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御制黄铜佛像,水晶有收藏价值吗?
水晶真没有什么收藏价值、尤其是白水晶。
水晶中特殊的品种钛晶、金发晶、绿幽灵等可能还有一定的收藏价值,这么说可能会影响有些人的水晶生意,抱歉!
如果我就随便这么答复,不说出个道道来。估计水晶商人要爆粗口了。
一类产品有否收藏价值,核心就是看它能否保值增值。经营水晶的商家都心知肚明,白水晶这三十年来跑赢通货膨胀了吗?请扪心自问,如果没有跑赢,怎么可以说它有收藏价值呢?
合成水晶无色透明
在古代由于开矿的技术比较落后,水晶具有较强的稀缺性,水晶的价值一直很高。到了近现代,地质矿产行业发展,水晶矿产陆陆续续发现,尤其在南美洲水晶的存储量和开采量都是非常大的。
另外人工合成水晶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并且成本很低。无色透明的白水晶要区分天然还是人工合成,通过肉眼和简单的仪器是很难进行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失去了区分它的意义。合成水晶干净、纯度更主,在工业上,在眼镜行业普遍使用合成水晶。
施华洛世奇等人造水晶“严格意义说应该是玻璃”品牌,他们的产品售价往往远远高于天然水晶,这让整天宣传天然水晶值得收藏的人情何以堪?
这也警示了“合成钻石”会对“天然钻石”价格产生影响。
珠宝首饰最重要的价值是彰显价值。当合成品和天然品无法通过肉眼或者简单的仪器进行鉴定时,它的彰显价值将丧失。人们不可能带一颗钻石明显标注我这是天然的,随身带着证书给别人看,这是天然的。珠宝就是隐性的社交货币,隐性的就是不能明讲了。失去了隐性社交货币的功能,很快直接影响需求,影响市场价格。
部分内部包体很特殊的水晶,如钛晶、金发晶、绿幽灵等、无法人工合成,或者合成成本过高,仍然有收藏价值,一是稀缺性,二是佩戴可以彰显不俗的品位,仍然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关注执玉手,我们一起拥抱价值阅读
清朝皇帝打赏的金瓜子是干什么用的?
在古代,皇上可是说一不二的天王老子。人人敬畏,得了皇上的恩典,可以说是祖坟上冒青烟,八辈子修来的福气了。影视剧中,我们时常听到这样一段话“赏黄金万两,丝绸百匹,钦此”
通常皇上的打赏的确以黄金白银为主,但金银制品也并不少见。
记得《甄嬛传》中,皇上就曾赏赐给沈眉庄一把“金瓜子”。
当时沈眉庄说要分给苏培盛一些,可苏培盛却忙说“不敢不敢。”
这金瓜子究竟是何物?为何连大红人苏培盛都不敢收下呢?
金瓜子的制作工艺虽然是金瓜子,可它并不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纯金部件这么简单。
金瓜子,顾名思义,即金子做的瓜子。
可是金瓜子的制作并没有固定的模具,也没有固定的重量,制作随缘。
也正因如此,金瓜子的造型憨厚可爱,浑然天成,世间难寻完全相同的两枚金瓜子。
由于形状如冶炼方式一样随意稀少,加之在清朝“金瓜子”已经成了皇上的私有御用之物。所以得了金瓜子的赏赐,无异于光耀门楣。
如果说起金瓜子你觉得陌生,想必“黄马褂”你应该比较熟悉吧。
记得有一部《神医喜来乐》的电视剧。剧中的喜来乐因为治好了珍妃,得了皇上赏赐一件黄马褂。
这可以说是意外之喜了,他的徒弟德福偷偷穿上,上街炫耀。
到剃头匠那里剃了头说“你这椅子可是黄马褂坐过的”。
剃头匠连忙收起椅子好生供着。于是这德福穿着它招摇过市,好不得意。这金瓜子的地位与黄马褂不相上下。同样是皇上御赐给有功之人及心腹的稀有之物。
以前在古代的流通货币主要是金银,后来有了纸币银票流通。
