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铜手铐的特点,什么样的设计叫好设计?
我要说一个护肤品牌的店铺设计!堪称商业空间设计的模范!
世界上有很多主打生活美学的品牌,上帝却偏偏给了Aesop特别多关于空间设计的创造天赋。玩转创新材料、融合当地环境、向历史与街区文化致敬,并且做到全球35家概念店不重样。
Aesop,好好做一个安静的卖护肤品的不好吗?
Aesop的答案是:不好。
1、Aesop是谁?
你可能不认识它,但你一定见过它。在Ins人气博主的镜头里,在创意人的床头边,在星级酒店的浴室中。黑瓶子+白标签,像工业瓶一样冷淡却高颜值的外表,已是它标志性的象征。
Aesop想吸引那些生活品位良好、懂得欣赏设计的人,于是干脆将自己打造成设计楷模,每一间店铺都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
1
福冈店
粗犷 | 质朴 | 纯粹
大量抛光混凝土的运用,让福冈店呈现出扑面而来的粗犷与刚硬。整体空间处处可见Aesop对简约造型和坚固材料的精心探索,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后墙及柜台使用的氧化铁板,泛着金属光泽,容易让人联想到极具日本特色的武士刀。
2
斯托克布里奇店
天然 | 温馨 | 乡村
这家位于爱丁堡的店则是另一种率真质朴的模样,表面经过哑光处理的红木地板,配上当地传统工艺制作的粗灰浆墙面,很接近家居风格的设计。石灰岩水槽和黄铜水龙头的点缀,又给人出其不意的惊喜。
3
银座店
温暖 | 质朴 | 经久耐用
红砖一般用于室外建筑,Aesop银座店却颠覆性地把它搬到了室内,也让整个空间充满了奇妙的超现实感。放眼望去,红砖与灰色混凝土互相平衡,原木置物架穿插其中,宛如质感与色调对比精致的三联画。
4
韦斯特蒙店
自然 | 变幻 | 清新
灰泥墙面与木地板打造空灵、原始、自然的环境,再加入顶天立地的桦树干,使韦斯特蒙店成为人工与自然的完美结合。
5
梅费尔店
精致 | 复古 | 高雅
Aesop所在的这条街是当地的核心区,汇集了许多古今建筑设计的典范:在这条街上,有18世纪安妮女王时期的特色店面,也有安藤忠雄设计的当代公共建筑。而Aesop则运用了仙女级别的人字纹木地板、青色墙面、古董水槽、黑钢旋转楼梯,打造了一个精致复古的空间。嗯……没拉低整条街的建筑水准,那我就放心了。
6
布雷拉店
清凉 | 简约 | 现代感
大窗上的桃色玻璃则起到了滤光的作用,光线通过玻璃折射进入现代风格的店内空间。在米兰这座设计之都,一些细节还透露出巴洛克风格的影子,窗框和展示箱都带有并不显眼的黄铜边饰。
7
科芬园店
清新干净 | 极简主义 | 优雅
这家店属于风格鲜明的小清新,地板铺设了很美的摩洛哥花砖,明晃晃的白墙涂有石灰和灰浆,可以很大程度地反射自然光线。极简、干净的色调与实用的陈设相融合,呈现出精致高雅的审美。
8
詹姆斯街店
室内外联动 | 通透 | 光影变幻
整个建筑外立面采用了交错质感的玻璃网结构,阳光透进来,形成斑驳的光点。半透明的玻璃还形成了一种模糊的界限与美感,建立室内与室外之间美好的互动。
9
东京店
精致 | 家居 | 自然
店内出现小推车、橱柜和餐桌椅的身影,这样的陈设像极了20世纪50年代的家庭住宅,并由此产生一种安心的熟悉感。但Aesop的绝妙之处在于,它绝不会让你感到单调,在温暖调性之下,一定有部分粗糙质感的材料与之相平衡,比如混凝土墙壁和天花板、金属水槽和橱柜。
10
柯林斯街店
优雅庄重 | 华美 | 绅士感
位于澳大利亚知名的步行街之上,布局考究、轮廓鲜明的店面设计让人忍不住驻足观望。美丽的烟草色皮革落地帘布围住了整个空间,仿佛舞台大幕,充满了戏剧化风格。脚下的灰色羊毛地毯具有吸音特性,宁静氛围会让人们心生敬畏,自觉轻声交谈。
中世纪欧洲猎杀女巫的暴行到底有多残忍?
