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铜管自制金币,可流通奥运10元纪念人民币?
物以稀为贵。奥运10元纪念钞是我国为纪念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举办而发行的一张纪念钞,共有三种不同的版本,分别是人民币纪念钞版本、港币纪念钞版本和澳币纪念钞版本。题主所示的是人民币奥运纪念钞,其收藏的意义主要体现在这几点:
一、独特性。人民币奥运纪念钞是于2008年7月8日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10元面额纸质纪念钞,这是史上第一张奥运纪念钞。虽然在2006-2008年之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三组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贵金属纪念币,即黄铜合金的普通纪念币三组,共计31枚,其中金币9枚,银币14枚,铜币8枚。现代奥运会纪念币发行自1952年芬兰赫尔辛基奥运会才首开先河,自此之后除个别情况外,为历届夏季和冬季奥运会发行纪念币已成为举办国政府的惯例延续至今。但奥运纪念钞发行乃从2008年的人民币纪念钞发行开始,且目前也只有一张奥运纪念钞,具有品种的独特性。
二、稀缺性。人民币奥运十元纪念钞是全球第一张以奥运为题材而发行的纪念钞,是中国继建国五十周年纪念钞和2000年龙钞之后的第三张纪念钞。其发行量仅600万张。在我国目前发行的纪念钞中发行量是最少的。其中,建国50周年钞发行量6000万张,世纪龙钞发行量1000万张,航天钞发行量3亿张,人民币发行70周年纪念钞发行量1.2亿张。在大陆发行的五张纪念钞中人民币奥运纪念钞发行量最少。物以稀为贵,最少量发行的奥运纪念钞稀缺性最强,也最具收藏价值。
三、炒作价值。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是中国人民百年梦想的实现,是多少华人的骄傲和自豪,为纪念这一重大的体育盛事,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可流通奥运10元纪念钞,其纪念意义重大。而且奥运10元纪念钞的发行量仅600万,对于全国十三亿的爱国情怀的中国人来说,量太少了,当时领兑奥运钞的场景非常高涨,当天就涨了60倍,以600元的价格成交的,现在的市场价格约4000左右。再者,奥运纪念钞面值为10元,也在五种纪念钞中最低价的,面值越低,炒作性越强。
四、工艺精美。奥运纪念钞印刷技术高超,应用了光彩光变面额数字、全息定位镂空标志、双色接线异型号码、珠光图案、光变全息开窗安全线、胶印微缩方案等防伪特征。雕刻凹版印刷:票面正面北京2008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主会场——国家体育场图案、中国人民银行行名、国徽图案、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图案、手感线等均采用雕刻凹版印刷,用手触摸具有明显凹、凸感。
光变全息开窗安全线:票面背面左侧有5.5毫米宽光变全息开窗安全线,安全线两侧有缩微文字“BEIJING2008”,中间有全息图案“10”。变换角度观察时,安全线两侧颜色在绿色与品红色之间交替变化。
胶印缩微文字:票面正、背面胶印图案中有“BEIJING2008”、“10”及“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字样的胶印缩微文字。
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纪念钞是近十年来,中国发行的纸币中首次没有毛泽东头像,开辟了中国货币的又一新篇章。而在毛泽东担任国家领导人的1949-1976年间,中国纸币上的图案大都是工人、农民,以及卡车、飞机等现代化标志,还有山峦、宝塔等风景画面,后面发行的人民币都印有毛泽东头像。
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人民币纪念钞以其独特性、稀缺性、炒作价值以及印制工艺精美等特点凸显其价值,具有良好的收藏意义。古代一两金子等于多少两银子?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使用货币的历史长达五千年之久。中国古代货币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五次极为重大的演变: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由杂乱形状向统一形状的演变、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
