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有色金属 正文

红铜是什么时间出现的 真正宣德炉是啥样子

1、明代黄铜红铜手炉,先秦时代开始出现了红铜。所以红铜从先秦时代开始存在。张氏手炉选用精铸红铜。实在没有宣德年间的宣德炉来做对比。以宣德炉的做工来判定价值,就会发现脏的地方隐藏了铸造时的缺陷,‬‬真正的宣德炉只有5000多座(图片来源网络)宣德皇帝就是朱瞻基:‬宣德皇帝即位三年就开始铸造宣德炉“泰国一共进献了多少风磨铜呢,也是铜器冶炼...

明代黄铜红铜手炉,红铜是什么时间出现的?

先秦时代开始出现了红铜。红铜也叫紫铜,是铜中纯度较高的一种。先秦之前就有重器,所以红铜从先秦时代开始存在。红铜即纯铜,又名紫铜,具有很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塑性极好,易于热压和冷压力加工,可制成管、棒、线、条、带、板、箔等铜材。红铜时代是介于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之间的过渡时期,以红铜的使用为标志。 红铜时代,又称铜石并用时代、金石并用时代。

清早期有那些手炉?

清早期 张鸣岐款铜手炉张鸣岐:明末,浙江嘉兴人,“张氏手炉”的制作者,杰出的工艺美术家。

张氏手炉选用精铸红铜,铜质纯净,可塑性强,光泽柔和,造型朴实而富有变化。炉体娇小,大不盈掌。特点为不锈蚀,内壁光滑,炉壁厚实。

我有一个大明宣德六年工部尚书吴邦佐监制的炉子?

宣德炉,没有真假之说了。实在没有宣德年间的宣德炉来做对比。我们收藏,以宣德炉的做工来判定价值。

你这个宣德炉,做工拙劣,字迹模糊。应该是河南产的仿品。事实上你把它洗干净,就会发现脏的地方隐藏了铸造时的缺陷。比如沙眼。

做工好的宣德炉,那怕现代手工打造的,也是价格不便宜。我见过一个,通体锃亮,一看就舒服。有收藏者按三万收了。不知真伪。

所以,宣德炉一定要干净!不要怕脏东西去除了不值钱。它值钱就是材质特殊,造型优雅,干净清爽,光亮养眼。

真正宣德炉是什么样子?

我没有见过“真正宣‬德‬炉‬”样子,‬虽然号称真‬正‬的宣‬德‬炉‬无‬处‬不在,‬况‬且‬仅‬从‬“样子”即‬外‬形‬判‬断‬是‬否‬是宣‬德‬炉‬,‬这‬是收‬藏‬家‬的大‬忌‬。‬我‬几乎可以痛苦的断‬定‬,‬云‬云‬众生,‬没有几个人‬见‬过‬真正的宣‬德‬炉‬。‬我的解释如下:‬

‬真正的宣德炉只有5000多座

(图片来源网络)

宣德皇帝就是朱瞻基,他的父亲是仁宗皇帝朱高炽,使他痛苦不堪的是他父亲只在位不到一年就去世了。朱瞻基在位十年中,后代对他政绩的了解基本上就是三个字:“宣‬德‬炉‬”!‬

宣德皇帝即位三年就开始铸造宣德炉,江山社稷远远超越一切事物,为什么悠悠万事,此炉唯大呢?

宣德皇帝的一纸圣喻诏示全国:“因‬见‬郊‬坛‬、‬太‬庙‬、‬内‬廷‬所‬在‬,‬陈‬设‬鼎‬彝‬式‬范‬鄙‬陋‬,‬殊‬乖‬古‬制‬,‬是‬以‬深‬击‬朕‬怀‬。‬”

也许朱瞻基在冬至、元旦祭祀天地祖先的时候,“寒风”、“冬雪”、“鸦声”、“锈鼎”、“残炉”使他觉得滿目萧索,蛛网尘封,何处话凄凉,独沧然而涕下!

