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鹤款的黄铜炉,铜钎焊温度是多少?
铜焊接的元件理论上是可以在650度的温度下使用,铜焊钎料的熔点都在700-900度之间,个人建议如果一定要用铜火焰或者高频钎焊的话,就应该选择900度左右的高温钎料使用,这样温度上升到650度也不会对焊缝的影响有多大,或者用熔焊的焊接方式,比如紫铜就用威欧丁紫铜氩弧焊丝焊接,黄铜就用威欧丁黄铜氩弧焊丝焊接,这个是熔焊的熔点都是在1000多度,这个就是最保险的了。
英国古董市场买的东西能够带回国吗?
可以的,我从欧洲拍下很多都带回国内了。
图一 珠山八友 汪野亭 [湖山行旅水洗]
图二 宣德炉
图三 康熙青花盘 直径38厘米
图四 徐悲鸿早期[松鹰图]有黄宾虹题跋
图五 珠山八友刘雨岑瓷板画
图六 居仁堂款 抱月瓶 存世量极少,属于博物馆级别
图七 明早期龙泉瓷盘 直径49厘米
图八 明文徵明之子文嘉山水画
图九 王成喜梅花图
液化气三通阀正确接法?
正确的液化气三通阀连接方式为两个带阀门的出气管与用气装置(如燃气灶、烧烤炉、热水器、取暖器等)相连接。剩下者为进气管入口,应与管道煤气表的引入管或瓶装天然气的减压阀相连接。
煤气三通阀是一种“Y”字形或“T”字形的煤气分流装置。为了分别控制的方便,每一个出气管上应该带有独立的阀门(这些阀门的旋钮通常会带有与三通管本体明显不同的颜色,如以红、黄或镀镍银色的旋钮与黄铜的本体相区别)。
这对日后的装卸、检修、及故障排除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使用无阀门的工业三通是违反技术标准和安装规范的。为避免漏气,所有的接口都要有密封圈以螺丝拧紧,并要经过严格的检漏程序以消除燃爆隐患。
清代铜香炉的内堂的特征?
1.看名款 明清时期铜手炉的名款,主要是这几个名匠:“张鸣岐制”“潘凤祥制”“胡文明造”。字款大多在炉底正中处,錾刻而成。字体是阴刻小篆体,真品字体,遒劲自然,圆滑洒脱,刻工显得游刃有余。仿品字体刻板,粗糙,僵呆,浅浮,疲软。
在上面几种名款中,“张鸣岐制”字款的铜手炉较常见,可见张鸣岐的名头,比其他人的名头响亮。张鸣岐是明代晚期,浙江嘉兴人。他制作铜炉可与当时时大彬的紫砂壶媲美,当时就有“大彬壶,鸣岐炉”的美誉。张鸣岐制作铜手炉,材质用的是水磨红铜,铜质纯净,塑性好。张鸣岐制做铜手炉,用锤打工艺,捶打而成,手工打磨的不亚于机械抛光,用手摸之,使人感到细腻,滋润有玉质感。他制作的铜炉,胎体厚重,上手有明显的压手感,可炉盖又特别的薄,炉盖和炉身严丝合缝,天然自成。炉盖上的錾刻工艺,非常精致,錾刻的纹饰精美细腻,美仑美奂,是难得一求的稀世珍品。
2.看材质 明清时期,名家制作的铜手炉,大多用的是材质纯净的水红铜和紫红铜。好的铜手炉,一定是好工制作,其纹饰工艺普通的铜材无法做成,只有好的材质,塑性才好。清代中晚期以后,许多铜炉都是仿造明代名炉,由于材质的限制,用的大多是黄铜和白铜,加上匠人的工艺水平低,所以清代中晚期以后仿造的铜炉,工艺粗糙,器形不规整。炉盖和炉身,结合不紧凑,间隙大。
3.看工艺 铜手炉制造工艺,集其它艺术品工艺于一身。有鎏金,镀银,镶嵌,雕刻,錾刻,错金错银,敲打,磨制等等。各道工序,都是手工制作完成,没有多年的制作经验和纯熟技巧,是无法做好。
4.看纹饰 珍稀难得的铜手炉,其纹饰也非常稀少。明代铜手炉的纹饰,主要体现在炉盖上,有花卉植物,也有几何图案,还有文字,纹饰精细,疏朗。明代铜手炉的纹饰,除了炉盖上流行,炉身上纹饰较少,人物山水和动物的纹饰也比清代少。清代铜手炉较流行满器纹饰,纹饰显得繁缛细密,除了流行花卉植物,几何图案,文字纹饰外,还较流行山水人物,瑞兽纹饰。
5.看包浆 明代铜手炉,由于材质是红铜和紫铜,所以几百年的使用后,其包浆颜色铮亮油光,泛紫红和红黄,漆黑色;清代铜手炉,材质用的是黄铜和白铜,其包浆显得干涩,没有油亮感。清代铜手炉包浆颜色,明显不是明代铜手炉材质的包浆。
金模具是什么材料?
