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h65黄铜板,我们的圆明园是谁烧的?
对于发生火烧圆明园以及前几日巴黎圣母院被毁于大火之事,对我们人类文明和人类文化遗产来讲,都是一件极为不幸的事情,这是不争的事实。古代劳动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并花费数年甚至是数十年的时间,创造出了一个个人类历史上的璀璨明珠,像我国的圆明园、颐和园、法国的巴黎圣母院、丹枫白露宫、凡赛尔宫、印度的泰姬陵等等,这都是人类历史文化的瑰宝,我们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都应有责任将其保护好,等到数千年之后,当我们的子孙看到一代代先人们留下来的宝贵遗产,仍然遗世独立,熠熠生辉,那么,他们也不得不感叹和畏服先人们卓尔不凡的智慧。
那么毁烧我们人类宝贵遗产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结晶的罪魁祸首是谁呢?他就是臭名昭著的额尔金勋爵。“康乾盛世”的三代帝王历经百余年建造的皇家园林在额尔金的命令下被洗劫一空,并毁于大火之中。
1861年法国著名文学家雨果(代表作《巴黎圣母院》)曾经通过一封信,这么怒斥火烧圆明园这一恶行:“英法两国与强盗无异”。150年前的一封关于评价火烧圆明园的信件,而今再读之,依然令我血脉喷张。
我国军旅诗人李晓华还曾经慷慨激昂的写过:
我希望你以军人的身份再生
——致额尔金勋爵
我佩服你 ——额尔金勋爵
你敢于发布这样的命令
把古老东方的京都 投进熊熊大火
在每片焦土里埋下你的名字
和野草岁岁生长
。。。
我好恨
恨我没早生一个世纪
使我能与你对视着站立在
阴森幽暗的古堡 晨光微露的旷野
要么我拾起你扔下的白手套
要么你接住我甩过去的剑
要么你我各乘一匹战马
远远离开遮天的帅旗
离开如云的战阵
决胜负于城下
。。。
在此
我谨向世界提醒一句
从我们这一代起
中国将不再给任何国度的军人
提供创造荣誉建立功勋的机会
额尔金是历史的罪人也是人类的罪人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罪人。他曾经也许获得过一些殊荣,也曾经成为了被他所蒙蔽的人民心中的英雄,但是在历史面前,在人民面前,他罪恶的行径终将被揭开,虽然他已死去了百余年,但是,他也将会以他的名誉来抵罪,同时,他的被后世人们所不齿的罪行,更将会一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遗臭万年。
当然,任何一个民族的人民都不能一直生活于愤怒的仇恨之中,面对我们中国历史上发生的不幸,以及近日巴黎圣母院所发生的不幸,我们都应该客观的来看待这一系列的事情。毛泽东说“看历史,可以看到前途”这前途在哪里?这前途就是在尊重与保护彼此的历史文化以及文化遗产上。这是我们全人类的宝贵遗产,英法联军犯过罪不容诛的错误,我们现在应该站在历史的新高度上来重新审视历史上所发生的一切,而不是一直对他们进行无尽的口诛笔伐。
最后一位皇后婉容到底埋葬在哪里?
婉容死后葬在哪儿?
只能用死无葬身之地来形容,可以说是非常凄惨了。
溥仪一共有过五位妻子,婉容可以说是很特殊的存在,因为她是溥仪的皇后,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后。
婉容1906年出生在一个传统的封建家庭,其父是晚清内务府总管郭布罗·荣源,母亲则是定郡王爱新觉罗·溥煦的孙女、毓长的第四女爱新觉罗·恒香,因此婉容身上是流淌着皇室血液的。
婉容出生之后,由于她是家中第一个女孩,所以她的父亲荣源十分高兴,便从曹植所写的《洛神赋》中取字,给她取了婉容这个名字,意思是“惊若翩鸿,婉若游龙”。
婉容虽然出生在一个封建家庭,但她的父亲荣源是个进步人生,十分尊崇男女平等,还特别重视子女的教育。
因此,婉容可以跟很多男孩子一样有一个快乐的童年,而且她也很聪明,从小就广泛学习琴棋书画等传统文化,荣源还给她聘请了一个美国人当英文老师,所以她也可以说一口流利的英文。
婉容逐渐长大之后,不但才学十分出众,而且还是一位端庄秀美、清新脱俗的大家闺秀,在京城贵族圈中的名声很大,很多人都想娶她为妻。
不过,因为出生在满清贵族家庭,所以婉容的婚姻注定将不平凡,而且也由不得她。
1922年,清逊帝溥仪开始选妃。
溥仪虽然已经退位,但因为《清室优待条件》的存在,所以溥仪依然可以享受皇帝该有的待遇,这里面就包括自主选妃。
据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所述,当时被送到他面前的女子照片有四个,但照片太过于模糊不清,以至于看不清照片中女子的容颜和身段。
在这种情况下,溥仪就凭感觉选中了文绣,但因为瑾皇贵妃(也就是珍妃的姐姐瑾妃)更喜欢婉容,所以她做主让婉容做皇后,让文绣做妃子。
