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对黄铜的使用,它可以和普通汽油混着用吗?
乙醇汽油又称清洁无铅汽油,可以普通汽油混合使用但无必要。
汽油现阶段分为普通无铅汽油和E10乙醇汽油两种,无铅汽油可理解为纯汽油,但所谓无铅并不是真正的无,而是指铅含量小于0.013g/L;这一比例是非常低的,而且铅是原油中的微量的铅,不在添加四乙基铅,因为铅元素会对氧传感器和三元催化器造成损伤。
这是无铅汽油或纯汽油性质上的特点,能量方面指热值为44000KJ/KG,指燃烧一公斤汽油可产生44000千焦的热量;燃油动力汽车使用的发动机准确定义为内燃式热机,是一种利用机械结构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动力源为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化后则是以一个单位度量的热值。
而内燃机只能将热值40%左右的热能转化为有效功(动能),其他能量按照能量守恒定律会转化为其他类型的能量存在与自然界,但具体到内燃机只能说大部分热能以现有技术都是被浪费的,那么在有限的利用率的前提下,燃料热值越高则发动机输出的扭矩越大。
衡量发动机性能的参数是功率,功率的计算公式为【扭矩×转速÷常数】,扭矩和转速是此高彼低的关系,在功率恒定不变的前提下,扭矩越大则能以更低的转速输出恒定功率,反之为扭矩越小则需要更高的转速输出同样的功率,这就涉及到E10乙醇汽油的缺点了。
E10乙醇汽油热值计算燃料乙醇的热值为汽油的60.9%,为26796KG/KG;E10指一升汽油中含有10%的乙醇,现在可以计算了,以公斤为单位。
44000的热值中首先要减去10%,为39600千焦。
10%的乙醇热值为2679.6千焦。
E10汽油一公斤热值为42279.6千焦,为普通汽油热值的96.09%。
如果直接把一公斤的汽油热值理解为100个单位,换用乙醇汽油后转化成的能量则会减少3.91%。
该能量通过转速转化为功率后也会同比例减少,功率的下滑会车速稍微降低,想要达到合理的车速则需要提供输出功率,也就是提高转速增大喷油量,以消耗更多燃油的方式实现。白话一些的说就是会更加费油,普通汽油换用E10汽油后油耗会增加5%左右,而且排量越小动力越差的发动机升高的比例越大,因为动力储备基数本就很小所以加速体验会有差异,主观上养成加大油门的加速习惯,油耗必然会更高。
E10汽油对于用车人而言不是理想的燃油,不过乙醇燃烧后的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对空气质量并没有污染,无非是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但这是没有办法克服的;提前十余年使用的乙醇汽油的省份有很多,其中以安徽省统计数据为例,十年内通过E10汽油减少的排放相当于400余万台汽车的尾气排放总量,所以乙醇汽油对于环境保护是有利的,对于全面健康也有很大的意义;面对超3亿台的机动车,作为用车人只能接受为用车过程中产生的排放需要付出的代价了。
(关注天和Auto获取科学的用车、购车、技术交流与最新资讯,每天更新;上文为原创内容,转载需经授权,平台内欢迎转发。)
你觉得四大文明古国当中哪个更厉害?
