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有色金属 正文

河南五佰文有无黄铜质的 农村有种叫做灯笼果的植物有什么作用

农村有种叫做灯笼果的植物有什么作用?灯笼果不就是小时候孩子们摘来玩的吗?有时明知某种野果不能吃却冒着危险去采摘,所以里面的灯笼果若为红色就特明显。不少人知道冰粉果可做冰粉吃,小时候不知道灯笼果是什么东西。...

河南五佰文有无黄铜质的,农村有种叫做灯笼果的植物有什么作用?

问:农村有一种植物叫「灯笼果」,有何作用?可种植不咯?

灯笼果不就是小时候孩子们摘来玩的吗?真的可以吃吗?以前在村头村尾到处都可见,不晓得能吃,而现在超市和水果店却卖得老贵了,想吃就只能掏钱买了。

点击右上角红色按钮关注【刺楸】,了解更多农村趣闻趣事。

在农村,野果多得很,一年四季到处都是,只要舍得花时间到山林里去跑,就不愁找不到野果吃。然而,有些看起来十分诱人的野果却吃不得,例如茄科的「牛茄子」长得像小西瓜却只可远观。当然,农村孩子有时却表现得让人难以理解,有时明知某种野果不能吃却冒着危险去采摘,比如摘马桑科的马桑果来吃,又比如偷着吃老人告诫蛇吐过口水的蛇莓。而有些野果明明可以吃,但却从来不曾吃过,因为不敢吃,例如房前屋后到处都是的灯笼果。

一、灯笼果的信息

农村有灯笼果,也有红灯笼。红灯笼是山上小乔木或灌木柿科植物所结的野果,酸大小和酸枣差不多,正式名称是「乌柿」,而灯笼果则是田间地头的野草,为茄科酸浆属草本植物,可生长多年。灯笼果因果实像灯笼而较为突出,故而以「灯笼果」命名。灯笼果在未成熟时是青绿色的,成熟后则变为黄颜色或者红色。事实上,灯笼果为浆果,但由于其外表有一层薄纸质卵球状果萼,所以会被人当成蒴果。果萼在灯笼果未成熟时为淡绿色,成熟后则变为淡黄色,由于较薄,所以里面的灯笼果若为红色就特明显。

二、灯笼果不是冰粉果

在热天,人们把一种野果子用纱布包住后放水里揉搓制成晶莹剔透的胨状凝胶,这就是刺楸这边所说的「冰粉」,所用的果子叫「冰粉果」。冰粉放上红糖后吃起来爽得很,可解暑。无论从果子还是植株,冰粉果看起来和灯笼果都十分相似,但两者并非为同一种植物,只是有渊源罢了。冰粉果是茄科的假酸浆属植物,正式名字是假酸浆,灯笼果则属于酸浆属,两者所在属不同,区别在一个「假」字,刺楸建议大家要注意区分。

三、灯笼果的用处

1、食用。不少人知道冰粉果可做冰粉吃,却不知灯笼果可食用,刺楸就是如此,小时候不知道灯笼果是什么东西,后来才听说可以吃。当然,有些地方的孩子从小就晓得灯笼果可以吃,那时没零食,常在放牛、割草、拾柴时摘来吃。成熟的灯笼果有酸甜味,除了生吃外还可摘来做果酱。2、玩耍。灯笼果的果萼与里面浆果有一个充满空气的空间,轻轻一捏就可捏破并听到「啪」的一声,农村孩子常摘来捏着玩,或者放到额头上一敲。

四、灯笼果可栽种不?

如今在一些农村,野草丛生,灯笼果竞争不过而成为不了优势种群,所以越来越少了,但在一些地方却仍然十分常见。灯笼果不用特意去种,只要有两棵,到来年就可长出一片。一些不起眼的野果在城里确实有一定的市场,也能卖得起价,但需求并不大,所以刺楸建议切莫盲从跟风,到时若没人收,则会悔之晚矣。

以上就是刺楸对农村「灯笼果」的介绍,如果觉得回答的对你有所帮助就点个赞,并顺便关注一下吧,谢谢。

历史上有哪些残忍到令人发指的记载?

我们历史上残忍的事情太多了,我来说一个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吧:五胡乱华又称中原陷落(以下称中原陷落)。不过这个事现在的历史书上很少去提了,因为这玩意不利于民族团结。不过历史归历史、现在归现在,这个事的残忍程度超出了人类的想象。

中原陷落这个事情出现在晋朝,也就是司马懿孙子司马炎建立的那个朝代。这一事件中死了千万级的人,大家不要忘了当时汉族的总人口才1800多万,几乎死了五分之三。一直到百年之后的隋朝才最终统一起来,人口才得到了较大的恢复。

我们一起看看,中原到底是怎么陷落的,陷落之后到底发生了哪些令人发指的事情呢?

晋朝的八王之乱导致了中原陷落

大家都知道西晋的开国皇帝是司马炎,这哥们是司马昭的长子、也就是著名的司马懿此人的孙子。公元265年,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把皇帝大位让给自己,国号晋,建都洛阳。

其实一开始司马炎治理国家还是不错的,他反思了一个问题:曹魏政权没有长久下去的关键原因是:自己人(宗室)没有成为主力、没有地盘和军队。他想如果宗室的势力很强的话,自己也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因为有人保护自己了。

于是他就把自己的儿子们和同宗的子弟分封到各地去当王了,这哥们历史书肯定读少了,最起码春秋战国的书没怎么读哦!

