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送黄铜的化学品船,古代有什么厉害的武器?
神火飞鸦
神火飞鸦是于明代出现的热兵器,一种以火箭为运具的爆炸装置,纪录于《武备志·军资乘》。是先以细竹条或芦苇编成造型如飞鸟的篓子,内装火药,再取棉纸封固,篓子两侧各绑两管火箭筒,并且用药线从火箭连至内部的火药。点燃火箭后,便会发射出去,等至火箭筒烧尽随即爆炸。比较小型的神灵飞鸦则是篓子两侧各捆一管火箭。
火龙出水
火龙出水是明朝于14世纪发明的一种新式火箭,是中国古代于海陆两用的火箭,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远程二级火箭,亦为二级火箭始祖。近代航天的多级火箭就是根据同样原理所制成的,因此英国学者李约瑟认为明代的火龙出水是阿波罗登月火箭的祖先。欧洲到了16世纪以后才有二级及三级火箭的构想,实用的多级火箭更在20世纪才出现。
1981年,在加拿大渥太华举办的中国古代传统工艺展览会上展出了火龙出水的模型。许多外国学者观看之后,纷纷惊叹中国古代军事科学家的聪明才智,认为这种以火箭为动力,飞翔于水面上的海战武器,可以说是现代反舰导弹的雏型。
架火战车
架火战车是中国明代用来发射火箭的手推战车,是早期的多管火箭炮。它比欧洲各国正式使用火箭炮早了五百多年。架火战车既有类似现代火箭炮的齐射火力和快速转移的机动性等特点。又具备现代战车在火力、机动性和防护方面的一些基本性能,因此它在兵器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我国在火箭炮方面的杰出创造之一。
佛郎机
佛郎机是15世纪后期至16世纪初期流行于欧洲的一种火炮,佛郎机炮来源于鹰炮,能连续开火,弹出如火蛇,又被称为速射炮。当时是由葡萄牙人传入中国的,明代称葡萄牙为佛郎机,所以就将此炮命名为佛郎机炮。
奇枪
大将军炮
大将军炮:大型火炮,身用生铁铸造,长三尺有余,重几百斤,前有照星,后有照门,装药一斤以上,铅子(炮弹)重三至五斤,射程可达一里之外。
明代中期以前,中国火炮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我国研制的轻型火炮较著名的主要有戚继光创制的一种小型将军炮。该炮因其形似虎蹲而得名。戚继光在隆庆年间到蓟镇练兵时,又将此炮装备骑兵使用,成为一种较好的骑兵炮。 据出土实物和兵书记载,明代中期的大型火炮很多,主要由神机营所用的小型 神机炮演变而来,它们的发展特点在于使用了炮车,提高了机动性,增强了摧毁威力,其中最著名的是大将军炮。在万历援朝之战中,李如松攻打七星门时,就是用这种炮轰开了城门。
清代的神威无敌大将军炮陈列在军事博物馆《古代战争馆》,在雅克萨(位于今黑龙江省呼玛县西北黑龙江北岸,历史上属于中国)抗俄作战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1686年(康熙二十五年)6月,清军2000余人和汉军八旗内福建藤牌兵400人再次进抵雅克萨城下,用神威无敌大将军等火炮日夜向城内猛轰。俄军胆颤心惊,挖洞穴居,鏖战4昼夜,800俄军被歼只剩下百余人,托尔布津被击毙。接着,清军在城外掘壕围困,截断城内水源,并击败了俄军的5次反扑。俄军伤亡累累,最后只剩下20余人,弹尽粮绝,危在旦夕,被迫请求清军解围。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夏,其残部退回尼布楚。
清朝御制威远将军炮于康熙二十九年,由当时的武器发明家戴梓仿制,是一种大口径、短身管的著名火炮。其实物为铜制,形如仰钟,重280千克,用四轮木制炮车承载。在康熙年间使用铁壳爆炸弹,在雍正年间则发射实心弹。该炮在康熙皇帝平定中国西北部喀尔丹叛乱和清军多次对敌作战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原物现陈列在中国古代战争博物馆中,仅存一门。威远将军炮的射程是和装药以及射击角度有关的,在45度下火炮射程大概在2里到3里。
世界上有哪个画家的油画作品让你感到震撼?
艺术在震惊世界的灾难面前丨历史上的经典“抗灾”主题画让我感到震撼、敬畏、反思和感动!
2020一个不平凡的一年,全球公共危机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每个人都置身于这场新型冠状病毒灾难的对抗之中。灾难面前,我们都有各自的情感反应与判断,艺术家们当然也不例外。
杨晓东:油画《国士无双终南山》
疫情当前,共克时艰。为鼓舞斗志、凝聚力量,打赢疫情防 控阻击战。画家们以战“疫”为令,拿 起画笔,宣传防护知识,讴歌战斗在疫区前线的最美中国人,为 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同全国人一起,在党中 央的坚强领导下,心手相牵,众志成城,为夺取防控疫情的最后 胜利贡献力量!
