的将领无一不是勇猛无双,比如项羽、吕布都是用戟。

弓箭在古代更是常常被用来形容一个人武力的高低,薛仁贵就是一名弓马娴熟的骁勇战将。

公元661年,回纥与唐为敌,唐高宗李治命郑仁泰为诸将,薛仁贵为副将,领兵赴天山,攻击九姓铁勒。

刚抵达天山,九姓铁勒拥众10万余抵抗唐军,并令骁勇骑士数十人前来挑战,薛仁贵临阵弯弓搭箭,当场三箭射死三人,剩余的其实当场吓得魂飞丧胆,下马请降,薛仁贵趁着士气大盛,挥军掩杀,大败九姓铁勒,并坑杀降卒,随后又擒获三个首领,九姓铁勒从此衰败,不再为边患。

薛仁贵收兵之后,军中传唱:“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

时九姓有众十余万,令骁健数十人逆来挑战,仁贵发三矢,射杀三人,自余一时下马请降。仁贵恐为后患,并坑杀之。更就碛北安抚余众,擒其伪叶护兄弟三人而还。军中歌曰:“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入汉关。”九姓自此衰弱,不复更为边患。——《旧唐书》

降服高丽

公元666年,高丽权臣渊盖苏文病逝之后,他的继承人泉南生被驱逐,泉南生于是跑到大唐来求兵相助。

李治任命李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出征高丽,薛仁贵再次东征。

薛仁贵再次身先士卒,奋力杀敌,在京城的李治听到前线战报,亲自给薛仁贵写信,赞赏他的勇武,并鼓舞他建功立业。

高宗手敕劳之曰:“金山大阵,凶党实繁。卿身先士卒,奋不顾命,左冲右击,所向无前,诸军贾勇,致斯克捷。宜善建功业,全此令名也。”——《旧唐书》

此战过后,高丽彻底亡国,唐朝在原高丽设立安东都护府,薛仁贵为安东都护,被封为平阳郡公,留守平壤。

高丽可谓是薛仁贵的福地,他因征东而入伍,东征过程中被唐太宗所赏识,在整个东征的时代,薛仁贵都是身先士卒,奋力杀敌,勇猛无双,随着高丽的灭国,薛仁贵从平民一路升至平阳郡公。

兵败与复起

公元670年,唐朝为了打击吐蕃,光复吐谷浑,以薛仁贵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率领5万大军护送吐谷浑王。

副总管郭待封为名将郭孝恪之子,因为不甘心屈居于薛仁贵之下,经常违抗薛仁贵的命令。

开始的时候,薛仁贵趁敌不备,迅速出击,击败吐蕃军队,收货牛羊万余,因为郭待封不听薛仁贵命令,带着粮草辎重缓慢行军,被吐蕃军队大败,粮草辎重都被吐蕃掳掠,薛仁贵无奈之下只得退守大非川。

后来,吐蕃出兵40万攻打唐军,薛仁贵大败之下,与吐蕃签订合约,从此吐谷浑彻底沦陷。

薛仁贵也因此次大败被革职为平民。

第二年,高句丽遗民叛乱,新罗也加入战争,薛仁贵再度被启用,负责惩戒支援高句丽叛军的新罗人。

几年之后,薛仁贵在伎伐浦被新罗船兵打败,薛仁贵被流放至象州。

公元681年,李治念及薛仁贵以前的功劳,再次启用薛仁贵,并于第二年大败突厥,取得云州大捷,一年之后,薛仁贵去世。

兵败大非川的时候,薛仁贵已经57岁,算得上是晚年,随后被贬,再次启用,再度被流放,幸运的是在临终之前再次被高宗启用,并有了最后一场胜利,也算得上是有始有终,让其威名传于后世。

从历史上看,薛仁贵的一生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无敌,他有坑杀俘虏的黑料,也有兵败的时候。然而,“人无完人”,纵然他并非“百战百胜”,但是谁也无法抹去他曾经在战场上无敌的光辉。他从一介无名小卒,最终被封为平阳郡公,靠的是不是出身,而是累累军功,靠的是身先士卒,奋勇杀敌!

2009年男篮在颁奖仪式上的偷笑门?

