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铜再结晶金相组织,古人对铁陨石的认识及利用有哪些?
人类最早发现的铁是从天空落下来的陨石,陨石中含铁的百分比很高,是铁和镍、钴等金属的混合物,在融化铁矿石的方法尚未问世的时候,人类不可能大量获得生铁,铁被视为一种带有神秘色彩的珍贵金属。人类对陨铁的认识经历了漫长曲折的历程。古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把铁称为“天上的铜”,公元前2000年赫梯人的楔形文字有一段文献记载……
赫梯帝国位于现在的土耳其。
古埃及法老图坦卡门铁匕首用铁陨石所铸,刀鞘及刀柄用黄金打造。
铁和钢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制造生产工具、生活工具以及战争工具的重要材料,钢产量甚至一度成为综合国力的标志。
人类对铁的认识始于陨石
铁矿石是地壳主要组成成分之一,铁在自然界中分布极为广泛,但人类发现和利用铁却比黄金和铜要迟。主要是由于天然单质状态的铁在地球上非常稀少,而且它容易氧化生锈,加上熔点又比铜高得多,就使得铁比铜难于熔炼。
人类最早发现的铁是从天空落下来的陨石,陨石中含铁的百分比很高,是铁和镍、钴等金属的混合物,在融化铁矿石的方法尚未问世的时候,人类不可能大量获得生铁,铁被视为一种带有神秘色彩的珍贵金属。
人类对陨铁的认识经历了漫长曲折的历程。古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把铁称为“天上的铜”,公元前2000年赫梯人的楔形文字有一段文献记载了当时的金属产地,特别强调说铁是采自天上的。同一时期的埃及纸草书也记录了天上落下石块和铁块,埃及人建造金字塔时就应用了陨铁,还将其称为“天铁”。古希腊大诗人荷马在《伊利亚特》中记载,在一次竞技会上曾把一块粗糙的铁作为奖品赠给优胜者。那时希腊还处于青铜时代,这块粗糙的铁很可能就是陨铁。古代阿拉伯人曾说过:“铁是出产在天上的。”住在北极的爱斯基摩人直到19世纪还用陨铁锻打鱼叉。
我国史书记载了700多次陨石降落,其中公元前368年(秦献公十七年)、公元1064年(北宋治平元年)、公元1321年(元至治元年)、公元1350年(元至正十年)记录了铁陨石。可见古老文明很早就认识到了陨石来自天外,并已经会使用陨铁了。
敦煌壁画中打铁人形象。
铁曾与黄金同价
在西亚的一些游牧部落里流传着一个神话般的传说,铁既然是从天上降下来的,那么天空一定是个大铁盘。尽管先人传说铁只有天上才有,但还是有一些不遵从祖训的年轻人试图在人间发现铁。西亚的赫梯人最早会冶炼和使用铁器。公元前1290年,埃及国王致信赫梯国王要求提供一些铁,赫梯国王回信答应给他提供一把剑,但要求用黄金来交换,可见当时铁是一种非常贵重的金属。赫梯国王还在信中炫耀说:“在我们的国土上,铁和尘土一样平凡。”
早期的冶铁技术大多是采用固体还原法,冶炼时将铁矿石和木炭一层一层地堆放在炼铁炉中,点火燃烧,产生一氧化碳,从而使铁矿石中的氧化铁还原为单质铁。早期的铁由于冶炼温度很低而性能很差,是含大量碳氧杂质的合金,古人称之为“恶金” 。
赫梯国王把铁视为专利,不许外传,以至在一段时间里,铁的产量极少,贵如黄金,其价格竟是黄铜的60倍。铁器只被当作珍贵礼品在一些国家的宫廷里传送。而赫梯人打击敌人最有效的武器是战车,在战场上,他们驱赶披着铁甲的马拉战车冲锋陷阵,所向披靡,使来敌闻风丧胆。
春秋战国出现铸铁农具