在梳理关于这次灾难主题艺术作品的时候,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中国的美术史上,对于灾难题材的作品表现非常匮乏,二十世纪中下叶因为战争所付出的沉痛代价才衍生了相关的作品,这或许与中国的文化有关,对于“死亡”等不好的词汇我们向来避而不谈,就像孔子所说“未知生,焉知死”。
关于人类历史灾难性题材作品不多,但每一件都很有意义,因为他们不仅仅是单纯的“见证”与“记忆”,更多地是对于生命、因果及相关本质的追问与思考,以这些作品的构成来阐述艺术存在的价值在于它对生命力量的释放!
欣赏与反思:
彼得·勃鲁盖尔(荷兰) 死神的胜利
117×162cm 油画
1561年 西班牙马德里普拉多美术馆藏
作品导览:大概从1556年起,勃鲁盖尔的绘画内容从他主要对社会上狂妄、贪婪与残忍行为的谴责,发展成为对人的命运的深刻思索,这就迫使他更多地采用一些幻想和虚构的手段。在勃鲁盖尔看来,人并不是美德的象征物,而是罪恶和愚昧的载体,所以,死亡作为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不仅意味着生命的终结,也代表着罪恶的结束,这就为《死神的胜利》中的死亡带来了道德的寓意。目的在于揭露教会的黑暗与宗教法庭的恐怖。
戈雅 (西班牙) 圣弗朗索瓦·德·波吉亚和垂死者
布面油画 350×300cm西班牙瓦伦西亚大教堂藏
戈雅 瘟疫医院 117×162cm 布面油画 1800年 私人收藏
作品导览:当时欧洲黑死病大概死了两三千万人,人口锐减30%-40%,这个数量是极其的巨大,第二次世界大战人口损失才只有5%左右。而且这还并不仅仅是一个人口损失的问题,它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恐慌。医学的不发达和心理恐慌造成了驱魔或者是巫术的流行,这在艺术家的笔下也都有体现。上面是西班牙艺术家戈雅所画的两件作品,一件作品的主题是驱魔,一件作品主题是瘟疫医院,都显示出一种绝望的、恐怖的场景,在驱魔这件作品里,还可以看到他把瘟疫具体化、形象化了,在病人的背后出现的那些魔鬼,就是瘟疫的化身。
保罗·佛斯特 罗马的鸟嘴医生 铜版画 1656年
作品导览:看似怪异的外表,在那个年代却是拥有大无畏精神的白衣天使!中世纪时,与瘟疫零距离接触的医生,也还没搞懂传染病学原理。面对致命的病菌,他们只能鼓起勇气,穿着泡过蜡的宽大衣物,将长长的鸟嘴里塞满药草过滤空气、用玻璃片遮挡眼睛,拿木棍掀开病人的被单或衣物。这种特殊的装扮,在当时其实就是简单的“隔离防护服”。
泰奥多尔·籍里柯(法国) 梅杜萨之筏
491×716cm布面油画 1819年 法国巴黎罗浮宫藏
《梅杜萨之筏》局部
作品导览:作品源于一次法国的沉船事件,画面描绘了在大海上,漂浮着一只岌岌可危的木筏,海风鼓起床单做的桅帆,巨浪掀起的木筏在不停地颠簸。筏上的难民有的已奄奄一息,有的还在眺望远方。被簇举在高处的人挥舞着手中的红、白色布巾,不断地向远方呼救。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细节,所有的逝者均为男性,而女性均活了下来等待救援,这种艺术的取材也暗藏着籍里柯对于灾难面前男人应该承担的责任跟态度,更是表达对于逝者伟大精神的尊重与颂歌。
巴勃罗·毕加索(西班牙) 格尔尼卡
3 49.3×776.6cm布面油画 1937年
西班牙马德里国家索菲亚王妃美术馆藏
作品导览:自诞生之日起便成为与“战争”主题紧紧捆绑的争议之作。事实上,这幅创作于1937年的名作,并没有像它的创作者那样为人所熟知。《格尔尼卡》的画面由黑白灰三色组成,视觉感官错乱不堪,毕加索运用立体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风格,揭露了纳粹对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无辜平民的大规模轰炸,反映出战争带给人类的深重灾难和人们对和平的渴望。这幅画的感人之处,正在于对法西斯暴行场面的揭露。
路易斯·埃克托尔·勒鲁(法国) 维苏威火山爆发
布面油彩 190×303cm
1881年 法国第戎美术馆藏
作品导览:维苏威火山位于意大利西南部的一座活火山,在历史上曾经多次喷发,最具灾难性的一次是在公元79年的大规模喷发,灼热的火山熔流和碎屑毁灭了当时极为繁华的拥有2万多人口的庞贝古城,其它几个有名的海滨城市如赫库兰尼姆、斯塔比亚等也遭到严重破坏。直到十八世纪中叶,考古学家才把庞贝古城从数米厚的火山灰中发掘出来,那些古老的建筑和姿态各异的尸体都完好的保存着,这一史实已为世人熟知,庞贝古城至今仍是意大利著名的游览圣地。画家以强烈的明暗对比手法,描绘远处黑暗中爆发的火山,滚滚的尘埃遮蔽了天空和地面,更加突出了身着白衣逃难的女性表情与神态。
格罗 (法国) 波拿巴视察雅法的瘟疫患者 布面油画