朱瞻基在圣喻上继续说:“今有暹罗(泰国)国王刺迦滿霭所贡良铜,厥号风‬磨‬,‬色‬同‬阳‬迈‬,‬朕‬凝‬思‬维‬作‬用‬,‬堪‬铸‬鼎‬彝‬以‬供‬郊‬坛‬、‬太‬庙‬、‬内‬廷‬之‬用‬。‬”

这一段话的关键词是:皇家御用器。

泰国一共进献了多少风磨铜呢?一共是31680斤。这是铸炉的主要原料,仅有15.5吨。

我们是产铜大国,也是铜器冶炼最早的国家,远在甘肃的“马家窑”文化遗址,就出土一件单范铸造的青铜刀,它才是名动江湖的“天下第一刀”!

人们在山火烧过的岩石中发现了流出的铜汁,冷凝后它的硬度超过红陶器,又容易加工成形,于是从二里头文化开始,青铜工艺就已经达到一定水平。

商周至春秋战国间的1500年漫长岁月是青铜器波澜壮阔、光彩夺目的时期。而商代晚期的时候,它达到了顶峰,这是青铜器发展的第一个高潮。

在周代的昭、穆二王后,以前充满狰狞、神秘色彩的花纹渐行渐远,代之而起的是定型化、程式化的倾向,青铜器上的铭文成为记录国家大事的载体,青铜器成为国之重器。这是青铜器发展的第二个高潮。

(西汉竹节熏炉)

秦汉时期的代表作是秦始皇陵的铜车马组,汉代的“马踏飞燕”、“透光镜”等。

汉末三国时期,铜器铸造工艺停滞不前,所有的技术都为连年不断的战争服务,如吕布的方天画戟、張飞的丈八蛇矛、关羽的长枪(那时没有大刀一说)......

以后由于瓷器的崛起,国之重器只能陈列于庙堂,而民间则只有一点小的铜制生活用品维持。

到了宋代的时候,青铜器已经失去巩固、发展、创新的动力,宋代的宣和、政和时代,开始有人怀念古铜器了,于是开始仿古,当然,也有“锦上添花”的创新,如在铜器上烧蓝釉(景泰蓝)。

到了明代,依然热衷于对铜器的仿工制作,而且很流行,炼铜工艺也是比较以前大大提高了。

所以当宣德皇帝提出“铸鼎彝”用于祭祀活动时,迎合了当时商周之器的仿制之风,著名的宣德炉于是横空问世!

即使宣德炉是奉旨制作,但由于原料来源所限,也只制作了5000多座,数量似乎可以,但是李自成手下的好汉们,空手进城,会空手回家吗?“金钱鼠尾”的渔牧人何时见过如此的“物宝天华”?清末民初时期,紫禁大内犹如农贸市场,面临遣散回家的太监、脑后花白小辨的张大帅、二棒棒加三棒棒的口外大兵,他们能放过一把锈锁把门的历朝历代的“宝物储藏室”吗?光彩夺目的宣德炉能够逃过N次劫吗?……

‬“察形观色”说“宣炉”

宣德炉的作用就是用于烧香拜佛、祭祀、家用焚香。

用铜炉烧香,源自宣德年间,它开了后世铜炉的铸造先河。

它的另一个出名是因为宣德炉非常非常的精美!!后世任何冶炼和制作工艺大师只能在美丽的幻想中束手无策!

是什么原因呢?

宣德炉大多是仿前朝三代青铜古器样式,汲取唐代铜镜的花纹图案兼仿宋代样式,以及元代礼器图形。并且对如日中天的官、哥、定、汝各种宋代名窑的器形一个都不少,全部拿来主义!

皇家的宣德炉表面还要进行鎏金、镶嵌金银丝片和名贵的宝石,所以它用料之讲究,装饰之名贵,我们哪个见到过呢?

