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有色金属 正文

德军在苏联的寒冬中冻死几万人 德国二战黄铜柴油炉

德军在苏联的寒冬中冻死几万人?燃油问题就不会对德军那么重要。德国的机械化部队就会运行自如,苏联的鬼天气把德军士兵直接冻趴下。德军一个统帅就把德国在苏联的失利归咎于天气。希特勒在进攻苏联的时候不会不知道寒冷,德军完全可以就地取材烧火取暖,斯大林就下令把吃的、用的和战备物资全都带走。斯大林没有给德国人留下木柴。德国士兵冻得要死要活的时候也...

德国二战黄铜柴油炉,德军在苏联的寒冬中冻死几万人?

我们在冬季收听天气预报的时候,都忘不了气象预报员那句耳熟能详的话:“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冷空气集团”。

都说苏联有三狠:斯大林的暴脾气、布哈林的脚气和西伯利亚的冷空气。随便哪一样都叫人受不了。

苏联到底有多冷,没去过的人当然无法想象,但可以告诉你一个抽象的数据:德国人在启动巴巴罗萨计划向苏联进攻抵达乌克兰的时候,曾经遇到过零下71度的极端低温,而中国北部城市哈尔滨冬天的最低气温才零下三十度左右。

如果不是该死的天气,燃油问题就不会对德军那么重要,德国的机械化部队就会运行自如,就不会到处抛锚。

更要命的是,苏联的鬼天气把德军士兵直接冻趴下,死于寒冷的德军士兵数以万计。因为严寒而失去战斗力的士兵更是多达几十万。

德军一个统帅就把德国在苏联的失利归咎于天气,他说,我们在苏联栽跟头不是德军无能,而是冷空气太厉害了。

希特勒在进攻苏联的时候不会不知道寒冷,在前线的德军士兵也不是傻子,难道他们没有棉衣可以御寒吗?原始人都知道钻木取火,他们为什么不烧火御寒呢?

遇到严寒的时候,冻得全身发抖,冷彻心扉,手脚冻僵,脸都冻坏。而苏联地大物博,森林一望无际、树木随处可见,德军完全可以就地取材烧火取暖,为什么还是冻死那么多人呢?

在二战初期,苏军虽然打不过德国人,但他们躲得过。

斯大林指挥战斗不行,但作战决心是有的。每当德军将要进攻到哪里的时候,斯大林就下令把吃的、用的和战备物资全都带走,不能带走的一把火烧掉,连一根木柴都没有给德国人留下。心说,老子非让你们冻死不可,德国人别想在苏联的土地上获得一点补充。

有人说了,斯大林没有给德国人留下木柴,但还有那么多森林,斯大林带不走也烧不掉吧?

不错,累死斯大林,那些森林也带不走,更不能烧。

德国士兵冻得要死要活的时候也去砍伐树木,可是那些树木都是湿的,燃点太高,想尽办法就是点不着,把德国兵急得抓耳挠腮。

没有足够的引火,刚砍伐下的带着冰雪的树木根本就不会燃烧。不怪天、不怪地、只怪苏联人太狠心,连根干柴都没有留下,都说干柴烈火,没有干柴何来烈火?

看到这里,聪明的读者就会想起一个妙招,我有办法,用汽油,再难燃烧的木头经不住汽油的高温。德国兵为什么不用汽油呢?

我们想到的,很多德军士兵也不会没想到。

可是燃油是机械化部队的血液,而装甲集群是德军战争的灵魂,那些运兵车更是德军通向战场的动脉。

坦克和装甲车的油箱巴掌大的地方,就装那么点燃油。一旦用来点燃木头,往哪里加油补充?车没有了燃油不就成了一段废铁吗?

既然不能烧火取暖,御寒的房屋都被苏联人烧掉,不行军的时候,就只能待在帐篷里,靠着身上的衣服抵抗寒流了。

但是,德国军队是来打仗的,不是来旅游的。为了避寒,士兵们可以躲进帐篷里。但是苏军反攻的时候,难道士兵们要躲在帐篷里还击吗?

更糟糕的是,德军在最需要衣服的时候,没有棉衣穿。

苏德战争是夏天打响的,当时德军没有穿冬衣,等到了冬天,棉衣又运不过来。

为什么呢,和德国、英国这些工业化发达国家相比,苏联是欧落后的国家。铁路毁掉了不说了,公路网也不发达,再加上被苏联人破坏一部分,后勤供应跟不上。严寒来临的时候,运送棉衣的车队才断断续续抵达前线,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德国军人不能及时领到棉衣。

而且到后来气温达到零下几十度的时候,油箱里的汽油也凝固了,运输车辆都趴下了,棉衣就更没有指望了,严寒面前,那些德国士兵没有别的选择,也只有冻死、冻伤了。

烧柴油的暖气炉子?