明初的时候,皇上下令,民间不可以流通金银,于是金瓜子成了王公贵族的专属。
到了清朝,更是成了皇上一个人货币玩物。
不过,虽然金瓜子是金银,却并不被作为货币使用。要知道得了这个赏赐可是莫大的荣耀。皇上的打赏并不像影视剧里几罐几盒那般阔绰
通常情况下,一次打赏几颗,最多也不会超过十几颗。
这样一来,金瓜子就显得尤为珍贵。
一方面它可是实打实的纯金,一颗金瓜子大约二十克。无论古今,都是一笔巨款。
另一方面,在皇权至上的社会,它有着非凡的意义,象征着皇上的恩宠,标志着功劳成就。
别说花出去,送人更是舍不得。就算一不小心弄丢了,搞不好都是要掉脑袋的死罪啊。
金瓜子到底有多值钱呢?要知道,金子的密度是很大的,金瓜子看着虽小,却也大约重20~30克。
古时金银锭的标准是一两左右。按照当时的兑换标准一比十来算的话,也就是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铜钱=10000文铜钱。
这样一来,两颗金瓜子大约一两重,也就是一万文铜钱了。
清朝六品官员年俸也不过才45两白银,所以手拿金瓜子,可以说是衣食无忧了。金瓜子在古代值钱,在当代更值钱。今天我们的金价大约是285.9元/克。
如果一颗金瓜子按25克来算,就是7147.5元。这一把金瓜子可就是不到20万了。
被雍正称为“大臣第一宣力者”的张廷玉,历事三朝,官拜爵相。
对他最高的一次赏赐也不过白银两万两,若是换成金瓜子也就一把足矣。
所以影视剧中动不动就是一罐金瓜子的实在是伪造历史了。皇上若是这般挥霍,国库再有钱也架不住这么得瑟啊。
这要是多几个受宠的妃子,有功的大臣,皇上真的没事就赏几罐,怕是大清轮不到慈禧和侵略,早就亡了。
底款康熙御制铜壶如何鉴定?
清代康熙御制铜酒壶,总重约879g,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壶身整体呈暗青铜色,且壶肚雕刻有表面镀金的盘龙像,壶把上嵌有龙头。此酒壶造型端庄秀雅,色诱古朴厚重,通体光滑,线条流畅,极具鉴赏与审美价值,乃是难得一见的铜酒壶精品,升值空间巨大。
林徽因极力保护的景泰蓝工艺是什么?
林徽因曾参与完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一生追求与探索中国建筑的民族形式,是享誉现代的一代才女。林徽因曾为挽救一种国宝级的手工艺而殚精竭虑,最终使之走出了濒危的境地而大发异彩,成为享誉世界的工艺瑰宝,它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
1951年,47岁的林徽因为挽救濒于停业的景泰蓝传统工艺,抱病与高庄、莫宗江、常莎娜、钱美华、孙君莲深入工厂做调查研究,并设计了一批具有民族风格的新颖图案,为“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苏联文化代表团”献上一批礼品,深受与会人员欢迎。直到最后,躺在病榻上的林徽因对她的学生留下一句话“景泰蓝是国宝,不要在新中国失传”。
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因成熟于明景泰年间(1450--1457),故名“景泰蓝”。它制作工艺精细复杂,工序繁多,需经过多道工序完成,主要有设计、制胎、掐丝、焊丝、点蓝、烧蓝、磨活、錾刻、鎏金和补蜡等工艺,具体有108道工序,只有这些全完成了,一个精美器物才能到你手中。匠人精神就是体现在这108道工序当中,你少一个工序它就少一层匠人精神,所有的工艺必须一丝不苟才能达到精典效果。