冶铁技术的发明,标志着奴隶时代的结束和封建社会的开始。商代用陨铁制作了铁刃铜钺,说明那时对铁的性质和锻打嵌铸的技术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掌握,但当时尚不知人工炼铁。
最早大量生产铁并将其应用的是赫梯帝国,到了公元前1200年,铁已在中东各地广泛运用,但在当时并未取代青铜在应用上的主要地位。
我国在春秋战国时发明了铸铁技术,河北兴隆县寿王坟出土了大量战国时的铁范,其中有较复杂的复合范和双型腔,还采用了难度较大的金属型芯,反映了当时的铸造工艺已有较高水平。战国时发明的用柔化退火制造可锻铸件的技术和多管鼓风技术是冶金技术的重要成就,比欧洲早两千年左右。
生铁的生产效率高,铸造性能又较好,这为广泛使用铁器提供了方便。但在冶炼生铁的初期,由于温度还不够高,硅含量也较低,致使生铁中的碳在冷却凝固时不能成为石墨状态,炼出的生铁性脆而硬,铸造性能虽好但强度不够,这种生铁人们称它为“白口铁”,它只能铸造某些农具。从河北兴隆燕国矿冶遗址出土的大批锄、范等,就是由白口铁铸成的。
为了克服白口铁的脆性,人们创造了白口铸铁柔化处理技术,就是将白口铸铁长时间加热,使碳化铁分解为铁和石墨,消除了大块的渗碳体,这对减少脆性、提高韧性可以起良好的作用。处理后的白口铁就变成了展性铸铁。湖南长沙出土的战国铁铲、河南辉县出土的战国中期铁带钩、河北易县燕下都出土的战国晚期铁镢、铁锄等,都属于这种展性铸铁。
战国中期以后,铁器已取代铜器成为主要的生产工具。《管子·海王篇》说“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正是铁器的普遍应用,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发展,使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造就了战国时期经济繁荣、百家争鸣的昌盛局面。
西汉大规模“百炼钢”
“铁不炼不成钢”——从铁到钢,无疑是质的升华。现在已知最早制造钢的地方是东非,约在公元前1400年。在公元前4世纪,伊比利亚半岛就出产了像利刃弯刀这种钢兵器,而古罗马军队则在用诺里库姆出产的钢兵器。
中国人在春秋晚期战国时代就懂得用淬火来硬化铁器。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长沙杨家山春秋晚期的墓葬中发掘出一把铜格“铁剑”,通过金相检验证明是钢制的。这是迄今为止中国最早的钢制实物,它说明炼钢在中国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史记·礼书》和《苟子·议兵篇》中谈到,楚国的宛(今河南省南阳)出产的兵器刃锋像“蜂刺”一样厉害。当时西方古罗马士兵使用的刀剑是熟铁制作的,在战场上交锋时一刺便弯,再刺之前非要放在地上用脚踩直不可。公元1世纪时欧洲人普利尼曾经说:“虽然铁的种类多而又多,但是没有一种能和中国的钢媲美。”
西汉时兴起了大规模的“百炼钢”,增加了反复加热锻打的次数,这样既可加工成型,又使夹杂物减少、细化和均匀化。河北满城一号西汉墓出土的刘胜佩剑、钢剑和错金宝刀,就是“百炼钢”的产物。“百炼成钢”“千锤百炼”成语由此而来。
西汉中期出现了炒钢,钢的组织更加均匀。山东苍山县东汉墓出土的炼环首钢刀,就是用炒钢锻打而成。炒钢的发明打破了先前生铁不能转为熟铁的界限,是中国古代钢铁技术史上又一重大事件。
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以灌钢为主的炼钢技术。宋代的沈括在其《梦溪笔谈》中载有:“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亦谓之灌钢。”即在炼钢炉中把熟铁条屈曲地盘绕着,把生铁块嵌在盘绕着的熟铁条之间,用泥把炉密封起来烧炼,待炼成后再加锻打。
