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1911详细剧情,大炮开兮轰他娘的狗肉将军张宗昌是怎样的一个人?
民国时期,军阀割据,颇有群“熊”逐鹿之势!各路军阀之中,奉系军阀张宗昌,可谓是奇葩中的战斗机, 人称“狗肉将军”张宗昌!
张宗昌创造了民国时期两大“军阀之最”:
外号最多的军阀 !
狗肉将军
张宗昌有三大爱好“抽烟、喝酒、吃狗肉”,传说张宗昌出身贫寒,少年时期,张家无米无粮,整日食不果腹衣不遮体,张宗昌为了填饱肚子,常常冒着生命危险在荒郊野岭中抓捕野狗,狗肉便成为了张宗昌的“最爱”。
成为军阀后的张宗昌,几乎每天都要吃一顿狗肉,最奇葩的是,张宗昌常常亲自动手杀狗炖肉,因此他的身上总有一股子挥之不去的“骚狗血”味,人们嘲笑的称他为“狗肉将军。”
红胡子将军
张宗昌曾经在俄国人手下做事,张宗昌能够发迹,很大程度上依赖俄国人的帮助,当时中国人称俄国人为“红毛子”,称土匪为“胡子”,因此老百姓们为了讽刺张宗昌“狗仗人势”,给张宗昌取了一个外号叫做“红胡子将军”。
长腿将军
张宗昌身高一米九,标准的山东大汉,但是张宗昌为人糊涂,一般来说民间将这种人俗称为“傻大个”,人称“长腿将军”。
三不知将军
张宗昌最有名的外号,叫做“三不知将军”,哪三不知呢?
自己的财富多少—不知道,自己的部队规模多大—不知道,自己有多少个老婆—不知道。典型的甩手掌柜,一问三不知。
三多将军
张宗昌组建的部队,也继承了他的奇葩气质。 部队中“官比兵多”、“兵比枪多”、“枪比子弹多”,遂得一外号“三多将军”至于“五毒将军”、“混世魔王”,这类外号都是因为剥削百姓得来的。 张宗昌除了是外号数量最多的军阀之外。
最会写“诗”的军阀!
还是一位创作诗文数量最多的军阀: 张宗昌,民国时期第一段子手,他创作的诗文狗屁不通、断章取义,读起来颇有恶趣味。第一首《大风歌》虽用词不雅,但颇有气势,若将第三句改为“数屌丝兮张宗昌”则更加准确些,毕竟论吹牛,恐怕军阀之中无人能胜过张宗昌。
第二首《游泰山》,寄托了张宗昌对山东家乡的赞美之情,这首诗写的非常妙,被后世“文盲”称之为“万能写山诗”。将诗中“泰山”两字去掉,改成任何山名,都能成为“张宗昌”体的现代诗——
远看“华山”黑乎乎,上头细来下头粗……
远看“黄山”黑乎乎,上头西来下头粗……
一诗多用,一首顶万首,不得不说张宗昌真乃自古以来难得一见的旷世奇才。
在张宗昌的心中,大明湖畔没有夏雨荷,只有癞蛤蟆…… 敢用食指戳蛤蟆的诗人,从古到今又有几位?读完张宗昌的这首《游蓬莱阁》之后,咱也诗兴大发,即兴创作一首: 咳咳……好个张宗昌,真tm能装。白天吃狗肉,夜里打麻将,祸害老板姓,酒色辱国伤,后世留骂名,问您爽不爽?
张宗昌的脑洞清奇,为了敛财,他创造了各种奇葩的苛捐杂税,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粪税”,老百姓拉屎也要缴税…天理何在?
张宗昌掌管山东期间,连年大旱,农民们颗粒无收,张宗昌为百姓祈雨这本是好事。但……也不知是不是狗肉吃多了,脑子进了狗血,他居然用大炮轰炸“老天爷”! 轰完又做了一首诗:1932年,9月2日,炮轰老天爷的张宗昌在济南火车站遇刺身亡, 山东老百姓们得知此“噩耗”之后,为了缅怀张宗昌大帅生前所立下的种种“功德”,纷纷披红挂绿燃放鞭炮,山东省内“锣鼓喧天,炮声震耳”,天公也来凑热闹,用一场大雨为张宗昌将军践行。
琴瑟琵琶,八大王一般头角, 吃喝嫖赌,张将军神马东西!
好联好联……
此人是清朝最大的贪官?
