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黄铜矿山照片欣赏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铜矿山图片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金矿石跟铜矿石如何区分,下图是什么!
区别:
一、形状不同。金矿石在常温下为晶体,等轴晶系,立方面心晶格,天然良好晶形极为少见,常呈不规则粒状、团块状、片状、网状、树枝状、纤维状及海绵状集合体。黄矿石状如姜石而有铜星等。
二、颜色不同。铜矿一般能看到明铜 看到明金的很少 一半看不出来有金子 一般看到石头里金光闪闪的都是黄铜矿。
图中是铜矿。
金矿石图片
铜矿石图片
扩展资料:
金矿石分类:
一、极品金矿石——足金狗头金
大块的、富含金质的流星陨落所产生的狗头金是极品狗头金,由于这种流星在穿越地球大气层时产生强烈摩擦和剧烈氧化燃烧,使得很多杂质在这个过程中消耗。
二、高品位金矿石——黄金雨狗头金
富含金质的大块流星在穿越大气层时,由于温度过高、受热不均。流星内部组成成分不一,熔点和气化点都不同,所以产生爆炸,爆炸后的细小颗粒继续燃烧,如同冰雹一样,洒落在地球上的某一地区。
由于杂质的气化带走热量和细小颗粒易于散热,所以黄金雨形成的狗头金多保留了黄金的自然晶体,等轴晶系,立方面心晶格,或者成半流体状。含金量也各不相同,由于是天然极品,多藏于民间或博物馆,所以也没有冶炼的报告。
三、普通金矿石——矿床金矿石
地球的黄金总储量大约有48亿吨,而分布在地核内的约有47亿吨,地幔8600万吨,而分布到地壳的只有不到1亿吨。
地球上99%以上的金进入地核。金的这种分布是在地球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的。地球发展早期阶段形成的地壳其金的丰度较高。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金矿石
铜矿都有哪些颜色?
自人类从石器时代进入青铜器时代以后,青铜被广泛地用于铸造钟鼎礼乐之器,如中国的稀世之宝——商代晚期的司母戊鼎就是用青铜制成的。所以,铜矿石被称为“人类文明的使者”。
铜在地壳中的含量只有十万分之七,可是在四千多年前的先人就使用了,这是因为铜矿床所在的地表往往存在一些纯度达99%以上的紫红色自然铜(又叫红铜)。它质软,富有延展性,稍加敲打即可加工成工具和生活用品。
铜矿上部的氧化带中,还常见一种绿得惹人喜爱的孔雀石。孔雀石因其色彩像孔雀的羽毛而得名。它多呈块状、钟乳状、皮壳状及同心条带状。用孔雀石制成的绿色颜料称为石绿,又叫石。孔雀石别号叫“铜绿”,它还是找矿的标志。1957年,地质队员来到湖北省大冶铜绿山普查找矿,通过勘探,发现铜绿山是一个大型铜、铁、金、银、钴综合矿床。
南美洲的智利,号称“铜矿之国”。那里有个大铜矿,也是外国人根据孔雀石发现的,那是18世纪末叫的一个趣闻。当时,智利还在西班牙殖民者的统治下。一次,有个西班牙的中尉军官,因负债累累而逃往阿根廷去躲债。他取道智利首都圣地亚哥以南50英里的卡佳波尔山谷,登上1600米高的安第斯山时,无意中发现山石上有许多翠绿色的铜绿。他的文化素养使他认识这是找铜的“矿苗”,于是带着矿石标本去找矿。后经勘查证实,这是一个大型富铜矿。这座铜矿特命名为“特尼恩特”(西班牙文意为“中尉”)。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开采铜矿,年产铜锭30万吨。
已发现的含铜矿物有280多种,主要的只有16种。除自然铜和孔雀石之上,还有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铜蓝和黝铜矿等。我国开采的主要是黄铜矿(铜与硫、铁的化合物),其次是辉铜矿和斑铜矿。
铜黄色的黄铜矿与黄铁矿(硫化铁)有时凭直观很难区别,只要拿矿物在粗瓷上划条痕可立见分晓:绿黑色的是黄铜矿;黑色的便是黄铁矿。
铜矿有各种各样的颜色。斑铜矿呈暗铜红色,氧化后变为蓝紫斑状;辉铜矿(硫化二铜)铅灰色;铜蓝(硫化铜)靛蓝色;黔铜矿是钢灰色;蓝铜矿(古称曾青或石青)呈鲜艳的蓝色。在古代文献中,青色即指深蓝色,“青出于蓝胜于蓝”就是这个意思。
全世界探明的铜矿储量约6亿多吨,储量最多的国家是智利,约占世界储量的三分之一。
我国有不少著名的铜矿,如江西德兴、安徽铜陵、山西中条山、甘肃白银厂、云南东川、西藏玉龙等。
在金属王国里,铜的导电性仅次于银。铜矿比银矿多且价格便宜。当今世界,一半以上的铜用于电力和电讯工业。
(二十四)云南省普朗铜矿实物地质资料
香格里拉(中甸)地区矿产普查始于20世纪60年代。目前已发现铜、铅、锌、金、银等矿床,多数矿床规模较小。邻区雪鸡坪斑岩型铜矿为中型规模。1999年发现了香格里拉县普朗大型斑岩铜矿,结束云南省无大型斑岩铜矿的历史,对缓解我国铜矿资源紧缺、拓宽滇西北地区寻找铜矿资源空间,具有重要意义。
1.区域成矿背景
普朗铜矿位于德格-中甸陆块南部,东侧为甘孜-理塘板块结合带,西侧为金沙江板块结合带南段。德格-中甸陆块,原属扬子陆块的一部分,位于汇聚板块边缘。早二叠世末或晚三叠世,因甘孜-理塘洋开启,裂离扬子陆块,成为夹持于金沙江洋与甘孜-理塘洋之间的独立微板块。晚三叠世中晚期,甘孜-理塘洋壳向德格-中甸陆块之下俯冲,中甸-巨甸地块东缘,从被动边缘转化为活动边缘,自东向西沿俯冲方向发育岛孤和弧后盆地,组成沟-孤-盆体系。晚三叠世末,甘孜-理塘洋关闭消失,经短暂残留海发育阶段,碰撞造山,产生强烈构造变形、变质及火山-岩浆侵入活动。
与本矿床有关的格咱岛弧,位于乡城-格咱断裂以东,矿区出露地层为三叠系,上统为巨厚复理石砂板岩夹火山岩、碳酸盐岩,见较多中性—中酸性浅成—超浅成侵入体;中下统为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硅质岩。岩体以闪长玢岩、石英闪长玢岩、石英二长斑岩、花岗闪长斑岩为主,多为小岩株、岩枝、岩脉产出,沿构造带呈北西向展布,与安山岩在岩性上、化学成分上相似,图解上有一定重叠,分布上在同一带内产出,岩浆侵入与喷发时间间隔不长,故认为这些中性—中酸性侵入岩是由安山岩浆演化而成的,伴随岩浆侵入活动,发育铜多金属矿化。
2.矿区地质
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三叠系,局部出露第四系。三叠系分成尼汝组(Tn)、曲嘎寺组(T3q)、图姆沟组(T3t)和喇嘛哑组(T3lm)。
区域内断裂、褶皱发育,由一系列北西向紧密线性褶皱和同向断裂组成,是控制沉积建造、变质作用、岩浆活动及其有关矿产的主要构造,而次级同向断裂及东西向断层则为容岩(矿)构造,晚期发育规模较小的北东向断层,切错了早期断裂及褶皱。
