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黄铜裁纸刀,那时候的农民是怎么御寒的?
老家在黑龙江70年的,记得小时候家家都有很大的柴火垛,屋里取暖火墙子火坑,窗户缝上用纸条打浆糊糊严防止漏风。要说冷住的土坯房用草散的房顶,下完雪一化冻水还没到地上就冻住,结得冰溜子连到地上。出门一喘气一成白雾,戴的帽子围脖全挂霜。天虽冷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难不倒我们雪爬犁,打冰扎,滑冰板,打雪仗,堆雪人,……一会儿就冒汗头发稍结冰溜。堆个大雪堆泼水被冻住, 把里面掏空鱼,肉,鸡鸭鹅肉还有做的个种面食全放到里面,门口堵好天然大冰箱。
扇形书法作品怎么折?
扇面裁剪的折叠方法
用一张长方形纸,先把长边对折成方形,以折叠线这边为顶点斜角对折成三角形。反复折叠五六次,然后把两头整齐的裁剪掉,打开以后就是扇形了。
裁纸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能偏斜,偏斜剪出来会有棱角。也不能太宽,太宽裁剪出来也会会有棱角。裁剪处的宽度在1.5公分左右比较合适。折叠过多纸太厚,不好裁剪。
这个方法还可以裁剪出圆形。折叠的方法是一样的,只是剪的时候不要剪顶角的这一端。自己动手裁剪,可以增加书写的乐趣,还能节约不少的钱。扇面在书法创作的格式中,是较常见的一种。也是最难书写的一种。自己剪裁扇面用于练习,积累书写扇面的经验,对在购买的扇面创作的时候才能从容书写,不会因不知道扇面的特点而造成浪费。
很多九十年代以前的人为什么喜欢书桌上放一块大玻璃?
这个问题讲起来很复杂,需要扯很远。
在解放前一直到蔡伦造纸,中国人写字都是用毛笔,再以前就不啰嗦了,是刀刻。
南北朝之后的中国人写字用的是软笔,一个人写字写得好,固然可以形容其人其字“力透纸背”,却绝对不可以真的“力透纸背”。
写毛笔字讲究的举重若轻,悬腕运笔,笔尖轻抚纸面,笔走游龙!古时候有水平的师爷写公文的时候,可以站着左手持公文,右手毛笔写字。尤其画扇子的时候,最见功夫!
一直到民国,国家的各种正式文件以及布告还是在用毛笔书写。新中国建政后,新中国新文化!
公文写作做了一个大改革——钢笔代替了毛笔。
这无疑是合乎时代潮流的,也大大提高了写作速度,增强了办事效率,是一件功德千秋的大好事。
这时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钢笔字写的好,讲究的是“硬笔书法”!
现在都是“电子化办公”了,在“电子化办公”之前,写的一手好“钢笔字硬笔书法”,绝对是升职进步的有力保障。
上世纪年代,有很多教师先是被提拔到抄写员岗位,再是做秘书,然后为政一方,很多人一开始就是因为他们写的一手好钢笔字。
有一段时间,连圆珠笔也是奢侈品。
“钢笔字硬笔书法”最讲究的也是“力透纸背”,这时候的“力透纸背”就不是形容词了,这时候就是真的需要“力透纸背”了。
一句话,写钢笔字不同于写毛笔字,钢笔对桌面的平整度以及硬度是比毛笔要求要高的。
以前的办公桌都是木桌子,以前也没有钢化膜和复合材料,做桌子的木头都是廉价的软木。
可以想象,钢笔真的“力透纸背”之后,紧接着就是钢笔尖戳进桌子了。
怎么办?
