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有色金属 正文

明代黄铜斧头 明朝拥有先进的热武器为何还被蒙古多次劫掠京城而无法击溃

1、明朝拥有先进的热武器为何还被蒙古多次劫掠京城而无法击溃?蒙古骑兵达到了人类巅峰,像练兵一样对北元以及后来的鞑靼、瓦剌进行打击,明军难以深入高原腹地中国北方的蒙古高原面积广阔,这一块区域自唐以后的中原王朝都很少涉及。唐朝李靖时灭东突厥倒是深入西北荒漠两千多里把伏允可汗给追杀了,而且明朝时的长途追击能力比汉唐要差很多,朱棣能打到乌兰巴...

明朝拥有先进的热武器为何还被蒙古多次劫掠京城而无法击溃?

冷兵器用运及战力,蒙古骑兵达到了人类巅峰,能压制他的是机关枪,要等到十九世纪后期才发明出来。在此之前蒙古实力碾压欧亚大陆,所以哪些谋略呀,小把戏,没用。

其实这个问题是困扰中原历代王朝的一个问题。不管怎么驱逐,北方的游牧民族就好像野火烧不尽一样春风吹又生,一波接一波,一直没有中断过对中原的侵掠。

明朝也类似。朱元璋、朱棣两代人十几次北伐,像练兵一样对北元以及后来的鞑靼、瓦剌进行打击,但一直没能彻底击溃蒙古人,这是为什么?我以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蒙古人战略纵深大,明军难以深入高原腹地

中国北方的蒙古高原面积广阔,再往北是更加广袤的西伯利亚,西北是新疆荒漠,荒漠以西是中亚,这一块区域自唐以后的中原王朝都很少涉及。

明军与蒙古人作战,虽然胜多负少,但大部分都是击溃战,而不是歼灭战。如果想要追歼蒙古部队,就必须深入荒无人烟的荒漠和高原,这对部队的后勤补给能力要求太高,在五六百年前的古代基本属于不可能实现的任务。像卫青、霍去病那种都不是歼灭战,基本上跑到大漠把匈奴打跑就完事了,霍去病还好一些,一直追到漠北,唐朝李靖时灭东突厥倒是深入西北荒漠两千多里把伏允可汗给追杀了,但也是刺马饮血、杀牲畜为食,极为艰难。

而且明朝时的长途追击能力比汉唐要差很多,主要原因是由于火器的大量装备,尤其是沉重大炮,拖慢了部队的追击速度。所以基本上每次北伐就是尽可能把蒙古人往北、往西赶,赶走就完事了,不可能深入追击。

所以这样看的话,朱棣能打到乌兰巴托已经很不容易了。

二、历史上几次大规模的民族融合以后,蒙古人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落后的游牧民族

一直以来北方的游牧民族都给人一种落后野蛮的印象,实事求是的讲,秦汉时期的匈奴确实如此,但是自从魏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两次大规模的民族融合之后,这种情况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单就冶铁技术来讲,秦汉时匈奴还需要劫掠汉人工匠才能制造质量低下的武器,但是到了宋朝时,北方几大强国都已经熟练掌握了冶铁技术,比如金国有人、马全身包裹铁甲的铁浮屠,西夏有铁鹞子、大辽有铁林军,而且都模仿中原王朝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国家管理体系和文明。

而到了明朝时,蒙古人作为曾经主宰欧亚近百年的民族,其强大的生命力更非一朝一夕可以摧毁。明初的洪武、永乐都是一代雄主,尚且谨小慎微,勉强能压制住蒙古,但到了朱祁镇一代,大明仅仅犯了一次错误就被蒙古人抓住打到了北京城下。

三、蒙古人机动性强,又进行运动战,难以追歼

农耕打游牧永远要面对一个问题——来了能打跑,跑了追不上。

蒙古人逃到草原以后,经常南下侵掠大明北部边疆,所以明初的几任君主一直在对其用兵,但是始终无法将其消灭,就是因为蒙军充分发挥了其机动性强的优势,坚持在蒙古高原进行运动战,敌进我退、敌疲我打,因此很难将其追而歼之。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所以大明始终无法消灭蒙古人。而到了清朝时期,满族的执政者们没有再对蒙古没有采取敌对的态度,反而通过满蒙一家亲将对手变为朋友,很好的解决了这个安全问题。这一点其实类似于刘邦的和亲政策。

