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有色金属 正文

水冷水道黄铜 防冻液有哪些作用

防冻液全称为防冻冷却液,就是在发动机冷却系统中循环的带有防冻等功能的冷却介质,加染色剂是为了观察和区分防冻液其实,防冻液可以用水代替吗?答案是防冻液不能直接用自来水代替。自来水不能满足发动机的温度范围因为一般的自来水0℃时就开始结冰了,就会涨破汽车冷却管路;也就是说它满足不了发动机的温度变化范围。可以应急加纯净水临时用用如果在路上出现...

水冷水道黄铜,防冻液有哪些作用?

什么是防冻液?有什么作用?防冻液全称为防冻冷却液,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它有两项主要的功能:第一就是防冻,第二就是冷却。

防冻液和冷却液,说的都是一回事儿,就是在发动机冷却系统中循环的带有防冻等功能的冷却介质,通俗的讲就是给发动机降温的。

主要作用为保护发动机正常良好运行,在发动机水箱内循环,起到防冻、防沸、防锈、防腐蚀等效果。

防冻液多久换一次?大部分家用轿车都是每两年或者四万公里更换一次。有些超长效的防冻液,使用超过6年也问题不大。

当然这只是一个参考的更换周期,具体需要根据咱们自己的保养手册或者实际使用情况判断!

当冷却液不足时,将会使发动机水温过高,而导致发动机机件的损坏。所以一旦你发现冷却液不足,应该及时添加,加的时候保持在壶的max、min刻度之间,也就是最大和最低之间。

防冻液可以混加吗?答案是不能混加。

加染色剂是为了观察和区分防冻液

其实,防冻液本身是没有颜色的,但厂家往往为了区分防冻液,会在出厂的时候往里面加一些染色剂。

颜色也是为了便于观察,无色透明的液体比较难查看刻度,如果有渗漏也无法察觉,有颜色的液体就比较直观。

不同颜色、品牌防冻液化学成分不同

不同颜色、不同品牌的防冻液的化学性能可能相差悬殊,其成分也不同,混加可能会引起沉淀、气泡等化学反应,从而降低防冻液的性能。

正是因为防冻液不能混加,更换防冻液时,注意要放尽旧液,将冷却系统清洗干净后,再更换新液。

防冻液可以用水代替吗?答案是防冻液不能直接用自来水代替。

自来水不能满足发动机的温度范围

因为一般的自来水0℃时就开始结冰了,而防冻液能达到-30℃才开始结冰;自来水100℃开始沸腾,而防冻液能达到107℃才沸腾。

如果汽车不用防冻液,直接加自来水,在北方的冬天,自来水结冰,就会涨破汽车冷却管路;在夏天炎热的时候自来水会直接开锅,导致发动机温度过高。

这就好像说防冻液它像一个皮筋,有很大的弹性,可以拉成很长,也可以弹回原位,伸缩自如,从防冻液来说,它的冰点很低,沸点有很高,能充分满足发动机温度变化范围。

而自来水,就更像是一跟普通的绳子,没有弹性,使劲一拉就会断了,没有像皮筋那样伸缩自如,也就是说它满足不了发动机的温度变化范围。

可以应急加纯净水临时用用

如果在路上出现防冻液液位报警的情况,附近又买不到防冻液,作为应急手段可以加入少量的蒸馏水或纯净水,加入量只需要保证车辆能正常行驶就可以。

不过,防冻液中加入水后,应尽早到4S店或专业汽车修理店检查冷却系统,查看是否出现漏点并更换新的防冻液。

一般家用车防冻液每两年或者四万公里更换一次。有些超长效的防冻液,使用超过6年也问题不大。

防冻液不能混加,也不能用水替代,除非应急加纯净水,临时使用。

燃烧器属于什么行业?