记得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讲历史时说过一句话,大致意思是:时间最长的是文化,更长的是自然,最短的是人,比人稍微长一点是政治,比政治稍微长一点是经济,比经济稍微长一点是社会,然后是人类文化,再然后是自然。
如果以文化为尺度来比较的话,人类显得十分渺小;如果放在人类文明之中,作为一个个体的人,更是渺小得看不见了,无论是时间的长短上,还是内容形式的宏微上。
因有此想,我实际上并不喜欢这个问题。为什么什么事情都要排个位置?更何况人类文明这种东西怎么比较、怎么界定合适呢?我们是不是应该对人类文明保持一点敬畏之心。所以我决定认真的回答这个问题,但问题的答案,希望读者自己去得出。
一、人类文明的标准是什么从现在的研究来看,人类到底是怎么来的,似乎还没有一个特别笃定的说法,“进化论”明显是主流,用它能解释许多人类的发展、变化的现象,甚至人类一些区别于动物的生理特征也能从进化论中找到确切的答案。看过一篇文章,说人类之所以能不断进步,得益于以前的母系社会的分工,女性到了当奶奶、外婆时就不再生育,转而带孙辈,这即使后代存活率升高,也能使后代更多掌握生存技能,这有利于人类的进化发展。进化论解释这种现象的根据就是女性到了这个年纪就会进入更年期,使女性不再生育,从而很自然地就进入带孙辈的工作。
实际在远古,同一时期许多地方都存在着不同的人类活动,但为什么有的就能说是人类文明,有的就不是呢?比如玛雅时期算人类文明吗?古日本算吗?已经中断了的古印度、古巴比伦为什么算?这里就牵涉到人类文明的认定问题。首先,文明不是一开始就有的,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起码的标志是:文字出现、社会分工的出现和单偶制家庭的出现。要做到这一点可以说这个社会已经有比较强的生产能力,有丰富的生活物资和能提高工作效率的生产工具。这些都是人类区别于动物、脱离原始社会的标志。
后来学界普片采用了英国剑桥大学考古学系主任格林·丹尼尔提出的文明的三个标准,即文字、城市、建筑。文字是人类的思想文化得以记录、传播的条件;城市是区别于部落的标志,也体现了明确的社会分工;这里的建筑区别于住房,而是复杂的礼仪建筑,是为了政治、经济、文化活动而建的功能性建筑,比如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中国的朝歌、埃及的金字塔等。不过这个标准争议较多,让人诟病的地方是标准不全面,比如冶金技术就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内容,却不是标准;比如关于文字判定标准是非常不好落实的事,而建筑这一标准也没有严格的定义。
二、四大文明古国是怎么来的最早认定世界文明古国为五大文明古国,是美国人写的《世界文明史》提出的,他们认为世界文明发源地有五个,分别是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古希腊、中国。但古埃及和古希腊分别作为单独的文明明显不合适,所以另一个美国人在他写的《全球通史》中,把文明发源地分为中东、印度、中国和欧洲这四块地区,这四个地区大河文化孕育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文明。这大概是四大文明古国的来源把。
三、这四个文明古国各自的特点是什么首先四大文明古国的灿烂文化一直在本土发扬光大并影响着世界文化,中间没有中断过的只有中华文明。古印度文明实际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据说发源非常的早,但在公元前3000左右没落消失了,无影无踪,今天之所以说它主要得力与一些考古发现;另一部分是公元前1700年左右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大陆,开始了他们的吠陀时期,这是一部分;并且印度一直遭受外来入侵,在就国内从未统一,就是个文化与人种的大熔炉。古巴比伦和古埃及也都由于外族的入侵而在就失去了独立,中断了,古巴比伦是在公元前1595年被赫梯人灭亡;古埃及也早在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帝国灭亡。
1、古巴比伦文明
这个文明就是有名的两河文明,距今已有6000多年。两河指的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大概位置在现在的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一带,这里古称亚述,南部为巴比伦尼亚,再往南就是苏美尔。所有这些地区都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在古希腊语言里,“美索不达米亚”是“两条河中间的地方”的意思。这一带远古时期居住着许多种族,主要是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公元前2007年~,公元前1900年间,阿摩利人入侵两河流域建立了以幼发拉底河河畔的巴比伦城为首都的王朝从此这里的人都被称为巴比伦人。