明代延续了这种灌钢的冶炼方法,但操作略有不同。明末宋应星著的《天工开物》载:“凡钢铁炼法,用熟铁打成薄片如指头阔,长寸半许,以铁片束包尖(夹)紧,生铁安置其上,又用破草覆盖其上,泥涂其底下。”
中国的钢铁技术在宋代已达到了年产上万吨的水平。日本从中国的吴越之地学会了手工钢的锻铁技术,从此开始了出口手工钢(就是日本刀)的历史。
转炉炼钢令世界进入钢铁时代
欧洲人学会冶炼钢铁比较晚,直到1850年全欧洲仍然炼不出优质钢,全欧洲出产的钢铁加起来不如印度出产的一部分。但现代炼钢法却源于1856年英国人贝塞麦发明的酸性底吹转炉炼钢法。
贝塞麦是个有趣的人,20岁发明邮票印刷的新方法,后来投入炼钢法研究,成为一名冶金学家。他发现,将融化的生铁放进转炉内吹入高压空气,便可燃烧掉生铁所含的硅、锰、磷、碳而炼成钢。他首创了这种大量产钢的方法,此后欧洲、美洲都引进了这一先进方法,世界从此进入钢铁时代。
由于空气与铁水直接作用,贝塞麦炼钢方法因而具有很快的冶炼速度,成为当时主要的炼钢方法。1879年英国人托马斯发明了碱性空气底吹转炉炼钢法,成功解决了冶炼高磷生铁的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20世纪50年代,世界钢铁工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开发成功的氧气顶吹转炉炼钢技术和钢水浇铸工艺,对随后钢铁工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952年,氧气顶吹转炉炼钢法发明成功,由于具有反应速率快、热效率高以及产出的钢质量好、品种多等优点,该方法迅速被日本和西欧采用。在20世纪70年代,氧气转炉炼钢法已经取代平炉法成为主要的炼钢方法。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西欧、日、美等相继开发成功了顶底复吹氧气转炉炼钢方法。氧气由顶部氧枪供入,同时由炉底喷口吹入氩、氮等气体对熔池进行搅拌。目前世界上较大容量的转炉,大多数采用了顶底复吹转炉炼钢工艺。
历史故事
刀剑“削铁如泥”全凭淬火
三国时蜀汉著名的兵器制造家蒲元在斜谷口(今陕西周至县西南)“镕金造器,特异常法”,为诸葛亮铸刀三千口。刀铸成以后,为了检验质量,蒲元让士兵用竹筒灌满铁珠,举刀猛砍,如截刍草,竹筒断而铁珠裂,人们交口称赞蒲元铸造的钢刀是能够“斩金断玉,削铁如泥”的“神刀”。无论是夸张还是事实,中国传统的刀剑工艺在当时确实是属于世界顶尖水平的。
要想锻制出这样的“神刀”,最后一道工序淬火至关重要。淬火,就是先把打好的钢刀放在炉火上烧红,然后立刻放入冷水中适当蘸浸,让它骤然冷却。这样反复几次,钢刀就会变得坚韧而富有弹性了。淬火工序看起来容易,但操作起来极难掌握得恰到好处,烧热的火候、冷却的程度、水质的优劣,都有很大关系。淬火淬得不够,则刀锋不硬,容易卷刃;淬火淬过头,刀锋会变脆。
据《诸葛亮别传》讲,蒲元对淬火用的水质很有研究。他认为“蜀江爽烈”,适宜于淬刀,而“汉水钝弱”,不能用来淬刀,涪水也不可用。他在斜谷口为诸葛亮造刀,专门派士兵到成都去取江水。由于山路崎岖,坎坷难行,所取的江水打翻了一大半,士兵们就掺入了一些河水。水运到后当即被蒲元识破,“于是咸其惊服,称为神妙。”在1700年前,蒲元就发现了水质的优劣会影响淬火的效果,这实在是了不起的成就,而欧洲到近代才开始研究这个问题。9
航母的螺旋桨一般采用什么材质?