实事求是这无论对于朱芳雨、孙悦和杜峰还是中国男篮历史上都是一大污点,毕竟那是代表国家队的比赛,并且大比分输球,在如此重要的一场比赛里惨败正常人在领取银牌时都不可能笑出来,看看2021年欧洲杯英格兰拿到银牌后直接摘掉的神情就知道一个银牌算是奖励更是耻辱,但2009年亚锦赛夺得银牌的中国男篮居然笑出声,这确实让人无法理解。

本土的亚锦赛男篮力图夺冠

2009年的天津亚锦赛这是2008年奥运会之后的国家男篮面对的又一次大赛考验,这个时期的中国队已经彻底告别的了“移动长城”时期,王治郅渐老,姚明一直因伤缺阵,年轻的易建联扛起大旗,辅以朱芳雨、杜峰、孙悦、王治郅等国内球员。

而主帅方面郭士强取代了尤纳斯,因为在北京奥运会的出色成绩让球迷们认为此番主场作战拿下金牌几乎板上钉钉,尽管伊朗以哈达迪为代表已经强势崛起,但所有人都不认为他们已经有和中国队扳手腕的能力。

在家门口举办的比赛中国队只有一个目标就是夺冠,小组赛男篮均以大比分取胜,但复赛和半决赛,男篮却打得磕磕碰碰基本都以个位数分差胜出,一路来到决赛他们的对手正是伊朗。

一场决赛创下四大耻辱记录

决赛举办地天津体育馆基金了10000多名观众,最高的票价甚至一度被炒到了2000元一张,开场万名球迷齐唱国歌,主场声势浩大都想见证中国男篮在出场夺冠,万万没想到比赛结束后万人的加油声换成了“郭士强下课!”。

一场52:70的脆败,全场比赛中国队几乎没有还手能力,进攻端一直找不到机会,无论朱芳雨的三分还是易建联的强打状态都不好,只有32岁的王治郅一人独撑砍下24分,郭士强选择用王治郅和易建联轮番去牵扯哈达迪让他从内线出来,但哈达迪死守内线甚至“羞辱”让阿联随便投,此举惹怒了阿联,也导致他命中率下降,最终阿联仅得到11分11个篮板,而哈达迪通知内线贡献19分17个篮板。

这场惨败创下男篮四大惨痛记录,首节得到10分是男篮在正赛里的最低得分,半场25分也是半场最低得分,创下了最大输球分差18分,以及第一次在主场丢掉了冠军,这是男篮出战45年来最惨痛的一场失利。

当比赛还剩下5分钟,现场的工作人员已经提前把伊朗国旗挂在了冠军位置上,而另一边高价来看球的球迷们已经有人在谩骂里退场。

领奖台上夺得银牌偷笑

在颁奖环节,站在亚军领奖台上的中国队队员神情各异,阿联双手掩面不知悲喜,而镜头一转,孙悦和朱芳雨满脸笑容,此役这两人一共得到了4分,而朱芳雨似乎还捂着嘴说着什么,导致杜峰也被逗笑,此番场景不知道的以为中国队拿了冠军。这三人的笑容和旁边队友的严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偷笑门”被记者拍到后,有调查显示54%球迷对于男篮这种不知荣辱的做法表示非常不满,这件事情不断发酵,赌球、将帅不和、没有荣誉感等众说纷纭。

偷笑原因众说纷纭

至于偷笑原因,网上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朱芳雨的自己说的,那是他在当时开了个玩笑,另一个是朱芳雨挤兑郭士强。

“偷笑门”事件后,朱芳雨曾经接受采访表示自己当时开了个玩笑,“那天我说自己第二全拿齐了,联赛第二,全运会第二,亚运会第二,现在连亚锦赛第二都拿了,要是能拿世锦赛跟奥运会第二就大满贯了,结果这话招来了他们的嘲笑。他们说我:‘做梦吧,下辈子再说。’”于是朱芳雨、孙悦和杜峰都笑了。

另一种说法是当年34岁的郭士强极为年轻,资历不过是辽宁主帅,难以服众,朱芳雨、杜峰、孙悦等人并不服从他的管教,传闻他们搞小团体挤兑郭士强。

处置结果被通报批评

2009年8月21日,中国篮协公布了对亚锦赛颁奖仪式上“偷笑门”的处理决定,对于朱芳雨、孙悦和杜锋等球员在颁奖仪式上偷笑的表现,篮协采取了“通报批评”的处理方式。并且驳斥了“赌球”、“做球”、“小团体”、“将帅不和”等传闻,“中国篮协对此非常重视,在男篮进行总结时,对上述传闻进行了深入调查,经各方查证,并无此事。”

对于这种处罚很多人觉得太轻了,“都输得这么惨,你们还笑得出来?”有人表示应该直接将这没有国家荣誉感的几人直接开除,但篮协的处理意见却轻描淡写:“对在颁奖台上所涉及的偷笑队员,队伍已经对其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教育,坚决杜绝此后类似事件的发生。”

当时男篮正处于青黄不接的时期,而这三人都是男篮的重要力量,如果处罚过重很有可能让男篮跌入更谷底,整个事件中受伤最深的是谁呢?面对亚锦赛的惨败郭士强二话不说主动揽责辞职,此时距离他新上任男篮主帅仅3个月。“偷笑门”十年之后杜峰成为中国男篮新帅。

以上就是浴血狙击分集剧情介绍的详细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收藏本站!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