这个只是从外形装饰来描述,而宣德炉最奇妙的地方在于其颜色的丰富多彩。这是宣德炉的精华所在:

“其‬色‬内‬融‬,‬从‬暗‬淡‬中‬发‬奇光‬,‬正‬好如‬女‬子‬肌肤,‬柔‬腻‬可‬掐‬。‬”明‬代‬著名收藏家项‬元‬汴‬认‬为:‬“宣‬炉‬之‬妙‬在‬宝‬色‬,‬内‬涵‬、‬珠‬光‬、‬外‬观‬,‬澹‬澹‬穆‬穆‬而‬玉毫‬金‬粟‬隐‬耀‬于‬肤‬理之‬间。‬”

宣炉的颜色达到几十种,恰如宋瓷的“窑变”釉色,它的斑点如古青铜器的绿锈、黑漆古斑色、紫葡萄斑、朱红和朱砂斑、桑椹紫红色、琥珀色、杏黄色、鳝黄色、藏经纸色、各种鎏金色等等。

‬可以断定,任何人仿制不出宣德炉

听到我的这种断言,不服的声音震天动地一一“网络上的宣德炉是咋个回事呢”?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那是自己用来焚香的日用小商品”!比如有的人想进入“红䄂添香夜读书”的境界,可以“一掷千元”快递一个,这个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你硬要说是宣德炉,认为下面有楷书款,铸明是“宣德年制”或者“大明宣德年制”,我也无语,遗憾的告诉你,真正的宣德炉款是刻字,刻印。

如果上面的描述你都认为自己没问题,完全超越!好,你有下面铸造宣德炉的原料吗?

‬铸造宣德炉的原料清单一览表

(网购价:36.45元,款识俱全,镀铜)

一,暹罗国风磨铜,三万一千六百八十斤。

二,赤金(24K),六百四十两。

三,白银,二千另八十两。

四,倭源白水铅,一万三千六百斤。

五,倭源黑水铅,六千四百斤。

六,日本国生红铜,八百斤。

七,荷兰国花洋锡,六百四十斤。

八,天方国番硇砂,二百八十八斤。

九,三佛齐国紫琲石,二百四十斤。

十,渤泥国紫矿石,二百四十斤。

十一,琉球国安澜砂,一百六十斤。

十二,金丝礬,一百六十斤。

十三,鸭嘴膽礬,一百九十二斤。

十四,黄明礬,九十六斤。

十五,出山水银,一千四百四十斤。

十六,辰州府硃砂,二十四斤。

另外还有点染脚地用之梅花片石青、云南料石、铅绿、黄丹、硼砂、方解石、血竭、赤石脂等。这是5000多座宣德炉的原材料。

头有点晕了吧!只有皇家的宣德炉才有条件用以上的材料,所以一个小小的宣德炉,足以显示皇家气派!

‬宣德炉的样式和尺寸

真正的宣德炉样式很多,上面已经叙述了,主要的样式如“乾宫卦象鼎”,“三足金鸟鼎”、“玉兔朝元象形鼎”、“夔龙云雷方鼎”、“凤首卧蚕彛”、“狮首马蹄炉”、“麒麟立鼎”........

举例“三足金鸟鼎”,它是仿唐朝天宝年局铸,鼎高一尺九寸七分。

(三足金鸟)

长二尺一寸七分,座高五寸一分,重十八斤六两,冶炼十二次方成,周身赤金纯裏,细鈒毛羽翅足妙其翔集生动之致。”

结束语

怎样达到我上面所说的宣炉能够显现“珠光宝气”呢?亲自制作的工匠认为至少要反复冶炼六次,才有这种效果,整座炉才能良金再现。我罗列清单材料的重量,经过六次冶炼后,每斤得其精仅有四两。所以整个宣德年制的宣德炉,只有五千多座,哪位朋友可否发一张图片给我见识一下呢?

大明宣德炉在市面上的价值如何?