又平又硬的玻璃板应运而生。真的是应运而生,要相信,当时如果没有玻璃板人们也一定会找其他材料铺在桌子上的。(西方人是打字机,没有这个需求)
但是,这时候,新中国的玻璃事业正大发异彩,正独霸世界(现在也独霸世界),粉碎了西方国家的玻璃垄断,一举打破了玻璃在中国是奢侈品的局面,变成了物美价廉的日用品。
玻璃大王曹德旺出在中国不是偶然的,是共和国几十年的技术积累所致。
现在有一句话叫“中国是发达国家的粉碎机”。其实这个事实从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现在只是粉碎的更快了而已。
在西方,有一段时间,制造玻璃技术最厉害的是意大利人,一度,1290年代的时候,为了垄断玻璃技术,他们曾经把所有的玻璃工匠集中到一个海岛上,一生不准工匠们离岛。
就这,一直以来,工艺所限,他们能制造的玻璃还都是小块的,然而也卖的很贵,非达官贵胄,富豪,教堂和皇宫不可使用。
于平民老百姓,玻璃从来也是奢侈品。
1958年,英国人发明了制造大块玻璃的“浮法工艺”,被中国人听到了风声。
那时候的中国人,正是要“赶英超美”的年代开始,于是组织人员开始了技术攻关,到1971年“洛阳浮法玻璃厂”就投产了。
仅仅13年的时间,在没有外国援助技术援助的情况下(苏联也不会),中国的玻璃制造业就前进到了世界最前列,从头到尾的工艺全是自主研发。
为此,中国还发行了邮票以资纪念:
一直以来就是如此,无论多么昂贵的奢侈品,只要中国人掌握了全套技术,产量必然爆炸性增长,价格必然一泻千里的暴跌。
因为中国总是照顾第三世界人民的购买力。
这里说明了西方国家之所以一直制裁我们的理由。当时,伊朗和墨西哥等很多第三世界国家都从中国引进了玻璃生产线。
到八十年代的时候,中国的平板玻璃产量已经是世界冠军,比钢铁产量还早了近十年。
连偏远地区的农民盖房子也要买上几块玻璃了,便宜的很,十几块钱一块。
从此,中国人告别了纸糊窗户!
真是“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了。也不知道是谁,第一个发现了玻璃可以铺在写字台上有助于写钢笔字,反正,因为玻璃退下了奢侈品外衣之后,每一张写字台都铺上了价廉物美的大厚玻璃!
一切功劳都归于“洛阳浮法玻璃厂”的历届技术人员。
民众还会爆发大规模抗议示威活动吗?
朴槿惠自从在2017年3月10日被韩国检方逮捕入狱以来已经两年有余,然而朴槿惠的入狱并不完全承认韩国检方对其的司法指控,并且拒绝出庭韩国检方的贪污指控。按照韩国检方给予的司法刑期朴槿惠将会在监狱里服刑长达33年之久,显然这是让朴槿惠永无出头之日。▲韩国前总统朴槿惠
至于说朴槿惠被韩国总统特赦,能够获得出狱的机会,显然是要分情况而定的。朴槿惠可以面对的韩国总统特赦只有这届当政的文在寅和2022年当选的下一届韩国新总统,而韩国新总统只能在自由韩国党的党首黄教安与共同民主党的代表李洛渊之间产生。我们就按照这三者之间做一个推测。▲更加时尚的朴槿惠
对于现任韩国总统文在寅当政韩国总统,他是根本不可能对朴槿惠实施特赦。因为在刚刚过去的3月1号实行的全国特赦当中,近4000名罪犯当中都没有朴槿惠的名字,可想而知文在寅是在任期内根本不会释放朴槿惠的。文在寅之所以当选韩国总统,主要是因为朴槿惠被曝出“亲信干政门”后,韩国民众认为受到了朴槿惠的欺骗,选举了相对而言诚实一些的文在寅当选总统。▲韩国现任总统文在寅