作品导览:这是1799年叙利亚战役期间发生的插曲,拿破仑军队但在激战中,全军遍染鼠疫,情况十分严重。拿破仑为此下令,所有骑兵在行军中一律下马,并身先士卒,徒步行军,以让出足够的马匹来运载病号与伤员,并将重病患者安排住院治疗。这幅画就是表现拿破仑和他的部属亲临病院探视士卒的情景。这幅画也是一件在东方主义诞生之前富有东方风格的作品,很精细地描述东方建筑并利用人物表情的自然技法。
威廉·透纳(英国) 暴风雪
布面油画 91.4×121.5cm
1842年 英国泰特美术馆藏
作品导览:透纳将自己绑在船桅上,经过四小时的观察,冒着生命危险终于画出这幅作品。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航行的汽船、弥漫在海面上的暴风和大雾,在天空中形成一个漩涡……狂澜的暴风雪宛如要把船毁掉一般。
蒋兆和 流民图 1943年 中国美术馆藏(下卷)
作品导览:1941年,在北平沦陷区,蒋兆和开始巨幅《流民图》的创作。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流民图》堪称一幅里程碑式的宏篇巨制,它标志着中国人物画在直面人生、表现现实方面的巨大成功,也是蒋兆和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此画的创作极其波折也极富传奇色彩。全画通过对100多个难民形象的深入描绘,以躲避轰炸的中心情节点出了时代背景和战争根源,直指侵略者的罪行,具有深沉的悲剧意识、博大的人道主义精神与史诗般的撼人力量。《流民图》的价值不仅在于其精神力度,还因其艺术上的空前突破。他融合了中国画的线描和西画明暗塑形的表现手法,使中国人物画在写实技巧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周思聪 卢沉 矿工图之五 1980年 北京画院藏
作品导览:《矿工图》作为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的经典作品,被誉为继蒋兆和《流民图》之后的又一里程碑创作。周思聪在构思之初便经历挫折坎坷,一面世便引发美术界各种争议,甚至她最后“未完成”的状态也成为今天各种探讨的话题。这幅矿工图为组图,对世间残暴的强烈控诉和对和平美好生活的期望使她创作了这组画,此为组画之一,表现了二战时期侵略者统治下的中国矿工受难者的生存状态。
丸木位里 赤松俊子 原爆图(局部)
1950年 日本丸木美术馆藏
作品导览:1945年美军在日本广岛与长崎上空分别投下一颗原子弹,伤者不计其数,日本一周后宣布投降,至此战争也给日本民众带来了沉痛的烙印。而作者丸木夫妇正是家住广岛附近仅4公里的居民,他们目睹了这一切,仅管战争结束了,却依然充满着战争的阴云,在广岛目睹的惨状,在心中挥之不去“无论怎样难过也得把黑暗画出来”。共历时32年夫妇二人创作了15部《原子弹灾害图》,又称《原子弹爆炸图》。在日本展出观众达800万人次,后到中国、欧洲等地巡展,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关注,周思聪在中国美术馆见到该作品后,促使了她对于《矿工图》的创作灵感。
《原爆图》不仅表现了原子弹给人类带来的灾害,揭露了战争对于人民的伤害,同时,在艺术上,用艺术的语言表现悲惨的历史,将原子弹灾害下对生灵的摧残,刻画得深刻而尖锐。从艺术形式看,《原爆图》充满了日本画的特点,它的分段、分页的形式,不仅便于绘制和展出,而且和日本绘画中的屏风的形式相吻合。它的画面中的墨色的运用、空白的处理,无不透露出日本画的意蕴。
司徒乔 曝背者 1946年 中国美术馆藏
孙宗慰 打粥 1948年
伍必端 唐山大地震 木刻版画 2006年 中国美术馆藏
彦涵 汶川地震生死关头 木刻版画 2008年
汶川512大地震油画《压不垮的脊梁》
《压不垮的脊梁》局部
内容来自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提醒删除!谢谢
圆明园是谁烧的超长版故事?
公元1856年(咸丰六年)10月8日,广东水师在一艘中国船“亚罗”号上拘捕了十二名海盗及嫌疑犯,英国驻广州代领事巴夏礼借口“亚罗”号在香港领过英籍登记证,对广东水师检查船只横加干涉.他还伪造情节,诬陷中国官员在“亚罗”号上撕毁英国国旗.英国政府就利用这一事件为借口,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战争爆发后,糊涂的两广总督叶名琛,居然“不战、不和、不守”,使得广州城很快落入敌人手中.英法侵略者为了迫使清政府乖乖就范,就在公元1858年5月进犯大沽口,形成了对天津的攻势.清朝统治者惊恐万状,急忙派人求和,分别与英、法、俄、美代表签订了《天津条约》.沙皇俄国乘火打劫,又用武力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中俄瑷珲条约》,割去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中国领土。
条约签订以后,事情并没有完结.英法政府对条约的内容并不满足,得寸进尺,准备趁到北京换约的机会,重新组织英法联军,再次挑起战争.