巴比伦文明的主要内容有:最早的楔形文字、世界上第一座城市巴比伦、制陶工具陶轮、庞大的防止干旱的灌溉网络,另外,他们还创造了丰富的神话,包括创造世界和大洪水;制定了第一种法律,刻在石柱上的《汉穆拉比法典》;建造了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按七天计算天数等。公元前538年,巴比伦王国被波斯帝国灭亡。
2、古埃及文明
古埃及文明是在尼罗河三角洲建立的非常有名的一种农耕文明,开始于公元前4000多年,公元前332年被亚历山大大帝征服而结束。他们得益于于尼罗河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这里的风从北往南吹,河水从南向北流,大大便利了尼罗河上的运输,也使这里的土地富饶肥沃,所以这里的文明有一个鲜明的特征就是利用水力和科学的灌溉系统。在文化上,古埃及最大的贡献在于其创造的象形文字,后来的希腊字母就是源自于此;埃及人在历法上、建筑学、数学、几何学都有巨大且独特的贡献,这些贡献是开创性的。
3、古代印度文明
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公元前1700年之前,他们曾经有过一个消失的文明,现在的考古发掘证实了这一点,他们称之为“哈拉帕文化”,而它为什么消失也成了一个待解之谜。公元前1700年后,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创造了比较辉煌的文化。在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都为人类文明做出来巨大的贡献,他们独创性的的发明创造比较多,比如数字0的发明;阿拉伯数字的发明;甚至国际象棋的发明。据传,佛教是在公元前6世纪产生于印度,后来先后传入中国,日本和东南亚国家。
4、中华文明
古老的中国文明是一个一直没有中断的文明,一直到今天还在发展、丰富并影响着世界。我们的文学从先秦时期一直到现在,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发展和作用;古人的思想到今天对我们如何认识这个世界、如何利用、保护世界都有指导意义。中国文明的重要一支良渚文化距今有5300~4000年,那时我们的农业已经利用畜力,手工业高度发达,社会财富已经达到一定的高度,玉文化是标志之一。在燕山以北、大凌河与辽河上游流域的红山文化,距今5000~6000年,与良渚文化一样,那里也是一个农耕发达的文化,尤其是建筑、祭祀的神庙都很发达。
在后来的发展中,我们的四大发明、历法上节气的发明、天干地支的记年法则、最早的青铜器的使用···,等等,都为人类的发展做出来非凡独特的贡献。
总之,人类文明是祖先给我们的珍贵遗产。我们应该保护好、利用好。至于谁在什么位置,这是见仁见智的问题,也没有必要,总共就这么几个,还要分个高下,有什么用?
张作霖为何能在东北搞出中国规模最大的兵工厂?
民国四大兵工厂,最大的就是东北兵工厂,可是命运也是最坎坷。
这四大兵工厂,分别是东北兵工厂,太原兵工厂,巩县兵工厂,汉阳兵工厂。在抗战爆发之前,这几个厂的规模都很大,东北兵工厂工人最多达到2.5万,太原兵工厂工人最多1.5万,巩县兵工厂和汉阳兵工厂工人都在数千之数。
东北兵工厂大门可见,东北兵工厂的规模,远远领先于其他几个小兄弟,是当之无愧的全国第一兵工厂。
东北兵工厂不同时期采用的厂徽标志然而,这个民国兵工老大,遭遇却也是最坎坷的。因为随着日军侵华战争的战火所至,其余几家兵工厂都进行了搬迁,哪怕机器,人员损失损失再大,却总能绝处逢生,另起炉灶,重续香火。
比如太原兵工厂,虽然大部分机器丢了,但是也抢运出少部分机器,可以继续生产军火打日寇,还有一小部分工人,加入了八路军的军工队伍,为我军的兵工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汉阳和巩县兵工厂内迁建厂,合二为一,成为大后方军工的重要厂家。
而东北三省,在九一八事变之后,就全盘落在了日本手里,更不用说东北兵工厂了,所有的机器,所有的工人,所有的库存军火,都被日军所拥有,然后日军又用这里生产的军火,去进行更大的侵略战争。。。真是可恶!
看一下当年日军占领东北兵工厂的缴获,你就知道当年日军强取的这个大礼包有多大了:
步枪15万支;
子弹300万发;
迫击炮600门;
迫击炮弹40万发;
山炮,野炮,重炮 250门;
上述炮的炮弹 10万余发;
火药成品 40万磅,约等于19万公斤;
除此之外,当时的东北兵工厂,更是拥有制造105毫米,150毫米重炮的能力,拥有自己制造优质枪管钢的能力。
也就是说,依靠东北丰富的煤炭,铁矿资源,东北兵工厂完全可以做到这边铁矿石进厂,那边枪炮出厂。
所以,日本拿到这份大礼包,简直是心花怒放啊,又进行了一番扩充,到了1937年,达到了3万工人的规模!