欧洲的中世纪时期被称为黑暗时期,不仅仅只是因为当时的欧洲爆发了前所谓未有的黑死病,而且当时的欧洲其实正处于转型的转折点,社会矛盾和政治及经济方面的问题也十分突出,而当时的教廷出于对这些情况的无能为力,尤其是对大量人因为黑死病死去的无力,于是他们想出了一个荒谬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他们宣称这一切的灾难都是异类和巫师造成的,他们都是恶魔在人间诱惑的化身,目的就是为祸人间。
而且他们认为由于女性的身体相对柔弱,且部分女性是比较“淫邪放荡”的,所以相对于男性来说,这片地区里的女性巫师也就是女巫是最多的。为了消灭这些“恶魔的化身”,他们开始了著名的大规模的“猎巫运动”——对象近乎都是女性,因此这段黑暗时期被誉为是欧洲女性的地狱。
而让这场得以大规模展开运动的“教科书”,就是一位仇恨女巫的男性写的。这个名叫克雷默的人出身贫寒,靠着自己的努力在34岁那年当上了当时的宗教裁判官,他曾多次参与审判女巫,发表猎巫书籍和言论,在后来被状告停止猎巫后,写成了臭名昭著的《女巫之锤》为自己辩白,可以说这本书的完成就是这场针对女性屠杀的开始——这本书中的内容其实都是他自己凭借想象杜撰出来的,但在当时却被教会利用,并借助印刷技术在欧洲的广泛传播,最终使之被奉为经典和教条,在铲除女巫的过程中,它甚至成为了法律一般的存在。
书中认为:女巫具有召唤风暴和闪电能力,可以使人类动物不孕,她们听从魔鬼的命令,喜爱吞噬杀害儿童……在酷刑之下她们感觉不到疼痛,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些女巫的身上都存在着恶魔的印记……当时判断女巫的方法主要是两方面,最为主要的一个是找女子身上的恶魔印记,接着是观察其有没有“小鬼”接近她们。
那什么是恶魔的印记呢?恶魔印记在我上文《女巫之锤》节选中提到过的,其实这东西就是女子身上的胎记或是伤疤、痣以及痦子等突出在表皮的部分,这些都被类比算入恶魔的印记。被算入后的女性然后就是开始验证阶段,他们用特别长的针刺入这些印记之中,如果女子没有反应就会被当成女巫处以极刑。毕竟女巫在她们看来是不会怕痛的。
而那些有反应的呢,会被放掉吗?当然也不可能,他们对待喊疼的女子的态度就是引诱她们供出同伙,并反复折磨她们,有时都能折磨到一片皮肤的神经坏死,最终还是被确认为这是恶魔的印记,下场依旧难逃一死。
判断小鬼接近观察“小鬼”的靠近就更简单了,他们把女子关入小黑屋只留一个小口进行观察,有没有小鬼进出,而所谓的“小鬼”其实就是老鼠蟑螂之类的,在潮湿黑暗环境下生存的动物而已。
而这些女子大部分都会死于饥饿,毕竟一关就是三四天并且不给水和食物,自然活下来的不多,不过比起恶魔印记的女子她们也算死的体面,并且也没受什么非人的折磨,算是比较幸运了。
其实在我们如今看来,这样蛮不讲理的“形象类比”判断,当时的女性们很难不满足其中一条。比如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女性身上哪个不会有胎记或伤疤——胎记是天生,而伤疤是被人打的;又比如中世纪欧洲是脏乱差的代名词,在这样的环境下,将女性关入小黑屋,怎么可能会没有蟑螂老鼠呢?所以不管如何,当时的女性都很难逃离一死。
其实除了这两个主要的判断方式之外,还有一个判定方式。“教科书”认为巫师会抑制法,这就使得她们不会怕痛,因此这就造就了巫师还有一特征——不会流泪,即使是遭到折磨也不会流出眼泪。相比之前两条来说,这条还是相对“仁慈”的,毕竟女性大多柔弱,在大多数情况下,她们在受到强烈折磨下,身体精神都会倍感憔悴,还是会哭的,会流泪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但要知道这个“仁慈”依旧还是相当残忍,毕竟还是要接受折磨,而有些身体不好的女性往往在受不了残酷的折磨,还没流出眼泪来就被直接离开了人世了。
其实除了以上这些,有些不走运的,甚至会只是因为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比如手上的念珠突然脱落,刚好被教会的审判人员发现就会被即刻逮捕,然后经过威逼被处以火刑,当时奉行的是使用有罪原则来看待那些抓起来的女巫嫌疑犯,因此当时被怀疑的女子一个也没有逃脱的。
