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黄铜型金矿,以及黄铜矿介绍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如何鉴别金矿
重力选矿。
这个方法是利用黄金和其它矿物的比例差异性进行进一步浮选。他们的比重差异约大,便越是更容易产生分离。可以将含金矿的沙放入到圆筒筛,通过高压水来进行流矿,此方法一般是多用于流沙矿以及细碎的矿石。
扩展资料
1、黄铜矿的用途:在工业上,黄铜矿是炼铜的主要原料。在宝石学领域,它很少被单独利用,偶尔用作黄铁矿的代用品。另它常参与一些彩石、砚石和玉石的组成。
2、黄铁矿的用途:黄铁矿是提取硫和制造硫酸的主要矿物原料。含Au、Co、Ni时可提取伴生元素。黄铁矿也是一种非常廉价的古宝石。在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时代,人们都喜欢饰用这种具有特殊形态和观赏价值的宝石。它除了用于磨制宝石外,还可以做珠宝玉器和其它工艺品的底座。
3、自然金矿石的用途:金具有高导电、导热性能及较好的延展性和稳定性,因而在电子工业用途广泛。宇航技术要求稳定性很高的无线电、电子元件,而黄金正具有这种性能。黄金还用于核反应堆的衬料。在航天、航空工业中,金则用于喷气发动机和火箭发动机的涂金放热罩或热隔护板等。
黄金原矿与黄铜原矿怎样区别
建议不懂的不要乱回答。和金属光泽无关。
黄铜矿:单个晶体很少见,集合体常为不规则的粒状或致密块状。黄铜色,表面常有斑驳的蓝、紫、褐色的锖色膜,条痕绿黑色,金属光泽。断口参差状或贝壳状,无解理,摩氏。黄铜矿易被误认为黄铁矿和自然金,但以其更黄的颜色和较低的硬度与黄铁矿相区别,以其绿黑色的条痕、性脆及溶于硝酸与自然金相区别。在地表风化作用下,黄铜矿常变为绿色的孔雀石和蓝色的蓝铜矿。
黄铜矿、黄铁矿和自然金矿石的区别
黄铜矿、黄铁矿和自然金矿石非常容易误认,尤其是黄铁矿又被称为“愚人金”。鉴别它们的方法其实很简单。 黄铜矿以更黄的颜色和较低的硬度而与黄铁矿相区别;黄铜矿颜色更“黄”,硬度更低“软”,质量“轻” 黄铁矿以绿黑色的条痕、性脆及可溶于HNO3而与自然金相区别。用矿石在不带釉的白瓷板上划一下,自然金矿石划出的条痕(即留在白瓷板上的粉末)是金黄色的,黄铁矿的条疫是绿黑色的。另外,还可以用手掂一下,手感特别重的是自然金矿石,因为其密度比黄铁矿、黄铜矿的要大得多。
鉴定特征:黄铁矿为浅铜黄色,黄铜矿常带绿色调,而自然金常带红色调;
黄铜矿的硬度比金略高,而小于黄铁矿;三者的比重,黄铜矿最小(4.1-4.3),黄铁矿其次(4.9-5.2),(自然)金最大(19.3)
求高人鉴定此石头是什么矿石,有金黄色晶体,很像金矿石
金黄色的晶体:黄铁矿的可能性最大。金矿能看到金黄色就是相当富的矿,可能性不大。
可用硫酸溶解一点试试,黄铁矿可溶,金不溶解于硫酸。也可以用水银试试,金溶于水银,而黄铁矿不溶。
条痕区分:金矿的条痕是金黄色的,黄铁矿的条痕是绿黑色的。
黄铁矿:浅黄铜的颜色和明亮的金属光泽,常被误认为是黄金,故又称为“愚人金”。
黄铜矿:黄铜色,表面常有斑驳的蓝、紫、褐色的锖色膜,条痕绿黑色,金属光泽。
条痕法:用矿物划下瓷片,看留在白瓷板上的粉末颜色。
智利坎德拉里亚铜金矿床
1.地质背景
坎德拉里亚(Candelaria)铜金矿床位于智利北部阿塔卡马省,地处海岸科迪勒拉山脉,在科皮亚波以南20km。矿床是蓬塔-德尔科夫雷(Punta del Cobre)矿区的西部延伸部分,该矿区位于科皮亚波河以东(图11-31)。
图11-31 智利坎德拉里亚隐伏铜-金矿床及周围地区的激发极化响应
(引自P.J.Ryan等,1995)
铜金矿化出现在早白垩世以熔岩流和火山碎屑岩为主的安山质岩石中,隐伏在一套厚石灰岩之下,其地层位置相当于赋存在矿区东部有部分露头的铜金矿的位置。由于在西边不足1km处出露的白垩纪中期岩基的侵位,使得这些岩石受到了接触变质和交代作用。但是,导致成矿的确切侵入作用尚不明了,因为在矿体内或其近旁除岩墙之外没有发现其他证据。
该铜金矿床从形态上看基本上是层控的,其中部的厚度超过350m。从与蓬塔-德尔科夫雷矿区其他地方的铜金矿床的类比来看,构造控制可能是重要的。矿石呈黄铜矿脉、细脉、角砾充填物以及粗粒到细粒浸染体产出,伴生有占10%~15%体积的磁铁矿,其次是黄铁矿和少量磁黄铁矿。伴生蚀变没有明显的分带现象,蚀变表现为主要是在下部70%矿体中普遍存在的黑云母以及钙硅酸盐的发育,后者以阳起石和方柱石为主。上覆石灰岩发生了钙硅酸盐蚀变,但是伴生铜-金矿化的数量相对有限;然而,在布朗斯(Bronce)和拉尔(Lar)两地有小型的富金含铜夕卡岩体出露(图11-31),它们位于坎德拉里亚矿床上方。