都说和珅是满清第一巨贪,可清朝最后一个铁帽子王、庆亲王奕劻比和珅有过之而无不及。和珅富可敌国,最终却落得个被抄家赐死的悲惨结局;奕劻同样贪得无厌,富甲宇内,却始终位高爵显,权势煊赫,尽享荣华富贵,最后还得以善终。
官场不倒翁奕劻《清史稿》记载,庆亲王奕劻本是清室远支宗室,他是乾隆帝第十七子庆僖亲王永麟第六子绵性 之长子,后过继给其五伯父绵悌为子,赐爵多罗贝勒(郡王)。他的生父、养父(伯父)是道光皇帝的兄弟。光绪十年(1884),慈禧太后突然发布懿旨,将以恭王奕䜣为首的军机大臣集体罢免。此事件史称“甲申易枢”。摧垮恭王后,慈禧封奕劻为总理衙门大臣,彼时他已是多罗郡王了,光绪二十一年(1895)晋封亲王,奕劻任此职直到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史载,奕劻才具平庸,却工于钻营,且贪婪成性。
光绪二十九年(1903)三月十四日,首席军机大臣荣禄病死,第二天,奕劻即被任为首席军机大臣,入值军机处,一直干到宣统三年(1911)四月军机处被裁撤为止。清廷预备立宪时,奕劻在遂之成立的皇族内阁中担任总大臣,直到内阁被解散。任首席军机大臣前,正值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化妆成农妇,携光绪仓惶西逃,逃亡途中,她任命奕劻、李鸿章为全权和谈大臣,与八国斡旋议和。光绪二十七年(1901)清廷设立督办政务处,委奕劻为督办政务大臣,直到宣统四年该处被撤销。晚清最后十年,奕劻一直居于权力核心,位高权重,地位显赫,并福荫子孙。史载,奕劻之子载振在光绪二十九年(1903)任新成立的商部尚书。光绪三十二年(1906)商部改称农工商部,仍由载振任尚书。
晚清时局变幻莫测,变动剧烈,清廷内外交困,风雨飘摇,但奕劻却总能在波谲云诡的跌宕中屹立不倒,且官运亨通,从未出事,因此被时人揶揄为“不倒翁”。
贪鄙无能 ,却很善于编织关系网络奕劻虽是清皇室远支宗亲,但他非常善于经营自己的关系网络,竭力与当朝权贵们结成利益同盟,譬如他与大学士裕德、漕运总督恩寿、山东巡抚宝琦等人结为儿女亲家。奕劻的女儿、名噪京华的四格格是慈禧太后身旁的红人。王朝末世,权贵疯狂,贪赃纳贿无度,欲豁难填,袁世凯在小站练兵时,为找靠山大肆行贿,且出手豪阔,奕劻则大胆受贿,全部吃进,面不改色。史载,庆亲王府里的大事小情,婚丧嫁娶,三节两寿,乃至婴儿满月,袁世凯全都包了,称得上挥金如土。奕劻子载振与袁称兄道弟,称袁为“四哥哥”。袁花大价钱“拿下”奕劻,有了这把保护伞,练新军时阎王小鬼都不敢来纠缠他,之后诸事顺遂。袁世凯是封疆大吏,且手握军权,出手又大方,奕劻乐于结纳。即便是芝麻小官,只要有钱,奕劻也不吝啬出租权力。据记载,广东海关因进出口贸易繁盛,岁入数百万,商部定税额五百万两,而历任监督只上交三百万两,剩下的都私分了。
粤海关有个书吏叫周荣曜,当差很多年,分得数百万巨款,于是托人走庆亲王的路子,用重贿买通奕劻,得四品职衔,最后得以出任清廷驻比利时大使。 被称为“官屠”的两广总督岑春煊奏劾周荣曜私吞关税,周旋即被革职拿问。此前,周得到报警,逃往澳门,家产被抄没入官。不知为何,周荣曜出事后,奕劻并未出面保护。
大肆受贿,卖官鬻爵,声名狼藉,屡遭弹劾,却稳如泰山史载,光绪三十三年(1907),奕劻七十大寿,朝廷大加赏赐,风光无限。奕劻大摆筵席,寿礼堆积如山,令人眼花缭乱。候补道员段芝贵出手阔气,送上十万两寿仪。不仅如此,段芝贵还把一位绮年玉貌的江南歌妓赠给贝子载振。不久,回报就来了。东三省新任官员名单发表,段芝贵被破格攫拔为黑龙江巡抚。消息传开,舆论大哗,朝野訾议汹汹,此事还见了报,遂被御史赵启霖上表弹劾,岑春煊则上朝当面参劾奕劻父子,光绪下旨罢免段芝贵,还派大学士孙家鼐、醇亲王载沣即行查办。