溥仪一度还对瑾皇贵妃颇有微词,但在他结婚当天,他第一次见到婉容的时候,才知道婉容是如此美丽,因此心中十分欢喜。
然而,跟溥仪的婚姻对于婉容来说,却是一生悲剧的开始。
在结婚第一晚,溥仪只是去看望了她,但并没有跟她同房。婉容那时候不知道,溥仪其实是个“能力”十分欠缺的人,因此才没有碰她。
但毕竟婉容年纪小,所以也不太在乎这件事,而是对未来的婚姻生活充满期待。
由于溥仪和婉容都接受过西方教育,又有着很多共同爱好,所以在最初的日子里,两人关系非常好,感情也很不错。
就比方说,两人虽然都住在宫中,却经常用书信来交流,还时常诗词相和,甚至有时候两人见面还用英文交流,以此来相互促进英文水平的提升。
据溥仪回忆,婉容是个知书识礼,相貌娇美、谈吐文雅、举止端庄、仪态不凡、内刚外柔并富有善心的女人,也是一位中西兼并的贵妇,这很符合他的审美观,他因此对这段婚姻十分满意。
然而,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婉容开始对男女之事充满期待,但由于溥仪很少跟她同寝,所以她不得不熬过一个个寂寞空虚冷的夜晚。
在这种情况下,婉容不知怎么就学会了抽香烟,以此来打发漫长而寂寞的夜晚。
后来,婉容的烟瘾越来越大,到她出宫之前,已经一天要抽八十五支烟了,相当于现在的四五包,这在清宫档案中是有记载的。
婉容十八岁的时候,香烟已经无法满足婉容了,她便开始抽大烟,自此之后就无法自拔了,大烟也伴随了她终生,知道她去世之后,陪伴她的也只有一杆烟枪。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溥仪不得不带着婉容和文绣离开皇宫,辗转去到天津。
与宫中不一样的是,宫外的生活充满诱惑和乐趣。
婉容去到天津之后,很快就融入到社会生活之中,她还成为了一个摩登女性,穿旗袍和高跟鞋,还烫了头发,经常出现在各种社交场合,也会见过许多国家政要,生活还是十分丰富的。
除此之外,婉容还特别喜欢购物,她经常去大型百货商场购物,因为有溥仪给钱,所以她花钱毫无顾忌,有用的没用的都买下来。
事实上,那时候婉容跟文绣的关系开始恶化,购物其实就是一种争宠的手段,但给溥仪带去了不小的经济压力,溥仪为此没少找人“要”钱,张作霖就曾资助过他。
但是,在天津的生活并不是一直平静的,由于溥仪“能力”十分欠缺,导致妃子文绣意见很大。
再加上文绣接触社会之后思想上也逐渐进步,也不屑于跟婉容争宠,因此从溥仪居住的日租界张园逃走,并登报跟溥仪离婚,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刀妃革命”。
当时文绣在报纸上说,“侍帝九年,未蒙一幸”。也就是说,文绣跟溥仪结婚九年,就没有过哪怕一次夫妻生活!
历史上从未发生过妃子跟皇帝离婚的案例,文绣就是历史第一人,而且她还大胆揭露了皇室丑闻,因此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这件事一度成为人们茶前饭后的谈资。
事实上,文绣之所以离开溥仪,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溥仪想要去接受日本人的邀请,去满洲重新建立朝廷,从而继续自己的皇帝梦。
但溥仪这种行为,实际上是给日本人当走狗,这对于有着强烈爱国心的文绣来说是难以忍受的,她因此决定离开溥仪。
但不管怎么说,文绣的行为让溥仪丢了大面子,溥仪在羞恼之余,将所有责任都归咎到婉容头上,他认为是因为婉容跟文绣争宠,这才导致文绣出走的,因此不再宠爱婉容。
而婉容跟文绣有一点很像,那就是她也很反对溥仪去满洲当皇帝,溥仪因此越发冷落婉容。
在溥仪那儿失宠之后,婉容跟川岛芳子走得比较近。
1931年溥仪去到满洲之后,婉容在川岛芳子的诱骗下,也被带到满洲,成为了伪满洲国的皇后。
婉容本无意再为皇后,更何况是伪满洲国的皇后,她的抗拒心理因此很强,但在日本人的控制下,她根本就无法逃脱。
不仅如此,婉容的一举一动都被日本人时刻监视着,她根本就没有自由,为了避免日本人的骚扰,她甚至不敢迈出大门一步。
更让婉容难受的是,由于文绣的缘故,溥仪怎么都不肯原谅她,还对她冷眼相加,十分厌弃。
在这种情况下,婉容只能以大烟度日,整日待在房间吞云吐雾,她因此时常不处在清醒状态,在精神上开始也出现一些病态。
就比如说,婉容时常在房间里大吵大闹,还砸东西,溥仪知道后十分生气,便叫人拿铁链子去锁住她,有时候一两个月才放开她。
久而久之,婉容的精神越发不正常,开始出现记忆力衰退,整个人也十分憔悴,没有生活能力。
为此,溥仪又不得不叫人去照顾婉容,让人喂饭给她吃,还给她洗澡,而她在的表现就如同一个三岁的小孩子一般,没有半点自我意识。
但有时候婉容也很正常,她会在早上起来的时候,坐在镜子前打扮自己,也会偶尔到院子中散散步,但很少说话,看起来十分独孤而又无助。
总而言之,婉容一会儿正常,一会儿不正常,在人格上十分分裂。