制作景泰蓝先要用紫铜制胎,接着工艺师在上面作画,再用铜丝 在铜胎上根据所画的图案粘出相应的花纹,然后用色彩不同的珐琅釉料镶嵌在图案中,最后再经反复烧结,磨光镀金而成。景泰兰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最具汉族文化特色的北京手工艺品之一,它采用金银铜及多种天然矿物质为原材料,集美术、工艺、雕刻、镶嵌、玻璃熔炼、冶金等专业技术为一体,综合了青铜工艺、制瓷工艺,继承了传统绘画和雕刻技艺,体现了中国传统工艺门类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是研究中国工艺史的鲜活材料。
景泰蓝古朴典雅,精美华贵,具有鲜明的汉族民族风格和深刻文化内涵,被称为国宝“京”粹,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适用于鉴赏收藏、商务礼品、日常用品、室内外建筑工程装饰等。明清时期的景泰蓝制品,大都是供皇宫御用,直到清朝后期才作为商品出现在市场上。据有关史料记载,景泰蓝从道光年间开始出口。
景泰蓝制品造型典雅雄浑、纹样繁缛、色彩富丽,给人以圆润坚实、细丽工整、金光灿烂的艺术感受,是艺术性极强的装饰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北京景泰蓝制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各种重要展览,为祖国赢得荣誉,还经常被作为国礼馈赠外宾,是中国与世界各国友谊的见证。
现阶段我国市场上高端工艺品大都为出土文物、仿出土文物或民间直接流传下来的珍宝、仿珍宝。而符合现代审美且具有收藏价值的工艺品少之又少。香港佳士得在早期景泰蓝的拍卖上具有开拓之功,在1994年春拍会上,一件乾隆鎏金铜掐丝珐琅塔形大香筒即以128.5万港元成交。
从历次交易来看,除了传统的经典器型,如瓶、碗、壶等,一些特殊造型的器物,也受到投资者关注。在2007年巴黎佳士得拍卖会上,一件“清乾隆掐丝珐琅鹦鹉连雀笼”就以超过估价约30倍的204.8万欧元(约合人民币2050万元)拍出。
以下是一些景泰蓝拍卖成交价格,供收藏者参考:
清乾隆 珐琅彩西洋人物纹 成交价9775万
青花珐琅墨彩粉彩缠枝花 成交价9200万
清乾隆珐琅彩荣华富贵灯 成交价8400万
珐康熙御制胭脂红地珐琅 成交价7404万
珐琅彩花卉纹玉壶春瓶 成交价6440万
目前市场上明清时代的孤品已经令很多投资者难以企及,不过,近年现代工艺美术大师景泰蓝的收藏仍处于洼地,很多大师的作品才在1万元左右,有很大升值空间。
需提醒的是,由于景泰蓝明清以来就属宫廷御制品,数量有限,大部分非专业研究人员只能从出版图录上了解,普通人很难鉴别。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想收藏投资景泰蓝,一定要多学习景泰蓝知识,逐步提高鉴别水平。
铜香炉耳有多少种?
铜香炉发展到现在多种多样,有纯铜香炉、三足铜香炉、乾隆三足龙手铜香炉、乾隆御制铜香炉、乾隆龙款铜香炉、清代仿大明宣德铜香炉等
朱元璋为何要编撰御制纪非录记录王爷罪行?
朱元璋,从贫农放牛娃到神州最高统治者——皇帝,历经千辛万苦,有着许多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心酸事。朱元璋登基称帝后,依旧以“我本淮右布衣”为容,自夸其能力功绩兼创业艰辛。大穷到大富,穷到看人家脸色讨饭吃,富到坐拥四海无所不能,落差之大。
朱元璋因此十分溺爱子孙,不希望子孙受苦而是享福,想着为自己的朱明江山千秋万代,自己的子孙人人如龙、衣食无忧。从朱元璋为各地藩王严格定下子孙定下名号就可以看出,朱姓皇室特殊于他人。