不待复查,农工商部尚书载振主动请辞,朝廷立刻批准。随后却以污蔑亲贵为由罢斥御史赵启霖,督察院左都御史陆宝中、御史江春霖、赵炳麟联名上疏以为保护言路争辩,朝廷置之不理。之后,孙家鼐、载沣以查无实据回朝复命。段芝贵、载振却没能官复原职。期间,迫于压力,奕劻也上疏辞职,慈禧不允许,还温言挽留。此事处理的稀里糊涂,但奕劻的地位依然未被撼动,朝廷(主要是大清的实际掌权者慈禧太后)对他宠信如常,光绪拿他亦毫无办法。慈禧垂帘听政期间,庆亲王奕劻的首揆地位始终稳如泰山。
虽为清朝巨贪,又才具平庸,却位尊爵显,还得以善终宣统帝溥仪即位后,醇王载沣以摄政王监国,骨鲠钢直的江春霖、赵炳麟数次弹劾奕劻,言辞犀利,证据确凿,将他招权纳贿,大开竞奔之门诸事一一罗列,载沣对此心知肚明,却没有动他,反而照旧倚重、信任。
后来,载沣想除掉拥兵自重、尾大不掉的袁世凯,袁故伎重施,再次用重金敲开庆亲王府的大门,奕劻对其大加庇护,载沣无奈,只得以“足疾”为由将他革职回籍。载沣等人做梦也想不到,彼时的“北洋六镇”却早已被袁世凯打造成“袁家军”,只有他一人才指挥得动......
彼时,清宗室诸王中有人想请隆裕太后(光绪皇后)效仿她姑妈慈禧垂帘听政,立宪派重臣、度支大臣载泽和光绪是连襟,隆裕太后的妹夫,经常出入宫中,与摄政王载沣兄弟不和。载沣害怕隆裕垂帘,很是恐慌,想依靠奕劻对抗隆裕太后、载泽,因此对奕劻极力拉拢,礼遇甚厚,使那些想扳倒奕劻的人无机可乘,亦无可奈何。
辛亥革命爆发后,袁世凯复出,奕劻辞去首相之位改任弼德院总裁。清亡后,赴天津做寓公。民国六年(1917)一月二十九日病故,殁年79岁。
【插图源自网络】
【发文不易 请勿剽窃】
中国的军校共有几所?
蒋介石习惯的用人标准是“黄、浙、陆、一”,关于黄埔军校和保定军官学校大家了解甚多,也包括四大讲武堂等军校,但知之不多的是民国时期的最高军事学府“陆军大学”,它才是国民党高级军官的摇篮,圈子里流传的“提干”条件是:“黄马褂、绿长袍”。
(陆军大学教育长杨杰)
黄马褂自然指的是黄埔军校的学历,而“绿长袍”正是陆军大学的代指。“陆军大学”的前身是袁世凯建立的保定“陆军预备大学堂”,1912年迁至北京的崇文门附近,改称“陆军大学堂”。1929年被南京政府接收后,更名为陆军大学。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平津受到日军威胁,作为对日作战的准备之一,陆军大学1932年迁往南京。
(蒋介石在陆军大学)
蒋介石对陆军大学尤为重视,他深知黄埔军校只是培养了一大批初级军官,但更高一级的军事人才,尤其是大兵团作战指挥的人才 ,非得依靠陆军大学不可,于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始终亲自兼任陆大校长。抗日战争爆发后,因军务繁忙,也仅仅是让蒋百里“代理”陆军大学校长。
陆军大学的入学标准是什么呢?非常严格,几乎比肩同一时期的日本陆军大学,即首先须为陆军现役各兵种的“校级军官”,其次须在正规野战部队中服役两年以上,还要通过身体和政治检查,最后还要所属团长或旅长担保,才可以将材料报送军事委员会,成为候补学员。
(陆大代校长蒋百里)
这还不算,后面仍然有笔试和面试两个考试环节,全部通过者才可以入学,因此,黄埔生再能考入陆军大学者,绝对是军中骄子,这才算真正的“天子门生”,日后的军旅仕途必然一帆风顺。尤其是云南讲武堂、保定军校等非黄埔系青年军官,若想在嫡系部队中站稳脚跟,陆大学历至关重要。
陆军大学的标准“正则班”学制是三年,在大陆期间总共招收了23期,其中1932年的第十一期最为得宠,升迁也最为迅速,被称为“火箭班”。学员主要有方天、罗泽闿等,这一期学员在蒋介石授意下压缩了非中央军系统的名额,并且以第18军推荐的居多,96名学员中来自嫡系部队的多达70名。
这才是陈诚“土木系”的由来,并非是第十八军和第十一师,而应该是第十八军和陆大第十一期,因为陈诚在11师时期的势力还不足以成为一个系统。