区内岩浆岩发育,总体以弧安山岩的大量发育和中酸性岩浆的大规模浅成—超浅成侵入为主要标志。侵入岩、喷出岩均有出露,其面积约占该区总面积的1/3。岩浆活动时期从印支期到喜马拉雅期。侵入岩、喷出岩二者相伴产出,主要沿区域性深大断裂带旁侧分布,其余地段仅有少量出露。岩类齐全,从超基性—中酸性岩均有出露,构成一北北西向的岩浆岩带。
侵入岩主要岩石类型有石英闪长玢岩、石英二长斑岩、花岗闪长斑岩,具从中性→酸性分异演化趋势。与铜矿化关系密切。
3.矿床特征
(1)矿床规模
普朗铜矿成矿作用发生在普朗复式岩体内,矿化与蚀变相伴。矿体中心形成由细脉浸染状组成的筒状矿体。成矿元素以铜为主,伴有金、银、钼、钯、硫等多种有益组分。经地表工程及钻孔控制,共圈出2个矿化体,5 个工业矿体,矿床规模已达大型—特大型,矿体形态简单。
KHT1矿化体:位于普朗Ⅰ号斑岩体内,受北西向黑水塘断裂及近南西向全干力达断裂控制,大致呈“Y”字形,北西翼长2000m,宽500~600m;北东翼长2300m,宽200~500m。两者交汇部位宽600~800m,面积约1.09km2。北西翼倾向北东,陡倾,约65°~85°;北东翼倾向南东,陡倾,倾角 68°~87°。共圈出 4 个矿体,Cu 含量 0.20%~0.74%,平均0.54%,伴生Au 0.08~0.25 g/t。含矿岩性为石英二长斑岩,其次为石英闪长玢岩、花岗闪长斑岩。蚀变有钾化、硅化、绢云母化、纳长石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矿化有黄铁矿化、黄铜矿化、磁黄铁矿化、辉钼矿、方铅锌化、褐铁矿化。
KHT2矿化体:位于普朗复式岩体北部,面积约0.18km2,Cu含量0.10%~1.90%,平均0.37%。KHT2中有1个矿体,长大于300m,厚91.28m,延深大于200m。
(2)矿石矿物及结构构造
金属矿物有黄铜矿、孔雀石、斑铜矿、铜蓝、方铅矿、磁铁矿、黄铁矿、磁黄铁矿、辉钼矿等。脉石矿物为石英、长石、黑云母、绿泥石、绢云母、角闪石、绿帘石、方解石等。次生矿物有孔雀石等。矿石结构有半自形、交代溶蚀、交代残余、压碎结构。矿石构造有浸染状、脉状-浸染状、角砾状、斑杂状、鲕状-土状构造。
(3)围岩蚀变及其分布
围岩蚀变是斑岩型矿床的一个重要特征,蚀变面积大小,直接与矿床规模有关。大量事实证明,破裂裂隙不发育的蚀变矿化区,难以形成工业矿床。
普朗铜矿是较典型的大型斑岩铜矿,受构造、岩石、围岩岩性、热液蚀变等多方面的因素综合控制。矿体产于北西向深大断裂和北东向小断裂交汇部位。微裂隙的发育直接影响蚀变的好坏,影响到矿化强弱。矿区岩体中发育5组裂隙,裂隙发育程度一般每米十几条至数十条,裂隙越发育地段矿化越好。
普朗铜矿岩体的蚀变与国内外常见的斑岩型矿床基本相似,由岩体中心向外依次划分为强硅化带、钾硅化带、绢云岩化带、青磐岩化带,蚀变分带及特征分别如下:
1)强硅化带(Si):对应于岩体中心,以强硅化为特征,部分钻孔深部才能见到。本带矿化较弱,和表外铜矿带大致对应。
2)钾硅化带(KSi):大体上与含钼的表内铜矿带对应,位于强硅化带(Si)之外,以强钾交代的强硅化为特征。蚀变岩石发育各种方式形成的大量钾长石和石英,伴有少量黑云母脉,硅化表现为石英变晶的形成、再生长及基质硅化,并伴有产生石英细脉(含石英金属硫化物脉),原岩中的角闪石被次生黑云母取代,变化过程中释放出的钙和微量元素与热流体的有关组分结合,形成磷灰石、锆石等次生矿物。
3)绢英岩化带(SiSe):该带内绢云母化、硅化相伴发生。钾交代作用逐渐被取代。原岩中的斜长石均不同程度被绢云母和石英交代,但即使完全交代亦有保留假象,故斑岩中的结构仍清晰完整:原有石英均保留,且往往发生次生长大现象;黑云母全部褪色,形成蚀变岩-绢英岩化石英闪长玢岩。石英二长斑岩成分主要为绢云母和石英,同时还有大量石英绢云母金属硫化物网脉贯穿其中。本蚀变带分布于钾硅化带外缘,两者之间无明显界线,在过渡地段呈交叠和穿插关系。基本上与铜矿化带对应,靠近中心部位构成矿体。
4)青磐岩化带(ChEp):对应于斑岩体外缘,以青磐岩化为特征。表现为构成青磐岩的矿物(绿泥石、钠黝帘石、黄铁矿等)的交代现象和碳酸盐岩等岩脉产出。岩体边缘蚀变带中绿泥石、钠黝帘石团块或脉的出现,使岩石颜色变暗。该蚀变带基本无矿化,同量叠加在其他蚀变带时,使矿化增强。
4.实物资料采集
该矿为我国近年来发现的又一重要斑岩型铜矿床,远景已达大型以上规模。矿床位于中甸地区东斑岩带的中部。收集保管3个钻孔。
ZK0205钻孔,终孔进尺204.80m,孔内可见冰碛物、铜矿化石英二长斑岩、断层泥、黄铁矿化石英闪长玢岩、黄铜矿化钾化石英二长斑岩。矿体厚度157.75m,蚀变强,以硅化、白云母化为主。
ZK0603钻孔,终孔进尺236.10m,孔内可见残坡积物、矿化钾化石英二长斑岩、矿化钾化硅化石英二长斑岩。矿体厚度220.65m,蚀变强烈以钾长石化、黑云母为主。
ZK1801钻孔,终孔进尺456.62m,孔内岩性以石英二长斑岩为主,矿化层为10层
5.相关资料
1)云南省迪庆普朗铜矿区地形地质图;
2)普朗铜矿区2号勘探线剖面及资源储量估算图;
3)普朗铜矿区6号勘探线剖面及资源储量估算图;
4)普朗铜矿区18号勘探线剖面及资源储量估算图;
5)普朗铜矿区ZK0205原始编录;
6)普朗铜矿区ZK0603原始编录;
7)普朗铜矿区ZK1801原始编录。
(三)矽卡岩型——安徽省铜陵市铜山铜矿
1.矿区地质特征
铜山矿床位于长江深断裂南缘,下扬子凹陷褶皱带中段,铜陵-贵池复向斜西部,成矿区带上属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部(孙亚力等,2008;周曙光,2003)。矿区内褶皱和断裂十分发育,褶皱总体呈北东向,断层总体呈北东向、近东西向及近南北向,以平行褶皱轴向的逆冲断裂、层间伸展滑动引起的构造破碎带和北东向压扭性断裂为主(孙亚力等,2008;张智宇等,2012)。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位于扬子板块北缘的长江断裂内,是我国重要的金属成矿带之一,分布铁铜金等矿床上百处,著名的矿集区有宁芜矿集区、铜陵矿集区、庐枞矿集区、安庆-贵池矿集区、九瑞矿集区及鄂东南矿集区等,对于我国资源保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图3-8)。
图3-8 铜山铜矿区域地质简图
(据吕庆田等,2011)
2.矿体特征
铜山铜矿矿体产于花岗闪长斑岩岩体与有利的地层接触部位和花岗闪长斑岩体中。中石炭统黄龙组-上石炭统穿山组白云质灰岩、下二叠统栖霞组钙质灰岩及泥盆系硅质碎屑岩与成矿关系密切,其与岩体接触带是矿体主要赋存部位(张智宇等,2012)。矿体主要呈似层状、透镜状、囊状、扁豆状等,矿体厚度在几米至十几米之间,长度多在50m左右,最长可达数百米。大矿体多呈似层状、透镜状,小矿体多呈囊状、脉状等(图3-9)。
