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黄铜冲压件毛坯厂,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前景怎样?
我们从宏观层面来捋一下汽车零部件的发展前景:
一、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概况
汽车零部件产业是支撑汽车工业持续稳步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随着经济和全球市场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汽车零部件产业在汽车工业体系中的地位不断提高。近年来,跨国汽车公司的生产经营由传统的纵向一体化生产模式逐步转向以开发整车项目为主的专业化生产模式,在此产业链分工背景下,汽车零部件提供商依存于单一整车厂及零部件生产地域化的分工模式发生改变,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趋于独立化。当前全球汽车零部件产业由德国、美国、日本、法国等传统汽车工业强国主导,2016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情况如下:
数据来源:2016 年《财富》世界500 强排行榜
随着新兴市场汽车消费的迅速崛起,国际领先的零部件生产巨头纷纷涌入新兴市场并积极实施本土化战略。
二、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概况
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以一汽、二汽的建立开始逐步发展。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我国汽车零部件生产主要为卡车进行配套,行业发展相对较慢;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乘用车工业的起步和发展,我国的零部件企业与整车制造商逐渐分离,通过技术引进、降低成本、改善技术工艺、提升产品质量获得迅速发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汽车零部件市场进一步开放,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吸引国际汽车零部件企业陆续在我国合资或独资建厂,促使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当前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正受到全球性的汽车零部件产业结构模式变化的深刻影响。新世纪国际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进入一个重大的历史性转折时代,这主要是众多的信息和高科技界入汽车零部件领域而引发的,以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为主流零部件产业结构范式,越来越快地向前发展。
与国际上汽车零部件产业新变化对比,国内企业出现了新的差距。这种差距不是用时间空间来衡量的,因为大部分企业仍处于传统的材料高消耗、劳动力高密度的滞后性发展状态。这是一个不同量级化的差距,必须从本质上加以扭转才有可能迎头赶上。可以相信,国家已经意识到汽车零部件基础性作用的重要性,并会对其发展做出必要的重大的措施,从而给广大汽车零部件企业带来巨大的信心和决心。
三、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销售收入32117亿元,同比增长10.47%。预计2018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市场营业额增速将达到7.1%,营业额预计将达到40047亿元。2012年至今,我国零部件制造业产值占汽车总产值的比重保持在40%左右。
2012年-2018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销售收入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商产业研究院
受益于产业政策的支持以及汽车零部件采购的全球一体化,我国汽车零部件的出口快速增长,且主要出口的国家和地区为工业发达的美国、日本和欧盟等。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我国的汽车零部件出口金额由2006 年的192.48亿美元上升至2016年的645.73亿美元。
2012年-2018年我国汽车零部件的出口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商产业研究院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汽车行业已经建立起较为成熟的产业配套体系和庞大的销售网络。但发展过程中“重整车轻零件”的政策倾向,使得零部件企业长期以来陷入技术空心化的发展危机。大量中小规模零部件供应商面临产品线单一、技术含量低、抵御外部风险能力弱等困境。近几年原材料和人工成本的大幅攀升更是加速侵蚀依靠低价竞争的中小规模汽车零部件企业利润空间。2015 年发布的纲领性文件《中国制造2025》明确指出,作为制造业支柱产业的汽车行业将不再以产能和规模扩张作为首要发展目标,而是将锻造核心竞争力、提升自主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引领产业升级和自主创新能力摆在首要位置。因此,从国家政策导向来看,未来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显著滞后于汽车整车行业的发展现状将发生持续改善,汽车零部件行业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四、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近几年来,我国汽车产销排名连续稳居世界第一,然而整车市场的火爆却难掩零部件产业相对弱小的尴尬。据统计,国内占据89%以上市场份额的零部件企业是民营企业,多数销售收入在1亿元以下,市场份额的过于分散无形间削弱了中国零部件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电装、博世、德尔福等国际汽车零部件巨头却在加快分食中国市场的步伐。
一直以来,外资企业在中国汽车市场一直把持着汽车核心零部件的大部分供应,而自主品牌零部件企业只能选择在“后市场”发力。随着国内车企对核心零部件研发技术的初步掌握以及国外汽车市场的下滑,外资巨头已经把目光投向了中国的汽车“后市场”,并开始渐次发力。早在2008年,固特异就开始在中国的零售店销售杜邦、德尔福、壳牌等公司的产品,75%以上的销售收入由汽车服务贡献。博世、美国辉门公司、日本澳德巴克斯等国际汽车零部件巨头也加速在华扩张。
