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铜币户部造黄铜币吗,曹雪芹家族被抄家时?
雍正五年(1727年)曹雪芹家族被雍正下旨抄家,就这样曾经在康熙时期显赫一时的江南曹家就被抄家了,雍正本以为曹家是家大业大,但是查抄完曹家的家产之后,雍正才发现曹家的家产连填补曹家造成的国库亏空都不够,而曹家之所以欠了国库这么多亏空,却与他老爹康熙有着很大关系。
曹家不过是拿着皇家的银子往皇帝身上用罢了曹雪芹写的一部《红楼梦》名传千古,成为现代的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小说中塑造了豪华奢侈的贾府大观园形象,其实这部小说算是一部写实小说,贾府兴衰正是曹雪芹家族的曹家写照,而大观园也是真实存在的,那正是曹雪芹从小长大的曹家园林。
曹氏家族在清朝能受到康熙器重和提拔,还得追溯到曹家的祖先曹锡远这里,史学界有一种说法是认为曹家的祖先曹锡远本是河北丰润人,由于家族在明朝时期入籍军籍,因此后来随军籍落户到辽宁铁岭。
曹锡远在明末时期为明朝沈阳中卫指挥使,清太祖努尔哈赤发动与明朝的辽沈大战,努尔哈赤最终大胜明军并占领了沈阳,在这场辽沈大战中曹锡远战败被俘,被迫投降了清朝。在投降之后曹锡远的曹氏家族被努尔哈赤编入正白旗包衣,因此曹氏家族算是包衣奴才的身份。
后来正白旗一度归努尔哈赤第十五子多尔衮统领,曹氏家族就成了多尔衮的睿亲王府包衣奴才身份,多尔衮去世后受到顺治皇帝的清算,他统领的正白旗也被顺治收归为皇帝直接统领,因此曹氏家族从睿亲王府包衣转为了皇家内务府包衣奴才身份。
在顺治时期,曹锡远的孙子也就是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被选为宫廷二等侍卫,曹玺为人忠厚,办事勤恳,因此很快受到了顺治的信任和喜爱。顺治的第三子玄烨也就是后来的康熙皇帝出生,顺治出于对曹玺的信任,就让曹玺的妻子孙氏给康熙喂母乳,后来孙氏也就成了康熙的奶妈。
曹雪芹祖父曹寅的生母正是孙氏,因此曹寅与康熙算是奶兄弟,康熙继位长大之后对于孙氏的哺乳之恩极为感激,他对孙氏如母亲一般孝顺,逢年过节都给孙氏赏赐,每年孙氏过生日时,康熙都会亲临曹家为孙氏祝寿,并且还对朝臣称孙氏为“我家的老人”。
此后曹玺被康熙任命为江宁织造, 在清朝官制中江宁织造并不是一个高级别的官员,只是一个正五品的官职。不过别看只是五品官,但凡是出任这个官职的人都是皇帝的心腹之人。
江南地区历来都是税赋重地,清朝时期在江南地区设立三大织造署,分别是江宁织造、苏州织造、杭州织造。三大织造署名义上是归内务府管理,属于皇家内务府的下属机构,替皇家在江南地区经营产业,并收购江南丝织品供宫廷使用,是属于亦官亦商的皇商性质官职。
实际上三大织造署的长官并不对内务府负责,他们是直接对皇帝负责,他们可以给皇帝直接上密折,享有密折奏闻的权力,可以随时监察弹劾江南地区任何官员,即便江南地区的最高长官两江总督都得对织造署长官礼敬三分。
因此江宁织造虽然官职不高,可实际权力却极大,再加上皇商性质,可以公然捞钱,所以这个官职收入很高,权力很大,出任这个官职的人大多是皇帝的心腹之人。而曹玺夫妇正是康熙当时最为信任之人,曹玺才能出任江宁织造之职。
曹玺到任之后,康熙觉得他官级太低,还特意让他加从一品尚书衔,享受一品官的待遇并赏赐蟒袍,并且还在江南地区赏赐给曹玺不少田产和金钱。
孙氏与曹玺所生的儿子也就是曹雪芹的祖父曹寅,由于与康熙是奶兄弟的关系,曹寅长大后直接就被康熙选拔成了贴身侍卫,曹玺出任要职,曹寅成为康熙贴身侍卫,曹氏家族由此在康熙时期从皇家包衣奴才变成为众朝臣争相巴结的权贵家族。
二月河先生创作的《康熙王朝》和《雍正王朝》中与康熙一起长大深受信任的魏东亭的历史原型就是曹寅。魏东亭是二月河先生结合曹寅的事迹虚构出来的文学人物,历史上的曹寅字栋亭,也说明了曹寅就是魏东亭的原型。
想一想电视剧中魏东亭与康熙的亲密关系,就能勾勒出历史上曹寅与康熙的关系有多么亲密了。历史上的曹寅比康熙小4岁,由于孙氏的哺乳康熙的关系,因此康熙自幼就把曹寅当作亲弟弟一般看待,后来康熙提拔曹寅成为御前侍卫,特意让曹寅每日侍奉在自己身边,两人关系十分亲密要好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在江宁织造任上的曹玺去世了,康熙得知这个消息后,亲自带着曹寅跑到江宁为曹玺奔丧。处理完曹玺的丧事之后,康熙当即下旨命曹寅协理江宁织造之职。