公元1860年8月,英法联军占领了大沽口和天津城,并扬言要北上,兵锋直逼北京.咸丰皇帝吓破了胆,赶紧带着一大帮官僚大臣逃往热河避难。
一个月后,英法联军杀气腾腾开进了北京城.这伙强盗到处烧杀、抢掠、奸淫,干尽了坏事.闻名中外的圆明园就是在这时候惨遭浩劫的。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三园组成,所以也称“圆明三园”.这一皇家园林在明朝时就开始建造了,经过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六朝一百五十多年的不断扩建,成了世界上一座最宏伟的皇家大花园。
园林里面有典型的中华民族风格的木结构建筑,又有非常壮观的西洋式石建筑,布局和谐,景色优美,美不胜收.三园共有一百多处著名风景点,一百四十多座宫殿楼阁,亭台碑刻、桥廊水榭、古木荷池更是多得数不过来.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风景如画,而且还收藏有无数的金银珠宝,精巧绝伦的美术工艺品,大量的档案文献和数不清的稀世珍贵文物,像商周青铜器、元明清书画等,可以说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博物馆。
可是,这座经营几百年的圆明园,却遭到号称“西方文明人”的英法联军的野蛮破坏.
10月6日傍晚,法国侵略军首先闯进圆明园.他们被眼前这座巨大的宝库惊呆了,顿起歹念,当晚就实施抢劫.凡是贵重物品,士兵们统统装进口袋,背回自己居住的营地.圆明园总管文丰无法阻止这帮强盗,悲愤交加,跳进园中的湖里自杀.
第二天一清早,英军跟着到来.一个正从园内往外走的法国军官,兴高采烈地对站在门口的英国军官说:“先生们,你们为什么不进来?这里并不禁止入内,你们瞧!”他伸手从外衣宽大的口袋里拿出一根金灿灿的金条来,“这就是金子,真正的金子啊!”
于是,英军头目格兰特公开下令,军官们可以分批进园去抢劫,接着又下令全军可以自由劫掠.这伙明火执仗的强盗,你争我夺,丑态百出,整个圆明园陷于一片混乱之中.
也许因为园内的文物珍宝实在太多了,强盗们不知道拿什么才好.他们一会儿抢金子、银子,一会儿又抢珠玉、宝石.抢夺的东西实在太多,一时装不下,往往为了金子而把银子丢掉;为了拿珠宝,又把金子扔掉.由于抢劫时间太短促,许多文物来不及仔细辨认,像金质的东西被误认为是黄铜而毁掉.更有甚者,有些价值连城的手抄本被当作废纸用来点燃烟斗,白白地烧掉了.
英法联军把凡是能搬动的东西,几乎全都抢走.凡是拿不动或者来不及拿走的文物,就用棍棒敲碎或打坏.强盗们抢来的大量赃物,有的现场拍卖,把拍卖得来的钱按级别发给军官和士兵;有的被运回本国;也有的则被作为礼品献给英国女王和法国皇帝.直到现在,英国和法国博物馆的中国文物藏品中,就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圆明园.
对圆明园进行了疯狂的抢劫和破坏之后,为了掩盖丑行,更是为了逼迫清政府答应他们所开的投降条件,英法联军决定将圆明园统统焚毁.
10月18日清晨,三千五百名英国骑兵开始实施有计划的焚园行动.他们一齐出动,闯入圆明园四处放火.富丽堂皇的圆明园一下子成了一片火海,黑色的浓烟从树木中升腾上来,结成烟团,笼罩着北京的西北上空,然后,慢慢向东南方向随风飘去,绵延长达五十多公里,连天日也暗淡无光.大火持续烧了三天三夜.
就这样,这座被誉为“万园之园”,凝聚着中国人民智慧和血汗的一代名园,被英法联军毁之一炬.留下的只是一堆堆瓦砾,一处处废墟.
航母的螺旋桨一般采用什么材质?
梁老师说事为您回答这个问题。
航母的螺旋桨可是有相当的讲究,不说别的,一艘航母建造成功,一定要进行海试。
很多人不知道航母海试会试什么?其中最为主要的一条就是针对航母螺旋桨的试验。
比如航母在不同载重的情况下,不同螺旋桨转数下的航速,螺旋桨的推力等等。
甚至有必要,还会对航行中,螺旋桨的损伤也有试验。
当然这么说比较空,下边说一件事,就知道螺旋桨并不是,随随便便一个大型船舶上的螺旋桨就可以取代的东西。
一件事。戴高乐航母,很多人都知道。这是一艘法国军舰,一造出来,就一度被寄予厚望。毕竟这是欧洲第一艘,也是唯一一艘的核动力航母。
这份荣耀带来的骄傲是必然的。
但这艘航母自从1994年下水以来,毛病多得让人难以置信。
比如最不起,但有意思的一个毛病。
设计师在设计航母的时候,为了方便航母上的工作人员洗衣服方便,设计了洗衣房,在这间房子里摆放了很多的洗衣机。
摆放洗衣机这其实没有什么,最奇葩的一个设计就是,所有的洗衣机都被连成了一体。
好吧,这些洗衣机如果来个机体脱水工作的话,场面哪绝对壮观。
轰隆隆的声音,据说和地震没多少区别。
估计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没有想到什么叫共振吧!