与此同时,也产生了另外一个问题,即因战事紧张,部分嫡系部队的高级军官不可能离队三年来学习;另外,相当数量行武出身的大老粗将领入学,根本不能通过严格的考试,又都非常想入陆大镀金,怎么办呢?于是在强烈的呼吁下成立了陆军大学“将官班”和特别班,这就是特殊情况特殊处理了,但必须由蒋介石亲自批准才可入班。
(陆大时期的张灵甫)
许多黄埔一期的名将都在陆大将官班或“特别班”进修过,象宋希濂、王敬久、孙元良、陈明仁、黄维、关麟征、桂永清等等,包括第74军副军长张灵甫,也是在陆大将官班结业后,才名正言顺回去接掌军长之职,可见陆大这层金箔的重要性。
当然,陆军大学将官班还有另外一个妙用,即用来剥夺不信任将领的军权,美其名曰推荐某某去陆大学习深造,毕业了才发现部队已经易主。
清朝从1616年建立到1912年灭亡?
自1616年,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再到1636年,其子爱新觉罗·皇太极改国号为清,再到1912年,清逊帝溥仪退位,清朝覆灭。可以说,在近300年的时间里,战火从来没有停过。
只是清早期是清朝把“别人”按在地上摩擦,清晚期则是“别人”把清朝按在地上摩擦。
下面我们来聊聊清朝近300的时间里,都经历的那些战争①努尔哈赤十三副遗甲起兵,奠定根基首先,我们从清朝的第一个“皇帝”努尔哈赤说起。
努尔哈赤,在这里就不用做太多介绍了,清朝的部分就不必多说了,清朝的奠基人和开创者。这个狠人二十五岁时,以十三副盔甲正式起兵,打了近30年的仗,完成了女真三部的统一,为建立清朝奠定了基础。
并于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正式称汗,建立清朝的前身——后金,割据辽东,改年号为“天命”。
在赢得萨尔浒之战后,迁都盛京(今沈阳),并率八旗铁骑席卷整个辽东,从明朝手中夺得七十余城。在统治辽东期间,多次在征战中进行血腥杀戮,手段过于残忍,引发了辽东汉人大面积反抗,努尔哈赤也因此无心政事。
天命十一年(公元1626年)正月,努尔哈赤再次对明朝发起宁远之战,被明军将领袁崇焕用红夷大炮击败,随后努尔哈赤率军退回盛京(今沈阳)。
同年四月,努尔哈赤再起刀兵,亲率八旗铁骑征讨蒙古喀尔喀;五月,明朝将领毛文龙趁努尔哈赤分神之际,进攻鞍山,努尔哈赤被迫回师盛京。此后,努尔哈赤安分了一段时间,到了七月中旬,身患毒疽前往清河汤泉疗养,八月初,努尔哈赤病情恶化,于是决定顺太子河返回盛京,八月十一日,病死于叆福陵隆恩门鸡堡(今沈阳市于洪区大挨金堡村),时年68岁。葬于沈阳福陵,庙号“太祖”。
可以说,努尔哈赤自起兵之日起,就没有停止对外扩张的脚步,连年发动战争,直至生命终结。
②皇太极改国号为清,为入主中原奠定基础天命十一年(公元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继承汗位,成为后金的第二位大汗,改年号天聪。
皇太极即位后,便对后金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封建化改革,加强中央集权。
同时,在努尔哈赤打下的基础上,征服朝鲜、漠南蒙古,为之后清与明之间的斗争,去除后顾之忧。
另一方面皇太极还采纳可汉官的建议,定下并确立了“讲和明朝与自固之策”,重用汉将,着重削弱明朝的实力,为入主中原埋下了伏笔。
此外,皇太极还实行满汉一体的基本国策,着重保护汉人,一改努尔哈赤时期的局面。农民减轻了负担,发展了生产力,同时也极大地增强了清军的兵力。
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皇太极正式称帝,改国号为“大清”,迫使朝鲜成为自己的藩属国。同时不断对明朝作战,于崇德七年(公元1642年)赢得松锦大战,将洪承畴生俘,至此明朝关外精锐丧失殆尽,原本对于清军来说犹如铜山铁壁的宁锦防线彻底崩溃。为此后清军入主中原打下坚实的基础,原本清军只是有可能入主中原,自松锦大战后入主中原已成必然,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然而,到了第二年,也就是崇德八年(1643年),时年五十二岁的皇太极便去世了。皇太极在位17年,也打了17年的仗,也正是因为皇太极不断地对外扩张,才有了接下来统一全国的大清帝国。
