钵,是谁发明的?
说到钵,可能在中国人的脑海里最先浮现的,应该是吴承恩所著的西游记中,唐僧化缘所使用的紫金钵盂。颂钵在僧人来说的主要用途就是食器,在印度,尼泊尔,泰国等国家,
僧人用的是金属钵。它诞生在1200多年前古代的印度,以前没有电没有电器,没有电冰箱,所以它最原初的功能也相当于电冰箱的功能。
古代人从喜马拉雅山上采集下来的矿石,提炼成了铜然后打制成了这样的器皿。把很多吃不完和用不完的食物放在这个钵体里面,密封起来加以保存。很多家庭都使用钵作为日常的食器。
在当地的习俗中,可以用钵盛温热的食物给刚刚生产的孕妇吃,印度阿育吠陀认为钵对康复治疗起促进作用,保护她们恢复身体。
黄铜可以把玩出包浆吗?
黄铜可以把玩出包浆的
“包浆”其实就是“光泽”,专指古物器物经过长年久月之后,在表面上形成一层自然的光泽。瓷器、木器、玉器、铜器、牙雕、文玩、书画碑拓等纸绢制品都会有包浆。包浆温润细腻,幽光沉静,显露出一种年代感。与刚出炉的新货的“贼光”、浮躁的色调、干涩的肌理形成反差。
我有几个铜镜,老师帮我看看是哪个朝代的?
你好谢谢邀请。你发的这三枚铜镜,粗看样式跟唐代铜镜的样式十分类似,纹饰和形制为典型的唐代风格,但从做工以及铜色、锈色看,还是有很多地方不符合唐代铜镜的特征的。但从锈色、做工等观察,这三枚铜镜锈色自然,做工不似新仿品一般生硬做作,应该是后仿唐代铜镜。&唐代鸾凤和鸣菱花镜
唐代铜镜是中国青铜器的绝唱,是自战汉铜镜之后的又一个青铜镜制作历史上的顶峰,唐代以后,青铜器逐渐衰落,实用性为瓷器所取代,青铜镜虽然没有合适的材料取代,一直到清末铜仍然是镜子选材的主流,但制作工艺一直走下坡路,虽然有部分精品,但数量极少。
唐代经历了中国历史上少的盛世,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较高,所以铜镜在制作上追求精益求精。不但在形制上有了重大的改变,发展出来了菱花镜、葵花镜、倭角镜、亚字形镜等,而且在纹饰上大量采用故事纹、花鸟纹,显得生动而活泼,不拘一格,也反应了当时人们奔放的思想状态。&明代仿唐代铜镜
在制作上,唐代铜镜用料上乘,含锡量高达25%,为历代青铜器之最。通过后期的富锡处理使高锡青铜里的锡析出表面,这使得唐代铜镜整体偏银白色,镜面效果极佳。而且有了不宜氧化的锡层保护,唐代铜镜至今保存状态极佳,甚至有的唐代铜镜到了现在还熠熠生辉,照人毛发毕现,即使有锈蚀,也影响整体的美观。
从你发的三枚铜镜没有细节图,也不清晰,从整体上观察,第一枚锈色较重,可见锡含量不高,另外纹饰较为粗糙,线条软,没有唐代铜镜纤毫毕现的精致。从锈色和做工看,个人看法是第一枚铜镜为宋代仿。
第二枚铜镜虽然制作工艺还算不错,纹饰也有唐代铜镜的生动,但比起唐代铜镜的纹饰,还是略显粗糙。另外从包浆看这种黑褐色包浆为典型的黄铜包浆,而且也有不少地方露铜,可以看出材质为黄铜,明显不是唐代青铜。这面铜镜包浆老熟,变化丰富,而且云头为清代流行的如意云头,个人看法应为清代仿唐代铜镜。
第三枚铜镜虽然做工比较精美,但风格跟唐代铜镜还是有一定偏差,比如兽钮过大,纹饰较为稀疏,风格更接近北方草原民族的审美习惯。加上这枚铜镜的锈色也符合辽金元时期铜镜的低锡青铜的锈色表现,所以个人认为这枚铜镜应该是辽代或元代仿唐代铜镜的产物。
以上鉴定结果是根据图片效果判断,只能算是初步判断结果,倾向于老仿。如果要得出较为精准的鉴定结果,必须有正反面图片以及细节图,最好是通过实物上手鉴定。因为很多时候图片有一定欺骗性,跟上手看实物有一定的差异。
勺子是用紫铜好还是用黄铜好?
黄铜好。
勺子的种类是很多的,不同的材料、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大小,针对不同的东西,他的用处也是不一样的。
最先出现的铜质勺子,形制多仿照长条形骨质勺子。中原地区从西周时代开始,开始流行使用一种青铜勺形餐勺。这种勺子呈尖叶状,柄部扁平而且比较宽大。在陕西扶风一座窖藏中出土了两件勺形青铜勺子,它们的年代在同类勺子中是比较早的。
有没有懂古董的,帮我看看这个铜壶是哪个年代的,值钱吗?
首先回答下问题,题主所发的铜壶是民国后期的,多用于水器或者酒器。没有什么高价值。大概的市场价格大约200元左右。
铜壶在民国期间得到了广泛的铸造和应用,铜壶在达官显贵和平民百姓以及商家中基本都有广泛的使用,形制更是千姿百态。
民国期间铸造的铜壶精良者少,多数不精美。目前市场上所见多为黄铜或者红铜的。白铜的少见,带工艺的也是非常少见。
市场上偶尔可以见到部分清代的铜壶,制作工艺多精美。
铜壶因其在做工和刻画工艺上分为三六九等,价格也从几百元到几千元甚至上万不等。
所以,请更多的藏友或者个人有类似的,请参考以上信息对照一下,不要轻信网络上部分鉴定公司的高价诱惑而导致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