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有色金属 正文

明代第一枚黄铜钱 黄铜作为货币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中国直到明朝嘉靖年间才开始用黄铜做钱币,应该是正德通宝,存世的正德通宝是明末清初铸造的压胜品。背面多龙纹、龙凤纹、牡丹等3、明朝铜钱有多少种。自至正十三年改元天佑、毁铜佛铸天佑通宝,铸大义通宝,明代通宝。洪武通宝洪武通宝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年间:洪武通宝“洪武通宝特点。永乐通宝永乐通宝明成祖朱棣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宣德通宝。永乐通...

黄铜作为货币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没有。中国直到明朝嘉靖年间才开始用黄铜做钱币,之前都是青铜的,或者其它较廉价的材料,如铁。因为早期黄铜中的锌是非常贵重的。

缺德通宝是哪个朝代的?

应该是正德通宝,“正德”是明朝明武宗朱厚燳的年号,其在位期间并未铸钱。存世的正德通宝是明末清初铸造的压胜品,清代中后期、民国时民间铸造的最多。其工艺和材质各不相同,多以黄铜为主。背面多龙纹、龙凤纹、牡丹等

明朝铜钱有多少种?

明初铜钱

元末群雄并起,各自为政,并自铸货币,俨然一朝之政,但这些政府都是昙花一现,铸造的货币也是显现一时,后来均臣伏朱氏大明。

元末张士诚据高邮,号大周,自至正十三年改元天佑、毁铜佛铸天佑通宝。

徐寿辉铸天启,天定二钱。

陈友谅杀徐寿辉后,改元大义,铸大义通宝。

朱元璋起兵后,铸大中通宝。

以上各钱,除大中之外,均极少见。明代币制以纸币为主,但也铸造了不少铜钱,且品类繁杂。朱氏铸钱,自大中始,开始背文纪地纪值,这是明代铜钱的一个特征,一直影响到清末铸钱。且明代钱币,一反往朝,均为通宝,而无元宝,主要避朱元璋之“元”字讳。

明代通宝:

洪武通宝

洪武通宝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年间,全国各省除少数省外,都没有铸钱炉,年铸钱约一十九万贯,其中洪武五年(1372年)时铸钱最多。洪武《铸钱则例》规定,铸钱应用生铜。但当时铜材稀缺,所以就普遍用废钱和旧铜铸造,因铜质复杂,纯度不一,而造成“洪武通宝”成色不一的情况。

洪武通宝特点:一是过去的钱或记重或称宝,再冠以年号,洪武钱既称宝又记重;二是洪武钱作为国朝钱即制钱,有一定大小层次及形状、文字标准,不偷工减料。

永乐通宝

永乐通宝

明成祖朱棣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铸行了“永乐通宝”,此钱铜色紫红,为真书直读,全部为小平钱,光背无文,钱币直径2.5厘米,制作上精致统一,钱文秀逸,笔画端庄。传世较多。

宣德通宝

宣德通宝

明宣宗朱瞻基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开铸“宣德通宝”,钱制沿永乐成规,皆为小平钱,光背无文,真书直读,制作上稍逊于“永乐通宝”,书法一般,版别较少,相比同时期所出的“宣德炉”铜器相差很大。传世量少于永乐钱。

弘治通宝

弘治通宝

自宣德九年(公元1434年)后,到明孝宗朱佑樘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共六十八年未再铸钱。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铸行了“弘治通宝”,此钱皆为小平钱。光背无文,真书直读。此钱版本较多,各地所出,略有差异。

嘉靖通宝

嘉靖通宝

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开铸“嘉靖通宝”,为光背小平钱,真书直读,但含有隶意,此钱存世较多。嘉靖通宝钱开始采用黄铜铸钱,同时为防止私铸,还提高了铸钱工艺,铸造出火漆、镟边、金背等钱。

