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有什么著名的器皿?
“秦公”青铜簋是盛食器,是一件极为精致的祭祀礼器。簋盖内刻有54字铭文,器内有51字铭文,记述了秦国祖先的丰功伟绩,也彰显着作器者欲继承祖先事业,永保四方土地的心意。
青铜器和黄铜器的区别?
青铜是是金属治铸史上最早的合金,是在纯铜(红铜)中加入锡或铅的合金。
青铜是现代人给予的名字,古时青铜是黄色偏红,而埋在土里后颜色因氧化而青灰,称为青铜。与纯铜(红铜)相比,青铜强度高且熔点低(25%的锡冶炼青铜,熔点就会降低到800℃。纯铜(红铜)的熔点为1083℃)。青铜铸造性好,耐磨且化学性质稳定。
青铜具有熔点低、硬度大、可塑性强、耐磨、耐腐蚀、色泽光亮等特点,青铜器适用于铸造各种器具、机械零件、轴承、齿轮等。
黄铜是由铜和锌所组成的合金。由铜、锌组成的黄铜就叫作普通黄铜。黄铜常被用于制造阀门、水管、空调内外机连接管和散热器等。
黄铜钱最先使用哪个朝代?
明朝。
铜钱从材料上分为青铜和黄铜两种,春秋战国时期是青铜钱分为四类,环钱(圆形方孔,主要是秦国和魏国使用),刀币(主要是齐国和燕国),布币(主要是晋国),还有楚国的一种形似贝币的铜钱;秦国统一后使用半两(圆形方孔无郭,以重量来作为计量单位的统一货币);汉代到武帝时用五珠,开始有内外郭;新莽时又开始同时使用刀布以及环钱,同时将重量计数改为进制计数;以后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而对钱的重量有所改变如剪郭变小等方式;到明代开始铸造黄铜币。其实还有一种是铁钱,就是国家经济不行的时候发行的铜钱大量掺铁,变为铁钱。从大小来说一般根据面额大小来定,如清代的当百当千都是形状较大的钱;到了民国铜钱就变为了铜币没有了中间的方孔。
明末清代的铜钱由于是黄铜材质,黄亮美观,因此市场价较高对吗?
从商周,春秋战国铸币始,其币的材质多为:青铜:,铜加锡合金:锡青铜:,铜加铅:铅青铜:,至唐代开始铸币材质多样,金银,铜,铁,铅等材质都有出现在钱币上。宋代是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货币制度铸造和发行,统一于朝廷(即中央政权)。北宋制度严明,质量高而统一,铜钱合金成份配制规范,工艺实施严格稳定。大体上铜,锡,铅含量分别在62%一68%,7%一12%,22%一29%之间,这样配比是科学的,所得三元合金熔点较低铸造性能好,硬度较高,不易磨损。纯铜色是红色的,这个时期钱的颜色是较浅的红色或水红色。明代中晚期嘉靖年间出现了铜加锌的合金(锌黄铜)。至从铸造钱币就开始用黄铜为材质。铜,锌比例一般在65%一70%,35%一30%左右。这样降低了铸造钱币的原料成本,钱的发色金黄闪亮,很受人们喜爱。这时期政权稳定,经济繁华钱币的材质就会优一些,鋅的比重就会少一些,钱厚重一些,如明嘉靖,万历年间,及清代早期康熙,乾隆年间。反之就铸钱的质量下降,如明崇禎,清道光,咸丰年间。但古钱币的价值倒不是由于出现:锌黄铜:的颜色金黄闪亮而价格较高,还是根据古钱的存世量,珍罕度而定。但确实也有一定因素,如:五帝钱:,清:五帝钱:就比老:五帝钱:更受人们喜爱,这与人们的认同度有关联,也与明清钱币多为:传世品:,而非:出土品:从而受人们喜爱而抬高了价格。个人认识仅供参考。謝謝编辑!(码字辛苦請关注)。
用黄铜铸造铜镜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使用黄铜铸造铜镜是在宋朝开始的,理由:
1、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它的出现比青铜晚,目前发现较早的冶炼黄铜年代约在五代十国——宋朝之间。五代十国的存在时间很短,只有几十年而且战乱不断,因此真正大量使用黄铜是在宋代。
2、宋朝时期出现大量使用黄铜铸造的铜镜,宋朝的黄铜镜多是仿古镜,仿秦、汉风格的铜镜。
战国时期怎么发现铜?
铜器
而纯铜,在古代虽然可开采的矿藏相对稀少,但并不难从它的矿石中提取,在13世纪曾被瑞典法伦的铜矿所用的取铜方法正是烘烤硫化矿石,然后用水分离出其形成的硫酸铜之后流淌过铁屑表面铜就会沉淀,形成的薄层很容易分离。这正是当时瑞典法伦的巨大财富来源。
春秋战国以前,人们在经济活动中使用的主要是金属称量货币。由于没有统一的规格,金属称量货币使用起来并不方便,每次交易都需要分割和鉴定成色,难以适应日益繁荣的商业活动。
人们迫切需要一种能普遍使用、规格统一且单位价值更低的货币以满足日常流通的需要。铁太容易生锈,而金又过于贵重和稀缺,于是铜再一次被选中,成为了这个时代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