曹寅以协理江宁织造的身份熟悉官职职能和官职运作之后,康熙就在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下旨正式任命曹寅为苏州织造,两年后康熙又调任曹寅为江宁织造,让曹寅的大舅哥李煦接任苏州织造之职,这等于让曹寅家族一下子就掌控了江宁和苏州两大织造署,这也为曹家积累了大量财富。
此后康熙极为信任曹寅,而曹寅作为皇商就有替皇帝经营私产的职能,皇商如果发现商机是需要给皇帝提案,然后由内务府拨款让皇商代替皇帝经营产业。内务府对于皇商的提案审核都非常仔细,唯独曹寅的商业提案内务府几乎都不用审核,直接递交康熙过目就行了。
康熙对于凡是曹寅的商业提案都是几乎连看都不看直接批准,让内务府拨款就行了,事后不管赚钱还是赔钱康熙都很少过问。不过曹寅的经商才能确实不太高,他给康熙的商业提案基本都是赔钱的,但是仰仗康熙的信任,康熙从来没有为此追究过他或者责问过他。内务府的皇商世家有不少,但是能有曹寅这种待遇的只有他这独一份。
就是因为曹寅不太会经商,所以他不管在经营皇家或自己的生意产业上都是不怎么挣钱,但是由于曹家深受康熙信任,当时已经成为权贵家族,曹寅为了家族门面,在江宁和苏州光置产业,家族生活也极为奢侈,还在江宁织造府西面建造了曹家园林,也就是《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原型。
可以说在《红楼梦》中贾家的奢靡生活那就是曹家的现实写照,艺术来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正是因为曹雪芹体验过曹家的奢靡生活经验,他才能创作出奢华成性的大观园生活。
康熙出于对曹寅的信任,他六次南巡有四次都居住在曹家,而唯有的两次没有住在曹家,其中一次是住在扬州,但是这一次也是曹寅负责组织迎驾事务。曹寅频繁接待康熙南巡花费极大,这也使得本就不会经商还生活奢侈的他只能靠挪用公款来接待康熙,为曹家日后欠下了不少国库亏空。
积欠国库亏空也是后来雍正惩治曹家的主要罪名之一,可是要知道曹家的亏空有一多半都是来自于接待康熙南巡所致,实际上导致曹家犯罪的根源是康熙,所以曹雪芹才会在《红楼梦》中贾家落败之后写到:贾家也不过是拿着皇帝家的银子往皇帝身上使罢了!
曹家如同贾家一般荣宠而衰,雍正又从曹家抄出了多少财产由于曹寅受到康熙信任,因此曹家成为当时的权贵家族,曹家也与皇家开始联姻,曹寅的两个女儿先后嫁给了皇室宗亲,其中对曹家助力最大的就是曹寅大女儿嫁给了努尔哈赤次子礼亲王代善的后人平郡王纳尔苏。
与皇家联姻,还能四次接待康熙南巡,再加上康熙的信任,这些都使得曹氏家族仅落户到江南地区三四十年就立刻一跃成为江南地区的名门望族,江南百官无不争相巴结曹家。
可是,当时没有人会知道风光的曹家背后是因四次接待康熙南巡和为了维持家族的奢华生活积欠了国库三百余万两白银的空壳家族。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时任两江总督噶礼就向康熙弹劾曹寅亏空公银三百余万两,康熙拿曹寅当亲弟弟一般,而且他心里也清楚曹寅的亏空与自己也有很大关系,因此康熙对噶礼的弹劾奏折置之不理,反而私下把这件事告诉给曹寅,并告诫他一定要尽快把积欠国库的亏空补齐,不要再给人留下把柄。
可是曹寅当时年纪已大,况且他本身也不善于商业经营,在理财方面没有过人才能,所以面对巨额债务,他还不肯缩减家族奢华开支的情况下,又没有特殊的理财技能,他即便竭尽全力也无力偿还国库的巨额亏空。
到了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曹寅感染了疟疾,病情十分严重,康熙得知曹寅病危之后,立刻派人给他送去欧洲传教士进献给康熙的专治疟疾病的良药金鸡纳霜,同时康熙还给曹寅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书信,在信中康熙嘱咐他如何吃药,叮嘱他要按时吃药保养好身体,康熙对曹寅的关心之情十分真切。
虽然康熙很关心曹寅,还给他送去了良药,但是曹寅却没这个福气了,康熙派人快马加鞭送去的金鸡纳霜还没到,曹寅就已经咽气去世了。曹寅生前虽然竭尽全力填补国库亏空,但到他死的时候还有近百万两的亏空填补不上。
曹寅去世的消息让康熙十分悲痛,同时康熙还得知曹寅有近百万两的亏空没有填补,按照律法,曹寅生前在任欠下的国库亏空填补不上,他死后户部有权去抄没他的家产用以填补亏空。
康熙为了保住曹家的家产,他下旨让曹寅的儿子曹顒继任江宁织造替父亲曹寅继续偿还国库亏空,曹顒也就是曹雪芹的父亲。