【文藏来答】刘锡荣业内赞他为“中国铜炉收藏第一人”,皆因为他将铜炉“玩儿”出了一种境界。“文物二字,文在先,物在后。物以载道就是这个道理。”

讲到刘锡荣与收藏的缘分,得从十几岁收藏邮票开始,成年后的收藏又涉及字画、油画、瓷器、文玩等,算起来其收藏之路已超过了40年,但他以铜炉收藏成名则是近十来年的事情。

这些制造精罕的各式“宣德炉”曾被帝王或士大夫所用,如今已成为刘锡荣藏品家族的重要成员。说起“宣德炉”,是不少人梦寐以求的藏品。遥想数百年前,历史的战乱与变迁致使“宣德炉”的存世量屈指可数,而后世历朝历代根据“宣德炉”的形制不断仿造,为我们今天的收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著名收藏家王世襄先生所收藏的21件铜炉在中国嘉德上拍。当年大家认为这些小玩意儿最多拍出两三百万元,谁料,最后竟然拍出了近1400万元的高价。其中,明崇祯“冲天耳金片三足炉”和清顺治“冲天耳三足炉”均拍出166万元的当时令人咋舌的高价。不过那时的铜炉市场仍然是一派衰老之气,“宣德炉”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但对市场有着高灵敏度的刘锡荣却受到很大触动。

清 康熙 “万寿无疆”、“乐观斋主”双款棠棣红钵式炉 2014年北京翰海春拍 成交价1750万元

清 康熙 “万寿无疆”、“乐观斋主”双款棠棣红钵式炉 2014年北京翰海春拍 成交价1750万元

此炉皮色棣如红棠,似枣初熟,收口飞弦,薄润平鼓,内则涟漪直旋膛底,舒展肥弧于炉腹,浮饰瑞兽四首,高耸峻峭“万寿无疆”四字,堪称绝工,必为宫中高匠精造,曾为康熙皇帝文房用器。现为国际机构入藏。(上图)

喜欢我的文章吗?欢迎来【文藏APP】,更多精彩内容等着你!

与其他藏家不同的是,刘锡荣并没有马上入手藏品,而是开始潜心去了解“宣德炉”的历史。他查经问典,用了整整一年半的时间走访全国各地,收集了690万字关于宣德炉的资料。“没去了解之前,我认为这是个偶然事件,了解之后,我认为它是必然结果。”刘锡荣这样说道。做过大量功课之后,刘锡荣意识到了宣德炉能经久不衰的原因。“宣德炉出身高贵,自古皇室官绅及文人雅士将其尊置案首,并且历史上有三本制造宣德炉的重要图谱,历代传承并制造仪规严明。”刘锡荣说的三本图谱是明吕震撰《宣德鼎彝谱》、《宣德彝器图谱》和明吕棠撰《宣德彝器谱》。正是这三本有证可循的图谱,坚定了刘锡荣进入宣德炉收藏领域的决心。

明 崇祯 “崇祯壬午冬月青来监造”冲天耳金片三足炉 2010年北京匡时秋拍 成交价:1512万元

此炉形体饱满,双耳峻峭,口微侈,肥腹下垂,三足略丰。炉的皮色沉韵贵重,所点金水如绒似云,赤光璀璨。整体贵重大气,神韵高尚,且传承有序,又是赵汝珍、王世襄二位宗师遗珍至今,是一件不可多得的极品佳器。(上图)

2005年左右,刘锡荣入手了第一件铜炉。那是在北京“合一阁”所见的一座冲天耳铜炉,其皮色为墨色,朗润滑腻,着实让他眼前一亮,上手把玩后就爱不释手。经过几番交涉,刘锡荣以两万元的价格捧炉而归。买回来之后,刘锡荣就开始着手研究。因懂得金相学、材料学,以材质断代是刘锡荣的优势所在,他断定其铜质是明代晚期至清代康熙之间,而底款的“宣德年制”为冷刻更加印证了他的判断。自此刘锡荣一发不可收拾,遂尽心力、财力地开始了藏炉、炼炉、颂炉的历程。