有这种柴油取暖炉,它是一种全自动取暖炉,有电话遥控功能。但是成本较高,100平方的采暖炉要6000元左右,每小时烧油7升左右,具体与环境温度和室内温度有关。

上世纪初奥地利产纯铜煤油炉价格是多少?

应该在1000美金左右(1美金=6.57人民币)

柴油炉灶的优缺点?

安全问题

从安全方面看,燃气炉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在车上存放燃气罐,自驾房车的燃气罐一般都存放在车尾箱中,一旦在行驶过程中发生追尾,就有可能导致燃气罐接触明火发生爆炸。而柴油炉的燃烧材料是房车油箱中的柴油,相对于燃气炉来说,使用柴油炉可以减少因在房车上存放燃气罐所带来的安全隐患。

使用便捷性

从使用的便捷性方面来看,燃气炉和柴油炉两者各有利弊,首先燃气炉生火快,气味较小,火力旺,但因其依赖燃气才会生火燃烧,一旦燃气使用完,就要添加燃气,如果是远行的话较为不方便。

反观柴油炉,火力和成本不仅跟燃气炉差不多,虽然柴油炉在生火过程中需要1~2分钟的时间进行预热,且预热过程中柴油味会有点重,但是味道在生火成功后就会减轻,重点是柴油炉是直接连接管道使用房车油箱里面的燃油,不需要另外存放其它罐体,不仅相对安全,且更为便利。

德国二战的时候为什么会失败?

德国在二战失败,当然不是因为资源问题。举一个简单的反例:德国通过闪电战和英法绥靖政策的错误把苏联伏尔加河以西、英吉利海峡以南的欧洲大陆基本上占领了,自然有很多的资源,可是最后还是失败了。

造成德国失败的原因,我认为:

首先是政治上的非正义。希特勒利用德国人民想复仇一战失败的情绪化,对内搞起法西斯统治、盖世太保警察特务专制,对外不停的发动扩张侵略战争,这个政治的道不正怎么能取得根本胜利?

其次是战略上的非正确。希特勒的东西两线同时作战,犯了兵家大忌,很容易造成苏联和英美两面夹击德国的不利态势,况且事实上也是这样发展的。

再次是战术上的莫名其妙。比如敦刻尔克,不管什么理由,希特勒都没有把英美这支有生力量作为心腹大患除掉,反而使这股力量创造奇迹逃脱死亡,几年后又成为开启第二战场的主力;再比如苏德战争,希特勒拘泥于三路分兵拒绝古德里安长驱直入莫斯科的合理化建议,导致苏联有时间防御和调集远东军队参战;最后到了柏林被苏军围困,为了虚伪的元首面子,不让德军有效增援。

最后是反人类的暴行导致更多的人反抗德国法西斯。德国一路侵略、一路轰炸、一路烧杀;建起了奥斯维辛等多处集中营,用伪装成洗澡室的毒气室、焚尸炉摧残了许多犹太人和苏联、英美法战俘,收集死者的头发和牙齿,幸存的为数不多的人都是骨瘦如柴;逮住一些女孩,强迫她们在背上刻印刺青纹身,使这些孩子一生留下羞辱。

德国军队伙食如何?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战场上粮食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那么二战期间,德军的伙食情况如何,金兔就带大家聊聊。

德军基本上是一日三餐,其中早餐占13%,午餐占50%,晚餐占33%。

士兵的伙食供应量又分四个等级:

Ⅰ级:战斗区域;

Ⅱ级:占领区;

Ⅲ级:本土驻守部队;

Ⅳ级:国内办公机构文职人员。

其中以Ⅰ级伙食数量最多。

德军的伙食非常丰富,以Ⅰ级伙食为例:

有黑麦面包700克、黄油或食用脂肪60克、连骨肉136克、蔬菜水果250克、土豆320克、豆类食物80克、鱼类(无头)30克、大豆粉7克、布丁粉20克、咖啡豆9克、糖40克、调味品3克、香烟纸7卷等。

根据战况、时间以及地点的不同,德军伙食的标准也会有所差异。德军食物的主要构成是全麦面包、红肠、罐装牛奶以及从欧洲各地搜刮来的红酒。

◆超大管饱的面包◆罐头:拥有很多种款式◆正在领取罐头的士兵◆元首和前线官兵一起吃饭◆为了补充体力,还有大量的高热量食物◆正在“杀鸡”改善伙食的德军◆德军开始“吃鸡”◆休息时间,有零食供应◆糖

二战德国军队的伙食应该是各个参战国中最好的,德军的后勤保障体系相当完善,所以德军战斗力强悍也是有道理的,当然,到了战争后期,就有些后继无力了。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