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省博物馆镇馆之宝是什么?
中国的历史悠久,地大物博,作为文物大国,全国各地的博物馆中珍贵的藏品不胜枚举,而且,每座博物馆中都有自己的“镇馆之宝”。这些文物承载着灿烂的历史文明,展示着不同历史背景中的文化传承。那么,各省的“镇馆之宝”都有那些呢?让我们从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说起。
北京故宫博物院:《乾隆款金瓯永固杯》。这是一件宫廷文物的代表作品,杯高12.5厘米,口径8厘米,足高5厘米,由黄金、珍珠、宝石等珍贵材料精工细作而成。
《清明上河图》,此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存世精品。此画卷长五米,共绘制了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牲畜、车轿、船只、房屋、桥梁、城楼等,为我们展现了九百多年前的宋朝汴京的盛世景象。
中国国家博物馆:《四羊方尊》
四羊方尊是商朝时期的青铜礼器,是中国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
上海博物馆《大克鼎》
西周大克鼎是西周中期的青铜器,清光绪十六年出土于陕西扶风县法门寺窖藏。西周大克鼎有铭文28行290字,是大贵族膳夫克用于祭祀他的祖父师华父的重器。
天津博物馆《清代乾隆款珐琅彩芍药雉鸡纹玉壶春瓶》
这件玉壶春瓶是当时乾隆皇帝亲自挑选出来的唯一一件精品,瓶高16.3厘米,口径4厘米,底径5厘米,是一件融合诗、书、画、印的彩瓷艺术珍品。
甘肃省博物馆《马踏飞燕》
马踏飞燕又名铜奔马,是东汉时期的青铜器。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奔马三足腾空,一足超掠飞鸟的瞬间,全身着力点集于飞鸟的一足之上,准确地掌握了力学的平衡原理,是古代青铜铸造的精湛之作。1983年铜奔马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
陕西《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秦始皇兵马俑闻名遐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之一。1974年3月,兵马俑被发现,成为第一批中国世界遗产,是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
陕西博物馆《镶金玛瑙兽首杯》
其材料是极其稀有的缠丝玛瑙,材质纹理细腻,刻画惟妙惟肖,是至今所见唐代玉器做工最精湛的一件杰作。
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鎏金铜牛
鎏金铜牛是西夏时期的一件青铜器,1977年出土于银川西夏陵区。它长120厘米,宽38厘米,高45厘米,重188公斤。铜牛中空,外表通体鎏金,是西夏青铜铸造工艺的珍品。
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匈奴王冠》
匈奴王冠由黄金制成,金冠由金鹰和冠带两部分组成,上面有浮雕羊和狼的图案。金冠重1394克,是迄今发现的唯一一件匈奴单于金冠。
河北省博物馆《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
金缕玉衣是中国汉代文物,于1968年出土。刘胜是刘备的祖先,西汉时期的中山靖王。玉衣共有2498块玉片,金丝1100克。
河南博物馆《武则天金简》
唐代,金简长36.2厘米,宽8厘米,厚0.8厘米,重223.5克。
1982年出土于河南登封嵩山峻极峰北侧一处石缝中。金简是天子与天帝的“私话家语”,是国家的最高机密。此简埋藏诡秘,被一农民偶然发现。
山东博物馆《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竹简(西汉
1972年4月10日,在银雀山汉墓发现了失传1700多年的《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同时出土。由此解开了历史上关于孙子和孙膑其人其书的千古之谜。
山西博物馆《晋侯鸟尊》
晋侯鸟尊将鸟与象这两种动物的肖形完美组合,体现了西周时期青铜铸造工艺的精湛和构思奇巧。此尊是一件宗庙礼器,也是中国青铜艺术中罕见的珍品。
广东省博物馆《信宜铜盉》
这是一件具有岭南特色的西周青铜器,1974年10月在信宜县松香厂基建工地施工时挖出。通高26.2厘米,口径14.2厘米。
江苏省博物馆《元青花萧何追韩信图梅瓶》
1950年出土于南京市江宁区将军山沐英墓。此瓶由景德镇窑烧造,高44.1厘米,底直径13厘米,腹经28.4厘米,口径5.5厘米。是元末明初青花瓷中的罕见珍品。
浙江省博物馆《富春山居图》(前半部分)