隆庆通宝

隆庆通宝

明穆宗朱载垕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铸行“隆庆通宝”。此钱皆为小平钱,光背无文,真书直读。隆庆通宝钱制每文重一钱三分,有金背、火漆。隆庆时期铸钱比嘉靖时减少,当年两京铸钱仅二万贯,只及嘉靖时两京铸额的一半。

万历通宝

万历通宝

铸钱量上升是在明神宗朱翊钧万历时期,这是明代铸钱的转折,也是明朝的转折。神宗万历四年(公元1576年),开铸“万历通宝”,此钱版本较多,万历小平钱为真书直读,大多背无文,少数背铸有文字或星月纹,但都较罕见。

泰昌通宝

泰昌通宝

明熹宗朱由校,天启年间铸造。明光宗朱常洛泰昌年间并未铸钱,因其在位仅一月,未及铸钱,其子明熹宗朱由校于天

启元年(公元1621年)先补铸其父年号“泰昌”钱,称“泰昌通宝”。此钱为小平钱,真书,直读,铜色淡红,也有黄铜钱,版本不多,有背月,背星钱。

天启通宝

天启通宝

天启通宝钱以铸量多,流通广,成为明代流通量最多的钱币之一,至今仍多有发现。

“天启通宝”是明熹宗朱由校执政期间铸造的,有50多个版别。单是币背面的文字,就有很多种,有纪局名、地名的户、工、高、浙、福、云、密、镇、府、院、新;纪重的有一钱、一钱一分、一钱二分等。因此有人认为明朝天启年间所铸的“天启通宝”,开启了我国古代钱币背面版式多样化的先河。

钱背文大量的出现记地,记局,记重等形式。此前仅万历时期出现过,但版本有限。所以明朝钱币制式的复杂时期是从天启年间开始的。

“天启通宝”初铸为小平钱,后开铸当十钱。“天启通宝”小平钱不仅背文多,其它如字文大小,文字水平,轮郭宽窄,钱文结构也有诸多不同,很复杂多变。“天启通宝”当十钱也分背无文和背有文两类,折二钱则大都背无文,存世也较少。这两种钱都比较少见。

崇祯通宝

崇祯通宝

明毅宗朱由检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始铸。《续文献通考》载∶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十二月,户工二部进崇祯新钱式,帝令

每钱一文重一钱三分,务令宝色精彩,不必刊户工字样。钱文真书,通宝之“通”字有单点、双点之分。有小平、当二、当五,又有当十型大钱四种。小平、折二、折五钱背文繁杂混乱,有记重、记天干、记局、记地、记局兼记值、古语钱等,名目繁多,举不胜举,其中以光背及记地平钱为最多。

弘光通宝

弘光通宝

弘光通宝是由明安宗朱由崧于崇祯十七年至弘光元年(公元1644年至1645年)所铸造。有小平,折二两种版式。小平有单点通,双点通及大弓,行弓,背星,背“凤”等版别。折二钱铸量较少,存世不多,价格较高。

隆武通宝

隆武通宝

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南明礼部尚书黄道周等人拥立唐王朱聿键在福州即位,改元隆武,铸行“隆武通宝”。

隆武通宝属于南明铸币,有小平,折二两种,小平钱分背有文及无文两类。目前光背小平钱存世较丰富。小平有背星纹及户、工、南、留等字。背无文小平钱有“正”隆、“生”隆、“缶“隆,又有武字笔画分上下点区别。折二钱直径约29毫米,重6克左右。此外还有“隆武通宝”铁钱,较为罕见。隆武二年(公元1646年)八月,清军攻入闽,俘明绍宗朱聿键,明绍宗朱聿键绝食死于福州囚处。隆武政权灭亡。

大明通宝

大明通宝

南明鲁王朱以海被奉为监国于浙江绍兴时所铸。

大明通宝材质有红铜、黄铜两种,铸造不精,只见小平钱,背铸“户”、“工”、“帅”等字,也见光背平钱,有的背“帅”在穿上,也有穿右“帅”字。初铸钱径26毫米,后铸钱径为24毫米至25毫米。大明通宝存世 较少。