另外,明朝有先进的热武器,根本就是一个伪命题,明朝所谓先进的热武器,战场效能根本比不上蒙古部落的弓箭和大刀。

很多人有一个误区,一听说热武器,就觉得比冷兵器先进,其实这种说法是大错特错的,早期热武器,并不比冷兵器先进,这个道理,就像最早的火车跑不过马车,最早的安卓手机比不上诺基亚。

很多人脑海中的热武器,是机枪和炮弹,机枪一打一大片,炮弹一炸一大片,明朝的热武器,根本就不是这样的。

机枪就不说了,大家都知道明朝没有机枪,我们重点说说明朝的火铳和火炮,这些热武器的杀伤力,与大家印象中的热武器,相差极其悬殊。

根本原因,是明朝炸药和后世炸药不一样,明朝的炸药是黑火药,后世普遍使用梯恩梯和黑索金。

不了解炸药的人,可能觉得都是炸药,没什么区别,实际上,炸药和炸药的区别,比炸药和猪都大。黑火药的爆炸威力,远远低于梯恩梯。

衡量炸药爆炸威力的参数有爆速,爆热,爆轰气体体积等等。

黑火药:爆速500米/秒,爆热3015千焦/千克,爆轰气体体积280升/千克。

梯恩梯:爆速6920米/秒,爆热5066千焦/千克,爆轰气体体积620升/千克。

其中爆速是衡量爆炸威力的最主要因素,梯恩梯的爆炸威力,是黑火药的14倍之多。

这就意味着,使用黑火药的武器,杀伤力远远不如使用梯恩梯的武器。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以上黑火药的数据,是在现代最佳成分配比的情况下测定的,明朝的黑火药,远远低于这个数值。

黑火药的爆炸威力之低,抗日战争中曾有鲜活的例子,我抗日军民土制的黑火药,很多时候炸不死炸不伤鬼子,只能把鬼子炸得哇哇大叫,满脸黑灰。

具体到明军,他们使用的火铳和火炮,都是用黑火药把铁片和石子之类的硬物射出去,用这些东西杀伤敌人,由于炸药性能不佳,射出去的硬物速度慢,射程近,杀伤力远远不足。

打完一轮火铳火炮,重装填的时间很长,这段时间,足够蒙古骑兵冲到弓弩射程之内,对你放一通箭了,甚至能冲到你脸上对你一顿砍。拿破仑的炮兵据说都是装备斧子的,一轮炮打完了,抄起斧子就上去砍人。

更麻烦的是,黑火药一旦受潮,就无法使用,平时保养也需要很高的技术,以当时明军的水平,恐怕临战之时,能够使用的黑火药十不存一。

还有棘手的一点,火铳和火炮,沉重不易携带,给明军的机动性带来了致命打击,不容易携带又没什么用,还必须要带着,对军心士气也是一个打击。

而且敌人也不是傻子,看到你有火铳火炮,也不会往你枪口上撞,那就发挥机动性,带着你遛弯转圈,你带着沉重装备,根本追不上,时间长了自己就被拖垮了。

最后夸张地说:明军对蒙古,女真多次打败仗,吃亏就吃在热武器上了,如果把热武器统统扔掉,换上大刀弓弩,胜算或许还能高一点。

世界上最硬的斧子是什么?

霸王斧,是在战场上称霸一时的战斧,这种斧不一定有多出众,但杀伤力却很猛。下面介绍世界四大霸王斧,印度劈盾,沙俄裂脑,美国只是窝里横,中国把一国赶到俄罗斯,俘虏全切碎,天下第一。

中国商朝霸王斧,被称为“天下第一斧”,为 “中华第一女将”商武丁之妻妇好所用。这把斧子宽约375—385毫米,重8.5—9公斤,上面铸有铭文“妇好”。妇好手持这把斧,率领13000士兵北征西讨,接连打败鬼方、羌方等二十多个国家,把鬼方国赶到了俄罗斯的贝加尔湖和巴尔喀什湖,俘获大量羌人当祭祀牺牲品全部切碎。在妇好的征伐下,中华版图得到扩大,商朝出现了“武丁中兴”局面。妇好斧的战绩,外国所有斧都无法比拟。

匠铜和厚斧哪个好?