梁老师说事为您回答这个问题。
航母的螺旋桨可是有相当的讲究,不说别的,一艘航母建造成功,一定要进行海试。
很多人不知道航母海试会试什么?其中最为主要的一条就是针对航母螺旋桨的试验。
比如航母在不同载重的情况下,不同螺旋桨转数下的航速,螺旋桨的推力等等。
甚至有必要,还会对航行中,螺旋桨的损伤也有试验。
当然这么说比较空,下边说一件事,就知道螺旋桨并不是,随随便便一个大型船舶上的螺旋桨就可以取代的东西。
一件事。戴高乐航母,很多人都知道。这是一艘法国军舰,一造出来,就一度被寄予厚望。毕竟这是欧洲第一艘,也是唯一一艘的核动力航母。
这份荣耀带来的骄傲是必然的。
但这艘航母自从1994年下水以来,毛病多得让人难以置信。
比如最不起,但有意思的一个毛病。
设计师在设计航母的时候,为了方便航母上的工作人员洗衣服方便,设计了洗衣房,在这间房子里摆放了很多的洗衣机。
摆放洗衣机这其实没有什么,最奇葩的一个设计就是,所有的洗衣机都被连成了一体。
好吧,这些洗衣机如果来个机体脱水工作的话,场面哪绝对壮观。
轰隆隆的声音,据说和地震没多少区别。
估计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没有想到什么叫共振吧!
当然这是一个小毛病,后来就改了。
之所以说这件事,就是说戴高乐航母很多地方有太多的毛病,包括他的螺旋桨。
比如在2000年十一月九号的时候,戴高乐号航母就进行了第一次远航训练,去北大西洋地区,顺道去美国来个访问。
那么在这一次远航中,戴高乐航母就来了一个最高航速行驶。本来这也没什么,毕竟航母作战的时候,就要以最高航速航行,这样才能保证舰载机从航母短跑道上起飞。
结果就这么一个高速航行,戴高乐航母的两个推进器中的一个罢工了。
要知道在当时航行的时候,海面可没有什么恶劣天气,风平浪静的。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想要以一个推进器完成这次任务,并顺利回去,这显然是不可能了。
所以舰长就取消了这次任务,开始返航。这一路上也不能高速行驶,只能低速,就是害怕另一个推进器也来个罢工,这就麻烦大了。
最终这返航的过程中,还是平稳的,没有出什么大乱子。
到了土伦港,接到消息的工程师早就待命了,立马给戴高乐航母来了一个检查,这一检查不要紧,检查出一身冷汗了。
怎么了?有一个螺旋桨从航母上掉了,掉到了大西洋的海底了。
这事情出来之后,法国的国防部也是挺震惊的,螺旋桨这东西居然掉了,这要来一个全面调查。
首先是工程师们给出了一个螺旋桨掉了的答案,完全是因为螺旋桨本身存在着严重的质量缺陷。
而这种质量的螺旋桨原本是不应该装到戴高乐航母上的。
最后顺着这条线往下一查,就查到了造船厂这里,结果螺旋桨存在问题,在造船厂这里根本就不是秘密。
因为这些螺旋桨被装上去的时候,经过X光检查,就发现了内部有很多孔洞。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原因是在浇筑螺旋桨的时候,内部存在气泡。
再往螺旋桨制造厂商哪里查的时候,螺旋桨制造厂商的办公楼失火了,有关这部分螺旋桨的资料就没了。
至于以后又发生了什么事,就不知道了。
那么戴高乐航母的螺旋桨丢了,不可能让戴高乐号一直在港口里待着,于是在随后的四个月里,戴高乐号航母就换上了被封存的克莱蒙梭号航母的备用螺旋桨。
按理说,都是航母吗?螺旋桨互换一下应该没有多大问题的,毕竟戴高乐航母就是取代克莱蒙梭号航母的,代差也不大。