当然这是一个小毛病,后来就改了。
之所以说这件事,就是说戴高乐航母很多地方有太多的毛病,包括他的螺旋桨。
比如在2000年十一月九号的时候,戴高乐号航母就进行了第一次远航训练,去北大西洋地区,顺道去美国来个访问。
那么在这一次远航中,戴高乐航母就来了一个最高航速行驶。本来这也没什么,毕竟航母作战的时候,就要以最高航速航行,这样才能保证舰载机从航母短跑道上起飞。
结果就这么一个高速航行,戴高乐航母的两个推进器中的一个罢工了。
要知道在当时航行的时候,海面可没有什么恶劣天气,风平浪静的。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想要以一个推进器完成这次任务,并顺利回去,这显然是不可能了。
所以舰长就取消了这次任务,开始返航。这一路上也不能高速行驶,只能低速,就是害怕另一个推进器也来个罢工,这就麻烦大了。
最终这返航的过程中,还是平稳的,没有出什么大乱子。
到了土伦港,接到消息的工程师早就待命了,立马给戴高乐航母来了一个检查,这一检查不要紧,检查出一身冷汗了。
怎么了?有一个螺旋桨从航母上掉了,掉到了大西洋的海底了。
这事情出来之后,法国的国防部也是挺震惊的,螺旋桨这东西居然掉了,这要来一个全面调查。
首先是工程师们给出了一个螺旋桨掉了的答案,完全是因为螺旋桨本身存在着严重的质量缺陷。
而这种质量的螺旋桨原本是不应该装到戴高乐航母上的。
最后顺着这条线往下一查,就查到了造船厂这里,结果螺旋桨存在问题,在造船厂这里根本就不是秘密。
因为这些螺旋桨被装上去的时候,经过X光检查,就发现了内部有很多孔洞。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原因是在浇筑螺旋桨的时候,内部存在气泡。
再往螺旋桨制造厂商哪里查的时候,螺旋桨制造厂商的办公楼失火了,有关这部分螺旋桨的资料就没了。
至于以后又发生了什么事,就不知道了。
那么戴高乐航母的螺旋桨丢了,不可能让戴高乐号一直在港口里待着,于是在随后的四个月里,戴高乐号航母就换上了被封存的克莱蒙梭号航母的备用螺旋桨。
按理说,都是航母吗?螺旋桨互换一下应该没有多大问题的,毕竟戴高乐航母就是取代克莱蒙梭号航母的,代差也不大。
结果呢?这些备用螺旋桨装上去之后,噪音大得吓人,后来又经过了一系列的改装,这才让噪音控制在了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而安装了备用螺旋桨之后,戴高乐号被法国海军要求最大航速要达到二十五点二节,而被取代的克莱蒙梭号航母的航速是三十二节。
这也就算了,根据试航出来的结果,在戴高乐号航母航速在十节到十八节的时候,噪音还是巨大达到了一百分贝,而可以接受的噪音是六十五分贝。
那么从这件事上,就不难看出航母的螺旋桨是一种要求很高的东西,如果弄不好,掉海里都有可能,就算是换上了其他大型船舶的螺旋桨使用,也不能符合要求的。
接下来就说说航母螺旋桨的材质问题。想要了解航母的螺旋桨材质,首先得了解一下,航母的螺旋桨为什么需要这些材质。
话说螺旋桨这个工具,出现的时间并不算早,距今也就两百年的历史,和美国的建国史也不相上下。
而螺旋桨这个器具,它工作的环境比较特殊,一直就浸泡在海水中。
至于海水,我们都知道这要换成化学上的理解,这就是一团团的强电解质,具有很强的化学腐蚀性。
怎么理解呢?我们都知道金属其实就是一个个的原子构成,原子的外围包裹着一层层的电子。
那么金属遇到强电解质的时候,这些电子就会离开金属,进入到海水中,从而金属的原子就会形成一个个微型的原电池,这叫电化学腐蚀。
所以螺旋桨很容易造成腐蚀。这种腐蚀在表面上看是作用在螺旋桨上的,其实它影响的范围很大,比如会引起船体的震动,会让噪音慢慢地变大,甚至是降低螺旋桨的推进效率和航速。
这其实只是一个小麻烦,要知道在海水中还生活着很多海洋生物,这些海洋生物有看得见的,也有看不见的。
它们分泌出来的各种东西,对螺旋桨不仅会造成污染,还会照成损伤。
比如船体最容易被寄生一些藤壶,苔藓虫等生物。这些东西会吸附在船体底部。
处于船体尾部的螺旋桨,虽然因为不断的运动不会被这些生物所吸附,但各种其他的污染物会经过螺旋桨的。
(注:有一部分特别的生物会吸附上去,所以这些生物的分泌物也会腐蚀螺旋桨的)
而螺旋桨在转动的过程中,因为内外侧的水流速度是不同的,外侧水流高于内侧水流,这就会造成螺旋桨内外侧的污损程度不同。
时间一长就会造成螺旋桨和水流的摩擦阻力增大,降低螺旋桨的推进速度,而且船体越大的船舶受到的阻力就越大。
这就是生物污损给螺旋桨带来的麻烦。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来自于螺旋桨本身对螺旋桨的危害。
我们都知道螺旋桨在海水里,会高速地运转,那么在这种运转的过程中,就会产生大量的气泡。
而且在这种高速的运转中,还会让围绕在螺旋桨周围的水体不同的地方,产生不同的压力,照成压力上的不均衡。
那么气泡进入到这种变化的压力水体中,气泡就会破裂,而且这种气泡的产生和破裂是连续不断的,只要螺旋桨在转到,这种现象就会持续不断的发生。
在我们一般人看来,这种产生气泡,气泡又破裂的现象不打紧,它还能把螺旋桨给炸了?