就这样,在日军的掠夺统治之下,东北兵工厂成为日军重要的武器生产厂。
由于规模太大,名声在外,所以,为了削减日军战争实力,1944年的时候,美军出动轰炸机群,对东北兵工厂进行了两次轰炸,东北兵工厂的生产能力受到重创。
日本人于是想把东北兵工厂的生产能力进行疏散,从大工厂变成许多小工厂,然而还没来得及实施,苏联红军打过来了!
1945年,苏联出兵东北,打跑了关东军!
可是,苏联撤退的时候,又把东北兵工厂的许多好机器拆走打包,还有许多生产原料,运回苏联了,说要补偿他们的损失。
这就是东北兵工厂的遭遇,被日本抢占了一回,被美国轰炸了一回,被苏联掠夺了一回,真是多灾多难,窝囊到家了!
那么,张作霖当年是怎样建立起这个号称东亚最大的兵工厂的呢?
这个,就要从当时的社会大背景说起。民国年间,军阀林立,大军阀小军阀和诗人一样多。此话怎讲?各领风骚三五年嘛!
当年的大小军阀,军费来源主要是各种租税,只要有地盘,土地可以收田租,道路可以收商税。支出则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养兵发军饷,第二就是买军火。
长期买军火,军阀们就算有矿也觉得贵。于是,纷纷开建兵工厂,来造枪造炮造子弹。因为只要造出军火,不但自己能用,还能卖给别人赚取利润,何乐而不为?
当年社会环境如此。乱世之中,只要家里有点钱的地主们,都会想方设法买些枪弹,用来看家护院。所以,只要造出军火,价格合适,销路那是刚需。
所以,张作霖搞兵工厂,主要目的还是为了看住东北这摊家业。你算算,东北军几十万人,就算每个士兵每年实弹训练打10发子弹,那加起来也是个很大的数字。更何况还要准备军阀混战抢地盘呢,那需求,几仓库都不够!
张作霖在1919年的时候,正式将东三省纳入囊中,就从这年开始,张作霖想着自己办军火。
于是,他利用清朝留下的工业设施,奉天造币厂的基础,在附近另外划出1800亩地,用来建设兵工厂,旁边划出800亩地,成立工程处,开始建造火药厂,枪厂,枪弹厂。
刚开始,不得其门,工程进展很慢。这年秋天,张作霖任命原军械厂厂长陶治平为兵工厂总办,此人是个工程人才,建厂房,买设备,一口气把枪厂,枪弹厂,炮厂三个厂都搞起来了。当时这几个厂聘请丹麦公司承建,洋人还派出技师在厂,负责安装设备,建厂经费都来自于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公署,经费很充裕。
就在兵工厂刚刚起步的时候,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张作霖的奉系被直系击败,败回东三省老家。年轻的张学良此时已经是奉系的旅长,对于现代武器的重要性,已经深有体会。于是他对父亲张作霖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要大力发展现代兵工制造能力,造出先进装备。
张作霖深以为然,自此之后,对于兵工厂的财力支持更是毫不吝惜。他斥巨资引进外国专家,来源有俄,日,奥,德,瑞典等等,尽皆重用!
不但如此,对于中方人员,张作霖也是出手就是壕!有一次,忽然有人通知弹药厂和枪弹厂负责人叶禾和吴伯琴去见大帅张作霖,二人心里不安,心想莫非是大帅对自己的工作表现不满意?
谁知见到张作霖之后,张作霖一番言语抚慰,勉励二人好好干,临走各送了一张五万元支票!
张作霖如此慷慨,下面的人自然努力,兵工厂的发展驶入了快车道。
1923年的时候,韩麟春担任总办,为时一年,其后杨宇霆继之。
韩麟春杨宇霆此人搞工业很有一手。他看到兵工厂里洋人很多,华人很少,于是定下章程,培养华人人才。
他设立了兵工小学和兵工学校,规定学员分为初中,高中,专门三部,初中毕业,进厂担任三等技手,服务三年;高中毕业,进厂为练习生,可升一等技手;专门部毕业等于大学毕业,可以担任一等技手或者技士。
如此施行数年,兵工厂聘用的外国技师就逐年减少,而华人技师就逐渐增加了。等于给厂子建立了人才造血机能,可以源源不断产生专门人才。
在杨宇霆手里,兵工厂取得了极大发展,增建了枪厂和轻机枪厂,已经拥有8000多部机器,规模已经跃升为全国第一兵工厂。此时,兵工厂厂区长达2.5公里,宽达1公里,已经拥有生产150毫米口径重炮的能力。
杨宇霆仅仅1926年,兵工厂就可以月产迫击炮80门,炮弹4万发。
杨宇霆足智多谋,号称小诸葛,只是过于自大,在张作霖皇姑屯身死之后,企图夺权,被张学良解决掉了。
杨宇霆之后,张学良又委派臧式毅管兵工厂,直到九一八事件发生。
以上就是张作霖一手创办东北兵工厂的过程。
好了,就写到这里吧。
文字原创,配图来自公共网络,侵删。
想买一块小众的手表?