中国大型整车生产企业汽车零部件自给率较高(超过70%),零部件供应主要来自于旗下的全资、控股或参股子公司,对专业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依赖较低。近年随着汽车零部件专业化供应体系的形成,专业化、规模化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逐渐成为整车生产企业的重要战略合作伙伴。目前,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主要销售渠道包括整车配套市场、维修市场和出口市场,其中,配套市场是大型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的主要目标渠道,通过自身在规模、技术、品牌、资金、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与整车生产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塑造竞争优势。对于规模、资金、技术实力较弱的生产厂商,只能通过OEM模式为国内外大型零部件企业代工生产,产品销售以维修市场为主,渠道稳定性较差。
五、国内外知名汽车零配件企业
1、博世公司(Bosch)
博世集团是世界领先的技术及服务供应商。根据初步数据,博世集团约39万名员工。博世业务划分为4个业务领域,涵盖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工业技术、消费品以及能源与建筑技术领域。作为全球领先的物联网企业,博世为智能家居、智慧城市、互联交通和互联工业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博世运用其在传感器技术、软件和服务领域的专知,以及自身的云平台,为客户提供整合式跨领域的互联解决方案。
集团包括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及其遍布约60个国家的450家分公司和区域性公司。如果将其销售和服务伙伴计算在内,博世的业务几乎遍及全世界每一个国家。2016财年,博世销售收入731.29亿欧元,净利润达23.74亿欧元。
2012-2016财年Bosch经营情况统计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博世在中国生产和销售汽车零配件和售后市场产品、工业传动和控制技术、包装技术、电动工具、安防和通讯系统、热力技术以及家用电器。博世在1909年进入中国市场。博世2015年在中国经营着62家公司,合并销售额达到770亿人民币。
2、法雷奥集团(Valeo)
法雷奥集团是一家独立的国际工业集团,完全致力于设计,生产和销售轿车及卡车的零件,集成系统和模块,主要用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法雷奥集团为世界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截至2016年12月末,法雷奥集团在全世界32个国家共设有155个生产基地、15个分销平台,20个研究中心,38个开发中心,全球雇员达9.18万人。
2016年,法雷奥集团销售收入165.19亿欧元,归属净利润9.25亿欧元。
2014-2016年法雷奥集团收入与利润统计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3、华域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华域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于2009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总部位于上海。公司业务为独立汽车零部件研发、生产及销售。主要包括“金属成型与模具、内外饰、电子电器、功能件、热加工、新能源”六个业务板块。
华域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业务涵盖汽车内外饰件、金属成型与模具、功能件、电子电器件、热加工件、新能源等。2016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42.9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8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0.7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11%。
2016年华域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业务结构情况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4、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2002年,总部位于山东潍坊。公司是由原潍坊柴油机厂(2007年8月改制为“潍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境内外投资者设立的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是中国第一家在香港H股上市,并回归内地实现A股再上市的企业。
目前,公司形成了以潍坊为中心的全系列动力产业基地,以西安为中心的重型汽车和传动系统产业基地,以重庆为中心的大功率发动机和轻型车产业基地,以株洲为中心的汽车电子及零部件产业基地,以扬州为中心的轻微型汽车动力产业基地。公司拥有现代化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及国内一流水平的产品实验中心,设有“博士后工作站”,在美国、欧洲,以及中国潍坊、上海、重庆、扬州、西安等地建立了研发中心。企业先后承担和参与了22个国家“863项目”、科技支撑计划、国际合作计划、科技攻关项目和7个省级重大项目,获得产品和技术授权专利1437项,主持和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定45项。同时,全系列车用国IV、国V柴油机均已完成排放认证,自主ECU电控系统成功配套天然气发动机,WP13大马力重型商用车发动机发布并上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2016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为931.84亿元人民币,较2015年增长25.6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24.41亿元人民币,较2015年提高72.86%。
