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有色金属 正文

古代兵器弋有黄铜吗 春秋时期吴国冶铁技术有多先进

中国有记载使用铜器的最早记录是司马迁在《史记》上说的,古书中有关于夏禹制造铜鼎、铜币的记载,夏代已经开始使用青铜器。有据可依的使用青铜器的时代是商代。说明那时青铜兵器的生产规模已经十分可观了。大凡青铜中锡的含量在14%-20%时最坚韧《考工记》中规定,2、先秦时期青铜器形制的发展,夏代青铜器夏代(公元前2l世纪至前16世纪)是奴隶社会...

古代兵器弋有黄铜吗,春秋时期吴国冶铁技术有多先进?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中国古代金属兵器的发展史,相信看过之后,大家对于这个问题便一目了然了。

中国有记载使用铜器的最早记录是司马迁在《史记》上说的,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但一直没有考古学证据,多被认为是传说而记载。同样的,古书中有关于夏禹制造铜鼎、铜币的记载,但是夏朝一直未能找到存在过的证据,也都被认为是后人伪托。不过,1953年至1959年,考古工作者在传说中的夏都阳城(即河南偃师县),发现了一批青铜器,制作年限距今3588年左右,所以有理由相信,夏代已经开始使用青铜器。

有据可依的使用青铜器的时代是商代。不论是礼器还是兵器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殷墟附近有一座陵墓出土了七百多支矛,六七十顶铜盔,说明那时青铜兵器的生产规模已经十分可观了。

春秋时,由于战争的需要,青铜兵器到了鼎盛时期。不但兵器的种类繁多,而且冶铸技术也达到了非常成熟的阶段。成书于春秋时期的《考工记》中,对于青铜兵器中的铜、锡、铅三种成分的比例做了科学的规定,大凡青铜中锡的含量在14%-20%时最坚韧《考工记》中规定,“戈戟之齐”含锡应为20%,正好符合戈、戟等刺杀,勾击等武器的需要;又如,锡的含量在30%一40%时硬度最高,按照《考工记》的记载,“削杀矢之齐”含锡量在28.57%,也基本达到了这类锋刃兵器需要较高硬度的要求。

战国时期,中国进入了铁器时代。但是加工铁制兵器工艺比青铜兵器更加复杂,所以军队装备的还是以青铜兵器为主。1979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中出土了四千余件青铜兵器,可以说是战国时期军队实战装备的写照。直到秦统一中国到汉初六:七十年间,青铜兵器仍与铁器并用。

越王勾践剑就是一件精美的青铜宝剑,是越王的随身佩剑。勾践所处的时代,正是吴国灭亡的时代,由此可以知道,吴国此时仍处在青铜时代。

先秦时期青铜器形制的发展?

夏代青铜器

夏代(公元前2l世纪至前16世纪)是奴隶社会的形成期,也是青铜器时代初期,据《越绝书》卷十一“记宝剑”所载:“禹穴之时,以铜为兵”。又据《左传。宣公三年》记载:“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年代约在公元前2080前1580年之间,与《史记》的夏代纪年相当,这里出土的青铜器有戈、戚、爵、铃、嵌绿松石的兽面纹饰牌等,种类不多,器形较小,质地单薄,纹饰尚不发达。

商代青铜器

公元前16世纪前11纪的商代,是奴隶社会的重要发展阶段,也是青铜艺术由成熟到鼎盛的时期,除铸造工具、武器外,还制造大量青铜礼乐器。

商代前期的青铜器,以河南郑州二里岗与杜岭、湖北黄陂盘龙城出土为代表,器形有鼎、觚、簋、钺等;郑州杜岭出土的饕餮乳丁纹方鼎,造型规整庄重,器壁较薄,纹饰简洁疏朗,为商代前期青铜器的代表作。 商代后期,青铜器的铸造工艺更加精湛,器形丰富,流行饕餮纹(或称兽面纹)、云雷纹、夔纹、龙纹、虎纹、象纹、鹿纹、牛头纹、凤纹、蝉纹、人面纹等纹饰,通常在云雷纹地纹上再加浮雕式的主题纹样,铭文简短,多系几个字的族徽图像。