当时关押女巫的牢房里最多的是什么呢?最多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刑具以及永不干涸的鲜血,其可谓是现实版的人间地狱,那时为了对付女巫甚至还发明出了许多新兴的刑具,比如枷锁(包括铁枷以及提琴枷等)以及拉肢架(类似五马分尸的一种刑具),至于棍棒、鞭子毒这些是很普遍的。
而大多数的女子不仅要接受各种残酷的刑罚,而且在她们被审问的时间里,她们都会成为教士和审判者的泄欲工具,而这样被虐待的经历却要被写成是引诱的罪行。
当然了,这场残酷的“猎巫运动”其实不单是女巫,其中也有不少男巫被抓的,但是也只占总巫师人数的两成而已,在当时,越美貌的女子就越是危险,因为教士的垂涎和其他人的嫉妒都会成为她的催命符,等待她们的只能是灭亡。
一旦被判定是女巫,被活活烧成了灰烬是最多的。这是因为教会认为恶魔最惧怕的就是火焰,这样可以把她们彻底销毁,而且以防万一,这些“女巫”被烧死的时候都是一丝不挂的,甚至连头发都没有,有的只是一身令人惨不忍睹的伤痕。还有一种说法是,神是仁慈的,不愿意看到流血所以采用火刑处决她们,也因此当时的火刑被称为“仁慈”的刑罚。
总结这场持续了几百年的猎巫运动带来的是大量女性的死亡,这场魔鬼的暴行中存活下来的反而是最残忍的恶魔,当时的欧洲人口是直线下降的,社会不但没有变的安稳,反而更加的动荡不安,百姓大都敢怒不敢言,怕被冠以“巫师”的名号而步入地狱。
“人性本恶”的理论在这一时期的欧洲人民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每个人内心的邪恶都被一一点燃,逐渐开始蔓延,而且是一发不可收拾,这场邪恶的火一燃烧起来就变成了熊熊的大火,整整烧了几百年,格外的疯狂而残忍。
参考文献:
《女巫之锤》
就要告别2019?
飞花《作娟悟语》,谢谢2505189698网友邀请回答,随吟一首,
《有感头条》
耕耘头条人说痴,
未央不眠觅新词。
玉兰花绽春初试,
蜡梅吐蕊冬觉迟。
年初三月,玉兰花绽时入驻头条,转眼一年飞逝。蜡梅吐蕊,水仙花开,深感自己知道头条这个平台太晚了。正逢网友邀答,有感而发,仓促一吟,现丑。
文/顾作娟,图片来源自拍与网络侵删。
美国自由女神像是什么材料制成?
自由女神像(法语:Statue de la liberté,英语:Statue of liberty),全称自由女神像国家纪念碑,又名自由照耀世界,位于美国纽约自由岛。1865年,爱德华·德·拉布拉耶建议,法国在美国建国100周年之际,赠送一尊代表自由的雕像。雕像于1876年开始建造,建造期间因资金短缺造成工程停滞一段时间,在1886年10月23日,自由女神像竣工。 [4] [6] [11]自由女神像重45万磅,高46米,底座高45米,整座铜像以120吨钢铁为骨架,80吨铜片为外皮,30万只铆钉装配固定在支架上,总重量达225吨。自由女神穿着古希腊风格服装,头戴光芒四射冠冕,七道尖芒象征七大洲。右手高举象征自由的火炬,左手捧着《独立宣言》;脚下是打碎的手铐、脚镣和锁链,象征着挣脱暴政的约束和自由。自由女神像以法国巴黎卢森堡公园的自由女神像作蓝本,法国著名雕塑家巴托尔迪历时10年艰辛完成了雕像的雕塑工作,女神的外貌设计来源于雕塑家的母亲,而女神高举火炬的右手则是来源于雕塑家妻子的手臂。 [2] [7] [9]1924年,自由女神像被指定为美国国家纪念碑。 [1] 1984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Ⅰ)(Ⅵ),自由女神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编号307)的世界文化遗产。
1865年,法国政治知识分子爱德华·德·拉布拉耶(Edouard de Laboulaye)建议,法国在美国建国100周年之际,赠送一尊代表自由的雕像。当时美国联邦在美国内战中的胜利重申了美国对自由和民主的理想,这为拉布拉耶提供了一个平台,他主张尊重美国将加强法国的民主事业。
1870年,雕塑家奥古斯特·巴托尔迪支持拉波拉耶的雕塑提案,并成为自由女神像的雕塑家。
1871年,巴托尔迪来到美国宣传这座雕像,并寻找可能的地点。在他的旅行中,巴托尔迪与政治家和出版商讨论这个项目。