矿石类型包括含铜矽卡岩型、含铜斑岩型、含铜黄铁矿型与含铜角砾岩型。以含铜矽卡岩型为主,具有显著的交代结构和特定的矿物组合,常具有绿帘石化、透闪石化、硅化、碳酸盐化及绿泥石化等热液蚀变(张智宇等,2012)。矿石结构主要为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他形粒状结构、变交结构和包含结构等,矿石构造主要为浸染状、稠密浸染状、块状、条带状、角砾状和脉状、网状构造等;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铜矿、斑铜矿、磁铁矿、黄铁矿,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石榴子石、透辉石、方解石等。
图3-9 铜山铜矿床矿体特征示意图
(据丁宗炜,2009)
1—煌斑岩脉;2—矽卡岩;3—铜矿体;4—角砾岩;5—断层Q—第四系;P1—二叠系下统大理岩;P2—二叠系中统灰岩;T1—三叠系下统灰岩;D3w—泥盆系上统五通组石英砂岩;γδπ—花岗闪长斑岩
3.成因模式
矿床的形成受多种因素控制,包括岩体、构造、有利层位以及围岩蚀变等,接触交代矽卡岩型作用为其主要成矿作用,其次为斑岩型成矿作用、热液型成矿作用及隐爆角砾岩型成矿作用,均与燕山期中酸性岩浆活动有关,整体上构成中浅层矽卡岩型铜矿床(图3-10)(陈红瑾等,2011;李大鹏等,2010,2011;左胜平,2001)。
图3-10 铜山铜矿成矿模式图
(据赵晓霞等,2012)
1—花岗闪长斑岩;2—层间滑脱构造带;3—斑岩型铜钼金矿化;4—矽卡岩型铜铁金硫矿化;5—层控矽卡岩型铜铁矿化;6—隐爆角砾岩型铜金矿化;7—热液型铅锌银矿化;8—热液-矽卡岩复合型铜铁硫矿化;9—层间破碎带型铜铁硫矿化;10—断裂
在岩体控矿方面,铜山岩体为燕山早期中酸性小型侵入体,含矿性较好,岩体分为铜山岩枝和前山岩枝,矿床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岩体是含矿母岩(左胜平,2001);岩浆活动过程中,岩体的强大热动力,使得周围地下水受热,加入到岩浆热液中,使得地层中的成矿物质活化,随流体迁移至岩体接触带附近形成多个阶段叠加的铜铁金硫矽卡岩型富矿体。
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燕山期中酸性岩浆,沿岩体与碳酸盐岩的矽卡岩接触带叠加有张性断裂带、滑脱构造带、层间破碎带,岩体周边广泛发育大理岩化、矽卡岩化、硅化、青磐岩化等蚀变,地表发育黄铁矿化、黄铜矿化等(赵晓霞等,2012)。
4.矿床系列标本简述
2009年,针对铜山铜矿床整体地质特征及成矿背景,采用矿区定点捡块方法及钻探取样方法采集矿区标本共19块(表3-3)。标本主要选取自矿区内主要围岩的各种类型岩石标本、顶底板岩石标本、蚀变岩石标本、主次要矿种矿石标本、不同结构构造及不同物质组分的矿石。其中,采集围岩标本14块,岩性为石英岩状砂岩、粗晶大理岩、结晶灰岩、含炭质泥质粉砂岩、炭质页岩、泥晶灰岩、花岗闪长岩、含石榴子石辉绿岩、含绿泥石方解石脉和角砾岩;采集矿石标本4块,岩性为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矿石、黄铁矿化黄铜矿化矽卡岩、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矿石和磁铁矿黄铜矿矿石;采集蚀变围岩1块,岩性为高岭土化石英二长岩。本次标本采集覆盖了矿区出露的二叠系下统栖霞组、石炭系上统船山组和泥盆系上统五通组的地层标本,较全面覆盖了矿区各类型的岩石、矿石标本。
表3-3 安徽铜陵铜山铜矿采集标本
注:表中Cu3-B代表铜山铜矿标本,Cu3-b代表该标本薄片编号,Cu3-g代表该标本光片编号。
5.图版
(1)标本照片及其特征描述
Cu3-B01
石英岩状砂岩。岩石呈白—浅灰白色,中粒变晶结构,块状构造。岩石几乎全由石英组成,颗粒粒径1~2mm,胶结物为硅质。石英颗粒发育明显次生加大边。岩石中含有不均匀的微细粒黄铁矿,含量<1%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3-B02
粗晶大理岩。岩石呈白色—浅灰白色,粗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为方解石,粒径约5mm。岩石中有方解石脉充填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3-B03
结晶灰岩。岩石呈灰—深灰色,中细粒变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方解石,含量>95%。岩石中发育缝合线构造,构成锯齿状黑色条纹,其内有炭质薄膜,可见有细脉浸染状黄铁矿化,氧化后为褐铁矿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3-B04
结晶灰岩。岩石呈灰—深灰色,中粒变晶结构,块状构造。岩石主要矿物成分为方解石。岩石中有沿裂隙发育的白色方解石细脉,裂隙面上发育有炭质薄膜,并见微量细粒黄铁矿,含量<1%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3-B05
含炭质泥质粉砂岩。岩石呈黑灰—黑色,泥质粉砂质结构,条带状薄层状构造,局部显示叶片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粉砂质和泥质颗粒。炭质不均匀分布,含量集中时可污手。岩石硬度较大,常见顺层分布或斜切层理的方解石脉,脉宽约1m m,并见微细粒黄铁矿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3-B06
炭质页岩或炭质泥岩。岩石呈黑色,泥质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泥质或黏土质,炭质较均匀分布。层理发育不均衡,多呈指曲状,局部层理不发育部位即为炭质泥岩。岩中发育有方解石细脉和星点状微细粒黄铁矿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3-B07
泥晶灰岩。岩石呈灰色,泥晶结构,薄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泥晶方解石,含量>90%。岩石中发育致密微细泥质纹层,层厚约1cm,并可见垂直层理的方解石脉,脉宽1~2mm,延伸不远,一般10cm左右即尖灭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3-B08
泥晶灰岩。岩石呈灰色,泥晶结构,薄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泥晶方解石,含量>95%,岩石层面上含微细泥质纹层。岩石结构致密,由泥质纹层构成层理,岩石中发育斜切层理的方解石脉,脉宽约3mm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3-B09