本身朴槿惠的下台,就是文在寅主导策划下,由共同民主党煽动下,在那些不明真相的韩国民众走上了要求朴槿惠下台的游行队伍当中。而上台后的文在寅极力的利用政治手段对朴槿惠实施打压和诬陷,把一些甚至不存在的罪名都扣在了朴槿惠头上。再加上他们之间的私人恩怨,文在寅当政韩国总统期间是根本不会释放朴槿惠的。而在此期间朴粉的抗议一直在持续,他们已经举行了100多场要求释放朴槿惠的游行。
如果是在2022年,自由韩国党党首黄教安当选为韩国新总统,那么黄教安释放朴槿惠的可能性就会非常之大。主要原因在于朴槿惠当政韩国总统期间,黄教安一直作为其接班人,成为韩国政府总理。可是黄教安当选为韩国总统之后,对于特赦朴槿惠一事,肯定会出现一定反对示威游行。其原因就在于,共同民主党一定会组织其支持者,举行示威游行抵抗朴槿惠的出狱。毕竟朴槿惠的出狱就意味着他们之前的动作被暴露,也证明了文在寅当政是公报私仇。朴槿惠与黄教安
如果是共同民主党候选人李洛渊当选,那么李洛渊作为文在寅的接班人,自然是要维护文在寅当政期间的很多决定。而对于朴槿惠自然也要延续文在寅时期的判决,而不会为朴槿惠平反的。韩国的政治拥有一定的延续性,尤其是对于同一个党派执政。如果李洛渊真的能够特赦朴槿惠,让其出狱,那么显然韩国应该不会爆发抗议游行。▲韩国总理李洛渊
其道理也很简单,李洛渊如果释放朴槿惠,那么说明共同民主党内部已经达成共识,而且是有意化解与朴槿惠所在的自由韩国党的政治矛盾。同时也已经否定了文在寅对于朴槿惠的指控,显然是李洛渊与文在寅关系已经闹僵,要不然没有可能。而对于民众游行,显然没有共同民主党的组织,恐怕这样的游行不会成行。可是最终这样的可能性非常的低,几乎不可能出现。
所以,对于朴槿惠被释放出来的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这样也就造成了韩国民众是否会出现示威游行的关键。不过经过两年来朴槿惠的政治风波,也让韩国民众看到了韩国政治的黑暗。因此,支持朴槿惠的人群也没有刚入狱时候的30%了,而支持文在寅也没有刚上台时的84%了。而这些也算是韩国民众看到了政治人物黑暗的一面,至于游行,没有煽动怎么可能会爆发呢?(淡然小司原创)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别人说过最让你记忆犹新的一句话是什么?
记得在我念大专时,一个酷暑难耐夏天的一天,下午课间休息时,我走到班级最后排,跟何姓大个同学说了一句“今天热得心烦,课都听不下去了”。这个同学极其平静、简洁的回了句,“心静自然凉啊”。当时我立刻有顿开茅塞的感觉!
之后每当我遇到炎热的天气、遇到心烦事的时候,都会想起何同学“心静自然凉”这句话,这句多年以后提及,他都想不起来说了的这句话。
也许是多年心理暗示的作用吧,即便是身在杭州的我,刚历经极其炎热的夏季,和正值“秋老虎”肆虐的现在,我都会保持对炎热不敏感,保持“心静自然凉”的状态。这就是金玉良言的作用吧!师友们您也听过那句?请踊跃留言。
辫帅张勋复辟失败后逃入荷兰使馆?
