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有色金属 正文

竹节黄铜钢笔 关于书法的执笔问题

毛笔应该是双钩的直立式执笔法,对于双钩执笔的迷信源于常识的流传性。因为只要稍稍具备点关于书法的历史文化知识,我们看到魏晋时期的小楷都没有方格,但完全的中锋实则只能写出篆书来,隶书蚕头燕尾式的波磔的出现就带来了侧锋。...

竹节黄铜钢笔,关于书法的执笔问题?

书法执笔的问题,由来已久,人们已经讨论的够多了。但其实这个问题本身是不需要过多纠缠的。关于执笔的争论其实存在于专业与非专业之间。

因为清朝乃至民国以来的影响,使得任何一个不写字的现代人都耳闻目染地知道,毛笔应该是双钩的直立式执笔法,大众似乎也早已习惯了这样的评判。只要看到有人在写字,关于执笔的问题就会发生争论。然而事实呢?

事实并非如此。

对于双钩执笔的迷信源于常识的流传性。而真正写毛笔字的人,对此并没有那么死板而专制。因为只要稍稍具备点关于书法的历史文化知识,都不会在此问题上顽固不化。双钩执笔法的深入人心,只是印证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道理,那就是,常识是一部分门外人获得参与感的来源而已,实际常识几乎总是有失实际的,它只代表一时潮流与风气而已。

要说道古人的执笔,历来都根据图画的保存以及著述文字记载来判断。大约总是单勾的多,而且执笔是倾斜的,纸笔之间是有角度的,而非垂直。何以如此呢?它源于书写的方式和习惯。

首先最早的时候并没有书写用的高桌,只有低桌,写字时手臂自然垂下,不需要像我们一样趴在桌上写字。所以根本就不存在悬腕枕腕的问题,因为几乎总是悬腕的,腕本来无处可枕,何来枕腕之谈呢?既不枕腕,何来双钩的需要呢?大家自己尝试一下就可以知道,假使书写的纸面高度降低,双钩一法便不攻自破了。因为它违反生理。

我们看到魏晋时期的小楷都没有方格,而是有行无列的书写方式,自然而散淡,多少也与此有关。它是垂笔而书的,也就是单勾的书写方式。

那么究竟从什么时候有了双钩法?答案似乎也不确定,有人认为唐以后便有了,有人认为宋元时才有,但总体是明清时才变为主流。但无论何时产生,也不能否认,古人的执笔在每一个时代中,都并非一统。即使苏黄这样的师生,执笔也不同,何况其余呢。

其实关于执笔的迷信还牵扯到另一个迷信,那就是中锋的迷信,许多学书者对于中锋的迷信令人吃惊。但完全的中锋实则只能写出篆书来,为何呢?隶书蚕头燕尾式的波磔的出现就带来了侧锋,无侧锋隶书的特征便消失了。楷书更是源于隶书,实际上“点”这个笔画的完成,就必然存在一定的侧锋,何况撇捺。无中不立,无侧不妍,没有侧锋的楷书几乎是不存在的。即使那样充满篆籀气的颜真卿,也依然有侧锋的运用,哪里就纯以中锋行笔了呢?

我想对于中锋的迷信源于常识的流传与教学误导,它对于学习书法有害而无益。中锋与双钩,是现代书法的两大弊病,应该让人们回归客观,拥有健全的认识,然后随自我习惯来选择。否则这样无谓的争论还是不会免除,但是,有什么益处呢?

这又使我想起老子的那句话来。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中锋与侧锋,是书写中的阴阳,不应该抹杀掉任何一面,而走向单调。单勾与双勾,也是如此。

想了解更多书法知识和趣闻,请关注头条号,鱼生书法。

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初学书法应以法度入手,但最终目的是在法度基础上追求笔意。

"书法贵在得笔意,若拘于法者,正唐经生所传者尔,其于古人极地不复到也,观前人于书自有得于天然者,下手便见笔意,其于工夫不至,虽不害为佳致,然不合于法者,亦终不可语书也,观《兰亭叙》《乐毅论》便知逸少法度备矣,此皆出后人摹勒以传,不能尽得当时下笔意,至其合处犹度绝,前辈备有书法可考,则知书到古人地位,自可以法度论也。″一一董逌《论书》

意从哪里来?从笔势中来,从形质中来,从气韵中来,从法度中来,从风度中来,从文化涵养中来。

仅有法度没有意蕴,作品无灵魂,但不讲法度的意蕴不存在有意义。意蕴离不开讲法度的笔墨技巧这块土壤,否则不能生根、开花、发芽、结果。

晋人王羲之书法,意不在书,意在书外。在法度内出于自然,巧夺天工。

(上图为王羲之草书《十七帖》局部,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

选择身边的事物用四种说明方法?

