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有色金属 正文

测量黄铜板的杨氏模量(杨氏弹性模量,黄铜)

计算一般取E=90Gpa若是大学物理实验中的铜的话算出的是2.X10^11N.M-22、杨氏弹性模量的测定步骤?弹性模量可视为衡量材料产生弹性变形难易程度的指标,使材料发生一定弹性变形的应力也越大,定义为理想材料有小形变时应力与相应的应变之比。为了表示材料在弹性范围内抵抗变形的难易程度,材料弹性模量E的意义通常是以零件的刚度体现出来的...

杨氏弹性模量,黄铜?

黄铜 由其牌号及试样状态,其杨氏模量从90Gpa到123.5Gpa之间, 计算一般取E=90Gpa 若是大学物理实验中的铜 的话算出的是2.X10^11N.M-2

杨氏弹性模量的测定步骤?

测量步骤如下:

1.调整好杨氏模量测量仪,将光杠杆后足尖放在夹紧钢丝的夹具的小圆平台上,以确保钢丝因受力伸长时,光杠杆平面镜倾斜。

2.调整望远镜。调节目镜,使叉丝位于目镜的焦平面上,此时能看到清晰的叉丝像;调整望远镜上下、左右、前后及物镜焦距,直到在望远镜中能看到清晰的直尺像。

3.在钢丝下加两个砝码,以使钢丝拉直。

黄铜的杨氏模量是多少?

1.黄铜的杨氏模量是2.0E/10^11pa。

2.杨氏模量英文名称:modulus of elasticity

定义:材料在弹性变形阶段,其应力和应变成正比例关系(即符合胡克定律),其比例系数称为弹性模量。

单位:牛每平方毫米。

意义:弹性模量可视为衡量材料产生弹性变形难易程度的指标,其值越大,使材料发生一定弹性变形的应力也越大,即材料刚度越大,亦即在一定应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变形越小

说明:又称杨氏模量。弹性材料的一种最重要、最具特征的力学性质。是物体弹性变形难易程度的表征。用E表示。定义为理想材料有小形变时应力与相应的应变之比。E以单位面积上承受的力表示,单位为MN/m^2(N/m^2)。模量的性质依赖于形变的性质。剪切形变时的模量称为剪切模量,用G表示;压缩形变时的模量称为压缩模量,用K表示。模量的倒数称为柔量,用J表示。

拉伸试验中得到的屈服极限бS和强度极限бb,反映了材料对力的作用的承受能力,而延伸率δ或截面收缩率ψ,反映了材料缩性变形的能力,为了表示材料在弹性范围内抵抗变形的难易程度,在实际工程结构中,材料弹性模量E的意义通常是以零件的刚度体现出来的,这是因为一旦零件按应力设计定型,在弹性变形范围内的服役过程中,是以其所受负荷而产生的变形量来判断其刚度的。一般按引起单位应变的负荷为该零件的刚度,例如,在拉压构件中其刚度为:

EA0

式中A0为零件的横截面积。

由上式可见,要想提高零件的刚度EA0,亦即要减少零件的弹性变形,可选用高弹性模量的材料和适当加大承载的横截面积,刚度的重要性在于它决定了零件服役时稳定性,对细长杆件和薄壁构件尤为重要。因此,构件的理论分析和设计计算来说,弹性模量E是经常要用到的一个重要力学性能指标。

在弹性范围内大多数材料服从胡克定律,即变形与受力成正比。纵向应力与纵向应变的比例常数就是材料的弹性模量E,也叫杨氏模量。

弹性模量在比例极限内,材料所受应力如拉伸,压缩,弯曲,扭曲,剪切等)与材料产生的相应应变之比,用N/m^2表示。

弹性模量:材料的抗弹性变形的一个量,材料刚度的一个指标。

它只与材料的化学成分有关,与其组织变化无关,与热处理状态无关。各种钢的弹性模量差别很小,金属合金化对其弹性模量影响也很小。

杨氏模量量纲

Young's modulus

又称杨氏模量。弹性材料的一种最重要、最具特征的力学性质。是物体弹性变形难易程度的表征。用E表示。定义为理想材料有小形变时应力与相应的应变之比。E以单位面积上承受的力表示,单位为MN/m^2(N/m^2)。模量的性质依赖于形变的性质。剪切形变时的模量称为剪切模量,用G表示;压缩形变时的模量称为压缩模量,用K表示。模量的倒数称为柔量,用J表示。

波传播法测杨氏模量原理?

超声表面波方法测量薄膜杨氏模量依据的原理是:超声表面波在薄膜/基底的分层结构中传播时是色散的,表面波波速除了与频率有关,还与薄膜的厚度、密度、弹性常数、残余应力以及基底材料的密度、弹性常数有关。通过改变程序中的杨氏模量值,进而得到一系列理论频散曲线,将理论频散曲线与实验频散曲线进行匹配,最后利用最小二乘法逼近求得所测薄膜的杨氏模量。在之前研究中,通常采用理想模型来获得理论频散曲线,在理想模型中,利用薄膜的二阶弹性常数,从波动方程出发,通过格林函数和矩阵法求解声表面波在薄膜中传播的理论频散曲线,而未考虑到残余应力对理论频散曲线的影响。本发明基于声弹性理论,引入包含残余应力的等效弹性常数替代理想模型中的二阶弹性常数,建立考虑残余应力影响的残余应力模型,研究不同残余应力作用下的理论频散曲线变化规律,以及残余应力对薄膜杨氏模量测量的影响,提出一种计算理想模型适用范围的计算方法,在该范围内残余应力对薄膜杨氏模量测量的影响小于5%,可忽略不计,进而提供一种声表面波表征薄膜杨氏模量的优化方法。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