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黄铜板,你怎么看一个天然奇石从一文不值到价值百万的现象呢?
浏览时,看到了这个“问题”。
网络上有关“奇石”的问答很多,图片也很杂。
因为对“天然”的东西兴趣浓厚,所以想就此问题也想谈谈个人的看法。
“奇石”,在我国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了——
大到观景园里的雅石,
小到庭院、殿堂里的陈设摆件,
乃至桌面案头摆件、
多宝格里的雅玩,等等,应有尽有。
历史上各朝代也不乏“石痴”,最有名的怕是,众所周知的米芾了(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
被人称为,“米癫”、“石痴”,“疯子”。他尤其对石砚感兴趣。
有人说他,拜石成癖,有玩物丧志之嫌。因而官场不得志。
历史上许多“奇石砚”,就是在“奇石”的基础上略加雕琢成砚的。
米芾晚年收藏的“研山”就是“灵璧石”。
他如获至宝,甚至抱着石头睡觉。
这块石头状如山形,还刚好能研墨,他的评价是:“宝晋斋研山,不假雕饰,浑然天成”。
不幸的是,米芾后来失去了此石。他凭着记忆,把石头画了下来,还在各个部位“命名”注释。因此,写下后世珍宝《研山铭》帖。
此贴也是流失海外后的“回归”品。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那么,“米石痴”的石头今在何方?
现珍藏于北京文博学院。据说它也是从拍卖会上得来的“回流文物”。
奇石,在我国再度热起来还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的事了。
始于轰动一时的,大漠奇石“小鸡出壳”。
它是一块隔壁玛瑙石,被誉为中国四大奇石之一。
石头很小(3x2.5cm),差不多是个“鸽子蛋”。
重量92克。产自 内蒙古乌拉特后旗。
是奇石爱好者张靖先生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内蒙的玛瑙湖拾得。
后被北京朝阳区政府收藏。
所谓的“中国四大奇石”都是什么呢?梳理一下:
一、 东坡肉形石
图片素材来自网络
“东坡肉形石”,清康熙年间入宫之物。现藏于台北故宫。
酷似一块栩栩如生的五花肉。
规格:5.73×6.6×5.3cm 重量:0.52KG。
也就是我们平时早餐吃的一块蛋糕的大小。
材质:天然的石头。
矿石成分:二氧化硅。
皮色据考,有人工“琥珀色”成分。
二、 岁 月
“岁月”,现藏于银川赵姓藏家之手。
酷似一位西方贵妇。
规格:8.5×8×6.9cm 重量:1.3KG。一块香皂的大小。
材质:戈壁石类。
三、中华神鹰
“中华神鹰”,现收于广东张姓藏家之手。
酷似一只老鹰。
规格:18×15×32cm 重量:14KG。两块砖头大小。
材质:属庙子石石种。
四、“小鸡出壳”
现藏于北京朝阳区政府。
奇石种类很多,从不起眼的“天然石”到“引人注目”的“稀世珍宝”,它都经历了什么呢?
首先,“天然”是它的“本色”,没有“人工痕迹”,自然天成。
它是大自然的造化。
有了“天然”,还要具备“奇特”和“不可思议”。
它不是抽象的,而是具象的“神似”。
比如:东坡肉。
色泽纹理均自然形成,肥瘦层次分明、皮色毛孔隐约可见、肌理逼真。
除了形之酷似,材质也是价值的因素之一。
比如:玛瑙。众所周知,玛瑙本身就属于佛家七宝之一。
有物象奇石,
也有“文字”奇石,
还有山水画奇石,
图案化奇石……等等,
五花八门,无所不包。
奇石里,还有园林里的“太湖石”,也叫“窟窿石”。
以及“太行石”,
它们属于观赏石类,体型较大,也是奇石。
奇石,可以出自任何地方,只是缺少“发现”而已。
它几乎是“零”成本。
一些奇石是另一种“成分”,使它更有价值。
比如:含有化石成分的;
含有珍贵矿物成分的。
以及,陨石类。
随着“奇石”市场的火热,“造假”也趁势兴起,
拼接的、着色的,物理、化学齐上阵,应有尽有。
以往每年的奇石展,只要有空闲我就会去转转、看看。
令人失望的是,假奇石一年比一年多,且颜色“靓丽”,大有“奇幻万千”之势。
其实,自然天成的“奇石”,远没有那么靓丽的色彩,就包括“翡翠”。
翡翠一等一的宝石,裁切打磨也没有那么“耀眼”。
天然石的材质,注定它打磨后也没有那“玉质”般的细腻和润泽。
“修型”和“完善”,成了打死“奇石”的棍棒。
必须明白,它不是“文玩”,不是可“造型”的器物。
我们分享奇石,是分享大自然的“天工造物”。
如今,快成了“造假乱真”大赛了。
奇石展上,公然出现那么多的“假货”!