司马炎还犯了一个重大的错误,准确的说是两个:一个是,立了个傻儿子司马衷为太子、二是,娶了个无比“不正常”的儿媳妇贾南风。这样的组合,我也是无语了。历史上著名的故事《何不食肉糜》的男猪脚就是司马衷了,可见其有多么的不靠谱。

公元290年的时候,司马炎两腿一蹬撒手人寰了,留下了傻儿子司马衷以及凶悍的儿媳妇贾南风。故事还是那个故事,贾南风开始架空司马衷,独揽大权了。于是乎,下面的藩王们就不爽了,号称要“清君侧”,其实也就是来夺大位的。

由于司马炎的政策失误,导致藩王们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要兵有兵。于是长达十六年的“八王之乱”就此开始,说白了也就是为了一张皇帝大位互相仇杀罢了。

但是大家忽略了一个问题:内乱严重狠了,就会产生外患的——边境上的少数民族们等不及了。

中原陷落到底有多惨,说出来估计你都不信

北边的“五胡”也就是“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游牧民族的合称,他们看见了中原的内乱,然后开启了:趁你病要你命的疯狂屠杀模式。

公元304年开始,中原一带就不断遭到胡人的入侵,各种烧杀抢夺,晋朝所有的人都往南边跑、逃难的群众高达数百万,于是历史上著名的“衣冠南渡”事件也就由此而生。

当时的胡人没有开化,几乎和“野人”差不多了。他们没有啥文化,相当于最原始的状态了。一场民族历史上最黑暗的序幕拉开了……

很多胡人甚至还保留了“食人肉”的习惯。根据史书的记载,一个称之为“胡皇”石勒的,所到过的地方,一定会屠杀百姓,无论是长安、洛阳遍地都是百姓的尸体。他们往往在行军途中还将年轻的俘虏当作口粮直接吃了。一些来不及逃到南方的百姓只有自杀一条路了,于是到处都是尸体、到处都是血流成河。

相比较于男人来说,任何战争重最苦难的都是女人了,没办法因为战争的主角往往都是那些男人。胡人来了之后,女人就遭受了灭顶之灾了。他们把所有的女人几乎不当人,在他们眼里没有人伦道德、没有人性。胡人们将女人尽情的糟蹋、尽情的“玩乐”,别说多人运动了、有时候估计几十个运动一个。

这还不算完,在他们的眼中这些女人是战利品而不是有血有肉的人。“两脚羊”就是他们送给这些女人的外号,当他们“尽情玩乐”之后,便会把她们当作牲口宰杀掉、当作军粮吃掉了。这次史无前例的大灾难,导致了汉族人口锐减,据史料记载:人口从2000多万,锐减至400万不到,差一点导致了我们彻底的消亡。

大清铜币户部背面光绪元宝龙图是错版币吗?

展开全部

主要始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这一时期各地造币均有光绪元宝字样。总厂造币在正面左右分列“户部”二字,各地均在正面上缘或左右分列省名及地名,以示区别。这一时期各厂局各尽所能,自行设计,出现了一大批具有各地特点的龙图、花式,是铜元品种最多、 图案最丰富、版式最繁杂的时期

【铜元收藏鉴别】

近代铜元的发行流通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十余年时间,但其数量之浩繁、种类之庞杂、版别之众多,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据估算,仅从1900年到1917年,全国各省铸造的当十文铜元就有320亿枚之巨。而仅清末铜元背面的蟠龙图案版别就超过400种。如今铜元已成为钱币收藏的一大重要门类。但如何从数量如此巨大、种类如此繁多的铜元堆中挑选出较有收藏价值的品种,确实令大多数初涉铜元收藏的钱币收藏爱好者大感为难。现简要介绍几种最为简单易学的挑选方法,希望能对初集铜元的泉友们有所助益。

看铸造币材

铸造铜元的材质当然是铜,各种铜元中以红铜元最为多见,黄铜元少见。有些省份为降低成本多得利润,大铸含铜成色较低的黄铜元,如“大清铜币”中心宁字二十文、奉天光绪铜元等黄铜质居多,红铜元反而少见。此外,民间私铸的铜元也多为黄铜质。铸造整齐精美、色泽润白如银的白铜币以及铅质铜元则多属于样币性质,难得一见。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不少白铜币伪品,一般采用在普通铜元表面镀镍的方法伪造,但不甚光洁,砂眼气泡较多,边缘无齿,币身较薄,不具样币特征,不难辨识。

看面值大小

铜元面值有很多,其中以当十文铜元最为常见,而当一文、二文、五文、二十文、五十文、一百文、二百文、五百文等面值铜元都值得留意。“光绪元宝”四川当三十文铜元,因面值不符合民间习惯,旋铸旋废,存世仅有十余枚,非常罕见。“大清铜币”宣统二十文、“光绪元宝”广东五文、江南甲辰“光绪元宝”二十文、河南省造民国双旗五百文等都是难得一见的珍品。但也不能一概而论,如民国四川铸造的“四川铜币”当二十、当五十、当百者却属常见品种。

看铸币工艺

铜元一般采用机器铸造,故称“机制铜元”。但有些地方因买不起机器因陋就简铸币或民间土法私铸,产生了不是机制的铜元。如采用传统翻砂法铸造的“砂版铜元”,人力手摇机械铸造的半机械币以及手工打制铜元等。这些非机器铸造的铜元,多是过渡时期的产物,铸造数量不多,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另外,铜元一般中间无孔,因此发现中间有孔,特别是方孔的铜元值得格外留意。其中以“光绪元宝”安徽方孔十文铜元最为罕见,估计存世量不会超过10枚,被誉为“一级大珍”。

看是否错版

铜元常见错版形态有:1.英文错误,主要有字母写错、单词拼错等。如将“A”写成“A”、单词“PROVINCE”(省)错拼为“PROVINEC”等。2.满文错误。如四川官局造“光绪元宝”铜元,上缘纪地“四川官局造”,中心满文却为“宝福”(福建铸钱局)。3.正背面图案错配。如“光绪元宝”背错配大清龙图,“光绪元宝”湖北造背错配广东飞龙图,“大清铜币”宣统乙酉年造背错配“光绪年造”字样等。4.阴文图案。铜元币面文字大多为凸出阳文,也有极少数会有单面阴文图案出现,这是制造过程中产生的错误。5.合背、合面铜元。错版铜元值得关注。