铝黄铜材料,也就是先用石头做出来手柄,然后把冶炼炉里的材料替换成金子,就是要用冶炼炉冶金,把石手柄放到冶炼台 然后金子融化了右击浇筑口。排液口方块那面冲里,冲外的圆孔放浇筑口,浇筑台放到浇筑口下面。
那些因无知而糟蹋的珍贵古玩?
无知而糟塌稀罕物,我小时候经历过两次,现在手里还有几件,不能算是古玩,但我认为比古玩还珍贵。
小时候经历的第一件事,时间在一九五六年,我十岁,跟着父母从山东老家来到黑龙江克山县生活,父母都多少有点文化,父亲是从部队转业的,还挺有思想觉悟的,是个共产党员。这年秋天,院里来了一辆马车,满满装着一车土豆(马铃薯),粉皮儿的大土豆,是父亲买回来的,赶车的给送到家。车老板在院里往下卸土豆,父亲从屋里出来,手里拿着一张崭新的绿色叁圆钱人民币,这钱真好看哪,嘎嘎新一点折印也没有。把钱递给车老板,老板接过来叠一下装到口袋里,给找回来2角钱,这是四百斤土豆,7厘钱一斤,一共花了二元八角钱,老板赶着空车走了。
可要知道啊,叁圆面额的人民币,咱国可是仅此一套,直到现在,也没有叁圆面额的钱哪!当时父母是不知道也不懂也没有那个意识,我一个小孩子也只是看个热闹,更是啥也不懂。那套人民币是中国第二套人民币,是苏联给雕刻丶印制的,外号叫"苏版绿叁圆"。现在上北京上海正规的邮币卡市场上看看,全新苏版绿叁圆二套人民币,多少钱一张:四万多元一张!我父亲给车老板的那张叁圆钱,可是全新的挺币(没花过的新钱叫挺币),现在老百姓手里见不着啊。这不是古玩,但比古玩更诊贵!
小时候经历的第二件事,时间在一九五八年,大跃进,人民公社,大炼钢铁,一天等于二十年,赶美超英,到处都是小高炉,用废铁炼钢。有一天父亲从炕上的躺柜里拿出一个布口袋,在里面掏岀一个黄铜的铜佛来,二尺来高,带有底座,那个佛微笑着望着前方,非常精致,非常好看。父亲要上土产公司去把铜佛当废铜卖了,支援国家建设,母亲在一旁说:"这可是几百年前的老件,孩子他爷爷传给咱们的,那可是没价呀,当废铜卖能卖几个钱啊?"父亲说:"把它化成铜水,公家用得着…"说完捧着铜佛上了土产公司废品收购部,回来拿回来来二十八元钱,那个二斤来重的铜佛就卖了不到三十元钱。那是几百年前的铜货,也可能是明朝的,也可能是清朝的,不是古玩,也比古玩稀罕呀!当然,五八年那时候,能卖了28元,也算是一笔"巨款"了,就不知我爷爷要是在另一个世界知道这事儿了,他是不是得"消"我父亲一顿呢…。
事情过去半个多世纪了,我已步入老年了,手里有十多件晚清至民国时候的老物件,坛坛罐罐的啥都有,不管孩子喜欢不喜欢吧,我死了那些老物就都是他们的了,他们别拿豆包不当干粮别胡乱送人就行。
这几张图片,第一张是苏版绿叁圆,我国唯一的叁元钱纸币,在苏联印制的,现在一张全新挺币可卖四万元,当年我父亲买了四百斤土豆就是用这样的叁元钱买的。第二张铜佛,当年我父亲拿去卖废铜的铜佛就跟图上这个差不多,是我爷爷生前传下来的是民国以前的,是我爷爷的父亲传给他的,不是明朝的就是清朝的,结果我父亲拿去卖废铜卖了28元。第三张图里的几件老物是我的老人传给我的,不是古玩,但是独一份儿没有第二件。灰白色的陶瓶是民国八年(1919年前后)的民窑货,民间的器物,瓷马头是东洋瓷,一九三几年传入我国,平常人家识文抓字的人家能找到,黄色的方形紫砂壶是民国十二年(1922年前后)的老物,蓝绿色的紫砂壶是一九四几年的老物,带红带的紫砂壶是建国后的物品,一九八o年在哈尔滨的一个旧物市场上买的,花了8元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