2016年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业务结构情况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六、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趋势
1、零部件制造企业面临严格的产品质量要求
汽车整车制造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采购零部件,为保证产品品质,一些国际组织制定了相应行业标准,如ISO/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以及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同时我国的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也对汽车零部件产品质量和管理体系制定了相应标准,汽车零部件必须满足主管部门制定的质量标准,如3C认证等。同时大多数整车制造企业也对其零部件供应商有自成体系的评审标准,在确定潜在供应商前通常要对供应商的技术研发能力、工艺水平、质量保障能力、生产组织能力、现有产品的技术含量、交付业绩、企业文化、人力资源及全球沟通能力等多方面进行多轮次、长时间的考核。
2、与整车制造企业加强新产品的合作开发力度
近年来,传统的简单来件加工模式日益向整车制造企业与零部件制造企业之间的数据交换分享、互动开发模式转变,这也反映了整车制造企业由原先单体企业运营向产业链分工整合的转变。为了在持续增长的中国汽车市场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国内整车制造企业都不约而同地加快了新车型和新动力平台的推出节奏。整车制造企业出于缩短新产品的开发周期和提高开发成功率的考虑,往往都会选择长期合作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对其某一产品或系统进行合作开发。这种合作模式有利于整车制造企业提高合作开发的成功率,同时也有利于确保新车型或新动力平台的零部件供应,进一步巩固了和整车制造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在这种模式下,整车制造企业和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发挥各自的技术、工艺优势,提高整体开发效率,提升产品品质,客观上为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创造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整车制造企业的关系也逐步演变成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
3、零部件制造企业的生产制造能力不断提高
国内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通过与国内外整车制造企业建立长期的产品供应合作关系,在汽车零部件的工艺设计能力、制造能力、质量控制能力等方面不断改善和提高,部分优势企业实现了从简单零件到复杂零件、单个零件到多个零件,局部零件到系统集成,在产项目到前沿项目的跨越,并具备了为整车制造企业提供系统化、模块化的零部件供应能力。
4、国际整车和零部件制造企业联袂推动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专业化、标准化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城镇化政策的推动,城市及农村市场的汽车消费潜力将持续获得激发,国际整车和零部件制造企业加大了在我国的投资规模,引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设计及制造能力,客观上提高了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整体的标准化、专业化水平。国际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大多在我国设有分支机构,如诺玛科(NEMAK)在中国境内成立了诺玛科(南京)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和诺玛科(重庆)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西班牙银峰集团(INFUN)则成立了银峰铸造(中国)有限公司、银峰铸造(芜湖)有限公司等;与此同时,一部份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形成了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国内零部件企业也开始走出国门,通过直接出口或在海外设厂生产等方式,在国际市场占有了一定的份额。
沈阳现在发展的怎么样?
东北经济在全国垫底,辽宁更是跌入谷底,惨不忍睹,沈阳当然也是不乐观。不过,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沈阳自贸区后,经济有所抬头。2015年,缪女士在沈阳买了一套临河观景房,目前,已经翻倍了。这是一个风向标。
沈阳经济的复苏,还是值得期待的!
1.新松机器人。新松公司成立于2000年,是一家以机器人技术为核心,致力于全产业智能产品及服务高科技企业,是全球机器人产品线最全厂商之一,国内最大的机器人产业基地。没想到吧?是不是以为是日本的企业?告诉你吧,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隶属中国科学院,该公司是为了纪念中国机器人之父蒋新松先生,而取名“新松”。目前,该公司的市值位居国际同行业前三。 2.东软。东软集团之东软医疗覆盖全球110个国家,1997年,东软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身CT,成为继美、日、德后第四个能够生产全身CT的国家,从而打破依赖进口的格局。他是国家数字化医学影像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依托单位。 3.华晨宝马。知道吗?在华晨,57秒,一台宝马下线。厉害不?!1800个六轴或七轴的工业机器人,把13款宝马汽车的冲压、总装等工作做得井井有条。一辆宝马轿车要完成6000底盘个焊点,使用9种焊接法,其背后是大数据系统的运行支撑。牛吧!有着雄厚的工业基础的沈阳,有着众多高校智力支撑的沈阳,未来可期,前途美好!用铁锅炒菜可以补铁?
感谢邀请,铁锅炒菜里面含有的铁量是非常的少,不如从动物性食物里面补充铁元素会更好。
下面给大家说说最补铁的食物有几种啊?
