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有色金属 正文

银与黄铜的燃点 现在许多人认为进化论是假的

首先生命在宇宙中是否必然存在的?一切物质存在是否是必然的?思维是物质的真实存在的还是虚幻的不可见的?生命是宇宙中必然存在的,在宇宙诞生之初生命就应该伴随着出现了,物质存在也必然建立在宇宙中存在的基础上,他必然在宇宙这个大数据库中存在才能产生。那是否存在一个和物质宇宙并存的精神宇宙?我们现在应该先来探讨生命等级的产生是顺序的还是随机的,...

银与黄铜的燃点,现在许多人认为进化论是假的?

暂时不回答这个问题,先提几个我的问题。首先生命在宇宙中是否必然存在的?还是偶然?一切物质存在是否是必然的?包括人类发明的物质?思维是物质的真实存在的还是虚幻的不可见的?思维是伴随生命而产生的还是生命伴随思维产生的?

再说我自己的理解:生命是宇宙中必然存在的,在宇宙诞生之初生命就应该伴随着出现了,只是形式有所差别,可能是极高级或者是极低级。物质存在也必然建立在宇宙中存在的基础上,就像游戏中的道具,首先要存在于数据库中你才能获得它,否则就是乱码。因此说生命也是如此,生命的各种形式亦是如此,他必然在宇宙这个大数据库中存在才能产生。思维是物质的吗?现在恐怕也没有定论。如果是物质的那他是什么样子?为何不可见?如果不是物质的,那是否存在一个和物质宇宙并存的精神宇宙?我认为精神是更高级的物质,物质是多样的,精神自然多样,无论前后,生命自然也是多样的。但这种多样性是如何来的?是在宇宙之初就开始还是慢慢变化的?

我们现在应该先来探讨生命等级的产生是顺序的还是随机的,如果是顺序的,那么进化论就有其存在的基础,如果是随机的,那么进化论就没个卵用。这就是说,在生命诞生之初,就可能存在极高级的生命形式,也会存在极低级的生命形式,之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逐渐淘汰不适合的形式。如果是顺序的,那么任何一个生命形式都应该有可能进化为高等生命,那么低等什么形式应该越来越少,高等形式越来越多,除非生命进化是被动的,懒惰的。

当然还有最主要的,生命是如何产生的?我们现在知道形式的形式区别主要在于基因不同,那么基因怎么来的?谁在控制基因?如果宇宙中还存在其他生命是否也是由基因区分多样性?这些问题我解答不了,但是有个猜想,这个宇宙是有基因的,物质是有基因的,生命是有基因的,基因是这个宇宙的主宰,拥有自我的意识和进化的思维。拿人类举例,我们的意识是本体意识,在更深处有基因意识,是不被我们掌控的。生命的进化掌控再基因手里,我们没有办法改变什么

故宫一些缸内的水为什么600年不结冰?

这叫吉祥缸,又叫“门海”,门前有一片海,何愁火灾?由于它的材质有铜有铁,所以又称铜铁缸。除非有人捣鬼,正常的缸内的的确确不会结冰!

紫禁城内建筑富丽堂皇,恢宏有势。但是它有三大重大缺点,

木质结构没有避雷针建筑相连

所以紫禁城总是失火,一旦失火,损失惨重。若是救火不及时,烧毁的就是一片。可以说紫禁城就是一部火灾史,大火小火不断,偶尔遭受雷击,修修补补又被烧毁……

第一次火灾发生在朱棣一朝,明紫禁城刚修好不久,一道雷电下天,前三大殿之首奉天殿致火,火势蔓延到华盖殿、谨身殿,三大殿无一不被烧毁。

那时雷电属超自然现象,朱棣本就是借助靖难上位,这下更狼狈了,有些人进言主张迁都回南京……朱棣忙下诏。

第二次,惊雷起火,三大殿又被毁,这一年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7年)。

第三次,熙和门起火,火势迅速蔓延,三大殿又被毁。

吉祥缸储水救火,所以,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平常时候,将吉祥缸蓄满水,以备不时之需,常放置在庭院中,大殿前。

据记载,故宫有308口大小缸,而现存234口。分鎏金铜、铜、铁三类!鎏金铜缸目前剩18口,分设在乾清门、保和殿、太和殿前两旁。

所谓鎏金铜,便是在铜缸外层镀金。这类缸造价昂贵,主要是镀金费银两,所花至少1500两白银。阳光一照耀,金光灿灿,尽显皇家的威仪。

夏季时,只需保证有人照看,及时添水。而冬季也是有应对措施的。

缸口上盖缸身套棉套缸底有由石头垒成的小灶台,只将一侧可活动的石头挪动,便可烧黑炭。

所以吉祥缸是不会结冰的。

然而人为管理不是有疏忽么?从某方面来说,吉祥缸充满着一定的不确定性。

fe各代表什么?