曹顒很有才能,文武双全,康熙非常喜爱他,曾称曹顒是老臣子嗣中天资最高的孩子,对曹顒评价很高。康熙很看好曹顒,认为以曹顒的才能很快就能替曹寅还清国库亏空,康熙还打算曹顒还清国库亏空之后要重用他。
不过很可惜曹顒接任江宁织造仅两年就去世了,年仅26岁。连曹雪芹这辈子都没见过老爹曹顒,因为曹雪芹是曹顒的遗腹子,曹顒去世三个多月后曹雪芹才出生。
曹顒的去世也注定了曹家要走向衰败,曹顒是曹寅唯一的儿子,当时曹雪芹还未出生,况且即便曹雪芹出生,康熙也不可能让一个刚出生的孩子出任江宁织造,因此康熙需要给曹寅找一个继承人能出任江宁织造,代替曹家偿还国库亏空。
曹寅幼弟曹宣的第四子曹頫自幼深受曹寅喜爱,被曹寅养育在家中,因此经曹寅的大舅哥李煦向康熙推荐,曹頫就被康熙下旨过继给了曹寅,成为曹寅嗣子,并继承了江宁织造之职,替曹家偿还国库亏空。
曹顒去世时曹家还有亏空80余万两未还上,康熙是看在曹寅面子上想保全曹家,所以才会让曹頫继承江宁织造的职务,同时康熙又让李煦以苏州织造兼署两淮巡盐使,默许李煦挪用两淮盐课帮助曹家偿还亏空。
到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在李煦的帮助下曹家的亏空终于彻底清还完毕。不过老的亏空还完了,又要造成新的亏空,原来这个曹頫的能力比曹寅和曹顒还差远了,他虽然为人老实厚道,喜好读书,有些文采,但他就是一个木讷老实的书呆子,既不会经商,也不会做官。
曹家的生活奢侈成风,曹頫挣来的钱远不够曹家继续维持奢侈的生活,因此曹頫为了继续让曹家维持奢侈的生活,只能继续挪用公款造成亏空。
曹頫在任上造成新的亏空的事被康熙所知道,康熙以前可以包容曹寅,但是他对曹頫可就没有对曹寅那样的感情了,因此康熙对曹頫十分不满,多次下旨申斥曹頫,从此康熙也逐渐对曹家开始疏远。
曹家之前能成为名门望族完全是靠了康熙的庇护,康熙能庇护曹家是看在曹寅的面子上,现在曹寅和康熙比较喜爱的曹顒都去世了,那么曹家也就逐渐失去了康熙的庇护,没有了皇帝的庇护,那么曹家距离完蛋就不远了。
不过康熙即便疏远曹家,但是看在曹寅的面子上康熙也不会动曹家,可是康熙去世后那就不是他能管的事了。
康熙去世雍正继位,要知道雍正是通过康熙晚年九子夺嫡争位上来的,不巧的是,曹寅家族和李煦家族在九子夺嫡中都站在了雍正的对立面上,曹李两家都支持了雍正的政敌弟弟老八胤禩。
胤禩是康熙第八子,为人斯文儒雅,深得朝臣之心,又与康熙第九子胤禟、第十子胤誐、第十四子胤禵结成党羽参与九子争位,胤禩一党也是皇子中势力最强大的一党,因此曹李两家多与胤禩和胤禟结为姻亲,不过可惜最终却是雍正继位,所以曹李两家在政治上就已经站错队了。
因此在雍正继位后,雍正就立刻对李煦家族动了手,雍正先是下旨在全国官场整顿吏治,要严厉追缴国库的亏空,于是在雍正元年(1723年)被抄家革职的官员多达百余人,已经70岁的李煦也在这一年被雍正革职抄家发配宁古塔。
李煦家族也就是《红楼梦》中与贾家并称四大家族的史家原型,雍正在调查李煦亏空问题上查出了李煦此前擅自挪用苏州织造和两淮盐课的公款帮助曹家填补亏空的事,于是雍正大怒,派人去质问曹頫。
雍正派户部官员去找曹頫核对李煦挪用公银替曹家填补亏空的事,曹頫最初是想抵赖,但是雍正早就已经掌握了全部证据,最终曹頫只得承认李煦帮助曹家挪用公款填补亏空。就这样李煦挪用的80多万两银子帮曹家填补亏空不再被承认,这也就等于曹寅生前欠的亏空还有80多万两需要曹頫继续代为偿还。
按照雍正收拾李煦的严厉手段,曹頫早就会被雍正抄家发配了,但是雍正对曹頫还算是不错,没有把他立刻抄家发配只让他立下保证在期限内偿还。其实这些都是康熙第十三子怡亲王胤祥的功劳。
原来当初康熙南巡都带上了胤祥一同入住在曹家,曹頫自幼就住在曹寅家,他喜好读书,爱吟诗作赋,就这样随同康熙入住曹家的胤祥就与少年的曹頫相识,胤祥比曹頫大了9岁,但却十分欣赏曹頫的文采,两人在曹家时经常切磋文学,后来两人虽然不在一地,却经常以书信诗词往来,以文相交成为知己好友。
而胤祥又是雍正继位的鼎力支持者,在雍正继位之后深受信任和器重,雍正对他的话极为信任,所以当李煦被抄家发配后,牵扯出了曹頫和曹家,胤祥在雍正面前力保曹頫,恳请雍正给曹頫一次偿还亏空的机会。
就这样雍正才允许曹頫继续留任江宁织造偿还亏空,曹頫没办法之下,只得在雍正二年(1724年)向雍正保证三年之内还清亏空。
有了胤祥的力保之后,雍正也曾对曹頫另眼看待,雍正发现曹頫文采确实不错,尤其是奏折上的字写得非常漂亮还很有文采,因此雍正曾特意下旨让朝臣向曹頫学习,以后上奏折不仅字要漂亮,还得要有文采。