安阳殷墟出土的司母戊方鼎、安徽阜南出土的龙虎纹尊、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及人面纹方鼎等,皆具型制凝重结实、纹饰繁丽雄奇的特征。

西周青铜器

公元前11世纪?前8世纪的西周,是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青铜工艺沿袭商代后期凝重典雅的风格,酒器稍减,食器增多,铭文加长。

陕西临潼零口乡出土的武王征商簋,铭文记载了武王伐商的重大历史事件;淳化史家塬出土的兽首大鼎,通高117厘米,重226公斤,形制庄重,纹饰清新,堪称西周早期青铜器之杰作。 西周中、后期,奴隶制趋向停滞衰落,青铜器出现、钟、等新品种,形制与纹饰日趋简率,饕餮纹已不多见,带状花纹增加,流行顾首的纹、分尾的鸟纹、窃曲纹、重环纹、波带纹及瓦纹,长篇铭文习见。

陕西扶风出土的毛公鼎(铭文长达497字,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大克鼎及史墙盘,县出土的方彝及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四虎?等,皆属西周中、后期的典型器。

春秋青铜器

公元前8世纪前476年的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奴隶制逐渐瓦解,呈现“礼崩乐坏”的局面。

青铜冶铸业不再为周王室所垄断,各诸侯国的铸器增多,形成不同的地区风格。春秋中期,出现模印法与失蜡铸造法等新工艺,流行繁缛的蟠虺纹与蟠螭纹;燕、赵、蔡等国兴起在青铜器上镶嵌红铜及错金新工艺;吴、越、楚等国出现鸟篆铭文。

河南淅川下寺春秋晚期墓出土的蟠螭纹大铜禁及“王子午”列鼎,花纹繁密而剔透,器形奇巧而富丽,标志着失蜡法铸器的卓越成就。河南新郑出土的莲鹤方壶,盖顶莲瓣丛中企立一只展翅欲飞的仙鹅,壶身攀拊着龙虎,气势升腾,结构不凡,具有社会大变革时代的艺术特色。

战国青铜器

公元前475前221年的战国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开端,物质文化已进入铁器时代。 战国青铜冶铸业,以制造精致灵巧的日用器为主;鎏金、镶嵌、镂刻、金银错等装饰技法的广泛运用,使青铜器具有富丽堂皇、光彩夺目的格调。

生活气息浓郁的狩猎、习射、采桑,宴乐、攻战、台榭等图案纹饰的广泛流行,是各国新兴的封建统治者推行奖励耕战政策在青铜艺术上的反映。河北唐山贾各庄出土战国早期的狩猎纹壶,传出洛阳金村、今藏日本永青文库的错金银骑土刺虎纹铜镜,表现了人们战胜猛兽的大无畏精神,体现了人定胜天的思想。

河南汲县山彪镇出土的水陆攻战纹铜鉴,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采桑宴乐攻战纹铜壶,是时代特色最鲜明的战国青铜器。此外,湖北随县曾侯墓出土的蟠虺纹铜尊盘,表现了失蜡法铸造工艺的继续发展;同墓出土的大型铜编钟,音调洪亮悦耳,造型恢宏庄严,堪称战国青铜器的杰作。

周朝冷兵器?