结果呢?这些备用螺旋桨装上去之后,噪音大得吓人,后来又经过了一系列的改装,这才让噪音控制在了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而安装了备用螺旋桨之后,戴高乐号被法国海军要求最大航速要达到二十五点二节,而被取代的克莱蒙梭号航母的航速是三十二节。
这也就算了,根据试航出来的结果,在戴高乐号航母航速在十节到十八节的时候,噪音还是巨大达到了一百分贝,而可以接受的噪音是六十五分贝。
那么从这件事上,就不难看出航母的螺旋桨是一种要求很高的东西,如果弄不好,掉海里都有可能,就算是换上了其他大型船舶的螺旋桨使用,也不能符合要求的。
接下来就说说航母螺旋桨的材质问题。想要了解航母的螺旋桨材质,首先得了解一下,航母的螺旋桨为什么需要这些材质。
话说螺旋桨这个工具,出现的时间并不算早,距今也就两百年的历史,和美国的建国史也不相上下。
而螺旋桨这个器具,它工作的环境比较特殊,一直就浸泡在海水中。
至于海水,我们都知道这要换成化学上的理解,这就是一团团的强电解质,具有很强的化学腐蚀性。
怎么理解呢?我们都知道金属其实就是一个个的原子构成,原子的外围包裹着一层层的电子。
那么金属遇到强电解质的时候,这些电子就会离开金属,进入到海水中,从而金属的原子就会形成一个个微型的原电池,这叫电化学腐蚀。
所以螺旋桨很容易造成腐蚀。这种腐蚀在表面上看是作用在螺旋桨上的,其实它影响的范围很大,比如会引起船体的震动,会让噪音慢慢地变大,甚至是降低螺旋桨的推进效率和航速。
这其实只是一个小麻烦,要知道在海水中还生活着很多海洋生物,这些海洋生物有看得见的,也有看不见的。
它们分泌出来的各种东西,对螺旋桨不仅会造成污染,还会照成损伤。
比如船体最容易被寄生一些藤壶,苔藓虫等生物。这些东西会吸附在船体底部。
处于船体尾部的螺旋桨,虽然因为不断的运动不会被这些生物所吸附,但各种其他的污染物会经过螺旋桨的。
(注:有一部分特别的生物会吸附上去,所以这些生物的分泌物也会腐蚀螺旋桨的)
而螺旋桨在转动的过程中,因为内外侧的水流速度是不同的,外侧水流高于内侧水流,这就会造成螺旋桨内外侧的污损程度不同。
时间一长就会造成螺旋桨和水流的摩擦阻力增大,降低螺旋桨的推进速度,而且船体越大的船舶受到的阻力就越大。
这就是生物污损给螺旋桨带来的麻烦。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来自于螺旋桨本身对螺旋桨的危害。
我们都知道螺旋桨在海水里,会高速地运转,那么在这种运转的过程中,就会产生大量的气泡。
而且在这种高速的运转中,还会让围绕在螺旋桨周围的水体不同的地方,产生不同的压力,照成压力上的不均衡。
那么气泡进入到这种变化的压力水体中,气泡就会破裂,而且这种气泡的产生和破裂是连续不断的,只要螺旋桨在转到,这种现象就会持续不断的发生。
在我们一般人看来,这种产生气泡,气泡又破裂的现象不打紧,它还能把螺旋桨给炸了?
还真就能炸了,别看这些气泡破裂产生的能量并不大,但胜在持续不断。
老话讲得好:水滴还能穿石头呢?
所以时间一久,就会造成一种叫做空泡腐蚀的现象。
这种空泡腐蚀,会将螺旋桨金属表面的膜击穿,最终让海水继续侵蚀,这种侵蚀过后,金属表面再次形成膜,然后再次被击穿,反反复复一直持续下去。
最终在螺旋桨本该平滑的表面,形成一个个的密集细小的坑洞。
一开始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尽量选用好的材料来抵抗。
螺旋桨的材料以上说了这么多,我们就清楚地知道了,螺旋桨的材质第一关就是选用具有防腐性能的金属才行,接着才是强度(别断了)。
那么什么样的金属具备即具有高超的防腐性能,还具备高超的强度呢?
