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黄铜可以做什么武器,唐代八棱守猎纹铜镜是黄铜还是青铜?
唐代八棱守猎纹铜镜是青铜的。唐代铜镜发展主要是因为当时瓷器已取代铜,铜器衰落,青铜技术都集中到铜镜上,此外还因为当时铜镜作为礼品,广泛用于社会交往。唐代铜镜现存很多,有出土的,也有传世的。唐代铜镜在造型上已突破了汉式镜,如葵花镜、菱花镜、方亚形镜等。图案除传统的瑞兽、鸟兽、画像、铭文等纹外,还增加了表现西方题材的海兽葡萄纹,打马球纹等。
盛唐以后,以花为主,多为吉祥图案,自由豪放,清新活泼,表现了大唐帝国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
装饰方法有浮雕、彩绘、镶嵌、鎏金等到,出现了金银平脱、螺钿镶嵌、涂釉、涂漆等新工艺。
八路军兵工厂的子弹用什么发射药?
八路军使用的子弹,都是什么火药的?
想要了解八路军子弹火药,必须搞清楚火药本身有哪些。
通常来说,子弹里面的火药分两种,一种是底火,一般在子弹屁股后面专门的底火室里面,分量很少,但是脾气很大,只要受到冲击就会爆发。第二种是发射药。这是子弹动能的主要来源,放在子弹后半部,在底火点燃后,发射药快速爆燃,把子弹推出枪管,形成杀伤。
通常来说,底火使用的都是叠氮化铅,而发射药,则有可能使用黑火药或者硝化棉火药。
黑火药大家都知道,那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早在宋朝就大规模使用了。可是硝化棉为代表的无烟火药,则是军火商人、科学家诺贝尔的发明创造和推广。
八路军的军工部门,在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才攻克了无烟火药难题,所以,我们的八路军自己生产的子弹,主要是黑火药为发射药的子弹。
很明显,黑火药作为发射药,会造成子弹动能不足,杀伤力有限问题。同时,黑火药的残渣也会造成视线困难、堵塞枪管等问题。但是,困难的战争年代,我们不得不使用黑火药作为主要发射药。
可是,即便是黑火药为发射药的子弹,我们也不能放开使用。
数据显示,我国1937年之后的抗战时期,八路军和新四军总共消耗了3000万发子弹,而国民党军队则消耗了17.1亿发。3000多万发的子弹,八路军自己生产的黑火药子弹有多少呢?
军工部所直辖的兵工厂,是八路军最大的武器自产基地。据其年度总结报告,1940年全年,军工部共生产步枪3360支,另有手榴弹7.4万余枚,子弹12万余颗,燃烧弹200个,地雷95个。1941年,因为日军的扫荡,生产能力骤降,全年只生产步枪1736支,另有炮800门,子弹41万颗,炸弹6万枚,刺刀1.2万把,炮弹4万发,地雷2358颗。1943年,全年共生产步枪400支,掷弹筒350支,屈枪1432支,掷弹筒弹4883个,迫击炮弹4253个,子弹68万余颗,手榴弹4万余颗。
军工部直属的兵工厂,能够为八路军提供每年40万左右的子弹,虽然这些子弹中,黑火药为发射药,性能很差,但是依旧不足使用。
所幸,八路军并非只有一个兵工厂,各部队、各根据地也大都设有兵工厂,如120师在1942年有7个兵工厂,太行区有兵工厂4个,晋察冀边区有兵工厂12个。一直以来,八路军新四军所有的军火产量并不清晰,也没有相关资料可查。不过,可以想象,八路军的子弹,应该无法满足八年抗战中的3000多万发使用。
另外,晋察冀边区截止1942年2月,共生产步枪1056支,手枪186支,手榴弹308157颗,步枪弹594997颗。
如果每个主力部队能生产100万发子弹,总共加起来,八路军新四军所有的子弹产量加起来,有可能在1000万发左右。
剩下的缺口从哪里弥补?我想缴获应该是主要的。
有统计称,在山东抗日根据地,八年间,八路军共缴获步骑手枪20.7万余支,炮955门,机枪1106挺,炮弹1.68万发,步枪手枪弹369.77万余颗。如果各大一级军区都有如此能力,2000万子弹的缺口,是可以弥补的。
如果以上推测为真,那意味着,八路军使用的子弹中,自主生产的黑火药子弹占少部分,而缴获的无烟火药子弹,则占大部分。不同时期,结果有所不同,总的状态大概就是这样。
在没有枪没有炮的艰苦岁月,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祖国的尊严,应该被永远铭记!