花岗闪长岩。岩石呈灰色带浅肉红色,中粒不等粒结晶结构或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和钾长石,次为石英。斜长石,浅灰白色;钾长石,肉红色,长柱状,半自形—他形晶,粒径1~3mm,最大粒径可达5mm,二者含量65%~70%。石英,无色透明,他形粒状结构,粒径1~2mm,含量20%~25%。暗色矿物主要为黑云母、角闪石,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黑云母,含量约10%,原生黑云母呈棕褐色,角闪石蚀变形成的黑云母呈绿黑色。角闪石,含量<1%,黑色,粒径1~2mm,部分蚀变为黑云母。岩石中含有灰色细粒闪长岩包体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3-B10
花岗闪长岩。岩石呈灰色带浅肉红色,中粒不等粒结晶结构或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和钾长石,次为石英。暗色矿物主要为黑云母、角闪石。岩石中见有长英质细脉发育,脉体宽约0.5cm,脉体中心为硅质石英,两侧为钾长石,说明岩石后期发育钾硅化现象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3-B11
花岗闪长岩。岩石呈灰色带浅肉红色,中粒不等粒结晶结构或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和钾长石,次为石英。暗色矿物主要为黑云母、角闪石。岩石裂隙面上见叶片状绿泥石并在表面见有擦痕,显示岩体经受了后期动力变质作用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3-B12
高岭土化石英二长岩。岩石呈土黄色略带粉红色,风化强烈,中细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高岭石、石英。高岭石,白色,粒状,含量约70%,由长石风化蚀变而成。石英,他形粒状,含量约20%。其余可见微量斜长石和钾长石残斑。暗色矿物见有零星分布的黑云母,并见有细小石英脉发育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3-B13
含石榴子石辉绿岩。岩石呈绿灰色,表面风化强烈,呈灰绿色,结构致密,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斜方辉石,肉眼难以区分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3-B14
含绿泥石方解石岩。岩石呈乳白色,粗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为巨晶—粗晶方解石,白色—乳白色,晶粒可达5~7c m,菱形解理发育,含量约95%。少量他形绿泥石颗粒,绿灰—绿黑色,呈不规则团窝状分布,含量约5%。微量粒状黄铁矿,与绿泥石密切共生,含量<1%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3-B15
角砾岩。岩石呈灰色,中细粒变晶结构,角砾状构造。角砾成分有两种,砾径不一。一种为灰质角砾,灰色或白色,大者3cm×5cm,小者1~3mm;另一种为硅质角砾,灰—深灰色,大者达1~3cm,小者3~10mm。角砾形状不规则,棱角状—尖棱角状,含量60%~65%。基质主要矿物成分为方解石,含量约30%。穿插有泥质薄层或细脉,内含微细粒黄铁矿,含量约5%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3-B16
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矿石。岩石呈绿灰色,他形粒状结构,细脉浸染状构造。矿石矿物主要有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黄铁矿,黄—黄白色,粒径0.1~0.2mm,含量约20%。黄铜矿,黄色—铜黄色,粒径1~2mm,含量约8%。闪锌矿,棕褐色,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粒径0.5~1mm,含量约15%。脉石矿物主要为透辉石,浅灰绿色,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呈块状,含量约40%,其次为方解石,为结晶灰岩组分,含量约10%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3-B17
黄铜矿闪锌矿矿石。矿石呈灰色,他形粒状结构,浸染状-稠密浸染状构造。矿石矿物主要为闪锌矿、黄铜矿、黄铁矿。闪锌矿,褐灰色,半自形—他形粒状,粒径0.5~1mm,较均匀浸染状分布,含量约25%。黄铜矿,铜黄色—亮黄色,粒径0.5~2mm,不均匀浸染状分布,含量约15%。黄铁矿,黄色—黄白色,粒径2~3mm,含量约10%。亦见微量磁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方解石。石英,他形粒状,含量约20%。方解石,白—乳白色,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含量约30%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3-B18
黄铁矿化黄铜矿化矽卡岩。岩石呈黄灰—褐灰色,他形细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金属矿物为赤铁矿、黄铁矿、黄铜矿。赤铁矿,褐色—褐黑色,他形细粒状结构,金属—半金属光泽,条痕呈樱红色,含量约25%。黄铁矿,黄白色,他形细粒状结构,呈团窝状分布,含量约5%。黄铜矿,铜黄色,细粒浸染状,局部集中呈稠密浸染状,呈团窝状,含量1%~2%。脉石矿物有透辉石、方解石。透辉石,浅灰色,他形细粒结构,含量约40%。方解石,白色,他形粒状结构,脉状构造,含量约30%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3-B19
磁铁矿黄铜矿矿石。矿石呈褐灰色,他形粒状结构,稠密浸染-块状构造。矿石矿物有磁铁矿、黄铜矿、黄铁矿等。磁铁矿,铁黑色,他形粒状,含量30%~35%。黄铜矿,铜黄色,他形粒状,含量约30%,部分黄铜矿氧化后为蓝铜矿和孔雀石。黄铁矿,黄白色,他形粒状,含量约10%。脉石矿物主要为透辉石和少量方解石。透辉石,绿灰色,他形细粒结构,含量约30%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2)标本镜下鉴定照片及特征描述