事实上,婉容之所以变得如此,一方面是因为跟溥仪的婚姻让其变得抑郁,一方面是因为长期吸食大烟,给他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了极大创伤。
不过,根据婉容的家人回忆,婉容虽然因为吸食大烟而日渐消瘦,但因为资质很好,所以看起来还是挺有韵味的,是一个俏丽的女人,可以让所有男人无法自拔,除了溥仪之外。
可不是嘛,婉容跟溥仪结婚十多年,还一次都没有尝过男人的滋味,而且她那时候已经快三十岁了,生理上的需求就更加旺盛了。
1934年,溥仪为了摆脱日本人的控制,便让亲信给自己找了一些侍卫,这些侍卫是溥仪亲自挑选的,个个都是壮实的汉子。
那时候婉容的精神状态不太好,但她的哥哥润良却别有用心,便让一个女佣人在中间牵线搭桥,让溥仪身边一个叫做祁继忠的侍卫跟婉容发生了关系。
事实上,婉容的哥哥润良可不是什么好鸟,他为了个人私利,不但怂恿婉容吸大烟,还将他卖给川岛芳子。
润良后来又跟到了伪满洲国,想继续从从婉容身上获利,而介绍祁继忠给婉容就是为了获取某种利益。
不管怎么说,祁继忠让婉容人生第一次尝试男人的感觉,她感到十分快乐,便时常跟祁继忠私会。
那段时间,婉容的精神状态好了不少,因为她觉得生活总算是有些色彩了,便时常精心打扮自己,还时常露出一些笑脸。
但好景不长,婉容跟祁继忠在一起没多久,祁继忠就因为被选为伪满将校候补,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去了。
失去祁继忠之后,婉容十分痛苦,但很快他就看上了另一个侍卫,名字叫做李体育。
然而让婉容没想到的是,她跟李体育在一起之后不久,她就意外怀孕了。但因为溥仪几乎不去见婉容,所以这件事被很好地隐瞒了下来。
事实上,婉容原本可以选择打掉孩子的,但她实在太想要一个属于自己的孩子了,便决定将孩子生下来。
溥仪对婉容的私情和怀孕之事一无所知,但终归纸是包不住火的。
1935年,婉容即将生产了,需要找医生接生,溥仪这才知道了婉容干的丑事。
婉容后来生下一个女婴,但被溥仪抱走,丢进火炉中烧死了。但溥仪却告诉婉容,孩子已经被她的哥哥润良抱去抚养了,婉容这才没有大吵大闹。
为了发泄怒火,溥仪将婉容彻底打入冷宫,不准许她走出房间半步,也不允许任何人去见她,前后长达近十年时间。
因为遭到溥仪的处罚,又太过于想念女儿,婉容不到两年时间就从一个如花似玉的美人变成了一个日渐黄花的疯子。
婉容从来不梳洗打扮,也不下床走动,到后来就因为双腿萎缩而无法下地走路了,双眼也因为长期不见阳光而视力模糊,生活得十分悲惨,溥仪不得不派去的两名太监和两名女佣照顾她。
到1938年,婉容因为喜怒无常,还时常大骂下人,结果太监和女佣都不愿管她,每天只是给她送一些吃的。
久而久之,婉容的房间就变成了“猪圈”,臭气熏天,但她却毫不在意,其实她对这些根本就没有意识。
但有时候到了夜晚,婉容会突然变得异常清醒,她经常半夜大声骂父亲荣源,说他为了当国丈将自己推向深渊,最终断送了自己的一生。
1945年8月,苏联出兵东北,关东军开始节节败退,溥仪最终在飞机即将起飞的时候被苏联红军逮捕,最后被送到苏联监狱关押。
婉容因为被溥仪丢在伪满洲国皇宫,最后被游击队抓住,先后辗转于通化、长春、永吉、敦化、延吉等地。
在延吉,婉容被关押在监狱里,她不但很难吃到一顿饱饭,还烟瘾发作而痛不欲生,整个人也已经憔悴到看不出她是谁了。
根据溥仪弟弟溥杰的日本妻子嵯峨浩所述,有一次她去监狱看望婉容,只见婉容头发凌乱,身穿一件破烂的黑色旗袍,脚上穿着一双破鞋,她生活根本无法自理,大小便失禁也不自知,说不出话也看不见人,只是蜷缩在监狱的角落里瑟瑟发抖。
嵯峨浩不确定面前这个女人是不是婉容,但当她看到婉容的眼睛,她才知道那确实是大清国曾经的皇后婉容。
在未来的日子里,婉容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差,她还患上了严重的痢疾,只有一个老中医时不时去给她看病,但治疗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效果。
到了八月下旬,婉容的病情开始恶化,最终死在了监狱中。
而直到婉容死前一刻,她还以为自己的女儿还活着。
溥仪虽然骗了婉容,但这对婉容来说对她来说或许并不是坏事,至少是一种安慰。
关于婉容死后的埋葬地点,有一种说法是,婉容去世之后,监狱的官员认为她是伪满洲国的皇后,恶孽深重,就打算用旧炕席卷着尸体扔在北山上。
但这个提议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他们认为死者为大,婉容毕竟当过皇后,应该好好将其安葬,最后得到了多数人同意。
于是,监狱就用木板做了个简陋的棺材,将婉容装在里面,还将婉容随身带在身边的一杆烟枪放在棺材中,然后抬着棺材随便找了个地方埋了。
这个说法并没有被证实,因为直到现在也没有发现婉容的坟墓在哪儿。
还有人说婉容被安葬在延吉市南山,但也没有被证实。因此到现在,也没有人直到婉容究竟葬在哪里。
曾经辉煌无比的皇后,死后连葬身之地在哪儿都不被人知道,这跟死无葬身之地又有什么区别呢?