1、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
贝是中国最早的货币,商朝以贝作为货币。在中国的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商朝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铜币的出现,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随着人工铸币的大量使用,海贝这种自然货币便慢慢退出了中国的货币舞台。
2、由杂乱形状向统一形状的演变。从商朝铜币出现后到战国时期,中国的货币形状很多。战国时期不仅各国自铸货币,而且在一个诸侯国内的各个地区也都自铸货币。以赵国的铲币、齐国的刀币、秦国的圆形方孔钱、楚国的蚁鼻钱较著名。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于公元前210年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货币的统一,结束了中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一次重大演变。秦半两钱确定下来的这种圆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续到民国初期。
3、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
公元前113年,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五铢钱成为当时唯一合法货币。从此确定了由中央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这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一次重大演变。
4、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李渊决心改革币制,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取“开辟新纪元”之意,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开元通宝”一反秦汉旧制,钱文不书重量,是我国古代货币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开元通宝”钱是我国最早的通宝钱。此后铜钱不再用钱文标重量,都以通宝、元宝相称,它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后的“民国通宝”。
5、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
北宋时,随着交换的发达,货币流通额增加,北宋太宗时,年铸币八十万贯,以后逐渐增加。由于铸钱的铜料紧缺,政府为弥补铜钱的不足,在一些地区大量地铸造铁钱。据《宋史》记载,当时四川所铸铁钱一贯就重达二十五斤八两。“交子”的出现,是古代货币史上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一次重要演变。
我国最早的货币是起源于商朝的贝币。原始贝币是天然的海贝,它产于南海得之不易,光洁美丽,小巧玲珑,坚固耐磨,便于携带,又是天然成形,夏商时代是被公认的中国最早货币。当时计算贝的单位是“朋”,十贝为一朋。随着商品交换的扩大,贝币的流通数量日益庞大。由于天然贝来源有限,不敷应用,于是便出现了仿制贝。
贝币最初的仿制贝是珧贝、石贝、骨贝、陶贝,以后便发展到用铜来制造,这就是铜贝。铜铸币的产生,使古代货币进入了一个新时期。铜铸币的发展及其广泛流通是早期货币发展中的重大转折。
1.赵、韩、魏三国和周王室等地,主要流行布币。春秋时期的布币主要是空首布即有装柄的空心銎。而战国时期的布币主要是平首布,即相对“空首布”而言,已无装柄中空的銎,而形似铲状铜片,布币形制大致分平肩,耸肩,圆肩和方足,尖足,圆足等类别,最一般由平肩平底布或平肩方足向耸肩尖足布,圆肩圆足布演化,地区后扩展到楚国和燕国等地
布币2.齐国和北方的燕国主要使用刀币。刀币分“燕明刀”和“齐刀化”二大类型。刀币形状取象于山戎、北狄等北方游牧民族渔猎用的刀类工具。由于其刀面有“化”字文而称“刀化”。
刀币3.环钱也称圜金、圜钱,是一种中国古代铜币。主要流通于战国时的秦国和魏国。圆形,中央有一个圆孔。钱上铸有文字。一说由纺轮演变而来;一说由璧环演变而来。是方孔钱的前身。
环钱4.楚国铸币铜贝称蚁鼻钱,由贝币演化而来。铜贝钱文“”形似鬼脸,为“贝化”二字组合。蚁鼻喻小,意即小钱。楚国有文铜贝铸币俗称“鬼脸钱”、“蚁鼻钱”。楚国除蚁鼻钱外,还有黄金称量货币,是战国时期唯一以黄金为流通货币的国家。