答案是铜。而且我们都知道铜这种金属,具有很好的延展性,导热性,导电性,防腐性能还特别的突出。
如今不仅螺旋桨里有,制造武器也被大量的应用。
但是铜具有一个缺点,这种金属不耐磨。那么让铜具备耐磨的属性,只能通过铜合金来实现了。
于是在历史上,看到了第一种应用到船舶螺旋桨的合金铜——黄铜。
那么找到黄铜这种材料之后,在1876年的时候,又研究出了一种叫做锰黄铜的材料。
在这种材料中不仅加入了锰,还有一些其他的元素,最终达到非常理想的抗腐蚀性。
锰黄铜比之前的黄铜耐磨多了,在如今的很多船舶的螺旋桨这种材质依然是首选材料(便宜)。
不过黄铜作为螺旋桨使用,在二战中证明它还不是最为优秀的。
为什么呢?
我们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初的海战,应该是大西洋上的运输线。
当时英国被德国围困,英国只能从海外运输各种物资回本土。
所以当时德国制造了很多潜艇,去围攻运输线上的运输船,甚至还会堵在港口和近海附近。
那么为了解决德国潜艇对运输线的困扰,英国人就开始制造各种小个头的鱼雷艇,携带上鱼雷去攻击港口和近海的德国潜艇。
当时鱼雷艇想要发挥出它的优势,最好的办法就是提高它的速度,用灵活性来对抗潜艇。
所以当时英国就开始给鱼雷艇加装大功率的飞机发动机,飞机发动机转起来超级快。
那么在这种转动中,势必会搅动起更多的气泡,这就会出现更加严重的空泡腐蚀现象。
而黄铜材质的螺旋桨根本就扛不住这种严重的空泡腐蚀,以至于行动一百海里,螺旋桨就会因为空泡腐蚀会断裂掉大海里去了。
其实在后续的研究中发现,猛黄铜材质在更加高速的选择中,不仅遇到的空泡腐蚀现象严重,还会因为摩擦增大,导致脱锌的现象。
黄铜是什么?黄铜就是铜加入一部分金属锌造出来的东西,没有了金属锌这种成分,也就不叫黄铜了。
于是英国人开始研究,螺旋桨的材质,以期摆脱螺旋桨在高速旋转中,出现的问题。
这就是铝青铜,其实根据这个名字就知道是在铜里边加入了铝。
铝的加入很好的解决了鱼雷快艇螺旋桨的材质问题,大大提高了螺旋桨的使用寿命。
怎么说呢?鱼雷艇这还是小的船舶,使用高功率发动机就出现了这么样的麻烦。
那么航母这种庞然大物,在二战中也得到了比较大的发展,也开始追求速度上的提高。
当时采用铝青铜来铸造螺旋桨,很快就发现,用铝青铜铸造小的螺旋桨是没有问题的,但在铸造大型螺旋桨的时候,会因为冷却的原因,导致内部的一些变化,出现材料脆化的现象。
所以后来英国人又继续研究,又在铝青铜中加入了镍和其他的一些元素,这就出现了镍铝青铜。
这种材质不仅提高了抗压性能,还加强了腐蚀性能,同时还得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就是降低了噪音。
那么现在的大型船舶和航母基本上都是采用铝镍青铜,作为螺旋桨的材料来使用的。
在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时候,英国海军就已经将镍铝青铜作为标准牌号开始大量的生产。
到了1953年的时候,美国就已经可以用镍铝青铜制造超过六米的螺旋桨。(这种螺旋桨的重量都在三十吨左右)
在以后的七八年里,美军的船舶有20%使用镍铝青铜螺旋桨。
直到六十年代,法国,意大利,还有苏联这才相继开始研发镍铝青铜,开始生产大型的螺旋桨。
而我们是在七十年代开始的这个工作,在八十年代才实现了工业化。
相对来我们的起步比较晚。
不过这无所谓,毕竟我们弯道超车的事情做了不少,任何东西只要会了,那么成为第一梯队的一员,也是早晚的问题。
那么今天就到这了,喜欢小编写的,您点个赞,再加个关注,方便以后常来坐坐。
用现在最先进技术打造一把剑?