永历通宝

永历通宝

明昭宗朱由榔在广东肇庆称帝时铸“永历通宝”。此钱版式多种,可分四等,小平钱径2.5-2.7厘米,重4-4.8克,折二钱3厘米,折五钱3.2厘米,折十径3.5-4.5厘米,重10-26克,轻重大小悬殊较大,除光背者,小平钱背文,御敕督部道府留粤辅明定国,尚有记局,记值等,折五背文五厘,折十背文壹分。虽永历帝在位16年, 台湾永历钱甚至流通时间达37年之久,但永历政权灭亡后,永历钱开始销毁改铸,加上清廷后来大力回收销毁,永历钱的存世量在明代年号钱中不算多。

帮看看这几个铜钱价值几何?

你好题主朋友,图一旋读崇宁通宝,是北宋后期宋徽宗崇宁年间(1102一1106)铸币,铸有崇宁通宝小平钱,崇宁通宝折十钱两种,折二,折三属于后铸,钱文是宋徽宋亲笔书写,号称瘦金体,铁划银钩非常漂亮,版别多,有大字,背四出纹,隔轮长字,背星,月纹,面移范等。

图二直读开元通宝,是唐代唐高祖武德四年(621)铸币,唐初沿用隋五铢钱,从此年开始废除五铢钱,也不再以重量为钱名,改为通宝,开元通宝钱,文字是欧阳询书写,极工整,为篆隶二体,每十文重两,在贷币形制及重量上成为唐以后铸钱的标准,开元通宝版别多,有隔轮,大字,背穿上下,左右星月纹,有合背,有左挑元,右挑元,双挑元,有铅质,银质,折十大钱等。

图三直读皇宋通宝,是北宋宋仁宗宝元二年至皇祐末年(1039一1053)铸币,钱文为篆书,真书成对子钱,有铁钱,九叠文及折二型,后两种极少见。

题主的问题是这几个铜钱的价值?

图一崇宁通宝铜质不对,当时铸币为青铜,铜色微红,而这枚崇宁通宝的铜色明显呈现黄铜色,黄铜铸币是明代中后期才出现的,看穿口真品前穿口大,后穿口小,有拔模的感觉,这种钱币现在古钱币市场上有仿品出现,此币不看好。

图二,图三这两枚钱币不是特殊版别一般不会造假,还不够材料和工夫钱的,皇宋通宝是篆书体,价值都不高,崇宁通宝真品,品相好的价格三五十元。回答有误望见谅,谢谢。

这是什么年间的铜板?

第一枚篆书直读政和通宝,是北宋宋徽宗政和年间(1111一1117)铸币,钱文篆书,楷书,隶书均为直读,铸有小平折二铜铁钱,小平铜钱在宋代钱币中版别多,较为复杂,有文政,真政,大字,小字,斜和,宽缘,锐禾等版别,细分不下几十种之多。

第二枚是日本的宽永通宝,是日本后水尾天皇(1625)初铸,铸造时间长至1853年止,相当于中国的明代天启年间至清代咸丰年间,铸量极大,多为早年与我国沿海地区贸易往来和侵华时期流入我国的,仿铸中国古钱币,圆形方孔,钱文用汉字,有红铜,黄铜两种材质。

初铸为古宽永,后铸版别有光背,背水波纹,背穿上文,背十六,背上川,七波纹,四波纹上千,背四波纹上十,上盛等版别。

以上是关于这两枚钱币的铸造历史,版别等情况介绍说明。

这两枚钱币不是特殊版别,所以价格不高,政和通宝参考价5元左右,因为玩钱的朋友不太喜欢玩外国古钱币,宽永通宝的参考价3元左右,宽永通宝有折二,折三的价高一些,有误见谅,谢谢。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