直到2006年,经过婉容弟弟润麒同意,有人以招魂的方式将婉容安葬在华龙皇家陵园,跟溥仪合葬在一起,还给她取了个谥号,叫做孝恪愍皇后,这当然是不正式的。
据说,婉容去世后三年,在伯力收容所过囚禁生活的溥仪,通过嵯峨浩写给溥杰的家书得知了婉容的死讯,但他当时无动于衷,面无半点表情。
如果说在婉容生孩子之前,溥仪对她还有一丝丝感情的话,那么在婉容生下孩子之后,溥仪就彻底放弃她了。
据记载,溥仪在婉容生下孩子后不久,就娶了十七岁的祥贵人谭玉玲;谭玉玲莫名其妙地去世之后,溥仪又在1942年娶了福贵人李玉琴。
溥仪的这两次娶妻,对他来说都是快乐,但对于倔强的婉容来说却是痛苦万分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婉容的病情。
婉容的一生可以说是具有悲情色彩的,她十六岁嫁给溥仪,只过了短短数年快乐时光,就立马陷入到十分悲惨的境地,遭到溥仪冷落不少,而且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被人利用,最后在痛苦中去世,着实令人唏嘘不已!
为什么民国却连150毫米的炮也无法制造出来呢?
真相就发生在19世纪90年代,清政府耗费几百万白银、潜心研究20多年的江南制造总局炼钢厂已经达世界先进大厂之列,但此时国际上发生了一件大事,让江南局的产品一夕之间全部变成废品。
这件大事叫做“合金钢革命”,枪炮制造,钢材的材质是最核心的东西,19世纪90年代之前,世界普遍采用碳素钢制造枪炮,清政府也跟上了时代,并达到先进水平,但这是暂时的。
江南制造总局先进的炼钢水平1890年秋,清政府决定在江南制造总局设立炼钢厂,并引进全套德国西门子设备,其中引进的炼钢炉就是西门子公司的15吨“马丁”平炉,还聘请外国顾问指导操作。
这座新式钢铁厂完全采用西式方案,甚至对于质量管控有严苛的标准,当时采用最严格的的英国海军部验收标准作为炼钢厂的质量验收标准。
但有了这些还不够,炼钢技术涉及武器制造,因此都是各国的机密,人家是不会告诉你的。所以全靠自己摸索。
江南制造总局炼钢厂的技术人员、工人们,就是在这种技术被封锁的环境下,只能自己摸索、反复试验。
要知道,那个时代的炼钢炉,是很危险的,那么高的温度、安全措施不像现在,很多试验必须有人抵近观察,取材等等,可以说十分艰辛。
这期间,甚至有四五十个工人人因此赔上性命,其余还有被轧伤、断指等等不计其数的伤害,在经历无数的艰苦摸索后,江南制造总局炼钢厂终于炼出质量稳定的合格碳素钢。
有了合格的钢材,江南制造总局在巅峰时期,已经可以制造出与西方列强不相上下的巨炮,当时名震一时的英国“无畏舰巨炮”这种12英寸305mm口径舰载火炮,江南制造总局已经可以成功自行制造,而且质量、威力完全不输于西方火炮。
从1890年到1911年清朝灭亡,20多年来,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奋战,江南制造总局不仅成为当时可以比肩克虏伯之类的西方炼钢大厂,而且制造75mm之类的山炮,那都不是事儿,305mm的重型火炮,也不在话下。
但,就是在这个时候,西方发生了“合金钢革命”,让清政府耗费巨资,无数人奋斗凝结的钢铁技术结晶,一夕之间就变成了废品。
合金钢革命当时1890年成立炼钢厂时,欧洲已经逐渐开始出现了新一代炼钢技术的探索,我们在追赶西方碳素钢技术的时候,西方已经在探索更厉害的“合金钢”技术了。
所谓合金钢,我来解释一下,原来的碳素钢,里面的主要元素是碳和铁,合金钢就是钢里除铁、碳外,加入其他的合金元素,这样可以让钢材性能更强大。
在合适的工艺加工后,制造出来的钢材可获得高强度、高韧性、耐磨、耐腐蚀、耐低温、耐高温、无磁性等特殊性能。
合金钢对武器制造有何影响呢?主要体现在武器的威力、射程、可靠性等方面。
举个例子,同样是一门75mm的火炮,采用合金钢的,射程可以达到18公里,而碳素钢制造的只能打出7-8公里。
而且合金钢制造的火炮威力更强,远远高于碳素钢制造的火炮。
因为,想要火炮射程远、射速更快,发射药量就要增加,那对炮膛和炮管的要求就更高了,发射药量增加,发射时产生的膛压、高温那是相当高的,原有的碳素钢根本承受不了。
