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登海黄铜管种类,夏天是怎么过的?
古代的夏天有多热?
古时华夏大地有多热呢?比如南宋时期,中国曾遭遇过大范围“热灾”。《宋史·五行志二》记载:“五月大燠,草木枯槁,百泉皆竭。”
大燠就是太热的意思,诗歌记载“行都斛水百钱,江淮杯水数十钱”。天气热到大家连水都买不起了,可见当时的温度是有多高。
史上最热的夏天出现在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续天津县志》中记载“五月苦热,土石皆焦,桅顶流金,人多热死”,意为五月(相当于如今的7月)天津特别热,土石都被烤焦了,很多人都被热死了。
没有空调,古代人怎么过夏天?
古时也有“冰箱”
在冰箱发明以前,冰在夏天是一件稀有物件。藏冰避暑可以说是最古老的避暑方法,考古发现,早在周代就已经有用来贮存冰块的冰窖。很长一段时间内,冰窖都是皇宫贵族用来防暑降温的最好办法。直到明清两代,民间开始大量藏冰。
到了清朝末年,普通市民的家里都有了功能类似现代冰箱的“冰桶”。箱内采用导热性很弱的铅和锡,延长冰块使用时间。
古时也有“风扇”
清代尤其是乾隆年间遇到了极端高温,住在皇宫里格外炎热的皇宫贵族们也开动脑筋,发明了不少有趣的东西。
雍正年间,皇宫内出现了“机械扇子”。它的造型就是普通的手握羽扇,但是只要开动发条,让太监宫女做动力,抓着把手,像手摇放映机那样,均匀而有力地摇着“风扇”,扇叶就能上下摇动或者旋转起来,产生习习凉风。
古时也有“空调房”
古时候虽然没有电,但依然有堪比现代空调房的“人工空调房”。
皇帝有凉殿,百姓有凉棚。普通凉棚的制作很简单,用竹子做骨架,用席子做棚顶,在房檐或者院子里搭一个高高的遮阳罩,把屋顶和院子罩起来,不让盛夏的阳光直射到墙壁上,这样房间就没那么热。
古时也有“冰淇淋”
宋代曾出现过极端高温。当时,中国经济繁荣,民间的各种冷食花样翻新,出现了果汁加冰块的“饮品”。人们开始喝起了“冰镇果汁”。
到了元代,蒙古人喜爱乳品,他们又把果汁、乳品和冰雪混合在一起食用,这种冷饮其实就是冰淇淋的雏形。
古人夏天穿什么
古代人夏天的衣服很薄、很透,有钱的人家,就披起了丝绸,穷人就穿麻衣;丝袍和长裤,能覆盖皮肤,且造型宽大通风。
古人纳凉神器
每到三伏天,古人要喝苦茶、凉茶、绿豆汤来解暑,现代解暑饮料王老吉,其中的成分就是清代的配方。
夏天苍蝇蚊子比较多,古人在焚香中加上菖蒲、野菊等具有浓郁芳香气味的植物或药材来熏蚊蝇。
在炎热的夏天,扇扇子也是很好的消暑方法。扇子素有“摇友”“凉友”的雅称,在古代不仅是一种用以生风取凉的工具,还是一种艺术品。
唐代空调房
唐宋时期,避暑纳凉已成为皇家宫廷、高官显贵夏季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其避暑方式也十分奢侈。唐代时,皇帝在宫廷中建有专供避暑用的凉殿,殿中安装了机械传动的制冷设备。这种设备,采用冷水循环的方法,用扇轮转摇,产生风力,将冷气传往殿中。同时,还利用机械将冷水送向屋顶,任其沿檐直下,形造水帘,激起凉气,以达到消暑之目的。这种制冷设备利用自然水冷,具有较高的降温能力。
古代冰激凌
夏日饮冰,也并非是现代人才特有的消夏福利,酷爱冷饮的古人,早就发明了名目繁多的冷饮冷食。
唐代开始出现“冰商”,也就是商业性的藏冰户。冬天藏冰,入夏拿出来卖。到了宋代,冷饮有了新的突破。南宋诗人杨万里曾对一种叫“冰酪”的冷饮大加赞赏:“似赋还咸爽,才凝又欲飘。玉来盘底碎,雪到口边消。”马可·波罗来中国时,受元世祖赏赐,幸福地品尝到了当时的皇家冷饮“冰酪”(它由果汁、牛奶、冰块等调制而成)。后来,马可·波罗把“冰酪”的制作技术带回意大利。意大利对这一技术严加保密三百年后,被法国人出高价买走,此后不知怎么的又传到了英国。英国人改造后,制出了我们今天常吃的“冰激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