也许文采是曹頫的唯一长处吧,他不会经商不会做官,他曾替内务府在江南地区销售野山参,本来野山参的价格在江南地区卖的要比在京城还贵得多,结果他替内务府在江南地区卖完之后,反而挣的钱比内务府在京城销售挣得还少,这让雍正怀疑他不是中饱私囊就是经商能力太差了。
曹頫不仅不会经商,他也不会做官,江宁织造本来是既要替皇帝挣钱,还要替皇帝监察江南百官,曹頫挣不来钱,还起不到替雍正监察江南百官的职能,雍正想肃清官场吏治,当时江南官场尤为需要整治,但曹頫却不能给雍正提供任何有用的帮助。
挣不来钱,还在政治上对雍正没有任何帮助,久而久之雍正对曹頫的能力产生了很大的怀疑。而且雍正继位之后提倡勤俭之风,雍正早在还是皇子时期就很反感江南贵族的奢侈生活。曹頫却偏偏没有纠正家风,在雍正提倡勤俭之后,曹家依旧不改往日的奢侈生活,这些都是让雍正对曹頫和曹家忍无可忍的原因。
面对巨大的还款压力,曹頫虽然承诺保证,但他根本还不出来,于是他不专心抱紧胤祥这条大腿,反而还四处求人找关系,他更与大将军年羹尧和九门提督隆科多结交,结果年羹尧和隆科多比曹家垮台还早,而且下场也更惨。
到了雍正五年(1727年)曹頫向雍正承诺的三年之期即将到期,曹頫眼看还无力偿还亏空,他就学了隆科多的一招转移家产,这可是一大昏招,当初隆科多就因为走了这一步,才使得雍正震怒,雍正认为隆科多严重欺君,于是隆科多就被圈禁至死。
而曹頫又玩了隆科多转移家产这一招,企图瞒过雍正,结果还是被雍正查明了,于是这就成了导火索,让雍正这么多年积累的对曹頫和曹家的不满彻底爆发了。雍正大怒,下旨抄没曹家全部家产充公填补亏空。
有意思的是曹家虽然在被抄家前依旧维持着奢华生活,但是当雍正抄家之后,曹家总共被查出有房子四百八十三间,田地十九顷零六十七亩,现金三万多两银子,剩下最多的就是当票。
合着曹家一直是在靠当卖家产维持奢侈生活,而曹頫在任江宁织造期间还陆续造成了不少新的亏空,把曹家的全部家产都变卖也不够偿还所欠下的新老亏空,可以说曹家被抄家时只是一个表面看似奢华的空壳子。
按照曹頫这样表现,他的下场本来要比李煦还惨,不过当他出事后,胤祥第一时间就站出来保了他,还有曹家的姻亲,曹雪芹的表兄平郡王福彭也站出来力保曹頫。最终雍正看在胤祥和福彭的面子上,没有重罚曹頫,只让抄没部分曹家家产,将曹頫罢官,并戴枷锁示众一年,相比之下雍正对曹頫的惩罚比李煦轻了很多。
雍正允许曹頫保留在京城的曹家老宅十七间半的房子,还保留了在京城的十顷地,只抄没了曹家在江南的家产,这样一来曹家一百多口人就只能从江南迁回京城生活,年仅13岁的曹雪芹也是在这种情况下陪着叔叔曹頫来到了京城。
由于胤祥和福彭在曹家出事后力保曹家,他们俩对曹家的恩德让曹雪芹终身难忘,所以曹雪芹后来在《红楼梦》中塑造的贾家落难后北静王和西平王怜悯帮助贾家,而北静王和西平王的原型就是胤祥和福彭。
不过由于曹家江南的家产变卖之后也填补不上亏空,曹家还得继续偿还亏空,而曹頫在获罪罢官之后彻底失意,整天萎靡不振靠酒精度日,因此后来替曹家偿还亏空的重担就落在了曹雪芹身上。
曹雪芹为了尽快把亏空还完,他只得将曹家在京城的房产和田产变卖,使得一百多口人的曹家瞬间烟消云散,而曹家也由此彻底走向破败之局。
在曹雪芹变卖京城的曹家产业之后,还欠了国库三百多两银子的亏空,虽然三百多两银子在辉煌时期的曹家不算大钱,可是对于落魄的曹家就成了巨款,曹雪芹当时已经衣食无着,全靠着表哥福彭接济度日,他实在是拿不出钱来还国库了。
幸好雍正去世乾隆继位了,乾隆考虑到曹家确实落魄有困难,于是下旨由内务府掏钱替曹雪芹偿还了最后欠国库的三百多两银子,至此曹家欠国库的债务才算彻底还清。
曹雪芹也由此心灰意冷,此生不敢再踏足官场,以教书为生,从而专心致志著写《红楼梦》。由于曹雪芹没有家产还没有正经工作,所以他的生活过得十分落魄,经常靠亲友接济度日。可以说曹家的辉煌,在曹雪芹这一辈彻底落幕。
写在最后所以曹家在雍正时期还欠国库八十多万两银子,再加上曹頫所欠的新亏空,估计曹家最后欠了一百多万两银子的亏空。而最后抄没曹家的家产,江南家产加上后来曹雪芹变卖京城的家产后还有三百多两银子没还清,这说明曹家的总家产大概在一百多万两银子左右,而雍正抄没曹家江南地区的家产也就六七十万两银子。
但是要知道曹家当时在江南可是奢侈成风,其家族日常生活的奢侈程度比那些富可敌国的江南盐商还要奢侈,可以说曹家的落败除了因接待康熙南巡欠债之外就是被奢侈成性的家风所误。
曹雪芹一生也比较坎坷,他出生时赶上了曹家的落日余晖,到13岁时就赶上了曹家的落败,可谓是生于繁华,终于落魄。
红楼梦贾史王三家原型为江宁织造曹家苏州织造李家杭州织造孙家?