1、动物肝脏是补铁效果最好的,它不仅含铁量高,也并且容易吸收,容易消化,可能好多人会问了我胆固醇高,我还能吃动物肝脏吗?一周吃两次大约85克就可以了,既能补充还不容易造成脂肪肝的增高。
2、有的人担心胆固醇高,光吃鸡蛋清儿,不吃鸡蛋黄,鸡蛋黄其实是补铁最好的食物,它里面含铁量虽然挺高的,但是它吸收率比较低,在咱们吃含铁的食物的时候,一定要搭配上,还有维生素c的水果或者蔬菜来吃,它能提高铁的吸收利用率。
3、每天适量食用动物血,含铁量也是很高的,它相当于猪肝中铁含量的10 倍,从古代开始,就一直是补血佳品。人体对铁的需求有一定限制,血豆腐由于含铁量太高,反而不适合大量食用,每天吃三四十克就可以了。
4、每100 克黑木耳里含铁98 毫克,比动物性食品中含铁量最高的猪肝高出约5 倍,比菠菜高出30 倍。但黑木耳的吸收率相比之下较低,而且黑木耳有润肠作用,对肠胃虚弱的宝宝不太合适。
铁是一种人体必需的矿物质,缺铁一般是由于体内铁元素摄入不足导致的。缺铁的患者一般是儿童,或老年人。缺铁的症状包括:皮肤黏膜苍白,头晕,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多梦,烦躁,易怒,心烦,心悸,心律失常,胸部闷满,全身乏力,食欲不振,食少纳呆,腹泻,容易脱发,皮肤干燥,指甲扁平或有反甲,容易患溃疡性疾病,严重者可有缺铁性贫血。如果你有以上这些症状的话,每周吃两次动物肝脏或1天吃个鸡蛋、肉类等等食物,就能缓解这种症状。
国产鹰击12超音速反舰导弹到底厉害在哪里?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鹰击-12被外媒渲染成“世界上最难拦截的导弹”,主要原因在于鹰击-12不仅飞得快、而且还飞得远、打得准。这就是它的厉害所在,也是有别于俄式超音速反舰导弹的一个全新的谱系。
二十年前,我国刚引进俄制现代级驱逐舰的时候,其标配的"白蛉"超音速反舰导弹被称为航母杀手,在外媒也算是风靡一时。我们都知道,这款被称为航母杀手的超音速反舰导弹有两大特点,超音速飞行和掠海突防,但遗憾的是这款导弹的射程只有120公里。放在上世纪还算是一款远程反舰导弹吧,但是现在反舰导弹的射程大都突破了300公里的大关,部分型号达到了500公里以上。
那么鹰击-12的第一个特点就出来了,射程远。虽然官方,没有披露鹰击-12超音速反舰导弹射程情况,但在外贸型号上,射程被限制在了280公里左右,按照惯例,自用型号的射程更远一些,也就说鹰击-12的射程超过300公里。尽管如此,也达不到网络上有些流传的五六百公里的射程,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在技术上看。
实事求是,目前鹰击-12超音速反舰导弹的射程在300公里-400公里之间的数据相对是比较可信的,在官方的表述中也经常出现“重型反舰导弹”或者“中远程反舰导弹”表述,这也符合官方对于反舰导弹的称呼惯例,要知道官方对导弹的描述还是有很讲究的,绝对不会虚报。
在来看看,国际上的总体发展水平。目前超音速导弹在欧美国家并不是很热,基本上都是俄罗斯在发展,以俄印联合研制的“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为例,该型导弹在设计上与我国外贸产品CX-1超音速导弹有些类似,采用机头进气,最大射程为280公里,特别强调一下,这是布拉莫斯目前自用型号的射程数据。
至于飞行速度,当前超音速反舰导弹的最大飞行速度大致停留在3马赫一下的层面,这也是当前超音速反舰导弹发展的一个技术瓶颈期。我国主打出口的CM-302和CX-1来那个款超音速导弹,在高空模式下最大飞行速度为3马赫,低空模式下也就是2马赫多一些。国外的几款知名产品也大致就是这么个水平,因此鹰击-12的飞行速度快参照点是相对亚音速讲的,其最大飞行速度大致和CM-302外贸型差不多,不会有太大的助益,自然也就达不到网络上宣扬的4-5马赫。
鹰击-12超音速导弹既能达到国际同类型导弹的飞行速度,同时又能保证超过300公里的射程,这就是难能可贵的,它的优势自然而然也就彰显出来了。鹰击-12最早是优先开发的空射型号,这就意味着鹰击-12能够极大提升航空兵的远程反舰作战能力,300公里外就可以发射导弹,空射型本身就有一定的优势。
此外,很多人忽略了我国近些年发展的反舰导弹有一个鲜明的特征。在追求导弹射程的同时,也持之以恒的追求导弹的毁伤能力,从鹰击-62到鹰击-18、鹰击-12之所以官方的表述为重型反舰导弹,很重要的这些导弹的战斗部都很大,追求的目标就是命中一枚要能够干沉或至少瘫痪一艘7000吨级以上大型舰艇。