戈,在西周时仍是主要格斗兵器。戈的形状从夏到商,不断改进,到西周时基本定型,戈的内改为弯曲的勾状,成为戈胡,并在胡身加刃,以加强勾、割的作用。接着又在胡边凿孔(称为穿),用绳子绑在柲(bì)上,成了短胡一穿的戈,这是戈的一大发展。随着经验积累,为使绑附牢固,穿由一个发展到二至三个,胡也随之增长,援的锋利程度也较商代提高许多。

矛,西周矛的形制较商代有所改进。过去銎比刃长,这时刃比銎长;过去刃部多是双隅(刃部隆起的脊角),这时有了三隅、四隅的。銎部侧面的环也取消。而矛柄的长度可能已如《考工记》所记载的一样有两种:一种长二丈,为步卒使用,称为酋矛;一种是长二丈四尺,是兵车上甲士使用的,称为夷矛。改进了的矛,尖锐锋利,刺透力强。

箭(矢),在西周仍是主要兵器之一。箭头的形制基本上是沿袭商代,只是镞的两翼夹角增大了一些,翼尾通过改为平铲状或将其磨制锐利,以扩大创面,增强杀伤力。青铜镞虽大量使用,但也还保留有骨镞、角镞。弓的形制大体也仍沿袭商代,到西周后期可能已逐渐形成了一套制弓的标准规范,成为后来春秋时代制弓工艺发展的基础。

戟,是西周时代的一种新兵器,它是戈与矛两种兵器连结在一起制作成的,是戈与矛的合体。在河北藁(gǎo)城台西村商代遗址中,曾发现一件把戈和矛联装在一个木柄上的铜兵器,可以说是后来戟的雏形。与藁城发现的戈矛联装不同,在陕西、甘肃、河南、山东和北京等地发掘的西周墓中,发现过不少青铜铸造的整体戟,说明戟在当时已普遍使用。但其制作还不很成熟,是在戈的基础上将胡部向上延伸成为刺锋,有的还将锋端铸成反卷的钩状,这样的戟兼有勾、啄、桩(chōng,撞击)、刺四种功能,因而很快被用于装备军队,而后经不断改进,成为中国古代长期使用的一种主要兵器。据《考工记》载,西周时戟的规格是:戟广一寸半,内长四寸半,胡长六寸,援长七寸半,刺长六寸,重一斤四两,柄长一丈六尺,柄下端有鐏(zūn,圆锥形的金属套)。由于戟制造工艺复杂,一物多能,技术要求高,因此其发展较缓慢;整体戟在西周及春秋早期有较多使用,到春秋中后期及战国时,又普遍改为长柄戈矛联装戟。

剑,是一种双刃的既可刺杀也可砍杀的短兵器。它是由刺击兵器演变而来,石兵器时代没有剑,大约在铜兵器全盛时期,由矛头及匕首演进而出现。从出土的实物来看,至今发现的最早的剑,是西周早期的铜剑,这种铜剑其形制还不完备,剑身比较短,一般长约20-30厘米,末端尖锐,两边有刃,但剑身中间无脊,也没有格和剑首,剑茎很短,携带时插在腰部,有的茎端有孔,用以穿绳携带。后来经不断改进,至西周后期和春秋战国时,形制逐渐完备,并成为奴隶主贵族喜欢佩带的一种兵器,因此其装潢(huáng)极为讲究,有的剑柄嵌金镶银,雕刻纹饰,极为精美。据《周礼》记载,周代根据人的身长规定了佩剑的规格,分上、中、下三制,上制长三尺,重三斤十二两;中制长二尺五寸,重二斤十四两又三分之二两;下制长二尺,重二斤一两又三分之一两。总的来说,剑身都不长,这主要是因当时青铜含铅量少、韧性不够、质脆易折,不能制成长剑,由于这一原因,剑除贵族平时佩带外,在实战中主要用于防身和搏斗。

防护兵器。西周的防护兵器仍主要是甲、胄(zhòu)和盾牌。

甲仍以皮甲为主,但在山东胶县西庵发掘的西周车马坑中出土过一件胸甲,前胸由三片组成,全形呈兽面状,宽37厘米,高28厘米,后背是两个直径11厘米的圆形甲,这些尺寸与成年人的体形正好相合。西周铜胄的形制沿袭商代,变化不大。