谢谢邀请!
我曾经写文《江南织造》,大概内容如下:
每次《红楼梦》看一遍下来,都想去江宁织造博物馆看看,想从那些平时漏掉的讯息中探究江宁织造与曹家、与《红楼梦》究竟有着怎样的关联。
看到这里,有人会说,姐姐,你题目写错了,是江宁织造,不是江南织造。
你说得没错,曹家当年主持江宁织造数十载,提起曹家,自然会说江宁织造。
不过,人的好奇心总是没有止境的,江宁织造号称江南三织造之一,那么这三织造之间又有什么样的牵扯呢?
先来说说江宁织造。
《红楼梦》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中写“林黛玉刚进入贾府,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来高青绿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一边是金蜼彝,一边是玻璃盒。地下两溜十六张楠木交椅,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道是:‘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下面一行小字,道是:‘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
当年读红楼,年少的我还没见过“黼黻”二字,不知道作何解,如何读,只得囫囵吞枣地咽下,但却一直记在心中,读到第N遍的时候,总算有机会回过头来查询。才得知此二字乃天子服装上的十二章纹样之二,有相应的图片和文字为证,黼者,为斧头的形状,黻者,则为两个背对背的弓形。同样,对联中的日月二字,则是十二章纹样中的另外之二,日月形状大家一看便知。
《红楼梦》中荣国府把这副对联挂在正堂中央,赫然昭示了贾家的出身。
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去世时,17岁的曹寅尚是康熙身边的御前侍卫,有人说因为曹寅乃康熙保母孙氏之子,所以康熙让曹寅世袭了江宁织造的位置。事实上或许并非如此简单。曹寅是曹玺的儿子不假,但他并非孙氏所生,曹玺与孙氏所生的儿子叫曹宣。康熙一方面对曹寅信任之极,想把江宁织造的美差交由曹寅来做,另一方面又不愿意得罪抚育他长大的保母孙氏。于是他来了个曲线救国,先把曹寅派任苏州织造,同时让曹寅把孙氏带在身边好生伺候。另外,孙氏的儿子曹宣,康熙则任他为御前侍卫。
一代帝王,做事还讲究个三思而后行,可生活中又有多少人不懂得这个道理。
曹寅在苏州织造位置上任职两年,然后在任苏州织造的同时兼任江宁织造,又三年,然后才真正入职江宁织造。而此时,距离曹玺去世已有八年。
从康熙二年二月到雍正五年十二月的近七十年期间,曹家在江宁织造任上长达近六十年时光,期间除了曹玺去世后的八年由马桑格执掌。
那是曹家最辉煌的时代,换一个角度来说,也是贾府最荣耀的时光。
如果说曹寅乃康熙保母之子,与康熙关系密切,那么苏州织造掌门人李煦与康熙关系更为密切,李煦为康熙的另外一位保母文氏之子。同为康熙保母,曹寅非孙氏的嫡子,李煦却是文氏的嫡子,是不是在某种程度上李煦比曹寅更进了一层呢?