而且“体型巨大”,可以论“顿”出售了。
造假也是“不惜血本”啊。
最后,我想说的是,奇石,比的是“珍”,也比的是“奇”,更比的是“真实和自然”!
晒出你的“珍藏”之时,也同时,晒出了你的“心态”。
用“亿”作价格单位的“奇石”,毕竟是极少数。
从分享中,获得一份快乐也许更重要。
个人觉得,“奇石”不仅仅是一种“价值收藏”,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种“纪念物”。
比如:我个人2019年有幸去了一趟贵州的梵净山,下山后在附近的河道里纳凉休息时,捡到一块小石头,上面居然“工工整整”的“写着”一个汉字的三字,本人家中排行老三。真是大喜过望,一来,它可以作为“梵净山旅游纪念”。二来,也是“天然奇石”。很小的石头,携带起来也方便,我“收藏了”。
还有一块,是我在疫情爆发后,在疫情渐趋平稳后,在贵州万山地区的河道拍照、写生时,发现的“零”。
那个卵石上有个白色的阿拉伯数字“0”,你也可以说它是英文的“O”。
我更喜欢说它是“0”。
希望我们的各地疫情早日“归零”,“0”!
奇石无处不在,就看你怎么去“发现”。
前两年,花几十块钱,在淘宝上论斤买了一小袋玛瑙石。
商家随机发的,收到后“验货”很满意,竟然“撞上了奇石”。
我给它取名,“无字书”,也可以叫天书吧。
一些“象形奇石”,欣赏起来它是有角度的,不同的角度呈现不同的“形态”。
选择“最佳的角度”,最酷似的方向,才能有“最佳效果”。
天然的东西,总有“似是而非”的一面。
分享几块我在贵州小河道里,捡到的“小石头”。
奇石的“奇”,正在于它的“似是而非”。
一些“镜头”下的形象很完美,很像,但当你真正的站到“奇石”面前,也许你会很失望。
会产生一种“上当”的感觉,这很正常。
自然界就是这样的神奇,有时候,第一眼“很像”,看多了反而“没有了”,不耐看。
也有的是,初看“没什么感觉”,慢慢地有了形象感,越看越像,爱不释手了。
发现和欣赏都有个“认识过程”,快慢长短它因人而异。
当你见多了,自然就能够分辨出它的“价值倾向”。
不要被“亿元”价格绑架,你不可能再找到一个“出壳的小鸭”。
也没有第二块儿“东坡肉”。有,一定都是假的。
一锤定音的专家鉴定藏品可信吗?
电视鉴宝节目 ,如果你有钱赞助又有兴趣,玩玩图个一时开心是可以的,你的藏品想在节目中或节目后卖出去,做个美梦吧,要让梦成真的几率几乎相当低,至于节目上的专家鉴定结果就当个参考吧,一般情况是找比较开门的藏品做节目,应该不会乱说。玩收藏别老做梦发大财,对于藏品鉴定还是多学习,提高自己的鉴赏力,其实是藏品中含有很多信息,掌握了这些信息,藏品自己会说话,收藏,自己喜欢就好,玩收藏图个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