燃烧器是使燃料和空气以一定方式喷出混合(或混合喷出)燃烧的装置统称。

燃烧器按类型和应用领域分工业燃烧器、燃烧机、民用燃烧器、特种燃烧器几种。

工业燃烧器俗称烧嘴,种类规格型式很多,有燃油、燃气(煤气)、燃煤(煤粉/水煤浆)几大类别。应用领域很广,在需要使燃料燃烧以加热物料或反应的工业场合都需要用燃烧器。

燃烧机又称一体化燃烧器,以燃油和燃气为主。一般应用在中小型燃料锅炉、燃料热风机、烘(烤)箱和小型燃料加热炉上。

工业燃烧器(烧嘴)增加配置后可实现燃烧机的功能,但燃烧机在很多工业场合不能满足燃料燃烧加热或反应的要求。二者的区别见词条“烧嘴”。

广义上来说,民用灶具、打火机、喷灯、发动机中的喷燃装置等都属于民用燃烧器和特种燃烧器的范畴。

burner :火焰原子化器预混合型构造中的一个部件,又称燃烧头。它是火焰燃烧时混合气体和运输船状试样的喷口,多为单狭缝型,缝长有50mm和100mm两种,缝宽0.5mm左右,前者用于一氧化二氮-乙炔火焰,后者用于空气-乙炔火焰。一般采用不锈钢制作,也有用铝或黄铜制作的。有单缝(single-slot)与三缝(three-slot)型两种。原子荧光法采用麦克燃烧器(Meker burner),它是火炬形火焰。分水冷和气冷两种。使用后需经常以蒸馏水清洗,防止锈蚀和缝隙堵塞。

为什么有些日本人用的枪却只能打一枪拉一下枪栓?

日本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元凶,更是亚洲战场上的三大轴心国唯一的一个参战国,日本自1931年“9.18”事变起,至1945年“8.15” 正午,日本裕仁天皇向全日本广播,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结束战争,日本对中国人民犯下了至今不可原谅和饶恕的滔天罪行。

不过在二战中,作为发动战争的法西斯日本的“鹰犬”之一的日本陆军,其表现还是非常抢眼的,特别是在战争早期,和英美苏三大强国都交过手。

不过在交手中,除了早期对英美的一边倒短暂优势外,后期日军基本被对手压着打。特别是在太平洋上,日本被美军打的毫无还手之力;在东南亚,日军被中国远征军和英国人打的叫苦不迭;在东北,日本最精锐的关东军在苏联红军钢铁洪流面前如“草鸡土狗”般被彻底扫除。二战后期,日本陆军之所以被美苏英轮番吊打,主要原因就是日军的军事思想落后、技术相比美国等西方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也落后,资源贫乏,因此使得武器装备落后,造成拿着一战时“三八大盖”武器的日军跟端着汤姆逊、斯登和波波沙的美英军队落后整整一个时代。武器装备落后一直是日本陆军的软肋。

但我们知道,日本的海军跟欧美军事强国比起来,并不落后,而且已经有技术含量很高的航母,巡洋舰等世界一流的舰艇或舰队,那么作为当时世界第五大工业强国,为什么日本陆军的武器装备就那么落后呢?这主要是因为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军事战略思想落后。看看二战时同为“轴心国”的德国就知道了,当时的德国已经是大兵团机械化集群作战指导思想了,坦克、火炮、等现代武器装备已经大规模应用到实战当中。反观日本,自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现代化之路,建立了现代化的军队,开始了不断的对外扩张之战,在早期的多次对外作战中,日军基本都取得了胜利,因此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独有的战术,并一直保留了下来。例如在日俄战争中,日本以传统陆军为主,战胜了当时的欧洲较强的大国俄罗斯,在战争中,日本陆军以为“天皇效忠”的“武士道”精神,通过短兵相接的拼刺刀战术战胜了人高马大的俄罗斯士兵,因此尝到了甜头,所以非常迷信刺刀,把武士道的近距离搏杀大力推广到陆军中,行成了根深蒂固的步枪“拼刺刀”军事思想,把“步枪加拼刺刀”看成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

二战时,日本陆军的战术思想非常落后,基本就是先用大炮,辅之以少量的飞机开轰炸始,一通火炮后,步兵端着刺刀在极少“铁皮坦克”的前导掩护下发起集团冲锋,最后白刃战定胜负。直到二战末期,日本陆军仍然保留着这个特色,采用这种老套的战术。用德国人的话来说,日本陆军水平仍然停留在一战时期。

