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铜如何防止崩口,龙泉宝剑真的能削铁如泥吗?
作者表示曾经出差在龙泉亲眼所见。那一次去龙泉采访,在古越剑铺见识到了传说中的“削铁如泥”,师傅们拿着龙泉剑砍钢管,一剑致命,我们在旁边就见着一条一米多的钢管,一小节一小节地断,而剑刃一点缺口都不留。
但削铁如泥的背后,是铸剑师日复一日的努力。
古越剑铺中有一位磨剑师傅,磨了30年的剑。30年间不干别的,只是磨剑。我们很好奇,便问师傅是否记得自己磨了多少把剑,师傅笑着摇摇头。
传统龙泉宝剑包括剑身锻造、剑鞘制作和装具配置,涉及到磨工、木工、漆工和金工等多种工艺,宝剑的铸造分为炼、锻、锉、刻花、嵌铜、淬火、磨光等28道技艺,细数下来则有上百道工艺。
一把好剑,首先要从原材料说起,龙泉出产的铁英沙,含铁量高达70%,而普通铁英沙的含铁量仅仅为50%~60%,铸剑师们会在四月谷雨前,用普通的木盆去淘取龙泉溪水中的铁英沙。接着是剑胚的打造,剑胚的工艺包括百炼钢、夹钢,百炼钢是将不同硬度的钢放在一起经过上万次的反复锻打,使它们融合在一起,而夹钢则是从两面夹住另一种钢,再进行锻打,在工艺上,它们都是需要将不同的钢铁融合在一起,千锤百炼是一把好剑的开始。随后需要将剑胚进行熔炼,这时会用到龙泉特有的黄泥浆,龙泉的黄泥浆在与火炭搅拌后会比一般的泥浆更粘,更加耐烧,可以在高温中使几种不同的钢粘合在一起。
除了燃料,控制炉火的温度也是铸剑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传统火炉判断温度的唯一方法就是用双眼去观察,古人有炉火纯青一说,即当火焰从红色转为青色时才是炼剑的最佳温度,其温度要达到750度跟800度之间才能把铁跟钢溶在一起。熔炼和锻打在铸剑里被称为热锻,当剑胚烧到樱桃红色时就要开始锻打了,打好一把剑,锤子打下去时密度一定要相当的密,如果有一锤打不到它的位置,它就成为一个钢碳(即夹碳),这种有杂质物的剑也将成为废品,炉火和锻打过程只要有任意一个细节没有控制好,就容易导致剑硬度不够、变形、开裂,这些都会让铸剑师的心血付之一炬,一切就只能重头再来。
在传统锤打的工艺过程中,特别讲究落锤的技巧与相互之间的配合,稍有偏差甚至会危及铸剑者,因为锤子打下去时火星四溅,需要铸剑师们精神高度集中,不能有丝毫的分心。
经过反复的锻烧、锤打,一把剑胚才开始有了形状,这还是整个打造过程中的第一步,经过热锻后的剑胚相当的脆弱柔软,还必须要经过粹火,也就是立即进入水中使它快速冷却变硬,龙泉甘寒清冽的溪水可以使炙热的剑身最快速度的冷却,这样一来剑胚就会变得坚韧而又有韧性。
冷锻之后的宝剑就开始了漫长的打磨过程,龙泉地区的河流中特有的亮石,是磨剑的最佳材料,经过了数十天的粗磨和细磨后还要进行一道考究的精磨,这需要挑选出最精细的亮石制成指甲盖的大小再蘸上特制药水在剑身上反复摩擦,方能显现出百炼钢的特有纹理,当药水出渗入纹理后,宝剑特有的凛冽寒光也会显现出来,如此的费工费时正应了那句“十年磨一剑”的古语,也让我们看到了一把宝剑背后的匠心。
想认识各种有意思的匠人、设计师?
围观传统手工艺?
看看东方新设计?
你那么有品位,一定会来东家玩。
欢迎关注东家·守艺人。
用现在最先进技术打造一把剑?
现代冶金技术可以制造很多性能极强的超级金属,但它们主要应用于工业领域。冷兵器时代已经结束了,我们需要做的是挖掘和继承古代那些传统的锻造工艺,给那个影响人类几千年的刀光剑影的时代保存下一些鲜活的记忆。至于怎样用现代技术制造出更锋利的刀剑,则没有多少实际价值,所以也就没有工厂和科研机构愿意花大量的经费去做这样的课题。
碳化钨
用现代技术制造极致锋利而且坚硬的宝剑,可选择的材料很多,比如金刚石、碳化钨。用后者制成的热熔钻,能在600℃高温和1 500~3 000r/min的高速旋转状态下,保持高硬度、高耐磨性,经受垂直的强挤压力,经常用来做切削金属以及钻孔。
匠人工坊大马士革刀
在这里我想解释一下,锋利度不是衡量一把剑性能优劣的唯一参数。一把优秀的宝剑,应当从杀伤力和保持度两个方面综合衡量。
切割,可以划破丝绢。考验刀剑的锋利程度。
挑刺,能够破甲。劈砍,可以断骨。考验刀剑的硬度。
使用中,不崩口,不卷刃,不折断。
只有在以上几个方面综合表现优异的刀剑,才称得上是宝刀或者宝剑。用古代折叠锻打工艺(又称手锻大马士革)打造的花纹钢刀,同一刀刃既可以轻松划破丝绢,又能劈砍木桩、铁皮而不伤刃。一块薄薄的刀片楔到墙壁上,能够禁得起成年人一两百斤的重量而不会折断。使用这样的刀剑临阵对敌,才能发挥最大的杀伤力,同时减少因刀剑损坏带来的风险。
匠人工坊,一把好刀,一份匠心。喜欢刀剑的朋友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