③顺治、康熙至乾隆,统一中国与开疆拓土皇太极去世后,由于豪格与多尔衮的帝位之争僵持不下,年仅6岁的福临成了最大赢家,被推上了皇位。当然,彼时的福临是没有亲政能力的,所以在他即位早期,由叔父和硕睿亲王多尔衮摄政。
而这段时间,清朝也没有停下扩张的脚步,没过多久,八旗铁骑便在多尔衮的率领下与“大汉奸”吴三桂的配合下,长驱直入,赶走了李自成,夺下了北京。
接下来便是进入统一战争,在这个过程中清朝用了几十年的时间,而这几十年的时间里,华夏大地也始终处于战乱状态,无数人因此流离失所,无数繁华的都市在战火的摧残下沦为了废墟,更有无数人为了守护自己的家园被清军肆无忌惮的屠杀,“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等数不胜数。
好不容易统一了全国,这个时候因为康熙削藩的缘故,吴三桂觉得康熙这是准备卸磨杀驴,于是发动了三藩之乱,华夏大地再一次被战火摧残,甚至吴三桂一度差点儿就要把康熙赶回白山黑水间放牧。
好在,康熙迅速平定了三藩之乱,与收复台湾,此后,华夏大地似乎终于要迎来大乱之后的大治。
不过,只能说是“似乎”,因为只是中原大部分地区进入了和平的状态,而在西域却崛起了一个可怕的敌人——准噶尔汗国。这个准噶尔汗国,是卫拉特蒙古4部之一的准噶尔部建立而来。
强大起来的准格尔开始威胁了清朝在蒙古及西北地区的统治,准格尔的大汗领葛尔丹企图统一蒙古,再现蒙古帝国曾经的辉煌。
你说清朝能答应么?根本不可能!就这样清朝与准格尔之前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战争也因此爆发。
就这样,双方打了近70年,从康熙一直到乾隆,清朝才彻底将准格尔给打趴下了。
此外,北方的边境也不安宁,在康熙时期,扩张成性的沙俄入侵清朝,作为鼎盛时期的清王朝自然不能忍受自己的领土受到侵犯,特别是“龙兴之地”的东北。于是与沙俄干了两场战——两次雅克萨之战。
康熙凭借地理优势和正确的战略和,两次都将沙俄的军队给打趴下了,最终沙俄不得不与清朝签订《尼布楚条约》。
康熙皇帝去世后,轮到我们“四爷”挑起大梁,是为雍正帝。
雍正皇帝在位时间不长,只有13年,但是雍正帝却只用13年的时间,一扭康熙晚期的颓势,再一次将清朝推向了巅峰,也给自己的儿子留下了一个鼎盛的大清帝国。
雍正皇帝,对内进行改革,扫清寰宇,原本在康熙晚年已经出现颓势的清王朝,在他的大力整治之下,一片欣欣向荣。另一方面,雍正皇帝“安内不忘攘外”,对内大力进行改革的同时也不忘对西北的用兵。只不过,雍正实在是太短命了,继位仅13年,便撒手人寰。
接下来,便是大名鼎鼎的乾隆皇帝成为清王朝的主宰。
这位生在清王朝鼎盛时期的皇帝,显然不可能有康熙和雍正那样的上进心和能力,不过这不妨碍人家好大喜功和养成奢靡的性格,甚至自诩“十全武功”,封自己为“十全老人”。
所谓的“十全武功”分别为大小金川之战、平定准噶尔的达瓦齐部之战和阿穆尔撒纳之战、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清缅之战、平定林文爽叛乱、安南之战与两征廓尔喀。
虽说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要么依托自己父辈和祖辈留下的基础,要么是滥竽充数混进来的“小打小闹”,但总的来说乾隆一朝打的仗不少,几乎没有一年停下来,且大多数都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没办法谁叫人家有一个好爸爸和好爷爷呢,想不耀眼都不行,祖辈给他留下的底蕴太丰厚了。