其实,二战期间,欧美各国都已不是一战时大陆军步兵直接对阵的军事思想了,早已开始军事思想的革命和发展,作战方式已经发生极大改变,特别是德国已经在实战中突出使用大“装甲集群”突击配合大规模空军轰炸的“闪电战术”,主要军事思想已经转化到大兵团机械化部队发展的阶段。无论是“闪击波兰”,还是“绕过马奇诺防线”的大迂回,到苏德战场上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等战斗,都不再是步兵短兵相接的战争模式。

反观此时的日本陆军,任然一层不变的采用“步兵加刺刀”战术,几乎没有现代化战争的军事理论指导和意识。日本陆军仅有的少量“铁皮”坦克和装甲车仍然只是步兵辅助支援武器,日本陆军的三八大盖和掷弹筒仍然是主要的制式装备,运输仍然主要依靠人力和骡马而不是汽车,其陆军军事理论和武器现代化水准连一战时期的德国都达不到。所以,在二战中,当一战水准的日军遇到二战水准的欧美强国很快就原形毕露,被美苏英打成了土狗,使得换装后的中国远征军在缅甸都能把日本陆军打得“丢盔卸甲、溃不成军”。所以军事思想的落后,导致战术落后,武器落后,虽然武器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但如果军事思想,武器装备均有较大的代差,那结果可想而知。

2、资源匮乏国力有限。我们都知道,日本是个孤悬海上的弹丸小国,战略或战争甚至民生资源都相当匮乏,底子薄弱。虽然经过明治维新,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等掠夺,至使日本国力得到飞速增长,但仍然摆脱不了小国的先天不足,不管是经济还是资源日本都无法和老牌欧美殖民列强相比。战前日本既没有英法那样辽阔的殖民地,也没有美苏那样广袤的本土,日本的资源几乎全靠进口,特别是石油、橡胶等战略物资。此外,日本是个海洋国家,海洋是其生存发展的根本,所以,历来海军一直是日本发展的重点。在资源有限,无法保证充分供应的情况下,只能优先供给海军,所以陆军就只能“望洋兴叹”。日本陆军使用三八大盖步枪和薄皮坦克的主要原因一是军事思想的落后,再就是为了节省资源。如果日本像美国、苏联和德国那样大规模发展自动化武器和装甲部队,别说跟美国后期的太平洋战争了,仅仅是在中国的抗日战争就无法维持,估计用不了一年就破产了。因此,除军事思想的落后,资源匮乏,造成国力不够,也是造成日本陆军武器落后的一个重要因素。

3、工业技术水平限制。日本虽然经过明治维新以后,国家走上了现代化道路,现代技术和工业也有了快速发展,虽然二战时的日本已经是世界第五大工业强国,但比起欧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实力差了一大截。且不说日本和欧美工业产能的差距,单说技术水平,日本就没法和欧美相比,人才教育,国民素质的提升,工业技术的积累,都不是短期可以做到的。日本的工业水平尤其是工艺水平根本没法跟美英德等国家相比,就是跟苏联也无法相比,甚至落后于意大利,意大利虽然在二战时是“三大轴心国”之一,被后人戏称为“打酱油”的“猪队友”,但当时意大利的很多武器装备都比日本要先进,所以二战中日本进口了不少意大利武器。此外,就算很多欧美工业技术,特别是德国技术,对日本开放,日本也无法拿来直接生产,很多德国技术意大利可以直接引进生产,但日本却不能,只能进行借鉴,因为日本根本造不出来。日本当时很多武器只能解决有没有的问题,还没有到更上一层楼,解决号好不好的问题。如果德国把“虎式坦克”的设计图纸给日本,日本也造不出来,因为没有高精密机床和加工制造工艺,原材料质量也不过关,因此工业水平落后也是当时造成日本陆军军事思想落后,间接造成日本陆军武器落后的一个主要原因。