小草,触动了我的心灵

自古以来,小草是一种很容易被人忽略的东西,但我却认为它是我人生的道路上必不可少的一种东西。

小草给人生机的动力,它充满了活力,充满了梦想,充满了希望。草的作用很广:它可以制成药方,供人治病;它可以吸取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让我们每天都有新鲜的空气;它可以保护水土流失,让世界没有沙漠化……它还有一种品质始终鼓舞着我,那就是坚忍不拔。

记得那是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在期中考时没有正常发挥,结果考砸了。我一个人走到了小河边,默默地望着这川流不息的河水,我发愣了,坐了下来。我坐在这绿油油的草地上,冷静地反思着我以前的失落。

此时,我心中的光芒已消失了,我犹如陷入了一个万丈深渊,爬不起来了。想着想着,我站了起来,低头看见了小草被我压扁了,我心想:小草也跟我一样有种失落感吧!我绝望地回了家。

第二天,我又来到了昨天的那个地方来反思,没想到昨天被我压得遍体鳞伤的小草竟又长了起来,而且更有生命力。我的心一下子被触动了,我心中的光芒又重新亮了起来,我又恢复了信心,当时我的心里本是像有一块大石头压了上去,而现在我一下了把石头搬开了,心灵之结也解开了。我望着小草,情不自禁地饮起了白居易的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我兴高采烈地跑回家,就像一只快乐的鸟,在天空中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飞翔着。在期末考试时,我满怀信心,创造了光辉的成绩——因为我知道从哪里倒下去,就要努力地从那里爬起来,深信世界上的事情,只要你坚忍不拔,努力地去做,没有什么不成功的!

啊!小草,你触动了我的心灵,使我的心灵变得宽敞而又明亮!

小台灯

我哥哥的写字台上,有盏精致的小台灯。台灯有一尺多高,看上去真是玲珑雅致,美观大方。 这是爸爸出差时买回来的。它的灯座是绿色的,接近灯座凸起的地方,凿了一个圆洞,电线就从这儿穿进去。灯头,灯杆粗细适中,色彩调和雅致,造型雍容大方。

灯杆上雕刻着两条鱼,上面的一条鱼,眼睛望着远处,像是在看着什么东西,思考着什么问题;下面一条鱼,眼睛望着它的伙伴,好像在问:“你看见什么,能告诉我吗?”小台灯发出美妙的、柔和的绿色光线。

灯罩边上有如用绸子扎过的花边,罩面上有四幅优美的图画,其中一幅是翠竹,竹节粗壮,叶绿枝繁,让人一看顿时觉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

其他三幅是花鸟画,这些花姿态美丽,鲜艳夺目,为台灯增添了不少色彩。 这盏小台灯静静地蹲在写字台上,为我们照明。晚上,灯开了,屋子顿时亮堂了,大家就在灯下工作、学习,共同为“四化”出力。台灯虽然很普通,可是它默默地发出淡淡的光,为我们照明。 小台灯啊!我要赞美你默默无闻的献身精神!

本人学习硬笔书法将近三个月?

我在回答您的问题之前,首先看了各位大咖对您习作的评价,对于您的这幅习作大家一致给予了肯定,这说明您花这三个月的时间是值得的,也能证明您有这方面的天赋。

实际上您的初衷是想知道自己习作中还存在什么“毛病”。大家各抒己见分别指出了不少,不知您从中收获了多少?下面本人也来凑凑热闹,就从您的习作中截图五幅,并分别浅析,仅供参考。

第一,在上面图一中,“方”字的点和横写法是正确的,只是横的用笔不够果断,撇和折钩也不够自然;“抱”字看上去挺漂亮的,只是左右两部分间隙稍大,其中“己”部起笔横部左高右低,破坏了整个“抱”字的协调性;“明”字写得很好,尤其是“月”部的笔画给人感觉很有味道,但“日”部略宽,所以造成该字左右比例不当;“垂”字中的横画向右上方的倾斜度过大,看上去整个字好像要起飞起来似的。

第二,上面图二中“脉”字左右大小比例失衡,而且“永”部中捺写得生硬,致使该字重心不稳,右部有下垂感;“要”字整体感觉尚好,只是“女”部的重心欠稳;“腎”字过于松散,“又”部的捺笔太直,整个字向右倾斜,但其中“月”部写得很漂亮,和图一中“明”字的“月”部一样,都是用笔非常到位;“守”字结构不错,“寸”部的笔画写得很见功力,“宀”部中的横画部分过虚。

第三,上面图三中“前”字的基本笔画写得较好,只是“月”部和“刂”部偏右了;“務”字欠稳,主要问题是“乛”部过于向右上方倾斜,“务”部中捺点方向偏下,左右两部组合未能做到正确穿插避让,导致整个字失去了重心;“舉”字最大的失败就是横画过于水平,上下两部组合间隙过大,分布不匀;“則”字很好,缺点是竖向笔画不值,致使整个字向右倾斜。

第四,上面图四中“以”字过于拘谨,主要原因是右部“人”的撇和点的倾斜度及与左部的距离没有处理妥当;第二个字“列”写得很好,只是“亅”稍微向右倾斜了;“屑”字最大的问题是“肖”部太靠下,有下坠感,让人看了很不舒服;第四个“曰”字,有点四不像,既像“曰”又像“日”,而且重心不稳。