1872年,巴托尔迪回到了法国,并报道了他对这个项目的兴趣,以及位于纽约港的贝德罗岛的选址。
1875年,巴托尔迪的雕像石膏模型被称为“自由女神像照亮世界”,得到了拉博拉耶的批准。拉波拉耶正式请求美国总统尤利西斯·辛普森·格兰特使用贝德罗岛作为雕像的官方地点。法美联盟在法国成立,负责监督雕像的筹款工作。自由女神像的缔造者们强烈认为,这个项目应该由法美两国共同努力:如果美国人资助雕像底座,法国就同意资助。
在1875年到1880年间,法国委员会筹集了大约40万法郎。
1876年,巴托尔迪开始建造雕像。同年,巴托尔迪完成了雕像手中的火炬。这部分雕像被送往美国,并于5月18日在费城的百年纪念博览会上展出。
1877年,作为费城百年纪念博览会的一部分,雕像的火炬在纽约麦迪逊广场展出直到1882年。同年2月22日,美国国会接受自由女神像作为法国人民的礼物。同年3月3日,尤利西斯·辛普森·格兰特总统签署了一项法案,指定贝德罗岛为雕像所在地。美国开始通过美国自由女神像委员会(American Committee for The Statue of Liberty)筹集资金,该委员会由威廉·马克斯韦尔·埃瓦茨(William Maxwell Evarts)担任主席。巴托尔迪的朋友理查德·巴特勒也参与其中。该委员会在1877年至1884年间筹集了12.5万美元。
1878年,雕像的头部和肩膀已经建造完成,并首次在巴黎世界博览会上展出。
1879年,雕像的工程师Eugene Viollet-le-Duc去世后,巴尔托迪聘请了埃菲尔来完成这个项目,并克服了雕像的结构和组装方面的各种障碍。障碍包括雕像的高度、重量、不寻常的形状和纽约港的大风。
1880年,埃菲尔设计了一个巧妙的支撑系统:一个98英尺(29.87米)高的内部铁框架来支撑雕像的结构。
1881年,雕像的铜板完成,第一个铆钉被打入结构中。开始了雕像的组装和完成。随着这座雕像在巴黎蒙索公园附近逐渐建成,法国人爱上了她。她被称为“公园夫人”。美国自由女神像委员会委托美国建筑师理查德·莫里斯·亨特设计基座;几个月后,他提交了一份详细的计划。
1883年,雕像的组装工作在巴黎继续进行,并在贝德罗岛的基座上开始了15英尺深的地基工作。Charles P. Stone将军被任命为总工程师,负责混凝土基础和基座的设计和施工。同年11月2日,艾玛·拉扎勒斯为“援助自由女神像巴托尔迪基座基金的艺术贷款基金展览”创作了一幅“新巨像”——基座的筹款人。
1884年,亨特完成了基座的最终设计方案,浇筑的混凝土墙厚达20英尺,表面是花岗岩块。混凝土质量是当时浇筑混凝土的最大质量。基座的基石设在贝德罗岛。同年7月4日,数百人聚集在巴黎这座雕像的脚下,观看她被正式赠送给美国驻法国大使Levi P. Morton。
雕像预计于1885年抵达美国,但是基座工程的资金已经用完了,基座的工作也停止了。
1885年,《纽约世界》出版商约瑟夫·普利策,通过一个为期六个月的筹款活动来拯救这座雕像。筹集了超过10万美元。这座雕像在巴黎被拆卸,然后由法国海军舰艇Isère运往美国。它于6月17日抵达纽约港。这座雕像受到了盛大的欢迎和海军阅兵式的迎接,但在底座完成时,它被放置了一年的时间。
1886年,雕像的基座完成。美国自由女神像委员会与纽约的D.H. King签署了一份合同,开始雕像的建造工作。开始了在贝德罗岛重新组装雕像的艰难而危险的任务。工作人员大部分是移民,他们以极高的精确度和速度组装了这座雕像。最后决定用电来点燃雕像的火炬。美国陆军工程兵团否决了在火炬的阳台上安装探照灯的提议,于是巴托尔迪在火炬上开了一个舷窗,把灯放在里面。同年10月10日,格罗弗·克利夫兰总统将这座雕像和底座置于美国灯塔委员会的管理之下,作为海事建筑。同年10月15日,剩余的手指紧握火炬的手柄安装。同年10月20日,为准备就职庆典,一块沉重的帆布被扔在雕像的脸上。虽然对许多早期游客来说,这破坏了观感,但帆布一直保留到雕像揭幕。同年10月23日,自由女神像竣工。同年10月28日,纽约市举行了第一次彩带游行,以纪念“自由照耀世界”女神像的落成,超过100万人参加了游行。大约有300艘船只在雕像前游行,尽管由于一整天的雾和雨,能见度不足四分之一英里。自由女神像在贝德罗岛的落成仪式上正式揭幕,有2000—2500人参加。在仪式上,巴托尔迪提前将覆盖在雕像脸上的法国三色旗释放出来。格罗弗·克利夫兰总统代表美利坚合众国正式接受自由女神像作为法国赠送的友谊礼物。克利夫兰总统称赞巴托尔迪为“当今美国最伟大的人”。
