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球投掷圈黄铜管标识棒,为什么世界上所有文明发展到最后都认可黄金?
世界上所有文明发展到最后都认可黄金,这是人类社会进入较高发展阶段的结果。
黄金具有无与伦比的物理化学特性,散发着神奇、永恒的魅力。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金属能像黄金这样,长期保持着耀眼夺目的神圣光环,深度介入人类生活,成为世人共同追求的财富,对人类社会产生重大、深远的影响。
在古代,黄金是人类社会长期认可的重要货币,后来成为用于储备和投资的特殊通货。而今它还是重要的工业材料。
黄金为什么具有这样特殊的地位,这是由它的本身属性和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决定的。
黄金的物理化学属性黄金的本质是一种金属(Au),来源于金矿产,例如金矿石或金矿床(山),通过采矿作业获得。
随着人类社会的科技进步,人们发现了黄金的一些与众不同的特点。
1.稀缺性。
金在地壳中的丰度值很低,又具有亲硫性、亲铜性,亲铁性、高熔点等特性。
规模巨大的金矿,一般要经历相当长的地质时期,通过多种来源、地质构造演化和多次成矿作用叠加,才可能形成。
2.延展性非常强。
黄金的韧性很强。例如可碾成厚度仅为0.001毫米的透明和透绿色的金箔。0.5克的黄金可拉成160米长的金丝,1盎司(约30克)的金可以拉成50里长。
它是众多金属中拉力最强的。
3. 可锻性非常强。
从化学性质上讲,黄金的硬度仅为2-3,纯金是19.3,熔点1064.4℃。这也就决定了它具有很强的延展性。
因而,黄金具有很强的柔韧性、可锻性,易于铸造,制造成极薄、易于卷起的金片。
例如1盎司重的金,可以锤薄至400万分之1呎厚及100平方呎面积大。
因而古代人将它压成薄箔,锤成薄片,铺设在寺庙、住宅等建筑物表面做装饰品。
4.颜色高贵。
黄金的颜色为黄色。这种光泽在众多金属里少有,显得格外醒目耀眼,备显金贵。
5.化学稳定性很高。
由于黄金符合半满规则,因此具有很好的化学稳定性,在金属市场上与钌、铑、钯、锇、铱、铂等统称为贵金属。
黄金不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难以分解,不易受腐蚀,不会轻易氧化变色。
即使是在熔融状态下,也不会氧化变色,冷却后照样金光闪闪。
俗话说的“真金不怕火炼”,就是说明了黄金的化学稳定性。
这几种特性,决定了黄金在众多金属中脱颖而出。
例如,它独特的柔软性、延展性,使它易于铸造,是制造加工成首饰的佳选金属。
黄金的货币价值及工业价值人类在野蛮、原始的时代,往往是以物换物。
逐步进入文明社会之后,随着生产方式、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一种物质来充当度量价格的工具、购买货物的媒介。
人类历史上,天然海贝、家畜、农具及生活用品等在最初都承担了这个角色。
后来,人们用铁、铜、银、金等金属铸造货币,流通于市场,做为一般等价物。
货币需要具有稀缺性、贵重性、易辨识、易铸造、稳定性高等特点。
黄金所拥有的特性,决定了它是货币的佳选,具有天然的货币属性。而且还具有贮藏财富即保值的特性。
中国一直流传一句话“盛世古董乱世金”。是说乱世之中,货币制度动荡,通货膨胀,而黄金可以保值。
在2500多年前,希腊吕底亚国王科罗修斯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块金币。
公元前11世纪,我国周成王制定的币制中规定:“太公为周立九府法,黄金方寸而重一斤。”
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黄金已被做成货币,有大量考古实物出土证明。
但是这些货币黄金提炼纯度不高,仅是被分割的小金块,尚不具有规范的现代货币的标准。而且它只是在小范围内使用,仅是权势、地位的一种象征。
后来,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道:“货币天然不是金银,但金银天然是货币。”这就是说,金银的自然特性特别适宜做货币。
随着人类社会和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交换日益频繁,货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在14世纪,西地中海地区涌现出了一些经济发达的小君主国,如威尼斯、那不勒斯、佛罗伦萨等城邦。
在这些城邦,金币、银币同时作为社会通行的支付手段。由于这些城邦处于欧洲、非洲贸易的中枢地位,因而成为当时欧洲黄金积蓄最多的地区。
