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有色金属 正文

黄铜烤火盆 故宫过去冬天时皇帝怎么取暖

故宫过去冬天时皇帝怎么取暖?而内院的各种宫殿的墙壁则被精巧的工匠们砌成了空心。皇室成员们还是得用到最传统的御寒工具——火盆,宦官家里一般烧木炭取暖。清代乾隆年间宫里每日天供应木炭的标准是,给皇宫里使用的这些木炭一般都是耐烧、火力旺、烟尘少的好木柴,火盆和火墙可以让四周的空气暖和起来,一般炉身外面加一个罩子,而且这些手炉、脚炉的制作工艺...

黄铜烤火盆,故宫过去冬天时皇帝怎么取暖?

不得不说,古人的智慧只会超乎你想象。虽然古代并没有暖气,但工匠们用“十八般技艺”打造出的一套保暖大法绝对会让你赞叹不已。

首先,能抵御寒冷的第一道屏障就是紫禁城的那一道道城墙。去参观过故宫的游客都知道,紫禁城内的建筑大多是以一个个院子围起来的,而这些层层叠叠的隔离墙还真能挡住不少风寒。在宫殿的设计上,基本都延续了门户朝南的传统, 甚至连皇帝登基也要“面南背北”,这就是为了利用太阳本身的光和热来获取热度。

而内院的各种宫殿的墙壁则被精巧的工匠们砌成了空心,这种墙被称为“火墙”,当时大部分达官贵人家都是烧木炭取暖的,所以为了让皇室成员们能过个温暖的冬天,这每道墙的墙底都会挖一个火道,把炭口设在宫殿外面的廊檐下,只要是你在炭口塞上燃烧的木炭,热力就会顺着这道火墙发散开来,直到温暖整个大殿。

火道的尽头都设有排烟孔,烟气向外排出。而且火道有时候还能直通皇上的御床下,跟咱们现在东北的火炕有差不多的功效。

当然了,这还只是第一道屏障,但它也不是万能的,因为地下火道修建的难度大,像太和殿等等这样高大而空旷的宫殿,建筑条件根本不允许这样的设计,所以在那些不方便用火墙的宫殿里,皇室成员们还是得用到最传统的御寒工具——火盆。在古代,宦官家里一般烧木炭取暖,而到了明清两代,皇宫里则设有专门的“惜薪司”,这个机构主要就负责宫内木炭的供应,官不大权力可不小,他们甚至能直接在御前奏事,可见木炭这种能源在古代有多金贵。

有资料记载,清代乾隆年间宫里每日天供应木炭的标准是“皇太后一百二十斤,皇后一百一十斤,皇贵妃九十斤,贵妃七十五斤,公主三十斤,皇子二十斤,皇孙十斤”。而且,给皇宫里使用的这些木炭一般都是耐烧、火力旺、烟尘少的好木柴。当然了,达官贵人家烧炭,穷苦老百姓家里就只能用稻草和秸秆、甚至牛粪取暖,一边获得了温暖一边还要忍受难闻的气味。

火盆和火墙可以让四周的空气暖和起来,但必要时,还是需要一个“暖宝宝”才能体验贴身的温暖。在皇宫里,就有这种专门的暖手炉和脚炉,这种东西可是奢侈品,只有皇帝、皇后和嫔妃们才能使用。一般炉身外面加一个罩子,最上端有提梁,可以随手拎着到处走动。而且这些手炉、脚炉的制作工艺都相当考究。明代手炉以方、圆两种形态为主,崇尚简约、朴素的审美。清代就“花哨”多了,创造出了椭圆形、柿子形、海棠形、瓜棱形等等器形。就材质上来说,有白铜、黄铜、 景泰蓝、漆器等等质地,形态各异,成为了后世重要的艺术藏品。

除此之外,还有更精巧的“被中香炉”。其历史可被追溯到汉朝。它是古人们用来盛香料、熏被褥取暖的球形小炉。炉体、内环、外环和外壳内壁的支承轴线依次互相垂直。炉体由于重力作用,无论如何滚转,炉口总是保持水平状态,是精妙绝伦的设计工艺品。