1888年,双螺旋铸铁楼梯被添加到雕像的内部。
1901年,灯塔委员会将雕像的管理权移交给了美国陆军部。
1903年,艾玛·拉扎勒斯(Emma Lazarus)的诗《新巨像》(The New Colossus)的歌词被刻在一块牌匾上,并安装在雕像的底座上。
1907年,第一部电梯由奥的斯电梯公司订购,安装在雕像内。
1916年,自由女神像第一次被照亮。
1918年,首先对雕像的铜皮进行了修复。
1924年,该雕像被卡尔文·柯立芝总统根据《古物法》指定为国家纪念碑。
1933年,这座雕像被富兰克林·d·罗斯福总统移交给了内政部的国家公园管理局(以及其他国家纪念碑)。
1936年10月28日,富兰克林·d·罗斯福总统主持了贝德罗岛雕像50周年的庆祝活动。
1937年,陆军部放弃了对贝德罗岛剩余部分的控制权。国家公园管理局开始为这个岛屿开发一个总体规划,以补充自由女神像。
1939年,自由岛总体规划完成并开始实施。
1942—1945年,雕像的火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灯火管制下熄灭了。游客仍然被允许参观这座雕像。
1952年,新的美国移民博物馆的计划开始了,将建在基座的底部。
1956年,根据国会的一项联合决议,贝德罗岛被重新命名为自由岛,并由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总统签署成为法律。
1962年,美国移民博物馆开工建设。
1965年5月11日,约翰逊总统签署了一项总统公告,将埃利斯岛纳入国家公园管理局,由自由女神像国家纪念碑管理。同年10月3日,林登·约翰逊总统在自由岛签署了《1960年移民和国籍法》。该法案废除了国籍配额制度,并规定,所有希望移民美国的人都应“基于他们的技能以及与当地居民的密切关系”。
1971年,名为“越南老兵反战”的组织占领自由女神像三天,抗议越南战争。
1972年,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开放美国移民博物馆。
1977年10月25日,波多黎各民族主义者在非法示威中把波多黎各国旗挂在雕像的前额上。
1980年6月3日,一枚延时炸弹在自由女神像底座引爆。联邦调查局怀疑克罗地亚民族主义者主张克罗地亚脱离南斯拉夫独立。虽然没有人受伤,但国家公园管理局加强了安全措施。
1982年,反对美国军事干预格林纳达的示威者将自己绑在雕像的顶部支撑结构上。同年,罗纳德·里根总统任命李·艾柯卡领导一个私人基金会来修复自由女神像。
1983年,法美自由女神像修复委员会出版其建筑与工程报告。这份报告评估了雕像的现状,并提供了必要的修复设计。
1984年,开始修复雕像。这项工作是由国家公园管理局和自由女神像-埃利斯岛基金会合作完成的。变化包括将生锈的电枢杆更换为不锈钢杆;从内部铜皮去除多个涂层;还有用金箔包裹的新火炬。
1986年,雕像的翻新工作已经完成。同年7月5日,自由女神像国家纪念碑重新开放,包括基座上的新自由女神像展览。同年10月28日,自由女神像100周年纪念正式由法国和美国官员庆祝。
2001年9月11日,当第一艘自由女神像渡轮准备出发的时候,世贸中心遭到袭击。渡船被迫返航,没有游客到达自由岛。同年12月1日,自由岛重新向公众开放,但纪念碑内部仍然关闭。
2004年8月3日,基座内部重新向公众开放。
2009年7月4日,自2001年9月以来,女神像的皇冠首次向公众开放。
2011年10月28日,自由女神像国家纪念碑庆祝“自由照耀世界”125周年。同月29日,自由女神像基座内部关闭,进行为期一年的翻修。
2012年10月28日,经过一年的整修,自由女神像内部重新开放。同月29日,飓风桑迪造成的洪水淹没了自由岛75%的地区。主要基础设施遭到破坏。自由岛关闭,直到修复工作完成。
2013年7月4日,自由女神像和自由岛向公众重新开放,自由岛的维修工作仍在继续。 [6]