还真就能炸了,别看这些气泡破裂产生的能量并不大,但胜在持续不断。
老话讲得好:水滴还能穿石头呢?
所以时间一久,就会造成一种叫做空泡腐蚀的现象。
这种空泡腐蚀,会将螺旋桨金属表面的膜击穿,最终让海水继续侵蚀,这种侵蚀过后,金属表面再次形成膜,然后再次被击穿,反反复复一直持续下去。
最终在螺旋桨本该平滑的表面,形成一个个的密集细小的坑洞。
一开始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尽量选用好的材料来抵抗。
螺旋桨的材料以上说了这么多,我们就清楚地知道了,螺旋桨的材质第一关就是选用具有防腐性能的金属才行,接着才是强度(别断了)。
那么什么样的金属具备即具有高超的防腐性能,还具备高超的强度呢?
答案是铜。而且我们都知道铜这种金属,具有很好的延展性,导热性,导电性,防腐性能还特别的突出。
如今不仅螺旋桨里有,制造武器也被大量的应用。
但是铜具有一个缺点,这种金属不耐磨。那么让铜具备耐磨的属性,只能通过铜合金来实现了。
于是在历史上,看到了第一种应用到船舶螺旋桨的合金铜——黄铜。
那么找到黄铜这种材料之后,在1876年的时候,又研究出了一种叫做锰黄铜的材料。
在这种材料中不仅加入了锰,还有一些其他的元素,最终达到非常理想的抗腐蚀性。
锰黄铜比之前的黄铜耐磨多了,在如今的很多船舶的螺旋桨这种材质依然是首选材料(便宜)。
不过黄铜作为螺旋桨使用,在二战中证明它还不是最为优秀的。
为什么呢?
我们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初的海战,应该是大西洋上的运输线。
当时英国被德国围困,英国只能从海外运输各种物资回本土。
所以当时德国制造了很多潜艇,去围攻运输线上的运输船,甚至还会堵在港口和近海附近。
那么为了解决德国潜艇对运输线的困扰,英国人就开始制造各种小个头的鱼雷艇,携带上鱼雷去攻击港口和近海的德国潜艇。
当时鱼雷艇想要发挥出它的优势,最好的办法就是提高它的速度,用灵活性来对抗潜艇。
所以当时英国就开始给鱼雷艇加装大功率的飞机发动机,飞机发动机转起来超级快。
那么在这种转动中,势必会搅动起更多的气泡,这就会出现更加严重的空泡腐蚀现象。
而黄铜材质的螺旋桨根本就扛不住这种严重的空泡腐蚀,以至于行动一百海里,螺旋桨就会因为空泡腐蚀会断裂掉大海里去了。
其实在后续的研究中发现,猛黄铜材质在更加高速的选择中,不仅遇到的空泡腐蚀现象严重,还会因为摩擦增大,导致脱锌的现象。
黄铜是什么?黄铜就是铜加入一部分金属锌造出来的东西,没有了金属锌这种成分,也就不叫黄铜了。
于是英国人开始研究,螺旋桨的材质,以期摆脱螺旋桨在高速旋转中,出现的问题。
这就是铝青铜,其实根据这个名字就知道是在铜里边加入了铝。
铝的加入很好的解决了鱼雷快艇螺旋桨的材质问题,大大提高了螺旋桨的使用寿命。
怎么说呢?鱼雷艇这还是小的船舶,使用高功率发动机就出现了这么样的麻烦。
那么航母这种庞然大物,在二战中也得到了比较大的发展,也开始追求速度上的提高。
当时采用铝青铜来铸造螺旋桨,很快就发现,用铝青铜铸造小的螺旋桨是没有问题的,但在铸造大型螺旋桨的时候,会因为冷却的原因,导致内部的一些变化,出现材料脆化的现象。
所以后来英国人又继续研究,又在铝青铜中加入了镍和其他的一些元素,这就出现了镍铝青铜。
这种材质不仅提高了抗压性能,还加强了腐蚀性能,同时还得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就是降低了噪音。
那么现在的大型船舶和航母基本上都是采用铝镍青铜,作为螺旋桨的材料来使用的。
在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时候,英国海军就已经将镍铝青铜作为标准牌号开始大量的生产。
到了1953年的时候,美国就已经可以用镍铝青铜制造超过六米的螺旋桨。(这种螺旋桨的重量都在三十吨左右)
在以后的七八年里,美军的船舶有20%使用镍铝青铜螺旋桨。
直到六十年代,法国,意大利,还有苏联这才相继开始研发镍铝青铜,开始生产大型的螺旋桨。
而我们是在七十年代开始的这个工作,在八十年代才实现了工业化。
相对来我们的起步比较晚。
不过这无所谓,毕竟我们弯道超车的事情做了不少,任何东西只要会了,那么成为第一梯队的一员,也是早晚的问题。
那么今天就到这了,喜欢小编写的,您点个赞,再加个关注,方便以后常来坐坐。
同事前段时间帮了自己很大忙?