看是否有齿边

一般情况下,铜元侧面是没有任何纹饰的光边,轧有齿边的铜元绝大多数属于样币性质值得收藏。但“光绪元宝”江苏十文和民国十五年的四川嘉禾铜元中也常见齿边普通品存在,这属例外。

看品相

品相被称为是“收藏品的生命”。品相的好坏,不仅影响到收藏品价格的差异,而且还关系到藏品是否容易变现的问题。铜元的品相对铜元收藏意义尤为重大。机制铜元无论是对表面的光洁度,乃至边丝的好坏都有严格的要求,任何缺陷都会影响藏品的价格。图案文字清晰、无磨损,表面平整光洁,边缘无明显撞击痕迹等,基本可算得上好品相。品相好的铜元值得收藏,即使是普通品种,收藏价值也较高。

你会介绍中国的哪些方面?

第一、中国的历史。

上下5000年,中华民族文化文明从未断过、从没湮灭,四大文明古国---古希腊、古巴比伦、古如今正昂首阔步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上。当然要谈到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讲建国70年。

世界最早的铜冶炼技术--陕西西安姜寨遗址冶炼黄铜(6700年前;4675±135B.C.)。世界最早的农业--江西万年县万年仙人洞遗址驯化水稻、栽培稻植硅石(1.2万年前)。世界最早的造船技术--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独木舟(8000年前)。世界最早的酿酒技术--河南舞阳贾湖遗址果酒沉淀物(9000年前)。世界最早的乐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骨笛(9000~8600年前)。世界最早的哲学著作--老子《道德经》(2500年前)。世界最早的军事学著作--孙武《孙子兵法》(2500年前)。第二、中国的汉字。

汉字方块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表现方式,象形字、甲骨文、真草隶篆等等。

当然必须讲书法。

在汉字中有个重要的部分,就是姓氏,中国的每一个姓氏都有其来历,有故事。比尔-克林顿、乔治-布什、迈克尔-乔丹,这些发音基本没什么故事。

第三、中国的十二生肖。

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子,鼠矣。丑,牛矣。寅,虎矣。卯,兔矣。辰,龙矣。巳(音‘SI’,地支的第六位;上午9点到11点),蛇矣。午,马矣。未,羊矣。申,猴矣。酉,鸡矣。戌,犬矣。亥,豕矣。

这些动物都是大路货,基本全世界都认识,但这些个关系,相生相克相冲,让老外们叹为观止。

古钱币上面的字一般都是由谁书写?

早期先秦铸币上的文字,通常是由铸钱的工匠随手“刻写”在钱范上,由于工匠文化程度的差异,春秋晚期至战国钱币上的文字,很少有完全一样的,有的规范一些,有的豪放粗犷,有的纤细秀美,而错字,缺笔,文字颠倒等现象也常见,这在秦国半两钱上尤为突出。比较而言,齐、赵、晋、楚等国的钱币文字规整一些。

减重粗放秦半两

战国渔阳、安阳、齐贝布币

战国齐镒六化、镒四化、镒化钱

战国魏梁一釿布币

中国书法进入成熟期后,历史上出现了许多著名的书法家,如秦代的李斯,他创立的小篆对后世影响很大,现存的《泰山封山刻石》《琅琊刻石》和《峄山刻石》,其碑文据传就出自李斯之手。秦统一六国后,铸行的比先秦半两钱文字秀美的秦半两,我认为很有可能也是李斯书写的,只是目前还没发现史书的佐证。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书同文”后,鉴于设计发行货币是一个政权十分重视的大事,所以钱文一定是由当时的书法名家所书写。

秦标准半两钱,小篆体或为李斯所书

史书明确记载最早为钱币书写开元通宝钱文的是唐代欧阳询。他是初唐大书法家,擅八分书,其书出自秦篆汉隶,骨气劲峭,法度谨严,于平正中见险绝,于规矩中见飘逸,笔画穿插,安排妥贴。在古钱小小方寸中安排文字,非欧莫属。这段史料见于《旧唐书·食货志》。

唐鎏金开元通宝,欧阳询书

唐银质开元通宝,欧阳询书

两宋是文艺范儿时代,从皇帝到民间,涌现了无数艺术家。

宋太宗赵炅首开为钱币书写钱文的先河,世称御书钱,第一枚御书钱是“淳化元宝”,以真、行、草三体书写。后来他又以真、行、草三体书写了“至道元宝”钱。据说,当时持三枚不同书体的同一种钱购物,会得到商家优惠。

宋草书至道元宝,赵炅书

宋草书元丰通宝,司马光书

宋草书元祐通宝 苏轼书

宋神宗元丰元年铸行“元丰通宝”,其中隶书体钱文沉着、苍劲豪放,在钱币史上有“东坡元丰”之称,相传是苏轼笔迹。

宋哲宗元祐年间铸行“元祐通宝”,为司马光、苏轼笔迹,文字潇洒奔放、不拘一格,有超世脱俗之感。

北宋末宋徽宗赵佶为“崇宁通宝”和“大观通宝”亲书钱文,徽宗自创瘦金体,史称“铁画银钩”,丰富了中国书法的书写样式,对后世影响极大。“崇宁通宝”和“大观通宝”由于瘦金体遒劲漂亮,铸造精美,直到今天仍然深得钱币爱好者的青睐。徽宗为钱币书写瘦金体甚至影响到了其后的金代,金代的“大定通宝”钱就是借鉴了徽宗的瘦金体风格。