④乾隆之后无强清同时,也正是因为乾隆的好大喜功和奢靡的生活习惯,一下子将康熙和雍正留给自己的老底赔得七七八八,再加上进一步深化闭关锁国,清朝也从乾隆的手中开始由鼎盛走向衰败。
留给了嘉庆皇帝一个“烂摊子”,所以嘉庆并没能像康熙、雍正、乾隆一样发动对外战争。
但是,这并不代表清王朝就因此进入了真正的和平年代。相反的,因为清朝由盛转衰,清王朝的内部爆发了规模浩大的“白莲教之乱”。
所谓盛极而衰,白莲教之乱一经爆发迅速波及四川、湖北、陕西等诸多省份,嘉庆用了近10年时间,才将其给镇压了下去,但,这对已经步入衰落的清王朝而言,无疑是在“伤口上撒了一把盐”。
这也是为何现今我们对乾隆之后的清朝皇帝不熟悉的主要原因,因为乾隆之后,清朝步入衰落,此后的皇帝再难有所作为,甚至活得战战兢兢生怕那天自己不是被起义军推翻就是被外国人碾着跑。
所以,从这点上来说,嘉庆皇帝还是比较幸运的,起码他面对的只是白莲教叛乱,最后还镇压下去了,起码他不至于“无颜面对列祖列宗”。
反观他的儿子道光皇帝,可就没这么幸运了。道光在位期间,爆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毫无疑问这是一场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战争,清军的战败,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开启了近百年的屈辱史,沦为半封建半殖民社会,直到1949年,中国人民才彻底站了起来。
道光皇帝之后,更是一代不如一代,不管是咸丰皇帝,还是同治、光绪甚至是末代皇帝溥仪,他们没有一人能改变现状,中国也一步步被推进深渊。
先后爆发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捻军之乱、西北之乱、收复新疆、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等。其中最值得一提的便是左宗棠收复新疆,此外算是一段段屈辱,以八国联军侵华为例,慈禧太后被吓得带着光绪皇帝“逃难”般的逃出了北京城;甲午战争时,被日本人打得吓破了胆,签订了《马关条约》……
无论是“东洋”还是“西洋”,谁都可以任意地“划分”清政府,而清政府也愈发成为了“洋人操纵之下的朝廷”,甚至作为晚清实际统治者的慈禧太后还发出了“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声音。
这样的朝廷,自然彻底丧失了民心,最终爆发了辛亥革命,并迅速席卷全国,清逊帝溥仪被迫退位,至此,统治中国近300年的清王朝轰然倒塌。
可以说,自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再到1912年,末代皇帝溥仪被迫退位止,近300年的时间里,战火从未停过。只不过就是前期“虐待”别人,后期不仅被“自己人虐待”还被“外人虐待”。
他的那七个拜把子兄弟?
1928年6月4日凌晨沈阳一声巨响,一代枭雄张作霖就被秘密抬进了沈阳大帅府,最终因抢救无效直接身亡。
1928年4月,北伐军在阎锡山等人加入的情况下再度进行二次北伐,此次北伐针对的主要目标便是位于北京的东北王张作霖。
在北伐军的进攻下,纵然张作霖有数十万的军队但还是节节败退,这种情况令他是苦不堪言随时准备撤退。
张作霖本想跟南京政府罢手言和,但就算张作霖亲自派人前往南京政府商议,但此时就是没有成功,就好像北伐军是吃定了他一样。
万般无奈之下张作霖只好考虑离开北京返回自己的东北大本营,于是他在6月2日宣布自己会退出京城前往东北,至此北伐军算是才停止了脚步,但另一伙势力却又盯上了张作霖。