大量黄金的流入,使这些城邦的金银比价发生了变化,黄金的价格下跌,用黄金做支付手段比白银更合算。于是人们更多地使用金币,从而形成了“金本位制”。
大概三百多年后,英国进行了“工业革命”,进而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中心、金融屮心、贸易中心。
于是,欧洲的黄金也逐渐向英国集中。
这就导致英国到19世纪初正式发展成为“金本位制”国家,并且建立了以英镑为国际中心货币的金汇兑本位制。
由于当时英国与全球经济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因而“金本位制”对世界经济的运行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
随之,欧洲各经济大国不得不向英国“金本位制”靠拢,陆续建立了“金本位制”。
1867年,在法国巴黎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上通过了决议,宣告黄金是世界货币的唯一形式。
这标志着“金本位制”由欧洲推至世界,黄金逐渐成为世界通行的货币。
到1914年,世界上已有59个国家实行了“金本位制”。
从人类社会生产黄金的历史来看,19世纪是个重要的分水岭。
在19世纪之前,黄金的产量总共不到1万吨。例如18世纪的一百年间,仅有200吨。
到19世纪则跃上了新台阶,一百年间的产量达到1.15万吨,是18世纪的57.5倍。其中1850—1900年间的产量就达1万吨。
随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不断变化,“金本位制”受到了各种挑战及沉重打击。但并没有使国际社会放弃对“金本位制”的坚定追求。
1944年,参加筹建联合国的44国代表在美国举行了世界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
这个协定,确定美元为国际贸易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
但是,同时确定了美元和黄金挂钩。这实际上是一种黄金汇兑本位制。黄金虽不再用于支付流通,但仍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结算工具。
此后,美元多次面临贬值的压力,于是欧洲各国抛美元而挤兑黄金。
为了平息挤兑风潮和防止黄金储备的进一步流失,美国与多个国家通过“黄金总库”平抑价格,调节需求。但是,最终市场干预失败,金价进入自由浮动时期。
1976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牙买加召开会议,通过了《牙买加协议》,确定了国际货币体系黄金非货币化的改革方向。
此后,黄金的货币属性逐渐消失,绝大部分国家的货币发行不再与黄金挂钩。
黄金的商品属性逐渐回归,金价完全市场化,发挥了更多的用途。例如被作为重要的工业原料,供应给首饰加工业、电子业、现代通讯、航天航空业等领域。
为什么弹头外边往往都是一层铜皮?
首先现代枪械的普通的铅芯弹头外面那层“铜皮”叫被甲。
其实这层被甲也不都是铜的,比如节约成癖的某大国枪弹弹头用的就是覆铜低碳钢被甲,看起来像铜其实是因为钢外面镀了一层铜。
首先要说的是弹头为啥要用被甲,因为早期用黑火药的滑膛枪和早期线膛枪所使用的铅弹都是没有这个被甲的。
早期线膛枪用的米涅弹头,纯粹铅弹头
.450英寸亨利马蒂尼步枪弹
但是,随着枪械发射药的进步,枪弹发射时,发射药给弹头的加速度和传递的热量都有巨大提高,而铅在常温下又是很软的金属,铅弹头有些承受不住发射药巨大的热量和膛压了,出现了弹头发射出枪口变形甚至碎裂、膛线挂铅(弹头承受不了高温和加速度粘附在枪膛内部)现象,于是聪明的武器制造商就研究在铅弹外面包裹一层相对结实一点儿的金属,让弹头变得更坚硬耐磨。
这种金属不能太硬,否则它会很难嵌入膛线,并加速枪膛磨损。化学形制不能太活泼,否则枪弹就不好贮存运输,价格要相对合理并且好加工。
其实人类大量生产使用的金属可选种类铜铁铅锡铝锌等等这些里面可选价格合适性能又好的金属就是铜了——其实是铜合金黄铜、白铜等等。
法国8mm勒贝尔步枪弹,这是早期的"m"型弹,白铜被甲。
当然随着弹头越来越复杂,被甲又有了新的作用,就是弹头的各个部分统一包裹层一个整体。
鹅毛的5.45x39mm7N6弹,钢芯、铅套、被甲
曳光弹的铅芯后面有曳光剂,也是被甲把他们包裹在一起。
当然也有奇怪的存在
部分铅芯外露的被甲弹头(达姆弹)——击中目标后,弹头更不稳定,传递更多能量给目标身体组织。
还有铅芯铜被甲或者纯铜的空尖扩张型弹头,也可以传递更多能量给目标身体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