宋大观通宝,赵佶书

宋崇宁通宝, 赵佶书

金大定通宝 钱文仿瘦金体

北宋还有一位名人为钱币书写钱文,他就是臭名昭著的花石纲的始作俑者、权相蔡京,蔡京其人虽然人品不好,但却有名的书法家,崇宁重宝当十大钱的隶书钱文就出自他的手笔,

这四个字写得沉着内敛,神完气足。看来人品和艺术修养真是两回事。

宋隶书崇宁通宝 蔡京书

金代的“泰和重宝”篆书大钱,铜质精良,制作规整,“泰和重宝’四字为玉筋篆体,尤为华美。“筋”即今天所称的筷子,玉筋篆是形容这种笔画粗细相等,遒劲有力如同玉制的筷子。这枚大钱的书写者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党怀英。史称“怀英工书法,世称‘独步金代’,尤爱玉箸篆书。泰和四年,书“泰和重宝”,铸于钱币之上,是为“金泰和”。

金篆书泰和重宝 党怀英书

清戴书咸丰通宝小平铁钱

清戴书咸丰通宝小平铁母

元明两代钱币的书法乏善可陈,清代倒是有一枚钱,钱文活泼生动,潇洒放逸,这就是咸丰戴书小平铁钱,之所以叫戴书,是传说它的书写者是一个叫戴熙的人。戴熙,字醇士,是清代著名书画家,本人也是古钱收藏家,著有《古泉丛话》一书。1860年太平军攻克杭州时,他投池自尽,为清廷尽忠了。戴书咸丰钱除小平铁钱外,还有当五当十几种,都很少见。咸丰皇帝在位十一年,被后人称为无远见、无胆识、无才能、无作为的“四无”皇帝。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英法联军进攻北京火烧圆明园,都是他当政时发生的大事,在这些大事面前,他优柔寡断,束手无策,迷于酒色,荒废朝政,误国殃民。但说他是“四无”皇帝也有点冤枉了他,在币制方面咸丰倒是很有作为,清代钱币的版别多,到他在位时达到了顶峰,咸丰钱各种版别不下千种,是中外钱币史上的奇葩,虽然如此,戴书咸丰以秀美的书法鹤立鸡群,为眼花缭乱的咸丰钱家族增加了些许亮色。

2016年12月31日(插图钱币为作者收藏)

哪种古币比较值钱?

玩钱币,怎可不知道古泉五十名珍,古泉五十名珍顾名思义:50枚极为罕见珍贵的古钱币。历来就是泉界收藏者倍受推崇的至上珍品,拥有一枚就可以傲视群雄!

但是随着近年全国工程建设如火如荼,全民收藏热和淘宝热的兴起,很多原古泉五十名珍中的孤品、珍罕品陆续几枚、几十枚甚至上百枚的被发掘出来。而一些原来史书上未见记载的极为希见的新品也得以重见天日,有的品种的发现足以改写历史。基于此,小编夙兴夜寐,挑灯奋战,查阅了大量资料、图谱以及近年知名古钱币拍卖会的记录,精心汇总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品鉴。

1.桥足半釿布:为传统古泉五十珍之首。战国时期铸币。系从空首布演化而来,因其钱文多铸有货币单位“釿”字而得名。产生于战国早期,主要流通于魏国地区。基本形制为首部平实、圆肩(或平肩)、圆裆、方足。钱文纪地、纪值,一般分二釿、一釿和半釿三等。除此之外,当时楚国地区也曾铸行过钱文分别是“殊布当釿”和“四布当釿”的长足釿布。目前桥足半釿偶有现身,传闻成交金额均以百万计,近年国内暂无官方上拍记录。

2.三孔布:是先秦货币中最为珍贵的品种,是现今钱币界公认的名珍之一。如今发现的“三孔布”大概有三十余种,实物除博物馆藏品外目,大多流失海外。而拥有一枚流传有序的“三孔布”,也就意味着能称得上古钱币收藏家。三孔布因形制特殊,存量极稀,是先秦货币中最富神秘色彩的一类,如今已发现的品种除“牟”字(包括大、小二型)已过10枚外,其余均在10枚以内,不少是仅见的孤品,其收藏价值自不待言,2010年嘉德春拍一枚“武阳”背“两”三孔布,仅见品,成交价格为352.8万元,至今是古钱币拍卖的最高纪录。

3.齐返邦长法化:俗称六字刀,系齐刀中最享盛誉之品。齐返邦长法化是中国最早的纪念币,。“齐返邦”即齐国重新建立政权之意,“长法化”即实行法定货币之意,被称为齐王复国纪念币。铸期及币文至今未有定论。关键在第二字,前人大多倾向于“造”。“造邦”义“建国”,遂断六字刀为齐桓(前685—643年)或田齐开国(前378年)所铸。今释“返邦”义“复国”,指襄王退燕。由莒重返都城临淄(前279年)后所铸。六字刀形同三字刀,然不断缘,制作尤精,文字隽秀。通长约18.5厘米,重45克左右。背面除无文者多铸一字,为化、上、工、吉、日等。六字刀因传世甚少,弥足珍贵。2011年嘉德春拍一枚齐返邦长大刀背日六字刀最终以149.5万元的价格成交,创下齐刀拍卖纪录。

4.言阳新刀:旧译作“晋阳新化”。言字前人多误认为"晋”字,言阳疑即西汉时西河郡之圁阳,战国早期属魏国,后归于赵,此刀形制和蔺刀相似,当属赵国所铸。言阳刀存世几位罕见,目前市场价约20-30万元。

5.共屯赤金:共屯赤金圜钱存世罕见,是先秦名珍之一,“共”为战国时期地名,在今河南辉县,1982年山西省侯马市战国墓中曾出土一枚,近年国内无上拍记录 “共屯赤金”铜质,直径43毫米,系战国中晚期(公元前4-前3世纪)魏国所铸。主要流通三晋地区,圆孔,面无廓,背平,为早期圆孔圜钱。近年国内无上拍记录。