匠铜和厚斧,就是匠铜好,因铜的质量比厚斧的质量好。

盘古开天辟地时用的什么斧头?

以下采取民间故事的说法。

盘古是无极老祖的转世,

用开山钺斧,开天辟地。

明代《玉皇宝卷》记载,,

这时东方出了个大力神王,名叫盘古氏,身高数丈,眼如斗大,身似猿猴,力大无比。手执一把开山钺斧,自东向西,“呼啦”一转,把天地辟开。

一说是敲金斧,西方金石之精。

明代《历代兴衰演义》记载,

盘古氏又明得这正是敲金斧的椎,所以如斧一般的能大能小。拿椎并斧,见有粘带不得开交的,把斧一凿,滑喇喇的一声响,天拔上去,地坠下来。于是两仪始奠,阴阳分矣。

斧者,父也。甲骨文中,父与斧同字。父亲执斧开山,辟得一处居所。所谓盘古开天地,即是古人对父辈开创基业的记忆。

杨戬的斧头是开天神斧吗?

是开山神斧。

开山神斧是中国神话人物二郎神的物品,出自《二郎宝卷》,是二郎神劈山救母的神话传说中所使用的神器,威力巨大,

杨戬,中国古代神话人物,二郎神衍生的神话与文学形象,号清源妙道真君,俗称灌口神、灌口二郎、杨二郎等。

二郎神信仰起于唐代,兴盛于两宋,其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几经衍变,终形成了劈山救母(神话中救母成功)、担山赶日的杨二郎传说,在明代神魔小说《西游记》《封神演义》以及清代小说等后世作品中描绘了杨二郎的神通广大、灵巧机变,成为广为流传的神话文学形象。

杨戬外貌为隽朗都丽的俊秀少年或青年,乃是仙凡混血而生的独生子,民间传为天帝之甥(或为外孙),父为杨天佑,母为云华天女,师为玉鼎真人。

铜器中锌的含量在30%是仿品吗?

铜器中锌的含量在30%,说明是黄铜,黄铜最早出现在明代宣德左右(目前还有一说是最早出现在清代早期,这是学术争论问题)所以要是有人说他的铜器是明代以前的年代造的,而且含锌达到30%,就是仿品无疑。

史记记载,武王杀死纣王时,是先连射三箭,再用黄色大斧砍下其头颅;对待纣的宠妃,也先连射三箭,用黑色大斧砍头颅。为什么要这么操作?

据《史记·周本纪第四》记载:(武王)遂入,至纣死所。武王自射之,三发而后下车,以轻剑击之,以黄钺斩纣头,县大白之旗。已而至纣之嬖妾二女,二女皆经自杀,武王又射三发。击以剑,斩以玄钺,县其头小白之旗。

翻译过来的意思是:武王来到纣王自焚的地方,亲自放箭射纣王的尸体,射了三箭后走下战车,又用宝剑刺纣王尸体,最用黄色大斧斩下了纣王的头,悬挂在大白旗上。

然后又到纣王的两个宠妃那里,两个宠妃都已上吊自杀了,武王又向她们射了三箭,用剑刺之,最后用黑色的大斧斩下她们的头颅,悬挂在小白旗上。

武王为什么都是先射三箭,然后用黄色的大斧斩了纣王,用黑色的大斧斩了宠妃?

(纣王和妲己)

纣王是商朝的最后一位君王,由于纣王当政期间昏庸无道,残害忠良,致使商朝灭亡,武王姬发灭商建立了周朝。

上面一段话就是走投无路的纣王在摘星楼自焚而死。当时武王见到纣王尸体后,首先向纣王尸体射了三箭。

武王为什么向纣王尸体射三箭?咋不射6箭7箭呢?