借这个问题,聊聊晚清民初的一大奇人,张勋。
张勋,字少轩,号松寿老人,江西奉新人,早年父母双亡,1884年在长沙投军,参加过中法战争,镇压过义和团,很早就有坦率直白、敢做敢干的名声。
张勋在军中发迹,靠的是护驾慈禧有功,这也是他“愚忠”的源头。
民初著名报人陶菊隐记述说:“西狩时,(张勋)护驾口外,夜不交睫,为西太后激赏,许以不次迁擢。张感镌心骨,叩首不已,其忠于清室之念,盖胚孕于是时。”
1901年,张勋调入京城,宿卫端门御前侍卫,多次担任慈禧太后、光绪帝扈从。宣统元年(1909年)溥仪即位后,张勋外放地方,升任江南提督,为清廷镇守南京。
辛亥革命,南北议和期间,张勋一味效忠清廷,反对议和,作风死硬,为此,唐绍仪、段祺瑞都曾秘密建议袁世凯诱杀张勋。
张勋的盟兄弟,袁世凯身边红人阮忠枢闻知此事,出手相助。
阮忠枢对袁世凯说,张勋为人,说实话,不骗人,虽鲁莽粗率,但是个血性汉子,和三国时的张飞一样,宫保(袁世凯)不欲成大事则已,欲成大事,不能少这个人,还得重用。
袁世凯深以为然。
徐世昌因为与张勋有旧交,也在这个时候到徐州劝说点拨,若以一朝之忿而乱大谋,无以对宫保,即以保清室。
一根筋被解开后,张勋随即通电表示拥护知己恩人袁世凯,但脑袋后面的辫子依旧不肯剪,对清室依旧念念不忘。
二次革命时,张勋效命袁世凯打下南京,就任江苏都督,都督府的大柱、栋梁一律上一道朱红漆,旧两江总督时代的吹鼓手、炮手全都找了回来,每天开吹三次,开炮三次。
之后,张勋不但恢复了厘捐总办、粮台总办、督销总办、道台、知府、知县等等,而且一切都是“扎委”。大小官员都拖着辫子,打轿子上院,谒见时要先递手本,见了“大帅”要行跪拜大礼,要自称卑职。
针对此种怪状迭出,那时就有人说,这是“半复辟”。
1917年5月,张勋倒行逆施,带领五千辫子军进京复辟帝制,这既是愚忠的表现,也是妄人之举。
进京前,张勋大放厥词:“我姓张的一不做总统,二不做总理,三不做总长。”当时许多人没听懂他这三不做,他这不是高风亮节,而是心系清廷的官,一心要做复辟的第一显赫功臣。
7月1日凌晨,张勋带兵入宫,亲自将酣睡未醒的溥仪从龙床上揽起,让其登极。
瑾妃等执意不可。
张勋大声说:“今日之事,不能听你们作主,有不从者,莫怪老夫无情。”
溥伦责备说:“你这番举动,不是学曹操逼宫故事么!”
张勋答道:“曹操逼宫,是杀后惊主,我今日逼宫,是拥君即位,那是不能一概而论的。”
张勋之所以敢复辟,能复辟,不是他有多强悍,而是那一些督军大佬们都在利用他,把他当傻X,其中尤以皖系的段祺瑞、徐树铮为最,皖系以暗地赞复辟的方式怂恿张勋进京,其实是把他当枪时,以达到驱逐时任大总统黎元洪的目的。
复辟获得肥皂泡式的短暂成功后,张勋恨不得一口气把显赫的头衔全给自己加上,又是忠勇亲王,又是内阁议政王大臣,又是直隶总督什么的,其他一切人等则纷纷靠边站。
然而,张勋的春秋大梦没做几日,皖系段祺瑞率领的讨逆大军就杀来了。
接到讨逆军的檄文,张勋拍案大骂:臣子向故主称兵,非逆而何;他反说咱老张是叛逆,真不通已极。
骂完,张勋命人叫讨逆军的“讨”字挖去,以解其气。
但挖去“讨”字,却瓦解不了讨逆军摧枯拉朽的攻势。1917年7月9日,讨伐张勋各部约六万大军,已对京城形成了合围之势。
张勋的辫子定武军在天坛不及百人,在南河沿张勋宅中不过三百余人,可谓是不堪一击。
辜鸿铭为揭段祺瑞等人老底,跑来问张勋索要此前各省督军赞成复辟的秘密通电以及徐州会议的名单,但此时的张勋却颇为狡猾老道,他说:“复辟是我向来的主张,至于关系文件,我早已烧毁了。”
