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黄铜什么颜色的锈?
主要是青绿色,这个主要取决于铅锡比例。有时由于保存环境不同,会有其它颜色比如黑色,蓝色等等。
绣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贴骨锈
贴着铜器表层的结实锈,就叫做贴骨锈。贴骨锈用小锤敲震都不易掉。商代、周代的铜器把贴骨锈震掉后,多呈现的是枣皮红地,也有的出现红黄色地子。其他朝代的铜器,把贴骨锈震掉了,露出的不是枣皮红地,而多是原胎器色。
发锈
铜器从它的胎内发起来的锈叫发锈。如有的铜器从腹部内发起一处或多处锈,器内出现四陷,外部凸起,花纹、铭文也随之高起。一般有发锈的铜器,多伴有很多大小不一的裂纹。如果用小锤震掉发锈,便呈现出红砖色及紫黑色或绿色。
这类铜器多已失去铜性。以上情况多因时代久远腐蚀严重所致。所以,有发锈的铜器以商代、周代最多。发锈最严重的是商代铜器,其他朝代铜器也有发锈,但为数不多。修复历代铜器时,要注意不能把严重的发锈全部除掉。
釉锈
有的整件铜器被绿、蓝、红的深浅色釉锈包住,有的锈层很厚,可达数毫米,花纹、铭文都被掩盖,只见一层厚釉。锈釉铜器,用小锤敲震,牢固而坚硬。如敲震开裂,便片片地下落,一般出现有三种地子:最好的是绿漆古地,其次是枣皮红地,再是黄红地。
据研究得知,这类釉锈铜器,出土时不是埋藏在土里,而多是藏在密封的山洞里,或是墓穴石室。铜器没有全部着土,在空间放置才产生了釉锈。还有的釉锈铜器带有水流状绿蓝印迹,使釉锈更为漂亮,釉色一般三至七色者较多。
浮锈
浮锈指铜器上不很结实的锈,多是贴骨锈外层的锈,或贴着铜器长出的浮锈。一般可把铜器包住,看来锈很厚,有的可达几毫米,或还厚些。锈色多为绿色,掩盖了花纹、铭文,甚至使铜器的形状好象带泥的"松花"一样。用小锤轻轻地敲震,锈便全部脱落,好象松花蛋剥土一样,呈现的色地不多,多是枣皮红地,黄红地。有浮锈者,多见于商代、周代铜器。
糟坑绿锈糟坑绿锈俗称"杨梅锈"。铜器上往往外溢绿色泡沫,故亦称"有害锈"。其实,金属本身是不会生菌的,这只是一种化学现象。商代、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铜器,常见糟坑绿锈。
公元前什么时候使用铜?
答:约公元前3000左右。
1973年陕西临潼姜寨遗址曾出土一件半圆型残铜片,经鉴定为黄铜。1975年甘肃东乡林家马家窑文化遗址(约公元前3000左右)出土一件青铜刀,这是目前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青铜器,是中国进入青铜时代的证明。
相对西亚、南亚及北非于距今约6500年前先后进入青铜时代而言,中国青铜时代的到来较晚,但却不能否认它是独立起源的,因为中国存在一个铜器与石器并用时代,年代距今约为5500"4500年。中国在此基础上发明青铜合金,与世界青铜器发展模式相同,因而可以排除中国青铜器是由境外传播而来之说。
乾隆时期用青铜还是黄铜?
清代乾隆年间属于清代鼎盛时期,国富民强。工业发达,铜器工艺制品多为黄铜。清代晚期政局不稳,出现黄铜,红铜,紫铜混用的局面。
殷商青铜器什么时候出现的?
青铜器最早是否出现在商朝
夏朝。
中国使用铜的历史年代久远。大约在六、七千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发现并开始使用铜。1973年陕西临潼姜寨遗址曾出土一件半圆型残铜片,经鉴定为黄铜。1975年甘肃东乡林家马家窑文化遗址(约公元前3000左右)出土一件青铜刀,这是目前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青铜器,是中国进入青铜时代的证明。相对西亚、南亚及北非于距今约6500年前先后进入青铜时代而言,中国青铜时代的到来较晚,但却不能否认它是独立起源的,因为中国存在一个铜器与石器并用时代,年代距今约为5500"4500年。中国在此基础上发明青铜合金,与世界青铜器发展模式相同,因而可以排除中国青铜器是由境外传播而来之说。
“国之大事,在祀及戎”。对于中国先秦中原各国而言,最大的事情莫过于祭祀和对外战争。作为代表当时最先进的金属治炼、铸造技术的青铜,也主要用在祭祀礼仪和战争上。夏、商、周三代所发现的青铜器,其功能(用)均为礼仪用具和武器以及围绕二者的附属用具,这一点与世界各国青铜器有区别,形成了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青铜器文化体系。
一般把中国青铜器文化的发展划分为三大阶段,即形成期、鼎盛时期和转变期。形成期是指龙山时代,距今4500~4000年;鼎盛期即中国青铜器时代,时代包括夏、商、西周、春秋及战国早期,延续时间约一千六百余年,也就是中国传统体系的青铜
黄铜镜最早起源于哪个时代?
使用黄铜铸造铜镜是在宋朝开始的,理由:
1、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它的出现比青铜晚,目前发现较早的冶炼黄铜年代约在五代十国——宋朝之间。五代十国的存在时间很短,只有几十年而且战乱不断,因此真正大量使用黄铜是在宋代。
2、宋朝时期出现大量使用黄铜铸造的铜镜,宋朝的黄铜镜多是仿古镜,仿秦、汉风格的铜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