清 康熙 “大清康熙年制燕台施氏精造” 马槽炉 2010年北京匡时秋拍 成交价:1456万元

此炉原铜包浆,年久温养,为自然天成的腊茶色。宽长合度,高低适中,双耳谐称,四足规矩,且文房铜炉多细精小,而此件马槽炉则形制较大,一般宣炉均取“天圆”,只有此类马槽炉依“地方”。

虽然2003年的那场拍卖曾给了铜炉市场一滴春水,但市场上其他铜炉的价格却死水微澜。而中国的资本市场却高歌猛进,股市一路看涨,刘锡荣便将股市上的收益全用来收藏铜炉。除了财富上的支撑,当然也离不开刘锡荣对心仪之物的执着。跟刘锡荣打过交道的古玩行家与商家都知道他爱炉、懂炉,也愿意将手里的“好货”先让他看看。七八年之后,不少国内好的铜炉都被他玩与股掌间。

当然,收藏并不是盲目的打包,而是需要独到的慧眼加上些许如恋爱般的冲动。面对一件件被收入囊中的铜炉,年过半百的刘锡荣却变成了求知若渴的少年,有时甚至为了探究底款的缘由而不惜几万公里的跋涉。

明嘉靖“太平有象桶式炉”

而刘锡荣在研究考证的过程中也发现了自己的乐趣。就拿刘锡荣收藏的一件大明嘉靖庚寅年制的太平有象筒式炉来说,因为明代嘉靖铜炉的形制没有史料留下来,所以自古学者即使见到嘉靖的落款也不敢确定是否为本年制。而刘锡荣经过考证后,发现此炉是嘉靖年间为国事纪典而造。

其判断有以下依据:其一,太平有象是自汉代就流传下来的文化载体,铜炉两侧的象鼻为卷册的造型,寓意“象鼻载史”。其二,刘锡荣在东北旅顺图书馆查到嘉靖庚寅年所留存的木板刻印字样,发现和此炉底款字体相一致。其三,刘锡荣着重查询大明嘉靖庚寅年发生过什么大事,发现当时嘉靖皇帝下令修建宁夏花马池的长城,因为那里有个盐池,每年秋高时节,蒙古人必要去抢盐过冬,当地年年遭祸,苦不堪言。刘锡荣亲自去现场考察后,确定为经过13年的建造,终于在嘉靖庚寅年秋天修好了,是当时国家的一件重大喜事。此外,花马池与盐池的地形都是椭圆形的,翁城就是椭圆形的,与此炉的外形完全一致。由此种种迹象,可断定此炉为嘉靖年间为长城修好的国事纪典之官器。

明宣德“壬子年十洲郭氏珍玩”款大鬲炉

明宣德“壬子年十洲郭氏珍玩”款大鬲炉

几年前刘锡荣买到了一件明宣德鬲式炉,底款为“明宣德壬午年十洲郭氏珍玩”,而其十斤重的铜料也让刘锡荣判定这“郭氏”定不是一般人。于是他便开始查阅史书,果然发现明代宣德炉的督造者之一就是一名叫郭资的人。郭资是当时的户部尚书,专管此事,宣德五年是宣德炉的第二次补铸,数量为15000座。而“十洲”是现在的河北邯郸武安市,此处现在郭姓的村子仍有遗存,有力地证明了此铜炉是在明宣德时期郭氏在朝为官时的器物。

明末清初 鬲式炉 2016年北京保利春拍 成交价:943万元

此炉身蜡茶皮色,黄中见赤。其宽平口沿起线,凹颈双弦,精准平直。扁鼓腹丰腴柔美,缓收出弧底。此炉传承有绪,先后为赵沆年、王世襄所藏。炉体硕大浑厚,实属罕见,是王世襄旧藏炉中体量、重量之首,非同凡响。