6.共少半釿:战国时期魏铸币,流通于三晋、两周地区。在魏铸圜钱中,纪“共”字地名的有“共屯赤金”、“共”、“共少半釿”三种。前两种相当于一釿币,重量通常在12克左右;后一种为小型半釿币,重量只有一釿币的四分之一。“共少半釿”圜钱存世不超过八枚之数,极为珍罕,丁福保《历代古钱图说》中曾有拓本,评级无定价,因实物已轶,众泉家难窥其庐山真目,一直误认为是臆造品或改刻赝品。近年实物出土后,证实了其存在。2010嘉德春拍一枚共少半釿圜钱的成交价格为43.68万元。

7.国宝金匮直万:国宝金匮直万钱币铸造于西汉居摄二年(公元7年),由王莽铸造;形制特殊,犹如一把打开财富宝藏的金钥匙!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为方孔圆钱形式,直径为2.6厘米,面文为“国宝金匮”四字,旋读,悬针篆。下部为正方形,边长为2.5厘米,内有两条竖棱,中间直书悬针篆“直万”二字,顶部有“天府”二字,周身柔润,背面顶部有“蟾宫”二字。有人认为是流通货币,因为折价太高而没有正式进入流通领域。也有另外一种意见认为该物并非货币,而是藏金柜上的拉手或者装饰之类,象征着王莽拥金无数。民国时期曾发现一枚,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21世纪初咸阳市曾出土过数十枚残件,较完整者有数枚。钱文有直万二字,是已知面值最大的铜铸币。近年国内无拍卖纪录。

8.国珍金匮五千:西汉末年王莽政权铸造,形制同“国宝金匮直万”,按照新莽币制,一枚国珍金匮五千可兑换5000枚五铢或小泉直一,首部面文篆书“国珍金匮”四字,对读,身部直书“五千”二字。21世纪初在西安被发现,现属仅见。价值无法估量,目前可称独一无二的珍品。

9.大泉五千:公元239-246年。三国吴钱,孙权赤乌元年至九年(公元238-246年)所铸大钱。篆书“大泉五千”四字旋读,一当五铢五千。是继王莽后最大的虚值钱。早期就入评中国古钱“五十名珍”之一,至今亦鲜有发现,2011年嘉德秋拍出品一枚,估价20~35万元,未成交。

10.太夏真兴:相传公元419年,大夏国国王赫连勃勃还都统万(今陕西靖边白城子),改元真兴并铸“太夏真兴”钱。大夏(古时“太”与“大”同义)乃国号,真兴乃年号。“太夏真兴”钱是我国最早的一枚国号、年号并铸在一起的钱币,存世稀见。太夏真兴目前发现共7枚(含博物馆馆藏),近年国内无拍卖纪录。

11.咸通玄宝:唐朝唐懿宗咸通十一年(公元870年)桂阳监铸,直径2.2厘米,钱文四字隶书而含魏碑风骨,直读,章法匀称有力,因铸而未行,故传世绝少,唐钱第一珍,也是老古钱五十名珍之一,国家博物馆有藏,绝珍,其中一品为新近窖藏发现,发现于四川新都。目前市场参考价在30万元左右。

12.开平通宝:此钱据传为五代后梁太祖朱温开平年间(907-910年)所铸造,但史书没有记载。存世钱币有“开平通宝”,“开平元宝”各一枚,由于皆系孤品,有无确切的史料记载,真伪难辨,现藏于宏源阁博物馆。此外,存世有少量开平元宝小铅钱。今天流于世上的开平通宝钱仅有大钱一种。它的形体仿照开元钱,但铸造制作上更粗糙,边廓不整齐。其钱径约3.4厘米,重量不能测定。开平通宝为五代第一珍品,近年国内无上拍记录。

13.天德重宝背殷:五代十国时期南闽政权铸造。公元943年,王审知第三子王延政杀兄自立,称帝于建州,改国号为殷,建元天德,共历2年,铸造有“天德通宝”和“天德重宝”背“殷”钱。根据文献记载,“天德通宝”有铜铁两种,但铜钱仅见数枚,铁钱有折拾型大钱留世。“天德重宝”背“殷”钱也分铜铁两种,其中铜钱有大样和小样之分,面文也有隶书和楷书的区别,有“宝”字“足”部作隶笔,钱币界成为隶宝天德,依据旧谱讲解尚有折拾型【天德重宝背殷】大铜钱传世,极其罕见,惜拓图已残缺。老中国古钱“五十名珍”之一。,2011年嘉德春拍一枚天德重宝背殷,成交价格25.3万元。

14.天策府宝:十国时期楚国马殷所铸。后梁太祖朱温开平四年(公元910)六月,以唐太宗故事开天策府,加楚地割据势力马殷为天策上将军,马殷因铸“天策府宝”大钱以记之。翻开我国的钱币史,在所有的古钱币中,专为纪念天策府而铸造的钱币,除“天策府宝” 钱币外,是绝无仅有的,所以,“天策府宝”钱币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纪府钱币。天策府宝早期即入选老古泉五十名珍,得之不易。2012年6月华夏古泉拍卖一枚天策府宝,成交价格为30万元人民币。

15.大蜀通宝: “大蜀通宝”为五代十国后蜀高祖孟知祥明德年间所铸。《历代古钱图说》中标明民国时期曾有3枚“大蜀通宝”现世,分别被3名古币专家收藏,后3人过世,古币下落不明。大蜀通宝为老古泉五十名珍之一,存世罕见,近年国内无上拍记录。