现实生活中,李煦的胞妹嫁了曹寅。如果你要去与《红楼梦》中人物相对应,那就非贾母莫属了。《红楼梦》中的史家,就是现实生活中苏州织造的李家。有多方例子为证,曹雪芹甚至懒到连名字都懒得改。
在清代人李果的一篇名为《前光禄大夫户部侍郎管理苏州织造李公行状》中,李果写道李煦“有子二人,鼎、鼐;女一人,黄阿琳其婿也。”李煦的儿子女婿名字写得清清楚楚。另外,李煦还曾向康熙旁写过《谢召见李鼎折》,感谢皇帝召见自己的儿子。确认李煦确实有个儿子名唤鼎。
《红楼梦》中史家大小姐史湘云,从小没了父母,跟着二位叔叔生活。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中说到忠靖候史鼎前来吊丧,简单地将李鼎改成了史鼎,到了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说到史湘云的另外一位叔父保龄候李鼐外出做官,贾母因不舍得史湘云远行,所以把她接了来大观园住。这里正好暗合了那句“有子二人,鼎、鼐”。
这苏州织造的李家,活脱脱就是史家的真实原型,简单地改了个姓,连名字都保留了原样。
相比于江宁织造和苏州织造,杭州织造要晚得多。杭州强造的掌门人孙文成则是在康熙45年,由曹寅举荐上任。
孙文成任杭州织造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预备接驾。当时开挖了巨大的水利工程,启涌金水门,引水入城内,河广五尺,深八尺,至兰桥转南,又折而东至,织造府前而止,备南巡御舟出入。准备不可谓不充分。
可是,不知道何故,第二年康熙南巡时住在了西湖巫山行宫,并未入住杭州织造。
所以,在《红楼梦》第十六回中,王熙凤说起她爷爷在世时的阔气,还有她爷爷也曾有过一次接驾机会,就且认做孙家对应书中的王家吧,虽然这次接驾并未成真。但是,王熙凤同时又说她爷爷以前管的那些洋人什么的,都是我家祖上养的,孙文成在任杭州织造前曾任粤海关总督,负责对外口岸接待、检查,洋人呈供的礼品由他负责查验后护送至京城,这又恰恰对应了王熙凤所说的话:洋人都是我家养的,这里的养,当作接待、安置讲。
我在《青石街》一文中曾提到,我当年的一个邻居,她家姑娘那时候刚刚师范毕业,在大行宫小学当老师。那个大行宫小学原址,被人考证出就是当年江宁织造的原址,然后那块地方就复建了如今的江宁织造府博物馆。
看过《红楼梦》的人去江宁织造博物馆参观,总会有满满的遗憾。我不知道别人是不是如此,我觉得遗憾得很。最最遗憾的是不能体现大观园的大字。或许人家会说就是一个博物馆。好吧,如果这样说,我也就无话可说,虽然那号称是建筑大师吴良镛的手笔。
听蒋勋说红楼,他说他看《红楼梦》不下三十遍,好吧,我承认我大概看了有十多遍,每看一遍都会有新发现,只是还远未到达蒋勋所说的那种境界。
既然同为江南织造,同时为皇家提供丝绸织品,为什么不就任一处织造,而偏偏要设置三织造呢?
当然有其独特的理由啦。
三家织造的丝织品各有千秋,侧重点不同,功用也相去甚远。
江宁织造是专门为皇帝、后妃、皇子、公主制造面料的机构。说大白话,就是帝王家穿的衣服就来自江宁织造。
苏州织造则是制作皇家用作赏赐大臣及有功人士的丝绸面料。《红楼梦》中元妃省亲时赏赐给贾母绢多少匹,绸多少匹,其他各式人等如王夫人之类的也各有不等的数量,现在看来,那样的丝织品,毫无疑问出自苏州织造。
至于杭州织造出产的丝织品,因其薄、软、透的特点,多用作装饰用。
三大织造都有自己的绝活,其他地方仿制不了的。
江宁织造的绝活叫“天衣无缝”。天子的衣服,缝要越少越好,且只有竖缝没有横缝。现代人的衣服肩膀处是有接缝的,天子的朝服是没有接缝的,从领口一直延至袖口。可是,前面的门襟处还是少不了要有缝,这时候绣在门襟两侧的图案必须刚好对上,不得有丝毫的偏差(后附图),如果能看出明显的偏差,则属废品。
这样精妙绝伦的技术,被称作为“天衣无缝”。
苏州织造的绝活则被称作是“丝绸上的雕刻艺术”,这种叫缂丝的丝绸工艺,经线是连贯的,纬线则是断的,像雕刻出来的一般。记得多年前曾经看过一部越剧赏何赛飞演过的电视剧,就是专门讲苏州缂丝制造工艺的,可惜我已经忘了那部电视剧叫什么名字。
杭州织造的前身叫红门局,据说因为有一对红漆大门而来。杭州织造的丝绸工艺绝技是织出来的丝绸特别薄,薄如蝉翼,名叫杭罗,又名蝉翼纱。《红楼梦》四十四回,贾母领着一行人来到潇湘馆,贾母看到林黛玉潇湘馆的窗帘有些旧了,跟在一旁的王熙凤立马心领神会,说库房里还有几匹银红色的蝉翼纱,可以拿出来给林妹妹做窗帘。贾母笑话她,说那不叫蝉翼纱,那叫软烟罗,远远看过去像烟雾一样。
软烟罗有雨过天青色、秋香色、松绿色和银红色。王熙凤说的银红色的那种叫霞隐纱。
王熙凤听了,立马夸还是老祖宗见识多广。这种薄如蝉翼的丝绸在《红楼梦》里,曹雪芹赋于了它两个好听的名字:软烟罗和霞隐纱。是不是听听都觉得高大上啊?