你想知道全镂空表盘和机芯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吗?戴在手腕上时,你会透过腕表看到自己的皮肤和体毛。是的,理论上来看(以及只看图片的话),这些镂空机芯和表盘都显得美不胜收。但在实际使用时却对用家手腕的美观程度要求很高。这一问题相当常见,表迷们也对此一直颇有微言。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Arnold & Son(亚诺) 在 Time Pyramid 腕表的最新型号上进行了一个小小的实验。而原先在表镜、表背采用传统蓝宝石水晶的精钢表款也将被这一编号为 1TPAS.S01A.C124S 的「Translucent Back」腕表所取代。
Arnold & Son 在这一作品上实现了很棒的创意,但却没能给它起一个特别的名字,这有点偷懒之嫌。我将本作称为「 Time Pyramid Translucent Back」,然而 Arnold & Son 给出的却是「 Time Pyramid Translucent-Grey Coated Sapphire Case Back 」这样的名字……算了,尽管名字起得不是太好,但本作背面的单向镜面材质却正是大家梦寐以求的解决方案。
这意味着从腕表正面看过去的话,其底部只有深色的反射面,你完全不会看到自己茂盛的体毛。而从表背观察时,你依然能观赏到腕表通透的视觉效果。
Arnold & Son Time Pyramid 系列始于 2013 年,在 2014 年我曾评测过一个 18K 玫瑰金的版本。在品牌所有的作品中, Time Pyramid 依然是我心目中最爱的表款之一。其独创的设计风格、迷人的对称机芯以及漂亮的上手效果都让我难以忘怀。
本作表壳的宽度为 44.6 毫米(防水深度仅为 30 米)。因为机芯设计的原因,其表冠被设置在 6 时位。而这一细节也令表壳得以实现更具流线美感的造型。
这其实已经是我第五或第六次为 Time Pyramid 撰文了,在这里我要向我们的长期读者说声抱歉。但面对「 Time Pyramid Steel Translucent Back」这样的迷人作品,我也实在难以拒绝它的吸引力。
本作经过特别上色处理的蓝宝石水晶表背优势明显,我认为其他镂空腕表也可以(应当)借鉴一下。用家不会愿意在佩戴这类腕表时被自己的皮肤扰乱视线,而那也会大大影响镂空设计与生俱来的通透美感。
本作搭载的 A&S1615 手动上条自制机芯同样让我感到欣喜。Arnold & Son 并非是为了令机芯显得很酷才这么设计(虽然它也做到了),其真正目的在于实现一些机械特性。举例而言,表盘上的两个动力储存显示就是机芯准恒定动力系统的一部分。
机芯中的主发条鼓随着时间流逝而释放能量,在快要用尽时其动力输出会变得不太稳定,继而影响走时精度。所以每当到了这个阶段, A&S1615 机芯中的备用发条鼓便会被立即起用,以保证轮系动力稳定如初。这样一来,本作在 90 小时的运作过程中就能一直保持精准。
这款机芯的厚度为 4.4 毫米,其能以 3Hz ( 21,600 bph )速率运作。本作在时、分表盘的下层还设有一个更小的小秒盘。在精钢版本中, Arnold & Son 为机芯夹板覆上「 NAC Grey」镀层,令表盘呈现出深色基调。
随后再以蓝色指针、螺丝以及银色齿轮部件点亮视觉。而指针上的微妙倒角以及细腻打磨的夹板也都可圈可点。本作看上去相当漂亮,再加上背透表镜的完美解决方案,其可谓是前所未有的镂空佳作。
配上饰有手工缝线的黑色鳄鱼皮表带后, Time Pyramid Translucent Back 的上手效果十分惊艳。Arnold & Son 在蓝宝石水晶表背上的改动虽然看似微妙,但却能有效防止手腕皮肤干扰视线。
有哪些事是没有一定军事知识的人会感到匪夷所思?
