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哪有黄铜加工定制,昆明周边有多少个道观?
昆明周边有多少道观,根据道观在各大相关平台网站的口碑评价,公众知名度, 网络关注指数等情况,给你推荐几个道观参考一下,希望对您想要了解昆明有哪些道观能有所帮助。
1、真庆观
真庆观位于中国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拓东路82号,占地2.13公顷,现为昆明市道教协会所在地。真庆观古建筑群主要由真庆观、盐隆祠、都雷府三组古建筑组成。其古建筑群是昆明市区现存占地面积最大,保存明清两代建筑较多、较完整的古建筑群,对云南的建筑史、艺术史、宗教史及云南与中原文化交流史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真庆观始建于元代,初名真武祠。明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重建,更名“真庆观”,明正统九年(公元1444年)增建了真庆观前殿及东西回廊,清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重修。
2、金殿
金殿始建于1602年,位于昆明市东郊的鸣凤山麓。因大殿用黄铜铸成,阳光照耀下,光芒四射,映得翠谷幽林金光灿烂,故而得名,又称为铜瓦寺。殿内整个建筑雕刻细腻,比例匀称,造型美观,且极其精细逼真地模仿了重檐歇山式木构古典建筑。金殿景区,它比北京颐和园万寿山的金殿保存完整,比湖北武当山金殿规模大,是中国现存较大的纯铜铸殿。
3、龙泉观
龙泉观,道教宫观。在云南昆明城北12公里龙泉山麓。《龙泉山道院记》载:洪武已亥年(1395),西平沐公在此择高地构道院一区,命道士徐日暹主之。不久,长春真人刘渊然到滇,曾居此观弘道。
4、万寿宫
万寿宫位于昆明市北郊元宝山南麓(即龙泉路蒜村段西侧山腰),距黑龙潭公园一公里。其前身即蒜村“子孙庙、庆丰庵、土主庙、山神庙”等。
5、永丰道院
永丰道院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滇源镇甸尾村。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五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是一座历史悠久的道院。
6、黑龙宫
黑龙宫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城北12公里龙泉山五老峰麓,据《汉书·地理志》载:“益州有黑水神祠。”清朝云贵总督阮元经考证认为黑龙宫即在汉祠旧址。元初此地有庙,后遭兵难被毁。明洪武二十七年改建为龙神祠,景泰四年重修,至清康熙二十九年、光绪八年大修。宫外有两水潭,一桥连接;南潭色黛,北潭色黄,桥下之水悠流不断而色不相混,潭中之鱼漫游嬉戏而从不过桥。潭水逢大旱之年而不干涸,《重修龙泉观记》言其是“滇民衣食之源,水旱祈祷之所”。
7、昆明市棋盘宫
棋盘宫位于昆明市西山区棋盘山国家森林公园。棋盘山海拨2483米,山上原有一石,石面呈现棋盘纹,纵横各19道,称棋盘石,山亦因此得名,明未旅行家徐霞客曾游览此地,旧时,山上有庙宇,塑棋盘大仙像,部份群众认为棋盘大仙甚为灵验,登山烧香祷告者络绎不绝,此风俗一直继续到现在。
8、昆明三清阁
昆明三清阁,位于太华山南面的罗汉山。道教宫观,初为元梁王避暑行宫,明初改建为玉皇阁,后又增建灵官殿、三清殿、三丰殿、吕祖殿、元帝殿、真武殿、七真殿、张仙殿、老君殿、抱一宫、飞云阁、斗姆阁等,统称“三清阁”。
9、昆明太和宫
昆明太和宫,在云南省昆明市城东15里处的鸣凤山(又称鹦鹉山)。创建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云南巡抚陈用宾命人仿湖北武当山太和宫内的铜殿式样铸造“金殿”供奉真武神像,又于殿外筑砖墙、城楼,宫门环护,故成太和宫。
10、月山玉皇阁
玉皇阁位于晋宁县昆阳镇郑和公园,建于明天启三年(1623年)。1984年原样重修。两层飞檐歇山的玉皇阁,座西向东高踞石台之上。玉皇阁南北有小院连通。阁前两侧是厢房,院内凿莲池。1989年7月8日,"玉皇阁"被列为"晋宁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什么早在6000年前西安就生产了黄铜?