此图是元代黄公望的代表作,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描绘了富春江两岸锦绣山河。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翔鹭纹铜鼓》
这是一件带有滇文化色彩的西汉时期的金属器。1976年出土于广西贵县罗泊湾西汉墓。
云南省博物馆《宋银背光金阿嵯耶观音像》
此观音像铸于大理国时期,由纯金打造。1978年出土于大理崇圣寺主塔,被称为“云南福星”。
贵州省博物馆《东汉铜车马》
此铜车马铸于东汉时期,象征着拥有强大武装官僚势力,是东汉时期盘江流域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重要标志性文物。
四川省博物馆《象首耳兽面纹铜罍》
此件青铜罍是西周时期的文物,1980年在四川彭县竹瓦街出土。
青海省博物馆《勾奴狼噬牛金牌饰》
此金牌由纯金打造,是海北州祁连县出土的战国文物,属于匈奴文化遗存。
湖南省博物馆《马王堆汉墓T型璧画》
1972~1974年出土。帛画,内容取自远古神话的大量形象与现实描绘的人和物,构成天、地、人相通的境界,是汉代早期绘画。
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编钟》
这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的一套编钟。它代表了中国先秦礼乐文明与青铜器铸造技术的最高成就。
吉林省博物馆《青花云龙纹高足碗
此碗青花色泽青翠浓艳,造型端庄,绘画线条流畅,是元代青花瓷器中的珍品。
黑龙江省博物馆《铜坐龙》
金代铜坐龙是1956年在哈尔滨阿城区白城金上京会宁府遗址出土。铜龙为黄铜质铸成,它集龙、麒麟、狮、犬形象和特点集一身。
辽宁省博物馆《宋徽宗“瑞鹤图”》
《瑞鹤图》是宋徽宗赵佶书画中的珍品,图中诗、书、画俱佳。此图绘制技法精妙绝伦,图中群鹤如云似雾,姿态百变,各具特色。
江西省博物馆《商兽面纹鹿耳四足青铜甗》
此件器物高10.5厘米,重78.5千克,县中国先秦时期的蒸食用具,分上下两个部分。这也是现存最大的青铜甗,有“甗王”之称。
安徽省博物馆《铸客大鼎》
铸客大鼎也称楚大鼎,1933年出土于寿县朱家集李三孤堆楚王墓,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东周时期最大的三足圆鼎。
福建省博物馆《云纹青铜大铙》
云纹青铜大铙是西周乐器。平口,钲部两侧有36个冏纹乳状枚,大铙浑大厚重,稳重古朴,是福建出土最大的青铜器。
新疆博物馆《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膊》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是汉晋时期的文物,出土于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
西藏博物馆《双体陶罐》
双体陶罐是西藏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它整体造型洗练优美,器型饱满,构思精巧,制作工艺纯熟,代表了当时卡若文化的最高制陶水平,是新石器时代西藏陶器的代表之作。
台北故宫博物院《东坡肉形石》
这是一块清代的天然石头,经人的雕琢,竟然成了一块栩栩如生的五花东坡肉。其构思巧妙,可以乱真,是一件真正的人间极品。
鼎的精神?
鼎,早在我国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它本来是陶制炊器,到了奴隶社会时期,在使用、器形、制作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成为所谓“藏礼于器”的礼器,即奴隶主阶级的一种专用品和表示他们享有特权的象征。鼎又做为旌功记绩的礼器,被用于重大场合,记载盛况,并列为礼器之首,代表着“天下邦国、江山社稷”,代表这些深层的思想范畴;古代的鼎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造型,各时期是有些区别,从夏代晚期至两汉时期,鼎是用来“明尊卑、分上下”的礼器。
商周有用鼎制度,战国两汉亦用为量器。宋至明清改用黄铜铸造,多用为祭器,明清时叫香炉。器形之别主要在耳、足、腹三个部位,规律是耳由小变大,由直耳向外侈;足由锥足而柱足、短柱足、长柱足,而后是蹄路、矮蹄足;器体由深腹而中腹,由腹底款足分裆而近平,又从半球形变回深腹。
商朝晚期、周朝初期,这段时间的铸造工艺和艺术价值达到非常高度,也是制作鼎的参考依据;商周时期的鼎分为“圆鼎、鬲鼎、扁足鼎、方鼎”四种.其中圆鼎是流行时间最长的鼎式,基本形制是腹腔圆而深,耳小直立于口缘上,三足为锥形。商代晚期的圆鼎。体厚口有方唇,立耳变大,柱足流行。足与耳的位置发生变化,有一足必与两耳等距,另两足在双耳的同侧;圆腹变浅,圆底;鬲鼎、扁足鼎使用时间不是很长,没有形成规模和影响力。
方鼎是在商中晚期出现,是方形槽或长方形槽的四足双耳容器。春秋、战国后期,秦汉开始,圆鼎成为主流礼器,延至明清功能又有所改变。
铸客大铜鼎是合金吗?