Cu3-b03
纯大理岩。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方解石(Cal,>95%)组成,菱面体解理,粒径1~1.5mm,含少量Mg、Fe、Mn等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3-b10
花岗闪长岩。斑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Qz,约30%)、斜长石(Pl,约30%)、钾长石(Kfs,约25%)。暗色矿物主要以角闪石(Amp,约10%)为主,含少量白云母(Ms,约3%)和副矿物榍石。斑晶粒径0.5~1mm。斜长石发育聚片双晶。钾长石,具不明显的格子双晶,局部发生绢云母化。角闪石,多呈长柱状,具角闪石式解理,多色性明显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3-b13
含石榴子石辉长岩。辉绿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Pl,约55%)、斜方辉石(Opx,约35%),少量石榴子石(Grt,约5%)和石英(约5%)。自形晶斜长石之间形成近三角形空隙,其中充填单个的他形辉石颗粒,粒径约1mm。斜方辉石,无多色性,短柱状,正高突起,平行消光,粒径约0.5mm。石榴子石,无解理,正高—正极高突起,显均质性,正交镜下为全消光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3-g18
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铜矿、黄铁矿、赤铁矿,少量磁铁矿、斑铜矿。黄铜矿(Ccp)含量约20%,多呈半自形或他形粒状分布,受后期构造流体溶蚀,有较多凹坑。黄铁矿(Py)含量约15%,呈半自形或他形粒状分布在脉石矿物中,边部破碎呈压碎结构,粒径0.01~1mm。赤铁矿(Hem)含量约8%,多与磁铁矿伴生。多被脉石矿物包裹呈他形粒状结构,粒径0.05~0.5mm,部分分布于脉石矿物中明显受到破碎控制呈揉皱结构。磁铁矿(Mag)含量约4%,多与赤铁矿伴生,呈他形分布在脉石矿物边缘,多被赤铁矿交代呈交代残余结构,粒径约0.01mm,较大残晶可达0.1mm。偶见斑铜矿(Bn)分布于黄铜矿裂隙中
矿物生成顺序:(黄铜矿、黄铁矿)→磁铁矿→(赤铁矿、斑铜矿)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3-g19
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铜矿、黄铁矿、磁铁矿、赤铁矿。黄铜矿(Ccp)含量约80%,多呈半自形或他形粒状分布,交代赤铁矿呈交代残余结构,粒径0.1~1mm。黄铁矿(Py)含量约5%,呈自形—半自形或他形粒状分布在脉石矿物和黄铜矿中,晶形较好,多被脉石矿物交切充填,破碎明显,粒径0.01~1mm。赤铁矿(Hem)含量约2%,多见半自形、他形以及鲕状,粒径0.01~0.5mm。磁铁矿(Mag)少量,与赤铁矿伴生,多被赤铁矿交代
矿物生成顺序:(黄铁矿、黄铜矿)→磁铁矿→赤铁矿→黄铜矿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一)斑岩型——黑龙江省嫩江县多宝山铜矿
1.矿区地质特征
多宝山铜矿床位于中亚-兴蒙造山带北东段,大兴安岭隆起带与松辽沉降带的衔接部位,兴安褶皱带东北部,成矿区带属于中亚-蒙古斑岩铜矿带东部的多宝山铜钼金成矿带(刘军等,2010;朱训等,1999)。多宝山铜钼金成矿带呈北西向展布,多宝山铜(钼)矿是区内最大的铜矿床,除此之外,还发育有铜山大型斑岩型铜钼矿、争光大型岩金矿及小多宝山、孤山、鸡冠山、榛子山等一批中小型铜钼钨金矿床(图3-1)。
图3-1 多宝山斑岩铜矿区域地质图
(据刘军等,2010)
1—白垩系九峰山组;2—泥盆系霍龙门组、泥鳅河组;3—志留系八十里小河组、黄花沟组;4—上奥陶统爱辉组、裸河组;5—中奥陶统多宝山组、铜山组;6—燕山期花岗岩类;7—华力西期花岗岩类;8—加里东期花岗岩类;9—地质界线;10—断层;11—大型矿床;12—小型矿床/矿点
2.矿体特征
多宝山铜(钼)矿为斑岩型铜矿床,矿体产在海西期片理化的花岗闪长斑岩内,矿床所赋存矿体数量较多,形态复杂,呈雁行排列(图3-2)。斑岩体的围岩蚀变发育在空间上呈环带状,蚀变中心为硅化斑岩,向外依次发育钾长石化带、黑云母化带、绢云母化带和青磐岩化带,矿体主要分布在绢云母化带和黑云母化带中,多数矿体呈透镜状和条带状沿北西向片理化带分布,矿体长上千米,宽数十米至数百米,最大的X号矿体控制延深达1000km。
经野外观察,结合镜下鉴定,矿石主要结构有自形—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以细粒为主,中粗粒次之,其他包括斑状结构、交代结构、变晶结构和压碎结构等;矿石构造以浸染状、细脉状为主,可见块状、条带状和角砾状构造;主要的金属矿物为黄铜矿、辉铜矿、斑铜矿、黄铁矿、辉钼矿等,脉石矿物含量约为90%,以石英、绢云母、蛇纹石、绿泥石和碳酸盐为主,其次为绿帘石、黑云母、钾长石、钠长石等。
3.成因模式
多宝山铜矿床为我国北方重要的斑岩型铜矿床,成矿与花岗闪长斑岩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同时受到构造和区域地层的影响。在岩体控矿方面,花岗闪长岩和花岗斑岩体的侵位显著,经过多期次的热液活动叠加,矿化与蚀变规模较大,斑岩体上盘的铜矿体规模、品位都要优于下盘的已知矿体,如果在花岗闪长岩内有后期的斑岩侵入,则对成矿更为有利(赵元艺等,2011;刘军等,2010;王喜臣等,2007;武广等,2009)。
在构造控矿方面,矿体分布与北西向弧形片理化构造带关系非常密切,北西向弧形构造带、强片理化带叠加在区域含铜矿化带上时常常富集成矿体(图3-3)(王喜臣等,2007)。空间上,矿体环绕斑岩体分布,赋存于内、外接触带,主矿体产于外接触带,向下延伸于岩体内部,厚大矿段多距顶部地层较近,即近内接触带。
图3-2 多宝山斑岩铜矿床地质简图
(据刘军等,2010)
1—多宝山组;2—铜山组;3—英云闪长岩;4—石英闪长岩体;5—花岗闪长斑岩;6—花岗闪长岩;7—断裂;8—岩性界线;9—铜矿体;10—矿带编号
在地层控矿方面,矿田内已知矿床出露的地层主要为奥陶系和志留系。主要赋矿地层为中奥陶统多宝山组,它是一套由安山岩和中酸性凝灰岩组成的火山岩系(赵元艺等,2011)。多宝山组平均含铜质量分数为130×10-6,明显高于矿田内其他地层的含铜量,是矿田成矿物质的主要来源。