这伙势力便是曾经将张作霖扶持起来的日方,当初郭松龄叛奉算是打了张作霖一个措手不及,紧急情况之下张作霖只好跟日方签订和约从而得到日方的救助拿下郭松龄。
但在事后张作霖却耍赖了,本来合约上是要张作霖同意他们日本人在东北地区建厂和修建铁路,但张作霖却是翻脸不认人拒绝日方这一系列要求。
并且为了保证自身在日方中的地位,张作霖没少给日方政府送钱,这就导致原本白纸黑字的合约就变成了一笔坏账,这让日方对此恶心的同时又毫无办法。
于是在一次会议上关东军高级参谋河本大作便指出张作霖是东北和奉军的主心骨,只要把张作霖杀了那东北就如同掌中之物一般。
此举得到了日方高级官员的一致赞同,当即决定趁着张作霖被北伐军打压准备回东北之际下手,直接将张作霖谋杀在半路了。
张作霖在动身之前也曾听说有人故意询问自己的情报,于是将自己出行的时间变换了三次,这才选择在6月3日晚上动身离开北京。
殊不知日方早就掌握了情报并在半路设下了埋伏,在第二天凌晨的时候张作霖所乘火车已经来到了沈阳的皇姑屯车站附近。
紧接着一声巨响,事先就埋好的炸药转瞬即发,张作霖所乘坐的火车被高高炸起,就这一下车上死伤无数,而张作霖此时也并未身亡只是重伤。
幸好奉天省长及时赶到将张作霖送回了沈阳大帅府,但由于伤势太过于严重导致上午九点直接去世,一代枭雄和东北王就以这种方式离开了人世。
大帅府为了封锁消息直接连丧事都没有举办,对外宣称则是张作霖受伤但也都是小伤并无大碍。
为了探清真实情况,日方是派出了一个又一个间谍,但这些人在五夫人的周旋下均不知实情,直到张学良从外地返回才开始公布丧事,日方得知被骗虽然气愤但却也无奈。
我们都知道张作霖生前有七个结拜兄弟,这七个人跟他一块出生入死这才把张作霖给推到了东北王这个位置,虽说其中有能力者不少,但张作霖却能稳稳压制。
现如今张作霖突然去世,负责接替的张学良虽说颇有能力,但在他们眼中也不过是一个毛头小子,张作霖的几个老兄弟对此是怎么做的呢?
马龙潭
结义的八人中在当时马龙潭无论是年龄还是能力,他都是稳居于老大这个位置的,对马龙潭当老大其他人是心服口服。
不过在1920年的时候张作霖就已经把马龙潭的军职给解除了,一方面是马龙潭确实年龄大了,一方面是马龙潭更适合当个文将。
自张作霖去世后马龙潭就一直呆在自己那个四平的一亩三分地上没怎么闹事,但他不闹事架不住别人找事。
在“九一八”事变过后日方希望马龙潭帮助他们收买人心,但马龙潭对此是直接拒绝,并且为了拒绝直接一头撞在了床头,日方这才就此作罢。
吴俊升
早前马龙潭和冯德麟都在奉天的时候,吴俊升便跟他们两个还有张作霖合称为奉天的四大军事重要人物,可见这位还是一个实权派。
相比较马龙潭和冯德麟来说吴俊升就要幸运的多了,在他们二人相继下野后吴俊升反而是继续在张作霖身边并得以重用。
不幸的是在张作霖回东北的时候吴俊升跟他一同前往,最终张作霖身受重伤被运回沈阳,而吴俊升则是当场死亡,实在是令人可惜。
冯德麟
要说奉天城内的传奇人物,那张作霖占一个,另一个则必定是冯德麟,这两个老兄弟可谓是结识了一辈子斗了一辈子。
自从两人同被封为师长但张作霖坐镇奉天而冯德麟坐镇北镇的时候,两人之间的争斗便开始了,冯德麟一心想要超过张作霖成为那东北第一把手。
不过在经过种种事件后冯德麟便被迫下野,此后不再插手军政而是转身研究实业,不幸的是在张作霖出事前两年,冯德麟便因病去世在北镇与世长辞。
虽说两人斗了大半辈子,但在冯德麟的身后事上张作霖还是没有半点含糊,直接让冯德麟风光大葬这也是尽释前嫌了。
汤玉麟
要说这汤玉麟为何会跟张作霖等人结识,其实也算是误打误撞了,早年汤玉麟是做拉车生意的,因拉车过程中遭遇抢劫所以被迫落草为寇。
成为土匪没多久后汤玉麟就打出了名气,并在机缘巧合下救了张作霖一命,此后两人便结为生死兄弟,因汤玉麟勇猛异常所以便有绰号二虎。
在张作霖去世后汤玉麟奉命镇守热河并任热河省省长,值得一说的是后面日方想要威逼利诱拉拢汤玉麟,但却统统被其拒绝,也算是一条好汉。
张景惠
结拜的八个兄弟中也并不是都愿意一心对外,就比如这个张景惠,在张作霖去世后没多久便加入到了日方的队伍当中。