比如,鹰击-62重型反舰导弹,最大射程超过300公里,战斗部的装药300公斤以上,可以击中一枚使得一艘7000吨级的大型水面舰艇丧失战斗能力。后续发展的新一代鹰击-12和鹰击-18自然也不会弱。另外鹰击-12由于全程超音速飞行,强大的动能加上原有的战斗部装药,命中毁伤的威力自然也不会弱,至少不会比鹰击-62弱。
综合上述,鹰击-12的厉害之处在哪里?就在于其不仅具备国际同类产品一样的超音速飞行速度,而且射程打的更远、命中精度更高以及毁伤威力更大。我们的发展理念是,随着舰空导弹系统的完善,导弹突防概率呈现出下降趋势,还不容易能命中一枚,那就要发挥出一枚的最大毁伤效能,最好是一枚就可以干趴下。
这是没必要吹的,这是我们发展的一个思路。总比无脑吹导弹飞得有多快要实际的多,找一个准确的参照点,进行同等的对比,这才是最合理的。比速度俄罗斯的锆石导弹据称能达到7马赫左右,这已经是高超音速的范畴,果真鹰击-12达到4-5马赫,那就不叫超音速了,就叫高超音速反舰导弹了。理性看待,技术不是吹出来的,战斗力是打出来的,吹是吹不出来的。
中国战机目前达到什么水平?
美国人公布的下一代空中优势战机
首先来回答第二个问题:目前我们还是不能够引导世界战机的发展方向和水平,这个活现在还是美国人在干着。至于目前我国的战机达到了什么水平呢?我实事求是地告诉大家:现在我国战机基本上达到了国际一流的水平,不过短板也是比较明显的。1903年12月17日,美国的莱特兄弟首次试飞了完全能够受控的飞行器,现在国际上基本公认:人类的飞机是由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发明了以后,直接改变了人类生活和军事的方方面面,例如:交通出行极大的便利了、战争的打击能力也得到了质的飞跃等等。人类第一次将飞机运用于军事途径,是1909年美军装备了第一架军事用途的飞机。不过第一次将飞机运用于战争,那是于1911年—1912年发生的意土战争中。
从此以后,飞机就作为了战争中的一个必备的军事装备了;战机的战斗力、使用范围、途径,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现在世界各国已经把空中打击力量作为了军队建设的一个核心要素了,很多时候空中力量都是各国优先发展的方向。
人类战斗机的发展潮流说句良心话,这主导权从二战开始就一直在美国和苏联的手里了。美、苏争霸期间,两国把大量的科技、人力、金钱用在了发展军事战斗机上面。在巨大的竞争力和压力之下,美苏两国发明出了各种各样先进的战机。
美国人发明的战机无论是技术上还是打击力上面都是一流的存在,例如:战略轰炸机、战斗机、军用运输机、武装直升机、反潜机、电子战飞机等等。
不过当年苏联在战机的发展上面也是毫不落后的,基本上属于跟美国人旗鼓相当、半斤八两的状态。一般美国人发明了什么战机,苏联人会立即发明新的战机来进行对付的。
这样的经典案例有很多,例如:美国人在上个世纪60年代发明了SR-71高速侦察机。该机是第一种成功突破热障的实用型喷气式飞机,实战记录中没有任何一架曾被敌机或防空导弹击落过。
于是苏联人就发明了一款人类历史上飞得最快的战机:米格-25战斗机。这款战机当年是专门为了对付美国人的SR-71侦察机而发明的,号称速度可以突破3马赫。
可是随着苏联的解体,世界战机舞台上目前处在一种:一超多强的局面了。美国人在战机上的发展成为了一枝独秀般的存在。我这么说肯定有很多人不太同意,但是如果实事求是地来看的话:现实恐怕也就是如此了。
美国人现阶段在几乎所有的战机领域都处在领先地位,例如:隐形战机领域美国人早就服役了F117,现在已经服役了两款隐形战机F22和F35。另外一点就是:目前F35隐形战机还成为了第一个上航母的四代隐形战机。
在战略轰炸机上面,美国人也是处于领先地位的。目前美国人一共有三款战略轰炸机服役,分别是:B1B、B52,另外一款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B2隐形战略轰炸机了。
不管总哪个方面看、从哪个角度来看的话,B2隐形轰炸机都是现如今世界上最先进的战略轰炸机,也许没有之一而是唯一。
美国人的战略运输机C5、C17也是非常先进的;武装直升机上面,阿帕奇武装直升机长期霸占着这一领域的榜首;另外美国人的反潜机、电子侦察机、电子战飞机等等方面都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我个人的观点很简单、也很明确,从二战开始一直到今天,美国人都是在战机领域处于主导和领先地位的。说得更加直接一点就是:美国人带动了战机发展的新方向和新潮流。