在《红楼梦》里还提到一种织品。《红楼梦》五十二回:“俏平儿情掩虾须镯,勇晴雯病补雀金裘。”说那天贾宝玉刚刚穿上贾母给他的一件俄罗斯国进贡来的雀金裘,却不知在哪里弄了一个破洞。偏偏他第二天要穿着雀金裘出去作客,麝月拿了那件衣了出去找人补,结果所有的工匠都没见过这样的衣服也不知道怎么补,不敢接这个活。这时候,病中的晴雯勇敢地站出来说我来试试吧,结果那一夜她把那件雀金裘补好了,让宝玉躲过了一劫。
那件制作雀金裘的材料叫雀金呢,是用雄孔雀尾羽上超过10厘米长的绒毛,与蚕丝和真丝金线一起拈成的孔雀线织出来的。那样的钱,一根雄孔雀羽毛最多只能拈到一米,大约需花费工匠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那件雀金裘的金贵就在这里。
说到这里,顺便说说晴雯。这是《红楼梦》中我最喜欢的小妮子,没有之一。她爱美,在王夫人眼里长得像林妹妹一样病西施,嘴尖牙利,妖艳狐媚,偏偏她是一众丫头中最洁身自好的。王夫人冤枉了她。而那个看似温柔敦厚的袭人,看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她是宝玉的第一个性对象。所以,当晴雯被王夫人赶出家门后,她怎么想心都不甘,趁宝玉去看她,把自己留的长指甲绞下来,并同自己穿在身上的一件贴身小袄脱下来赠予宝玉,就算是她整个人给了宝玉了。读者诸君看到这里,也都会为晴雯不甘吧。
《红楼梦》中的那个跛足道人跟甄士隐唱的《好了歌》里有这样两句:“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江南三织造经历过他们各自的繁华后,终于也到了“及到多时眼闭了”的光景。
康熙后期已经出现严重的亏空,以至于曹寅“日夜悚惧,恐成病发”,康熙派人送药上门都没赶上救他一命。雍正一上台,就着手查江南织造曹、李、孙三家。第一个被抄的就是苏州织造李煦,在李果的《前光禄大夫户部侍郎管理苏州织造李公行状》中可见当年情形。雍正五年,李煦一人被发配边疆,李家全家被卖为奴。成了江南三织造中最惨的一家。曹家相对好些,雍正六年,曹家全家迁往北京,住要一个叫做黄叶村的简漏的房子里。据考证,那一年曹雪芹大概是十三岁,就是林黛玉进贾府时的年纪,或许也正是那时候曹雪芹就开始构思《红楼梦》的雏形。杭州织造孙家略好些,雍正虽也多方查他,终究没有查出什么问题来,继续管理杭州织造。
又过五年,雍正皇帝以孙文成年老体弱为由,将其撤职,责令其全家搬往北京。
江南三织造,彼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终究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都看到这儿了,点个赞再走呗。我是苏小妮,喜欢我的回答请点击关注并转发分享!哪些钱币比较有市场?
古钱币没有了解,古泉五十珍肯定错不了。
近代机制币也就是银元,比较热门的品种有宣统三年、造币总厂、北洋造、新疆迪化、大富正银一两、鹿头正银一两、袁大头三年o版三角圆、袁大头八年,袁大头九年精发,袁大头甘肃加字版,袁大头曲笔民等等
建国后的不敢推荐,头条让我修改,只好都删了再发一次试试[泪奔]
清朝为皇帝选秀的要求和选拔程序如何?
清朝选秀可不仅仅是为了给皇帝充实后宫,清朝上至皇后,下至宫女,大部分都是从旗人女子中通过选秀选出来的,另一个作用就是为皇室子孙拴婚,或为亲王、郡王和他们的儿子指婚。
选拔要求清朝从顺治时期起就对选秀有了一整套的严格规定,下面简单介绍一下:
选拔人群:清朝选秀主要针对的是旗人女子(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以及内务府包衣三旗女子。不在旗的想参加选秀,难比登天;而在旗的想逃避选秀,同样毫无办法。
年龄规定:十四岁至十六岁(清末所有所放宽),十七岁以上的女子不再参加。但在乾隆年间规定,如果旗人女子在规定年限之内因故未能参加选秀的,下届仍然要参加选秀。
选拔时间和规定:旗人女子每三年一次,由户部主持,可备皇后妃嫔之选,或者赐婚近支宗室;包衣三旗女子则是每年选拔一次,由内务府主持,主要是为了选拔承担后宫杂役的宫女,都是内务府包衣之女。
着装要求:清朝严格规定,八旗秀女在选拔时,必须着旗装,严禁穿其他服装
旗人女子婚姻规定:乾隆年间规定,凡是没有参加过选秀的旗人女子,不得私自聘嫁,违反者由该旗都统进行查办。也就是说,旗人女子想要嫁人,必须先经过选秀这一关,否则是不允许嫁人的
