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碗哪些最有名?哪些有收藏价值?
我国瓷器史上有很多著名的碗,例如明代成化的青花秋葵碗,弘治的娇黄釉碗,清代的珐琅彩虞美人碗,但是要论稀有度,还得数我这件藏品~半脱胎的〈明永乐甜白釉暗刻凤纹薄胎蛋壳碗〉。
有一点需要特别说明的是:
永乐甜白釉暗刻凤纹薄胎蛋壳碗全部是原始的手工拉坯,只有2m/m厚的坯体,然后再修胎,因手工刮削,所以会有轻微的薄厚不匀,甚至会刮穿胎体,所以会在在器表留下痕迹,经过上釉烧制后,我们透过器物光滑的外表会见到许多并不均匀的弦纹和手工修刮的痕迹,甚至可以透过釉面看到小洞的痕迹,(参考图6,图7)。
整个碗薄如蛋壳,只有几十克重,很难保存,所以能完好保存至今的估计很少,所以我认为它是瓷胎碗中的上品,精品。碗底有〈永乐年裂〉四字暗刻款,朦朦胧胧看不清楚,所以需借助灯光才行。
顺便说明一下,现代仿品
使用电动辘轳,器壁薄而均匀,没有刮削痕迹,也没有手工拉坯痕迹。
而明代的真品薄胎蛋壳碗带一点粉色,而清代仿品带一点偏青色,大家可留心观察。
中国最古老的碗?
高足碗,又称靶碗,有中空足封闭底印和不封底两种。造型为口微撇,近底处丰满,下承高足,造型与高足杯颇为相似,较之略大。这种纤巧的高足碗于元、明、清三代较为流行,品种有青花、斗彩等,以明永乐红釉、宣德釉里红、成化斗彩最为名贵。
宫碗,口沿外撇,腹部宽深丰圆,造型端正,多为皇宫用器,故名。明正德时烧制最为著名,有“正德碗”之称。这种碗外观端重而又实用,优美的形制几乎贯穿整个大明朝,真是异常精美。画明永乐铜红釉有何特色?
我国的红釉始于宋元时期,那时是高温铜红釉,但是品质不高,红釉发暗,没有润感,真正烧出高温铜红釉是明永宣时期,尤其永乐的鲜红釉,宣德时期的祭红釉,特点是通体红釉,色泽鲜艳,匀正是它的特点。谢谢
这小铜碗是哪个年代的值多少钱?
您的这一个物品,是大开门的老的真品;是典型的晚清民初时期的铜质酒杯,属于民俗用品,完整的市场上一般喊价在500元左右;超过这一个价格,市场上可以大量供应的;喜欢就可以当一个品种收藏!
古代陶瓷碗有哪些款式?
平底碗又称实足碗,碗式之一,东汉至唐均可见到。其平底是在制坯过程中对碗足部采用平切工艺制成。东汉时平底碗的平底微向内凹,碗形有半球形和口沿内敛两种,腹上部鼓,下部内收。三国时期的平底碗内有叠烧支钉痕。西晋碗口较大,腹浅,小平底。东晋碗底出现足台,平底宽大。南朝时足台明显,此式一直沿用到唐。
玉璧底碗碗式之一,流行于唐代中,晚期。碗足部为璧形,中心内凹,足圈较宽。足中心内凹处有不施釉和施釉之分。烧造玉璧底碗的瓷窑有邢窑、定窑、巩县窑、越窑、长沙窑、浑源窑、柏井村窑等。
四出碗碗式之一,唐代比较流行。四出是指碗口部有四处下凹而形成四瓣花边状。通常下凹处的腹内壁都有凸起的竖向线纹,好似花叶的茎脉。
笠式碗碗式之一,又称斗笠式、凉帽式、草帽式碗,五代、宋以来流行的一种器形。大敞口、斜直腹、小圈足,似倒置尖顶斗笠,清康熙时期为宽口沿外撇,圆腹,圈足较大。