唐代火药发明?
严格来说发明火药的是一群人,这群人在古代有着很特殊的身份——道士。自秦始皇开始,不断由皇帝追求长生不老,常用的方法就是让方士炼制长生不老的丹药。火药是在一群又一群的道士在炼丹的时候无意间发明出来的,当然配方并不严谨也并不系统。而唐朝的孙思邈不仅是著名的医学家,也是一名道士,他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了火药的配方,并记录下来,从而成了我们现如今所能找到的火药最早的文字记载。
曾有人说,中国人发明了火药,把它做成烟花,而西方人却用火药造出了洋枪大炮,并坚持 认为这就是中国近代国弱受辱的根源。其实这话也不对。事实上,火药出现之后,很快就被用在军事上了。
火药发明之前,火攻是军事家常用的一种进攻手段,那时在火攻中,用了一种叫做火箭的武器,它是在箭头上绑一些像油脂、松香、硫磺之类的易燃物质,点燃后用弓射出去,用以烧毁敌人的阵地。
火药发明出来之后,用火药代替一般易燃物,效果要好得多。据宋代路振的《九国志》记载,唐哀帝时(十世纪),郑王番率军攻打豫章(今江西南昌),“发机飞火”,烧毁该城的龙沙门。这里的“飞火”指的就是火药。这可能是有关用火药攻城的最早记载。但其实这一时期,火药在军事上主要发挥的也还只是它的燃烧功能而非爆炸功能。
宋朝时,黑火药的发明,让当时的军事家极为欣喜,用其制成爆炸性武器——霹雳弹。北宋时,曾用霹雳弹击退金兵的围攻。在南宋时,甚至出现了火枪的雏形——把火药装在竹竿内,作战时点燃火药喷向敌军。
到了元明之际,又把竹筒改用铜或铁,铸成大炮,称为“火铳”。
至于西方的火药武器,最初是成吉思汗征欧洲时,流传到那里的,在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改造后,他们用其强硬的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唐朝官服和帽的图案?
唐朝官服分颜色:唐代三品以上官服紫,四品、五品服绯(朱红),六品、七品服绿,八品、九品服青;而官员腰带饰物也与品级有关,从高到低依次为:玉、金、银、鍮(tōu)石(黄铜矿石)。同时,唐代五品以上官员都有一个表示其身份的鱼符,以袋盛之,称为“鱼袋”。三品以上官的鱼袋以金饰之,称为金鱼袋,五品以上官的鱼袋以银饰之,称为银鱼袋。
为什么我国的子弹用黄铜和精钢较多?
我国子弹现在就没有多少用黄铜的,经过多年的发展,几乎成了钢壳涂漆子弹的天下。使用黄铜弹壳子弹的只有美国等北约体系。
实际上钢壳子弹代表的是弹药的一种发展方向,没有任何规定说子弹就必须是铜做的,目前世界上出现过的子弹,从纸、钢、铝合金、塑料甚至干脆不要壳的都有,其中不少已经给淘汰,有些仍然在发展中。
最早的钢弹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缺乏铜矿资源的德国人开发了钢弹覆铜技术,以弥补子弹上巨大的紧俏资源消耗。
到二战时,这项技术已经普及开来,苏联人也使用了同样的方法制造钢制覆铜子弹。毕竟铜值钱又难找,一炉钢才几个钱?