2017年3月7日,美国纽约自由女神像因为不预期断电,而陷入黑暗,灯光熄灭了好几个小时,在午夜前,恢复光明。报道称,自由女神像的照明7日突然熄灭,有传言称,这是国际妇女节的抗议活动。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处则表示,断电是个意外,可能是附近施工挖断电线。 [5]
建筑格局
编辑 播报
自由女神像重45万磅,高46米,底座高45米,整座铜像以120吨钢铁为骨架,80吨铜片为外皮,30万只铆钉装配固定在支架上,总重量达225吨。铜像内部的钢铁支架是由建筑师约维雷勃杜克和以建造巴黎埃菲尔铁塔闻名于世的法国工程师埃菲尔设计制作的。 [7]
女神双唇紧闭,头戴光芒四射的冠冕,七道尖芒象征七大洲,身着罗马古代长袍,右手高擎长达12米的火炬,左手紧抱一部象征美国《独立宣言》的书板,上面刻着《独立宣言》发表的日期“1776.7.4”字样。脚上残留着被挣断了的锁链,象征暴政统治已被推翻。花岗岩构筑的神像基座上,镌刻着美国女诗人埃玛·娜莎罗其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游人可从铜像底部乘电梯直达基座顶端,然后沿着女神像内部的171级盘旋式阶梯登上顶部的冠冕处。为了方便游人,每隔三节旋梯就设置一些休息座,供不能一口气登顶的游客小憩。冠冕处可同时容纳40人观览,四周开有25个小铁窗,每个窗口高约1米。 [7] [9]自由女神置于一座混凝土制高46米的台基上,该底座是由著名的资本家约瑟夫·普利策筹集10万美金建成,底座已成为美国移民史博物馆。馆内设有电影院,为游客放映美国早期移民生活的影片。 [2] [7]
建筑特色
编辑 播报
自由女神像主体部分由铜制成,外部因氧化已呈绿色,而内部依旧保持铜的本色。自由女神像是一个空心的巨人,由钢架上的薄铜片组成。 [1]
[8]
这座雕像是巨大雕像中的杰作,在19世纪,它在传统的基础上获得了新的表达,但带有新艺术的暗示。它借鉴了古典元素和图像,表达了现代的愿望。内部的铁框架是一个坚硬而复杂的结构,预示着工程、建筑和艺术的未来,包括广泛使用的混凝土、支撑皮肤的柔性护墙类型的结构、使用电来点燃火炬。
自由女神像在其位置和设置、形式和设计、材料和物质、用途和功能、精神和感觉方面都是真实的。这座雕像的设计和用途从建造之初就保存了下来。支撑金属外壳的内部铁带在1986年被不锈钢取代,以防止腐蚀。所有的维修都是按照最初的设计和材料进行的。定期的机械、流通和安全更新没有影响纪念碑的雕塑和象征价值,并已确保游客的安全。雕像中有一个正式的监控程序,可以察觉已知和潜在的威胁,包括污染,恶劣的天气和大量的游客。 [1]
文化活动
铭文
在花岗岩构筑的雕像基座上,镌刻着美国女诗人埃玛娜莎罗其的一首十四行诗《新巨人》(Emma Lazarus) [2-3]
:
The New Colossus
Not like the brazen giant of Greek fame,
With conquering limbs astride from land to land;
Here at our sea-washed, sunset gates shall stand
A mighty woman with a torch, whose flame
Is the imprisoned lightning, and her name
Mother of Exiles. From her beacon-hand
Glows world-wide welcome; her mild eyes command
The air-bridged harbor that twin cities frame.
"Keep, ancient lands, your storied pomp!" cries she
With silent lips. "Give me your tired, your poor,
Your huddled masses yearning to breathe free,
The wretched refuse of your teeming shore.
Send these, the homeless, tempest-tost to me,
I lift my lamp beside the golden door!"