同时,火炮的威力变大后,发射产生的后坐力也非常高,碳素钢制造的炮身,也承受不住这么大的后坐力。
如果在战场上,一支军队拿着合金钢制造的75mm野战炮和另一支拿着碳素钢制造的75mm野战炮,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合金钢火炮可以打出18公里射程,他可以在距离你更远的地方用炮弹轰你,而你手里的碳素钢火炮只能打8公里,根本打不到人家。
而且合金钢火炮的炮弹威力更大,一炸就是一大片,碳素钢制造的火炮在这个时候完全被碾压,跟破铜烂铁没啥区别。
欧洲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合金钢在战争中得到广泛的发展,各国列强都在这次战争中实战化了大量的合金钢火炮。
由此,世界火炮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而中国这个时候恰好爆发了辛亥革命,清朝灭亡,进入军阀割据的局面。
民国时期革新炼钢技术的努力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政府执掌政权后,也不是不知道合金钢的重要性,也尝试去建设新一代炼钢厂,但实在是实力不允许。
因为要炼出合金钢,不能采用旧式的“平炉”炼钢法,而是要采用新式的“电炉”炼钢,但这种新设备和新式炼钢厂的造价十分昂贵。
清朝灭亡后,北洋军阀只控制了北方地区,并未掌控全国,经济实力相比清朝,那根本没法比,根本拿不出钱去投资昂贵的炼钢厂。
但是办法还是有的,这时候有人想出了官商合营的办法炼钢,但既然引入了社会资本,那就要以盈利为目标。
官商合营的炼钢厂无论在质量还是价格都赶不上西方产品,加上北洋军阀内部官僚贪污腐败,吃了很多西方钢铁厂的回扣,导致自主炼钢厂根本活不下去。
后面越搞越差,不仅连钢铁要进口国外,就连制造武器的各种配件都跑去进口,更过分的是,连步枪的木质枪托都要去进口!
这都是因为北洋内部实在是腐败无能,列强给回扣啊,这些人为了谋取利益,连木质枪托都去买。
国民政府时期
蒋介石完成对全国形式上的统一后,以当时国民政府的财力,都拿不出钱来建设一座新式钢铁厂。
1932年,国民政府曾经积极筹建过浦口钢铁厂,但是当投资金额核算出来后,整个国民党全体都沉默了,因为投资总额初步计算都要8000万银元。
8000万银元是什么概念呢?它是国民政府当年总预算的10%,一座钢铁厂就能花掉一个国家一年总预算的10%,实在不可思议,可见当时虽然完成统一,但经济一落千丈,财力实在有限啊。
后来终于找到了一个机会,在中德合作中,德国给了蒋介石很多帮助,当时有人想到拿矿产和农产品跟德国人换设备。
这个计划从1937年开始签约,预计1939年完成,钢铁厂建在湖南湘潭,但是炼钢设备的制造到运输到中国,是需要时间的。
结果这时候抗战爆发,日本人封锁了中国海岸线,海运进不来,好不容易从缅甸、越南这些地方从陆路运送了一些,但后面英法各国对日本采取绥靖政策,关闭滇缅公路,设备也运不进来了。
由此,民国时期自行制造火炮的路彻底封死。但是抗战期间,还是通过美国、德国等抢购到一些小型的“电炉”,虽然规模小,产量低,但还是在抗战中一定程度确保了武器的供应。
因为一战结束后,不仅火炮要用合金钢,就连步枪、轻重机枪、迫击炮都要用合金钢,而国民政府最终搞到手的这些小型设备也只能确保一些轻型武器的制造,根本无法兼顾到火炮。
为什么清朝能造重型火炮,民国连野战炮都造不出?原有有以下几点。
1.火炮的根本是钢材,清末迎头赶上西方水平时,西方人已经布局新一代炼钢技术,恰好这时候清朝灭亡,全国进入军阀割据局面。
清政府当年可以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去发展工业,但军阀割据状态下,军阀的财力仅仅只掌握几个省的财力,根本没有经济能力去建设新一代炼钢厂。
2.国民政府时期,也是军阀混战居多,国民政府的财政收入并不高,也没有充足的资金投入建设价格高昂的新式炼钢厂。
3.如果辛亥革命后,近代中国是完全统一的,不是军阀割据的状态,那么集全国财力,是有可能建成新式炼钢厂的,但这种统一的局面一直到1949年才完成。
明朝的火器技术相比同时期西方国家有多落后?