蚁鼻钱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接着实行了一系列巩固封建中央集权的措施,统一货币就是其中之一。秦始皇规定全国使用统一的货币,统一的货币分黄金和铜钱两种,黄金为上币,以镒为单位,铜钱为下币,按枚使用,币面铸有“半两”二字,表明每枚的重量是半两,史称半两钱。禁止其他财物作为货币流通。
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在全国的通行,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一次重大演变。秦半两钱确定下来的这种圆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续到民国初期。
秦朝的半两钱汉武帝公元前118年下令废除汉初郡国制币权,改由中央统一铸币。设“上林三官”即钟官、辨铜、均输,组成中央铸币机构负责铸造五铢钱,也称上林钱和三官钱。五铢钱在中国五千年货币发展史上具有深远影响,奠定了中国硬通货铸币圆形方孔的传统。五铢钱外圆内方,象征着天地乾坤。五铢钱用篆字铸出“五铢”二字。“铢”是重量单位,一铢等于50克的二十四分之一。
五铢钱唐高祖武德四年(六二一年),李渊决心改革币制,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取“开辟新纪元”之意,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结束了秦汉以来以重量铢两定名的钱币体系,而开创了唐宋以后以“文”为单位的年号,宝文体系铜铸币。开元通宝在唐代铸行二百多年而使币制长期稳定。唐以“文”计数,以钱两为重量单位的宝文钱体系沿袭到清朝历时千年。
唐开元通宝是中国古钱币版式最多,铸币的材料质地最复杂之一,它做工精美,文字大气端庄,唐代以前的钱币,多以形制或重量为名称,如刀币、五铢钱等,而自开元钱后,改称“宝”、“元宝”、“通宝”等。 说到开元通宝他的钱币主要还有仿汉代的铸钱风格,最初的“开元通宝”由书法家欧阳询题写,形制仍沿用秦方孔圆钱,规定每十文重一两,每一文的重量称为一钱,而一千文则重六斤四两。从此,中国的币制正式脱离以重量为名的铢两体系而发展为通宝币制,成为唐以后历朝的铸币标准,沿袭近1300年。
开元通宝大小钱宋代古钱是中国古钱发展最好一个时期,也是中国一个朝代年号钱最多的时期。 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早在宋朝时期我国就有了用纸币作货币流通于市场,但目前还没有发现实物,到了元朝才慢慢健全和发展了一系列流通制度,《至元同行宝钞》就是当时发行并流通于世的,它也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大的纸币之一。元代的纸币称为钞,原钞本不许挪用,纸钞发行量有严格限制。但元末政治腐败,皇室奢侈,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政府只好靠滥发纸币来弥补,引起物价飞涨。加上黄河改道泛滥,天灾人祸,故称“开河变钞祸根源”,可见滥发纸币与元朝灭亡很有关系。
年号钱
两宋的铜铸币以采用年号为显著特点。据考证年号首创于汉武帝,而“年号钱”始于十六国时四川成都李寿的“汉兴钱”。最后一枚年号钱为袁世凯复辟帝制铸行的“洪宪元年,当十铜元”。此钱随袁世凯垮台,存在不到四个月。“年号钱”因铸有年号,标明铸造时间,使人在考证古币年代时可一目了然,这在钱币形式发展上是一个进步。历朝年号钱中宋、明、清三朝的钱币最容易收集。
年号钱宋哲宗年间司马光和苏东坡用篆、行两种书法写过对文钱“元裕通宝”。使宋朝流行书币币对文钱。擅长书法的皇帝在钱文上书写的“御书钱”。宋朝年号御书钱流行。此钱文风到明朝有变。
宋太宗御书钱淳化元宝(草书)纸币
北宋的纸币主要有交子,南宋有会子、关子。
元代曾铸行过少量铜钱,但货币主要流通纸币。这在中国古代是较突出的。元代的纸币称为钞。原钞本不许挪用,纸钞发行量有严格限制。但元末政治腐败,政府只好靠滥发纸币来弥补,引起物价飞涨。
交子明代钱的也一样没有宋朝的精美,明太祖即位,颁洪武通宝钱。
洪武通宝钱清朝的货币银子下面是银元,银元一看面值,二看成色。相当于百元钞票。 银元下面铜板,铜板上印的一般都是“元宝”或“重宝”,这种相当于几十元钱币。 铜板下面是铜钱,就是“孔方兄”。外圆内方。这种相当于现在的硬币。 从收藏价值上看,成色,面值、质地、发行数量、现有数量都是价值的直接决定者。
银锭小结:从秦汉到隋唐五代,金银比价一直较为稳定,维持在1:5左右;至宋朝初期在1:6左右;明朝时期波动较大,初期到中期1:7或8,明末1:10左右;18世纪中后期清乾隆年间1:14左右,到19世纪末光绪年间短时间翻了一番,达到1:20。
铜镍合金纪念币脏了怎么处理?