16.保大元宝: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李璟保大年间,楚马希萼奉南唐为正朔时所铸。此泉位列老古泉五十名珍,其字文雄健深峻,形制深厚朴拙与楚钱风范极类,存世罕见。2010年嘉德秋拍成交一枚,成交价为78.4万元。

17. 大齐通宝:“大齐通宝”,是南唐开国皇帝李弁铸造的第一种南唐钱币。吴天祚三年( 937 ),徐知诰(李弁)即帝位于金陵(今江苏南京),国号大齐,年号昪元( 937—942 )。昪元三年改国号为唐,即南唐。其国号大齐时铸大齐通宝,。过去曾有唐黄巢铸说,后被否定。早期仅发现两枚。一枚的右上方缺一角,钱币界称之为“缺角大齐”,另一枚的钱上钻有4个小孔,被称为“四眼大齐”。“缺角大齐”由清朝的江南名士戴熙所藏,当时就有人愿用高价收买,戴不忍割爱,太平军攻进杭州,戴投水自尽,死前将大齐通宝等物深埋地下。后人为了得到这杖稀世真品,争相购买戴宅,掘地数次,终无所获。“四眼大齐”是上世纪20年代泉学家戴保庭和朱克壮在江西鄱阳农村孩童踢的毽子上发现的,此枚大齐通宝虽然不缺角,但因为做毽子,被钻出四个小孔。后被著名收藏张叔驯重金购得,藏之密室,从不示人,且因而自号“齐斋”,其对“大齐通宝”的珍爱可见一斑。大齐通宝唯其罕见,弥足珍贵。近年又陆续发现两枚,极其珍罕,国内暂无上拍记录。

18. 飞龙进宝:南汉高祖刘暠白龙元年(公元925年)铸币。乾亨九年(925年)八月,改元白龙,刘岩也改名刘龑,取飞龙在天之意,铸飞龙进宝,仅见大钱两枚,小钱一枚。飞龙进宝”大钱,著名的钱币收藏家马定祥断其为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国王刘岩改名刘龚时(公元841年)特铸的庆典钱,是我国历代古钱中奇珍之品。“飞龙进宝”银质大钱,存世更是极少,罕见品,泉界大珍。飞龙进宝存世罕见,加上性质特殊,为旧古钱五十名珍之一,国内暂无上拍记录。

19. 永安一十、永安五百:五代时期燕国刘守光所铸,时当公元911—913年。分铜、铁二种,隶书对读。铜钱极少而铁钱较多。“永安一十”与其它四字钱文位置不同,先右左后上下。以一当它钱十。同时铸有“永安一百”、“永安五百”、“永安一千”三种铜、铁钱。钱文位置与“永安一十”同。 在今北京地区出土。不见史书记载。过去有人以为“永安”是年号,疑为西夏钱。后根据文字、制作和出土地点,确定为幽州(治今北京)节度使刘守光称帝(国号燕,年号应天,911—913年在位)所铸,永安一十、永安五百存世量均寥寥数枚,国内无上拍记录。

20. 建国通宝:北宋宋徽宗赵佶有 建中靖国年号,但建国通宝仅有篆书,楷书小平对钱各一其中篆书钱铜色金黄,狭穿大字,面带黑斑及松花绿锈,据说出土于苏北,曾被钱币收藏大家罗伯昭先生以400银元购得。也有人认为此钱太过离奇,怀疑是建炎通宝改刻而成。但据考证,建国通宝是取建中靖国年号的首尾二字组合而成铸造的货币,却因赵佶的建中靖国年号中的“建中”二字与唐代某年号重复,所以此币刚刚铸成就马上废止,期间还铸有篆书体“靖国通宝”与楷书体“靖国元宝”小平钱,而后改铸非年号的“圣宋通宝”、“圣宋元宝”。因此建国通宝极为珍稀,存世量不超过10枚,无法估价,称建国通宝为北宋第一珍稀币并不为过。近年国内无上拍记录。

21. 皇祐元宝:北宋仁宗皇祐年间铸,之前未见记载,为近年发现之北宋珍品,目前仅见三枚。2012年保利春拍一枚皇祐元宝小平成交价格为43.7万元。

22. 嘉祐重宝:北宋仁宗嘉祐年间铸。此钱前谱无载,为近年新发现品种,应为试铸性质,目前为仅见。2010年嘉德春拍成交一枚,成交价格33.6万元。

23. 绍圣重宝:北宋哲宗绍圣年间铸造,此钱也应属于试铸,存世极其稀少,绍圣重宝所见仅隶书、行书两种版式,均属珍品,估价在20-30万元。

24. 圣宋通宝:宋徽宗赵佶建中靖国(公元1101年)至崇宁(公元1106年)期间铸,非年号钱,有数种版式,均罕见。圣宋通宝分为小平光背、小平型背“当伍”和折二型背“当五”三种,应为试铸性质,存世极稀,居中国古钱珍品之列,近年国内无上拍记录。

25. 应运元宝:北宋建立后,由于连年的战争,国防开支大增,统治者在发展生产和繁荣经济的同时,加大了对平民百姓的盘剥与压榨,使人民群众饱受苦难。宋太宗淳化四年(993年)春,终于引发了遍及全国的农民起义,农民起义领袖王小波、李顺为首在青城起义,得成都,所建大蜀国,应运元年(公元994年)铸于成都。大蜀国政权存在时间虽短,却极为重视发展经济,铸有“应运元宝”铜钱和“应运通宝”铁钱两种货币,这在我国农民战争应运元宝史上是空前的。应运元宝铜钱存世量极少,近年国内无上拍记录。