关键时刻,愚忠的张勋脑子还是很好使的,书呆子哪里懂得这样的道理,把窗户纸捅破了,就是把所有人都得罪了,自己也就没有退路了。而把段祺瑞等人“出尔反尔”的秘密揣在兜里就不一样了,如此,对方不仅要有所顾忌,不敢下死手,而且看在张勋只叫骂不揭穿的份上,怎么也要讲一些袍泽之谊,放他一马。
所以,讨逆军虽然气势汹汹,其实所谓的讨逆不过是走走过场,把辫子军驱散就完事了。
张勋深知其中的道道,面对讨逆军雷声大雨点小的攻势,他将忠勇展现的淋漓尽致,他带着幼子寄居在外,对外放话:自古全家殉难的,历史所载,指不胜屈,本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不过我过信人言,草草举事,以致贻忧君上,实罪该万死。
各国公使请其率部出城,张勋又说,来从何处来,去向何处去。当日是黎元洪将我由徐州请来的,今日只有仍请他送我到徐州去,我当与姓黎的开个谈判,评一评道理。
众人说,黎总统现居日使馆,大帅如何能够去会他。
张勋说,他此番骗了我,大约不好意思和我见面,所以躲在外国使馆内不出来。
淋漓尽致地表演完,张勋随即趾高气扬地躲进荷兰使馆,总之,实在的亏他是一点不会去吃。
复辟的闹剧结束后,把张勋耍残的段祺瑞必须站出来做做样子,虚张声势地将之通缉一下。
不通缉还好,这一通缉反倒激起众人对张勋的良好评价来。以阮忠枢为代表的老朋友纷纷站出来说,张勋虽头脑简单,鲁莽急躁,思想守旧,却为人忠诚慷慨,坦率直白,憨厚重义,性情开朗,敢作敢为,颇能知恩图报,不隐瞒自己的观点,不出尔反尔,不卖友求荣,不像有些人阴险狡诈耍心机。
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荒诞,明明一个倒行逆施的莽夫,偏偏是北洋众军阀中最可爱的人。
过场走完。
1918年冬天,北洋政府发布对张勋的特赦令。特赦令由总统府盖印发交内阁,不料却被总理钱能训压了下来。
何以至此呢?
钱某人不为别的,就为趁火打劫,从张勋那里弄些钱,在京城置一处宅子。
张勋有的是钱,只好又被迫又不在乎地掏三万大洋买了这一纸特赦令。
因为官场名声已经臭了,张勋从此不问外事,专心做他的富豪寓翁,没事搞点投资,听听京剧,行行善举之类的。
简而言之,晚年的张勋,豪爽极了,快活极了。京城的京剧名角都念他的好,因为他出手大方,向来是几百大洋几百大洋地向名角们撒钱;江西的父老乡亲更是念他的好,不为别的,就为张勋是个大善人,凡奉新老家的乡亲,一律送大瓦房一座,凡来京求学的江西老乡,只要求到他名下,咸有不给钱的,吃穿度用,一切包圆。
能如此豪爽重义,那是因为张勋有资本。张勋虽然做了许多妄人愚忠之举,但下野之后做生意那是一点不含糊,家产少说也有五六千万大洋之巨。
做过蠢事,但没人觉得他是恶人;行事猖狂,但人人觉得他是条汉子。
这样的人,得一善终不难。
1923年9月12日,张勋在家中病逝,终年69岁,到死也没有剪掉那一条象征“愚忠”的辫子。
张勋死后,灵柩经几番周折,从天津租界运回老家江西奉新,落叶归根。
值得一说的,张勋的故友、政敌,多数都送来了挽联诗文,孙中山送上的挽词,很能反映张勋在世人心中的样子——
“清室逊位,本因时势。张勋强求复辟,亦属愚忠,叛国之罪当诛,恋主之情自可悯。文对于真复辟者,虽以为敌,未尝不敬之也。”
最后提一笔,1941年3月,张勋墓被国军第七十军第十二师三十六团下属一个前卫排盗毁,大概是觉得老张地下肯定讲排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