说一个冷门武器吧。不知大家对空袭怎么看,可以说我们每个人都要庆幸自己身处祖国强大起来后的保护之下,才不会面临那些只有在新闻报道、战争纪录片以及影视剧里面才看到的场景。
二战时期的空袭作战大多是在夜间发动的,一般是先由侦察机在白天对轰炸目标进行抵近侦测,并且记录观测数据,然后在夜晚由轰炸机利用夜幕的掩护,对敌方军事要害目标进行空中打击。
由于当时的夜间能见度差,对于空袭目标的摧毁效果也受到限制,因此,夜间飞行的轰炸机只能依靠侦察机在白天目测的数据范围进行投弹,而且为了达到摧毁既定目标的任务,只能进行大范围覆盖式的轰炸。
于是在二战的某个深夜,一架架飞机从城镇、战场呼啸而过,随着密密麻麻从天而降的航空炸弹落下,爆炸声此起彼伏,四处浓烟滚滚、火光冲天......
黎明时分,从防空洞走出来的人们惊魂未定,随之映入眼帘的是被空袭后城市的残垣断壁,以及一具具破碎的躯体,无家可归的老百姓开始流离失所的日子。
二战结束后,这种夜战能力而导致的大范围、无差别的毁伤,对于交战双方老百姓的伤害与引发的恐慌都是难以弥补的,同时,人道主义的舆论也强烈谴责这种手段。由此,为了提高精确打击目标的能力,夜视侦察器材与精确制导技术被发展出来了。
现代战争条件下的夜间空袭,是利用红外侦测系统,夜间导航攻击系统,以及地形跟踪系统等技术手段,同时,不断提高普通炸弹、制导炸弹的精度,这就可以让飞机在夜间,以及各种气象条件下精准攻击目标。
但是,即便再精确的制导炸弹都是通过爆炸才能杀伤目标,并且一炸一大片,杀伤半径高达数十米。而有些军事机构以及军事目标就在城市当中,使用制导炸弹轰炸难免会伤及无辜,进而引发人权道义等方面的舆论压力,这种问题在反恐战争中尤为凸显。
为了尽量减少对目标附近建筑的破坏,避免平民伤亡,一种既不会产生爆炸、也没有火光硝烟的炸弹出现在了中东战场上,而且精度范围不超过1-2米,因此,不容易对目标以外范围造成伤害,实在是一种杀人越货的刺客性武器。
这其实是一种与真实炸弹体型和弹道相同的训练弹,由于弹体内部不装炸药,而是填充与炸药密度近似的水泥,因此被称为“水泥炸弹”。
这种造价低廉,被用于航空兵日常训练的训练弹,既可以通过训练炸弹投掷,提高投掷准确性,而且可以降低投掷实弹爆炸带来的危险,顺利完成日常训练任务。
由于这种水泥弹上面安装了制导装置,从万米高空的飞机上悄无声息的扔下来以后,不管是军事用途的建筑物,还是坦克、装甲车,甚至是移动的武装皮卡车,一旦被一个万米高空坠落,几百公斤重的大水泥疙瘩砸中,毁伤效果不容小觑。
于是在2011年4月,法国在发动对利比亚的轰炸中,为了打击藏身在城镇的武装分子,就曾经用了水泥弹。由于毁伤效果不错,几乎没附带伤害,后来的美军也多次在反恐行动中使用了水泥炸弹。
尤其是在2017年,基地组织二号人物乘坐车辆穿越闹市区时,美军无人机的一枚水泥炸弹,直接从车顶贯穿而入,车内的人也被当场砸死,不但精度非常高,而且对周边环境没造成破坏,这种效果倒是值得我军借鉴,以后完全可以用在“介寿馆”上面......
比凌迟还恐怖的极刑是什么?
只能说人类的残忍远超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