4、环境和实际作战对象不同。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迅速走上工业化道路,短时间内就成为亚洲第一强国,也是亚洲唯一的工业强国。日本的周边和作战对手都是落后的亚洲农业国家,最多也不过是欧美的三流殖民军队,基本上的战争或战斗就是降维打击,是“工业国家对农业国家,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打击”,所以根本没有必要大规模发展先进的陆军装备。日本陆军的“铁皮坦克”在中国战场就可以耀武扬威,而我们拿他一点办法没有。日本陆军的九二式步兵炮和掷弹筒在中国战场已经算是先进的装备,因此日本陆军既没能力,也无必要去制造德国“虎式坦克”那种“高精尖”的费钱费资源的装备。所以只能说,日本是因为对手太弱,日本不需要那么“浪费”地去制造先进武器。二战后期,日本陆军直接对阵美军,情况就大不相同了,但由于局势危急,日本再想更新、提升自己的武器,为时已晚,况且日本也没能力制造,只能拿着“三八大盖”继续战斗跟美国拼命。

日本二战时单兵主要武器

三八式步枪

“三八式”步枪为手动步枪,日本陆军于日俄战争后1907年正式采用为制式武器,三八式步枪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法西斯陆、海军最主要、最基本的武器,一直使用到二战结束(日本战败),用了整整40年。

三八式步枪在中国一向俗称为三八大盖,由于其枪机上有一个随枪机连动的防尘盖以及机匣上刻有“三八式”字样而得名。三八式步枪是二战时期日本陆军最主要的武器。枪口初速765米/秒;服役时间:1905年至1985年。三八大盖的优势说起来就是射程远,精度较高,制造简单,由于比一般步枪枪身长,所以比较适合拼刺刀、白刃战。该枪的子弹出堂初速高,所以在近距离射击时,很容易造成“对穿”现象,如果不是击中关键要害部位,对人体的伤害相对比较小。

九九式步枪

九九式步枪是日本军队以三八式6.5mm步枪为基础改进发展的新一代军用制式步枪。日本纪元2599年(昭和14年)服役,所以命名为九九式步枪。服役期间:1939至1945年;枪口初速:730米/秒。

大正十一式轻机枪

大正十一式轻机枪是日本在1922年(大正十一年)定型成为制式装备而得名。因为枪托为便于贴腮瞄准而向右弯曲,所以在中国给起绰号"歪把子"。

从正面看,准星和枪把子都歪向右侧,一目了然。该枪有多个世界上的首创。首先,独特的供弹模式,采用了一个能从上面装入6个弹夹(合计30发枪弹)、形状酷似"漏斗"的装弹机。这一设计在当时所有参战国中绝无仅有。此型机枪装弹机是开放式的,很容易进入灰尘和其他杂质,造成射击故障。理论射速:500发/分;实际射速:120发/分。

九六式轻机枪

九六式轻机枪拥有刀锋状前准星以及叶片状后准星,上有200到1500米的刻度以及风向修正。在枪的右侧可安装一支有10度角视野的2.5倍放大望远瞄准镜。但该枪未解决枪机与枪管之间的大小容忍度问题,导致此枪经常因使用后的弹壳卡在膛室中而出故障。九六式轻机枪,枪口初速:735 米/秒;发射速率:450-500发/分钟。

九九式重机枪

九二式重机枪,是日本陆军二战中最有名的重机枪,也是日军步兵的压制性武器。因当年为日本神武纪年2592年,因此将该枪定名为九二式。由于该枪的枪身和枪管布满散热片,像极了鸡脖子,因此得名"鸡脖子"重机枪,整枪重量达到了55.3公斤。发射速率:400-450发/分钟;枪口初速:800米/秒。

一般提及日军在二战时期的主力步枪,特别是中国人,很多人可能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三八式步枪或三八大盖。其实不是这样的,日军只是在我国战场上使用三八式步枪多一点,后期在太平洋战场更多使用的还是99式短步枪。