目前世界上其他国家总体上还是处于跟跑美国战机的阶段,并没有出现完全赶超美国的情况。
那么我国的战机发展水平在世界上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地位呢?我国的战机发展主要还是在新中国建立以后的事情了,没办法,以前的工业基础实在是太差了,基本跟发展和制造战机没啥关系。
我们的战机总体上的发展过程出现了三个阶段:完全仿制、消化吸收的改进升级,一直到如今的自研自创阶段。
我国早期的战机基本上是完全仿制于苏联方面的,这样的例子太多了,例如:歼5、歼6、歼7、歼8的早期型号等等。
另外还有运输机、直升机,著名的轰六就是仿制苏联的图16轰炸机等等。
不过这也属于正常的情况,我们属于后起之秀、发展的时间短,一开始仿制别国的战机的好处还是非常明显的,例如:少走弯路、先做到有再考虑强的问题、成本会低很多等等。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1991年发生的海湾战争。美军在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强悍科技实力以及运用的高科技武器,不光打败了伊拉克的数十万大军,也深深地对我们造成了巨大的震动。
当时美国人已经把三代机运用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了,例如:F16战机、F15战机;另外美国人的F117隐形战机也已经运用到了实战中去了。
可当时我国的主力战机还是以歼-7为主的二代战机,甚至连歼8战机的装备数量都非常有限。
这种情况让我们看到了巨大的差距,往后我们快速地引进了苏27这种三代机并进行仿制和发展,其实根本上来看也是自海湾战争以后开始的,例如:现如今的主力战机歼11就是由苏27改进而来的。
但是进入到了21世纪以后,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技术水平的提高,在战机领域得到了飞一般的发展了。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例如:运20战略运输机、各种战斗机等等。
最值得一提的当然是:四代隐形战机的发展了。现在世界上能够造出并服役的四代机只有四款,分别是:俄罗斯的苏57、美国的F22和F35,另外就是我们家的歼20战机了。
多的我就不分析了,仅仅从这个方面就可以看出来两个问题:
一是,我们已经从以前的仿制变成了独立自主的研发模式了;
二是,我们完全已经赶上了世界一流国家的战机发展态势了。这要是放在几十年前是根本不敢想象的事情,现在我们终于做到了。
不过虽然说:我国的战机发展水平已经在世界上处于一流、甚至个别领域领先的地位了。可是我们在战机发展方面还有两个无法忽视的短板或者说问题:
第一个还是老调重弹的问题了,先进的航空发动机依然是我们绕不过去的短板。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航空发动机还是牢牢掌握在美国和俄罗斯的手里。
有时候我们的战机发展还是受到了先进航空发动机的制约的。没办法,战机的航空发动机相当于战机的心脏,没有好的心脏也就没有好的战机了。
二是,我个人认为:无论什么样的武器装备,如果仅仅停留在纸面数据上其实意义并不大。很多武器装备为什么厉害、为什么被大家普遍认同、为什么国际销量高,根本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经过了实战的检验、在实战中表现出了强悍的实力。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人研发的F16战斗机,由于在实战中的表现优异外加上性价比很高。这款战机被称为三代机的天花板,F-16战斗机的产量超过了4500架以上。
反观我们的先进战斗机以及所有的战机,在实战中检验的机会还是少了点。这也是证明战机实力的一个重大的短板或者是问题。
我还是那句话:武器装备包括战机的先进与否、实力如何,都是要经过实战的检验才知道的。
最后总结一下就是:目前主导世界战机发展方向以及科技实力的还是美国人。不过我们的战机水平经过几十年不懈的努力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了,但是短板还是比较明显的,例如:航空发动机的问题以及实战检验机会太少的问题等等。中国超级钢在世界上是什么水平?