盾牌,在西周初已成为军队重要装备之一,其形制与商代无大差别,有步盾与子盾(小盾)之分,多为皮质,上面钉缀有青铜部件。这些部件有的是大小不等的圆铜泡,以加强防护能力,有的还组成一定的图案,如琉璃河53号墓出土的一盾,由七个部件构成形象狰狞的兽面,既是一种装饰,又可以达到威吓敌人的效果。

兵车,在形制上基本沿袭商代,仍然是独辕(辀)、方舆、两轮,二马或四马驾驶。但车的结构有所改进:一是辕的曲度加大,辕端抬高、减少了对马的压力,使马能更好发挥其速度;二是车厢加宽,一般在130-160厘米,甲士完全可以在车上自由挥动武器,提高了战车行进中甲士作战的灵活性。此时的战车在关键部位上多用金属部件,用铜辖把车■固定在毂(gǔ)外侧轴上,内侧的铜轴饰保护毂,减轻了车辆运行时的左右摆。辕,轭等部位也都用青铜铸件加固或装饰,大大提高了战车的牢固性,金文里称这种车为"金车",文献中叫"戎车"或"攻车"。"戎车"多为军事指挥乘用。除"戎车"外,还有供进攻用的"轻车",供防御用的"广车",还有有环和皮革以遮蔽矢石的"革车"和用以攻城用的临车与冲车等等。其中以用于进攻的"苹车"数量最多。从出土的遗迹和实物可知,西周战车上配备的武器除原有的弓矢,长矛、铠甲、头盔、盾牌等之外,又增加了格斗长兵器戟和卫体的短兵器剑。

青铜兵器有哪些?

早在5000多年前的马家窑文化时期,我们祖先即开始使用青铜制品。夏、商、周是中国的青铜时代。在夏代纪年范围内,青铜铸造已较为发达,不仅冶铸武器、工具、装饰品,而且铸造了鼎、?小⒈B等礼器群,后经商、周礼制所继承、发展,成为中国古代青铜文明的核心。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青铜文化异彩纷呈,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因此,最先进的技术最先用于制作兵器,青铜铸造技术也不例外。青铜兵器种类较多,如刀、剑、戈、矛、钺、戟、甲胄等等,功能和形状也较为原始。

戈(ge)

商周时期最为常见的一种青铜武器,古称勾兵,由戈头、?摹?拿昂?哪┑溺?组成。

矛(mao)

矛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出现于商代早期,延续到汉代,是战争中常用的兵器之一。

玉刃矛不是实战兵器,而是用于礼仪之器。

有钩矛,春秋后期,长23cm,宽9.4cm,重240g。

矛是直刺兵器,此矛同时带有刃弯钩,使之能刺能钩,提高了杀伤力。但是使用钩的时候,其反向作用力易使矛头脱落。此类钩矛在后世发现极少。

戟(ji)

戟兼有刺、钩、啄、割4种功能。青铜戟的出现可以上溯到商代,西周时期有所发展,春秋战国时期才成为军队中主要装备的格斗兵器。战国晚期,铁戟开始出现,到西汉时期有很大发展。

钺(yue)

用于刑杀的武器。古代国王赏赐大臣青铜钺,有赋予其军权和征伐权的意义。

兽面纹大钺,高34.3cm,宽36.5cm,重5.8kg。

镞(zu)

安装在箭杆前端的锋刃部分称为镞,用弓弦弹发方能射远。青铜镞形制较多,主要有双翼镞、三翼镞与三棱镞三类。

矢镞,春秋后期,长7.5cm,宽2.2cm,重0.0185kg。

青铜镞始见于二里头文化遗址中,是我国最早的青铜兵器之一,商代早期已大量使用。西周时期可见带铤双翼镞,有的双翼还呈镂空状。春秋时期常见的形制有翼型和无翼型,其中翼型镞之双翼出现了收削的趋势。

剑(jian)

古代武器之一种。在春秋战国时期,佩剑同时有表明身份等级的作用。从考古发掘的资料看,青铜剑在西周早期已十分成熟,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当时青铜铸造技术的限制,剑身一般较短(50cm以下),至战国末期才有长剑出现。