26. 应感通宝:李顺于994年发动农民起义,攻克成都,建元应运。先铸应运元宝。是年五月李顺战死,部下又铸应感通宝,存世皆罕。近年国内无上拍记录。

27. 元符重宝:宋哲宗元符年间铸,隶书,存世极少,应属试铸,并未正式发行,近年国内无上拍记录。

28. 靖康通宝:靖康通宝”是老古泉五十名珍之一,北宋 宋钦宗时期铸造的,他在位16个月就被掳往北方,因此,“靖康”钱铸量很少。历年北宋钱出土不计其数,难得有靖康钱。靖康钱铸量很少,能遗留下来的极为困难,“靖康通宝”更为罕见,靖康钱均被泉家视为瑰宝,属国家一级文物,因此一枚靖康钱的发现,往往引起钱币界的重视和报刊的关注。2015年华夏古泉上拍一枚靖康通宝,钱体有牛毛裂纹,最终成交价216000元。

29. 建炎元宝:南宋高宗建炎年间铸,仅见小平钱,钱文篆、隶成对,铸造量极少,目前市场价格在15万元左右。

30. 神册通宝: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建立的第一个年号神册年间(916年)所铸,目前仅发现2枚,极为珍罕,国内无上拍记录。

31. 天显通宝:辽太宗耶律德光,天显年间(927—936年)铸。“天显通宝”四字隶书,旋读,光背无文。径2.4厘米,重约2.7克。此钱制作工整,文字自然,古朴可爱。传世仅一二品而下落不明。1940年北京骆氏曾于大房山获得一枚,经南北泉家戴葆庭、方药雨、马定祥诸氏审定为真品无疑,惜于抗战后期辗转落日本人之手。天显珍品有待新的发现。世存一种仿制品出于清末,钱体较厚,字体呆板,无绣或锈色浮泛,鉴别时应加注意。天显通宝为老五十名珍之一,极其罕见,近年国内无上拍记录。

32. 会同通宝:会同通宝是中国古代辽国(契丹国)铸行的金属方孔圆钱之一。始铸于辽太宗(耶律德光)会同元年,即公元938年。会同这个年号一直用到公元947年,那年耶律德光改元为大同。关于会同钱币,《辽史》和其他古书以及以前的钱谱中均无记载。会同年号虽然经历了10年,可是后来的一千多年里,会同钱币实物却一直没有露面,直到1989年,收藏家冯毅才发现了第一枚会同钱币。1989年,冯毅在辽宁朝阳一个废品收购公司回收的废旧铜钱堆里拣选发现了这枚钱币,此钱重四克,生坑绿锈,经多位钱币专家鉴定为真品。对此,著名钱币学家戴志强说:这是继天禄通宝之后又一重大发现,当补辽史之缺。随着我国大兴土木,民间探宝,鉴宝的开展,至今发现的会同通宝钱已有多种版别,钱币总数达二十几枚。2005年嘉德春拍,冯毅先生发现的那枚会同通宝成交价为55万元。

33. 天禄通宝:天禄通宝,辽·世宗耶律阮于天禄年间(公元947——951)所铸。1981年八月,内蒙古巴林右旗羊场乡上石匠山辽代窖藏中出土一枚,是早期辽钱的实证。在巴林右旗上石匠出土的一批辽代窖藏古铜钱中,有一枚“天禄通宝”铜钱。铜质小平钱至今仅发现四五枚,钱文有细别,有数种版别,属我国古钱中大珍级大名誉品。估计市场价格在20-30万元。

34. 景福通宝:辽兴宗耶律宗真景福年间(1013~1032年)铸,稀见。面文“景福通宝”隶书旋读,光背。早年即为辽钱大珍,近年陆续发现数枚,国内无拍卖纪录,估计市场价格在20万元左右。

35. 天辅元宝:天辅元宝 是金朝开国皇帝金太祖(阿骨打)铸造的方孔钱币。铸于天辅年间(公元1117-1122年)。为金代第一种年号钱,旧谱无载,目前尚属孤品。从历史来看,金朝铜矿缺乏,早期财政钱币紧缺,主要使用宋钱、辽钱,而当朝钱铸量很少,故至今遗留极其罕少。天辅元宝早期未闻,近年华夏古泉图录收录一品,为海外名家收藏,仅见孤品,价格无法估量。

36. 天眷通宝:金代早期铸币,因存世绝少,天眷通宝至今未见谱载。天眷通宝分小平和折二,平钱有楷,篆两种书体。“金代天眷通宝真书折二”早年出土于河南省,原为泉届名家收藏,已被学术界确认为古钱币纲要大珍,是所见泉谱中唯一的实物。该钱币直径30毫米,厚1.7毫米,重7.5克,钱文书法隽秀俊朗,颇具功底;铸工精湛,铜色温润,形制规范,包浆熟旧。钱币面略深而背稍浅,穿口干净利落,与当时时代特征完全吻合。对于金代铸钱来说,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示范作用。天眷通宝所知仅3枚,为古钱大珍,2007年嘉德春拍一枚天眷通宝折二,成交价格134.4万元。

37. 皇统通宝、元宝:金代钱币,皇统年间(1141-1149年)铸造,制作极为精美。皇统通宝篆书折五目前为仅见,现藏于海外名家手中,为古钱大珍,皇统通宝小平听闻近期出土一枚,市价过百万。

38. 崇庆元宝、通宝:金代钱币,为金卫绍王崇庆年间(公元1212年)所铸,由青铜铸造。有“崇庆元宝”、“崇庆通宝”两种。近年发现元宝钱为楷书与篆书对钱,形制有小平,折二,折五,折拾型几种。旧谱载有当五大钱(即折五,直径在3.3--3.6厘米之间),近年折拾型大钱也面世几枚。银钱也发现不多枚。通宝有小平、折二两种,钱文仿瘦金体所制。崇庆元宝传世极少,有书籍称其为“孤品”,实际上据了解目前全国保存有20枚左右的真品,且有几个版别。崇庆通宝存世极少,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有两枚,均为民国名家旧藏,建国后鲜有发现,国内近年无上拍记录。