选拔流程准备阶段:在选秀即将到来之际,一般先由户部奏报皇帝,在获得准许后,再行文八旗都统衙门。然后由八旗的各基层官员对自己负责范围内的适龄旗人女子进行审核,将在选秀范围之内的女子记录成册逐级上报,最终汇总至八旗都统衙门,再将花名册交给户部,由户部呈送皇帝,皇帝则最终选定日期。
这期间,如果因有病、残疾、相貌丑陋等原因导致的确不能参加选秀的,同样需要层层审核,详细记录缘由,层层上报至都统衙门,再转呈户部,由户部奏明皇帝,在皇帝准许之后,才能免去应选的义务,该女子便可自行婚嫁了。
集合阶段:根据最终审核的名单,由户部拨银,按照每户一两的标准补贴雇车费用。然后由各旗根据名单组织应选女子用骡车提前送往京城集合。
准备阶段:秀女们抵达京城后,在入宫应选的前一天(一般每天只选两个旗),各自坐在骡车上,骡车上树双灯,上有某旗某佐领某某人之女”的标识。由本旗的参领、领催等按照一定标准安排次序,这一过程被称为“排车”。排列的标准:各旗之间按照满、蒙、汉的顺序依次排列,本旗之内最前面的是宫中后妃的亲戚,其次是之前被选中留了牌子、这次参与复选的女子,最后的则是本次新选的秀女,分别依年龄为续排列。
(红色为宫女路线,蓝色为骡车路线)
入宫阶段:“排车”完成之后,在日落时分开始发车,入夜时分进入地安门,到神武门外等待宫门开启后下车,由户部司官维持秩序,然后在宫中太监的引导下,按顺序进入顺贞门。骡车则从神武门夹道东行而南,出东华门,由崇文门大街北行,经北街市,然后再经地安门来到神武门外等待。
初选阶段:秀女们在太监的引领下入宫,到达预定的选秀场所(御花园、体元殿、静怡轩都曾被用于选秀),然后根据各旗参选秀女的人数多少进行搭配,以五六人为一排进行排列(也有三四人一排)。秀女们站定后,由皇帝或太后进行选阅,如果被选中,就留下她的名牌,这叫做“留牌子”;没有被选中的,就“撂牌子”。初选之后,秀女们便在神武门外再次登上他们来时所乘坐的骡车,各自回家。
复选阶段:被“留牌子”的初选宫女重新定期入宫进行复选,再次经过“留牌子”和“撂牌子”的选拔。这次没有被选中的就可以回家了。而复选依然被“留牌子”的,则有两种命运:一是赐给皇室王公或宗室之家;二是留在皇宫之中,随侍皇帝左右,成为后妃的候选人。
后妃候选人的选拔:那些通过复选后留在后宫中的后妃候选人,还要经历多次“复看”。两种情况,一是“记名”,这是被选中后留牌子的。二是“上记名”,这是被皇帝亲自选中留牌子的。最后,要经过“留宫住宿”进行考察(应该是观察睡姿之类的)。经过层层选拔之后,在留宫住宿的秀女中再选定数人,这些就是真正的后妃苗子了,其余则全部“撂牌子”。
我是香茗史馆,专注中国古代史,欢迎关注交流把最能打动自己的藏品故事与价值无关分享一下吧?
玩一些有文化艺术水准的增长知识,开眼界,是一种享受!
清朝宗人府是干什么的?
清朝的妃子进了宗人府,就像是古代犯了错的犯人,额头上的烙印,《就是关押记录皇室有犯罪前科的人》,不单单是妃子,再也洗不白了。
宗人府设立在明朝洪武年间,最初朱元璋设立宗人府就是为了要管理他那些随着他一起《鸡犬升天》的宗族人,约束他们,不至于做出格的事情,说白了宗人府就是专门管理皇亲国戚的,任凭你官爵再大到了宗人府也得给我老老实实做人,因为掌管宗人府的“宗令”一般都是以皇室里面有威望的人,比如,王爷之类的人
。而宗令以下就是左宗右宗各一个,最少都是正一品官衔,还有二十个人最小的官职都是正六品,专门管理皇上宗族的婚嫁丧葬礼仪,比如说,谁谁的郡主,格格,阿哥,都年龄多大了,婚配与否,都做过了什么,或功或过,宗人府都得一一备着记录在册,每十年修订成本。还有二十六条宗规,如果是犯了重大错误的皇室族人还得《慎刑司》审问,判刑,慎刑司
顾名思义就是要慎重考虑慎重用刑之意。无论犯了多大的错误都得好吃好喝的供着,
因为他们都是皇帝的族人,身份不能同平常百姓可比的。以备皇上可能会随时提问,到时候回答不上来,那可是欺君罔上的死罪。
以主管天下刑法的大理寺也都没有权利任意到宗人府抓人,如果是重大案犯也得宗人府和同大理寺一同审理。以彰显他们皇室血统的区别。说宗人府就是皇帝宗族的“管家”比较贴切一些。
而妃子一旦进了宗人府,
这就是很大的区别了,跟皇室宗亲是不可比拟的,因为妃子多是“外来人口”不像宗亲那样错综复杂的关系,妃子进了宗人府一般都是失了宠的人,对待就很大的不同,因为进了宗人府的妃子多数都会被打入冷宫,直至死都再无翻身之日。
所以进了宗人府的妃子就如同“废人”一样,没有人会在意她们。
宗人府跟宁古塔的区别就在于,宗人府就是满满的熬到死为止,宁古塔是速死。都是不把犯错的妃子犯人的“人命”当回事的机构。
所以妃子们听到宗人府也是跟发放宁古塔一样,闻之色变,因为生无可恋了。