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氯化铵与黄铜,以及氯化铵和硫酸铜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黄铜都有啥上色工艺?
为了在黄铜基材上获得仿古铜色、蓝色、绿色膜层,研究了黄铜酸性化学着色工艺。主要讨论前处理、溶液组分、pH值和着色时间等因素对着色膜层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溶液组分是影响化学着色膜颜色的主要因素,使用时要注意控制其含量;适量的添加剂可以提高色膜质量;总之,只有掌握合理的着色工艺参数,才可以得到满意的着色效果。
采用两种化学着色工艺,分别在黄铜表面得到了青绿色膜层和黑色膜层。采用电化学测试、点滴试验、耐磨性测试和扫描电镜对着色黄铜的耐蚀性、耐磨性和表面形貌进行了检测。黄铜表面着青绿色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硫代硫酸钠120g/L,硫酸镍40g/L,氯化铵60g/L,温度25℃,时间7min。黄铜表面着黑色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过硫酸钾12g/L,氢氧化钾50g/L,温度55℃,时间9min。黄铜着青绿色后,膜层暗淡,均匀性和耐磨性较差;而黄铜着黑色后,膜层致密,色泽光亮,并且其耐蚀性和耐磨性均比着青绿色膜层的强。黄铜着黑色工艺能同时起到装饰、防腐、耐磨的作用,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黄铜着色,主要方法无非就是传统湿法着色和目前比较新颖的热着色。这两种方法之外,还有镀膜、电泳、电解等多种着色方法。对于传统的铜器着色,比如佛像、香炉、摆件等仍以传统湿法着色为主,成品的色膜温润厚重、层次感丰富。
氯化铵与铜反应吗
这个是高中没学到的,反应有点复杂.参加反应的有氧气,氨水,就是铜,盐酸.首先,氯化铵水解成氨水和盐酸,氨水和铜形成螯合物,这样铜失去电子给氧气,变成CU(NH3)22+,然后与盐酸反应,生成Cu(NH3)Cl2..这个物质不是很稳定.加热容易分解出氨气.加含有铵根的物质可以加快,加氧气也可以.
问个高中化学问题,氯化铵与铜反应的
你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气泡出口处附近(上方),看试纸是否变蓝,变蓝的话,说明应该有NH3气体(NH3是常见气体中唯一的碱性气体),否则就是其他气体,而且NH3氨气的刺激性气味很强,所以假如产生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的话,就应该是NH3。
假如不是氨气的话,那就是氢气。
为什么是H2呢,因为铜制钥匙一般都是用铜的合金做的,一般不是青铜就是黄铜,里面含有锌,锡,铝等相对较活泼的金属,因此当由铜的合金做的钥匙放入氯化铵溶液时,就会形成原电池反应,先由锌,铝或锡失去电子给溶液中由NH4+水解产生的H+,从而生成H2,当合金中的非铜部分全部反应完后,铜才开始与溶解在水中的氧气O2同时和NH4Cl共同反应生成Cu(NH3)2Cl2或
Cu(NH3)4Cl2和其他产物,生成的NH3已经被结合到铜氨络合离子里去了,没有多余的,即使有那也会溶于水,生成NH3.H2O,而不会以气体的形式从溶液中逸出的。
假如有人说,由于NH4Cl的存在,NH4Cl电离出NH4+,会使NH3在水中的溶解度下降(也就是说使NH3.H2O的电离平衡逆向移动),从而使NH3从溶液中逸出。这个确实有些道理,但仔细一想,是不对的,因为第一,生成的NH3根本没有多余,绝大多数结合到铜氨络合离子里去了,一个铜离子需要结合2到4个NH3分子,第二,即使有一小部分多余,由于NH3在水中的溶解度极大,在常温下溶解度为1:700,即使NH4Cl的存在而使溶解度减小,那也还能在水中溶解很多,从而形成NH4Cl与NH3.H2O的缓冲溶液。
这个实验我昨天也做了,但是除了有气体产生外,我的铜钥匙没有全部溶解,只溶解了一小部分,而且产生的气体无色无味,应该是H2氢气。
氯化铵与黄铜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氯化铵和硫酸铜、氯化铵与黄铜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