要一把非常非常锋利的剑,刀锋只能是原子或纳米级别!那么这把剑一定不能用钢来铸造。因为钢的锋利程度远远达不到原子或者纳米级别。现代化的生产加工技术也只能达到纳米级别,那就是用氧化锆纳米粉来压制成型。1200吨的压力机,2000℃的高温煅烧,硬度,强度,耐磨度,刚性,锋利度都超越任何钢材。这把剑的锋利程度比剃须刀锋利10倍。而且不需要日常去维护保养。只是有点小贵。
什么钢材做刀剑最好?
产自美国的刀具制造钢材常见的主要有:(1)154CM优质不锈钢,它原为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的制作材料,是刀具材料中的极品,这种优质不锈钢含铬15%,含钼4%,含碳1.05%,硬度值高达HRc60~61,且耐腐蚀,韧性强,刀锋保持期极长,但价格偏高,故只用于美国军警少数精英部队的刀具制作,如著名的 M.O.D公司生产的特警室内近距离作战专用折刀,其刀锋选用的就是154CM优质不锈钢;(2)440系列优质不锈钢,这种不锈钢包括A、B、C、F等几种不同型号,其中以440C和 440F含碳量最高。440系列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制刀材料,其中 440C原是制作外科手术刀的首选材料,也广泛应用于造船业, 440C含铬16~18%,含碳1%左右,具有耐酸碱腐蚀、可加工性好、韧性强等特点,但其硬度稍逊于154CM优质不锈钢,硬度值只能达到HRc58左右,喜欢野外露营的朋友经常佩带的西班牙 AITOR公司生产的丛林王求生刀,就是用440钢材制作的;(3) 1095高碳钢,虽然其含碳量高达1.03%,但韧性仍然极好,经特殊加工后其硬度可达HRc60,且价格适中,是高碳钢中的精品,在机械加工行业常被应用于钻头和车削刀具的制造,因此也被称作工具钢,但1095高碳钢不耐锈蚀,因此,以其为主要材料制作的刀具表面多以各种涂层加以保护。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海军陆战队使用的著名的卡巴军刀,就是由1095优质高碳钢制作的。 为世界钢铁大国的日本,也盛产优质的制刀钢材,比较常见的有:(1)ATS-34优质不锈钢,其材料和主要成分与美国 154CM优质不锈钢相近,各项性能指标亦均达到154CM的标准,但价格略低于154CM,是刀具制造业首选的高档刀具制作材料,美国海军陆战队中少数精英部队使用的SEAL2000搏击刀,就是由整块ATS-34优质不锈钢制作的;(2)AUS优质不锈钢,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日产刀具的优质不锈钢,其具有耐腐蚀、韧性好、刀锋耐损性强的特点,按其含碳量不同,AUS又分为10A(含碳量 1%)、8A(含碳量0.8%)、6A(含碳量0.6%)三种型号,制刀常用的是AUS-8(8A)优质不锈钢,其经热处理后硬度可达到 HRc59,日本制造的SOG/PEⅡ折刀,其刀锋材料就是使用的 AUS-8优质不锈钢;(3)手工千层叠打钢,是日本传统制刀业常用的一种制刀材料,估计其工艺源于中国,它是采用不同硬度和韧性的钢材经渗碳处理后反复折叠锻打制成的一种特殊工艺钢,其制成的刀具刀身拥有锻打留下的花纹,刀刃打磨部分也隐约可见一层层的天然花纹,美不胜收,当然,这种材料制作的刀具价格不菲。 一、商标VICTORINOX = 最初老板的“教名” + “不锈钢”= VICTORI + INOX; 二、无论谁写信或致电去问该厂其不锈钢的成分,结果都是娓婉的拒绝; 三、如今,好事者已经查出并确定了该厂的刀刃不锈钢原料由一家名为Sandvik的公司供应; 四、如果打电话去问Sandvik公司关于第二点的答案,得到的回答会是“敝公司为VICTORINOX提供的不锈钢是12C27。”但这个答案是含糊且不正确的。 五、通过Sandvik的钢材资料表可以查出,12C27中微量元素的成份百分比为0.59左右的碳、13.75左右的铬、0.375左右的锰、0.4的硅。 六、通过金相分析,VICTORINOX的刀刃不锈钢成分并非Sandvik声称的12C27钢,其微量元素成份百分比为0.52的碳、15的铬、0.45的锰、0.6的硅、0.5的钼。