日本开始装备三八式步枪大概是在1907年,所以三八式步枪的设计所体现的也是20世纪初战争的思想,设计重点主要放在了射程以及拼刺刀方面。这种步枪枪身长度加刺刀长度可达166.3厘米,可能比很多低矮的“倭寇”日本士兵身高还要长。而99式短步枪则是从1939年开始装备使用的,经过了长达三十年技术方面的进步,99式短步枪威力比三八式步枪高了一个档次。同时这种步枪短步枪版本只有1.15米长,但是其精度却远远超过了三八式步枪。

日军本身是想要使用99式短步枪全部取代三八式步枪的,但是还是囿于日本这个岛国资源有限,生产制造能力不够,99式短步枪的产量有限,而全民皆兵的日本士兵人数又比较多,所以无法实现,日军就分别装备了99式步枪和三八式步枪。

日军在我国战场使用的主要是三八式步枪,这是因为我国大平原、高原比较多,能够充分发挥三八式步枪射程远和刺刀长的优势。而对于太平洋战场而言,丛林比较多,遮挡物也比较多,不适合三八式步枪那种射程比较远的枪支。而且三八式步枪过长的枪身也是丛林作战的一大阻碍。在这种情况下,99式短步枪就显得尤为适合,不仅便于携带,而且适合在丛林中,利用隐蔽的地形来进行战斗。另外,99式短步枪的战斗力也是非常适合丛林的,能够穿透植物枝叶的阻挡,准确地命中目标。因此在太平洋战场上,日军更多装备的是99式短步枪。

美国二战时单兵主要武器

在二战中期,由日本偷袭珍珠港而将美国卷入,美军作为同盟国正式参战,在西方战场上打击德国法西斯,与此同时,还在太平洋战场单挑日军。在这期间,作为工业巨头的美国,无论是材料、生产力、还是机械,在当时都要排在世界前卫,因此综合军事实力非德国、日本可比,所以在二战期间形成强大的战斗力。他们有着当时世界规模最庞大的海军、空军、以及最强大的后勤保障。

在战争期间,美国生产出很多精良的武器装备,由于美国是个资源大国,技术力量雄厚,因此二战期间,美国生产的单兵武器大都是自动化武器。

M1A1卡宾枪

它在1940年以后,为军方研制的一种自卫型武器,为了代替火力不足的手枪,专门配备给指挥官、通讯手、炮兵、坦克车组、汽车驾驶员、以及战术组长等。它发射的弹药与加兰德M1的不同,是7.62x33mm的,在当时可算得上是中间威力步枪,杀伤性小于步枪,大于手枪。它采用和加兰德相同的半自动单发点射模式,但操控性很好,后坐力小,点射速度快,采用15发弹匣供弹,有效射程只有200米。到了后期,该枪还推出更多的繁生型号,包括M2、M3等,能安装红外线夜视瞄准镜。

加兰德M1半自动步枪

二战期间美军全面装备的一种半自动步枪,在1936年正式装备,后期也替换了海军陆战队中老旧的春田M1903栓动式步枪。它发射7.62x63mm步枪弹药,使用8发简易弹夹供弹,也因此被称为“大八粒”,有效射程为750米。该枪其实还有一个弱点,发射出最后一发子弹时,枪膛会弹出弹夹,并发出“钉”的一声,如果在近战时,敌人就会得知对方没有子弹了,会趁虚而入。不过与当时的阵营对比,加兰德M1很占优势,火力压制强,而且当时只有美国全面普及了半自动步枪,就算是苏德方面,也是在步兵班里面少量装备半自动步枪,并没有人手一支。

汤普森M1冲锋枪

二战时期全世界最先进的冲锋枪之一,有着惊人的射速,和近战火力压制性,受到英美军士兵的信赖。该枪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开始研发,发射11.43mm手枪弹药,可使用20发、30发弹匣供弹,或者50发,100发弹鼓供弹,射速能达到每分钟720发弹药,在当时还被称为“芝加哥打字机”,也有人叫它“手提机关枪”,后期美军使用的型号,是在M1928的基础上改进而来,上膛的位置从机匣上部,改为机匣右侧,并采用30发作为标准弹匣,但汤普森M1型的精准很低,只有近距离扫射,才会有较高的命中率。该枪在二战期间,装备给美国伞兵部队,和指挥官等等,