“对于收藏我始终提倡要下功夫作学术研究,有文化的支持才能将传统文化继承弘扬。文物一词非常绝妙,文在先,物在后,物以载道就是这个道理。”刘锡荣这样阐释道。在宣炉文化的传承和传播过程中,刘锡荣的付出是无人比拟的。外界对其“中国铜炉收藏第一人”的称谓,不仅是对其在铜炉收藏的质与量的肯定,更是因为他本身所做出的贡献远比器物所承载得更多。

“晨星半柱茗香”款带座冲天耳炉 (是苏轼“赏心十六事”之第九章)

“晨星半柱茗香”款带座冲天耳炉 款识

“虽然现在国家经济有缓慢的下滑,拍卖市场也在深度调整,很多普品的价格都有所下降,但是精品铜炉、宣德炉的价格依旧坚挺,并没有受到很大影响,带有私款或官器宣德炉的价格还在不断上涨。”刘锡荣肯定地说道。不过,拍卖形势的大好也存在着负面的影响,那就是铜炉市场鱼龙混杂,而材质断代是刘锡荣所推崇的甄别方法,宣德炉的鉴藏要从形、色、款、质、工艺和品相入手。

刘锡荣的“宣德炉”很多都是从欧洲回流的,宣炉在外国人眼中是中国的国之重器,并有“中国之文艺复兴”之说。早些年流到欧洲的数量很多,因图谱中描写宣德炉是“灿若黄金”,所以国外的藏家往往会将炉的表面磨亮,这样反而破坏了炉面的皮壳。而国内藏家则会更看重铜炉的皮相,这是海内外藏家对铜炉的不同关注点。当被问到铜炉鉴藏过程中有什么亟待解决的问题时,刘锡荣认为市场上礼器铜炉还没有受到重视,反而素炉的价格节节高升,“虽然素炉自古以来都是文人雅士挚爱,但其无论从材质还是工艺上都不及礼器”。

金带围棠棣红鱼耳炉(为帝后卧室专用器)

金带围棠棣红鱼耳炉 款识

今时今日,人们对铜炉的热捧已趋白热化,可以说铜炉文化已迎来了第五次高潮,比此前四次来得更为猛烈。在纷繁嘈杂的市场环境中,刘锡荣依然将把玩铜炉当成一件乐事,将铜炉研究当成后半辈子的夙愿之一。

当然,作为一位文化大家,刘锡荣计划中的事情很多很多,写诗作画做学问,收藏鉴定讲座,又是许多机构与拍卖公司的顾问,又经常游走于国内外学术交流与论坛。他说,一百岁以前的事情都规划到位了,这个任务是要完成的……

暖手炉如何使用?

暖手炉又称“袖炉”、“手熏”、“火笼”,是旧时宫廷乃至民间普遍使用的掌中取暖工具。是从火盆使用中演变过来的。到了唐代,人们开始用铜制成手炉,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当时的手炉器型以“簋簋之属为之”,即方圆二式,里面放火炭或尚有余热的灶灰,小型的可放在袖子里“熏衣灸火”。在明清时,手炉制作达到了高峰。

其造型多姿多样,有圆形、方形、长方形、椭圆形、六角形、八角形、瓜棱形、梅花形、海棠形……另外,在考虑手炉的坚固性和美观性的同时,工匠们将炉底分别设计成平底、凹底、奶足底、荸荠底等,并且在手炉提把上也作了艺术设计,如弧形柄、花纹柄、花篮柄、折角柄、竹节柄等等。考究的纹样装饰。通过刻画几何形纹饰、吉祥纹饰等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希望、追求、吉祥等。如“福禄寿”、“和合二仙”、“竹报平安”、“喜上眉梢”、“鲤鱼跳龙门”等图案手炉。精美的雕凿和錾刻工艺。运用镂雕和錾刻两种工艺,在炉盖上刻有镂空的花鸟或吉祥图案,有的还在炉身上雕刻人物、花鸟、山水等纹饰,达到了手炉艺术形象的完美。