于是,这种钢被称为INOX(Blade steel of Victorinox Swiss Army Knives (V-SAK))。 七、INOX的成份与ATS55对比,除了后者的碳含量为1,其余几乎一样。 八、INOX刀片的标准硬度为HRC56,但刀刃保持性非常好。VICTORINOX通过长期实验(再次)证明,硬度是刀刃保持性(函数)的一个变量,但不是唯一变量。(跟贴时不要问“还有什么变量?”,请翻老贴谢谢。) 九、12C27与INOX的关系:后者是前者的变种,除了成分微调之外,还加了零点五的钼。此为Sandvik跟据VICTORINOX的要求特制的钢种,它的热处理流程则完全是VICTORINOX公司的商业机密。 十、INOX并非V-SAK的唯一钢种,该公司还用过(或正在用)420系列的钢制做刀刃。然而,它不同于莱泽蔓大部分都使用420系列(少量使用154CM)的情形,INOX在SAK中还是比较普及的。 十一、V-SAK组件的洛氏硬度C值由低到高排列:开塞钻及弹簧片49,螺丝刀、开瓶器、尖锥52,木锯、剪刀、指甲锉53,刀片56,金属锉更硬一些且加镀了铬,所以不好计算。材料大体上都是INOX。V-SAK的隔片是铝合金,铆钉是黄铜。 十二、INOX的热处理精确而复杂,只是据传它在加热到1040°C 时冷淬,接着在 160°C时退火,其它一概不知。
宋代古钱币有转音的是假的吗?
宋代自赵匡胤于公元927年建立北宋政权至今已1000多年。宋代在历史上经历北宋与南宋共350多年。在历朝历代中,宋代铸钱是最多的,这是两宋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历史上铸造的钱币,从刀布币,到秦半两,到唐开元通宝至两宋元朝,钱币的材质都是青铜质。直至明代发現金属:锌:才由锌黄铜替代了历史悠久锡青铜。无论是锡青铜,还是锌黄铜和其他金属一样,都存在一个抗氧化,腐蝕的问题。宋钱流传1000多年,且宋钱主要是出土,窖藏流传。经过一千多年漫长岁月在空气,水分,土壤的侵蚀,氧化,铜金属产生了化学变化,改变了铜金属材料的金相使铜质在硬度,强度,延伸等物理变化使铜钱变得声音发哑,也就是撞,碰不开声的流转历史所致的物理变化。故除特殊稀有金属,金,银等,一般的铜币是不开声是哑短的声音。如果铜币在撞碰,敲击下发出带转音的金属音,那一定不会是真的宋钱。个人认识仅供参考,謝謝编辑!!
钢h68钢属于什么材料?
钢h68钢属于铜锌合金材料。铜锌合金是一种记忆合金 。
金黄色的、像金子的颜色 , 俗称黄铜。在我们中国,铜锌合金的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历程,在现代社会它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现代工程材料。随着人类进入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铜锌合金滤料在水处理方面的应用也为其拓展了新的领域。
铜锌合金也称为黄铜,具有很多优异的性能。在我们中国,铜锌合金的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历程,在现代社会它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现代工程材料。随着人类进入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铜锌合金滤料在水处理方面的应用也为其拓展了新的领域。
铜锌记忆合金的成分有数十种之多,通常我们能使用到的铜锌记忆合金主要成分为:铜64%锌18%镍18%或者铜锌铝的记忆合金。马氏体转变温度大概在100℃左右。密度是6.75g/cm?。
铜锌合金又叫假黄金。铜锌合金是铜金属单质(Cu)、锌金属单质(Zn)组成的混合物。
特点是密度大,容易充型、导热性能好,氧化倾向因合金成分不同而各异。其中铸造锡青铜的结晶温度范围宽,易产生缩松缺陷,氧化不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