M1919机枪

在二战期间,它算得上是通用机枪,一般都是架设在坦克、和装甲车上作为防御辅助武器,但也有部分的士兵,使用三角支架来射击。它虽然看起来很像M2重机枪,但M1919却是在勃朗宁M1917重机枪上改进而来,结构变得更简单,枪管从水冷式,改为气冷式,枪管上面留下很多散热孔,实战效果要比之前水冷的更好。它发射的是7.62x63mm弹药,而不是12.7x99mm的重机枪弹药。可以使用加长弹链,或者金属弹药箱来供弹,射速为每分钟650-750发,可以对地面有着很强的压制力。后还根据原基础,繁生出A2、A5、A6等型号。

M2重机枪

从二战期间,美军一直用到现在的重机枪,它也是根据勃朗宁M1917重机枪的基础上改进而来,而且M2要更像“重机枪”,从原先的7.62mm,改为12.7x99mm,不管是杀伤性和威力都变得更强。采用大型弹药箱供弹,射速为每分钟600发,有效射程为1800米,最大射程为2500米,这样的武器,在当时除了防空重机枪外,剩下的没有能与M2相比的,而且发射12.7mm穿甲弹,能击穿当时大部分装甲车,甚至是太平洋战场上的日军轻型坦克,但M2大部分都安装在美军坦克和威利斯吉普车上,作为防御武器使用,必要时还能针对低空飞机。

勃朗宁M1918自动步枪

它是二战期间,美军步兵班的自动步枪,但也一直担当现代意义上的班用机枪。早在1917年研发,1918年正式定型,并且装备美国陆军,也作为世界上第一种全自动步枪,但是它很笨重,在作战时,甚至还没有半自动步枪灵活。它采用20发弹匣供弹,发射7.62mm步枪弹药,具备单发点射模式,和全自动射击模式,还能调节高射速和低射速,枪管前部还带有可折叠式双脚支架,用于稳定射击。但这种枪一直处于尴尬中,虽然是自动步枪,但重量太沉,作为轻机枪呢,只能上20发弹药,火力持续性还不足,形成不了有效的压制力,在美军步兵班只能充当弥补火力不足的角色。

春田M1903A4栓动式狙击步枪

该枪在一战期间是美军的主要制式步枪,发射7.62x63mm美制步枪弹药,弹容量为5发,有效射程为550米。该枪的拉栓和机械机构,借鉴了德制毛瑟1898栓动式步枪的特点。M1903栓动式步枪的精准度很高,可靠性强,二战期间仍然没有淘汰,而繁生出A4狙击步枪型号,安装了高倍瞄准镜,作为狙击步枪使用,在二战初期的太平洋战场上,美国海军陆战队还在装备M1903步枪,但之后也被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代替,少量的M1903留下来也是当做狙击步枪使用。

约翰逊M1941半自动步枪

这把枪有很多人都认识,大部分人看见它的第一眼都是在电影《集结号》,和电视剧《我的兄弟叫顺流》中,但在电视剧里面说这把枪是俄国制造,竟然能发射日军的6.5x50mm弹药,并且还是一把能上消音器的狙击步枪,这纯属胡编乱造,请不要相信神剧。这支枪其实由一名美国海军陆战队上尉,梅尔文·约翰逊,在1936年为了竞争M1加兰德设计的半自动步枪,发射7.62x63mm美制步枪弹药,弹容量为10发,内部是一个半圆形供弹仓,通过弹簧,会把弹药旋转送进枪膛,枪管也能拆卸进行维护保养,但由于该枪的造价太高,无法大量装备军队,只有前期少量装备海军陆战队,和特勤部门。后期还繁生出M1941全自动步枪,采用20发弹匣,从侧面供弹,并少量装备在美国空降部队中,代替笨重的勃朗宁自动步枪。