第五,图五中第一个“然”字,上面部分还好,只是接下来的四个点没有接好,给人的感觉有点偏右了;“肝”字中“干”部下坠,其中的横画大平;“使”字尚好,其中的竖画和竖撇没有处理好,整个字感觉向右倾斜。“安”字中“乛”画太平,横画起笔不够果断,且与“乛”画间距偏大,捺点方向如能再向右一点,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您这幅习作中最大的“毛病"就是没能做到“横平竖直,重心稳定”。尤其是竖向笔画写不直是您的软肋,以后在练习中要注意纠正。这里还要说明一点,就是在您临习的碑帖中也许会有个别字或者个别笔画没有做到“横平竖直”,我想这里的原因无外乎有两种情况:一是人无完人,大师也有失误的时候;二是书写者为了某种需要而故意为之。我认为不管是哪种情况,我们临习时可以忠于原帖,但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

以上回答如有不当,敬请题主及各位大咖在下面评论中留言指出,我会一一作答。谢谢!

下图为闫怀东(本人)习作,让诸方家见笑了。

书法是不是不出名没入协的就是江湖?

社交媒体上的书法作品会被评:江湖书法。书法是不是不出名(没入协)的就是江湖?

已经有的朋友回答得挺到位了,我也来凑个热闹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不能说没出名或没入协就是江湖,按这个逻辑,那不是变成“书协之外无书法”了吗?

是不是江湖书法,通过两点可以判断:一、名师传承;二、古法出处。这两点全都说不清出的话,大多都会被归为江湖书法一类。因为不具备这两点中的其中一点,就开始随意发挥,自说自话,完全没有法度,也就称不上书法了。这种称不上书法的书法,就是“江湖书法”。

书法的法度

书法是要讲究法度的,这个法度从何而来?要么就是名师的指导,要么就是临帖,所以字帖也被称为“法帖”。

名师传承,就是以一位已经受到大众认可的书家为师。名师通常对书法的法度已经了然于心,可以为人师表,将自己学习书法的经验传授给初学的人,不至于走很多弯路,或作出“违法”的事情。

临帖,就是从古代大书法家的字中汲取营养,学习汉字书写的各种规则,在帖中学习,也不至于离经叛道。

从古至今,书法的创新都是在承古的基础上的。没有说古法都没学习,零基础拎起笔就写,就成为一代书法家了,没有这回事的。

所以从书家的字中,基本都可以看出字的出处,在此简单举例。

楷书:“欧颜柳赵”等

行书:王羲之、颜真卿、苏轼等

隶书:曹全碑、张迁碑、礼器碑等

草书:怀素、张旭、孙过庭等

篆书:现在临邓石如的比较多

在承袭古法的基础上,再进行创新,就不会走得太远,以至于成为江湖书法。

书法的法度分为笔法、字法、章法、墨法。

笔法就是用笔的方法;字法就是间架结构,结字的处理;章法就是字与字的安排布置;墨法就是用墨的浓淡来勾勒出丰富的书法神采,现在因为用的都是墨汁,所以墨法不是那么讲究了。

如果不遵循书法的这四法,就很容易变成江湖书法了。

江湖书法的几种情况

例举江湖书法的几种情况,可以简单地辨别:

1.不遵循用笔规则,随意发挥,毫无字法章法。

书法是线条的艺术。书法的书写工具是毛笔,毛笔是软的,所以又叫软笔。

要用软笔写出刚劲有力的线条,必须学书最讲究的就是笔法,否则线条软弱无力,毫无意趣。字法是点画之间的摆放规则,章法是从整篇书法作品的审美出发而作的安排。

脱离了这些规则,简直就是鬼画符,只有写的人自己爽一把,如果看的人也拍手叫好的话,那他叫的好,大概要么是名气要么就是金钱,但绝对不是发自内心的认为是好字。

2.写字如画画。

很多作品,把字写得跟画似的,字中画出一匹马、一条龙、一座山、一棵树等等。我承认可以称得上是很好看的艺术品,但却不是书法艺术。而有的根本就是信笔涂鸦,字不像字,画不像画。

3.不遵守书法三要素的规则。

书法三要素:内容、落款、印章。这三要素齐全,各归其位,才算得上是一幅标准的书法作品。

有的人是想在哪写就在哪写。要么就是不懂,偏要装出大师的模样,要么就想创新,颠覆传统,结果闹出笑话。

4.把艺术字当书法。

书法是书法,艺术字是艺术字。见过有的人把艺术字写成书法作品,说实话还挺好看的……但这终归不是书法嘛。

以上就是我对江湖书法的一些看法。全是个人见解,如有不妥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朋友的孩子高考完了?

可以送钢笔、吉他创意刻字U盘、吊坠、电子书、会唱歌的音乐台灯、手机。

钢笔:虽然要毕业了,但是如果还想继续写得一手好字的话,其实也应该在平日里多练练,而好的钢笔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书写。因此,不妨考虑送给学生一只好一点的钢笔。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