铜合金是人类最早认识并使用的金属合金材料,成分不同可分为青铜、黄铜、白铜等。其中黄铜的机械性能和耐磨性能都很好,可用于制造精密仪器、船舶的零件、枪炮的弹壳、阀门、水管、空调内外机连接管和散热器等,另外,黄铜敲起来声音独特,东方的锣、钹、铃、号等乐器,还有西方的铜管乐器都是用黄铜制作的。因此,黄铜成为当今使用最广泛的一种铜合金。根据文献记载,黄铜从明代嘉靖年间开始代替了青铜,成为铸造钱币的主要材料,这是我国铸币史上一个划时代的转折,也表明到明朝中叶铜锌合金技术才发展成熟。为什么黄铜的优点这么多,但是这么晚才被广泛利用呢?原来,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铜的冶炼早在三四千年前的青铜时代便被古人掌握,而金属锌的冶炼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氧化锌在950℃~1000℃的高温时才能较快地被还原成金属锌,而液态锌在906℃时已经沸腾,所以还原得到的金属锌以蒸气状存在。在冷却时反应逆转,蒸气锌为炉中的二氧化碳再氧化成氧化锌,因此要得到金属锌必须有特殊的冷凝装置。这是金属锌的使用比铜、铅、锡、铁的使用晚得多的原因,也是黄铜铸币出现较晚的原因之一。但是,在距今五六千年的几处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中国最早的黄铜器,这些也是目前中国发现最早的人工冶炼金属。比如,陕西临潼姜寨仰韶文化遗址发现了一块半圆形黄铜片和一块黄铜管状物,距今6700~6000年;陕西渭南北刘仰韶文化晚期遗址发现长条形铜笄,为黄铜热锻组织,含锌30%左右,距今5000年左右;山东胶县三里河遗址发现龙山文化时期的黄铜锥,距今4300~3800年;山西绛县周家庄遗址发现了龙山文化时期的铜镍锌三元合金铜片,距今4300~3800多年。这一系列的惊人发现使我们不禁要问,新石器时代的古人就已经掌握黄铜生产技术了吗?有学者利用孔雀石和菱锌矿混合,进行模拟实验,最终得到锌含量20%以上的黄铜产物,这项工作从技术上解释了早期黄铜的产生。但是模拟实验使用的是湖北大冶铜绿山和云南会泽者海菱锌矿,这种铜锌共生矿是否在黄河流域容易获取值得商榷。还有学者提供另外一种方案,即先冶炼铜矿石得到红铜,然后再和菱锌矿混合冶炼得到黄铜。然而这不仅在工艺上远比冶炼孔雀石与菱锌矿的混合矿复杂,而且难以解释,何以在发明冶炼红铜后,要选择外观普通的菱锌矿,而不是锡矿石或者具有金属光泽的方铅矿作为冶炼合金的矿料。从孔雀石冶炼红铜,不仅要求保持还原气氛工艺条件,而且要求更高的炉温。在仰韶文化陶器技术条件下,能否试行,需要更深入的研究。上述方案都建立在使用两种以上的矿物混合冶炼得到黄铜产物,冶炼过程复杂,技术要求高。在金属冶炼技术刚刚出现的时期,古人如果能掌握如此复杂的冶炼程序,为何在将近两千年的时间里,黄铜生产技术没有发展下去?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那么有没有一种矿物直接可以被冶炼成黄铜呢?有学者提出了早期黄铜很可能是采用锌孔雀石一类矿物冶炼而成,这种矿物颜色翠绿,具针状或纤维状结晶,十分有特色,易引起古人关注,它的铜锌比例在2∶3~1∶2的范围,理论上可以冶炼出锌含量在20%以上的黄铜。但这需要未来用实验证实。早期黄铜器是我国人工冶炼金属最早的例证,在人类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早期铜器极有可能是古人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偶然得到的,新石器时代的古人并没有充分掌握黄铜合金的冶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