葵口碗碗式之一,北宋以来较为常见,因碗口沿为四、六、八瓣葵花式而得名。宋代葵口一般作六瓣,如宋官窑烧制的粉青釉碗,敞口,腹部略有弧度,小圈足。明永乐甜白釉印花碗,口作六瓣式,敞口,小足。清乾隆仿官葵花碗作八瓣形。
诸葛碗又称孔明碗,宋、明时期常见的一种碗式,始见于北宋龙泉窑刻花器。造型为敛口,弧腹,圈足。底与碗心呈双层夹空,底面有孔与空腹相通。此独特造型,源于“三国”的传说:诸葛亮六出祁山,司马懿屡遭败绩,困守不出。亮修书遣使赠巾帼衣物以羞辱之。据使者回报,懿阅札受礼不怒,却详询丞相寝食办事之繁简,继言:“食少事烦,其能久乎”。亮为惑敌,乃于对方来使刺探时,用双层碗进餐,明示食可盈碗,实仅上层有饭。后世遂称此种双层碗为诸葛碗,亦称孔明碗。用途为供器。龙泉窑烧造数量最多,明、清景德镇也有烧制。
卧足碗碗式之一。金代开始流行。1980年北京丰台金墓出土有耀州窑刻花卧足碗,形式为唇沿直口,平底中心内凹,底足无釉。
折腹碗俗称折腰碗,元代流行的碗式。器形为敞口,腹内削,腹底向内平折,小足。景德镇元枢府釉器较为常见。除此之外亦有青白釉、青花等品种。
鸡心碗碗式之一,流行于明永乐、宣德时期。敞口,深腹,内底下凹,外底凸出似鸡心状,小圈足。有大、中、小之分。釉彩品种多为白釉、青花两种。清代雍正、乾隆时多有仿制。
宫碗特指明宣德时期创烧的一种碗式。口沿微外撇,腹部深而宽阔,圈足。这种器形多以青花作装饰,并历代相传。正德时烧制量增大,因此又有"正德宫碗"之称。当时民窑都竞相仿制。
_碗亦称合碗,明宣德时景德镇窑已有烧制。器形为撇口,直壁,折腹,下腹部有两道凸起的弦纹为饰,上覆圆顶盖,盖内与碗心有青花对铭款,字体有楷书、篆书两种。清代_碗盖钮多作蹲兽式。
骰子碗俗称"骰盔子",碗式之一,因与旧时赌博用具相似而得名,明宣德时期景德镇烧制。器形为平沿敞口,浅弧腹,圈足,胎体厚重。器内素白,器外多为青花或洒蓝釉装饰,署款位置或于外口沿下,或于器内底。
攒碗明万历至清代流行的一种成套组合餐具,见“攒盘”。
净水碗佛教供器,为明末清初常见的器形。口微侈,圆腹下收,假圈足。净水碗常配有瓷质器座。座呈洗口,长颈,溜肩,收腹,下部外撇,平砂底,预侧置对称兽耳。瓶与座相配,俗称"海灯",但传世品往往失其一,不能配套。散存器座多据其器形式样称为“号筒尊”或“洗口兽耳瓶”。
盖碗带盖的小碗,茶具,流行于清。清康熙时期盖碗器形有撇口折沿式、敞口式两种。二式器腹均下收,圈足。盖径多小于碗口径,扣于碗口径,少数盖大于碗口,俗称天盖地式。胎质有瓷胎和宜兴紫砂陶胎两种,常见青花、粉彩、珐琅彩及其他单色釉等品种。
八方碗碗式之一,流行于清代。器形作八方形,有敞口、敛口二式,碗腹多内收。雍正时期有直腹内收式。
扎古扎雅木碗仿西藏喇嘛教木质碗形制烧造的一种碗式。侈口,弧腹,器壁较浅,拱壁足底,内外施木釉。为清代乾隆朝的独特造型。
铜碗用久了什么颜色?
统碗用久了会变黑褐色或者青绿色
铜碗变色是正常的,铜氧化变黑,或者变绿这是正常的氧化现象,只要用带磨料的洗碗布或者钢丝球打磨光亮就行。可以继续使用,平时使用后清洁一定要擦干后在保存,慢很多抹布不能吸干水分容易潮湿生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