M3A1冲锋枪

它是在1942年装备美军的一种简易冲锋枪,当时为了节省材料,降低成本,无法大量生产复杂,造价高的汤普森冲锋枪,只能用低成本材料,研制一种能参加战斗的冲锋枪,于是一家通用汽车公司,很快就研制出了M3冲锋枪。它的结构非常简单,枪身是由一块钢板直接冲压而成,机匣部分焊接而成,做工非常粗糙。由于外形很像给汽车注油的设备,所以被士兵们称为“注油枪”和“黄油枪”等称呼。它发射11.43mm手枪弹药,射速中等,只能达到每分钟450发,采用30发垂直弹匣供弹,射程为200米。别看它简单粗糙,但在实战中也很好用,射击稳定,威力大,还有很高的命中率,更重要的是维护保养很简单,所以渐渐的赢得美军信赖,后来开始大批生产,一直使用到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

从上面对日本以及美国的武器介绍中,我们可以非常清晰的发现,日本在二战中主要使用的都是单发栓动步枪,强调射击精度和拼刺刀,主要是由于国力所至,而美国等欧洲强国由于技术势力碾压日本一大截,主要使用的单兵武器基本都是可以连发的自动武器,这跟美国资源丰富,技术实力强大,生产加工工艺先进有关,所以美军基本使用连发武器,不考虑射击精度和所谓的拼刺刀。

福特江铃水箱加自来水可以吗?

可以加水,但是不建议在水箱加水,因为长期加水的话会腐蚀水箱:

1、夏季,常有人以为防冻液用不上了,不少人用普通的自来水替代。要注意:专家指出,这种做法不妥。因为防止结冰、防止缸体、散热器冻裂只是防冻液的最基本功能,防冻液还有其它重要功能,如防沸、防水垢、防腐蚀等;

2、夏天使用防冻液可有效地阻止水箱“开锅”,全年使用防冻液可阻止水冷系统结水垢,抑制各种金属的腐蚀。通常司机朋友都忽视“水垢”的危害,其实水垢对车的危害相当大,水垢的导热系数很小,是铸铁的1\/25,黄铜的1\/50;

3、有了水垢之后冷却液的热传导性大大降低,发动机温度升高,腐蚀加重,这又促使水垢增加,形成恶性循环,水垢还可能堵塞冷却系统的管路,造成更大的事故、据国内有关资料报导,在正常使用的汽车发动机的维修工作中,有6%是发动机冷却系统出现故障,而故障的主要原因是水垢和金属部件被腐蚀;

4、由此可见水垢和金属部件的腐蚀对发动机水冷系统的危害有多大,因此常年使用质量优良的防冻液不仅可以有效地保护汽车水冷系统,还能有效地省钱。

为什么入冬前要换防冻液?

1、防冻液是一种含有特殊添加剂的冷却液,主要用于液冷式发动机冷却系统,防冻液具有冬天防冻,夏天防沸,全年防水垢,防腐蚀等优良性能;

2、现国内外 95% 以上使用乙二醇的水基型防冻液,与自来水相比,乙二醇最显著的特点是防冻,而水不能防冻。其次,乙二醇沸点高,挥发性小,粘度适中并且随温度变化小,热稳定性好;

3、因此,乙二醇型防冻液是一种理想的冷却液。很多司机朋友一般习惯于冬天使用防冻液,夏天改用自来水,以为这样比较经济划算,其实不然;

4、防止结冰、防止缸体、散热器冻裂只是防冻液的最基本功能,防冻液还有其它重要功能,如防沸、防水垢、防腐蚀等。夏天使用防冻液可有效地阻止水箱“开锅”,全年使用防冻液可阻止水冷系统结水垢,抑制各种金属的腐蚀;

5、通常司机朋友都忽视“水垢”的危害,其实水垢对车的危害相当大,水垢的导热系数很小,是铸铁的 1\/25 ,黄铜的 1\/50 。

抗战时国军部队的轻机枪和重机枪的装备和使用情况怎么样?