最近半年多以来看到了很多关于我国在“超级钢”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的报道,主要成果是我国科研工作者研制出了屈服强度2200兆帕、均匀延伸率16%的新型“超级钢”,除了具有优异的强度与延展性,该钢还有两大优势。第一,原料成本低。其成分为普通的中锰合金钢,含有10%锰、0.47%碳、2%铝、0.7%钒,并没有通过大量使用昂贵的合金元素来提高强韧性;第二,该钢是通过工业界通用的加工方法制备,工艺简单成熟,易实现规模化生产。
我国科技工作者取得这样先进的世界性科研成果,作为老工程师的小编也是与有荣焉,不过后续的有些报道就显得不够专业了,好多人都说比欧、美、日等国1000Mpa左右的钢材强度高了两倍多,如果用在关键行业与设备上,比如核潜艇制造中性能会有如何大幅度的提升等等。
实际上大家对钢材的牌号与性能了解的不够全面或者说是有些误解,小编虽然不是搞材料方面工作的,但也接触过一些相关内容。核潜艇包括航母等设备上的特种钢与一般工业用特种钢性能要求差异很大。可以说潜艇用钢是低合金高强度钢中性能要求最严格的一类钢,主要有高屈服强度、高韧性和高抗爆性、良好的焊接性、良好的耐海水腐蚀性能和抗低周疲劳性能等。
如上图所示的世界主要国家潜艇用钢性能对照表,可以看出俄罗斯水平是目前最高的,其屈服强度也不过1200Mpa。而按目前的工业水准,“超高强度钢”一般是指屈服强度在1370MPa以上,抗拉强度在1620MPa以上的钢材。比如非常典型的300M钢,广泛用于飞机大梁、起落架、发动机轴、高强度螺栓、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和化工高压容器等,它的屈服强度可以超过1400MPa。另外还有变态的18Ni(350级)马氏体时效钢,其屈服强度高达2400MPa甚至更高。
但过这些强度更高和超高的钢材确无法作为核潜艇与航母这类大型舰艇的主体结构材料使用,原因简单点说可以用“木桶理论”来解释,舰艇钢需要的是综合性能,它的8大基本指标是不能有短板的,而上述这些超高强度的钢材都存在或多或少的一些致命短板,比如300M是中碳钢,它的焊接性能相对较弱,18Ni(350级)钢则是韧性较差,抗冲击能力不达标。
焊接性能好的钢种几乎全是含碳量0.2%以下的低碳合金钢。而我们新研制的“超级钢”含碳量0.47%已经属于焊接性能一般的中碳钢。单凭这一点基本上就告别潜艇壳体制造了,另外潜艇钢还有低磁性或无磁性要求以及耐海水腐蚀性、低疲劳性等。这也是很多高强度钢的普遍弱点。所以到如今潜艇壳体制造所能用特种钢的强度也是大幅度落后于一般工业用特种钢的。不过我国超级钢高延展性的优点倒是特别符合潜艇与航母的要求。
虽然我国的“超级钢”很难用在潜艇制造上,但用在产能庞大的汽车生产中,一定是大有作为的,因为它的性能与成本还是大大超越目前主流的高强度汽车钢板的。而且用于汽车的2mm以下薄板焊接要比潜艇上厚板容易得多,焊接标准更容易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