1、用折出平面的牙签在钱币锈迹比较重的地方来回摩擦,去掉上面的附着物。
2、将钱币放在一个较大的容器里。
3、倒入80-90度左右的开水,浸泡10-20分钟。
4、取出钱币后,将仍有锈迹的钱币用牙刷轻轻刷洗干净。
5、做完处理的钱币放在阴凉处晾干即可。
扩展资料
钱币的保存
1、纸夹储存
方法是在纸板上冲出不同直径的币孔,内衬透明薄膜,再用钉书机钉死或用不干胶粘合。利用纸夹储藏,便于书写及观赏,此方法适用于各类硬币。如果内衬透明膜材料为聚氯乙烯(PVC),长期储存易对硬币金属产生腐蚀或损害。但现在有较高档的纸夹,
2、币盒储存
币盒由透明硬塑料制成,外形为方形或圆形,内衬软垫,币盒可以有各种尺寸。币盒价格略高,其特点是透明直观、不易损坏币品,但不便于书写说明。可用于收藏币,特别是精制币及金银币。封装币盒,完全气密,可贴标志及条形码
哪个年份收藏价值大?
关于梅五角硬币收藏价值及哪个年份价值大的问题已是老生常谈了。
在老三花中,梅花五角凭借着材质问题成为名气最大的一枚,发行的年份为1991—2001年,共11枚,老三花中,牡丹壹元和菊花壹角发行到2000年截止,而只有梅花5角发行到2001年,因此2001年的梅花5角也是老三花的关门币,是流通硬币国徽版的绝唱。
自从2019年版的硬币改版后,加之长城币在市场上行情表现出色,从而使老三花的关注度也达到空前,尤其是梅花五角,参玩及收藏群体庞大,称之为挖梅者,他们认为老三花有极具收藏价值的,而梅花五角必然是领导者!
那么问题来了,梅花五角硬币中,哪个年份收藏价值大呢?
物以稀为贵,有挖梅者做个统计实验,在一千枚5角回笼硬币挑出的131枚梅花5角做了一个年代数量分析,得到的是93、94最少,其次是91和96,然后是92、99,数量最多的是97-98-2000-2001。于似乎便有了如下市场参考价。
从图表我们得知,93年份的价格无论是散币还是卷币均最高,开门币91年及94年份也比其他年份高出不少。1993、94年国内实行经济紧缩政策,致使硬币发行数量骤减,发行量决定存世量,这是价格高的原因所在。
市场曾炒作一轮梅花五角,现在仍是一地鸡毛,原因无他,存世量问题是至伤。根据《当代中国印钞造币志》(1948-2000版)资料显示,梅花五角由沈阳造币厂独家铸造,从1991—2000年间共发行了51.3亿枚。资料截止到2000年,梅花5角2001年发行量没有显示,但发行量50多亿枚,这点是共识。发行量决定存世量,梅花五角虽然发行最后的年份离现在也有20年了,而且仍在流通使用中,但是存世量还有多少呢?相信没有人知道,但是有一点大家都非常清楚的,那就是梅花五角的存世量为天量,这也决定了梅花五角收藏价值难有出彩的表现。
纪念币不兑换会怎样?
岁月沧桑,银行不兑换,自悲伤,会断肠,废纸一张。。。
古人喜欢吞金自杀?
科学爱好者报到。
读古代名著,常会见到如“吞金而死”之类桥段。他们吃黄金死了?金有毒?非也非也。楼上科普大神核哥说的有误,在下冒死更正:金,是古人对金属物质的统称,“吞金而死”指不定是吞的什么呢。
现代名酒亦常加金箔以示尊贵,可见黄金性惰,并无毒性。再者,黄金价贵,用于自尽实在奢靡。说“黄金坠腹而梗以致死”纯属无稽之谈,不足为信,除非整吞金锭。古人所云吞金者,应为吞食水银。因由如下。
其一。水银者,古法鎏金必备之物也。以水银和金泥成膏,涂于工件。以日晒、热风蒸去水银而留金,则成鎏金。故,大户人家多备水银,此为建材,颇易获取,且价不高。
其二。水银毒性猛烈,无分气液态,大量摄入均可夺人性命,致伤致残者更甚,详情可见倭国之水俣病。古时,水银中毒基本无解。虽过程痛苦,但于求死者,此物甚是合意。
其三,水银易制。汞者,加热朱砂即可制成,而古代朱砂乃驱邪之物、书画颜料,甚为普及。
水银者,常温既气化。内服、吸入均可中毒。主要因损人之气道、食道、神经、肾脏,直至肾衰而死,无药可医。综合看来,较之吞金,吞水银可能性更高。
在下章北海,好科学。欢迎点击头像,浏览更多文章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