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严重。直到清朝前期以后,火器技术才开始真正大规模地落后于当时的西方国家。后金建立后以及清朝前期是非常重视火器以及军事装备的,清军的红夷大炮威力巨大,然而在清朝建立了对全国的统治后,开始闭关锁国,腐朽落后,军备废弛,武器落后。发生在1853年到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奥斯曼帝国、英国、法国、撒丁王国对决俄罗斯帝国)是世界史中的第一次现代化战争,新式线膛步枪、蒸汽动力战舰、铁路、有线电报等,采用旧式装备的俄罗斯帝国受到采用新式武器装备的英法的重创,例如老式的滑膛枪的有效射程仅有137米,精度不高。新式线膛步枪米尼步枪(米涅步枪)的有效射程在457米,精度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枪的最重要的部分是枪膛,是枪管中装送子弹的部分,内带有膛线的火枪是线膛枪,诞生于15世纪初的德国。枪膛内无膛线的火枪是滑膛枪。膛线就是枪管内有线条旋转的线条,凸起的部份称为阳线,凹的部份称为阴线,它可以让弹丸发生旋转,从而在射击时更精确,距离也更加远。但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无论是线膛枪还是滑膛枪,基本都是从枪口装填弹药。作为线膛枪,弹丸的直径必须大于或者等于与枪管内凸起部分组成的圆形的直径,所以在装填弹丸时往往要用锤子等重物敲击才能把弹丸装进枪管,就算是这样,由于枪管内存在凸凹,也很难保持枪膛闭气性,所以虽然射击的时准确性有了,但是装填时间太长,射程并并没有理论上那么远。
1825年,法国军官德尔文对螺旋形线膛枪作了改进,设计了一种枪管尾部带药室的步枪,并一改过去长期使用的球形弹丸,发明了长圆形弹丸。膛线的设计也是门学问,设计不好的话,射出去的子弹也会精度不准的。1849年,法国人米尼在英国人诺顿、格林尔等人的研究基础上,生产出米尼弹,这种锥形弹头的直径略小于前装线膛枪的枪管凸起部分组成的圆形的直径,这样装填时就很容易。弹头的底部有个圆锥形的空洞,这里塞一个软木塞,射击时,火药气体冲击软木,软木塞挤进空洞,子弹膨胀,这样子弹就与枪膛紧密贴合,弹体经过螺旋状的膛线后开始高速旋转,这样精度和远度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米尼等人又根据米尼弹设计出了新式前装线膛步枪米尼步枪,米尼步枪的出现使得线膛枪从实验室里走上了实战,滑膛枪就是开始退出了战争的舞台。
在1849年之前,西欧各国基本用就是前装滑膛枪(前装滑膛枪主要包括火门枪、火绳枪、燧发枪和击发枪),枪膛里面无凸凹,是平滑的,弹丸的直径小于枪膛内直径。这样装填子弹很容易,但是由于弹丸的直径小于枪膛内直径,所以发射时,枪膛闭气性无法得到保证,射程一般也就100米左右,枪膛内是平滑的,激发出的子弹基本不旋转,会像抛物线那样下滑,所以精度也不高。
16、17世纪的欧洲,野战炮、攻城炮、迫击炮在战争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舰船上一般配有轻型火炮,但是这时的各种火炮,无论是野战炮、攻城炮、迫击炮都还是比较原始,基本是前装式,弹药从前面装填,发射效率不高,炮兵要懂很多火药知识。地面的步兵则分两组,长矛兵负责防御,火枪兵负责进攻,但是刀剑和盔甲也是必备的,战争中的近身肉搏是常有的事,直到17世纪末才在步枪(滑膛枪)的枪口处装上刺刀,这时期的欧洲战争可以说是热兵器与冷兵器的结合。
火药是中国的炼丹家们发明的,随后火药被应用于军事,开始有了火器,南宋时有了突火枪,堪称枪炮的鼻祖。公元13世纪,成吉思汗建立了地跨欧亚的蒙古帝国,把火药和火器制造技术传到了阿拉伯,后由阿拉伯传到了欧洲。1410年,明成祖朱棣明朝(1368年―1644年)的精锐主力京军中组建了专门的枪炮部队神机营,欧洲最早的专门的枪炮部队西班牙火枪营创建于1510年。明军的神机营装备的火炮有野战炮、霹雳炮,枪支方面有火铳(属于火门枪)、手铳(属于小型火门枪)、连珠炮(多管火铳)。火门枪,有一个铁制的发射管,发射管尾端接一根木棍便于手握,发射管的下端有一火门,用来点燃火药,将黑色火药从枪的膛口装入,再填充上弹丸(铁制、石制或铜制铅制的),从火门处引燃火药即可发射。
明朝(1368年―1644年)京城禁卫军(禁军是护卫明朝中央的明军精锐部队,明太祖朱元璋创建)三大营,三大营是明朝军队中最精锐的野战部队,由明成祖朱棣亲自下令组建,分别为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神机营是枪炮部队,三千营是蒙汉精锐骑兵,五军营是重装甲步兵。进攻时,神机营在前,向对方用火药一通发射,接着神机营迅速向两翼后撤,三千营的骑兵由中间出来一顿猛冲,最后手拿长矛的步兵上阵。三大营这三板斧系统在当时基本能打的明朝周边的敌手心有余悸。