Ca:钙 Fe:铁 Zn:锌

1.钙(Ca)是IIA族元素

2.化合价为0,+2;

3.与非金属反应:3Ca+N2==(加热)Ca3N2;

4.与水反应:Ca+2H2O==Ca(OH)2+H2;

5.与酸反应:Ca+H(+)==Ca(2+)+H2;

6.与盐溶液反应:先与水反应.钙比镁更活泼.

7.钙元素符号Ca,银白色金属,原子序数20,原子量40.08,钙是碱土金属中活泼金属之一

8.纯金属的Ca新切开面色白而软,呈光亮的结晶

9.它硬度与铅相当,钙具有延展性,它既可以进行一般机械加工,也可用模压以及锤锻制成板材。

10.钙的熔点839±2℃,沸点1484℃。

11.钙是非常活泼的金属,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和氮缓慢作用形成一层氧化物和氮化物。

12.钙在空气中受强热即燃烧而成砖红色火焰,生成氧化钙和氮化钙。

13.钙与冷水作用缓慢,与热水迅速反应置换出氢气

14.钙易与卤素、硫、氮化合,而在加热时,几乎能将所有的金属氧化物还原

15.钙几乎与各种酸均起反应

16.由于钙的活泼性,因此,钙的单质必须保存在充满惰性气体的密闭容器中。

17.钙广泛用于冶金、化工、医药、电器、能源等工业中。

18.在钢铁冶炼中,钙及其合金作为添加剂加入钢包中,可大大提高钢的质量。钢水包中加入钙,可有效地脱除钢中的氧、磷、硫等杂质,改善钢的微观结构。现在生产优质钢材普遍采用这种措施。

18.在有色冶炼中,钙是极好的还原剂,用钙可还原出很多难熔即高熔点金属以及稀土金属,如Sm、Nd等。

19.在化学工业中,钙用作聚氯乙烯的稳定剂,有机化学反应中的还原剂、有机溶剂的脱水剂等。

20.在医药工业中,钙用来生产维生素。

21.在能源工业中,钙用来制作钙电池,制作铅钙合金用于铅酸免维护蓄电池,用来还原铀的氟化物生产金属铀。

白磷 红磷

分子结构 P4正四面体型,分子晶体 结构复杂,分子晶体

颜色 白色蜡状固体 暗红色粉未

密度(g·cm-3) 1.82 2.34

溶解性 不溶于水,易溶于CS2 不溶于水,也不溶于CS2

毒性 剧毒 无毒

着火点 40℃,易自燃 240℃,可燃

还原性 易被氧化,发磷光 不易被氧化

保存 少量保存在水中 贮存在密闭瓶中

相互转化 隔绝空气条件下,白磷加热到260℃可转化为红磷,红磷加热到416℃以上(升华)可得到白磷。

约三分之二的磷用于磷肥。磷还用于制造磷酸、烟火、燃烧弹、杀虫剂等。三聚磷酸盐用于合成洗涤剂。

(1)白磷(如制磷酸、燃烧弹、烟雾弹)

(2)红磷(制安全火柴,农药)

磷和氮一样是构成蛋白质的元素之一。无论动物还是植物体内都含磷,它对维持动物体内正常的生理机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锌的性质

锌是一种篮白色金属。密度为7.14克/立方厘米,熔点为419.5℃。在室温下,性较脆;100~150℃时,变软;超过200℃后,又变脆。

锌的化学性质活泼,在常温下的空气中,表面生成一层薄而致密的碱式碳酸锌膜,可阻止进一步氧化。当温度达到225℃后,锌氧化激烈。燃烧时,发出蓝绿色火焰。锌易溶于酸,也易从溶液中置换金、银、铜等。

锌的用途

由于锌在常温下表面易生成一层保护膜,所以锌最大的用途是用于镀锌工业。锌能和许多有色金属形成合金,其中锌与铝、铜等组成的合金,广泛用于压铸件。锌与铜、锡、铅组成的黄铜,用于机械制造业。含少量铅镉等元素的锌板可制成锌锰干电池负极、印花锌板、有粉腐蚀照像制板和胶印印刷板等。锌与酸或强碱都能发生反应,放出氢气。锌肥(硫酸锌、氯化锌)有促进植物细胞呼吸、碳水化合物的带谢等作用。锌粉、锌钡白、锌铬黄可作颜料。氧化锌还可用于医药、橡胶、油漆等工业。

自然界中,多以硫化物状态存在。主要含锌矿物是闪锌矿。也有少量氧化矿,如菱锌矿,如菱锌矿和异极矿。

锌具有广泛的用途,主要用于电镀锌,合金制造,精密铸件的浇铸,电池工业以及锌的化合物和盐类.