收藏手炉不仅能够增值保值,更主要是满足人们追求生存质量和精神品位的要求。如今,手炉一般不会用来当作暖手用具了,收藏者大多是搁置在博古架上,作为摆设来欣赏,另外,还可用来代替熏炉焚香、用作插花道具等。

手炉收藏与其他藏品一样,要注意收集真品、精品,特别是名家制作的作品。制作手炉最有名工匠是张鸣岐。他是明代万历年间浙江嘉兴人,他制作的手炉多姿多样、工艺精湛、性能优越,为人们所重。

张鸣岐制作的手炉厚薄均匀,花纹精细,整炉不用镶嵌或焊接,全用榔头手工敲击出来,炉盖上的雕镂很细,但用脚踏不瘪。盖子十分紧密,虽然用了很久,也不会松动。尤其令人惊奇的是炉中炭火虽烧得很旺,但摸上去却不烫手,热度与炭火不热时一样。除张鸣岐以外,明清时制作手炉的名匠还有王凤江、周文甫、蔡家、蒋抱云、徐守素、王吉、潘祥丰、赵一大等。

值得提醒的是,自古以来,制炉工匠仅是民间艺人,他们的社会地位十分低下,如果没有文人吹捧,将会永远埋没在历史的尘土中。因此,收藏手炉不但要注意名家,更要关注实物。

手炉,虽然存世量极多,品种也十分丰富,但它不可再生,总量再多也只是一个定数。从全国来看,它的数量实在太有限了,而热爱收藏手炉的人却越来越多,形成了一个日益膨胀的需求量不断增大的市场。于是,出现了有限的手炉面对无限需求的市场这样一种局面,正是这“物以稀为贵”的因素,造成了手炉价格还要向高峰攀登。

l、宋代以前无黄铜与白铜,唯有青铜和纯铜,青铜不宜制作手炉,而纯铜兑锌为主要元素的是黄铜,兑镍为主要元素的是白铜。黄白二铜始于何时固不可考,但确知宋以前铜器除青铜外均系纯铜。清代以后盛行黄白二铜,且黄铜使用比白铜还要迟。鉴别时可视手炉的底足,如露有黄铜的,即可断定清末民国之物品。如紫铜,可分两方面,具有古朴厚重之感,纹饰素而精,一般来说可达明代;如轻薄而纹饰花妙,大多为清代手炉。

2、锈色为古铜器特有之美,也是鉴别手炉时的着眼之点。常见锈色有绿锈、红锈、黑锈、紫锈等。锈色种类、锈色深浅,不能作为真伪的根据,均与地理环境和铜质成分有关。凡伪制之锈,不论何色,如以加碱的开水刷之,其锈即落,暴露无遗;如伪造玻璃锈,可用烙铁去烫,伪者即发出松香与胶水味,真者毫无变化;如用硝镪水和盐卤所伪造的锈,可以舌舐之,有咸味者均为伪制。且伪锈多深浅不匀,不能与器体融合。用手摩娑没有滑爽之感。

3、手炉基本上是手工制作的,而仿品绝大多数均是浇铸而成的。我们可以从底足与炉身的焊缝、炉盖网眼的作工方式上加以区别。

4、最重要的一点是,手炉的纹饰系人工錾刻而成,又称“刻铜”。入铜笔画呈“V”型,上宽下尖,偶有刀滑处,每画深浅不一(包括小圆凿圆点花纹),字口与平面交接处干净、平整、锋锐,且能制出细画如丝。清中晚期,錾花发展形成了独立的艺术,特别是咸丰、同治年间,在铜器上錾花已达鼎盛时期。因此,满工纹饰的精品手炉基本上是这一时期的产物。

5、从赝品手炉来看,仿造名家制作的较为普遍,我们除了注意款识的形式、字体外,还要注意工艺制作的精细程度,特别是炉盖的纹饰是否达到精细的程度,款识再逼真,其工艺制作达不到水准,一定是伪品。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