Pinion是一家位于伦敦的高端品牌,于2018年9月在其网站上发布了一项在线调查,并将反馈应用于其最新的工具手表Atom 39。这款手表是一款干净,毫不含糊的工具手表,代表了该品牌产品组合的切入点。
背景
随着手表直径超过40毫米(至少根据目前的销售情况)的普及,Pinion的调查显示,超过250名受访者中有64%希望比原来的Atom 41毫米更小,大多数人选择39毫米。53%的人想要一个较浅的颜色选项(原版Atom只有黑色),55%希望保留原版的日期显示,30%要求它从6点移动到3点钟。这些结果直接促成了Atom 39的设计 民主在行动!它不是像香港的微品牌,UNDONE(与Basecamp和Aqua潜水员一样)的点菜服务 作为例子,但它仍然是一个很棒的邀请潜在客户对新手表的发展产生这样的影响。
Pinion由Piers Berry于2013年在伦敦创立,他在2012年与Bremont合作后离开了他与朋友共同创办的数字代理商,以帮助生产ALT1TUDE SE。这款手表仅限30件,在Piers负责通过Bremont论坛推广,零售和与客户互动后24小时内售罄。这种经历巩固了他对机械表和手表设计的持续热情,并于次年成立了Pinion。
该品牌的标志定义为“齿轮设计与较大的轮子或齿条啮合的齿轮”,是一个8齿齿轮(在手表机芯之后,可以考虑在汽车上进行齿条齿轮转向)。他的第一批腕表Axis系列是受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代启发的三部自动驾驶仪表。在2017年推出第一款Atom之前,还有几款手表将加入他的产品组合,这是一款入门级产品,Miyota机芯的价格低于800英镑。设计和价格在几个月内就足以销售一空。续集保持了入门级的位置(稍微提高了价格),但对设计和规格进行了一些改进,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发烧友社区。
表盘和设计
Atom 39采用喷砂316L不锈钢表壳,直径39毫米,高11毫米(原件为41毫米x 11毫米)。凸耳是48毫米。然而,这款手表全部都是表盘,并且比直径39毫米的表面略大。
坚固的钢质底盖采用匹配的哑光饰面,并以原子轮廓包围的Pinion徽标雕刻。直截了当的军事美学让我想起汉密尔顿的2019年卡其野战机械,但更高档的存在。集成的凸耳向下倾斜,以便在手腕上舒适贴合,阶梯式表圈为设计增添了一些风格。较深的喷砂金属表面结合蓝宝石水晶和防反射涂层,几乎不会产生反射或眩光。一个军事/工具手表肯定。
表冠尺寸过大,如果需要可以轻松手动上链并设定时间,并在最后用Pinion徽标标记。它不会拧紧,但是表壳可防水达100米,由双O形圈提供。
时标和指针
如前所述,现在有一个白色表盘选项(以及黑色),这是我手头的版本。白色表盘具有铁路手表的氛围,我更喜欢比较常见的黑色款式,但两者都是功利性和重点。一些创意设计元素让我的版本保持有趣,除了通用之外。
对于初学者来说,有11个印刷的阿拉伯数字,其中12,6和9显着大于其他部分。它们用黑色印刷,而较小的数字用蓝色印刷。深灰色的分钟轨道跨越最外围,每隔五分钟用绿色标记,黑色的Super-LumiNova绿色斑点位于下方。日期窗口位于3点钟位置,与五分钟标记的绿色相同,右侧有黑色矩形标记。
小齿轮及其徽标在顶部印有蓝色,底部为ATOM灰色。十二个灰色破折号在小时数字内部形成一个圆圈 微妙但很酷。时针和分针均采用涂层黄铜制成,与表壳搭配,搭配Super-LumiNova刀片。黑色中央秒针在尖端附近有一小段lume。与像Farer这样以其创造性地使用颜色而闻名的品牌相比,有趣的调色板仍然令人惊讶地低调。
机芯
更换原装的Miyota 9015是ETA2824-2Elaboré级自动装置,拥有25颗宝石,28,800vph(4Hz)和38小时动力储备。功能包括中央小时,分钟,黑客秒和快速设定日期。这艘瑞士主力船于1982年推出,可能是所有ETA机芯中最着名的。上述Farer将其用于Aqua Compressor系列(非日期版本),并且与小型和知名品牌相同。ETA为新的Atom带来瑞士品质和地位,同时也提高了价格。
表带
Atom 39配有复古风格的20毫米黑色皮革表带,并配有喷珠钢针扣。在耳环下方可以看到奶油色缝线,它是一款美观,直接的表带,完美搭配手表的主题。它没有衬垫,但也不会太薄或太脆弱,并且开箱即用,既舒适又柔软。还提供棕色的配衬带。