15世纪中叶,欧洲人发明了火绳枪(火绳枪就是靠燃烧的火绳来点燃火药),16世纪传入亚洲的日本,明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明军在从葡萄牙战船上和从倭寇身上相继缴获这种枪支,明王朝的兵仗局,根据火绳枪的仿制,制成了鸟铳,开始配备明军。1547年,法国人马汉发明燧发枪,在击锤的钳口上夹一块燧石,传火孔边设有一击砧,射击时,扣引扳机,在弹簧的作用下,将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门边上,冒出火星,引燃火药击发。它摆脱了火绳枪受天气制约等等的缺点,从17世纪中叶到1848年成为了当时欧洲各国军队的主要枪支。1635年,明代火器研究家毕懋康也制作了燧发枪。1619年,明朝在与后金的萨尔浒之战中,火绳枪就暴露了很大的缺点,火绳枪不仅操作复杂,下雨下雪天无法使用,容易受风影响,点燃火绳时要保留火种也容易暴露目标。1635年,明代火器研究家毕懋康也制作了燧发枪,但是当时的明王朝已是风雨飘摇,也无心装备这种武器,后来的清朝也没有大规模地推广这种燧发枪,只是在满清贵族中一些人在使用。
明朝以及明朝前期,中西方在火药以及火器制作方面可以说是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明朝在火器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所与当时的西方各国相比较还是落后。明朝的爆炸类火器也比较丰富,水雷类(如水底龙王炮)、炸弹类、地雷类(如无敌地雷炮),一开始是用火绳引燃,后来有些内装燧石通过拉发或者绊发引发摩擦发火引燃。如明代的击贼神机石榴炮就类似于手榴弹,当敌人靠近时可以投掷。水底龙王炮用粗香引燃,根据敌船的远近和水流决定香的长短,整个密闭,用鹅雁做浮标以通空气保持香不灭,香燃尽时引爆。明嘉靖年间戚继光创制的虎蹲炮,虽然射程只有500米左右,但是携带方便,便于在山地作战,是古代版的迫击炮。1405年—1433年明成祖朱棣时期郑和七次下西洋,郑和首航时有各种类型的船舶200多艘(宝船、粮船、战船等),随行人员有翻译官、船员、明军等约2.7万人以上,最长的宝船长151.8米,宽61.6米,船上的明军约有2万多,负责护卫的战船上都配有火炮,所到之处威服四方。1492年,哥伦布的首次美洲之行,船有3艘,长24.5米,宽6米。但是这一时期明朝执行的是海禁政策,允许的是朝贡贸易,私人海外贸易受到限制。
明朝后期,由欧洲传入了重型前装火炮红夷炮,明朝的工匠在仿制红夷炮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和创新,1642年明朝制造的“定辽大将军”大炮采用的铁芯铜体铸造法就领先于当时的欧洲。中国古代的火器技术真正开始大规模地落后于西方是在清朝时期,由于清朝坚持“骑射是满洲的根本”的政策,火器技术发展缓慢,不注重吸收别国技术和更新,军备废弛。1840年到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此时的西欧的火器技术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西欧的火器技术取得实质性突破是在1848年以后,如果清朝重视火器发展,利用主场优势以及人口优势其实是和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另一方英国还是有的一拼的。然而无论明朝还是清朝都是重视经验,对数学和自然科学缺乏重视,清朝中后期又变的异常腐朽,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清朝的武器装备落后就成了一种必然。必须承认的是,明朝时期在火器技术方面是落后于当时的西欧的,明朝的很多火器很多都是属于“花架子”,就像武术中的套路,实战性不高,明朝以及后来的清朝还是更多地依赖于冷兵器,固守冷兵器时代的传统战争思维,火器还是在一定程度上起辅助作用。而同时期的西欧则更多地依赖于热兵器(火器),重视火器发展和自然科学的应用,冷兵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欢迎评论和关注
喝白酒和喝啤酒相比?
我们都知道,喝酒伤肝,吸烟伤肺。但是在生活中,很多人都少不了这两样,尤其是喝酒,高兴时会喝,不高兴时也会喝,同学聚会会喝,同事之间也要喝,那么,你知道喝啤酒跟喝白酒,哪个更“伤身”吗?