铁是一种化学元素,它的化学符号是Fe,它的原子序数是26,是最常用的金属。它是过渡金属的一种。

性状

铁是有光泽的银白色金属,硬而有延展性,熔点为1535沸点3000,有很强的铁磁性,并有良好的可塑性和导热性。

名称由来

铁,IRON,源自iren,这是它的英文名字,符号Fe,由它的拉丁名ferrum而来。

分布

铁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的金属之一。约占地壳质量的5.1%,居元素分布序列中的第四位,仅次于氧、硅和铝。

在自然界,游离态的铁只能从陨石中找到,分布在地壳中的 铁都以化合物的状态存在。铁的主要矿石有:赤铁矿Fe2O3,含铁量在50%~60%之间;磁铁矿Fe3O4,含铁量60%以上,有磁性,此外还有褐铁矿Fe2O3nH2O、菱铁矿FeCO3和黄铁矿FeS2,它们的含铁量低一些,但比较容易冶炼。我国的铁矿资源非常丰富,著名的产地有湖北大冶、东北鞍山等。

铁活泼,为强还原剂,化合价有0、+2、+3、+6,最重要的价态是+2和+3。在室温下,铁可缓慢地从水中置换出氢,在500℃以上反应速度增大:

3Fe+4H2O Fe3O4+4H2↑

铁在干燥空气中很难跟氧气反应,但在潮湿空气中很容易腐蚀,若在酸性气体或卤素蒸气氛围中腐蚀更快。铁可以从溶液中还原金、铂、银、汞、铜或锡等离子。与非氧化性稀酸反应,形成Fe2+并放出氢气;在冷的稀硝酸中则形成Fe2+和NH4NO3:

4Fe+10HNO3(稀) 4Fe(NO3)2+NH4NO3+3H2O

在热的或较浓的硝酸中,生成Fe(NO3)3和氮的氧化物。在冷的浓硝酸或浓硫酸中,铁的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薄膜而被钝化,贮运罐车的贮酸罐和蛋形升酸器就是利用这一性质来盛贮和输送浓酸。铁与氯气在加热时反应剧烈,也能与硫、磷、硅、碳直接化合。铁与氮气不能直接化合,但与氨作用,形成氮化铁(Fe2N)。(参看铁、二价铁离子和三价铁离子的相互转化。)

铁的用途

它的最大用途是用于炼钢;也大量用来制造铸铁和煅铁。铁和其化合物还用作磁铁、染料(墨水、蓝晒图纸、胭脂颜料)和磨料(红铁粉)。还原铁粉大量用于冶金。

在我们的生活里,铁可以算得上是最有用、最价廉、最丰富、最重的金属了。工农业生产中,铁是最重要的基本结构材料,铁合金用途广泛;国防和战争更是钢铁的较量,钢铁的年产量代表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水平。

对于人体,铁是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在十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中铁无论在重要性上还是在数量上,都属于首位。一个正常的成年人全身含有3g多铁,相当于一颗小铁钉的质量。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就是铁的配合物,它具有固定氧和输送氧的功能。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症。只要不偏食,不大出血,成年人一般不会缺铁。

所谓煤气中毒(一氧化碳中毒),也是由于血红素中铁原子核心被一氧化碳气体分子紧紧地包围住,丧失了吸收氧分子的能力,使人窒息中毒而死亡。

铁还是植物制造叶绿素不可缺少的催化剂。如果一盆花缺少铁,花就会失去艳丽的颜色,失去那沁人肺腑的芳香,叶子也发黄枯萎。一般土壤中也含有不少铁的化合物。铁是土壤中的一个重要组分,其在土壤中的比例从小于1%至大于20%不等,平均是3.2% . 铁主要以铁氧化物的形式存在,其中既有二价又有三价铁, 大多数铁氧化物在土壤颗粒中以不同程度的微结晶形式存在。

黑鸟侦察机到底有多厉害?