所以,到今天为止,钢制覆铜弹在世界上已经不是什稀罕品,特别是资源、资金紧缺的第三世界国家,特别热衷于这种技术制造的子弹。
而美国人不一样,他们掌握着世界铜矿的定价权,长期都是铜矿贸易的大期货主,本身的铜矿资源也不缺乏,世界最丰富的铜矿资源就在南美,他们还拥有者绝对的海洋霸权,所以自然是不差那两口豆包钱了。
铜壳子弹有三个最大的好处——自润性,延展性,耐腐蚀。这恰恰是钢壳子弹的短板。覆铜子弹可以稍微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我国的钢壳弹采用的方法是涂漆。另外枪械的抛壳力度也需要调整。
实际使用中,我国的钢壳弹经历了许多年的琢磨与改进,再加上大规模的使用经验结合、枪械的改进调整,这才达到了高性能实用化的阶段,并且越来越成熟。
从50年代开始,中国因为卡脖子,开始奋力研究钢壳弹技术,现在我国已经成了“精钢一族”,不止子弹,连炮弹都是钢壳的,独此一家别无分号。
中国的成功恰恰说明了当前科技早已能解决弹药材料问题,没有必要吊死在黄铜一棵树上。一切问题的关键都在于体系之争。
欧洲人这方面就是例子,他们决计没到美国人那种浪费无所谓的程度。只是受限于北约的标准,统一使用NATO子弹的北约成员国不可能再去捣鼓别的东西,破坏自己的标准统一化。
而且铜壳弹优异的性能确实令人不忍拒绝,北约的通用弹种原型还大都是欧洲开发出来的。因为存在大量的武器通用问题,整个NATO体系只能让新材料子弹去贴合铜壳弹的指标数据,而非让武器去配合新材料弹的特性。
这种研究,无非是寻找铜壳弹的替代品罢了,终归是一种消极的做法。迟早子弹会面对新型材料的冲击。
欧洲人不是不明白,不过虽然有一些欧洲国家研制过无壳弹、铝合金弹、陶瓷弹、塑料弹以及其它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合金子弹,但最终还得跪在NATO的大一统江山前唱征服。
再说了,现代世界与一战那个年代毕竟不一样,虽然子弹消灭敌人的平均消耗数上升了,但谁也不再单纯靠轻武器去夺取胜利。一战时一挺马克沁可以连续喷1个小时,现代谁敢?
种花家其实也早已不缺那点造子弹的黄铜了,现代铜的市场存量和战略储备非常巨大,造子弹只能算是九牛一毛。我们国家用在基础建设上的铜是个天文数字。
基础设施中用铜最多的地方是电力设施建设,从高压输电线到变电站到发电厂到各种电动机和磁力线圈,统统离不开铜的应用,这些东西的重要性超过子弹,使用量也是子弹无法企及的。
但毕竟铜是紧俏资源,我们做不到美欧那样的消耗和浪费。钢壳子弹的成功是一项科学进步的胜利,更是一场体系与标准还有科学技术的漫长战斗。
我们应该知道,美国并没有放弃子弹壳的研究,只是这些技术被存放在民间,暂时没有被整体军用罢了,随着时间的打磨,它们终究也会出现在战场上。钢壳子弹还远远未到松懈的时候。
唐代金器的黄金成色是多少?
唐朝的时候,黄金的实际含金量差不多是12%-15%的比例。到了汉代,方士可以人为制造砷黄铜、锌黄铜了,黄铜才贬值,真黄金才逐步被人认识。
汉代以前,黄金、黄铜、特殊比率的显黄色的青铜,都叫"黄金",越黄越值为"上品",纯铜是红的、纯黄金表面因特殊原因有点红色为"下品",价值还不如含银金属的"中品"。"金三品"就是指"特殊比率的显黄色的青铜、黄铜、含金银比率较高的金属"的三种颜色,汉代以后因为能区分纯度低的真金,古人也在附会说是指"黄金、白银、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