武王知道纣王已经自焚而死,射三箭意思是:第一是怕纣王没死透,为了安全射了三箭。

第二是说纣王死有余辜,自焚太便宜你了,谁让你自杀的?所以武王下车后用宝剑刺纣王的尸体,意思是说“你的生死掌握在我手中”。

武王射三箭意思是:武王代表苍天射一箭,宣告纣王之罪,第二箭代表厚土惩罚纣王,第三箭代表苍生射纣王。

(商朝旗帜)

武王的三箭是代表“天、地、人”宣判纣王死刑。代表正义战胜邪恶,这三箭有特殊的意义。

古代的“三”还代表多的意思,烧香一般上三炷香,代表祭天、祭地、祭人。

“天、地、人”构成了大千世界。“三箭”代表三箭定乾坤的意思,说明周灭商是顺天承运。

至于说用金色的大斧斩了纣王的头,却用黑色的大斧斩了两位宠妾的头,这里就牵扯到了五行之说。

传说商朝尚白,商朝的旗帜、衣服是白色的,商朝自认为属金命。

五行之中金为白色,这就是为什么武王把纣王的头颅斩下挂在了大白旗下的原因,因为商朝的旗帜是白色的。

到了周朝尚红(赤),周朝自认为是火命。五行之中火为红色,五行相克中“火克金”,也就是周朝用火克商朝的金。压制商朝。

按照正统思想来说,纣王也算一代帝王,纣王受死也要符合规格,能斩纣王的也只有金色的斧子(商朝属金命)用金色的斧子斩纣王符合纣王的身份。

至于斩纣王的两个宠妾就没必要用金色斧子了,小妾毕竟不是帝王。

武王用黑色的斧子斩小妾也有说讲,商朝灭亡都是红颜祸水惹得祸。

常说一句话“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山,女人是水,祸害商朝的两个宠妾是红颜祸水。

(武王伐纣)

五行之中水为黑色,所以说斩两个小妾就用黑色的斧子,这样符合两个小妾的身份。斩了以后把两位宠妾的头悬挂在了小白旗之下,这也符合小妾的身份。

周朝很讲究礼仪,最早一部礼仪书《周礼》就出自周朝,周文王、周武王发明了六爻八卦、《周易》等学说,因此对礼仪很讲究,即便对待死人也是如此。

文/秉烛读春秋

金兀术说“宋用军器大妙者不过神臂弓,次者重斧,外无所惧”,那么这个重斧到底有多妙?

金兀术统兵南征南宋,带了五千名最精锐的重甲骑兵,叫做铁浮屠。

这种重甲骑兵是南宋初年时宋朝步兵的噩梦,普通弓箭有如隔靴搔痒,普通长枪也怎么都扎不透人家的正面防护。

就在一路势如破竹,打到顺昌城下时,在顺昌守将刘锜的反击下,铁浮屠首尝败绩,折了三千,一大半被宋兵的新战术弄死了。

剩下的两千名铁浮屠,也在与岳飞随后进行的郾城之战中损失殆尽,宋兵多番吃亏之后,终于找到了克制铁浮屠的方法。

由此,金兀术才哀叹:

“宋用军器大妙者不过神臂弓,次者重斧,外无所惧”!

其实,他们还害怕岳家军的麻扎刀和钩镰枪呢。

普通弓箭不是伤不到你吗?

我们有神臂弓,好吧,其实也叫神臂弩,由最强壮的弩兵才能拉动,射程达到三百步,能击穿正面的重甲防护,搞不死也是个重伤。东西是好东西,但临战不过三发,第四发的时候双方一般就快要短兵相接,神臂弓起不到作用了。

接下来就是重斧的表现了。

步兵单独使用重斧面对铁浮屠的冲击,肯定还是扛不住的,再重的战斧也不可能超过二三十斤,重量都是集中在前端,再重的话就抡不起来了。另外,战斧的长度有限,在重装骑兵铁浮屠的长枪面前,逊色的太多,够不着人家呢。