39. 至宁元宝:金代卫绍王完颜永济,至宁元年(公元1213年)铸造。存世仅有一枚折五型铜钱,书体与北宋崇宁小平楷书相似,为民国名家方药雨旧藏,至今仍为孤品,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华光普中国古钱大集此泉标注一级无定价。国内无上拍记录。

40. 贞祐通宝:铸期金宣宗贞佑年间(1213-1216年)特征通宝,小平,钱文真书顺读。元宝小平,钱文真书旋读。贞佑元宝,早年流入日本(日本平岛春水藏) 国内仅发现此一枚。老古泉五十名珍之一,2007年嘉德秋拍一枚贞祐通宝,成交价格为20万元。

41. 大安通宝:西夏惠宗李秉常,大安年间(1075—1085年)所铸汉文平钱。1981年内蒙林西县出土二十万古钱中首次发掘一枚,为震惊泉界的奇珍之品。铜色赤褐,形态古朴。钱文“大安”二字楷书,“通宝”隶书,直读,文字端庄,边廓整肃,制作精美,背穿上隐约有仰月纹。径2.3厘米,重4克左右。经考证,历代以“大安”为年号者有三位皇帝:分别是金卫绍王大安年间无铸钱,辽道宗大安钱两品与此文风迥异;而此钱与西夏钱文字类似,尤以稍后崇宗之“元德通宝”大样钱“元德”楷书而“通宝”从隶,与之如出一辙,故将大安通宝系于西夏惠宗可安。近年【大安通宝】折三,折五型也已面世,钱文都很精整分光背,背月几种,均母钱形制,实为试铸之品。国内无此泉拍卖纪录。

42. 贞观宝钱:西夏崇宗李乾顺,贞观年间(公元1101~1113年)铸造,形制为小平钱,直径2.5CM。钱形较大。贞观宝钱是目前已知西夏年号钱中存世最少的一种,颇不易见。2010年嘉德春拍出品一枚,惜品相稍弱,成交价格为11万元。

43. 元德重宝:西夏崇宗皇帝元德年间(公元1119-1127)铸造。版式为折二型钱。钱文楷书,直径一般为2.7厘米。今存世仅有两三枚,珍罕无定价,老古泉五十名珍之一。元德重宝古诗文欣赏:咏西夏史.西夏钱币诗词.清平乐.梦元德重宝.元德重宝,梦中几番见。轻拿手中细细看,感觉真真切切。醒后方知是梦,回味却甜心头。明知不可强求,笑我一片痴情。近年国内无上拍记录。

44. 大德通宝:元成宗铁穆耳,大德年间(公元1297-1307年)铸行,有汉文、蒙古文两种,铸造不精,均稀见,2010年11月华夏古泉网拍出一品,成交价21万元。

45. 赵宝重兴:相传为南宋末年抗元将领所铸造,具体年代和铸造者已不可考。也有读作“兴赵重宝”的。目前出土仅有两枚,背“当三”,堪称古泉珍。“华光普主编的《中国古钱大集》第827页:“赵宝重兴,传为南宋末年抗元将领所铸,青铜,或读兴赵重宝、赵兴重宝,背文当三。沈子槎旧藏仅见,奇品矣”。国内无拍卖记录。

46. 中统元宝:元世祖忽必烈中统年间所铸,为元代第一种年号钱,有楷书、篆书两种,罕见。元代以钞为主,早期铜钱极其罕见。近年国内无上拍记录。

47. 大元国宝:元朝元武宗海山,至大年间(公元1308~1311年)铸造。文字形制极为精美,有以孤品背龙纹者尤其精致,疑为开炉试铸样钱。另有铅钱孤品,系雕母。老中国古钱“五十名珍”之一,大元国宝可能是初铸大元通宝时的开炉样钱,此钱铸时短,铸量不多,流传下来的实物极为稀少,2011年嘉德春拍一枚大元国宝背云龙纹成交价格为13.8万元。

48. 天启通宝(徐):历史上有两种“天启通宝”,第一种是大家都熟知的明熹宗,天启元年八月开铸的天启通宝,俗称明天启。另一种就是我们这次要说的徐天启。元至正十一年徐寿辉起义,攻占蕲水,建立政权,国号天完,年号治平。1356年,徐寿辉迁都汉阳(今湖北武汉),1358年,改年号为天启,铸“天启通宝”铜钱,其中篆书折三,书体端正,由于天启作为年号的时间很短,铸钱不多,保存下来的更少,属珍罕名誉品之一。国内无上拍记录。

49. 天国通宝:天国通宝是是中国清朝后期由洪秀全所建立的政权所发行的货币。天国背通宝当十是太平天国建都南京后第一批试铸的通用钱币,因不久即改铸太平天国圣宝钱而属临时过渡性的钱币,因此铸额有限而十分罕见.天国通宝存世应在20枚以内,为太平天国钱珍品,估价在25万元以上。

50. 祺祥重宝:铸于清穆宗初登基时(1861年)。时值载垣、肃顺八大臣奉诏辅政,即改元祺祥,并铸祺祥通宝与祺祥重宝当十钱。祺祥是同治皇帝第一个年号,当时提出时即有大臣因“祺”“祥”两字意思相近而持反对意见,后因慈禧太后发动辛酉政变而废止,仅存60天。所铸多为样币,流通币几乎全部收回损毁殆尽。清咸丰十一年七月二十六日鼓铸,还未发行,十月五日即被勒令废除,铸币回炉,堪称中国寿命最短的钱币。祺祥重宝存世罕见,多为母钱、样钱性质,宝泉当十为大珍品,国内无上拍记录。

以上这些拥有一枚即可傲视币圈了!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