铸客大铜鼎是合金材料,铸客大铜鼎通高113厘米,口径87厘米,耳 高36. 5厘米,腹围290厘米,深52厘米,足高67厘米,重达400千克左右。形制为圆口方唇,鼓腹圆底,三蹄足。颈侧附双耳,耳上部略外展。鼎腹饰一周突起圆箍,箍上饰模印羽翅纹,双耳及颈部外壁饰有模印菱形几何纹,足根部饰有浮雕旋涡纹。
大克鼎的制作过程?
先确定鼎的尺寸,然后画草图,最后进行浇筑
哈尔滨博物馆主要展品?
一个博物馆都有属于它的镇馆文物,每一件文物都有着自己的故事,每一个故事又代表了一段历史。走进哈尔滨各大博物馆,通过各个展馆的镇馆之宝,去发现每一件文物身上的传奇故事。
黑龙江博物馆镇馆之宝:铜坐龙1965年在黑龙江省出土的金代“铜坐龙”,铜坐龙为国宝级文物,现被列入国家一级品。该铜坐龙体高19.6厘米,重2.1公斤,黄铜铸造而成,是金代早中期皇室的御用器物,其发出的“呜呜”声系龙嘴的特殊构造所致。由于该龙呈蹲坐式,龙首微扬,张口似吟啸,威武雄姿,后又被人称为金源第一龙,目前是省博镇馆之宝。黑龙江邮政博物馆镇馆之宝:辽金圣旨“符牌”符牌为黄金与铜的合金材质,长14厘米、宽4厘米、厚度为0.05厘米,上面錾刻了3个字。经内蒙古大学专家破译,这块符牌上的3个字为契丹文,意为“敕宜速”,是辽金时代的圣旨金牌,用于朝廷信使传递皇上圣旨。哈尔滨钱币博物馆镇馆之宝:“华俄道胜”金卢布、承安宝货、金卢布钱币博物馆主要从事钱币的收藏、展览和研究,其基本陈列分为中国古代钱币、哈尔滨近现代流通钱币和新中国钱币三大部分。在博物馆里陈列着的15枚“华俄道胜”金卢布是该馆独有的宝贝,它与“承安宝货”、金卢布同为3大镇馆之宝。哈尔滨电信通信博物馆镇馆之宝:一台西门子68D电传机位于哈尔滨中山路157号的哈尔滨电信通信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一台西门子68D电传机,在黑龙江省仅此一台,在全国范围内也并不多见。该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一台二战时期的西门子68D电传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我国共购买了几十台该型号电传机,黑龙江省有两台,只有这一台保存下来。据陈讲,该电传机在国内也属罕见,保存下来的数量已经不多。在电传机上,不但有电话拨号盘,同时也有英文键盘。哈尔滨市博物馆镇馆之宝:华美的“兰绸地平金云龙纹龙袍”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南岗区一曼街253号的哈尔滨市博物馆接收了一批重要文物藏品——130件清代晚期到民国初期的织物。其中一件“兰绸地平金云龙纹龙袍”,时至今日,仍堪称该馆的“镇馆之宝”。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镇馆之宝:“道洽大同”匾哈尔滨文庙(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建成于1929年,建成后屡遭变故,“道洽大同”匾是该博物馆“幸存”下来的为数不多的非常珍贵的文物,也是该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道洽大同”匾现悬挂在大成殿正中孔子神龛的上方。这是一块长方形木质横匾,长3.04米、宽1.43米,正中刻有“道洽大同”四个贴金大字,字体遒劲有力,由清朝末年最后一位状元、著名书法家刘春霖撰写。“道洽大同”的涵义指儒家之道正好与大同思想融洽吻合。“道洽大同”四个字体现了孔子思想的精髓,可以说“大同”世界是孔子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