这时候,就要看其他兵种的配合了,顺昌守将刘锜的步兵采用的是长枪兵先去挑铁浮屠的头盔,能挑下最好,不能挑下至少也能扰乱铁浮屠们的视线和心神。趁这功夫,重斧兵一跃而上,砍他们的胳膊腿儿,重斧的好处就是,可能砍不开你的重甲防护,但只要砍的精准,足量的势能一定会让你的胳膊废掉。

总而言之,想办法让敌军的铁浮屠下马,只要下马就好办,铁浮屠的重甲只要陷入短兵相接的人堆里,生撕活拽之下,短兵器的效果远胜于舞不开的长枪。

除了用长枪扎你脸,挑你的头盔,岳家军更多使用的是麻扎刀和钩镰枪,麻扎刀砍铁浮屠的重甲一样不好使,但谁说要砍你的重甲?我们砍的主要目标是骑兵的马腿,不管是麻扎刀还是重斧,只要马腿被抡上一下,还是那句话,有防护也架不住势能的冲击,铁浮屠仍然是要乖乖的从马上被掀翻下来。钩镰枪的作用也同样如此,总之就是要你骑兵下马,下了马你这重甲的笨重就尽显无疑,等着挨收拾。

重斧还有什么好处?

近战中可以当锤子抡,没轮着?无所谓,还可以像钩镰枪那样的就势钩回来,斧刃两边带着钩儿呐,这一钩,十回倒有八九回是钩在敌军防护薄弱的腿后位置,钩着了你就得倒地血流不止,丧志战斗力,请等着挨刀挨鞭挨锏挨锤吧,不管挨得是什么,原理都相当于打夯,砍不穿刺不穿统统没关系,咱还可以夯死你。

明代有纯铜吗?

有,不过明代叫红铜。

红铜即纯铜,又名紫铜,具有很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可塑性极好,易于热压和冷压力加工,大量用于制造电线、电缆、电刷、电火花专用电蚀铜等要求导电性良好的产品

红铜即赤铜。由硫化物或氧化物铜矿石冶炼得来的纯铜,可用以铸钱及制作器物。明 宋应星《天工开物·铜》:“凡铜供世用,出山与出炉,止有赤铜。以炉甘石或倭铅参和,转色为黄铜;以砒霜等药制炼为白铜;矾、硝等药制炼为青铜;广锡参和为响铜;倭铅和写[泻]为铸铜。初质则一味红铜而已。” 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三章第二节:“他们冶炼的红铜成分很纯,除天然的微量(0.1-0.2%)杂质外,没有人工加入锡或铅使成合金。红铜的硬度虽较差,但直接经过捶打就能制成各种工具和装饰品。

明代刑场上摆放铜宣德炉吗?

不一般的宣德炉

顶级设计师

宣德炉是由明宣宗朱瞻基在大明宣德三年参与设计监造的铜香炉,简称“宣炉”。

样式精美

为了制造出完美的铜炉,朱瞻基的亲自参与设计,参考了皇家库藏的精美瓷器和古代设计文献《宣和博古图录》《考古图》等史籍。

用料讲究

宣德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黄铜铸成的铜器。为保证香炉的质量,铜得精炼六遍。炼一遍,少一些,六遍下来,原料只会剩下一半。宣德皇帝是玩香炉的行家,他当即下旨精炼的次数不仅不减,还要翻番(炼十二次),并加入金银等贵金属。于是工艺师挑选了金、银等几十种贵重金属,与铜一起经过十多次的精心铸炼。经过巨大的努力,宣德三年,极品铜香炉终于制作成功。

御用珍品

宣德帝见到这批自己亲自参与制造的香炉,每只都精美绝伦,很有成就感。把其绝大部分陈设在宫廷的各个地方给皇家使用,也有一小部分赏赐和分发给了皇亲国戚,功名显赫的近臣和各个有规模香火旺盛的庙宇。因为材料所限一共铸造出3000座香炉,以后再也没有出品。

综上所述,这宣德炉就像现在的顶级名牌奢侈品,你认为刑场会摆设吗?看到如此精美的宣德炉你想不想拥有一个,可以好好的把玩?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