万家岭大捷后,第74军得到军事委员会的特别垂青和优先补充,部队中每个步兵连拥有九挺捷克式轻机枪(没有重机枪);但每个步兵营编有一个重机枪连,拥有“民二四式”(马克沁仿制品)重机枪六挺,每挺重机枪由一个班负责携带和操作。不过当时的中国政府能够掌握的军事资源有限,不可能做到平均分配,第74军属于嫡系中央军里的王牌部队,补充较为得力,无法代表抗日军队的整体水平。

(何应钦操作民二四式重机枪)

第74军的步兵连战斗兵多达150人,除轻重机枪之外,甚至配有60迫击炮和枪榴弹,使用一色的中正式步枪,这是杂牌军和地方武装达不到的标准。1941年春天的上高会战中,李天霞第51师大破日军南路的池田旅团,部队中装备的“民二四式”重机枪起到了巨大作用,给日寇以严重杀伤,这个混成旅团在战斗中伤亡高达70%。

苏联开始大规模武器援华时,军事委员会选中了四个军作为直属的战略机动部队“攻击军”,第74军上榜后武器得到再次加强,到上高大捷后又得到105毫米榴弹炮4门,76毫米野炮8门,37毫米反坦克炮4门,虽然数量看起来不多,但是在那个年代已经是非常不错的配备了。

(德械师的捷克式)

关于轻重机枪,则获得了7.62毫米M1910水冷式马克西姆(俄国版的马克沁)重机枪25挺,7.62毫米M1910马克西姆和M1928德克恰廖夫(简称为DP型,即所谓的转盘机枪)轻机枪70挺。但是第74军有三个甲种师的建制,分摊下去实在没有多少,步兵营和步兵连的火力支柱仍然是“民二四式”和捷克式。

就实战性能而言,“民二四式”重机枪的各方面指标都优于日军的九二式重机枪,缺点在于其水冷式的结构,在射击时会产生水蒸气从而容易暴露目标;捷克式轻机枪的性能也好于日军的“歪把子”(大正十一年式)和“拐把子”(九六式)轻机枪,但问题是,战场上毕竟不是简单的轻武器对射。

(三十节式重机枪)

另外一个薄弱之处,是中国军队轻机枪装备数量尚可(10万挺以上),但重机枪的数量偏少,中央军嫡系每个营才配备6挺,而日军的野战步兵大队都编制有一个机枪中队,拥有九二式重机枪12挺(二战期间产量高达45000挺),正好差了一半。杂牌军干脆没得比了,所幸九二重机的弹板供弹方式限制了它的射速,否则火力差距更大。

对中国军队轻重机枪威胁最大的武器是日军的“九二式”步兵炮和“八九式”掷弹筒,日军士兵由于训练严格以及实弹射击弹药充足,这两款武器在战场上的首发命中率非常之高,基本上是“机枪一响,炮弹就到”,所以有经验的抗日部队,都把如何提高机枪的战场生存率作为重要任务。别被抗日神剧忽悠了,哪有机枪在一个点突突个没完的,早就被轰掉了。

(转盘机枪)

属于中国抗日军队制式重机枪的还有一款金陵兵工厂生产的“卅节式”重机枪,由于它的水冷套系由黄铜打造,因此被戏称为“老黄牛”。这款重机枪仿自美国M1917勃朗宁重机枪,在当时属于比较精良的武器,最初月产量只有几挺,后来才增加到每月25挺,因为总产量不足,在部队中装备数量有限。

轻机枪除了“捷克式”和苏式之外,还有早期的法式哈奇开斯和后期的英制布伦(77勃然)、加拿大布伦机枪(79勃然)等等,但列装数量有限形成不了规模,算不得“制式武器”。同时,万国造的武器型号也使弹药补充至为困难,火力持续性一般,反倒不如日军简单的几款机枪,制式统一弹药充足。

至于杂牌军和地方武装的机枪配备则干脆是五花八门了,中央军可以做到每个步兵班一挺轻机枪,而其他部队有的是一个排配备两挺甚至一挺的,川军在出川抗战之前,有的部队团级建制才有一二挺重机枪。

而抗战后期所谓的美式装备中,其实重机枪还是水冷式的M1917勃朗宁(美军自己用的是气冷式的改进型),没有什么质的提高,整编第74师后来在孟良崮覆亡,缺水造成机枪打不响也是原因之一。

(哈奇开斯机枪)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