朱元璋曾亲自编撰一书《御制纪非录》,此书详细记载着洪武年间的大明各地藩王的各种荒唐罪行,具有很高地历史价值。朱元璋编撰此书当然不是想羞辱他们,让我们这些后来人知道。要知道当时的大明,这本书算禁书一列,由皇帝下发给各位继任的藩王,他人无从得观,是大明皇家机密文件。
《御制纪非录》这本书在朱元璋眼中,最大的意义是:劝谕诸位藩王改过自新,不要犯类似的事。这本书流传至今,让我们这些后来者看到“最真实的明代皇家龌龊”。历史在轮回报应,那些藩王宗室恶贯满盈、闹得天怒人怨,无怪后来的死伤殆尽。这和明太祖朱元璋的出身息息相关,有些未脱离小农思想的局限。
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对于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来说,虽然极端的忌恨贪官污吏,动不动就给他们剥皮、凌迟、斩首、杖毙乃至株连九族的处罚,但对于自己血亲,却是极端爱护的,爱护到了溺爱纵容的程度。朱元璋不是不知道他的这些近亲们有多“坏”,只是碍于一笔写不出两个朱字,又是自己的儿、孙、侄辈,不忍下其毒手,只是严重警告稍加惩诫而已。为了让子孙后代注意,朱元璋亲手编制了一本《御制纪非录》,记载了这些“王爷”们的种种恶行。这本是大明最高机密的文件,如今大白于天下,读来令人仍感心惊肉跳。
杀人如麻,无人偿命
俗话说,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这是自古的理儿。但对于朱元璋的儿孙们来说,天高皇帝远,杀个人甚至杀个朝廷命官,也像是捻死一只蚂蚁一样。
据《御制纪非录》记载,朱元璋的许多个儿子都有杀人纪录,这个“杀人”不是“杀敌”,而是无端杀人,草菅人命。杀人最多的当属朱元璋的庶七子、齐王朱博,该书记载朱博“听信指挥邾庸等左使,杀死指挥千百户校尉人等并全家,杀死计四百八十二名。其中包括指挥5人,千户9人,百户20人,镇抚3人,知府1人,王府官2人,舍人12人,生员4人,军人27人,校尉200人,妇人1名,以及上述各位受害者全家男妇198人。”、“不观经史亲近好人,却唤生员陈胜教唱词曲,及至朝廷得知差人前去提取陈胜,又令本人自缢身死。”。《明史·诸王传》记载齐王“凶狠悖逆”,倒也名副其实。
秦王朱樉也有草菅人命的事情,《御制纪非录》载其“差陈婆同火者吴泰又去苏杭等府要似纸上画的一般模样女子买来,本人无处寻买,二次差人催取,将火者吴泰剜了膝盖,将陈婆就于杭州打死。”,朱樉好色,差陈婆和吴泰去找寻美女,而且美女的姿色要和画上的一样,找不到画上的美女就动用膑刑,活活打死,也算心狠手辣了。“打扫宫殿搜出男子一人,在龙床上睡着,不行穷究,止着号令死了。”,这个男人睡上龙床自然该死,但死也要审出个缘由吧,不审即死,可见普通人在他眼里视同草芥。
靖江王朱守谦,就是鼎鼎大名的朱文正之子,朱元璋的侄孙。朱守谦在无端杀人方面也不落后,《御制纪非录》记载着他“打死官军人等”的劣迹,“至沅州摆渡打死千户一员、征进马军二名、鞭死陈指挥王百户二员、杨宣慰差长官进见打一百下身死、将云南税课司副使董时杰打两百七十下身死”,史书载他在云南时“奢纵淫佚,掠杀不辜,默于财货,豪夺暴敛,号令苛急,军民怨恣。”。
潭王朱梓,朱元璋的第八个儿子,《御制纪非录》载他“用铁骨朵打死典仗,用皮鞭一千下打死典簿”,他还有一个爱好,“逼军士搏杀猛虎等野兽”,亲眼欣赏军士是能“武松打虎”,还是被老虎吃了;周王朱橚是朱元璋的第五个儿子,《御制纪非录》载他“射死本府仪卫司校尉”;鲁王朱檀是朱元璋的第十个儿子,《御制纪非录》载他“打死淮安毕指挥及打储指挥几死”、“打死火者二名”、“用弓射纪善张庸旁典仗项衣”;代王朱桂是朱元璋的第十三个儿子,《御制纪非录》载他“管马老千户不与校尉马匹,趣令左右打死,又不数月打伤人甚多”。朱元璋的儿子们、侄孙们罪恶累累,杀人如草,却无一人偿命,可谓“王子犯法,与庶民不同罪”的典范。