译文:
不似希腊青铜巨人雕塑,
拥有征服大地强硬臂膊。
巍然屹立飞浪落霞关口,
女神高擎火炬光芒卓烁。
释放出禁锢已久闪电,
流离者之母誉名远播。
敞怀欢迎世界所有来客,
目光温柔注视双城水郭。
旧世界守你那浮华炫耀去!
紧闭双唇迸发出撼世声波:
把你的疲乏困倦交给我,
把你的贫穷疾苦交给我,
那渴望自由呼吸的蜷缩身躯,
那彼岸无情遗弃的悲惨魂魄。
不论是无家可归,
不论是饱受颠簸,
全都给我,
全都给我!
在这通向自由的金门之前,
我高举照亮黑夜熊熊灯火。 [4]
设计
美国的自由女神像以法国巴黎卢森堡公园的自由女神像作蓝本,法国著名雕塑家巴托尔迪历时10年艰辛完成了雕像的雕塑工作,女神的外貌设计来源于雕塑家的母亲,而女神高举火炬的右手则是来源于雕塑家妻子的手臂。 [2]
所获荣誉
世界文化遗产1984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Ⅰ)(Ⅵ),自由女神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编号307)的世界文化遗产,成为美国世界遗产之一。
遗产名称:自由女神像Statue of Liberty
入选时间:1984年
遴选依据:文化遗产(Ⅰ)(Ⅵ)
地理位置:N40 41 22 W74 02 41
遗产面积:5.95公顷
遗产编号:307
遴选依据标准(Ⅰ):这座巨大的雕像是人类精神的杰作。雕塑家弗雷德里克·奥古斯特·巴托尔迪(Frédéric Auguste Bartholdi)和工程师古斯塔夫·埃菲尔(Gustave Eiffel)的合作创造了一个技术奇迹,以一种全新而强大的方式将艺术和工程结合在一起。
遴选依据标准(Ⅵ):自由女神像的象征价值在于两个基本因素。它是法国赠送给美国独立100周年的礼物,目的是肯定两国之间的历史同盟关系。它是由国际捐款资助的,以表彰美国《独立宣言》确立的自由和民主原则,这尊雕像左手握着《独立宣言》。这座雕像也很快成为并一直作为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许多国家移民美国的象征。她一直是一个高度有力的象征——激发人们对自由、和平、人权、废除奴隶制、民主和机会等理想的思考、辩论和抗议。 [1]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自由女神像由法国雕塑家巴托迪和古斯塔夫·埃菲尔(他负责雕像的钢架)共同完成,这个象征着自由的雕塑是法国于1886年赠送给美国的,以祝贺美国独立100周年。从那时至今,这个矗立在纽约港口的自由女神已经迎来数以百万到美国来的移民。 [1-2]
国家纪念碑1924年,自由女神像被指定为美国国家纪念碑。 [1]
价值意义
编辑 播报
一个多世纪以来,自由岛上的自由女神像已成为美利坚合众国和美法人民友谊的象征,永远表达着美国人民争取民主、向往自由的崇高理想。进入纽约港的船只上的乘客就可以看见屹立的自由女神高举着自由的火炬。对成千上万个来美国的移民来说,自由女神是摆脱旧世界的贫困和压迫的保证,自由女神像成了美国的象征。
19世纪末,洲际旅行尚无空中航线,越过大洋的运输工具只有轮船,而纽约港是美国沿海最大的港口。作为进出美国的大多数旅客要经过一个港口,人们在距曼哈顿岛西南角仅3公里远小岛上矗立起了这座自由女神像。
由于自由女神像恰在航线的附近,进出港口的旅客都可以望见。当海轮驶入上纽约湾内时,由于海面的曲度,此时船上旅客尚不能望见纽约市内高楼,而首先映入眼帘就是这座巨大的雕像。雕像手握火炬、向空中高高举起,目视前方,姿态优美。此时,有的旅客向她招手,有的旅客给她拍照。尤其是夜间,火炬内的灯光通明,加上从小岛地面射向巨像的探照灯光,使自由女神雕像更为清晰、壮观。同样,当海轮驶离市区码头时,也要在她旁边经过。此时,虽然距雕像较远,但由于雕像有高大的基座,依然依稀可见。旅客中有的人向它摆手,有的大声同她“再见”。自由女神像已成为船舶进出纽约港的一大景观。 [2]
参观信息
编辑 播报
地理位置
自由女神像位于美国纽约自由岛。 [11]
开放时间
上午9:30至下午4:30。 [11]
门票价格
免费。 [11]
交通路线
公共交通可前往纽约炮台公园和新泽西州自由州立公园的渡轮出发点。
纽约炮台公园
美国国徽为什么会有埃及国家的金字塔?