不要过度神话黑鸟,这种飞机尽管性能极端,但毕竟是上个世纪的产物。

SR-71的首次飞行是在1964年12月22日,它是基于20世纪50年代的发动机技术,由人用滑尺和铅笔设计的。

更早的时候,原型机A-11于1964年2月29日被林登·约翰逊总统宣布存在。它在爱德华兹空军基地完成了急速飞行验证。

黑鸟机型最快的3529.56公里/小时的速度,约等于2.88马赫。

这个成绩是1976年7月28日埃尔登·W·乔尔茨上尉和乔治·T·摩根少校组成的双人机组完成的,起飞地点为加利福尼亚州比尔空军基地。

实际上,这次创纪录有玩命的成分,因为不拿出点绝活的话,黑鸟就会面临下马的风险了。

可能因为四舍五入的关系,黑鸟被描述成急速“3.35马赫”的东西,但连NASA都承认,这东西飞马赫3.1都不见得行,而且绝不适宜上马赫3.3以上,它的设计理论极限就是3.2。

很多人对黑鸟的描述充满了浮夸,如:

它在接近太空的高度以3.5马赫的极端速度飞行,雷达几乎看不见。它飞得又高又快,既不能被拦截也不能被击落。如果向SR-71发射过导弹,它一加速,导弹就追不上了。

好吧,冷战时期的老式雷达和截击机可能确实干不掉黑鸟,但现代的雷达和导弹可没这么脓包。

美军自己的AIM-120导弹就有4马赫的飞行时速;俄罗斯的R-77导弹能对付以12G机动的目标,速度同样达到4马赫,速度小于3600公里/小时的都能打,而黑鸟的速度是3529.56公里/小时,虽说攻击条件苛刻了点,但不至于说让美国的破鸟轻松甩掉。

如果是S400这类高性能对空导弹,那黑鸟就更没有啥机会了。毕竟S400是第四代防空系统,别说战斗机侦察机了,连弹道导弹都在其食谱之内,射程达400千米,速度可达10马赫,能拦截4.8公里/秒袭来的弹道导弹。

所以,黑鸟甩导弹学说可以休矣,这并不科学。

不然美国为什么要淘汰黑鸟呢?黑鸟并不能真的突破一片高端防空网络,卫星分辨率一上去,侦察机就歇菜了。

除此之外,SR-71的机载系统非常的老旧,它基本沿用了60年代的设计,没有任何大的升级。比如令人诟病的实时图像传输系统,黑鸟始终无法做到实时传输。

1980年它曾进行过数据链连接实验,未果。切尼上台防长后黑鸟被退役,但海湾战争后再次服役,1993年的3架黑鸟终于被安装了实时图像传输系统,但1998年它们还是退役了。

美军经常为黑鸟的燃料费和维护费头痛。这些侦察机被扔在空军保养维护和加油,使用方却主要是CIA中央情报局。然而黑鸟的燃料费绝不是个小数,这是彻头彻尾的油老虎。

SR-71可以携带80000磅燃油,但起飞前不能加满油。

低油起飞能让飞机更安全,一旦坠毁或迫降,不会遭遇巨大的爆燃。但这意味着黑鸟一上天就得马上找加油机。

即便加满油黑鸟也飞不了多远,单次高速飞行在2000海里左右,约3704公里。而B-2隐身轰炸机的航程达11000公里,B-52轰炸机更是达到16232公里,同样靠速度吃饭的B-1B轰炸机也有12000公里航程。

然而,SR-71的基地必须在本土(甚至飞行员都必须结婚),它每次出动都必定是场大动干戈之旅,会有专用KC-135Q加油机提前待命,为其在半道上接力,不断加入黑鸟必须的JP-7特殊燃料。通过这种操作,黑鸟能达到22224公里的航程。

为了让黑鸟能良好的使用,还得维护好这些昂贵的,没鸟用的KC-135Q加油机。

地面加注燃料也是个麻烦的事情,为了减重和避免膨胀,黑鸟的机体就是油箱。油箱可起到一定冷却作用,而机体为了耐热胀形变,采用了松散的伸缩缝设计,仅用耐热橡胶和蒙皮填塞。