老帅去世少帅张学良执掌军政大权,因为张景惠跟张学良向来不和,所以在张学良执掌大权后张景惠便前往南京就职,这算是公开叛逃奉天体系。
“九一八”事变过后自认为有机会的张景惠便跟日方取得了联系,随后便公开表示愿意追随日方并在其中担任伪满洲国务总理大臣。
所以八人中要说名声最不好的就属这个张景惠了,不过后来他也难逃命运的制裁被苏军抓住并囚禁。
孙烈臣
跟冯德麟一样,身为老六的孙烈臣也是在张作霖去世之间就去世了,就拿这一众兄弟来言,关系最好的恐怕就是张作霖和孙烈臣这两人。
曾经张作霖在执掌东北军政的时候,冯德麟和汤玉麟试图逼迫张作霖下野并想出种种计策,而在这种关键时刻孙烈臣一直坚定的站在张作霖这一方。
不幸的是因为孙烈臣身兼数职所以导致大病一场,这一病让孙烈臣的年龄停留在了五十二岁,张作霖得知后曾经在孙烈臣的尸体上哭了半个小时,可见兄弟情深。
张作相
要说张作霖去世之后谁对张学良的帮助最大,那一定就是张作相了,张作霖和张作相虽然名字极其相同,但其实并未有血缘关系只是巧合。
皇姑屯事变后张作相因为其阅历和能力被众人推举为东北保安司令,但这无疑是抢了张学良的权,于是张作相怎么说都不肯接受,执意要将这份大权交给张学良。
不仅如此,为了能好好扶持这位少帅,张作相甘愿一直在张学良身边担任副将,这份态度真是令人钦佩。
之后凡是张学良有不懂的地方或者难以定夺的方案,都会让张作相帮助自己选择,并且曾多次将军权交给张作相。
尽管张作相大权在握,但其从始至终都没做过半点对不起张学良的事情,张作相也得以深受张学良信任,在张学良下野后张作相也紧跟着下野。
跟之前汤玉麟一样,日方也曾希望张作相这等智囊加入到自己行列,但遭到张作相坚决的拒绝。
由此可见除了去世在张作霖之前的冯德麟和孙烈臣,以及投靠日本人的张景惠外,其他人在之后还是或多或少给张学良提供帮助并没有什么不轨的举动,并且相比较张作霖来说,他们的结局还都算不错。
感谢阅读,看完的朋友记得点赞、关注二连哟,风云妹子在此谢过诸位啦~
金三角地区是如何发展成为世界性毒窝的?
虽然很多人都知道金三角的历史,在历史上面这一代的土地比较适合种罂粟,然后提炼海洛因。而且金三角地带是三个国家交界的地方,是分别由泰国,缅甸,老挝三个国家来管。然而一旦跑过边界,另外两方都管不了了。
恰好有一支大国正规的武装来到了这里。她们此前曾经在这一带参与了抗日战争,抗击日本侵略者。在这个过程当中,对于这一带的地形地貌,人文特点等都有相当多的了解。
对于这样一支正规的武装。周边三国,无论是什么样的武装实力都相差一大截,怎么打都打不过,这支正规武装,或者更准确的说,即使有办法重创这支部队,但也没有办法彻底的剿灭这支军队。
这支部队孤军深入以后,他们也想到了如何融入这个地区的方法。例如很多的士兵就找了当地的妇女结婚了。他们成了当地许多个家庭的女婿。干活很卖力,人非常勤快,而且脑子非常灵活,可以帮助当地的很多家庭生活状况改善。再加上手里面有枪杆子,这一支正规部队就在这个地区逐步形成了一个割据的政权。
由于当地的经济不够发达,交通运输等等基础设施的严重欠缺,对于工业的生产这些重资本运作的产业发展,带来的难度很大。相反提取海洛因做毒品等产业,投入小,利润大,成为了金三角地区的主要生存的产品了。况且运输方便。所需的劳动力土地等当地都可以就地取材。因此这个产业也就在金三角地区发展,形成了很大的规模。
当然现在金三角地区也已经全面禁毒了,与过去相比不可同日而语了。作者为高级#策划##经济师#国际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 。#金三角##怎么生活才能开心快乐##在头条看世界##我要上头条##写作##杭州头条##分享你的今日感悟##我在头条搞创作#
以上就是风云1911详细剧情的详细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