关注我的头条号→【早康枸杞】,我们一起探讨养生健康知识!一、啤酒啤酒是以大麦芽、酒花、水为主要原料,经酵母发酵作用酿制而成的饱含二氧化碳的低酒精度酒,是一种低浓度酒精饮料。啤酒乙醇含量最少,故喝啤酒不但不易醉人伤身、少量饮用反而对身体健康有益处,而且其性价比比较高,酒精浓度比较低,在生活是很常见的餐桌饮品。啤酒含有少量酒精,能起到活化血管的作用。但是,过量摄入容易使身体能量过剩,进而导致肥胖,还会损害肝脏和肾脏、影响心血管健康。
关注我的头条号→【早康枸杞】,我们一起探讨养生健康知识!二、白酒而白酒的度数比较高,我们都知道,真正的纯粮食酒由于口感很绵软,闻起来就有一股香味,所以经常喝白酒可以促进我们身体的血液循环,甚至可以通经活络,对身体是有一定好处的,在晚上喝一点还能促进睡眠。特别是对于老年人来说,喝一点白酒能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但毕竟小饮怡情,大饮伤身,白酒喝多了会造成血压升高,头晕目眩,恶心呕吐,甚至是酒精中毒等危害。
关注我的头条号→【早康枸杞】,我们一起探讨养生健康知识!经常喝白酒的人,跟喝啤酒的人有啥不同?经常喝白酒的人,可能肝受到损伤的程度会更大一些,因为白酒中含有比较多的酒精,进入人体内会加重身体的代谢负担,不好的物质难以及时被分解消化,肝的排毒能力会下降,体内的毒素就容易增多,容易引来更大的隐患。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经常喝白酒的人,可能睡眠质量会比较好,在晚饭时少喝一点白酒,能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不过这种“好处”只是短暂的,并不能直接改善睡眠质量,适量喝白酒,能够增加食欲,冬天还能起到驱寒的作用,能帮助身体保暖。
经常喝啤酒的人,可能往往身材都比较发福,因为啤酒中的酒精含量较少,热量很高,而且很容易让人产生依赖性,容易喝多,身体吸收的热量比较多,很容易造成脂肪的堆积,很多爱喝啤酒的人,可能也都有“啤酒肚”。
三、哪个更伤身其实,白酒跟啤酒哪个更伤身,其实还要在于酒量的多少,在同等条件下,即同时饮用相同量的白酒和啤酒,喝啤酒对人体的伤害能稍小一些。但是,在相同酒精量的前提下,肯定是喝啤酒的伤害更大。也有人换算了一下,说一瓶白酒度数换算成啤酒大概就是在13瓶左右,而一杯白酒嘛也顶个4、5瓶啤酒了,其实不然,毕竟啤酒还有那么多的水成分,硬是喝个十几瓶的话谁都要撑肚子。所以说,不管是什么酒,还是劝大家少饮酒为好。
关注我的头条号→【早康枸杞】,我们一起探讨养生健康知识!
我军的兵工厂都制作了哪些武器?
抗日战争时国内生产力十分的落后,在工业水平、科技水平、经济水平上都是十分的弱小的。也因此,面对日本的侵略,在战斗的前期,武器装备差,数量少,是八路军面对的一大难题。面对日本的钢枪铁炮,只能是用自制的榆木大炮、西方国家淘汰的步枪来面对侵略者。当时我八路军的军工厂,因为制造技术和条件达不到,原材料也匮乏,因此自制的武器都是从缴获的物资,像是弹药,都是从日本人的子弹中取出来,再重新制造成适合八路军们用的子弹。因为兵器不足,八路军们不得不自制一些土武器,像是土地雷、手榴弹等。而八路军的手榴弹有多差劲?看当时的老照片你就明白了。
但就是如此艰难的条件,我党我军还是把侵略者打出了中国,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不得不让人敬佩他们的大无畏精神,让我们向他们致敬!
收集一些当时武器如下:
1、老套筒和汉阳造
老套筒(上)和汉阳造(下)1893年,湖北枪炮厂开始仿制德制88式步枪。最初的产品和德造88式一样,也是枪管外有套筒的。但至迟到了1897年,汉阳厂感觉这个套筒对加工工艺要求太高,太麻烦,也考虑其散热功效并不咋地,因而对其进行了改良,去掉了套筒。改进后的步枪称七米厘九小口径连发快枪。后来国人根据制造的厂家,俗称这种去掉了套筒的仿88式为汉阳造。到了1940年,国民政府重新命名,称其为汉式七九步枪,但民间和行伍间仍称汉阳造。
誉为“中华第一枪”的汉阳造大型雕塑即使统计资料匮乏,无法统计“汉阳造”的实际制造数量,但是仍然可以通过枪身上雕刻的序列号来估算,汉阳八八式步枪的总产量预计在110万支到120万支之间。
2、中正式步骑枪
3、捷克式vz24步枪又称“马四环”,是除了英七七步枪之外,冀东八路军的另一款常用步枪
4、三八式步枪1905年在东京小石川炮兵工厂定型生产,取自日本明治天皇的年号:明治三十八年,被命名为“三八年式步枪”或“三八式步枪”。从那时起三八式步枪就成为日本步兵的制式步枪,它是侵华日军使用的主要武器之一。因其枪机上有一个拱形防尘盖,在中国俗称“三八大盖”。防尘盖在开栓抛壳和推弹关栓时,能随枪机一起后退或前进,起到防尘作用。
5、四四式马枪
6、九七式狙击步枪
7、英七七,李恩菲尔德步枪,主要分布于冀东根据地,主要来源于唐山英资矿场的矿警队,由于子弹不好找,被谷子地吐槽“不好使”,但就射速和精准度来讲,英七七是不错的一款枪。缺点就是不适合拿来拼刺刀。
8、莫辛纳甘步枪(水连珠,庚子国变时期进入中国。20世纪初,东北义和团和清军抵抗沙俄侵略时有使用。主要来源是抗战初期的苏联援助,也有北伐战争时期获得的。《建军大业》里面就提到了这款枪。)
9、五五式步枪是八路军兵工厂以汉阳兵工厂造的七九式步枪为样品,在产品设计上作了一些改进,于1940年初研制成功,是八路军自行制造的第一种步枪。当时正值朱德总司令55周岁,为表达对总司令的敬意,故定名为“五五”式步枪,也有称“朱德式”步枪的。陈锡联上将在回忆录中就提到:在攻打公司窑的战斗中,缴获了敌人高德林兵工厂造枪的车床、零件。后来,八路军黄崖洞兵工厂用从公司窑缴获的这些机器,造出了第一批“朱德式”步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