咱们平时说的“美国国徽”指的是美国官方纹章(Great Seal of the United States)上的图案,也是一美元纸币背面的图像(瘪嘴华盛顿为正,国徽为反)。
这个官方纹章分正反两面,正面的出镜率相当高,比如,加盖在护照或者各种涉外公文上。
在正面的构图中,“主角”是一只双翅展开的白头海雕,它的两个爪子分别抓着象征和平、武力的橄榄枝和箭。鹰头目视左方,意味着还是倾向于“和平”?
鹰嘴叼着的绶带上写着拉丁文格言“合众为一”(E Pluribus Unum)。鹰头上方的“光环”里的13颗星星,代表着美利坚最初的13个州,星星们blingbling的发光,昭示着一个充满活力的新生国家。
再看纹章的反面,也就是通常意义上被认为的国徽的反面,内容就复杂多了,信息量特别大。
当年美国的主流社会受清教徒精神影响非常深远(就算现在,全美的信教人口比例,也大于欧洲的多数国家),因而,国徽背面的基督教色彩,特别的浓郁。
整个构图的主体是一个未完工的金字塔。金字塔就盖了十三层,代表着最早独立的13个州,也昭示着“工程还要继续”,此塔远不止十三层的意思。
金字塔的底部刻着罗马数字换算成日期,就是美国宣布独立的年份——1776。
最有争议的图标,还属在金字塔顶端的那只光芒环四射的蓝眼球“大眼睛”。这就是“普罗维登斯之眼”,即,全知之眼,全视之眼,代表“上帝”监视人类的法眼,洞察着人间的一切。
一般的解释是——这个三角眼的造型,象征着基督的三位一体。
此外,还有一种带有神秘色彩的说法,两百多年来,流传甚广。
这种观点认为,美国在建国之初,就是个“共济会”控制下的“傀儡国家”,所谓的“上帝之眼”,其实隐藏着一个全球性的秘密组织——共济会的logo.....因为,这个发光的“独眼”也属于共济会(Free and Accepted Masons)的主要标识之一;而那个金字塔造型,指代的是共济会内部的分层和晋级制度。
虽说“共济会”诞生于英格兰,原本是个石匠们自发形成的“行会组织”,经过几百年的神奇运作,竟成了西方精英界的食物链顶端。而且,“共济会”在北美大陆的影响力,也显然更为深远。
根据相关资料,当年美国建国的时候,《独立宣言》的56位签署者,至少有8个是共济会的成员,而美利坚开国元勋乔治·华盛顿、本杰明·富兰克林等,均为共济会队友。历届美国总统中,也不乏共济会成员或着“疑似会员”。
在近代后期,掌握着巨大经济体量的犹太势力也不断渗入共济会,开始成为阴谋论者们的主要“怀疑对象”。
长期以来,共济会往往被认为是“全球阴谋的核心中枢”,在几大犹太财阀的把持下,与各路政界精英相结合,在世界各地制造着此起彼伏的惊天大阴谋。
于是,不少人开始“脑洞大开”的联系——远的诸如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显然这年月,犹太人还没进军政界呢)、十月革命、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共济会一手策划并实施的;
近的像全球金融危机、转基因、新型病毒、外星人造访、甚至911事件,也被统统怀疑是共济会的阴谋。
因而,不少西方影视剧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节——美国政界由共济会控制,共济会被犹太人财阀把持,而财阀们的终极大BOSS,竟然是外星人或者什么蜥蜴人,呵呵。
显然,这些演绎,太过于捕风捉影了,实在夸张。
客观看,共济会作为西方资本家和政治精英组成的联盟团体,行为神秘而隐秘,却能量巨大,可以被看成一种“影子政府”的存在,但要说就这么个兄弟会类型的组织,可以跨越一切障碍,在全球范围内,成功制造出各种惊天动地、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大阴谋”,还没露过什么马脚,这个,显然太高于生活。
因此,前面说的美国国徽背面的“三角眼”,虽然带有共济会的标识特色,但以此为依据,说共济会就此控制了美国,金字塔也指向共济会的内部秩序与等级,实属过度演绎了。其实,很明显,正如开头说的那样,金字塔最鲜明的指代,就是美国独立之初的十三个州,而塔本身没完工,也就暗示美利坚还要接着开疆拓土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