4.矿床系列标本简述
2012年,对多宝山斑岩铜矿的地质特征及成矿背景进行深入研究后,结合矿区露天矿床剥离的特点,在矿区主采坑内测制了两条剖面,共采集标本18块(表3-1)。其中剖面一位于305勘探线附近,剖面起点位于主采坑的西侧,长度为718.2m,采集标本11块,岩性为青磐岩化安山岩、黄铁矿化花岗岩、绿泥石化花岗闪长岩、绿泥石化片理化安山岩、蚀变花岗岩、蚀变花岗闪长岩、黄铁矿黄铜矿石、辉石安山岩、黄铁矿化黄铜矿化花岗闪长岩、二云母花岗岩和黑云母钾长花岗岩;剖面二位于307勘探线附近,剖面起点位于主采坑内,长度为447.1m,采集标本7块,岩性为含黄铜矿辉钼矿石、绿泥石化钾长花岗岩、粉砂质凝灰岩、绿泥石化绿帘石化安山岩和孔雀石化硅化花岗闪长岩。矿石与岩石之间没有截然的界线,以化学分析结果圈定。本次标本采集均在剖面上进行,对矿体和围岩均采集了标本,较全面地覆盖了多宝山斑岩铜矿的围岩、矿体及蚀变等岩石类型。
图3-3 多宝山矿床热液活动模式
(据赵元艺等,1995)
1—中奥陶统铜山组;2—中奥陶统多宝山组;3—上奥陶统;4—强硅化;5—钾化;6—绿泥石化;7—青盤岩化;8—绿泥石绢云母化;9—青盤岩化绢云母化;10—绢云母化;11—花岗闪长斑岩;12—花岗闪长岩;13—铜平均含量;14—热液流动方向
表3-1 多宝山斑岩铜矿采集标本
注:表中Cu1-B代表多宝山铜矿标本,Cu1-b代表该标本薄片编号,Cu1-g代表该标本光片编号。
5.图版
(1)标本照片及其特征描述
Cu1-B01
青磐岩化安山岩。岩石呈灰绿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为斜长石和角闪石,呈半自形—他形,长柱状。斜长石,部分绿帘石化,粒径0.5~3m m,含量15%~20%。角闪石,黑色,部分绿泥石化,含量3%~5%。基质为隐晶质,灰绿色,含量约80%。主要蚀变矿物为绿帘石和绿泥石,绿帘石交代长石,绿泥石主要交代角闪石。偶见碳酸盐化方解石颗粒,滴稀盐酸起泡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1-B02
黄铁矿化花岗岩。岩石呈浅灰白色,中细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和石英,半自形—他形。长石,白—乳白色,粒径1~5mm,含量约65%。石英,无色透明,油脂光泽,粒径1~2mm,含量约30%。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半自形—他形细粒结构,黄—黄白色,金属光泽,偶见他形微细粒黄铜矿化,含量2%~3%。可见石英细脉和方解石细脉。石英细脉多伴有金属硫化物;方解石脉不含矿,切穿石英细脉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1-B03
绿泥石化花岗闪长岩。岩石呈浅灰—浅肉红色,中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钾长石、斜长石和石英。钾长石,肉红色,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粒径3~5mm,含量约30%。斜长石,白—乳白色,半自形,长柱状,粒径3~4mm,含量25%~30%。石英,无色透明,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粒径1~3mm,含量约30%。暗色矿物主要为黑云母和角闪石,多蚀变为深绿色绿泥石,含量约10%。岩石裂隙面上可见星点状分布的黄铁矿化和微弱黄铜矿化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1-B04
绿泥石化片理化安山岩。岩石呈灰绿色,隐晶质结构,片理化构造。全岩结构较均一,主要矿物成分可见有绿泥石和斜长石。矿物颗粒细小,肉眼较难辨别矿物种类及含量。绿泥石沿片理分布,呈微弱片理化构造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1-B05
蚀变花岗岩。岩石呈浅灰绿色,中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钾长石、斜长石、石英。钾长石,肉红色,半自形—他形,长柱状,含量约30%。斜长石,白—乳白色,半透明,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含量25%~30%,部分蚀变为绿帘石。石英,无色透明,半自形—他形,浑圆粒状,粒径1~3mm,含量约30%。硅化石英细脉中不均匀分布有黄铁矿化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1-B06
蚀变花岗闪长岩。岩石呈灰绿色,中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钾长石、石英。斜长石,白色乳白色,半自形—他形,粒状,含量约40%,粒径3~6mm,部分被绿帘石交代。钾长石,浅肉红色,半自形—他形,粒径2~4mm,含量约10%。石英,无色透明,浑圆粒状,粒径1~2mm,含量约30%。暗色矿物为角闪石和黑云母,但多已蚀变成绿泥石,含量15%~20%。岩石中发育微细裂隙,沿裂隙充填有黄铜矿化,伴生有黄铁矿化,含量1%~2%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1-B07
黄铁矿黄铜矿石。矿石呈灰绿色—灰色,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浸染状—细脉浸染状构造。矿石主体岩性为绿泥石化弱片理化安山岩。矿石矿物为黄铜矿,亮黄色,金属光泽,微细他形粒状,细脉浸染状分布,含量3%~4%。另见少量黄铁矿,黄—黄白色,微细他形粒状结构,浸染状—细脉浸染状分布,含量1%~2%。黄铜矿化、黄铁矿化与方解石脉密切共生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1-B08
辉石安山岩。岩石呈灰黑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矿物成分有两种斜长石和辉石、角闪石。斜长石,白色浅绿色,长柱状,含量10%~20%,明显绿帘石化。辉石,黑褐色,粒状,粒径2~5mm,长者可达10mm。角闪石,黑色,针状。基质为细粒隐晶质,矿物颗粒细小,肉眼难以分辨。岩石解理面上发育黄铜矿化和黄铁矿化,呈微细粒结构,含量1%~2%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1-B09