当然了,除了这些“身外之物”,皇室成员们过冬的衣服就要比普通人家厚重许多了。古代以狐裘和貂裘最为珍贵,只有达官贵族才配穿戴,鹿裘、羊裘则品质略逊一筹,普通老百姓只能穿麻制成的衣物过冬。这心酸的差别果真一目了然。

所以在古代宫廷中,御寒的方式千千万,还真不用替他们操心,该操心的或许是普通老百姓怎样才能度过寒冷的冬天吧~

民国时期的铜手炉为什么这么贵?

铜手炉为取暖器具,用者,上至宫廷下至百姓,明、清年年间极为盛行。手炉形状多为圆形、椭圆形或长方形,材质分为红铜、白铜和黄铜。一般来说明至清初的手炉炉体由整块的红铜制成,清中期炉体多为白铜,且炉体由炉身与炉底焊接而成。到清末和民国年间,大多手炉由黄铜制作,铜质较着,铜密度低,制作也较粗糙,炉身和炉底見明显的焊接痕迹。综上所述,民国年间的手炉是黄铜所制。而白铜所制作的手炉系清中期所制,收藏价格明显要高于民国的黄铜制手炉。

清中期白铜制手炉,其制作工艺精道。有的炉盖由各种精美图案镂空制作而成,炉身錾刻各种精美人物,山水风景故事图案。炉底有制作名家或作坊底款,如:云白:正源:姑苏云白:王大有:等款。有精美图案故事纹饰和底款的手炉,收藏价格又要明显高于素身无款的。总的看来,手炉的存世量还是较多,收集也比较容易,一般清中期白铜制手炉其收藏价格也就在2000左右,炉身纹饰精美,有底款的名家制作也就在8000左右。个人认识仅供参考。谢谢邀答。

故宫一些缸内的水为什么600年不结冰?

这叫吉祥缸,又叫“门海”,门前有一片海,何愁火灾?由于它的材质有铜有铁,所以又称铜铁缸。除非有人捣鬼,正常的缸内的的确确不会结冰!

紫禁城内建筑富丽堂皇,恢宏有势。但是它有三大重大缺点,

木质结构没有避雷针建筑相连

所以紫禁城总是失火,一旦失火,损失惨重。若是救火不及时,烧毁的就是一片。可以说紫禁城就是一部火灾史,大火小火不断,偶尔遭受雷击,修修补补又被烧毁……

第一次火灾发生在朱棣一朝,明紫禁城刚修好不久,一道雷电下天,前三大殿之首奉天殿致火,火势蔓延到华盖殿、谨身殿,三大殿无一不被烧毁。

那时雷电属超自然现象,朱棣本就是借助靖难上位,这下更狼狈了,有些人进言主张迁都回南京……朱棣忙下诏。

第二次,惊雷起火,三大殿又被毁,这一年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7年)。

第三次,熙和门起火,火势迅速蔓延,三大殿又被毁。

吉祥缸储水救火,所以,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平常时候,将吉祥缸蓄满水,以备不时之需,常放置在庭院中,大殿前。

据记载,故宫有308口大小缸,而现存234口。分鎏金铜、铜、铁三类!鎏金铜缸目前剩18口,分设在乾清门、保和殿、太和殿前两旁。

所谓鎏金铜,便是在铜缸外层镀金。这类缸造价昂贵,主要是镀金费银两,所花至少1500两白银。阳光一照耀,金光灿灿,尽显皇家的威仪。

夏季时,只需保证有人照看,及时添水。而冬季也是有应对措施的。

缸口上盖缸身套棉套缸底有由石头垒成的小灶台,只将一侧可活动的石头挪动,便可烧黑炭。

所以吉祥缸是不会结冰的。

然而人为管理不是有疏忽么?从某方面来说,吉祥缸充满着一定的不确定性。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