少?剑,春秋后期,长54cm,宽5cm,重0.88kg。

剑脊上有错金铭文20字,每面10字:“吉日壬午,乍为元用,玄?铺吕。朕余名之,胃之少?。”“玄?”和“铺吕”为制剑的金属材料锡与铜,“胃”通“谓”。铭文的大意为:壬午这天吉日,做了这把好用的剑,做剑的原料是锡与铜。我给这把剑起了个名字,称为“少?”。

嵌松石长剑,战国后期,通长93.5cm,宽5cm,重0.75kg。

西周时期的铜剑剑体很短,形如匕首,仅能用作自卫兵器。春秋战国时期铜剑的铸造有较大发展,制作日精,对于长短、重量和品级甚为考究。长剑是指剑长超过50cm者。此剑长达93.5cm,是名副其实的长剑。

铍(pi)

铍(音皮),长兵器,双刃,锋部较长,与长剑相似;有茎,夹以长『0042』,用法及形状如长矛。《方言》九:“锬谓之铍。”注:“今江东呼大矛为铍。”

二年相邦春平侯铍,长33cm,宽3.5cm,重0.34kg

青铜兵器是国家开拓疆域、防守外敌的重要武器,在人类使用木石兵器至铁器时代,青铜兵器持续了几千年。

我国的冷兵器文物怎么都是腐坏严重的?

我国的冷兵器不算腐坏严重吧,保存下来的精品相当多,比如越王剑、夫差矛,州句剑等等,都很不错。

最厉害的文物当然是湖北省博物馆的越王宝剑,此剑乃是越王勾践的兵器,上刻有小字“钺王鸠浅,自乍用鐱”字样(越王勾践,自作用剑),剑身光洁完整,几乎没有任何的损坏和腐蚀,出土时被试验过划报纸,几十层一划而开,比美工刀还锋利。据悉此剑表面拥有近乎现代化的镀层工艺,而德国二战时才掌握同类技术,全世界找不到保存如此之久又如此完整的武器,它向现代人们展开了一扇古代文明的大门。

另一样比较完整的是夫差矛,吴王夫差,越王勾践,这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他们的兵器也都同藏在湖北省博物馆内(一说夫差矛是夫差时期所铸的兵器,并非夫差所佩)。夫差矛保存的极为完整,仅有表面轻微的氧化,锋刃则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一些细小缺损,在矛身有错金铭文,曰:“吴王夫差,自乍用鈼”。

越王州句剑藏于苏州东吴博物馆(上海有展),州句是勾践的孙子,这时候已经属于战国时期,他是勾践灭掉吴国后,越国新一代的雄霸之主,共在位30多年,所以越王州句剑出土的还不少,甚至有给村妇拿着劈柴的。不管怎么说,一把2400多年的青铜剑,能保存到现在已经是很不容易了。

越王者旨于睗剑亦是个了不得的宝贝,旨于睗即勾践的儿子鼫与,这个人仅当了6年的大王,流传后世最好的一把就是者旨于睗剑,后被杭钢集团得到,献给了国家。此剑虽然没勾践大宝剑那么华丽,却保存的也相当完整,可吹毛断发。最难能可贵的是,者旨于睗剑还带有完整的剑鞘和缠缑,齐备到了极点。

上图是兵马俑出土的吕不韦戈,这种兵器相当多,还分有不同的年份,有秦王四年、五年、七年、八年等等,吕不韦作为丞相督造了这些兵器,所以需要刻下年份和时代,与今天的枪械、弹药铭文很像。从这些普通兵器的留存情况来看,至少秦国的兵器质量是足以令人放心的。

像这类青铜兵器在吴越、荆楚、中原地区都出土的极多,比较出名的还有吴王光剑、吴王光戈、旨于睗矛、吴王夫差剑、楚令尹辛章剑、楚王酓璋戈等很多东西。未收在博物馆中,被个人、企业收藏的就更是说不清楚了,甚至不少人捏着宝贝不认识,之前提到过的那个拿州句剑劈柴的村姑,她家把那把剑已经用了几代人了,剑刃一塌糊涂,剑尖也断了,装饰宝石更是早不见踪影。