生活糜烂,睁眼闭眼
《御制纪非录》不但记载着朱元璋的子孙们草菅人命的劣迹,还记载着他们生活糜烂的事情。潭王朱梓很变态,“于宫中造淫亵器具,授之于宫中老妇,非礼百端。”,“命宫人、老妇将大便丸成弹丸,令其吞服之,吞服后复谓曰:美乎?众老妇以秽应,但云好耳。才云美好,令复吞之,如此为非。”,逼着宫女吃屎,吃了后还问人家味道好不好,如果说好吃让你接着吃,说不好吃恐怕就要惨遭毒打了。
秦王朱樉则不怕戴“绿帽子”,“假厮儿王婆子系元朝宫里使唤的,取来在宫住歇,听其教诱为非,以致王婆子常引其子王二、王六出入宫内。”、“容纵范师婆出入宫内,以致其子范保保如常假装内官在宫内宿歇。”、“容留待诏赵虎儿出入宫内为非。”、“容留医人赵小儿、刘锁儿,杜虎儿在宫夜宿看病以至为非。”。王府一般非常忌讳陌生男子居住,所以要使用太监伺侯,朱樉则反其道而行之,经常容留男人住宿,至于住宿干什么,《御制纪非录》以“为非”代之,实际上可能就是“淫乱”。朱樉还有变态的爱好,搜罗娼妓、寡妇、尼姑到家里淫乱,“于蒲城、渭南二县取到娼妓彭女伴姑等六名,节次在宫歌唱荒淫。”、“容留二仪人观音堂尼姑,在宫看病住了十日以致为非。”、“于军民家抬取寡妇入宫。”,朱樉对美女很挑剔,“差人于苏杭收买女子。”、“差陈婆同火者吴泰又去苏杭等府要似纸上画的一般模样女子买来”。生活荒淫到了极点。
齐王朱榑有“拉郎配”的习惯,《御制纪非录》说他“擅将军妇夫亡者皆强配之。”,丈夫死了,妻子不能当寡妇,想当“节妇”守节不成,朱博“强配之”,完全违反“三从四德”。妇人重新选择配偶也不是什么特别坏的事,但朱博可不管你跟谁有什么感情,他是象动物一样欣赏男女交配的;靖江王朱守谦在男女关系方面也挺胆大,敢娶罪人之女为妃,与已嫁人妇同寝,当然与人睡觉以后拍拍屁股走人,是不用负什么责任的。
抢人财物,生活奢侈
朱元璋的这些不肖子孙们,对于财物照样贪婪,最有名的是靖江王朱守谦,朱元璋的亲侄孙,不但食用需索过度,到处搜罗钱财,而且把魔爪伸向了寺院。
《御制纪非录》记载着他抢掠各大佛寺的财物清单,其中包括太华寺佛像15轴,经书2柜,铜佛2尊,画11轴,袈裟2领,衣被12件,毡条15条,井口布4个,蛟帐1顶,经袱2条,铜器31件,瓷器24件,漆器5件;圆照寺佛像2轴,经文6部,书7部,画4轴,铜器3件,衣服2件,银15两,杂物4件;筇竹寺佛像32轴,经文6部,度牒1道,书12部,被2条,铜器8件,瓷器8件,杂物13件,纸105张;华亭寺佛像5轴,经文28部,书4部,画1轴,瓷器2件;宝昙寺佛像7轴,经文16部,书2部,画8轴,杂物18件;大悲寺佛像8轴,经文5部,画4轴,铜器4件。好佛是好事,但好佛用抢掠的方式,难道不怕佛祖怪罪吗?
王爷们为了追求享受,也是不要不要的了。乃至到了劳师动众到不可思议的程度。《御制纪非录》记载着齐王朱博“于王城内起筑土山,上盖造房屋,以为游玩,劳人动众”、“山东、湖南地方相去四千余里,却差人往长沙放筏,如此劳人,自古所无。”。正如朱元璋评价他的亲生儿子第五子周王朱橚所说:自古至今愚蠢无有如此者。其实何止周王愚蠢,他这些暴殄天物的子孙们,有哪一个不是愚蠢至极呢?
朱元璋的子孙们犯下的罪恶,罄竹难书,以上举例只是冰山一角,《御制纪非录》记载着他们一桩桩一件件骇人听闻的劣迹,身为王爷,不珍惜来之不易的身份、地位,反而变本加利地搜刮民财,任性杀人,奢靡生活,辜负了朱元璋的一片苦心。
朱元璋亲自创建《御制纪非录》,想以此警告他的儿孙们莫忘初心,可惜这些不肖子孙们,哪个听得进去,直到崇祯亡国,朱姓子孙几被灭绝,大概才会想起这才是因果循环,报应不爽。天若叫你灭亡,必先让你疯狂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