所以SR-71在地面上会漏油,滴滴答答地流淌JP-7燃料。流量还挺大,基本上30分钟就能漏掉300多公斤燃油。

在这段时间,地勤会拼命做好起飞维护,然后还要将油箱先充满,确保排出空气,再一边充入氮气,一边抽出部分燃油。

这些燃料中含有六氟合铜(IV)酸铯、烷烃、环烷烃、烷基苯、茚满等成分,反正肯定是不环保的。

NASA曾保有自己的SR-71,它们被用来研究大气边缘,也被拿来验证大气层内的一些物理问题,如空气动力学、推进、结构、热防护材料、高速和高温仪器、音爆特性等等。

SR-71项目曾经是美国宇航局整体高速航空研究项目的一部分。

SR-71曾经在外壳上安装了激光投射器,以进行空气数据采集,它使用激光而不是气压来产生空速和姿态参考数据。

1993年,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让黑鸟携带了紫外摄像机,冲上了极高空,拍摄各种波长的,地面天文学家无法观测到的天体。

加利福尼亚大学曾经用NASA的SR-71研究使用带电荷的氯原子来保护和重建臭氧层。

摩托罗拉的“铱星系统”开发时,SR-71曾COSPLAY了一把“卫星”,以供地面发射机和接收机测试。

SR-71的截击机型号YF-12上,医学研究人员还做过生理信息收集,获得了机组人员在持续高速飞行时生理和生物医学方面的资料。

铜为什么不能气割?

只有符合下列条件的金属才能进行气割。

(1)金属在氧气中的燃烧点应低于其熔点;

(2)气割时金属氧化物的熔点应低于金属的熔点;

(3)金属在切割氧流中的燃烧应是放热反应;

(4)金属的导热性不应太高。

铜这种有色金属在氧气中的燃烧点高于其熔点,导热性能也很高,所以不能气割。

清代的人们还如何防范和应对火灾?

都别抢,我来答。

在谈清代是如何防火之前,我先来简单谈谈古代人从什么时候开始防火的,以及一些防火措施。

国外的古建筑为什么能够大量保存下来,其实就是因为他们采用的是石砖作为建筑材料。而我国古代建筑物都是用木材,尽管古人修建了很多漂亮壮丽的楼宇,但是每逢乱世就会被付之一炬,譬如秦汉之际项羽进入咸阳后,一把火就把咸阳皇宫给烧了。

2014年1月25日,中国贵州镇远县报京大寨,这个中国保存最完整的侗族古村落建筑之一的寨子在一场火灾中毁于一旦,木质建筑不具备防火性,往往一户失火,就会波及整片建筑群。所以古人很早就意识到防火的重要性。

早在周朝时期,古代人就已经有了防范火灾的意识,《周礼·天官冢宰·宫正》就记载有:

春秋以木铎修火禁

除了禁火,人家周朝还专门有掌管用火防火的官员,而且要是玩忽职守,还会受到处罚:

司爟掌行火之政令。四时变国火,以救时疾,季春出火,民咸従之。季秋内火,民亦如之。时则施火令。凡祭祀,则祭爟。凡国失火,野焚,则有刑罚焉。

可见,古人的防火意识出现的非常早,《野客丛书·禁用黄》就记载了春秋战国时代春申君为了防火采取的措施:

郡治之黄堂,由春申君在郡,涂雌黄以厌火灾,遂为黄堂故事,外臣下室庐鲜有谓黄者。

这个雌黄是一种矿物,是雄黄的伴生矿物,所以两者被戏称为“矿物鸳鸯”。

雌黄在古代还是很实用的涂改液,《梦溪笔谈·卷一·》就记载有古人对雌黄的应用:

馆阁新书净本有误书处,以雌黄涂之。尝校改字之法:刮洗则伤纸,纸贴之又易脱,粉涂之则字不没,吐数遍方能漫灭。唯雌黄一漫则灭,仍久而不脱。古人谓之铅黄,盖用之有素矣。

所以这个春申君就把雌黄涂抹在墙体上,而且雌黄燃烧时还会产生一种黄白色的烟雾,所以雌黄能够一定程度上阻碍火灾的进一步扩大,而且还能起到报警作用。

《左传﹒襄公九年》也记载有早期古人防火的措施还有就是涂抹一些能够防火的泥巴仰或湿润具有防火的物质在墙面上,以阻断火势的蔓延:

火所未至,撤小屋,涂大屋。

春申君还算是有一点科学精神的,我国古人关于这个防火还有一些比较迷信的做法,譬如在古代宫殿的角檐上都会有一个像龙头一样的装饰物。其实这个不是龙,而是龙的第九子螭吻,除了用来显示宫廷威严,螭吻也是驱凶辟邪、镇火的神兽。

譬如唐代苏鹗在其著作《苏氏演义》中解释说:

蚩尾(螭吻),水之精,能辟火灾。

《太平御览》也解释说:

唐会要目,汉相梁殿灾後,越巫言,“海中有鱼虬,尾似鸱,激浪即降雨”遂作其像于尾,以厌火祥。

而在唐宋之际,古人的防火意识和防火措施就趋于完善和成熟了,宋真宗年间,开封发生了一场大火灾,“延燔左承天祥符门、内藏、朝元殿、乾元门、崇文院、秘阁、天书法物内香藏库”,这场火灾直接催生了我国最早的消防部门“军巡铺”。

《东京梦华录》记载“每坊巷三百步许,有军巡铺房一所,铺兵五人”,此外又“高处砖砌望火楼,楼上有人卓望”,这些士兵的职责就是在全城各点巡视,排除火患,夜间督促老百姓禁火熄灯,由此古人的防火措施算是进入了制度化的时代。

为了防范火灾,古人脑洞大开还会在给房屋取名的时候,也会刻意的加入一些带有水字旁的字眼,譬如清代的文渊阁是乾隆时期为了收藏《四库全书》而修建,取名时就特意加了一个带有水字旁的渊字。

而在其核心藏书楼天一阁前,还开凿了天一池,既美观,又能够拿来救火。清朝时科技已经得到了大大的进步,古人的防火观念也发生了许多变化,那么在清朝时人们又是怎么防火的呢?

从宋到明清时代开始,古人的建筑便不再是全木质结构,得益于烧砖技术的改良,家境优越的人家会采用砖瓦拆料来建造房子,当然这对财力要求非常大,所以绝大多数的老百姓还是住的全木质房子。

明代已经提出“降灾在人,防患在人,治墙为上策”的防火理论,所以产生了“防火墙”,所谓的防火墙就是几户人家共同出资建造一堵砖墙,防止火灾发生时火烧一片的情况。譬如故宫那绵连成片的高墙其实就是防火墙,其总长度达到了15公里。

紫禁城毕竟是皇帝居住的地方,所以各种防火措施都是顶格配置,光靠防火墙肯定不行。此外故宫中的70多口水井、308口太平水缸都是灭火的重要手段,雍正即位后,还在宫中设立了有正式编制的火班,其中包括2名步军校、40名步军、8名内务府所属护军、20名披甲人、20名苏拉以及10名銮仪卫校尉,总计100人。

但实际上倘若宫中某处失火,宫女太监们也会加入到救火的队伍,“火班”的设立是建立专职化的消防部门,专门负责宫中的防火排查和救火任务。

宫中火烛最要小心,日精门、月华门向南一带围房后,俱有做饭值房......可将围房后檐改为风火檐......将宫内太监编集成队,派头领一名,每十队立总头领一名,不但救火,即扫雪、搬运什物,用人时只须点其头领,彼自齐集所属同往料理——《国朝宫史·卷三》

另外皇帝们也会时时刻刻嘱咐宫中的人小心用火,康熙年间发生了太和殿被烧的火灾,从那以后因此十分注意火烛的管理,“今隆冬有风之际,各宫灯火著用心谨防。不许任意吃烟,著不时严察。”

而在民间相对来说则没有紫禁城中如此严格和完善,但也出现了一种民间的消防队,叫“水龙局”,它是地方乡绅募捐出资共同设立的,当时出现一种手动的机械式水车,可以实现向外喷水的功能,因此喻之为水龙局。

但水龙局并不是一种普遍的消防队,它最初在南京出现,而没有在全国扩散开来,所以乍一看其实古时候的人们防火还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防火的独门诀窍。而其中应用最广泛的还属防火墙,再加上砖瓦成为建筑材料之一。

所以火灾已经不能够轻易蔓延开来,造成火烧一片的现象。另外不管是民间还是宫廷之中都有喊火烛(腊月敲更)的习俗,从腊月初一开始到大年三十都会专门委派一人走街过巷的敲着一面锣鼓大喊“寒冬腊月,火烛小心;谨防贼盗,门户关紧。柴间看看,灰堆清清;灶前灶后,火烛小心”。

提醒人们注意防盗和防火,因此这就出现了我们在影视剧中经常看到的一种职业化更夫,专门在夜间打更报时,以及提醒人们注意防范。这些更夫一晚上需要喊更五次,从一更天喊到五更天。古时候的人们起床都起的很早,五更天就起来。

譬如孙中山先生的父亲孙达成生前就做过更夫,在孙中山南洋纪念馆里还保存着他父亲打更时的物品,可见古代人防火意识还是很强,但是受制于技术的落后,火灾其实还是时有发生。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