黄铁矿化黄铜矿化花岗闪长岩。岩石呈灰色,中细粒花岗结构,角砾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长石,白—乳白色,半透明,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粒径1~3mm,含量约40%。石英,无色透明,浑圆粒状,粒径1~2mm,含量约30%。暗色矿物主要为黑云母和角闪石,他形粒状,含量10%~15%。岩石中可见安山岩捕虏体(角砾),灰—灰黑色,棱角状、不规则状,大小2cm×(5~8)cm。发育星散状微细粒的黄铁矿和黄铜矿,不进入安山岩角砾中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1-B10
二云母花岗岩。岩石呈浅灰白色,中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石英,次为钾长石和云母。斜长石,白—乳白色,半透明,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粒径2~4mm,含量约60%。石英,无色透明,油脂光泽,他形粒状结构,粒径1~2mm,含量约20%。钾长石,肉红色,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粒径1~3mm,含量约5%。黑云母,黑—褐黑色,片状,半自形,含量约10%,片径2~4mm。白云母,白色,玻璃光泽—丝绢光泽,片状,片径2~5mm,最大可见5mm×10mm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1-B11
黑云母钾长花岗岩。岩石呈浅肉红色,中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钾长石,其次为斜长石和石英。暗色矿物为黑云母。钾长石,肉红色,粒状,粒径3~5mm,含量约50%。斜长石,白—乳白色,他形粒状结构,粒径2~4mm,含量约5%。石英,无色透明,他形粒状结构,粒径1~3mm,含量约30%。黑云母,黑—褐黑色,片状,片径2~5mm,含量约15%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1-B12
含黄铜矿辉钼矿石。矿石呈浅灰绿色,半自形粒状结构,细脉浸染状构造。矿石矿物主要为辉铜矿,次为黄铜矿。辉铜矿,铅灰色,金属光泽,半自形—他形微细粒状,含量约5%。黄铜矿,亮黄色,金属光泽,他形微细粒结构,含量约1%。可见微量黄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蛇纹石和少量方解石,含量>90%。蛇纹石,浅灰绿色,蜡脂光泽,硬度低于小刀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1-B13
绿泥石化钾长花岗岩。岩石呈灰绿—浅肉红色,中—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钾长石、石英和斜长石。钾长石,肉红色,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粒径2~5mm,含量约50%。石英,无色透明,他形粒状,粒径1~2mm,条带状,条带中发育黄铜矿化,含量约20%。斜长石,白—浅灰白色,半自形—他形粒状,粒径2~4mm,含量约10%。暗色矿物主要为黑云母,多已绿泥石化,含量约10%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1-B14
粉砂质凝灰岩。岩石呈灰绿色,凝灰质结构,块状构造。主要成分为细粉砂-火山灰。岩石中发育细小方解石脉和绿泥石细脉。绿泥石脉中发育黄铁矿化和黄铜矿化,并见有微细粒状辉钼矿化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1-B15
绿泥石化绿帘石化安山岩。岩石呈灰绿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成分主要为长石、辉石和角闪石。长石,含量25%~30%。浅灰绿色,半自形—他形粒状,粒径2~4mm,发生绿帘石化。辉石和角闪石均已绿泥石化。基质为隐晶质。岩石中发育石英绿帘石脉,脉中发育有黄铁矿化、黄铜矿化细脉,呈细脉浸染状分布,含量2%~3%。偶见细粒辉钼矿小团窝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1-B16
黄铁矿化黄铜矿化蚀变岩。岩石呈灰绿色,中细粒变晶结构,块状构造。标本部分为花岗岩成分(石英、长石、黑云母),部分蚀变为安山岩成分(辉石、角闪石、斜长石),斑状结构。角闪石、辉石均已绿泥石化,斜长石绿帘石化。基质成分为安山岩,隐晶质。岩石中发育硅化石英脉和碳酸盐化方解石细脉。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黄—黄白色,半自形—他形微细粒结构,浸染状分布,含量约8%,伴生有少量他形微细粒黄铜矿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1-B17
孔雀石化硅化花岗闪长岩。岩石呈灰色,不等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有长石和石英,次为角闪石和黑云母。金属矿物为黄铁矿,蚀变矿物为绿泥石,次生矿物为孔雀石和褐铁矿。长石,白—灰白色,半自形粒状结构,粒径2~4mm,含量约40%。石英,无色透明,他形粒状结构,油脂光泽,大小2mm,含量约30%。角闪石和黑云母颗粒细小,多已蚀变为绿泥石,呈丝状、细脉状充填于石英与斜长石矿物晶粒间,含量约10%。黄铁矿,黄—黄白色,自形—他形粒状结构,粒径2~3mm,最大可见4mm,氧化后为褐铁矿,含量约5%。孔雀石,翠绿色,放射状、细脉浸染状,含量约10%。标本已达工业品位要求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1-B18
孔雀石化硅化花岗闪长岩。岩石呈灰色,不等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有长石和石英,次为角闪石和黑云母。金属矿物为黄铁矿,蚀变矿物为绿泥石,次生矿物为孔雀石和褐铁矿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2)标本镜下鉴定照片及特征描述
Cu1-b01