结论
这是一款严肃实用的手表,但其设计却令人惊讶。珠光喷射,阶梯式表圈和超大表冠使表壳保持有趣,而表盘则巧妙地呈现出黑色,绿色,蓝色和灰色。调色板并不像Farer或Martenero的手表那样引人注目,但它增强了可能是单色和无精神的努力。这款工具手表具有欺骗性的复杂性,我赞赏Pinion真正专注于细节,同时保持克制。像这样的平衡难以实现,而且Pinion真的把它钉了下来。这些手表在英国完成,组装和测试,配备瑞士和德国的部件。
Atom 39的零售价为1,150英镑,配有白色或黑色表盘,仍然是Pinion目前最实惠的产品组合。
哪些句子对色彩颜色的描写让你印象深刻?
我觉得是“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并附一篇旧文,希望有所帮助:
杜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圣”之称。他的诗作流传后世颇多,而其中以律诗最为人称道,有“李之绝,杜之律”的说法。在一首著名作品中,他用四种颜色,就完美地概括了王昭君的一生,确实当得起那句“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评价,(虽然,这两句并非他的自我鉴定)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这篇旷世名作。
咏怀古迹(其三)
作者: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首联“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引入要咏怀的对象。它的意思是说,无数山岭沟壑连绵起伏,仿佛活动起来,一起往荆门前进,这里就是王昭君出生和度过少年时光的村落。诗人首句写的无比阔大,一个“赴”字,仿佛给静止的群山以生命,第二句突转具体,把焦点定在了昭君的出生地,同时,也引出了本诗的主人公。
颔联“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为千古名句。意思是,昭君离开了皇宫,为和亲而远赴绝域沙漠,以一身换得胡汉和平,但身后只留下一座孤坟,寂寞地长眠在黄昏之下。古人说这两句诗:述昭君一生功业。作者连用了四个对比鲜明的颜色,深刻地描绘了王昭君的一生,其怜悯、哀婉、感同身受之状,千载之下读来,仍浓墨重彩。
同时,本联依然运用了“先大后小”的叙事方式,如果说上两句是描写手法,先远景再近景;那么这两句就是感情宣泄,以莫大的功业,映衬寂寞的时光。
颈联“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由叙说转入评论。意思是由于汉元帝 “画图选妃”的错误决定,造成了昭君虽有绝世容颜,却流落荒漠,一缕孤魂,仍无所归依。这两句一改前半首慷慨悲歌的豪气,写得低回婉转,春风夜月,环珮芳魂,正如泣如诉。
尾联“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进一步点明主题。这两句的意思是,伊人已逝,但是她所作的琵琶曲,千年以来仍在沙漠草原流传不绝,那曲中的怨恨,也在琵琶弦中,汩汩流淌。
最后一句提出了诗眼“怨恨”,所恨者谁,言人人殊,作者也未明说,或者说,所恨的是跨越古今的一个无主名群体,毕竟从全诗的脉络来看,过往的一腔豪气,早已化作浅吟低唱。当然,这低沉之中所凝聚的能量,却连缀不绝,直指人心。
纵观全诗,叙议各半,作者用悲壮与哀婉杂糅的方式,重现了当年那个忧伤的故事,和故事在自己身上的重复。
昭君自古以来都是失意文人寄托讽谏的载体,每个遭遇过、或正遭遇不公的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虽然“词客直抒胸臆闷,舞文弄墨总徒劳”,但际遇相通,古今一理,天涯沦落,我心戚戚。个体的悲欢离合是可以传染的,也同样有震撼人心的恒久力量。
诗中的“青冢”是个专有名词,专指王昭君的坟墓,传说北方都是白草,而昭君墓上的草独为青色。这个传说也体现了胡汉人民对这位姑娘共同的喜爱:虽然生不能返故乡,但让家乡的草色铺满她最后的居所,也用温暖浸润,她孤寂无依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