青铜时期的宝剑保护的完好,与铜的耐腐蚀性质有关,相比于容易氧化烂成渣的钢铁,铜铅锡合金的耐受能力要强很多,因此许多当年金灿灿的大宝剑,虽然变成了五黑碧绿的德行,却比后来的铁剑留存了更多下来。

比如上图徐州博物馆收藏的汉代铁剑,基本已经烂成氧化铁渣了,要不小心的话一碰就碎。

但上图西汉海昏侯墓的青铜剑可就实在是锋利完整的可以了,同一个时代,不同的表现,金属的质地决定了很多东西。

西方也有这个问题,古罗马的铁剑照样烂得见不得亲人,但同时代的青铜器却总能留存的更完整。

再看看上图的战国秦长剑,这恐怕是当时全世界最具技术含量的冷兵器,它长近1米,冠绝时代,还进行了铬盐氧化处理防,这是它经久不坏的秘诀,仅这项技术就领先世界2000年,说中国兵器腐坏严重真的是个误会。

凡事都无绝对,在中国铁剑也能保存的很好,比如上图的春秋金柄铁剑,与越王宝剑等几乎处于同一个时代,为兵马俑博物馆收藏,宝鸡市出土,剑身用黄金和绿松石搭配,相当的漂亮;它的剑身使用了纯铁打造,是一件陪葬品。根据推测,它应该是被一个西汉的盗墓贼挖了出来,但又因为朝廷严打倒斗,他只得将无数金银器具收藏起来,留给自己随葬了。(这人可比什么东汉末年摸金校尉还早)

当然,后世也的钢铁武器也不是一点没留存,真要说起来,它们的存量比青铜武器多太多了,也正是因为比较泛滥,所以物品的时间越往后走,就越不被当回事儿(什么明清刀剑简直烂大街,不是精品根本没啥太大价值),只有一些绝对精品被很好的保存下来,比如上图的宋代李刚锏,福建博物馆收藏,相当完整漂亮。

实际上欧洲、日本许多兵器也都是走的李刚锏这个套路,它们被代代相传,当宝贝一样供在家里,哪能不完好呢?比如你看上图故宫收藏的清代铁锏,懂行的都明白,这东西太多了是不是?要没点说法真提不起价来。

某种意义上,中国的武器确实存在一个普遍的劣化阶段,精品越来越少,但相应的则是中国战争和部队装备规模的与日俱增。当封建统治者需要面对数十万、百万士兵的装备和战损时,谁都会心疼自己口袋里的银子。何况真正的战场上一把50炼的大刀也未见真比普通大刀片子利索,该坏一样的坏,倒不如走产量。

所以,还是放过祖先吧,他们已经把冷兵器做到了极致,中国古代冷兵器还真不算腐坏很严重,从殷商到大清,先人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的瑰宝,这岂是西方那些文艺复兴以后的代代擦油的传家宝可比的?

战国时期有哪些古代兵戈?

春秋战国时是冷兵器作战时期的兵器创新和发展时期。装备步兵的有戈,矛,戟,剑,铍,弓,弩机,投石车( 点图可见)。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销兵器,很多奇形怪状的武器就銷毁了,现存的几乎都是从地下发掘出来复原的。也略窥古兵器的千姿百态。

其实在冷兵器时代。什么物件都可作武器。连山上的石头也是好武器,更不要说滚木了。水用得好,也可以坏城,淹死七军。

大型机弩如秦始皇射大鱼的巨型武器;小的如装在鱼肚子里的徐夫人匕手。其他就是农具钩,镰,锄之类。陈涉起义没像样的武器,就"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这是要干大事,就不拘形式了,砍根木棍也是兵器,竹竿扎块红布就是旗帜了……事实证明,抓在手中就是兵器,是那个时代的特征之一。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