灰绿色安山岩。斑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Pl,约70%)、绿泥石(Chl,约20%,主要由角闪石蚀变所致)和少量石英。斑晶为斜长石,呈长柱状,部分为绿帘石交代,粒径约0.5~1mm。角闪石,斑晶呈板片状,主要蚀变成绿泥石,粒径0.5~1mm,基质为隐晶质。斜长石,发育聚片双晶。绿泥石,单斜晶系,具弱多色性,Ⅰ级灰白干涉色,具“柏林蓝”或“铁锈色”异常干涉色,呈平行或近平行消光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1-b05
细粒花岗闪长岩。细粒花岗结构,片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绢云母(Se,约40%)、石英(Qz,约30%)和斜长石(Pl,约15%)。斑晶为斜长石,斜长石发生强烈的绢云母化作用,矿物均已定向拉长,由于蚀变较强,矿物边界模糊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1-b06
绿泥石化中粒花岗闪长岩。中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绿泥石(Chl,约40%)、长石(Pl+Kfs,约30%)、石英(Qz,约15%)、绢云母(Se,约5%)和绿帘石(Ep,约5%)。斑晶为斜长石和钾长石,颗粒粒径0.2~0.5mm,发生明显的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和绿帘石化交代作用。石英,呈他形粒状,粒径约0.2mm。绿泥石,具“柏林蓝”或“铁锈色”异常干涉色。绿帘石,多色性明显,正高—正极高突起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1-b07
绿泥石化中粒花岗闪长岩。中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Pl,约50%)、绿泥石(Chl,约25%)、石英(Qz,约15%)和单斜辉石(Cpx,约5%)。斑晶为斜长石,颗粒粒径0.5~1mm。石英,他形粒状,粒径约0.1mm。单斜辉石,无多色性,干涉色较高,短柱状,正高突起,有两组近直角的裂纹,消光角为30º(<40º)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1-b12
碳酸盐化花岗闪长岩。中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Pl,约50%)、石英(Qz,约30%)和方解石(Cal,约15%)。斜长石,呈长柱状,颗粒粒径0.5~1mm。石英,他形粒状,粒径0.2~0.5mm。方解石胶结生长在石英与长石之间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1-b13
辉长岩。辉长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Pl,约50%)、斜方辉石(Opx,约40%)。辉石与斜长石的自形程度相近,均呈现半自形—他形粒状,辉石颗粒粒径约1mm,斜长石粒径约1mm。斜方辉石,短柱状,两组解理,正高突起,糙面显著,平行消光与对称消光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1-b15
绿帘石岩。斑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绿帘石(Ep,约65%)和方解石(Cal,约30%)。斑晶为绿帘石,原矿物为斜长石,后期被交代为绿帘石,仍保留了斜长石的晶形,颗粒粒径0.5~2mm。方解石粒径约0.5m m。绿帘石,单斜晶系,多色性明显,正高—正极高突起,干涉色Ⅱ级蓝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1-b16
构造角砾岩。角砾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Pl,约20%)、绢云母(Se,约60%)和少量石英(Qz)。角砾为花岗闪长岩、安山岩等,大小不一,呈棱角状—次圆状,岩溶胶结,基质为隐晶质,长石发生了绢云母化和绿泥石化作用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1-b18
中粒黑云母花岗闪长岩。斑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Pl,约50%)、石英(Qz,约30%)、黑云母(Bt,约10%)和绿泥石(Chl,约5%)。斑晶为斜长石,呈板状,粒径1~2mm。石英,他形,粒径约0.1mm,基质为隐晶质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1-g15
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铜矿、磁铁矿及赤铁矿,少量褐铁矿及铜蓝等。黄铜矿(Ccp)含量约4%,呈他形粒状结构,沿磁铁矿颗粒裂隙交代呈尖角状结构,被晚期铜蓝沿边缘及裂隙交代呈镶边结构,粒径0.002~2.0mm。磁铁矿(Mag)含量约1%,呈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粒径0.001~0.2mm。赤铁矿(Hem)少量,沿磁铁矿颗粒边缘及裂隙交代呈尖角状结构。褐铁矿(Lm)少量,沿黄铜矿颗粒裂隙交代呈脉状—网脉状结构。偶见铜蓝(Cv)呈不规则粒状结构沿黄铜矿颗粒边缘交代分布
矿物生成顺序:磁铁矿→赤铁矿→黄铜矿→铜蓝-褐铁矿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1-g16
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铜矿、黄铁矿,少量闪锌矿等。黄铁矿(Py)含量约10%,呈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黄铜矿、磁黄铁矿及闪锌矿沿其裂隙及边缘交代,局部交代强烈呈骸晶结构,颗粒粒径0.01~0.6mm。黄铜矿(Ccp)含量约5%,呈他形粒状结构,沿黄铁矿颗粒裂隙及边缘交代呈尖角状结构或细脉状结构,粒径0.002~0.2mm。闪锌矿(Sp)少量,呈不规则粒状结构分布,沿黄铁矿颗粒边缘及裂隙交代呈尖角状结构,与黄铜矿呈共结边结构共生,粒径0.01~0.03mm。偶见磁黄铁矿(Po),呈不规则粒状与黄铜矿共生,粒径约0.02mm
矿物生成顺序: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磁黄铁矿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关于黄铜矿山照片欣赏和铜矿山图片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