坎德拉里亚矿床的可采储量为3.66亿t,铜品位为1.08%,金品位为0.26×10-6,用铜的边界品位0.4%圈定,3.66亿t矿石含有铜395.28万t、金95.16t。同品位矿石的地质储量为6亿t。
2.勘查与发现
蓬塔-德尔科夫雷矿区的铜矿生产始于17世纪。自19世纪以来,有几家智利公司在该矿区经营了几个小型地下矿山。1981年,费尔普斯道奇(Phelps Dodge)矿业公司买下了其中一家公司(奥霍斯-德尔萨拉多矿业公司)66%的股权,4年后又买下该公司的其余股权。在拥有100%股权之后,费尔普斯道奇公司当即决定,应当把奥霍斯-德尔萨拉多公司的部分利润用于蓬塔-德尔科夫雷矿区的勘查。勘查目标是金含量高的硫化物铜矿,以帮助补偿1985年低迷的铜价。所调查的几个探区包括拉尔矿山,该地为一小型(约20万t)氧化铜-金夕卡岩矿床,与几个在产矿山隔河相望(图11-31)。奥霍斯-德尔萨拉多公司曾在1981~1984年期间对氧化矿进行过小规模开采(约1800t),但后来放弃了该矿产地,因为金的回收量不尽人意。1985年底,拉尔矿山再度中选,并进行了冲击钻探,以探测和定量查明沿倾斜向下的硫化物带。1986年年中,33号钻孔在打到预定深度后继续钻进,穿过70m厚的无矿安山岩,最后打到了20m厚的硫化物和磁铁矿矿化,铜的平均品位为1%,金为0.3×10-6。
此阶段,在拉尔矿山以100m线距试测了3条激发极化剖面,圈定出一个中等强度的极化率异常(图11-31)。因此,奥霍斯-德尔萨拉多公司购买了一台二手钻机,用于验证该异常。1987年初,在与33号孔相同的孔位打了第一个钻孔(图11-31),见矿厚度>50m,铜的平均品位近2%,另外还有数量可观的金。在33号孔位以北和以南打的钻孔也见到了铜矿化。至此,坎德拉里亚矿床的北部已被发现了。
1987年期间打了25个钻孔,网度为50m×50m。对矿带进行了取心和冲击钻探。同时在全区进行偶极-偶极激发极化测量和地面磁测,两者都获得了大片异常。共完成了大约215km测线的激发极化和地面磁测工作,测线间距100m。偶极间距先采用100m,然后是50m,而磁测读数间距为25m。极化率响应(图11-31)对圈定矿床北部帮助不大(这部分矿床隐伏在厚石灰岩覆盖层下面),但是导致了矿床南部的发现,这部分矿床是位于厚度仅约40m的冲积层之下的一些隐伏露头。再靠西边的一些大型极化率异常类似于坎德拉里亚矿床上方的异常(图11-31),但都是由岩基接触晕中的黄铁矿引起的。大型的地面磁力高对圈矿或确定钻孔位置没有帮助。
继发现该矿床之后,在矿区完成了16km2的1:5000地质填图,并在矿床本身完成了1:2000的填图工作。1988年,在整个矿区进行了一次航磁测量,揭示出坎德拉里亚地区存在与地面测量结果相似的强梯度异常。后来对其中的一个磁力高进行了钻探,发现了位于东北部的阿尔卡帕罗萨(Alcaparrosa)卫星矿床。
在1987~1990年勘查和圈定坎德拉里亚矿床期间打了325个钻孔,岩心钻探总进尺98600m,冲击钻探进尺36600m。矿体内的钻孔网度为50m,周围地段的钻孔间距为100~400m。为了证明矿体的连续性并采集冶金试验样品,打了一口2090m的斜井。1989年,将总量达72455t的不同矿石类型的代表性样品送往奥霍斯-德尔萨拉多浮选厂处理,结果表明,铜的回收率将超过90%。
1991年年中,萨米托莫金属矿业公司购买了坎德拉里亚矿床20%的股份,1994年底露天矿/浮选厂开始生产。
3.小结
坎德拉里亚铜-金矿床是在全矿区范围内实施富金铜矿勘查计划的第一年之后发现的。但在该发现中,偶然找到宝藏的运气是一个重要因素,因为,事先并未提出任何理由或概念要对位于所评价的铜-金矿床之下的无矿岩石进行钻探。实际上,当时谁也没料到在科皮亚波河以西的无矿石灰岩下面可能存在蓬塔-德尔科夫雷型的矿体。
钻探、地质模拟和激发极化地球物理方法推动了坎德拉里亚矿床的勘查工作。地球化学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因为该矿床没有露头。尽管20世纪90年代初期由于矿权纠纷矿床勘查工作被迫延迟,但是从发现到投产仅仅用了8年。
黄铜矿、黄铁矿和自然金矿石的区别?
黄铜矿、黄铁矿和自然金矿石非常容易误认,尤其是黄铁矿又被称为“愚人金”。鉴别它们的方法其实很简单。
黄铜矿以更黄的颜色和较低的硬度而与黄铁矿相区别;以绿黑色的条痕、性脆及可溶于HNO3而与自然金相区别。用矿石在不带釉的白瓷板上划一下,自然金矿石划出的条痕(即留在白瓷板上的粉末)是金黄色的,黄铁矿的条疫是绿黑色的。另外,还可以用手掂一下,手感特别重的是自然金矿石,因为其密度比黄铁矿、黄铜矿的要大得多。
关于黄铜型金矿和黄铜矿介绍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